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2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倾斜巨厚煤层掘进巷道冲击危险时序及等级智能预测 被引量:2
1
作者 崔峰 宗程 +3 位作者 来兴平 何仕凤 张随林 贾冲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5-861,共17页
实现煤矿冲击地压智能预警对于保障矿井安全作业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某矿急倾斜巨厚煤层的掘进巷道冲击地压发生时序智能分级预测作为背景,分析了急倾斜巨厚煤层巷道掘进期间各微震信息指标的时空演化规律,利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 实现煤矿冲击地压智能预警对于保障矿井安全作业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某矿急倾斜巨厚煤层的掘进巷道冲击地压发生时序智能分级预测作为背景,分析了急倾斜巨厚煤层巷道掘进期间各微震信息指标的时空演化规律,利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化的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对预测冲击发展趋势性能较高的多项指标进行了优选,基于相空间重构技术(Phase Space Reconstruction,PSR)将数据映射至高维空间进行重构,结合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训练学习高维度数据特征,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与多元混沌时序的急倾斜巨厚煤层冲击地压预测模型(PSR-LSTM),依据现场实际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急倾斜巨厚煤层巷道掘进下各微震信息指标对冲击预警的敏感性较强,彼此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优选出了预测冲击发展趋势性能较高的6项微震信息指标;多项指标的时间序列具有混沌特性,经过相空间重构后再进行LSTM学习训练,可有效增强模型的数据利用率与预测精度,所构建的PSR-LSTM模型在指定预测时长为1 d的情况下,预测准确率可达0.9135、F1值可达0.9116,均优于未经重构的LSTM模型。模型较好地预测了急倾斜巨厚煤层掘进巷道发生冲击危险的时序趋势及危险等级,研究方法可为急倾斜巨厚煤层掘进巷道冲击地压发生的智能预测预警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巨厚煤层 掘进巷道 冲击地压 多元混沌时序 相空间重构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爆炸船体结构与系统动力学响应不确定性特征分析.
2
作者 姚熊亮 赵坤 +1 位作者 战天琦 黄仁杰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87-1314,共28页
水下爆炸船体结构动力学响应分为早期和后期,早期动力学响应产生结构毁伤,具有强非线性及非平稳特征,系统参数、初始条件等因素的变化将导致早期动力学响应出现分岔、突变等现象,输出展现不确定性特征.文章针对水下爆炸船体结构与系统... 水下爆炸船体结构动力学响应分为早期和后期,早期动力学响应产生结构毁伤,具有强非线性及非平稳特征,系统参数、初始条件等因素的变化将导致早期动力学响应出现分岔、突变等现象,输出展现不确定性特征.文章针对水下爆炸船体结构与系统早期动力学响应特征时空解耦数据分析问题,基于相空间重构技术、抛物线映射方法以及符号动力学理论,提出一种强非线性动力学动态数据分析方法,刻画水下爆炸船体结构早期动力学响应演化特征,实现在系统参数邻域内预报试验结果.首先,以某加筋圆柱壳结构为原型,设计不同冲击因子条件下的缩比模型试验,研究不同冲击载荷作用下水下爆炸船体结构非线性、非平稳动力学响应的时空演化规律,对其不确定性特征进行表征与刻画.其次,以某型舰船为原型设计的舱段结构和浮动冲击平台模型试验,进一步分析水下爆炸船体结构早期动力学响应不确定性特征,证明方法的有效性与普适性.研究结果表明:舰船水下爆炸非线性动力学动态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水下爆炸舰船非线性、非平稳动力学响应进行表征与刻画,可实现系统参数邻域内预报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爆炸 船体结构早期动力学响应 非线性特征 相空间重构 抛物线映射 符号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空间重构-深度学习的燃煤电厂主汽温预测模型
3
作者 金秀章 赵大勇 +1 位作者 赵术善 畅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924-3933,I0030,共11页
针对由于火电机组调峰需求导致的燃烧状态不稳定,进而导致主蒸汽温度频繁波动难以预测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相空间重构(phase space reconstruction,PSR)的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directional gate recurrent unit,biGRU)主蒸汽温度预... 针对由于火电机组调峰需求导致的燃烧状态不稳定,进而导致主蒸汽温度频繁波动难以预测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相空间重构(phase space reconstruction,PSR)的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directional gate recurrent unit,biGRU)主蒸汽温度预测模型。首先,利用互信息法筛选相关变量,对其进行相空间重构处理得到输入变量。然后,利用注意力机制(attentionmechanism,AM)确定各输入变量权重系数,再利用雪消融优化算法(snow ablation optimizer,SAO)优化biGRU超参数,建立相空间重构-雪消融优化-双向门控循环单元-注意力机制的主汽温预测模型(PSR-SAO-biGRU-AM预测模型)。最后,将该预测模型与未加入注意力机制、未加入SAO寻优算法、未加入相空间重构的模型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模型,提出的PSR-SAO-biGRU-AM预测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最小,预测精度最高,在主汽温波动剧烈仍能够准确预测,具有很好的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汽温 相空间重构 雪消融优化算法 双向门控循环单元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EMD-SE-PSR-BP的短期风速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晟扬 李法社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5-422,共8页
