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维板材排样问题的递归多块布局算法
1
作者 潘卫平 樊治平 +1 位作者 黄敏 计明军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53-2164,共12页
针对矩形件二维板材排样问题,提出递归多块排样方式及其动态规划生成算法。递归多块排样方式将板材划分成多个块,然后递归地对每个块进行多块划分,直到每个新产生的块中排放一种最优矩形件为止。为了均衡考虑排样方式的计算复杂度和板... 针对矩形件二维板材排样问题,提出递归多块排样方式及其动态规划生成算法。递归多块排样方式将板材划分成多个块,然后递归地对每个块进行多块划分,直到每个新产生的块中排放一种最优矩形件为止。为了均衡考虑排样方式的计算复杂度和板材排样价值,对于一刀切排样问题将多块划分的块数定为两块,对于非一刀切排样问题将多块划分的块数定为5块。动态规划算法首先计算每个块中分别排放一种矩形件所得到的1阶多块排样方式的最大价值,然后计算每个块中分别排放一个1阶多块排样方式得到的2阶多块排样方式的最大价值,以此递推,得到任意阶数的多块排样方式的最大价值。通过比较块的排样价值的上界和下界来剔除不必要的多块划分,通过离散化划分线位置来控制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采用文献典型例题和实际生产实例,将所提算法与一刀切排样算法和非一刀切排样算法进行对比,表明了所提算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板材排样 递归多块排样方式 动态规划 排样价值 矩形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矩形盾构隧道开挖引发土体沉降解析解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肖方奇 朱春柏 +3 位作者 甘晓露 俞建霖 龚晓南 刘念武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176,191,共6页
类矩形盾构隧道施工可能会导致明显的土体沉降,并进一步影响周围既有建筑物的安全。基于Verruijt解和积分法推导得到类矩形盾构隧道开挖作用下的土体响应解析解,并充分考虑土体等量径向收缩、类矩形隧道竖向、水平向以及旋转位移4个变... 类矩形盾构隧道施工可能会导致明显的土体沉降,并进一步影响周围既有建筑物的安全。基于Verruijt解和积分法推导得到类矩形盾构隧道开挖作用下的土体响应解析解,并充分考虑土体等量径向收缩、类矩形隧道竖向、水平向以及旋转位移4个变形分量的影响,以全面描述复杂施工或地层情况下类矩形盾构开挖引发的土体位移模式。利用实际工程实测数据验证解析解的有效性,并通过参数分析研究各个变形参数对地表土体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解析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可较好地评估类矩形盾构引发的土体沉降,类矩形隧道的水平位移和旋转位移会使地表沉降呈现非对称形态,并会使最大地表沉降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矩形盾构 土体沉降 解析解 体积损失 位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开发压裂技术 被引量:37
3
作者 赵惊蛰 李书恒 +1 位作者 屈雪峰 刘莉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3-95,共3页
介绍靖安油田长 6油藏开发地质特征和开发压裂试验区的试验方案优化设计 ,重点分析开发压裂实施效果 ,讨论开发压裂技术对特低渗透油藏开发的适应性与可行性。认为对于非均质性较强的特低渗透油藏 ,实施开发压裂有利于实现井网与人工裂... 介绍靖安油田长 6油藏开发地质特征和开发压裂试验区的试验方案优化设计 ,重点分析开发压裂实施效果 ,讨论开发压裂技术对特低渗透油藏开发的适应性与可行性。认为对于非均质性较强的特低渗透油藏 ,实施开发压裂有利于实现井网与人工裂缝的合理匹配 ,既可保证单井控制足够的经济可采储量 ,又能充分满足特低渗透油层加大压裂规模的要求 ,并易于在压裂缝的侧向建立有效压力驱替系统 ,提高油藏的注水波及系数及最终采收率。开发压裂技术在特低渗透油藏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开发压裂技术 矩形井网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矩形井网优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田文博 杨正明 +2 位作者 徐轩 肖前华 滕起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125,157,共5页
