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照对真鲷仔、稚、幼鱼摄食的影响 被引量:47
1
作者 李大勇 何大仁 刘晓春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4年第1期26-31,共6页
光照对真鲷(Pagrosomusmojor)仔、稚、幼鱼的摄食有重要影响。摄食的适宜光照度范围为100~102lx,最适光照度范围为101~102lx。103lx强光对仔鱼摄食的影响大于稚、幼鱼;100lx弱光对9d以前的仔鱼和稚、幼鱼的摄食影响较小,对9d以... 光照对真鲷(Pagrosomusmojor)仔、稚、幼鱼的摄食有重要影响。摄食的适宜光照度范围为100~102lx,最适光照度范围为101~102lx。103lx强光对仔鱼摄食的影响大于稚、幼鱼;100lx弱光对9d以前的仔鱼和稚、幼鱼的摄食影响较小,对9d以后的仔鱼影响较大。此结果和鱼的感觉器官发育及鱼所摄食的饵料种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仔鱼 稚鱼 幼鱼 光照 摄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养殖真鲷弧菌病病原菌外毒素的分离、纯化及生物学活性 被引量:22
2
作者 吴后波 潘金培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3-89,共7页
1996年 6月初 ,对福建省平潭县真鲷网箱养殖场发生的弧菌病进行研究 ,并确定该病病原菌为最小弧菌 (Vibrio mimicus)。采用硫酸铵沉淀、DEAE-纤维素层析及 Sephadex-G1 0 0层析等方法对最小弧菌产生的外毒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该外毒... 1996年 6月初 ,对福建省平潭县真鲷网箱养殖场发生的弧菌病进行研究 ,并确定该病病原菌为最小弧菌 (Vibrio mimicus)。采用硫酸铵沉淀、DEAE-纤维素层析及 Sephadex-G1 0 0层析等方法对最小弧菌产生的外毒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该外毒素为单一的多肽 ,分子量为 3 0 .45 6 k D,对真鲷的 L D50 为 4.48μg,对真鲷等养殖动物的溶血性最强 ,对 Vero细胞的 CD50 值为 0 .48μg,肠毒性弱阳性。该外毒素与最小弧菌产生的其他毒力因子相比 ,性质独特 ,是一类新的毒力因子 ,建议命名为 V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最小弧菌 外毒素Vm-Pm 海水养殖 分离 纯化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鲷与黑鲷杂交与多倍体育种系列研究-Ⅰ 被引量:14
3
作者 单保党 洪万树 何大仁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15,共2页
真鲷属于鲷科,真鲷属,分布于我国四大海域。黑鲷属于鲷科,鲷属,我国沿海均有分布。真鲷与黑鲷杂交属于属间远缘杂交。本研究利用春季繁殖的真鲷种群与春季繁殖的黑鲷种群进行交配。用HCG与LHRH-A_2催产,网箱内自然受精。正交以真鲷为♀... 真鲷属于鲷科,真鲷属,分布于我国四大海域。黑鲷属于鲷科,鲷属,我国沿海均有分布。真鲷与黑鲷杂交属于属间远缘杂交。本研究利用春季繁殖的真鲷种群与春季繁殖的黑鲷种群进行交配。用HCG与LHRH-A_2催产,网箱内自然受精。正交以真鲷为♀,黑鲷为♂;反交以黑鲷为♀,真鲷为♂。两种杂交组合的雌雄性比均为1:1.5。正交组合的受精率为73%,反交组合为67%。正交组合的孵化率为85%,反交组合为87%。该研究证明海水鱼属间远缘杂交可以成功,并为海水鱼杂交育种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黑鲷 杂交育种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真鲷资源状况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涛 林金钅表 +1 位作者 郭金富 陈琳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35,共6页
根据在大亚湾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真鲷群体的分析表明,真鲷生殖群体约每年10月至翌年2月入湾产卵,主要分布于湾口至湾中岛礁的周围水域,群体的优势体长为450—600mm(56.9%)、优势体重为1500—3500g(59.8%),年龄组成以3—6龄鱼为主... 根据在大亚湾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真鲷群体的分析表明,真鲷生殖群体约每年10月至翌年2月入湾产卵,主要分布于湾口至湾中岛礁的周围水域,群体的优势体长为450—600mm(56.9%)、优势体重为1500—3500g(59.8%),年龄组成以3—6龄鱼为主(66.7%);成鱼和鱼苗产量自1986年以来急剧减少,至1999年鱼苗年产量仅为1986年的0.9%,表明大亚湾的真鲷资源严重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群体组成 资源变动 大亚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鲷与石莼池塘混养试验 被引量:12
5
作者 蔡泽平 胡超群 张俊彬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共6页
