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9m)Tc-RBC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宋纯义 黄钢 丁安林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67-70,共4页
99mTc-标记的红细胞(99mTc-RBC)是目前最常用的血池显象剂。木工作用体内标记法制备了99mTc-RBC,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99mTc-RBC中Tc原子的化学状态及其变化进行了测定。90mT... 99mTc-标记的红细胞(99mTc-RBC)是目前最常用的血池显象剂。木工作用体内标记法制备了99mTc-RBC,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99mTc-RBC中Tc原子的化学状态及其变化进行了测定。90mTc-RBC于标记后1h与标记后2h所测XPS能谱显示,表明99mTc-RBC的稳定性佳。从RBC与99mTc成键的情况看,多肽键上带负电荷的羧酸根氧原子与99mTc配合;半胱氨酸带负电荷的硫原子与99mTc配合。从99mTc-RBC99mTc3d5/2的Eb值(其中j=5/2,Eb为原子能级中电子的结合能),可以推测99mTc-RBC中99mTc的价态低于3价。与此同时,对含、99Tc(V)、99Tc(IV)及99Tc(Ⅲ)的化合物进行XPS测定,其结果表明:化学位移随着99Tc还原价态的降低而降低。实验结果与理论推测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Tc 红细胞 X-射线光电子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和白籽南瓜幼苗根系边缘细胞对盐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永平 乔永旭 +4 位作者 张云 王紫莹 刘星溢 龚荣娅 高丽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70,共9页
【目的】探究盐胁迫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和白籽南瓜(Cucurbita maxima×Cucurbita moschata)根系边缘细胞(root border cells,RBCs)的影响,评价黄瓜和白籽南瓜耐盐的细胞学机制。【方法】以‘津研四号’黄瓜和‘金甲砧’白... 【目的】探究盐胁迫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和白籽南瓜(Cucurbita maxima×Cucurbita moschata)根系边缘细胞(root border cells,RBCs)的影响,评价黄瓜和白籽南瓜耐盐的细胞学机制。【方法】以‘津研四号’黄瓜和‘金甲砧’白籽南瓜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浸种法和悬空培养法,研究0(对照),50,100,150和200 mmol/L NaCl溶液对其种子发芽率、根长、根鲜质量、根系活力以及根系边缘细胞数目、活率、黏胶层厚度和凋亡率的影响。【结果】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黄瓜和白籽南瓜种子的发芽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黄瓜种子的发芽率较白籽南瓜种子降低更明显;黄瓜和白籽南瓜的根长、根鲜质量和根系活力均呈下降趋势,且黄瓜的降低幅度较白籽南瓜更大。与对照相比,NaCl处理降低了黄瓜和白籽南瓜根系边缘细胞的数目和活率,且黄瓜降低幅度较白籽南瓜更明显;但NaCl处理却增加了黄瓜和白籽南瓜根系边缘细胞的黏胶层厚度和凋亡率。在NaCl浓度相同时,白籽南瓜根系边缘细胞的黏胶层厚度大于黄瓜,根系边缘细胞的凋亡率则小于黄瓜。【结论】根系边缘细胞(RBCs)能提高植物抵御NaCl胁迫的能力;白籽南瓜因具有较多的根系边缘细胞数目、较高的根系边缘细胞活率、较厚的黏胶层和较低的根系边缘细胞凋亡率,致使其抵御NaCl胁迫的能力强于黄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白籽南瓜 根系边缘细胞 盐胁迫 逆境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抗HIM_(82)对中性粒细胞ROS损伤RBC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洪 法祥光 +1 位作者 田鹏 杨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51-256,共6页
目的 研究单抗HIM_(82)(30μg/ml)是否能对PMA激活PMN后产生的ROS进行降调节,进而降低ROS对红细胞的损伤,验证HIM_(82)对RBC损伤有无保护作用。方法 用PMA激活PMN后产生的ROS对无HIM_(82)和加HIM_(82)保护的RBC进行损伤实验。结果 加... 目的 研究单抗HIM_(82)(30μg/ml)是否能对PMA激活PMN后产生的ROS进行降调节,进而降低ROS对红细胞的损伤,验证HIM_(82)对RBC损伤有无保护作用。方法 用PMA激活PMN后产生的ROS对无HIM_(82)和加HIM_(82)保护的RBC进行损伤实验。结果 加HIM_(82)保护后的RBC膜蛋白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由损伤时的(71.36±22.15)%恢复到(87.60±14.78)%(n=6 P<0.001),活性提高了16.30%;对RBC膜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使损伤率从(52.42±20.63)%减小到(23.81±12.40)%(n=9 P<0.01),脂质过氧化损伤降低了54.57%,RBC膜脆性损伤用溶血率表示,溶血率由(80.76±20.23)%下降到(66.30±7.08)%(n=6 P<0.001),下降了17.90%。结论单抗HIM_(82)不仅能明显地降低PMN的ROS水平也能有效保护周围红细胞,可能对防治多种趋化因子激活PMN引起的ROS损伤提供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单克隆抗体 活性氧物质 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红细胞状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用于牛奶中四环素的选择性富集
