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参数MRI联合临床危险因素术前预测直肠癌淋巴血管间隙侵犯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章锦伟 朱浩雨 +2 位作者 刘啸峰 黄述斌 董江宁 《安徽医学》 2024年第6期694-700,共7页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联合临床危险因素术前预测直肠癌淋巴血管间隙侵犯(LS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池州市人民医院2022年4月至2023年11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合成MRI及IVIM-DWI序...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联合临床危险因素术前预测直肠癌淋巴血管间隙侵犯(LS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池州市人民医院2022年4月至2023年11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合成MRI及IVIM-DWI序列扫描。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LVSI阳性组(n=14)和LVSI阴性组(n=24)。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VSI阳性组和LVSI阴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LVSI的临床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合成MRI(T1值、T2值、PD值)及IVIM-DWI参数(D值、D*值、f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定量参数预测模型及联合临床危险因素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合成MRI的T2值及IVIM-DWI的D值、f值在直肠癌LVSI阳性组和阴性组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EA(OR=10.818,95%CI:1.391~84.124)及临床N分期(OR=11.852,95%CI:1.534~91.552)是直肠癌LV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单独的T2值、D值、f值及三者联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1、0.747、0.766、0.807,联合临床危险因素的预测模型效能最高(AUC=0.845),灵敏度为78.58%,特异度为100%。结论多参数MRI术前可有效预测直肠癌LVSI的状态,结合临床危险因素的联合预测模型可进一步提升预测效能,有助于临床医师制定个性化直肠癌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淋巴血管间隙侵犯 合成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症状群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木尼瓦尔·买买提 刘娟 +1 位作者 葛磊 徐春艳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6期571-576,共6页
目的明确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在围手术期所经历的症状群类型、组成及动态变化,为手术前后症状群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2-7月新疆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肠外科的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 目的明确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在围手术期所经历的症状群类型、组成及动态变化,为手术前后症状群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2-7月新疆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肠外科的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大肠癌模块,收集患者手术前(T1)、手术后1 d(T2)、手术后3 d(T3)、手术后7 d(T4)4个时间点进行纵向调查并通过探索性因子确定症状群。结果最后有121例患者完成调查。4个时间点症状发生率>20%的症状个数分别11、11、10和10。术前直肠癌患者存在消化道症状群、能量不足症状群以及情绪相关症状群;术后1 d、3 d、7 d存在消化道症状群、能量不足症状群、情绪相关症状群以及疲乏-疼痛-口干症状群,共4个症状群,这4个时间节点群内症状组成不同。结论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存在稳定且动态变化的症状群,应密切关注症状变化,开展相应的症状群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根治术 围手术期 症状群 纵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直肠癌的价值
3
作者 程鹏 宋承汝 +2 位作者 赵阳 杨红杰 韩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1926-1931,共6页
目的 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在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直肠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16例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18例直肠癌患者的MRI平扫、MRI多期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像,对比分析MRI表现,测... 目的 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在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直肠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16例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18例直肠癌患者的MRI平扫、MRI多期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像,对比分析MRI表现,测量基于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最大对比增强率(MCER),以及基于DW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和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Youden指数和Cohen’s d效应量分析定量指标(MCER、ADC值和rADC值)对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直肠癌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和直肠癌均可表现为肠腔狭窄、肠壁不均匀增厚、周围组织受累等,两者间不同之处为约50%的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内可见短T_(2)信号及特征性的“蘑菇帽征”和“黏膜下水肿征”。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TIC最常见的类型为Ⅰ型流入型,而直肠癌患者中最常见的为Ⅱ型平台型。两组病灶MCER值、ADC值、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MCER值低于直肠癌,但ADC值、rADC值高于直肠癌。ADC值显示出最佳的鉴别诊断效能,其次是rADC值和MCER值。