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肠癌预防性造口患者盆底肌训练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刘娜 皮红英 +2 位作者 高娜 孙瑜泽 王天择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660-1669,共10页
目的 调查直肠癌预防性造口患者预防低位前切除术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盆底肌训练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4年1月至2025年2月在京津冀地区22家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或胃肠外科行直肠癌保肛手术... 目的 调查直肠癌预防性造口患者预防低位前切除术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盆底肌训练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4年1月至2025年2月在京津冀地区22家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或胃肠外科行直肠癌保肛手术后成功行预防性造口还纳手术的24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LARS知信行及需求问卷、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量表、盆底肌训练依从性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筛选变量,LASSO回归与随机森林重要性排序进行特征变量选择,再对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47例患者预防LARS盆底肌训练依从性总体均分为(14.52±4.18)分,随机森林算法结果显示,当λ值为2.293时误差最小,对应的影响因素数目为7个,重要性排序居前7位的自变量为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知信行总分、文化程度、主要照护者、肿瘤位置、造口还纳时间、放化疗。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P<0.001,β=0.007, 95%CI:0.004~0.009)、知信行总分(P<0.001,β=0.052,95%CI:0.035~0.070)、造口还纳时间(P<0.030,β=-0.539, 95%CI:-1.025~-0.053)、放化疗(P<0.045,β=-0.451,95%CI:0.010~0.892)是直肠癌预防性造口患者盆底肌训练依从性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直肠癌预防性造口患者盆底肌训练依从性处于中等水平,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知信行总分、造口还纳时间、放化疗与盆底肌训练依从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预防性造口 低位前切除术综合征 盆底肌训练 依从性 随机森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亚静 朱卉 +1 位作者 龙裕 马宏文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0,共6页
目的:基于个人与家庭自我管理理论,构建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为改善患者症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小组讨论、半结构访谈及专家函询方法构建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方案。便利选取2021年1月至2... 目的:基于个人与家庭自我管理理论,构建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为改善患者症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小组讨论、半结构访谈及专家函询方法构建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方案。便利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8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护理,干预组接受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方案,干预时长为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症状发生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得分。结果:干预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症状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自我管理得分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的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方案可改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症状,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保肛术 个人与家庭自我管理理论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自我管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肠道管理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曹凯凯 史小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509,共5页
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肠道功能的评估工具和肠道症状的干预方案进行综述,为后续肠道管理方案提供参考。
关键词 直肠癌 前切除术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肠道管理 肠道评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发展轨迹的潜在类别及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胡海燕 孙佳男 +6 位作者 张晴 汪彦君 王美玲 王权 徐雨婷 贺婷婷 国瑀辰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9-824,共6页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12个月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发展轨迹的潜在类别及其预测因素,为实现个性化健康管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0...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12个月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发展轨迹的潜在类别及其预测因素,为实现个性化健康管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16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社会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分别在还纳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对患者进行LARS评分。应用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术后LARS发展轨迹,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轨迹类别的预测因素。结果:识别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LARS发展轨迹分为2个潜在类别组,分别为“轻度症状维持组”(35.3%)和“重度症状缓解组”(64.7%),术前是否行新辅助治疗、预防性造口期间是否行盆底康复治疗在两组患者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LARS发生率较高,多数患者症状持续时间长达术后6个月甚至更久,LARS发展轨迹存在群体异质性,医护人员应参考患者LARS发展轨迹类别进行个性化干预,以改善LARS的发展趋势,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轨迹 潜在类别 护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肌训练在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徐静 蔡小凤 +1 位作者 陈萍萍 赵惠英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38,共5页
