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nsmission loss simulation based on rectangular-pulse method and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acoustic performance of perforated intake pipe
1
作者 LI Heng HAO Zhi-yong +1 位作者 ZHENG Xu LIU Lian-y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2605-2612,共8页
Exact simulation of the acoustic performance is essential to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for a vehicle intake system. The rectangular-pulse method based on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approach was employed for ca... Exact simulation of the acoustic performance is essential to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for a vehicle intake system. The rectangular-pulse method based on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approach was employed for calculating the transmission loss. Firstly, the transmission loss of the single-cavity element was simulated without any airflow, 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tructural parameters on the acoustic performance were investigated comprehensively. Secondly, the static transmission loss of the perforated intake pipe was obtained by the rectangular-pulse method, which is proved to be accurate enough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irdly, under the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the mean airflow and the operating temperature, the specific transmission loss was acquired respectively. In general, the peaks of the transmission loss are shifted to the lower frequency range because of the reverse airflow, but the amplitudes are irregularly changed. Besides, when the operating temperature increases, the peaks are shifted to the higher frequencies. Finally, with the designed perforated pipe installed to the intake system, the road tests were proceeded to evaluate the actual acoustic performance, an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intake sound pressure level is greatly attenuated. Typically in the range of 600–1500 Hz, the insertion loss of the intake noise at the decelerating moment is almost 20 d B(A), and the overall noise is reduced more than 14.2 d B(A). In conclusion, the perforated intake pipe has been proved excellent in improving the acoustic performance of intake system and could provide the guidance for the automotiv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forated INTAKE PIPE rectangular-pulse method transmission LOSS mean flow temperature ROAD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HL算法的量子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
2
作者 徐震 张大波 +3 位作者 杨贺钧 马英浩 窦猛汉 方圆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564-5576,I0020,共14页
量子计算的快速发展为新型电力系统日益复杂的实时仿真计算提供了新的方案。该文将经典计算机的数据处理与量子计算机的迭代计算相结合,提出基于Harrow-Hassidim-Lloyd(HHL)算法的量子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模型。通过将牛顿-拉夫逊潮... 量子计算的快速发展为新型电力系统日益复杂的实时仿真计算提供了新的方案。该文将经典计算机的数据处理与量子计算机的迭代计算相结合,提出基于Harrow-Hassidim-Lloyd(HHL)算法的量子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模型。通过将牛顿-拉夫逊潮流方程进行变换,给出修正方程的量子化编码、潮流方程的量子线路构建、修正向量的量子测量的算法原理。基于量子计算的近似求解特性,定义量子潮流计算的收敛判据,以提升迭代计算收敛的可靠性。不同规模的IEEE测试系统在本源量子虚拟计算平台上验证所提量子潮流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潮流计算 HHL算法 牛顿-拉夫逊法 极坐标方程 直角坐标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风状态下房式仓测温电缆布置方式优化模拟研究