结论 多模态MRI的联合应用能够有效鉴别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直肠癌,有助于避免临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直肠癌 直肠 子宫内膜异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侧方淋巴结清除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中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杨阳 王信琛 +3 位作者 张远耀 刘志伟 王思远 魏东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5期377-381,共5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侧方淋巴结清除术(LLND)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76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42例(TME组),行腹腔镜TME联合...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侧方淋巴结清除术(LLND)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76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42例(TME组),行腹腔镜TME联合吲哚菁绿荧光LLND 34例(TME+LLND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围手术期恢复情况、肿瘤学指标及临床近期疗效。结果:TME+LLND组手术时间比TME组长(P<0.001)。与TME组比较,TME+LLND组淋巴结清除总数多(P<0.05);TME+LLND组有7例(20.59%)术后病理报告侧方淋巴结转移,髂外髂总血管区1例,闭孔区3例,髂内血管区3例。随访3年后,两组均未观察到肿瘤相关死亡;局部复发率TME+LLND组为2.94%,TME组为19.05%(P<0.05);远处转移率TME+LLND组为14.71%,TME组为9.52%(P>0.05)。结论: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除降低了局部复发率,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安全、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吲哚菁绿 荧光 侧方淋巴结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idPlan模型跨病种应用的可行性探索研究
5
作者 王景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9期36-40,共5页
目的探索RapidPlan自动计划模型跨病种应用的可能性。方法抽取10例直肠癌手动优化临床应用(CMO)计划作为测试组,使用已被证实在宫颈癌自动计划中表现优秀的RapidPlan模型对其进行优化,并对比直肠癌手动计划和自动计划的差异,判断模型的... 目的探索RapidPlan自动计划模型跨病种应用的可能性。方法抽取10例直肠癌手动优化临床应用(CMO)计划作为测试组,使用已被证实在宫颈癌自动计划中表现优秀的RapidPlan模型对其进行优化,并对比直肠癌手动计划和自动计划的差异,判断模型的跨病种应用的可行性。结果模型生成的自动计划与手动计划均满足临床需求,相较于手动计划,RapidPlan自动计划模型优化计划的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膀胱V30、V40、V50分别降低了19.0%、17.6%、20.7%(P<0.05)。计划靶区(PTV)的D2降低了1.6%,D98提高了0.9%,适形度指数(CI)值降低了5.6%(P<0.05),均匀度指数(HI)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宫颈癌RapidPlan自动计划模型优化直肠癌计划得到的结果相较于手动计划更优,模型的跨病种使用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idPlan模型 跨病种应用 宫颈癌 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6
作者 沈荐 李敏哲 +3 位作者 杜燕夫 谢德红 渠浩 张峪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73-87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6年12月我科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568例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吻合口漏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出现吻合口...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6年12月我科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568例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吻合口漏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出现吻合口漏22例(3.9%),其中A级10例,B级8例,C级4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肿瘤距肛缘距离、术中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与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距肛缘距离≤5 cm是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54,95%CI 0.005~0.556,P=0.014),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是吻合口漏的保护因素(OR=31.950,95%CI 2.804~364.056,P=0.005)。结论低位肿瘤是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是吻合口漏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 吻合口漏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与否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72
7
作者 沈荐 李敏哲 +2 位作者 杜燕夫 渠浩 张峪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22-24,2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处理肠系膜下动脉时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LCA)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2年12月113例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术者随意分为两组,其中保留LCA组7...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处理肠系膜下动脉时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LCA)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2年12月113例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术者随意分为两组,其中保留LCA组72例,不保留LCA组41例,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末端回肠造口情况、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根部淋巴清扫数目、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率及预后情况。结果2组术中出血量[(60.8±23.8)mlVS.(55.7±22.7)ml,t=1.115,P=0.267],手术时间[(133.8±14.6)minvs.