盆底肌训练在直肠癌患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中取得了初步效果。文章对盆底肌训练在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中应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和现有研究的不足及展望等进行综述,以期为直肠癌患者盆底肌训练方案的实施提供... 盆底肌训练在直肠癌患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中取得了初步效果。文章对盆底肌训练在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中应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和现有研究的不足及展望等进行综述,以期为直肠癌患者盆底肌训练方案的实施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训练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患者视角下直肠癌术后肠功能障碍症状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侯梦晓 赵天云 +3 位作者 张桂菊 汤玉梅 王志霞 越丽霞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肠功能障碍患者的症状体验,为临床医务人员针对性症状管理提供可借鉴的依据。方法对12例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整理与分析,提炼主题。结果直肠癌术后患者肠功能障碍对生活质量的...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肠功能障碍患者的症状体验,为临床医务人员针对性症状管理提供可借鉴的依据。方法对12例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整理与分析,提炼主题。结果直肠癌术后患者肠功能障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可归纳为3个主题:症状感知;症状评价;症状应对。结论直肠癌术后肠功能障碍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和生理压力,医务人员应重点关注患者症状需求并及时评估,给予相关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肠功能障碍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症状体验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治疗直肠癌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结局指标比较研究
7
作者 陆美吉 张蕊 +2 位作者 李芮 彭蓉晏 杨宇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39-2747,共9页
目的比较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直肠癌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结局指标,划分指标域。方法检索8大中英文数据库和两个临床注册中心,提取数据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获得西医RCT121项、中西医结合RCT 25项、中医RCT 8项,得到93种结局指标,划分... 目的比较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直肠癌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结局指标,划分指标域。方法检索8大中英文数据库和两个临床注册中心,提取数据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获得西医RCT121项、中西医结合RCT 25项、中医RCT 8项,得到93种结局指标,划分为5个核心域和13个结局域。西医RCT结局指标常使用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量表(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 score,LARS)、肛管直肠压力、生活质量核心评价量表QLQ-30(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QLQ-30)。中医RCT结局指标常使用中医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中医症候评价、LARS评分。中西医结合RCT结局指标常使用徐忠法五项十分制量表、LRAS评分、肛管直肠压力。结论目前中西医治疗直肠癌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RCT存在总体质量较低、依从性与经济学指标使用较少、缺乏中医特色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未来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直肠癌根治术后排便功能障碍核心指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排便功能障碍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LARS 临床评价指标 结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9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近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郭杰 王澂 +3 位作者 王辉 张殿林 傅庆才 王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1期819-821,共3页
自1980年~1989年间共施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209例,其中吻合口位置距齿状线3cm以内者102例(48.8%)。无手术死亡,术后吻合口瘘6例(2.9%)。209例中 207例获得随访,术后满5年以上的58例中其5年生存率为70.69%,其中A期100%(15/15)、B期... 自1980年~1989年间共施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209例,其中吻合口位置距齿状线3cm以内者102例(48.8%)。无手术死亡,术后吻合口瘘6例(2.9%)。209例中 207例获得随访,术后满5年以上的58例中其5年生存率为70.69%,其中A期100%(15/15)、B期73.08%(17/26)、C期 52.9%(9/17)。术后满2年以上 145例中局部复发 12例,复发率 8.27%。本组研究证明低位前切除术可适于各段直肠癌,是保存肛门功能手术的最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前切除 直肠肿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联合回肠预防性造口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9
作者 屈景辉 贺佳蓓 +3 位作者 张琦 李山晨 陈殿超 杨向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2-125,共4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联合回肠预防性造口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收治的74例行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观察和评价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联合回肠预防性造口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收治的74例行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接受腹腔镜ISR联合回肠预防性造口组43例(ISR组),接受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联合回肠预防性造口组31例(LAR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肿瘤根治情况和术后肛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ISR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LAR组[(306.6±25.1)min vs.(239.7±26.4)min,P=0.010];两组患者术后病理T、N分期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SR组、LAR组T分期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0%和93.5%;两组环周切缘阳性率均为0,ISR组远切缘长度明显优于LAR组[(2.3±0.1)cm vs.(1.4±0.3)cm,P<0.001],随访12~42个月,平均23.4个月,ISR组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LAR组[0 vs. 12.9%(4/31),P=0.027],两组均无远处转移;两组术后肛管直肠测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口还纳后ISR组和LAR组分别有83.7%和87.1%患者排粪控制良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ISR联合回肠预防性造口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肛门功能及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位直肠癌 经括约肌间切除 腹腔镜 回肠造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表中文版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0