根据长庆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储层特点,利用特低渗透大型露头岩样低压物理模拟实验系统,系统研究了不同排距、不同穿透比对矩形井网开发效果的影响。实验中测量了驱替达到稳定时模型的压力分布和各采出井的采液速度。根据小岩样非线性渗... 根据长庆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储层特点,利用特低渗透大型露头岩样低压物理模拟实验系统,系统研究了不同排距、不同穿透比对矩形井网开发效果的影响。实验中测量了驱替达到稳定时模型的压力分布和各采出井的采液速度。根据小岩样非线性渗流曲线将模型划分为不流动区、非线性区和拟线性区,提出用压力系数来评价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开发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增大驱替压差、减小排距、增加穿透比可以增大矩形井网的压力系数,提高采出井采液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露头 矩形井网 非线性渗流 排距 穿透比 压力系数 有效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注采井网合理井间距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郑伟 姜汉桥 +1 位作者 陈民锋 矫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0-124,18,共5页
为解决水平井注采井网合理井间距问题,从水平井渗流理论出发,运用拟三维思想,采用保角变换的方法,利用势叠加原理推导了水平井注采井网稳态压力分布公式,得到水平井注采井网渗流场图。根据水平井单井控制面积与井间距的关系,推导了水平... 为解决水平井注采井网合理井间距问题,从水平井渗流理论出发,运用拟三维思想,采用保角变换的方法,利用势叠加原理推导了水平井注采井网稳态压力分布公式,得到水平井注采井网渗流场图。根据水平井单井控制面积与井间距的关系,推导了水平井井网井间距计算公式。分析认为:水平井井网井间区域中心附近存在难动用区,井间区域内可动用面积大小与注采井距、水平段长度、井间距有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平井井网合理井间距的确定方法,对水平井注采井网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特别是开发方案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正对井网 井间距 渗流场 可动用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五点法矩形井网的产能计算及其优化 被引量:34
6
作者 赵春森 翟云芳 +2 位作者 曹乐陶 冯长山 王文明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25,共3页
利用保角变换、镜像反映和势叠加原理等渗流理论 ,对水平井与直井联合布井的五点法矩形井网进行了理论研究 .推导出了矩形井网条件下水平井的产能公式 ,并给出了水平井长度与最优井网形状的无因次关系 .计算结果表明 :井网面积、油层厚... 利用保角变换、镜像反映和势叠加原理等渗流理论 ,对水平井与直井联合布井的五点法矩形井网进行了理论研究 .推导出了矩形井网条件下水平井的产能公式 ,并给出了水平井长度与最优井网形状的无因次关系 .计算结果表明 :井网面积、油层厚度对井网最优形状因子的影响很小 ;随着水平井无因次长度的增加 ,最优形状因子也增加 ,即井网偏离正方形的程度越大 ;油层厚度越大 ,水平井无因次产量越小 .研究结果可用于现场开发方案的设计及产能预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直井 五点法矩形井网 产能计算 井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应力场的井网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伯军 张士诚 李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5-59,共5页
在调研国内外特低渗透油田井网部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大庆油田现有井网开发实际,分析影响大庆外围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设计不同井网系统参数与人工裂缝参数的组合方案,使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各种不同裂缝组系(在有... 在调研国内外特低渗透油田井网部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大庆油田现有井网开发实际,分析影响大庆外围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设计不同井网系统参数与人工裂缝参数的组合方案,使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各种不同裂缝组系(在有利扫油方位)与井网的组合关系所预测的单井产量、含水、采出程度,以及所预测的投资回收期等进行综合衡量,获得井排距与水力裂缝缝长、导流能力等匹配的最佳方案。压裂、注水、采油整体优化方法在大庆肇源油田源121区块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井网 特低渗透 大规模压裂 PEBI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矩形井网产能计算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何英 杨正明 熊生春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48,114,共3页