(128.3±21.1)min,t=1.623,P=0.107],术后排气时间[(2.6±0.8)dVS.(2.8±0.9)d,t=-1.161,P=0.248],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数目[(3.0±1.3)VS.(3.3±1.1),t=-1.237,P=0.219],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率[6.9%(5/72)VS.7.3%(3/41),x。:0.006,P=0.941]差异均无显著性。保留LCA组均无须游离结肠脾曲及做末端回肠造口;不保留LCA组3例因近端肠管血运障碍需游离结肠脾曲(P=0.046),3例吻合后加做末端回肠造口(P=0.046)。保留LCA组术后无吻合漏,不保留LCA组2例吻合口漏(P=0.130)。2组术后随访3—48个月,中位随访24个月,保留LCA组1例局部复发,4例肝转移,不保留LCA组1例局部复发(P=1.000),2例肝转移(P=1.000)。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处理IMA时保留LCA可以有效保障近端肠管血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左结肠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 吻合口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原因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8
作者 邵春法 谢健进 +4 位作者 徐美东 王卫军 方钱 李剑锋 金鹏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5期400-402,共3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1年1月~2009年3月,行开放(504例)或腹腔镜(65例)直肠癌前切除术569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9例,发生率为6.8%(39/569)。33例(84.6%)经保守治疗,6例行横结肠造瘘术。对不同医院,...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1年1月~2009年3月,行开放(504例)或腹腔镜(65例)直肠癌前切除术569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9例,发生率为6.8%(39/569)。33例(84.6%)经保守治疗,6例行横结肠造瘘术。对不同医院,术者,患者年龄(≥55岁或<55岁)、性别、吻合方式(手工或吻合器)、手术方式(腹腔镜或开放)、是否近端肠管预防性造瘘、肿瘤位置(腹膜反折以下或以上)、Duke分期的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9例吻合口漏均治愈。肿瘤位置、Duke分期与吻合口漏的发生密切相关。肿瘤位于腹膜反折以下的患者吻合口漏的发生率(8.9%,28/313)是肿瘤位于腹膜反折以上者(4.3%,11/256)的2.1倍(OR=2.38,95%CI=1.13~7.12,P=0.004)。Duke分期A期吻合口漏发生率2.9%(3/104),B期6.2%(17/274),C期11.6%(16/138),D期21.4%(3/14)(OR=2.54,95%CI=1.08~6.68,P=0.011)。结论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与肿瘤分期及肿瘤部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吻合口漏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60
9
作者 周少波 刘勤 龚连生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95-69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07年12月~2010年11月开展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52例,其中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的病例28例(腹腔镜组),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的病例24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07年12月~2010年11月开展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52例,其中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的病例28例(腹腔镜组),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的病例24例(开腹组),对其资料及医疗成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恢复肠道功能的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65±52)mL、(5.0±1.4)cm、(36±12)h、(4.2±1.1)d和(11.6±3.2)d]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168±63)mL、(19.1±4.5)cm、(77±18)h、(8.2±3.1)d和(18.2±4.7)d](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的数目差异无显著性,下切缘均为阴性(P>0.05)。开腹手术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机会多于腹腔镜组(P<0.05),两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基本相同。总住院费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能够取得与开腹手术同样的肿瘤根治性效果,且不增加总的医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直肠癌 前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开腹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经腹膜外隧道乙状结肠造口的患者生活质量随访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殷红专 梁逸超 +4 位作者 闫兆鹏 孙威 尹剑桥 刘宝林 苏琪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0-472,共3页
目的传统直肠癌造口并发症较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腹膜外造口可以减少造口处的并发症,利用腹腔镜进行会阴直肠切除术(Miles)术操作,讨论能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方法开腹式Miles术与腹腔镜下操作Miles术进行对比,分析近远期造... 目的传统直肠癌造口并发症较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腹膜外造口可以减少造口处的并发症,利用腹腔镜进行会阴直肠切除术(Miles)术操作,讨论能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方法开腹式Miles术与腹腔镜下操作Miles术进行对比,分析近远期造口处并发症与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腹腔镜下操作造口处近远期并发症低于开腹式,ADL评分2年DuckeS B、C期分别为(69.3±12.2)、(63.7±12.8),优于对照组的(59.3±13.3)、(51.4±13.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操作Miles术造口处并发症明显低于开腹式,并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 乙状结肠 手术方式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对男性直肠癌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手术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沈荐 熊天宇 +3 位作者 李江媛 李敏哲 谢德红 杜燕夫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3-416,共4页