4
作者 商健 马林智 +4 位作者 雷超 苏新科 刘宇 王悦 高瑞霞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7-1125,共9页
分子印迹聚合物单位质量吸附容量是评价印迹材料吸附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受红细胞双凹圆碟形貌比表面积大和优异稳定性的启发,合成了对四环素具有高选择性、大吸附容量、较快传质速率的类红细胞状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RBC-SMIPs)。本工... 分子印迹聚合物单位质量吸附容量是评价印迹材料吸附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受红细胞双凹圆碟形貌比表面积大和优异稳定性的启发,合成了对四环素具有高选择性、大吸附容量、较快传质速率的类红细胞状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RBC-SMIPs)。本工作首先以SiO_(2)作为初始载体,广谱抗生素四环素作为模板分子,通过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将廉价易得的多巴胺功能单体包覆在SiO_(2)载体表面,然后通过牺牲载体刻蚀技术将SiO_(2)初始载体刻蚀去除,并调节多巴胺印迹层用量和包覆时间,调控所制备印迹材料的形貌,最终制备出大比表面积和优异选择性吸附性能的RBC-SMIPs。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N_(2)吸附-解吸附等表征手段以及动力学、热力学、选择性、重复利用性等吸附实验证明该材料成功包覆聚多巴胺印迹层,所制备材料粒径均一、比表面积大、传质速率快(15 min)、重复利用性好、单位质量吸附容量和印迹因子分别高达76.16 mg/g和3.62。此外,将RBC-SMIPs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与高效液相色谱结合,该方法在0.01~200μg/mL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线性相关系数(R2>0.9995),在3个加标水平下(0.01、0.05和0.10μg/mL)平均回收率为92.1%~95.3%,实现了对牛奶样品中四环素的高效吸附、富集和检测。本工作所开发的类红细胞状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红细胞状分子印迹聚合物 表面印迹 四环素 选择性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免疫增强剂对鸡ILT疫苗免疫和强毒攻击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继东 李淑芳 +3 位作者 杨润德 杨淑亚 薛宗丽 李坤武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8-171,共4页
选择健康仔鸡 70只 ,随机分为 7组 ,每组 10只。 1组为健康对照组 (不免疫、不攻毒 ) ,2~ 4组为不同处理的免疫试验组。在试验仔鸡 45日龄时 ,2组免疫传染性喉气管炎 (ILT)疫苗 ,3组免疫ILT疫苗同时肌肉注射中药免疫增强剂Ⅰ ,4组免疫... 选择健康仔鸡 70只 ,随机分为 7组 ,每组 10只。 1组为健康对照组 (不免疫、不攻毒 ) ,2~ 4组为不同处理的免疫试验组。在试验仔鸡 45日龄时 ,2组免疫传染性喉气管炎 (ILT)疫苗 ,3组免疫ILT疫苗同时肌肉注射中药免疫增强剂Ⅰ ,4组免疫ILT疫苗同时肌肉注射中药免疫增强剂Ⅱ。 5、6组为非免疫试验组。在仔鸡 5 2日龄时 ,5组肌肉注射中药免疫增强Ⅰ ,6组肌肉注射中药免疫增强Ⅱ。 7组为单纯强毒攻击组。 5 5日龄时 ,2~ 7组全部用ILT强毒 (EID50 =10 -5 33/ 0 1ml)攻击。结果显示 :试验 2组在免疫后 3d ,RBC -CRl和RBC -IC花环率显著降低 ,免疫后第 9d ,上述两个花环率恢复到正常值。试验 3、4组 ,RBC -CRl和RBC -IC花环率在免疫后升高 ,且高于 1组和 2组。强毒攻击后 5d、10d ,试验 2~ 6组 ,RBC -CRl、RBC -IC花环率仍然保持在攻毒前的水平。 7组的RBC -CRl和RBC -IC花环率显著降低 ,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极显著 (P <0 0 1) ,在攻毒后第 10d(试验 2、3、4组免疫后 2 0d) ,体内ILT抗体检测结果为 ,试验 1组ILT抗体全部阴性 ,其他试验组的ILT抗体效价为 :2组、3组、7组为 1∶8;4组、5组为 1∶32 ;6组为 1∶2 5 6。说明ILT疫苗免疫或强毒攻击 ,均会引起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喉气管炎 疫苗 强毒 红细胞免疫 中药免疫增强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红细胞形态功能变化与病程发展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雍军光 阮萍 +2 位作者 冯博华 史美丽 彭柳芬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0-614,共5页
