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台阵记录的土层山体场地效应分析
被引量:
10
1
作者
卢育霞
刘琨
+2 位作者
王良
魏来
李少华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41-954,共14页
选取2008年5月25日至8月7日期间由甘肃省文县上城山地形效应台阵获取的12次汶川地震余震事件(MS≥4.0),在分析其地震动基本参数的基础上,采用参考场地谱比(RSSR)法和水平-竖向谱比(HVSR)法,研究了不同地震作用下上城山地形台阵的场地效...
选取2008年5月25日至8月7日期间由甘肃省文县上城山地形效应台阵获取的12次汶川地震余震事件(MS≥4.0),在分析其地震动基本参数的基础上,采用参考场地谱比(RSSR)法和水平-竖向谱比(HVSR)法,研究了不同地震作用下上城山地形台阵的场地效应.分析结果显示:随着高程和覆盖层的增加,记录台站地震动的PGA呈增大趋势,地震频谱形状由宽变窄;上城山台阵记录到的地震波在地形基阶频段(2—4 Hz)和浅部土层频段(7—9Hz)的幅值明显放大,RSSR曲线显示山顶NS向的土层频段谱比大于山体地形频段谱比;由于土层山体竖向地震动在中高频段放大,使得HVSR方法谱比结果在中高频段较RSSR方法所得结果明显偏低,而在山体基阶频段附近两种方法的谱比值接近.松散土层山体的台阵记录特征体现了地形和土层对地震动的联合作用,揭示了强震区起伏地形场地震害加重及地震滑坡集中发生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阵记录
地形-土层联合效应
参考场地谱比
水平-竖向谱比
地面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震放大效应与地下地质结构——龙门山山前玉皇观区域观测数据分析
被引量:
6
2
作者
余嘉顺
韩超
+7 位作者
王绪本
原健龙
付小波
张玮
蓝星
周武
梁群
侯小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239-2255,共17页
通过布置于龙门山断裂带中段、龙门山山前玉皇观区域的地震观测台站阵列接收地震数据,研究该区域的地震动放大效应和地下地质结构.观测阵列共10台宽频带地震仪,分布在玉皇观河口冲积扇区域.分别采用参考场址谱比法(RSSR)和HV谱比法(HVSR...
通过布置于龙门山断裂带中段、龙门山山前玉皇观区域的地震观测台站阵列接收地震数据,研究该区域的地震动放大效应和地下地质结构.观测阵列共10台宽频带地震仪,分布在玉皇观河口冲积扇区域.分别采用参考场址谱比法(RSSR)和HV谱比法(HVSR)计算64个高信噪比近震数据的振幅谱比函数,结果显示在玉皇观区域具有较明显的地震动放大效应,并且局部场址效应显著.以S06场址为例,建立近地表地震地质模型,通过SH波放大效应正演模拟研究该场址的地震动放大模式.RSSR与HVSR的结果表明,两者所计算的场址放大效应主频一致,但是HVSR的放大峰值却比RSSR的放大峰值大一倍左右,表明HVSR的结果可能包含了波场在近地表低速层之下传播路径的改造作用.另外,采用27个远震P波的接收函数计算了该区域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接收函数研究结果显示玉皇观地区的莫霍面深度为44 km,沉积盖层、结晶地壳和上地幔的S波速度分别为2.5 km·s^(-1)、3.5 km·s^(-1)和4.5 km·s^(-1).观测阵列台站之间的接收函数反演结果一致性较好,说明本研究区域范围内地形地貌等近地表结构因素的相对变化对接收函数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地震动放大
参考场址谱比法
HV谱比法
接收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强震记录进行场地反应分析研究综述
被引量:
13
3
作者
欧阳行艳
章文波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8-126,共9页
场地反应对地震动的影响是地震工程学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一些破坏性大地震的震害资料表明局部场地反应可以大大加剧地面运动和建筑结构的破坏。分析比较了几种常用的利用强震记录来分析场地地震反应的方法,并就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总结...