根据低渗透油藏的非达西渗流规律,利用流管法推导的压裂矩形井网产能公式,分析研究了影响产能和动用系数的因素,主要是压裂半缝长、井排距、启动压力梯度及注采压差等,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讨论,结合油田实际,提出了提高低渗透油田... 根据低渗透油藏的非达西渗流规律,利用流管法推导的压裂矩形井网产能公式,分析研究了影响产能和动用系数的因素,主要是压裂半缝长、井排距、启动压力梯度及注采压差等,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讨论,结合油田实际,提出了提高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的途径。研究结果可用于低渗透油藏现场开发方案的井网优化及储层动用程度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矩形井网 压裂 产能公式 井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导频的OFDM系统信道估计方法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新征 杜岩 张永生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212-3216,共5页
提出一种使用矩形导频图案的OFDM信道估计方法。接收端首先在频率方向估计信道,然后在时间方向插值。该方法仅需累加和少量乘法运算就能估计出信道冲激响应,复杂度低,实时性高。在未编码16QAM-OFDM系统中,通过仿真将提出的方法与线性、c... 提出一种使用矩形导频图案的OFDM信道估计方法。接收端首先在频率方向估计信道,然后在时间方向插值。该方法仅需累加和少量乘法运算就能估计出信道冲激响应,复杂度低,实时性高。在未编码16QAM-OFDM系统中,通过仿真将提出的方法与线性、cubic和MMSE插值法进行均方误差和误比特率的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性能优于前两者,接近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频分复用(OFDM) 信道估计 矩形导频图案 离散傅立叶变换(D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通道内高速蒸汽与过冷水直接接触凝结换热流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涛 宗潇 +1 位作者 杨小平 刘继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55,共6页
为研究有限通道内高速蒸汽与过冷水直接接触凝结换热(DCC)过程中汽液相界面的演化规律,搭建了具有矩形截面结构喷嘴及通道的可视化实验台,获得了入口蒸汽压力为0.1~0.45MPa、入口过冷水压力为0.1~0.4MPa以及入口过冷水温度为30℃条件... 为研究有限通道内高速蒸汽与过冷水直接接触凝结换热(DCC)过程中汽液相界面的演化规律,搭建了具有矩形截面结构喷嘴及通道的可视化实验台,获得了入口蒸汽压力为0.1~0.45MPa、入口过冷水压力为0.1~0.4MPa以及入口过冷水温度为30℃条件下DCC过程的凝结形态,得到了基于入口参数的流型图。研究表明:矩形通道内DCC过程的典型流动形态可划分为蒸汽区、过冷水区、汽液混合层、回流区和均匀泡状流区,蒸汽区与汽液混合层之间有清晰的相界面;在不同的入口参数下会出现泡状流、界面振荡射流、尾部振荡射流、稳定射流和发散射流等凝结形态。获得了各种流型的下壁面温度分布规律,并通过计算,得到稳定射流的换热系数为5.2~9.0MW·m-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接触凝结换热 矩形通道 流型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启动压力的低渗透油藏压裂改造井网优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温庆志 王文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48,共6页
大庆肇源油田属于低渗透油田,渗流规律偏离达西定律,往往表现出启动压力现象,流体渗流阻力大,油水井之间难于建立有效驱替系统。从人工裂缝走向出发,研究了适合大庆肇源低渗透油藏改造的井网类型和井排方向,确定了合理的井网密度... 大庆肇源油田属于低渗透油田,渗流规律偏离达西定律,往往表现出启动压力现象,流体渗流阻力大,油水井之间难于建立有效驱替系统。从人工裂缝走向出发,研究了适合大庆肇源低渗透油藏改造的井网类型和井排方向,确定了合理的井网密度和井距;考虑油藏各向异性强烈,优化了不同程度的渗透率各向异性所对应的最优井排距比,并绘制了相应的理论图板,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油田现场的井网部署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启动压力梯度 矩形井网 各向异性 井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整体压裂矩形联合井网电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温庆志 于姣姣 +2 位作者 翟学宁 罗明良 胡蓝霄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5-81,共7页