目的:定量测定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不同发展阶段红细胞形态和红细胞膜弹性的变化。方法:健康组(A组)26例,作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T2DM)患者79例,其中,肾功能正常组(B组)24例,肾功能轻度下降组(C组)23例,肾功能重度下降组(D组)26例。利用... 目的:定量测定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不同发展阶段红细胞形态和红细胞膜弹性的变化。方法:健康组(A组)26例,作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T2DM)患者79例,其中,肾功能正常组(B组)24例,肾功能轻度下降组(C组)23例,肾功能重度下降组(D组)26例。利用新型显微成像与分析技术,测量所有受检者红细胞形态、功能和红细胞胞膜弹性的相关参数。结果:红细胞的形态参数:红细胞截面积和半径、功能参数:刚性系数、及细胞膜弹性参数:弯曲模量和剪切模量从A到D组逐渐增大,B组红细胞形态参数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红细胞功能和膜弹性参数、C和D组红细胞参数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C、D组间红细胞变形能力和膜弹性参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提示糖尿病肾病患者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参数的变化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进程密切相关。红细胞变形能力和膜弹性参数可作为辅助判断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下降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红细胞 肾功能 病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人体血液中红细胞浓度无创检测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宝菊 雷晴 +3 位作者 李刚 林凌 王慧泉 Jean Gao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508-2511,共4页
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模型对人体血液红细胞浓度进行无创检测。对获取的动态光谱数据和红细胞实测值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建模分析,校正集输出对期望值的跟踪较好,相关系数R达到了0.993,用建立起的BP神经网络模型去检验预测集输出值,得到预... 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模型对人体血液红细胞浓度进行无创检测。对获取的动态光谱数据和红细胞实测值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建模分析,校正集输出对期望值的跟踪较好,相关系数R达到了0.993,用建立起的BP神经网络模型去检验预测集输出值,得到预测集的相对误差最大为4.7%,平均相对误差为2.1%,预测能力较为理想。结果表明:用BP神经网络模型能够较准确的处理动态光谱数据和人体红细胞实际值的非线性关系,提高了血液成分无创测量在临床上应用的可行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无创测量 红细胞浓度 动态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低频旋转磁场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郭大龙 杨军 +3 位作者 罗永昌 俞洁 罗陈宇 曹征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4-127,共4页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是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慢性高原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且常成为其它慢性高原病的初始肇因。HAPC的治疗属于世界性难题,目前有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前者以放血疗法或血液稀释疗法为代表,虽有一定效果但不是病...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是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慢性高原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且常成为其它慢性高原病的初始肇因。HAPC的治疗属于世界性难题,目前有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前者以放血疗法或血液稀释疗法为代表,虽有一定效果但不是病因治疗,复发率高;后者近年来取得一定进展,但有效性和安全性均有待进一步验证。大量文献表明:旋转磁场可改善红细胞血液流变学特性,可促进微循环。基于此,通过研究观察低频旋转磁场对红细胞增生的作用,以探索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新方法。使用低频旋转磁场系统对6名志愿者进行治疗,从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血尿酸等4个方面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经过低频旋转磁场治疗14 d后(60 min/d),患者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尿酸平均值分别降低7.87%、9.67%、31.59%,而血红蛋白浓度则较为稳定(仅降低3.61%)。初步的试验显示,低频旋转磁场对治疗红细胞增生有一定的效果,有望被用于辅助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但其作用机理和临床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旋转磁场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计数 血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浆对红细胞保存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邱艳 杨海平 +5 位作者 查祎 李立立 李素波 汪德海 张志欣 章扬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692-697,共6页