场地反应对地震动的影响是地震工程学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一些破坏性大地震的震害资料表明局部场地反应可以大大加剧地面运动和建筑结构的破坏。分析比较了几种常用的利用强震记录来分析场地地震反应的方法,并就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总结。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原理、适用性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其中的某些问题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法。对于场地地震动反应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反应
线性反演法
传统谱比法
参考事件法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台阵记录的土层山体场地效应分析
被引量:
10
1
作者
卢育霞
刘琨
王良
魏来
李少华
机构
中国地震局黄土地震工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甘肃省岩土防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41-954,共14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兰州创新基地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5IESLZ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48005)共同资助
文摘
选取2008年5月25日至8月7日期间由甘肃省文县上城山地形效应台阵获取的12次汶川地震余震事件(MS≥4.0),在分析其地震动基本参数的基础上,采用参考场地谱比(RSSR)法和水平-竖向谱比(HVSR)法,研究了不同地震作用下上城山地形台阵的场地效应.分析结果显示:随着高程和覆盖层的增加,记录台站地震动的PGA呈增大趋势,地震频谱形状由宽变窄;上城山台阵记录到的地震波在地形基阶频段(2—4 Hz)和浅部土层频段(7—9Hz)的幅值明显放大,RSSR曲线显示山顶NS向的土层频段谱比大于山体地形频段谱比;由于土层山体竖向地震动在中高频段放大,使得HVSR方法谱比结果在中高频段较RSSR方法所得结果明显偏低,而在山体基阶频段附近两种方法的谱比值接近.松散土层山体的台阵记录特征体现了地形和土层对地震动的联合作用,揭示了强震区起伏地形场地震害加重及地震滑坡集中发生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
台阵记录
地形-土层联合效应
参考场地谱比
水平-竖向谱比
地面运动
Keywords
seismic array records
combined effect of topography and stratigraphy
reference site spectral ratio (rssr)
horizontal to vertical
spectral
ratio
(HVSR)
ground motion
分类号
P315.9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震放大效应与地下地质结构——龙门山山前玉皇观区域观测数据分析
被引量:
6
2
作者
余嘉顺
韩超
王绪本
原健龙
付小波
张玮
蓝星
周武
梁群
侯小平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
地球勘探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239-2255,共1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39909)
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项目(2013S20173)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PLC201502)资助
文摘
通过布置于龙门山断裂带中段、龙门山山前玉皇观区域的地震观测台站阵列接收地震数据,研究该区域的地震动放大效应和地下地质结构.观测阵列共10台宽频带地震仪,分布在玉皇观河口冲积扇区域.分别采用参考场址谱比法(RSSR)和HV谱比法(HVSR)计算64个高信噪比近震数据的振幅谱比函数,结果显示在玉皇观区域具有较明显的地震动放大效应,并且局部场址效应显著.以S06场址为例,建立近地表地震地质模型,通过SH波放大效应正演模拟研究该场址的地震动放大模式.RSSR与HVSR的结果表明,两者所计算的场址放大效应主频一致,但是HVSR的放大峰值却比RSSR的放大峰值大一倍左右,表明HVSR的结果可能包含了波场在近地表低速层之下传播路径的改造作用.另外,采用27个远震P波的接收函数计算了该区域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接收函数研究结果显示玉皇观地区的莫霍面深度为44 km,沉积盖层、结晶地壳和上地幔的S波速度分别为2.5 km·s^(-1)、3.5 km·s^(-1)和4.5 km·s^(-1).观测阵列台站之间的接收函数反演结果一致性较好,说明本研究区域范围内地形地貌等近地表结构因素的相对变化对接收函数的影响不大.
关键词
龙门山
地震动放大
参考场址谱比法
HV谱比法
接收函数
Keywords
Longmenshan Seismic amplification
reference
site
spectral
ratio
Horizontal to vertical
spectral
ratio
Receiver function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强震记录进行场地反应分析研究综述
被引量:
13
3
作者
欧阳行艳
章文波
机构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8-126,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4023)
文摘
场地反应对地震动的影响是地震工程学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一些破坏性大地震的震害资料表明局部场地反应可以大大加剧地面运动和建筑结构的破坏。分析比较了几种常用的利用强震记录来分析场地地震反应的方法,并就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总结。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原理、适用性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其中的某些问题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法。对于场地地震动反应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场地反应
线性反演法
传统谱比法
参考事件法
遗传算法
Keywords
site
effects
linear inversion
traditional
spectral
ratio
reference
event method
genetic algorithms
分类号
P315.9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台阵记录的土层山体场地效应分析
卢育霞
刘琨
王良
魏来
李少华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地震放大效应与地下地质结构——龙门山山前玉皇观区域观测数据分析
余嘉顺
韩超
王绪本
原健龙
付小波
张玮
蓝星
周武
梁群
侯小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利用强震记录进行场地反应分析研究综述
欧阳行艳
章文波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