目的探讨肥胖对男性直肠癌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laparoscopic low anterior resection,Lap-LA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8月91例男性直肠癌Lap-LAR的临床资料,以BMI≥28作为肥胖标准,肥胖组29例,非肥胖组62例。比较2组围... 目的探讨肥胖对男性直肠癌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laparoscopic low anterior resection,Lap-LA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8月91例男性直肠癌Lap-LAR的临床资料,以BMI≥28作为肥胖标准,肥胖组29例,非肥胖组62例。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病理指标和术后生存情况。结果2组Lap-LAR均顺利完成,均无中转开腹。对比非肥胖组,肥胖组手术时间较长[(149.0±27.2)min vs.(120.6±23.8)min,t=5.053,P=0.000],术中失血较多[(155.2±54.0)ml vs.(116.1±54.1)ml,t=3.177,P=0.002],术后排气较晚[(3.0±0.8)d vs.(2.4±1.0)d,t=3.113,P=0.003],术后住院时间较长[(9.7±4.5)d vs.(7.8±2.8)d,t=2.129,P=0.040],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理完全缓解率、淋巴结检出数、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结转移数、肿瘤TNM分期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肥胖组术后随访8~59个月(中位数39.0月),非肥胖组术后随访9~60个月(中位数39.5月),2组累积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log-rankχ^2=0.495,P=0.482)。结论肥胖的男性患者由于过多的脂肪填充,会增加Lap-LAR操作的难度。较之非肥胖患者,肥胖者术后恢复较慢,但术后生存情况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男性 直肠癌 腹腔镜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附9例长期随访报告) 被引量:11
12
作者 傅卫 袁炯 +2 位作者 陆少美 张自顺 张同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的围手术期过程、肿瘤状态与预后。 方法 对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后 5年以上 (1993年 12月~ 1996年 2月 )的 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 结果 随访时间中位数 80m(40m~ 94m...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的围手术期过程、肿瘤状态与预后。 方法 对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后 5年以上 (1993年 12月~ 1996年 2月 )的 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 结果 随访时间中位数 80m(40m~ 94m)。患者年龄中位数 5 0岁 (30岁~ 6 7岁 )。腹腔镜下完成腹部操作 8例 ,小切口辅助下完成腹部操作 1例 ,均进行了标准的根治性切除。手术时间中位数 6h(4 5h~ 7 5h)。术中、后发生并发症 4例 ,其中皮下气肿、尿潴留 1例 ,髂静脉损伤 1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造瘘口部分粘膜坏死 1例 ,会阴部伤口感染 1例。术后标本检测淋巴结数目的中位数为 13个(4个~ 2 5个 )。 6例存活 ,3例死亡 ,5年生存率为 77.8%。 结论 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安全可行 ,能够满足开腹手术所要求的肿瘤切除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直肠癌 手术治疗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头侧中间入路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Dixon手术中的应用(附22例报告) 被引量:26
13
作者 康博雄 夏博伟 +5 位作者 樊勇 刘永永 康迎新 王品 伏洁 王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97-898,908,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头侧中间入路方法在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LCA)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Dixon手术)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分期为Ⅰ、Ⅱ、ⅢA期拟行Dixon术的22例直肠癌行保留LCA的腹腔镜Dixon手术,采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头侧中间入路方法在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LCA)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Dixon手术)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分期为Ⅰ、Ⅱ、ⅢA期拟行Dixon术的22例直肠癌行保留LCA的腹腔镜Dixon手术,采用头侧中间入路自屈氏韧带下方先分离解剖降结肠后间隙,再进入乙状结肠后间隙,并解剖出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各分支,清扫血管周围脂肪和淋巴结,保留LCA,于其分叉下缘切断IMA。结果 2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10~28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10~75 m1,平均25 m1。术中无直肠破裂穿孔,无输尿管及邻近器官损伤,检查吻合口远近端肠管血运良好,经肛门注气检查无吻合口漏,近端吻合肠管呈自然弯曲下垂无张力。IMA周围淋巴结清扫4~8枚,平均6.2枚。术后病理:高分化腺癌5例,中分化腺癌10例,低分化腺癌7例;IMA根部淋巴结均为阴性,2例直肠系膜淋巴结为阳性。术后无发生吻合口漏等并发症。22例术后随访9~36个月,平均17.2月,无远期并发症、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下头侧中间入路保留LCA的Dixon手术安全可行,可以清晰便捷解剖显露IMA各分支,在不增加吻合口张力,不影响IMA行周围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为吻合口提供更充足的血运,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头侧中间入路 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 左结肠动脉 吻合口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直肠癌患者第三间隙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汪龙 麦威 +3 位作者 李雷 王晓通 钟晓刚 黄顺荣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5期5-8,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直肠癌患者第三间隙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直结肠癌根治术患者51例,将其随机分为腔镜组24例,开腹组27例,腔镜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开腹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术后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N...