开展南方真鲷Pagrosomus major与石莼Ulva lactuca池塘混养试验。结果显示,在10m×9m×1.6m的池塘里放养150尾真鲷种苗和少量石莼,经1a养殖试验,在不充氧气、不加任何水质改良剂和消毒药物、仅补充少量海水的情况下,依靠石莼自... 开展南方真鲷Pagrosomus major与石莼Ulva lactuca池塘混养试验。结果显示,在10m×9m×1.6m的池塘里放养150尾真鲷种苗和少量石莼,经1a养殖试验,在不充氧气、不加任何水质改良剂和消毒药物、仅补充少量海水的情况下,依靠石莼自然生长与繁殖,能有效地消除水体的营养盐,净化水质,改良养殖环境,减少污水排放。池水溶解氧周年维持在4.75—6.50mg.L-1,铵氮含量为0.017—0.093mg.L-1,真鲷和石莼在池塘可以忍受高达34.5℃的极端温度和比重低至1.012 0的海水。周年真鲷成活率为87.3%,饵料系数为5.1,体重为355—529g.ind-1,平均427g.ind-1,总产量为55 900g;石莼生长茂密,沥干鲜藻总产量达到358 000g。实验期间未出现任何因养殖环境不适而导致真鲷患病或大量死亡,可见石莼是适合于作为池塘鱼类养殖的环境修复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Pagrosomus major 石莼Ulva LACTUCA 池塘混养 生长率 水质净化 饵料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沿海部分地区真鲷虹彩病毒病初步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赵玉然 岳志芹 +4 位作者 谭乐义 马亚 李琼 梁成珠 李八方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1-36,共6页
2008年11月~2010年11月,采集山东海域大菱鲆、石鲽、鲈鱼各20批,按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推荐的PCR检测方法对真鲷虹彩病毒病(Red Sea Bream Iridoviral Disease,RSIVD)进行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共检出4例RSIVD感染样品。以真鲷虹彩病毒(Re... 2008年11月~2010年11月,采集山东海域大菱鲆、石鲽、鲈鱼各20批,按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推荐的PCR检测方法对真鲷虹彩病毒病(Red Sea Bream Iridoviral Disease,RSIVD)进行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共检出4例RSIVD感染样品。以真鲷虹彩病毒(Red Sea Bream Iridovirus,RSIV)和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主要衣壳蛋白基因为基础,设计简并引物,PCR扩增本次检出阳性样品的RSIV/ISKNV MCP基因。将MCP基因PCR扩增产物测序,提交GenBank,并以MCP基因为基础,对被检出的阳性样品进行虹彩病毒属系统分类,绘制进化树。由进化树得出,4例阳性病毒株均属于虹彩病毒科细胞肿大病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虹彩病毒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PCR MCP基因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壳胺制剂对真鲷幼鱼的促生长作用研究 被引量:34
7
作者 于东祥 柳学周 雷霁霖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61-66,共6页
报道了甲壳胺制剂对真鲷幼鱼的良好促生长效果。试验中所用基础饵料的成分为鱼粉、小麦粉、豆粉等。在对真鲷幼鱼的试验中 ,在体重增长方面 ,甲壳胺制剂增重效果明显 ,增重率高达2 8.0 3% 。
关键词 甲壳胺制剂 真鲷 幼鱼 促生长作用 配合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鲷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节律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大勇 刘晓春 何大仁 《热带海洋》 CAS CSCD 1994年第2期82-87,共6页
真鲷PagrosomusmajorTemmincketSchlegel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摄食主要在白天进行,以06:00─10:00和14:00─18:00摄食活动最为活跃,表现出近晨昏摄食的特... 真鲷PagrosomusmajorTemmincketSchlegel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摄食主要在白天进行,以06:00─10:00和14:00─18:00摄食活动最为活跃,表现出近晨昏摄食的特点。在晚上黑暗状态下,只有幼鱼表现出明显摄食,仔、稚鱼基本不摄食.这一结果为真鲷人工养殖提供给饵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早期发育 摄食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氨基酸组合对真鲷(Chrysophrys major)诱食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胡水鑫 王骥腾 +4 位作者 韩涛 王浩 蔡峰雄 王晨露 路冰岩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20,共3页