3
作者 褚凤娇 王远成 +1 位作者 杨开敏 董晓倩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230,共8页
以房式仓为对象,研究为期7 d的通风过程中粮堆温度的变化情况,探究优化方测温电缆布置方式的法。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比较不同测温电缆布置方式下的粮温监测效果,通过误差和成本分析,评估其优劣。研究结果显示,按照国家标准布置的测温电缆... 以房式仓为对象,研究为期7 d的通风过程中粮堆温度的变化情况,探究优化方测温电缆布置方式的法。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比较不同测温电缆布置方式下的粮温监测效果,通过误差和成本分析,评估其优劣。研究结果显示,按照国家标准布置的测温电缆,其粮温监测值的最大绝对误差为0.70℃,均方根误差为25.83%。在其基础上扩大或缩小测温电缆间距的均匀布置方式存在准确性和经济性之间的平衡问题。相比之下,非均匀布置的测温电缆,其粮温监测值的均方根误差降至22.23%,同时降低了成本。此外,研究验证了非均匀布局对不同尺寸房式仓的适用性,优化的测温电缆非均匀布置方式具有实际应用和推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式仓 通风 电缆布置方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低延迟视频压缩感知的搜索窗自适应重构
4
作者 孙仁慧 刘浩 +1 位作者 邓开连 燕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74-2383,共10页
面向分布式视频压缩感知,帧间多假设预测能够降低编码端的运算量、提高解码端非关键帧的恢复质量,因此,近年来出现了很多与其相关的优化算法。然而在现有算法中,假设集的搜索窗口是大小经验固定的正方形区域。为进一步提高假设集质量、... 面向分布式视频压缩感知,帧间多假设预测能够降低编码端的运算量、提高解码端非关键帧的恢复质量,因此,近年来出现了很多与其相关的优化算法。然而在现有算法中,假设集的搜索窗口是大小经验固定的正方形区域。为进一步提高假设集质量、降低解码端时延,提出一种搜索窗口位置和大小自适应变化的重构算法。所提算法根据光流法快速确定相邻非关键帧之间的运动向量;联合该运动向量和前向相邻非关键帧与关键帧之间的运动信息,在关键帧中确定搜索窗口的中心块位置;由当前重构块与搜索窗口中心块的相对位置关系自适应地确定一个符合运动变化的矩形搜索窗口。在低延迟框架下对多个视频序列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有效提高非关键帧的恢复质量,并减少运行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 光流法 运动向量 低延迟框架 矩形搜索窗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MM算法优化的矩形网格隐式有限差分波动方程正演模拟
5
作者 王文化 文晓涛 +2 位作者 吴昊 杨吉鑫 匡胤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0-695,共16页
有限差分(FD)法广泛用于地震勘探领域的波动方程数值模拟.由于存在“饱和效应”,利用Taylor级数展开法(TE)计算高阶FD系数会在高频和粗网格条件下产生明显的数值频散.一般的常系数优化法能在较大波数区间取得更高的数值精度,但缺乏对中... 有限差分(FD)法广泛用于地震勘探领域的波动方程数值模拟.由于存在“饱和效应”,利用Taylor级数展开法(TE)计算高阶FD系数会在高频和粗网格条件下产生明显的数值频散.一般的常系数优化法能在较大波数区间取得更高的数值精度,但缺乏对中、低波数区间的误差约束;此外,它们大多沿单空间方向压制数值频散,因而无法缓解矩形网格模板的数值各向异性.本文基于隐式FD模板发展了一种多空间方向优化的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方法,以同时解决数值频散和数值各向异性问题.针对实用性更强的矩形网格单元,本文基于L_(1)范数建立目标函数并增加波传播角约束以减小数值各向异性,然后运用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求解优化问题从而实现提高模拟精度的目的.理论误差曲线分析表明,相比传统TE方法和其他单向L_(1)范数、L_(2)范数、L_(∞)范数优化方法,本文基于L_(1)范数的多向优化方法在中、低波数区间具有最小的绝对误差,同时能更好的均衡各个方位角之间的误差分布.均匀介质、Marmousi-2地质模型的正演模拟算例均证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比其他三种优化方法在减小长时程测试下的误差积累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式有限差分 矩形网格 波动方程正演 常系数优化法 交替方向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邻两边固支其余边自由正交各向异性矩形薄板屈曲的辛叠加解
6
作者 王菁龙 额布日力吐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19,共8页
运用辛叠加方法求出相邻两边固支其他两边自由(two adjacent edges clamped and the other edges free, CCFF)正交各向异性矩形薄板屈曲问题的级数展开解。首先,将原屈曲问题的控制方程转化为哈密顿系统,通过分析边界条件,将原屈曲问题... 运用辛叠加方法求出相邻两边固支其他两边自由(two adjacent edges clamped and the other edges free, CCFF)正交各向异性矩形薄板屈曲问题的级数展开解。首先,将原屈曲问题的控制方程转化为哈密顿系统,通过分析边界条件,将原屈曲问题分解为两个子屈曲问题,再利用辛本征函数展开法分别求得两个子屈曲问题的通解;然后,利用叠加方法得到原屈曲问题的辛叠加解;最后,应用所得辛叠加解分别计算了单/双向载荷作用下的CCFF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异性矩形薄板的屈曲问题。计算结果表明,所得辛叠加解是正确的并且其收敛速度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叠加方法 正交各向异性矩形薄板 哈密顿系统 屈曲 辛叠加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几何特征的非均匀矩形网格生成方法
7
作者 冷珏琳 徐权 鲍献丰 《图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8-825,共8页