为了研究人血浆对保存的红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对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以及添加不同量血浆的红细胞成分血在不同保存时间内的红细胞的功能指标,包括pH值、K+浓度、Na+浓度、渗透脆性、血浆游离血红蛋白、乙酰胆碱酯酶活性、ATP含量... 为了研究人血浆对保存的红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对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以及添加不同量血浆的红细胞成分血在不同保存时间内的红细胞的功能指标,包括pH值、K+浓度、Na+浓度、渗透脆性、血浆游离血红蛋白、乙酰胆碱酯酶活性、ATP含量、2.3-DPG、P50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血浆有利于保存血液维持其高pH值、低K+浓度和高Na+浓度,有利于保存红细胞维持其ATP含量、携氧能力和红细胞变形性,但对保存血液维持低渗透脆性,对保存血液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乙酰胆碱酯酶活性、ATP含量和2.3-DPG含量无影响。结论:在红细胞成分血中加入一定量的血浆可能有利于红细胞的长期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血浆 红细胞保养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细胞的载药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雅楠 马琳 +2 位作者 张彪 苏靖 邱明丰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1-487,共7页
基于红细胞(RBC)的新型药物输送系统近年来倍受关注,天然红细胞是机体固有成分,与传统药物载体相比,具有生物相容性高、体内半衰期长等优势。本文综述了红细胞药物载体的特点、制备方法及其载药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 基于红细胞(RBC)的新型药物输送系统近年来倍受关注,天然红细胞是机体固有成分,与传统药物载体相比,具有生物相容性高、体内半衰期长等优势。本文综述了红细胞药物载体的特点、制备方法及其载药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新型红细胞膜药物输送系统即红细胞膜包裹纳米粒(RBC-NP)和红细胞膜纳米海绵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细胞膜 药物载体 红细胞膜包裹纳米粒 红细胞膜纳米海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诊归一化反射光谱用于红细胞数无创测量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刚 赵静 +4 位作者 李家星 熊慧 林凌 佟颖 张宝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28-1331,共4页
利用舌诊归一化反射光谱对人体血液中红细胞总数(RBC)进行了无创检测研究。采集240名志愿者舌尖反射光谱并进行反射率归一化同时用数码相机记录志愿者舌象。将样本分为两组:校正集和预测集,以血液成分含量生化分析值为参考,建立红细胞... 利用舌诊归一化反射光谱对人体血液中红细胞总数(RBC)进行了无创检测研究。采集240名志愿者舌尖反射光谱并进行反射率归一化同时用数码相机记录志愿者舌象。将样本分为两组:校正集和预测集,以血液成分含量生化分析值为参考,建立红细胞总数与光谱数据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预测模型。所建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91,用所建模型对预测集进行预测,预测值和生化分析值间的相关系数为0.994,平均相对误差为0.81%,均方根误差为0.472。实验结果证明了舌体可以作为RBC的无创检测位置;从预测模型和预测结果来看,舌尖反射光谱可以较准确的进行红细胞总数的无创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反射光谱 舌诊 红细胞总数(rbc) 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血管内照射对吗啡成瘾动物红细胞变形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海国军 贾文英 +3 位作者 侯晓强 章萍 李云涛 饶凤飞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3-93,共1页
实验证明 :低强度He -Ne激光对吗啡成瘾戒断症状有很好的抑制作用〔1〕,吸毒成瘾戒断症状除焦虑、失眼、厌食、关节及肌肉疼痛、性欲亢进和体重减轻、强烈的觅药行为等体征外 ,还包括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的异常改变。本实验着重观察激光... 实验证明 :低强度He -Ne激光对吗啡成瘾戒断症状有很好的抑制作用〔1〕,吸毒成瘾戒断症状除焦虑、失眼、厌食、关节及肌肉疼痛、性欲亢进和体重减轻、强烈的觅药行为等体征外 ,还包括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的异常改变。本实验着重观察激光血管内照射在吗啡成瘾戒断前后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变化情况。本实验采用成年大白兔 ,建立吗啡成瘾大白兔模型后采血并用He-Ne激光对其进行血管内照射 ,用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 (Naloxone)诱发动物戒断症状后采血 ,分别测定两组血样的红细胞变形能力进行对照 ,结果发现该法能非常明显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Ne激光 血管内照射 吗啡成瘾动物 红细胞 变形能力 纳洛酮催瘾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贫血孕妇妊娠早期红细胞参数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 被引量:7