试验以真鲷为试验对象,采用迷宫法,以丙氨酸、甘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作为诱食剂原料,经不同组合后测定其对真鲷的诱食效果。结果显示,甘氨酸+组氨酸的诱食效果最好,其各种组合的诱食效果依次为甘氨酸+组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甘氨... 试验以真鲷为试验对象,采用迷宫法,以丙氨酸、甘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作为诱食剂原料,经不同组合后测定其对真鲷的诱食效果。结果显示,甘氨酸+组氨酸的诱食效果最好,其各种组合的诱食效果依次为甘氨酸+组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组氨酸>丙氨酸>丙氨酸+精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精氨酸+组氨酸>甘氨酸+精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精氨酸>丙氨酸+组氨酸>精氨酸>丙氨酸+精氨酸+组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精氨酸+组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Chrysophrys major) 氨基酸 诱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鲷亲鱼培育及采卵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柳学周 刘忠强 +3 位作者 刘新富 雷霁霖 松本淳 井村大辅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1997年第1期85-93,共9页
1991~1994年通过对真细亲鱼的优选和强化培育,获得了良好的产卵效果。本文就亲鱼室内产卵习性、产卵规律以及产卵期卵子的数量、质量、卵径、单位重量卵粒数、孵化率等的变化作了详细论述。结果表明:真细亲鱼经人工强化培育,可有规... 1991~1994年通过对真细亲鱼的优选和强化培育,获得了良好的产卵效果。本文就亲鱼室内产卵习性、产卵规律以及产卵期卵子的数量、质量、卵径、单位重量卵粒数、孵化率等的变化作了详细论述。结果表明:真细亲鱼经人工强化培育,可有规律地连续产卵,产卵期长达60~75d;产卵量呈抛物线式变化,形成初期、盛期和末期;正常卵率、孵出率、单位重量卵粒数等随产卵期的推移逐渐增高;而卵径则随产卵期的推移逐渐变小,卵径与单位重量卵粒数呈负相关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亲鱼培育 采卵 孵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鲷虹彩病毒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玉然 谭乐义 +7 位作者 刘荭 赵巍 梁成珠 史秀杰 徐彪 朱来华 何俊强 岳志芹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116,共6页
以真鲷虹彩病毒(Red-sea breamiridovirus,RSIV)主要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的基因保守片段为靶序列,利用Pri mer Express3.0软件设计定量PCR引物,建立了RSIV的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将RSIV MCP基因连接pMD18-... 以真鲷虹彩病毒(Red-sea breamiridovirus,RSIV)主要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的基因保守片段为靶序列,利用Pri mer Express3.0软件设计定量PCR引物,建立了RSIV的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将RSIV MCP基因连接pMD18-T载体,构建重组质粒,经过梯度稀释后作为标准品,根据标准品拷贝数(X)与Ct值的关系绘制了标准曲线,为Ct=-3.1841gX+40.270,相关系数R2=0.9969。熔解曲线分析表明,定量PCR产物的Tm值为82.5℃。该方法的检测限为2.20×102拷贝/反应,对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淋巴囊肿病毒、蛙病毒3、甲鱼虹彩病毒都没有扩增反应,具有特异性。利用该方法对84批海水鱼类(石鲽、大菱鲆、鲈鱼)进行检测,其中5批鱼样品感染RSIV,并利用标准曲线对病毒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虹彩病毒 实时定量PCR 衣壳蛋白基因 SYBR Green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鲷早期发育阶段行为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晓春 何大仁 李大勇 《热带海洋》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7-23,共7页
真鲷Pagrosomus major Temminck et Schlegel早期发育阶段游泳行为的发育可以分为:(1)旋转式运动;(2)阶梯型运动;(3)间断式水平运动和滑翔;(4)巡游以及(5)疾游五种类型。前期仔鱼的摄食方式主要是伴有甩头动作的前冲摄食;后期仔鱼的摄... 真鲷Pagrosomus major Temminck et Schlegel早期发育阶段游泳行为的发育可以分为:(1)旋转式运动;(2)阶梯型运动;(3)间断式水平运动和滑翔;(4)巡游以及(5)疾游五种类型。前期仔鱼的摄食方式主要是伴有甩头动作的前冲摄食;后期仔鱼的摄食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身体弯成S形的“S攻击型”;另一种为不作摄食姿势的“咬食攻击型”。摄食方式随着发育水平和饵料种类的不同而异。文中对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攻击行为、护食行为、互食行为、猝死现象亦进行了描述。并对游泳、摄食以及各种行为的生态意义和实际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行为生态学 发育 游泳 摄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免疫制剂对真鲷弧菌病的免疫保护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后波 潘金培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7-464,共8页