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直肠癌患者第三间隙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直结肠癌根治术患者51例,将其随机分为腔镜组24例,开腹组27例,腔镜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开腹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术后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Na^+、K^+、Ca^(2+)及术中、术后24、48、72 h的液体入量、出量(尿量)、入出量差值、腹腔引流量,观察术后尿量峰值和液体负平衡出现的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腔镜组手术时间稍长,术中出血量相对少,术后住院时间相对短(P均<0.05)。两组术后电解质(Na^+、K^+、Ca^(2+))、白蛋白、前白蛋白及总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液体入量、液体入出量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液体出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液体出量、术后液体入出量差值随时间改变而变化(P<0.05),腹腔镜组术后24 h出现液体负平衡、尿量高峰较开腹组早,持续时间较长(P<0.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液体、电解质异常分布情况,但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尿量高峰、液体负平衡时间较开腹手术早,对第三间隙效应的影响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腹腔镜 开腹 第三间隙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镜联合腹腔镜诊治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探讨(附25例报告) 被引量:8
15
作者 虞哲科 董米连 +3 位作者 林祖朝 陈光 屈统红 朱乃标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93-1296,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发生情况及腹腔镜结肠镜对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2月该院25例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行腹腔镜结肠镜处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直肠癌患者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息肉... 目的探讨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发生情况及腹腔镜结肠镜对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2月该院25例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行腹腔镜结肠镜处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直肠癌患者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为24.10%,显著高于同期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的12.19%(P<0.01)。直肠癌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前、术中行结肠镜息肉摘除16例;术前结肠镜下注射亚甲蓝标记或术中结肠镜引导,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的同时行含息肉的结肠部分切除5例;直肠癌合并升结肠息肉恶变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同时行右半结肠切除1例;息肉靠近直肠癌一并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3例。结直肠息肉切除率100%,未出现并发症。25例术后随访0.5年~4.0年,2例死于肿瘤转移,23例存活,无肿瘤或息肉复发。结论直肠癌患者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较高。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前或术中有必要行结肠镜检查,同时根据息肉情况选择结肠镜息肉切除或腹腔镜下息肉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结直肠息肉 腹腔镜 结肠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直肠癌根治术侧方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贾贵清 赵高平 +2 位作者 罗斌 李杭 王康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1期69-72,共4页
目的观察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直肠癌根治术侧方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直肠癌患者,根据侧方淋巴结情况分为MRI阳性(淋巴结长径≥5 mm)组17例、MRI阴性(淋巴结长径<5 mm)组23例。两组均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侧方... 目的观察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直肠癌根治术侧方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直肠癌患者,根据侧方淋巴结情况分为MRI阳性(淋巴结长径≥5 mm)组17例、MRI阴性(淋巴结长径<5 mm)组23例。两组均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侧方淋巴结清扫直肠癌根治术(Dixon),观察并记录两组清扫侧方淋巴结区域时间、清扫淋巴结数、侧方淋巴结转移数量、侧方淋巴结转移患者数,记录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排尿障碍和淋巴漏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侧方淋巴结清扫时间59.88 min,清扫侧方淋巴结267枚,其中转移淋巴结15枚,淋巴结总转移率5.61%,7例患者存在侧方淋巴结转移;平均住院时间7.73天,术后分别有2例患者发生淋巴漏、3例患者发生排尿障碍。与MRI阳性组比较、MRI阴性组侧方淋巴结转移率、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降低(P均<0.05),两组间侧方淋巴结清扫时间、清扫侧方淋巴结数、手术时间、术后淋巴漏及排尿障碍发生情况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对于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安全、便捷、可操作性强。MRI检查中侧方位淋巴结长径≥5 mm的直肠癌患者应行侧方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根治术 直肠癌根治术侧方淋巴结清扫 直肠癌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 侧方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殷红专 梁逸超 +4 位作者 闫兆鹏 孙威 尹剑桥 刘宝林 苏琪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2年第4期370-372,共3页