13
作者 卢红梅 葛志平 孙丽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47-1250,共4页
目的:探讨非贫血孕妇妊娠早期红细胞参数与妊娠糖尿病(GDM)发生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预测妊娠糖尿病提供有效的参考手段。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7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在本院完成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且资料完整符合条件的1 ... 目的:探讨非贫血孕妇妊娠早期红细胞参数与妊娠糖尿病(GDM)发生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预测妊娠糖尿病提供有效的参考手段。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7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在本院完成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且资料完整符合条件的1 342例妊娠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在初次产检时登记其妊娠5-13+6周之间血常规检查的红细胞参数值,于妊娠24-28周产检时进行75 g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妊娠14周前血红蛋白(Hb)第25、50、75位百分位数水平将孕妇分为4组:A组(≤P25)、B组(P25-P50)、C组(P50-P75)以及D组(≥P75),分析GDM与孕妇妊娠14周前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之间的关系;并研究导致GDM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结果:D组GDM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而RBC中C组与D组GDM发生率分别高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T中GDM发生率:B组、C组以及D组3组明显高于A组(P<0.05),但是B组、C组以及D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妊娠期14周前Hb(β=0.028,OR=1.032)、RBC(β=0.743,OR=2.286)和HCT(β=0.089,OR=1.107)水平是导致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妊娠14周前不同红细胞参数水平与GDM发生率密切相关,随着Hb、RBC、HCT水平增加,GDM发生率也有增加;且Hb、RBC、HCT是导致GDM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可以作为GDM的早期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红细胞参数 糖尿病 血红蛋白 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压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蚶(Arca subcrenata)体液来克丁的凝集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皓文 孙丕喜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9年第4期60-65,共6页
用甲状腺球蛋白琼脂糖4B亲和层析毛蚶( Arca subcrenata )体液来克丁(ASL)。试验了ASL对9 属33 株来自不同生境的细菌、安哥拉兔血细胞和人的A,B,O 型血红细胞的凝集作用。结果表明ASL对24.2&... 用甲状腺球蛋白琼脂糖4B亲和层析毛蚶( Arca subcrenata )体液来克丁(ASL)。试验了ASL对9 属33 株来自不同生境的细菌、安哥拉兔血细胞和人的A,B,O 型血红细胞的凝集作用。结果表明ASL对24.2×10- 2的参试菌株具凝集活性(BA)。被凝者主要是来自南极及毛蚶和对虾体的细菌。对所试红细胞则显示了效价不一的凝集活动(HA)。ASL的凝血活性受半乳糖、乳糖的一定抑制。文章讨论了ASL在毛蚶的防御活动中可能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蚶 体液来克丁 凝集作用 细菌 血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裂解液对CD34^+细胞相对计数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巩文玉 刘怡 +3 位作者 李蓓 张瑞东 李志刚 吴敏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762-765,共4页
为了研究红细胞裂解液对CD34+细胞相对计数结果的影响,对37份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进行CD34-PE及CD45-FITC双色免疫荧光染色后用FACS裂解液(FACSTM lysing solution,FACS)、IOTest3裂解液(IOTest 3 lysings olution,IOTest)及自配裂解液... 为了研究红细胞裂解液对CD34+细胞相对计数结果的影响,对37份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进行CD34-PE及CD45-FITC双色免疫荧光染色后用FACS裂解液(FACSTM lysing solution,FACS)、IOTest3裂解液(IOTest 3 lysings olution,IOTest)及自配裂解液溶解红细胞,采用洗涤程序和运用ISHAGE设门策略,检测CD34+细胞相对数,同时记录细胞的前向散射(forward scatter,FSC)、侧向散射(side scatter,SSC)信号及CD45+细胞百分比。