菌体疫苗按不同的方式对真鲷进行免疫 2周后 ,对实验鱼均具有免疫保护性 ,免疫保护性最好的免疫组 ,免疫保护率在初次免疫后高达 60 % ,强化免疫后免疫保护率可提高到80 % ;粗制LPS经去毒处理后初次免疫真鲷 ,不同浓度的LPS对实验鱼具... 菌体疫苗按不同的方式对真鲷进行免疫 2周后 ,对实验鱼均具有免疫保护性 ,免疫保护性最好的免疫组 ,免疫保护率在初次免疫后高达 60 % ,强化免疫后免疫保护率可提高到80 % ;粗制LPS经去毒处理后初次免疫真鲷 ,不同浓度的LPS对实验鱼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保护性 ,强化免疫后 ,免疫保护率均有明显的提高 ,浓度越高 ,免疫保护性越强 ,对真鲷的免疫保护率最高可达 90 % ;最小弧菌产生的外毒素经福尔马林灭活后制成毒素苗 ,这种毒素苗能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性 ,其免疫保护率可达 80 % ,这表明外毒素不仅是最小弧菌产生的毒力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制剂 真鲷弧菌病 免疫保护性 菌体疫苗 粗制LPS 菌毒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鲷幼鱼的摄食与生态转换效率──一种现场研究方法在室内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郭学武 张波 +1 位作者 孙耀 唐启升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1999年第2期26-31,共6页
1997年10月在黄海水产研究所小麦岛实验基地,采用Eggers模型现场研究方法在室内对人工培育的真鲷幼鱼(26.33±5.79g)进行了摄食和生态转换效率的研究。真鲷幼鱼的日摄食量12.97gw.w./100gw.w.·d,摄食率3 119.00cal/ind·d... 1997年10月在黄海水产研究所小麦岛实验基地,采用Eggers模型现场研究方法在室内对人工培育的真鲷幼鱼(26.33±5.79g)进行了摄食和生态转换效率的研究。真鲷幼鱼的日摄食量12.97gw.w./100gw.w.·d,摄食率3 119.00cal/ind·d,生态转换效率19.40%。真鲷幼鱼的摄食与温度变化显著相关,消化道内含物量与水温的相关关系符合方程DCW=0.023 4·e0.256 3Temp.(P<0.001)。从每日的03∶00始,真鲷幼鱼消化道内含物的量随时间逐渐增加,至17∶30达到最高值,表现出单一摄食高峰,显示出其代表的真鲷黄、渤海种群与东海种群之间存在摄食节律方面的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Eggers模型这一现场研究方法也适于室内研究鱼类摄食,特别对于那些现场不易获得的鱼种,是研究其摄食的一种既简便又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幼鱼 Eggers模型 摄食 生态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养殖真鲷肝CYP1A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2
15
作者 魏艳 王克坚 +2 位作者 杨明 王春光 任洪林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5期190-193,共4页
根据国外已发表野生真鲷(Pagrus major)肝CYP1A cDNA同源序列,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我国海水养殖真鲷(Pagrusmajor)的肝脏中扩增出P4501A基因全长cDNA序列(1 548 bp).用基因重组技术将P4501A cD-NA克隆于pTrc-CKS载体,... 根据国外已发表野生真鲷(Pagrus major)肝CYP1A cDNA同源序列,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我国海水养殖真鲷(Pagrusmajor)的肝脏中扩增出P4501A基因全长cDNA序列(1 548 bp).用基因重组技术将P4501A cD-NA克隆于pTrc-CKS载体,在大肠杆菌TOP10F′诱导表达,将细菌总蛋白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其表达产物为89 ku,获得了表达融合蛋白CKS-CYP1A.该项研究将为利用免疫学技术研究有机污染物的毒性效应机制以及探讨P450酶作为毒性效应的生物标志物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CYP450 CYP1A RT-PCR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饵料胆碱含量对真鲷仔稚鱼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镜恪 雷霁霖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42-44,共3页
采用胆碱强化活饵料的方法研究活饵料量中胆碱含量对真鲷仔稚鱼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活饵料中胆碱含量对仔稚鱼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均有一定影响 ,说明胆碱是仔稚鱼生长、存活所必需的营养要素。