复杂电磁环境模拟的目标对象通常具有几何结构复杂、尺寸跨度大、部件数量多的特点。面向时域有限差分方法,需要采用非均匀的矩形网格来剖分计算区域,在保证几何高分辨率的同时,尽量减少内存和计算开销。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特征的... 复杂电磁环境模拟的目标对象通常具有几何结构复杂、尺寸跨度大、部件数量多的特点。面向时域有限差分方法,需要采用非均匀的矩形网格来剖分计算区域,在保证几何高分辨率的同时,尽量减少内存和计算开销。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特征的非均匀矩形网格自动生成方法。首先,采用基于离散面片的特征提取算法获取几何模型的曲率特征和厚度特征;然后,针对提取的几何特征以及用户设置的局部加密参数,在3个坐标方向上分别构造反映网格步长疏密分布的局部尺寸函数;最后,根据尺寸函数计算各坐标方向上的网格线坐标,并填充网格单元的材料属性。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自动剖分适应精细几何结构的非均匀矩形网格,并成功应用于复杂电大尺寸目标的时域全波电磁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生成 非均匀矩形网格 几何特征 数值模拟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盾构隧道最大法向附加应力计算方法
8
作者 卢院 徐玉胜 +2 位作者 顾问天 梁月英 鲁飞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113,共4页
地表施工荷载引起的盾构隧道法向附加应力对隧道结构变形影响较大,在地基附加应力计算的基础上,根据最大法向附加应力点在地面的投影位置,采用角点法、图像法计算矩形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盾构隧道最大法向附加应力,并拟合了最大法向附加... 地表施工荷载引起的盾构隧道法向附加应力对隧道结构变形影响较大,在地基附加应力计算的基础上,根据最大法向附加应力点在地面的投影位置,采用角点法、图像法计算矩形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盾构隧道最大法向附加应力,并拟合了最大法向附加应力与地面的夹角(θmax)的计算公式。对荷载宽度、隧道直径、隧道中心距荷载中线的水平距离、隧道中心离地面的竖直距离这4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到θmax的规律如下:θmax随矩形荷载宽度增加而减小,最后趋近0.5π;隧道中心位于矩形荷载投影下方时,θmax随隧道中心深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少,直至趋近0.5π;隧道中心位于矩形荷载投影外侧时,θmax随隧道中心深度增加而减少,直至趋近0.5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附加荷载 矩形竖向均布荷载 计算方法 地基附加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lculation of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of large loop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with very fast simulated annealing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建慧 朱自强 +2 位作者 冯德山 肖建平 彭凌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4期1235-1239,共5页
In large loop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TEM),the late 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formula cannot truly reflect the geoelectric model,thus it needs to define the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with the position inf... In large loop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TEM),the late 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formula cannot truly reflect the geoelectric model,thus it needs to define the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with the position information of measuring point.Utilizing very fast simulated annealing(VFSA) to fit the theoretical electromagnetic force(EMF) and measured EMF could obtain the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of the measuring points in rectangular transmitting loop.The selective cope of initial model of VFSA could be confirmed by taking the late 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of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as the prior information.For verifying the correctness,the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ies of the geoelectric models were calculated by VFSA and dichotomy,respectively.