10
作者 闫晶晶 牟绍玉 +1 位作者 谭人福 王希罕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4期12-15,共4页
目的检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评分表中文版用于评估患者排便失调严重程度的信效度。方法便利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在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的患者108例,应用中文... 目的检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评分表中文版用于评估患者排便失调严重程度的信效度。方法便利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在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的患者108例,应用中文版LARS评分表评估其术后排便失调程度,并询问其肠道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以检验聚合效度;随机抽取50例患者在首次评估后1~3周进行第2次测试,以检验重测信度;结合患者一般资料检验LARS评分表对不同临床特征人群的判别效度。结果中文版LARS评分表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首次测量与再次测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该量表评分值与生活质量紧密相关,聚合效度良好(P〈0.001);敏感度为93.8%,特异度为76.7%;量表的判别效度良好,能区分不同性别、年龄、吻合口平面的人群(P〈0.05)。结论中文版LARS评分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用于评估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排便失调的严重程度高效、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排便失调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量表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新进展 被引量:47
11
作者 应敏刚 叶青 黄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881-884,共4页
低位直肠癌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外科手术是低位直肠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对直肠解剖生理和低位直肠癌生物学特点研究的不断深入,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腹腔镜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当前关... 低位直肠癌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外科手术是低位直肠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对直肠解剖生理和低位直肠癌生物学特点研究的不断深入,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腹腔镜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联合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或经肛门直肠脱出外翻等术式是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切除保肛手术可选的手术方法。消化道重建可选择双吻合器法、手工经肛结肠肛管吻合以及结肠J型储袋成形吻合等方式。各种术式有其特有的适应范围和优缺点,应以优先保证手术根治同时兼顾生活质量为原则合理选择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 保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端回肠悬吊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赵辉 史益凡 +3 位作者 杨增辉 鲍传庆 沈晓明 许炳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3741-3744,共4页
目的探讨末端回肠悬吊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我院诊断为低位直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T组),每组各40例。C组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Dixon),T组在C组基础上联合末... 目的探讨末端回肠悬吊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我院诊断为低位直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T组),每组各40例。C组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Dixon),T组在C组基础上联合末端回肠悬吊术。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第1、3、7天检测两组营养学指标:血浆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外周血电解质:钠(Na^+)、钾(K^+)、氯(Cl^-)等水平,并记录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术前和术后营养指标及血电解质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吻合口瘘的二次手术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端回肠悬吊术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不增加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能有效降低由吻合口瘘所致的二次手术率,而且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回肠悬吊术 低位直肠癌 保肛手术 直肠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保肛术后肠外瘘的非手术治疗 被引量:9
13
作者 潘贻飞 张筱骅 +3 位作者 叶国华 林包荣 陈雪敏 李加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607-610,共4页