关键词 胆碱 真鲷仔稚鱼 生长 饲料添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条件对养殖真鲷弧菌病病原菌毒素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后波 潘金培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研究了温度、酸碱度、气体环境、营养成分及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对真鲷病原菌最小弧菌Vm Pm毒素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温度对Vm Pm毒素的产生有显著影响 ,在 30℃培养时产量最高 ;当pH在弱碱性环境( 7.2左右 )时 ,Vm Pm毒素产量最高 ;... 研究了温度、酸碱度、气体环境、营养成分及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对真鲷病原菌最小弧菌Vm Pm毒素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温度对Vm Pm毒素的产生有显著影响 ,在 30℃培养时产量最高 ;当pH在弱碱性环境( 7.2左右 )时 ,Vm Pm毒素产量最高 ;振荡通气能极大地促进Vm Pm毒素的产生 ,显著提高其产量 ;Vm Pm毒素的产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增加 ,到 36h即可达到最高水平 ,并维持至 72h ;改良海水营养培养基与普通海水营养培养基相比 ,更有利于毒素的产生 ,毒素产量可提高 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弧菌病 最小弧菌 Vm-Pm毒素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鲷视顶盖的细胞构筑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艺磊 郑微云 张子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94-198,共5页
次甲基蓝染色及快Golgi法显示,真(?)(Chrysophrys major)视顶盖结构组成由表及里依次为边缘层、视觉层、表面灰管及纤维层、中央灰质层、中央白质层、(?)脑室层,除边缘层外,每一层各含有不同类型的神经元。
关键词 细胞构筑 视顶盖 真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凝胶电泳用于检测低温保存的真鲷(Pagrosomus major)精子DNA损伤 被引量:19
19
作者 徐西长 丁福红 李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1-225,共5页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方法,对超低温冷冻保存的真鲷精子DNA的损伤状况进行了检测研究。针对研究对象,在实验过程中对传统的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在铺胶方法、电泳条件等进行了改进。对精子细胞进行预处理,在碱性电泳液中使核DNA双链...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方法,对超低温冷冻保存的真鲷精子DNA的损伤状况进行了检测研究。针对研究对象,在实验过程中对传统的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在铺胶方法、电泳条件等进行了改进。对精子细胞进行预处理,在碱性电泳液中使核DNA双链解链变性后电泳,EB染色10min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每次随机观察50个左右的核DNA。结果表明,对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精子核按彗尾长度及荧光强度划分等级,出现损伤的精子核DNA的损伤程度主要为轻度损伤和中度损伤,很少见有完全损伤的真鲷精子核。对比真鲷冷冻精液与新鲜精液的精子DNA的损伤状况,表明仅用30%DMSO冷冻精子DNA损伤状况与鲜精差异显著(P>95%),其他冷冻方法保存的精子与鲜精差异不显著(P>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温冷冻保存 真鲷精子 DNA损伤 单细胞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鲷体型异常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门强 姚善成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1-53,共3页
对真鲷Pagrosomusmajor(Temmnicketschlegel)在苗种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体型异常鱼苗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 ,并对产生该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讨论。真鲷的体型异常包括脊柱前弯、下颌不整合、头部短缩和鳃盖发育不全。鳔器官的异常发育可能... 对真鲷Pagrosomusmajor(Temmnicketschlegel)在苗种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体型异常鱼苗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 ,并对产生该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讨论。真鲷的体型异常包括脊柱前弯、下颌不整合、头部短缩和鳃盖发育不全。鳔器官的异常发育可能是造成真鲷脊柱前弯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体型异常 脊柱前弯 苗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