水平井压裂以往只是作为单井增产的一项措施,没有考虑其对注采井网的影响。鉴于此,对水平井注采井网的整体压裂进行了研究。从压裂技术角度考虑,设计了水平井整体压裂矩形联合井网,应用水电相似原理,通过电模拟试验,研究了水平井整体压... 水平井压裂以往只是作为单井增产的一项措施,没有考虑其对注采井网的影响。鉴于此,对水平井注采井网的整体压裂进行了研究。从压裂技术角度考虑,设计了水平井整体压裂矩形联合井网,应用水电相似原理,通过电模拟试验,研究了水平井整体压裂矩形联合井网的渗流场特征和水平井压裂产能,并对裂缝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水平井矩形联合井网注水压力波及范围扩大,产能增加1.5~2.0倍;裂缝数量增加有利于提高注水效率,在水平段长度相同的情况下,每增加1条裂缝,油井就增产0.3~0.5倍;注水水平井的水平段越长,水驱前缘波及范围及水驱控制程度越高。研究结果表明,水平井整体压裂矩形联合井网比普通井网有较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整体压裂 电模拟 矩形联合井网 渗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规矩镜纹样在女性化妆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晓燕 王美玲 杜越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73,共5页
目的将传统纹样元素运用到现代化妆品的包装设计中,使设计方案从图案、色彩、主题等方面都能体现传统文化的内涵。方法通过对铜镜艺术特征及文化进行分析,结合现代图形的构成法则进行重新解构设计,提出传统纹样衍生并再设计的图形创意方... 目的将传统纹样元素运用到现代化妆品的包装设计中,使设计方案从图案、色彩、主题等方面都能体现传统文化的内涵。方法通过对铜镜艺术特征及文化进行分析,结合现代图形的构成法则进行重新解构设计,提出传统纹样衍生并再设计的图形创意方法,实现了传统图形与现代流行风格的融合,最后以创作案例予以验证。结论将传统装饰图案与现代女性化妆品的包装风格相结合,不仅能使设计对象体现出汉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实现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规矩铜镜 纹样衍生设计 分割构成 传统与现代 女性化妆品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分层填补的矩形件几何排样算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鹏飞 楼京京 +1 位作者 林大钧 安琦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58-663,共6页
通过分析矩形件排样问题中图形间的几何关系,根据矩形件的尺寸提取其角点坐标,对待排样矩形件进行重组。按照板材的尺寸将重组后的矩形件进行分层排样,利用可变式排样基线定位排样空隙,选择尺寸适宜的矩形件进行空隙填补,提出了一种分... 通过分析矩形件排样问题中图形间的几何关系,根据矩形件的尺寸提取其角点坐标,对待排样矩形件进行重组。按照板材的尺寸将重组后的矩形件进行分层排样,利用可变式排样基线定位排样空隙,选择尺寸适宜的矩形件进行空隙填补,提出了一种分层填补的矩形件几何排样算法。选用矩形件长边分别平行于x轴和y轴两种板材摆放方式,并设计多种分层排样规则,计算出多种排样结果,优选后输出最佳排样方式。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操作简单、结果可视可选、稳定可靠、适应性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 空隙填补 矩形件 排样基线 几何排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毛坯三块排样方式及其算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玉丽 孙英 +2 位作者 崔耀东 陈弦 宋佩华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2006年第10期67-69,共3页
采用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解决矩形毛坯排样问题。采用下料工艺简单的三块排样方式,用两条成T形的剪切线将板材分成三个矩形区域,每个区域中包含一个由同尺寸毛坯组成的规范块。实验计算表明,所述算法可解决大规模矩形套裁排样问题,能够... 采用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解决矩形毛坯排样问题。采用下料工艺简单的三块排样方式,用两条成T形的剪切线将板材分成三个矩形区域,每个区域中包含一个由同尺寸毛坯组成的规范块。实验计算表明,所述算法可解决大规模矩形套裁排样问题,能够有效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简化下料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毛坯 三块排样方式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窄通道内带纵向涡发生器的传热强化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令 陈秋炀 +4 位作者 曾敏 周砚耕 王秋旺 黄彦平 肖泽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549-2553,共5页