目的 :探讨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肠外瘘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 92例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肠外瘘患者采用非手术综合方法治疗 ,主要措施包括 :确保骶前引流通畅有效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不同病情采用进食、肠外营养、肠内营养以增强... 目的 :探讨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肠外瘘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 92例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肠外瘘患者采用非手术综合方法治疗 ,主要措施包括 :确保骶前引流通畅有效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不同病情采用进食、肠外营养、肠内营养以增强患者营养状况 ;避免不必要的肛门指检。结果 :84例治愈 ,1例改行Miles术 ,1例出现真菌性败血症而自动出院 (出院后 2个月经随访未死亡 ) ,6例行横结肠造瘘术。从瘘发生至瘘治愈拔管时间平均 17.6天 ,最短 5天 ,最长 43天。结论 :直肠癌保肛术后肠外瘘绝大部分可以用非手术治疗方法而治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保肛术 肠外瘘 非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朱倩林 冯波 +7 位作者 陆爱国 胡伟国 王明亮 李健文 毛志海 董峰 臧潞 郑民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2期1068-1070,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8月~2007年7月我院132例根治性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手术并发症病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8月~2007年7月我院132例根治性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手术并发症病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筛选其危险因素。结果除5例术中采用手助方式外,余127例为腹腔镜辅助下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0.5%(27/132),其中吻合口漏(8.3%,11/132)的发生率最高。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得出肿瘤大小(直径≥3 cm)、肿瘤部位(距肛缘距离≤6 cm)和病理TNM分期为影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149、0.552、2.816。结论手术并发症中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最高;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和病理分期是影响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低位前切除术 并发症 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经肛拖出切除吻合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余永明 戴晓宇 +3 位作者 董明君 曹益晟 徐一栋 于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8期689-69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经肛拖出切除吻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9月,对45例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经肛拖出切除吻合术,均行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并行预防性回肠造瘘。结果 45例均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切割圈均完整...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经肛拖出切除吻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9月,对45例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经肛拖出切除吻合术,均行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并行预防性回肠造瘘。结果 45例均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切割圈均完整,无输尿管损伤。手术时间185~260 min,平均215 min,术中出血量50~250 ml,平均110ml。切除淋巴结15~20枚,平均16.5枚,术后病理9例有阳性淋巴结。术后回肠造瘘排气时间3~5 d,平均3.5 d,留置导尿3~4 d。术后无切口感染、肠粘连、切口裂开,术后住院时间12~17 d,平均15 d。随访15~28个月,平均23个月,未发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回肠造瘘回纳后,肛门控便、控气功能良好。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经肛拖出切除吻合术安全可行,为瘤体较小、组织学分型好的早、中期的低位直肠癌提供一种较好的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腹腔镜 经肛门拖出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端回肠悬吊术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杨增辉 鲍传庆 +3 位作者 许炳华 沈晓明 史益凡 赵天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4102-4105,共4页
目的探讨末端回肠悬吊术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断为低位直肠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回肠悬吊组和回肠造口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全直肠系... 目的探讨末端回肠悬吊术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断为低位直肠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回肠悬吊组和回肠造口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技术,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Dixon),回肠悬吊组予以加做末端回肠悬吊术(用乳胶管穿过末端回肠系膜,并将乳胶管拖出腹腔,固定于腹壁;如出现吻合口瘘,牵引乳胶管,将回肠拖出腹壁,行回肠袢式造口术),回肠造口组予以加做回肠袢式造口术。两组患者记录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不适症状(腹泻、腹痛、腹胀、排便失禁)及术后并发症(造口出血(回肠悬吊组因吻合口瘘行回肠袢式造口),尿潴留,性功能障碍、吻合口瘘)发生率。结果回肠悬吊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延长,而其术后出现腹泻,因吻合口瘘重置回肠造口而导致的造口出血的发生率低,且行造口回纳术的发生率低,与回肠造口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而回肠悬吊组其吻合口瘘发生率、住院时间,与回肠造口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末端回肠悬吊术可达到回肠造口的临床效果,且能够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腹泻、造口出血等)的发生,同时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能有效减少造口还纳手术率,减轻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回肠悬吊术 低位直肠癌 保肛手术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冲洗法在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任磊 刘春凤 周业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77-1180,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冲洗法应用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Dixon手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438例Dixon手术中39例吻合口瘘患者的治疗方法,根据冲洗方法不同将吻合口瘘患者分为传统冲洗组(23例)和改良冲洗组(16... 目的:探讨改良冲洗法应用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Dixon手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438例Dixon手术中39例吻合口瘘患者的治疗方法,根据冲洗方法不同将吻合口瘘患者分为传统冲洗组(23例)和改良冲洗组(16例),对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8.9%(39/438),39例吻合口瘘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均治愈。