为提升预测的准确度,提出一种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样本熵(SE)、相空间重构(PSR)以及神经网络(BP)的短期风速预测新模型。首先运用CEEMD技术对风速时间序列进行拆解,化繁为简,分离出多个子序列。随后,计算每个子序列的SE,从SE... 为提升预测的准确度,提出一种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样本熵(SE)、相空间重构(PSR)以及神经网络(BP)的短期风速预测新模型。首先运用CEEMD技术对风速时间序列进行拆解,化繁为简,分离出多个子序列。随后,计算每个子序列的SE,从SE的特征中重组风速序列。继而,将各子序列的预测结果进行相空间重构,获取神经网络预测的输入输出样本。最后运用神经网络预测每个样本,并将所有预测结果累加。此外,还对风电场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试验,并将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其他预测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出此模型在提高风速预测精度方面的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预测 样本熵 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相空间重构 神经网络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棒性非线性动力学辐射源指纹特征提取方法
5
作者 孙丽婷 柳征 黄知涛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8-1056,共9页
辐射源系统特有的非线性可用于辐射源指纹识别(radio frequency fingerprinting,RFF)。特别地,基于非线性动力学重构相空间(reconstructed phase space,RPS)的特征对线性信道具有天然优势,且对细微差异更加敏感。然而,该方法在非理想场... 辐射源系统特有的非线性可用于辐射源指纹识别(radio frequency fingerprinting,RFF)。特别地,基于非线性动力学重构相空间(reconstructed phase space,RPS)的特征对线性信道具有天然优势,且对细微差异更加敏感。然而,该方法在非理想场景中同样面临着鲁棒性不足的问题。为此,分析非线性动力学基础与其对应的RFF机理,结合实际非理想应用场景完善了相关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构造相空间K阶状态转移矩阵,提出通过表征K阶状态转移矩阵的特性来提取RFF特征的方法,并通过理论证明其鲁棒性。基于多种实测和仿真数据在随机扰动、多径衰落等场景下进行细致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特征机理清晰、计算简单,在多种场景下均表现出明显的鲁棒性优势,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源指纹识别 非线性动力学 重构相空间 无意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空间重构和SVR的高超风洞温度场预测控制方法
6
作者 沈力华 崔旭 +2 位作者 卢伟国 李强 赵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361-4370,共10页
高超风洞温度场控制精度直接影响到风洞试验数据的准确性,针对高超风洞温度场控制大延迟、非线性、多变量耦合等控制难题,对影响温度的数据进行相空间重构并将支持向量回归应用到高超风洞温度场预测控制中,提高高超风洞温度场控制的精... 高超风洞温度场控制精度直接影响到风洞试验数据的准确性,针对高超风洞温度场控制大延迟、非线性、多变量耦合等控制难题,对影响温度的数据进行相空间重构并将支持向量回归应用到高超风洞温度场预测控制中,提高高超风洞温度场控制的精度和效率。同时考虑到支持向量回归机中核函数的选取以及核函数参数的优化影响预测结果的精度,基于不同的核函数对支持向量机建立预测模型,对比验证分析选择最优的核函数,建立PSR-SVR模型对高超风洞温度场进行预测,提高温度预测精度,实际温度场数据分析表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风洞 温度预测 相空间重构 核函数选择 支持向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油值班火焰和组合钝体氢火焰燃烧动态特性试验
7
作者 过蒙蒙 霍伟业 +2 位作者 林宇震 王柏森 王禹澎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105,共9页