结果表明,FACS处理的样本CD34+细胞百分比低于IOTest(0.50±0.42vs0.92±0.59,p=0.004);而IOTest与自配红细胞裂解液处理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2±0.59vs0.95±0.64,p=0.902)。经IOTest裂解后细胞的FSC、SSC信号均显著高于FACS(p<0.01)。IOTest裂解后的样本CD45+细胞百分比低于FACS。WBC数的多少与CD34+细胞百分比不存在相关关系(rs=0.192,p=0.357)。结论:某些红细胞裂解液对CD34等抗原阳性细胞的相对计数确有不良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或计数时应慎重选择红细胞裂解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裂解液 FACS裂解液 IDTest裂解液 CD34^+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军 何堪生 张玉莲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34-335,共2页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变化。方法 测定急性期腔隙性脑梗塞 2 7例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塞 2 3例红细胞 C3 b受体花环率 ( RBC· C3 b RR) ,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 RBC·ICR) ,血清红细胞免...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变化。方法 测定急性期腔隙性脑梗塞 2 7例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塞 2 3例红细胞 C3 b受体花环率 ( RBC· C3 b RR) ,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 RBC·ICR) ,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 ( RFER)及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 ( RFIR)。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RBC·C3 b RR及 RFER明显降低 ,而RBC· ICR明显增高 ( P <0 .0 0 1 ) ,急性期腔隙性脑梗塞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 ( P >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白细胞前后库存SAGM红细胞C_(3b)受体功能的测定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静 陈方祥 +1 位作者 刘建忠 李天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2-323,共2页
目的 揭示不同时期库存的SAGM红细胞悬液去除白细胞前、后其红细胞C3b受体 (RBC C3bR)及其介导的免疫粘附功能的改变 ,并了解SAGM红细胞悬液经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后再保存不同时期对红细胞C3b受体及其介导的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目的 揭示不同时期库存的SAGM红细胞悬液去除白细胞前、后其红细胞C3b受体 (RBC C3bR)及其介导的免疫粘附功能的改变 ,并了解SAGM红细胞悬液经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后再保存不同时期对红细胞C3b受体及其介导的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60份库存血样行红细胞C3b受体 (RBC C3bR)花环试验和免疫复合物 (RBC ICR)花环试验测定 ,其中 3 0份为保存第 1、3、7、14、2 1天的库存SAGM红细胞悬液采用白细胞过滤器前、后的标本 ,另 3 0份为SAGM红细胞悬液为去白细胞后保存 1、3、7、14、2 1d的标本。结果 相同时期库存的SAGM红细胞悬液采用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前、后其RBC C3b受体花环率和RBC ICR花环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SAGM红细胞悬液经过滤去除白细胞后再存放不同时期与保存同时期未过滤的SAGM红细胞悬液相比其RBC C3b受体花环率和RBC ICR花环率也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使用白细胞滤器对红细胞C3b受体及其介导的免疫粘附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B受体 测定 SAGM红细胞悬液 白细胞过滤器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铁屑炮制前后和复方制剂对动物贫血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红霞 杜玉枝 +1 位作者 魏立新 李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71-1375,共5页