对带有纵向涡发生器的水平矩形窄通道内水的强化传热与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Re在3000~20000(过渡区和湍流区)范围内纵向涡发生器不同安装形式对水的流动与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带纵向涡发生器(LVGs)的通道比... 对带有纵向涡发生器的水平矩形窄通道内水的强化传热与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Re在3000~20000(过渡区和湍流区)范围内纵向涡发生器不同安装形式对水的流动与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带纵向涡发生器(LVGs)的通道比光通道的传热因子j提高了25%~55%,同时阻力有所增加.在3种不同比较准则(相同泵功、相同压降及相同质量流量)条件下,两侧安装有交叉方向LVGs的通道换热效果较好,顺流方向换热效果略好于逆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涡发生器 强化换热 矩形窄通道 周期性 安装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连光栅衍射模式的设计与研究:1.矩型位相光栅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德贵 黄颖 +3 位作者 何丽明 卢振武 郑宣明 赵晶丽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1994年第1期31-34,共4页
根据近年来光互连对光栅衍时模式的要求,对矩型位相光栅进行了结构设计,以产生只含有0级和±1级,或只含有±1级的两种特殊的衍射模式,分别用于实现光学蝶形互连或操纵器网络互连等。论文给出了详细的计算和实验结果。
关键词 正弦位相光栅 衍射模式 衍射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气液两相流流型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云龙 陈旭 +1 位作者 郭新田 张文超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62-1267,共6页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对截面为3mm×43mm的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流型转化过程进行可视化实验研究。借助高速摄影仪记录可视化数据,观察到泡状流、弹状流、搅拌流和气膜塞状流等4种主要流型,并详细描述了各种流型发生时通道内气泡转化...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对截面为3mm×43mm的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流型转化过程进行可视化实验研究。借助高速摄影仪记录可视化数据,观察到泡状流、弹状流、搅拌流和气膜塞状流等4种主要流型,并详细描述了各种流型发生时通道内气泡转化的过程。记录不同流型转化时的临界点,绘制出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的流型图,分析流型图中流型转化边界曲线的趋势及形成机理。将本实验流型图与现有相似通道尺寸流型图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面加热条件下的流型转化过程与绝热条件下的空气-水流型转化过程差异很大,某些流型转化曲线存在趋势上的不同;由于窄边加热部分的影响,与单面加热通道的流型转化过程也存在明显差异。气膜塞状流在绝热条件和单面加热条件下均未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三面加热 窄矩形通道 流型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摇摆状态下窄矩形通道内两相流流型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广飞 阎昌琪 +1 位作者 曹夏昕 谢清清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29-1333,共5页
以空气和水为工质,在40mm×1.6mm的窄矩形通道内对竖直状态和摇摆状态下两相流流型进行了研究。流型由拍摄照片辨别,实验通道内观察到的流型有泡状流、弹状流、搅混流和环状流,绘制出窄矩形通道内的流型图,并与常规尺寸圆管内两相... 以空气和水为工质,在40mm×1.6mm的窄矩形通道内对竖直状态和摇摆状态下两相流流型进行了研究。流型由拍摄照片辨别,实验通道内观察到的流型有泡状流、弹状流、搅混流和环状流,绘制出窄矩形通道内的流型图,并与常规尺寸圆管内两相流型进行了对比。摇摆对窄矩形通道内流型的影响与常规尺寸圆管相似,但由于狭小空间的限制及表面张力的作用,摇摆对两相流动并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矩形通道 摇摆 两相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连光栅衍射模式的设计与研究:Ⅰ.矩型位相光栅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德贵 黄颖 +3 位作者 何丽明 卢振武 郑宣明 赵晶丽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1994年第1期26-30,共5页
根据近年来光互连对光栅衍时模式的要求,对矩型位相光栅进行了结构设计,以产生只含有0级和±1级,或只含有±1级的两种特殊的衍射模式,分别用于实现光学蝶形互连或操纵器网络互连等。论文给出了详细的计算和实验结果。
关键词 矩型位相光栅 衍射模式 衍射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