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lative differences of apparent resistivities calculated by these two methods are within 3%.The change of measuring point position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tracing pattern of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The first branch of the curve of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is close to the resistivity of the first layer medium and the last branch is close to the resistivity of the last layer medium,which proves the correctness of the arithmetics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y fast simulated annealing (VFSA) large loop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rectangular loop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 THE BENDING, VIBRATION AND STABILITY OF LAMINATED RECTANGULAR PLATES WITH TRANSVERSELY ISOTROPIC LAYERS 被引量:11
10
作者 丁皓江 陈伟球 徐荣桥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22,共7页
A method based on newly presented state space formulations is developed for analyzing the bending, vibration and stability of laminated transversely isotropic rectangular plates with simply supported edges. By introdu... A method based on newly presented state space formulations is developed for analyzing the bending, vibration and stability of laminated transversely isotropic rectangular plates with simply supported edges. By introducing two displacement functions and two stress functions, two independent state equations were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three_dimensional elasticity equations for transverse isotropy. The origin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re thus decoupled with the order reduced that will facilitate obtaining solutions of various problems. For the simply supported rectangular plate, two relations between the state variables at the top and bottom surfaces were established. In particular, for the free vibration (stability) problem, it is found that there exist two independent classes: One corresponds to the pure in_plane vibration (stability) and the other to the general bending vibration (stability). Numerical examples are finally presented and the effects of some parameters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观各向同性 矩形板 状态空间法 弯曲 振动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ror Correction in Permittivity Measurement of High Dielectric Constant Materials Based on Cavity Perturbation Method
11
作者 MA Li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19-321,共3页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duce the error when measuring high dielectric constant materials.In this paper,the reason why the error introduced is analyzed firstly.Then,with HFSS,the method of choosing the size o...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duce the error when measuring high dielectric constant materials.In this paper,the reason why the error introduced is analyzed firstly.Then,with HFSS,the method of choosing the size of cavity and the dimension of dielectric materials is proposed.And several error correction curves are provided for measuring high dielectric constant materials.Finally,the experiment is conducted to validate the feasibility of our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SS rectangular CAVITY PERTURBATION method high dielectric constant material error corr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截面空心矩形前轴的设计及垂向、纵向工况性能的研究
12