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改良组患者引流管开口周围皮肤清洁程度明显高于传统组,而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引流管拔出时间均短于传统组(均P<0.05)。结论:改良冲洗法相对于传统法更适用于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患者或家属均可操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低位前切术 吻合口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不做临时性造口的经括约肌间直肠切除术手术技巧及短期预后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驰 胡祥 刘永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29-834,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括约肌间直肠切除术(ISR)不设置临时性造口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于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行腹腔镜ISR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病例(ISR组)14例,均未行临时性结肠造口。选择同期腹腔镜...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括约肌间直肠切除术(ISR)不设置临时性造口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于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行腹腔镜ISR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病例(ISR组)14例,均未行临时性结肠造口。选择同期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骶前吻合术病例(LAR组)44例。对比分析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诊,采用Kirwan分级和Wexner评分系统评价排便功能。结果ISR组患者手术时间较LAR组明显延长,但在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显著差异;排便功能恢复方面,术后6个月时ISR组明显较LAR组差,但术后12个月时2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腹腔镜下部分ISR是安全的手术技术,把握适应证,保留左结肠动脉的D3淋巴结清扫,ISR不造设临时性造口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经括约肌间切除 腹腔镜 低位前切除 造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联合括约肌间切除治疗超低位直肠癌 被引量:12
19
作者 姚宏伟 陈宁 +1 位作者 张志鹏 张忠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0-794,共5页
目的探索应用完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pure 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pure-TaTME)联合括约肌间切除(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术式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经过术前肠镜、直肠腔内超声及盆腔磁共振(m... 目的探索应用完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pure 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pure-TaTME)联合括约肌间切除(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术式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经过术前肠镜、直肠腔内超声及盆腔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检查进行评估,筛选出本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顺利施行pure-TaTME联合ISR手术:利用肛门牵开器充分显露肛管,直视下完成ISR手术。然后建立经肛手术路径,完全经肛完成pure-TaTME手术,并创建肠道的连续性。结果手术时间350 min,术中出血量200 mL。切除标本长约18 cm,远断端切缘1.0 cm,直肠系膜完整。术后病理报告为直肠高级别锯齿状腺瘤,局灶黏膜内癌变,远近断端及环周切缘阴性;检出淋巴结32枚,未见癌转移。病理分期为p T1N0M0。患者术后恢复满意,术后3d肠道功能恢复,开始进流食,术后第5天进半流食,无感染及吻合口瘘发生。至今随访24个月,大便控制功能良好,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完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pure-TaTME)联合括约肌间切除(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这为低位甚至超低位直肠癌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行性选择,但远期效果还需要更多病例进行临床研究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位直肠癌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完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括约肌间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外翻量化切除超低位吻合治疗低位直肠癌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恩宏 肖丽君 +1 位作者 刘志满 杨宗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5-229,共5页
目的:利用瘤体外翻于肛门外、直视下量化切除、超低位吻合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探讨本术式的可行性。方法:对97例肿瘤距齿状线2~5cm的低位直肠癌,实施保肛治疗,腹部手术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会阴部手术将瘤体外翻于肛门外,并依据... 目的:利用瘤体外翻于肛门外、直视下量化切除、超低位吻合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探讨本术式的可行性。方法:对97例肿瘤距齿状线2~5cm的低位直肠癌,实施保肛治疗,腹部手术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会阴部手术将瘤体外翻于肛门外,并依据病理分化程度,直视下量化切除肿瘤,同时切除直肠系膜"舌部"。术中下切缘送冰冻病理,进一步指导手术切除范围。对结肠、直肠实施超低位吻合。按量化切除的肿瘤远端肠管切除长度,将患者分为3组:1、1.5、≥2cm组,观察3组局部复发率,分析吻合口复发与下切缘长度的关系;计算术中术后下切缘病理无癌残留符合率及直肠系膜"舌部"病理阳性率。按吻合口距齿状线距离不同分为3组:齿状线组,0~1 cm组,1~2 cm组,对3组肛门节制大便、大便失禁等功能进行评价,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全组无手术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5.2%,局部复发率6.2%,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72.6%。下切缘长度不同的3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1%、9.7%、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术后下切缘病理无癌残留符合率为100%,直肠系膜"舌部"病理阳性率为1.03%。术后9个月肛门功能优良率评定结果分别为,齿状线组:87.0%,0~1cm组:97.1%,1~2 cm组:100%;术后9个月,对肛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秩和检验:各组间P值均>0.05,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无一例大便失禁,患者满意度均达85%以上。结论:对于低位直肠癌,依据病理分化报告结果,瘤体外翻于肛门外直视下并量化切除后,在齿状线上2 cm内甚至齿状线处实施超低位吻合的保肛手术简便可行,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外翻 量化切除 超低位 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