为了探究氢燃料在加力燃烧室中的应用前景,以氢燃料间冷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0.2~0.64 kg/s)空气流量下,煤油值班火焰和组合钝体氢火焰的燃烧动态特性研究。在试验过程中,保持煤油和氢气的热功率相同,测量了模型加力燃烧室内煤油火... 为了探究氢燃料在加力燃烧室中的应用前景,以氢燃料间冷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0.2~0.64 kg/s)空气流量下,煤油值班火焰和组合钝体氢火焰的燃烧动态特性研究。在试验过程中,保持煤油和氢气的热功率相同,测量了模型加力燃烧室内煤油火焰和氢火焰的动态压力信号和火焰图像信号,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经验模态分解和相空间重构对动态压力进行了分析,同时运用本征正交分解对煤油火焰和氢气火焰的OH^(*)图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动压频谱分析可知,随着空气流量的增大,煤油燃烧动压在不断提高,氢气燃烧动压先提高后保持稳定;在相同工况下,煤油的燃烧动压总是高于氢气的;从相空间图分析可知,煤油和氢气的相空间轨迹未形成极限环,但大部分轨迹比较规则有序,从而呈现间歇振荡状态;从本征正交分解结果分析可知,煤油和氢气火焰振荡形态随空气流量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氢气释热率主要受单一火焰振荡形态所主导,而煤油释热率受多种火焰振荡形态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值班火焰 钝体稳定器 氢气燃烧 本征正交分解 经验模态分解 相空间重构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脉搏波信号相空间重构与时间序列预测的身份认证系统构建
8
作者 傅幼萍 张航 +1 位作者 厉梦菡 孟濬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0-848,共9页
旨在探讨光电容积脉搏波(photoplethysmography,PPG)信号的动力学特征对身份识别系统准确率的影响,并提出一种新的身份认证方法,以填补该领域对脉搏波信号动力学特征研究的空白。通过对脉搏波信号进行非线性混沌特性分析,重构其动力学... 旨在探讨光电容积脉搏波(photoplethysmography,PPG)信号的动力学特征对身份识别系统准确率的影响,并提出一种新的身份认证方法,以填补该领域对脉搏波信号动力学特征研究的空白。通过对脉搏波信号进行非线性混沌特性分析,重构其动力学系统的等价拓扑空间,并结合相空间重构技术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模型,构建脉搏波信号的建模、预测和身份认证框架。成功实现了基于PPG信号的身份认证,对采集数据和公开数据集进行分析,评估了所提方法的性能和泛化能力,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身份识别准确率上优于既有方法。最后,证明了PPG信号的动力学特征在身份识别中的重要性,并展示了结合相空间重构和LSTM模型的有效性,进一步探讨了远程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remote photoplethysmography,rPPG)作为生物识别特征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波 身份识别 特征提取 深度学习 相空间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贝叶斯优化和时域卷积网络的海面微弱信号检测方法
9
作者 周星 行鸿彦 叶如 《探测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63,共9页
针对海杂波背景下小目标的微弱回波信号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基于BO-TCN的海面微弱信号检测方法。对原始海杂波时序数据进行相空间重构(PSR),结合贝叶斯优化算法(BO)与时域卷积网络(TCN)构建海杂波幅度预测模型,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P... 针对海杂波背景下小目标的微弱回波信号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基于BO-TCN的海面微弱信号检测方法。对原始海杂波时序数据进行相空间重构(PSR),结合贝叶斯优化算法(BO)与时域卷积网络(TCN)构建海杂波幅度预测模型,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PCC)评估优化算法的效果,将预测误差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在频域分析检测性能。采用IPIX雷达数据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从误差频谱中有效检测出海面微弱信号并适用于不同海情,实测海杂波在HH和VV极化下的平均均方误差分别为2.28×10^(-4)和2.32×10^(-4),相比于现有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增强了海面微弱信号的可检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杂波 相空间重构 贝叶斯优化算法 时域卷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MD-PSR-MNF的海洋MT数据噪声压制方法
10
作者 徐天 罗鸣 +1 位作者 封常青 吴云具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2-298,共17页
海洋大地电磁法是一种天然源方法,其采集的大地电磁信号具有场强微弱、易受干扰等特点.在浅水环境下,海浪运动引起的复杂强烈的感应电磁场是大地电磁信号主要干扰源,极大降低了大地电磁数据的信噪比,致使视电阻率和相位畸变.针对这种复... 海洋大地电磁法是一种天然源方法,其采集的大地电磁信号具有场强微弱、易受干扰等特点.在浅水环境下,海浪运动引起的复杂强烈的感应电磁场是大地电磁信号主要干扰源,极大降低了大地电磁数据的信噪比,致使视电阻率和相位畸变.针对这种复杂的强能量噪声,本文提出SVMD-PSR-MNF方法对其进行压制.通过连续变分模态分解(Successive 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SVMD)实现噪声预估计,然后利用相空间重构(Phase Space Reconstruction,PSR)将时间序列转化为矩阵,在此基础上,结合最小噪声分离(Minimum Noise Fraction,MNF)将含噪MT数据分解为一系列MNF成分,最后通过MNF成分的选取重构实现信噪分离.针对实测数据去噪效果评价难的问题,本文基于大地电磁信号的非平稳特性和海浪感应磁噪声的周期性,提出基于自相关函数(Autocorrelation Function,ACF)的去噪效果评价方法.为了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将其应用于合成数据和南黄海实测数据的处理中.本文基于一维各向异性模型模拟连续频谱的MT信号,并采用三维随机海浪感应磁场公式合成符合实际情况的含噪MT数据.合成数据和南黄海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SVMD-PSR-MNF方法可在压制噪声的同时较好地恢复有效信号,校正噪声导致的视电阻率和相位的畸变,提高MT数据质量;ACF可评价海浪感应磁噪声的压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大地电磁法 海浪感应磁噪声 连续变分模态分解 相空间重构 最小噪声分离 自相关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空间重构的定子绕组端部机械振动信号监测研究