目的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直肠癌根治术较传统手术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进步显著.但仍不能使人满意.因此在临床中需要寻求新的手术方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118例直肠癌男性患者,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7岁。随机分为腹腔镜组63例,开腹... 目的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直肠癌根治术较传统手术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进步显著.但仍不能使人满意.因此在临床中需要寻求新的手术方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118例直肠癌男性患者,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7岁。随机分为腹腔镜组63例,开腹组55例。利用腹腔镜操作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直肠癌根治手术。与开腹式手术进行对比观察.分析患者术后排尿功能与性功能情况。结果尿管拔除时间、排尿量、残尿量、性功能综合情况比较,腹腔镜组[(2.3±1.6)d.(11.8±3.1)mL,性功能I级37例(58.7%)]均优于开腹组[(4.5±1.3)d,(20.6±2.7)mL,性功能I级28例(50.9%)1,其中排尿量腹腔镜组为(327.5±37.6)mL,开腹组为(243.6±36.8)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能够观察到开腹手术的死角。更加精确地保留盆腔神经.提高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 生存质量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Parks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附20例报告)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坚 张阳德 +3 位作者 龚连生 李年丰 彭健 刘蔚东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5-56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Parks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适应证。方法采用腹腔镜辅助Parks手术治疗2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就手术安全性、手术效果及适应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全组20例手术均获成功,肿瘤上切缘至肿瘤平均距离为(13.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Parks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适应证。方法采用腹腔镜辅助Parks手术治疗2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就手术安全性、手术效果及适应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全组20例手术均获成功,肿瘤上切缘至肿瘤平均距离为(13.6±3.0)cm,下切缘至肿瘤平均距离为(3.5±1.3)cm,术中、术后病理切片显示两切缘均为阴性,平均手术时间(238.6±45.2)min,术中失血量(307.5±53.6)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55.8±12.4)h,术后住院时间(11.5±3.9)d,术后吻合口出血及吻合口漏各1例,吻合口狭窄2例,便频15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腹腔镜辅助Parks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具有微创优势,可在根治切除的前提下获得保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辅助 PARKS手术 适应证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术前评估的CT与MRI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窦丽娜 徐青 +2 位作者 施海彬 孙娜娜 杨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8期1276-1280,共5页
目的比较CT和MRI在直肠癌术前局部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25例,于术前分别行CT和MRI检查,CT采用平扫及增强扫描,MRI序列包括矢状位T2WI,冠状位T2WI,轴位T1WI及T2WI,轴位DWI。观察肿瘤对肠壁的侵润深度及范围,肿瘤... 目的比较CT和MRI在直肠癌术前局部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25例,于术前分别行CT和MRI检查,CT采用平扫及增强扫描,MRI序列包括矢状位T2WI,冠状位T2WI,轴位T1WI及T2WI,轴位DWI。观察肿瘤对肠壁的侵润深度及范围,肿瘤周围组织结构,淋巴结等方面,将术前影像局部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于T分期,CT的总诊断准确度为72.0%(18/25),与病理学T分期间一致性检验为较好(kappa=0.439);MRI为88.0%(22/25),与病理学T分期间一致性检验好(kappa=0.760)。对于N分期,CT的诊断准确率为72.0%(18/25),与病理学N分期间一致性检验为较好(kappa=0.426);MRI-DWI为84.0%(21/25),与病理学N分期间一致性检验为较好(kappa=0.675)。结论在直肠癌术前局部分期中,MRI较CT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T分期 N分期 体层摄像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康 尚卫华 +2 位作者 贾蓬勃 李徐奇 魏光兵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9-601,共3页
目的探讨Tie2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直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对10例正常直肠组织与40例直肠癌组织中的Tie2受体表达进行研究。结果Tie2受体定位于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及胞核,部分癌细胞胞浆也存在阳性表达... 目的探讨Tie2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直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对10例正常直肠组织与40例直肠癌组织中的Tie2受体表达进行研究。结果Tie2受体定位于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及胞核,部分癌细胞胞浆也存在阳性表达,直肠癌组织中的Tie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直肠组织(P<0.05),Tie2受体的表达与临床病理中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kes分期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Tie2受体在直肠癌的发展及淋巴结转移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E2受体 直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