作者 王连东 李金蔚 +2 位作者 冯凯 张宇 田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39-2347,2338,共10页
汽车前轴的尺寸大、受力复杂,主要用锻造方法制造,受到工字形结构的限制难以轻量化。本文给出了空心汽车前轴的设计方法,采用变截面变壁厚的空心矩形结构和组合的钢板弹簧座,实现轻量化、改善抗弯扭性能。通过垂向及纵向工况有限元模拟... 汽车前轴的尺寸大、受力复杂,主要用锻造方法制造,受到工字形结构的限制难以轻量化。本文给出了空心汽车前轴的设计方法,采用变截面变壁厚的空心矩形结构和组合的钢板弹簧座,实现轻量化、改善抗弯扭性能。通过垂向及纵向工况有限元模拟揭示主销孔处壁厚对拳部强度的影响规律,给出拳部壁厚系数、封堵孔高度系数、封堵孔宽度系数的合适范围。选用无缝钢管试制出某轴荷5 t的空心前轴1∶1样件,较锻造前轴轻量10.75%。针对试制的空心前轴样件,进行了垂向、纵向的刚度试验以及垂向工况的静强度试验、疲劳试验,揭示了轴体下表面的垂向位移、轴向应力的变化,揭示了拳部外端面封堵孔边缘的应力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变截面空心矩形前轴的刚度、静强度均符合行业标准,垂向工况的疲劳寿命远高于行业标准,在轻量化的同时改善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矩形前轴 设计方法 强度刚度 疲劳寿命 台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矩形薄板的磁弹性超谐-内联合共振
13
作者 李晶 胡宇达 高崇一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3-681,共9页
研究横向磁场中矩形薄板在外激励作用下的超谐波共振和1∶3内共振的联合共振问题。针对一边固定三边简支的矩形薄板,利用Galerkin积分法得到两自由度非线性振动微分方程组。采用多尺度法求解,得到前两阶模态的幅频响应方程组。通过算例... 研究横向磁场中矩形薄板在外激励作用下的超谐波共振和1∶3内共振的联合共振问题。针对一边固定三边简支的矩形薄板,利用Galerkin积分法得到两自由度非线性振动微分方程组。采用多尺度法求解,得到前两阶模态的幅频响应方程组。通过算例,得到系统发生超谐-内联合共振时前两阶响应幅值与各参数关系的曲线图,讨论了外激励幅值、磁场强度等参数对系统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内共振时高阶模态被间接激发,系统存在着能量的交换,调节磁场强度可控制系统的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弹性 矩形薄板 超谐波共振 内共振 多尺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角点支撑对边两边固支正交各向异性矩形薄板振动的辛叠加方法
14
作者 叶雨农 额布日力吐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8-906,共9页
运用辛叠加方法研究了一角点支撑对边两边固支的正交各向异性矩形薄板的振动问题.首先由边界条件出发,将原振动问题分解为两个对边简支的子振动问题,再根据Hamilton体系的分离变量法分别得到两个子振动问题的级数展开解,然后利用叠加方... 运用辛叠加方法研究了一角点支撑对边两边固支的正交各向异性矩形薄板的振动问题.首先由边界条件出发,将原振动问题分解为两个对边简支的子振动问题,再根据Hamilton体系的分离变量法分别得到两个子振动问题的级数展开解,然后利用叠加方法得到原振动问题的辛叠加解.为了在具体计算中确定所得辛叠加的级数展开项,对该解计算正交各向异性矩形薄板的情形进行了收敛性分析.应用所得辛叠加解分别计算了一角点支撑对边两边固支的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异性矩形薄板的振动频率,进而给出了正交各向异性方形薄板的前8阶振动频率所对应的模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各向异性矩形薄板 HAMILTON体系 辛叠加方法 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分割法的顶管暗挖地铁站建造技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付增 范晓冬 +2 位作者 魏旭鹏 李鹏 余长益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5,共8页
为了避免传统明挖法建造地铁车站带来的围挡占道、商铺拆迁、地下管线改迁等诸多负面问题,以广州地铁3号线东延段海傍站为工程背景,对矩形顶管暗挖地铁站建造技术进行研究。首先,提出了3种建造车站的顶管组合方案,并总结3种方案的特点,... 为了避免传统明挖法建造地铁车站带来的围挡占道、商铺拆迁、地下管线改迁等诸多负面问题,以广州地铁3号线东延段海傍站为工程背景,对矩形顶管暗挖地铁站建造技术进行研究。首先,提出了3种建造车站的顶管组合方案,并总结3种方案的特点,结合车站工程实际给出优选方案;然后,对车站截面设计、顶管机选型、管节设计和防水设计方案进行介绍;最后,通过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等手段验证组合顶管法施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矩形顶管暗挖地铁站建造技术可以用于下穿管线的地铁车站建设,且安全性高、可实施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地铁车站 矩形顶管 结构分割法 密贴施工 施工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CFST受弯构件的塑性发展系数多因素模型及强度计算
16
作者 庞木林 解威威 杨绿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31,共11页