目的观察铁屑生品、炮制品和复方制剂七味铁屑丸对环磷酰胺致小鼠贫血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环磷酰胺100 mg/kg的剂量,以0.2 mL/10 g腹腔注射5 d建立贫血小鼠模型,分别以生品、炮制品和七味铁屑丸不同浓度灌胃给药,观察小鼠的恢复情... 目的观察铁屑生品、炮制品和复方制剂七味铁屑丸对环磷酰胺致小鼠贫血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环磷酰胺100 mg/kg的剂量,以0.2 mL/10 g腹腔注射5 d建立贫血小鼠模型,分别以生品、炮制品和七味铁屑丸不同浓度灌胃给药,观察小鼠的恢复情况,并检测各项血液指标。结果与模型组小鼠比较,生品组小鼠体质量持续下降,并有死亡现象;炮制品和七味铁屑丸组,小鼠体重呈上升趋势,血液生化指标有一定恢复趋势,七味铁屑丸组比炮制品组恢复情况好;与模型组比较,炮制品剂量为0.11 g/kg和0.15 g/kg时,血小板的检测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七味铁屑丸的剂量为0.50 g/kg和0.70 g/kg时,红细胞和血小板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与生铁屑相比,铁屑炮制品能明显增强机体对铁的吸收,从而促进贫血模型的恢复;而七味铁屑丸的作用比铁屑炮制品单独使用时的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屑炮制品 贫血模型 红细胞 白细胞 血红蛋白 血小板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生产成熟红细胞 被引量:2
19
作者 贾延军 刘江 +11 位作者 张可莹 单小燕 李伟 王丽君 刘娜 王琳 崔爽 倪雷 赵波涛 王东梅 高颂明 张志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35-1441,共7页
体外制备红细胞的方法大多使用脐血、骨髓或外周动员的CD34+细胞或胚胎干细胞作为起始材料。本研究利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为原料在体外生产成熟红细胞。以血液滤涂白细胞后剩余的白膜层为原料,从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然后通过4步培养法制... 体外制备红细胞的方法大多使用脐血、骨髓或外周动员的CD34+细胞或胚胎干细胞作为起始材料。本研究利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为原料在体外生产成熟红细胞。以血液滤涂白细胞后剩余的白膜层为原料,从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然后通过4步培养法制备成熟的红细胞。结果表明:经过不同细胞因子组合的诱导以及小鼠基质细胞系MS-5的支持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扩增倍数达到约1 000倍,其中约90%的细胞是与正常红细胞形态相似的无核成熟红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分析显示,本研究培养体系可使单个核细胞中的祖细胞增殖并且只向红系方向分化。结构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体外培养出的红细胞的平均细胞体积(MCV)为118±4 fl,比正常红细胞(80-100 fl)稍大。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为36±1.2 pg,比正常的红细胞水平(27-31 pg)稍高。红细胞的最大变形指数(DImax)为0.46,接近正常红细胞水平。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及丙酮酸激酶的含量与年轻红细胞的特性一致。结论:利用外周血白膜层中含有的造血干祖细胞,通过体外培养能够生产出成熟红细胞,它是一种取材方便、成本低廉的红细胞生产原料,本研究培养体系适于利用单个核细胞生产成熟红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体外培养 红细胞 造血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型红细胞工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檀英霞 季守平 宫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814-819,共6页
生产、使用O型通用型红细胞(universal red blood cells)是未来输血医学发展的方向,本文综述了近年制备通用型红细胞的技术。第1种是红细胞血型抗原修饰技术,又分为2种方法:①糖苷酶酶解法,利用特异的外切糖苷水解酶将红细胞表面的A、B... 生产、使用O型通用型红细胞(universal red blood cells)是未来输血医学发展的方向,本文综述了近年制备通用型红细胞的技术。第1种是红细胞血型抗原修饰技术,又分为2种方法:①糖苷酶酶解法,利用特异的外切糖苷水解酶将红细胞表面的A、B抗原的糖基去除,制备酶解转变的O型红细胞(ECO-RBC);B型红细胞制备的ECO-RBC已经成功地进行了临床输血试验,可安全地输给A型和O型患者;由于A抗原结构的复杂性,A型红细胞的酶解转变研究存在很大困难,目前应用细菌来源的新型糖苷酶同时实现了A1→O、A2→O的转变;②PEG化技术,利用化学材料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非特异地遮蔽红细胞表面抗原,制备O型及表面稀有血型抗原阴性的通用型红细胞。第2种是诱导多能干细胞或成体细胞分化为成熟的红细胞的技术,不仅可制备ORh-型红细胞,还可作为新的血液来源以解决目前的血源短缺问题。目前,可用来诱导产生红细胞体系的启动细胞有造血干细胞(HSC),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和人胚胎干细胞(hESC)或真皮成纤维细胞(Fib);利用多能干细胞制备通用型红细胞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其生产工艺、生产成本及生产的红细胞的安全性、有效性距离临床应用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尽管如此,这些研究结果对防止血荒或血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保障应急用血,提高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型红细胞工程 酶解转变的通用型红细胞 多能干细胞 人胚胎干细胞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