矩形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效应有其特殊性,准确预测受弯构件截面塑性发展能力可有效保证构件的承载安全。为提高矩形钢管混凝土受弯构件截面强度的计算精度,在套箍系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高宽比和含钢率的影响,建立塑性发展系数多因... 矩形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效应有其特殊性,准确预测受弯构件截面塑性发展能力可有效保证构件的承载安全。为提高矩形钢管混凝土受弯构件截面强度的计算精度,在套箍系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高宽比和含钢率的影响,建立塑性发展系数多因素模型和抗弯强度改进模型。首先,基于钢管混凝土统一理论,研究矩形钢管混凝土受弯构件塑性发展系数的变化规律,并与当前规范计算公式进行对比;然后,结合规范和工程需求构造2 160个矩形钢管混凝土受弯数值模拟构件,利用改进的本构关系和构件失效判据开展纤维模型法精细分析,研究宽厚比、高宽比、含钢率、强度比对塑性发展系数的影响,确定高宽比和含钢率为塑性发展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回归分析拟合与高宽比和含钢率相关的函数表达式,由此建立矩形钢管混凝土塑性发展系数多因素模型和抗弯强度改进模型;最后,利用搜集到的128组试验数据,将抗弯强度改进模型与国内外主要设计规范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塑性发展系数多因素模型克服了现行规范中计算模型精确性不足的缺陷,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矩形钢管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塑性发展能力;建立的矩形钢管混凝土受弯构件抗弯强度改进模型求解的极限承载力与试验值比值的均值为0.971,均方根误差为0.118,吻合良好,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钢管混凝土 塑性发展系数 抗弯强度 纤维模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nkler地基上四边自由正交各向异性矩形中厚板弯曲的有限积分变换解
17
作者 宁进 额布日力吐 《应用数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199,共8页
本文应用有限积分变换法研究Winkler地基上四边自由正交各向异性矩形中厚板的弯曲问题.具体由正交各向异性矩形中厚板弯曲的基本方程组和边界条件出发,结合有限积分变换法及其对应的逆变换法推导出正交各向异性矩形中厚板弯曲问题的解析... 本文应用有限积分变换法研究Winkler地基上四边自由正交各向异性矩形中厚板的弯曲问题.具体由正交各向异性矩形中厚板弯曲的基本方程组和边界条件出发,结合有限积分变换法及其对应的逆变换法推导出正交各向异性矩形中厚板弯曲问题的解析解.该解析解统一适用于计算各向同性/正交各向异性矩形薄板、中厚板和厚板的弯曲问题,并且通过具体算例验证了所得解析解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各向异性中厚板 弯曲 解析解 有限积分变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矩形度低损耗梯形SAW滤波器设计
18
作者 张昆 王红亮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8-883,共6页
为了确保5G时代不同物联网设备之间中频波段频谱隔离,设计了一款基于瑞利波模式的高矩形度、低损耗梯形声表面波(SAW)滤波器。该滤波器采用Al电极,压电材料为128°YX-LiNbO_(3)。为实现低损耗的设计要求,通过有限元法仿真分析了电... 为了确保5G时代不同物联网设备之间中频波段频谱隔离,设计了一款基于瑞利波模式的高矩形度、低损耗梯形声表面波(SAW)滤波器。该滤波器采用Al电极,压电材料为128°YX-LiNbO_(3)。为实现低损耗的设计要求,通过有限元法仿真分析了电极厚度、占空比、孔径和反射栅对谐振器性能的影响。同时,为了抑制通带内杂散,采用了一种非标准短路栅结构。为改善普通拓扑结构滤波器通带两侧的波纹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镜像拓扑结构,通过减小滤波器的电容比(C_(0p)/C_(0s))达到实现高矩形度的设计目标。最终设计出一款中心频率315.03 MHz,-3 dB带宽11.62 MHz,最小插入损耗0.758 dB,带外抑制35.931 dB,矩形系数1.30的六阶梯形SAW滤波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矩形度 低损耗 有限元法 非标准短路栅 电容比 梯形SAW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加质量对自由边板振动影响研究
19
作者 李晨阳 刘默羽 刘浩铭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0-105,共6页
放置在矩形板上的设备会改变矩形板振动特性,这类问题可抽象为有集中质量的矩形板模型。利用差分法求解有集中质量对边自由对边简支矩形板自由振动特性,并研究在简谐力作用下有集中质量板振动功率流传播特性。根据功率流的矢量图和流线... 放置在矩形板上的设备会改变矩形板振动特性,这类问题可抽象为有集中质量的矩形板模型。利用差分法求解有集中质量对边自由对边简支矩形板自由振动特性,并研究在简谐力作用下有集中质量板振动功率流传播特性。根据功率流的矢量图和流线图,分析不同质量分布对板内功率流传播特性的影响。通过频率波数谱分析,研究集中质量对振动波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集中质量会改变振动功率流集中位置并形成涡漩,集中质量间隔减小可以起到降低矩形板振动响应幅值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质量 矩形板 差分法 振动功率流 频率波数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弹塑性有限元法的船体板极限强度研究
20
作者 崔虎威 朱兴华 +1 位作者 樊开敬 张朋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29,共7页
利用Abaqus软件,分析了热弹塑性有限元法在对接焊船体矩形板极限强度评估中的应用。首先,基于热弹塑性有限元法,直接获取船体板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进而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评估了2块不同板厚(9.5 mm、11 mm)对接焊船体矩形板在轴向压... 利用Abaqus软件,分析了热弹塑性有限元法在对接焊船体矩形板极限强度评估中的应用。首先,基于热弹塑性有限元法,直接获取船体板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进而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评估了2块不同板厚(9.5 mm、11 mm)对接焊船体矩形板在轴向压缩载荷下的极限强度。研究表明,壳单元与实体单元计算所得温度场、残余应力场、变形结果相近,但前者计算效率显著提高。不同矩形板厚度对矩形板纵向残余应力的分布影响较小,但对其垂向挠度峰值影响较大。不同厚度矩形板通过数值模拟得到的极限强度值与Faulkner简化公式计算值误差分别为4.2%和5.1%,因此数值模拟值与公式计算值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板 对接焊 极限强度 热弹塑性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