11
作者 郭铨楹 夏成宇 赵蔚文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7-172,共6页
定子绕组端部应用的工业环境存在大量的噪声源,且定子绕组端部的机械振动信号特征具有宽动态范围和高随机度的特点,使得振动信号的相空间结构较为复杂,难以准确重构,且无法捕捉到信号的复杂动态行为,这增大了对振动信号监测的难度。为此... 定子绕组端部应用的工业环境存在大量的噪声源,且定子绕组端部的机械振动信号特征具有宽动态范围和高随机度的特点,使得振动信号的相空间结构较为复杂,难以准确重构,且无法捕捉到信号的复杂动态行为,这增大了对振动信号监测的难度。为此,提出一种定子绕组端部机械振动信号监测方法。利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定子绕组端部机械振动信号,获取其时频流形特征。结合时频原子与相空间重构法对相空间中各维度上振动信号的时频分布展开重构,准确捕捉信号的复杂动态行为,突出振动信号与正常信号的差异,提高宽动态范围内对信号微小变化的监测敏感度。将增强后的振动信号输入到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网络模型中,实现对定子绕组端部机械振动信号的监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后JTFE指标显著降低,说明振动信号的频带能量分布更为集中,能够更加精准地监测振动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子绕组端部 机械振动信号 相空间重构 振动信号监测 三轴加速度传感器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时频流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相空间的DUPSO-RPSOVF语音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霞 吴晓军 +2 位作者 史素真 张其进 张玉梅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75-1882,共8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阶Volterra级数的语音信号非线性预测模型.为克服传统的最小均方(Least Mean Square,LMS)算法在模型核系数更新时的固有缺点,引入耗散均匀搜索粒子群优化算法(Dissipative Uniform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DUPSO)... 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阶Volterra级数的语音信号非线性预测模型.为克服传统的最小均方(Least Mean Square,LMS)算法在模型核系数更新时的固有缺点,引入耗散均匀搜索粒子群优化算法(Dissipative Uniform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DUPSO)求解核系数,并构建了DUPSO-SOVF预测模型;为避免传统方法中相空间的重构过程,构建了隐相空间DUPSO-SOVF预测模型,在求解模型核系数时动态地求解出最优嵌入维数和延迟时间;为降低模型复杂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进行模型关键项的提取,从而减少了核系数个数,构建了少参数的DUPSO-RPSOVF(Reduced Parameter SOVF,RPSOVF)预测模型.将英语音素、单词和短语作为实验样本数据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隐相空间DUPSO-SOVF模型能够准确的计算出相空间重构参数,DUPSO-SOVF和DUPSO-RPSOVF两种预测模型对单帧和多帧语音信号均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优于PSO-SOVF和LMS-SOVF预测模型,并且能够很好地反映语音序列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可以满足语音序列预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信号 预测 Volterra模型 DUPSO算法 隐相空间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流序列相空间重构的水文学含义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建林 贺奇 +2 位作者 王树威 王心义 张杰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97,148,共9页
为确定径流序列相空间重构后的水文学含义并提高径流中长期预测精度,基于混沌理论进行径流序列相空间重构,并对径流影响因素与重构后相空间列向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混沌理论与人工神经网络耦合(Chaos-BPNN)的径流预测模... 为确定径流序列相空间重构后的水文学含义并提高径流中长期预测精度,基于混沌理论进行径流序列相空间重构,并对径流影响因素与重构后相空间列向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混沌理论与人工神经网络耦合(Chaos-BPNN)的径流预测模型,并应用于黑河上游莺落峡水文站和正义峡水文站。结果表明:径流序列重构后相空间列向量具有明确的水文学含义;Chaos-BPNN径流预测模型仅需径流序列数据就可进行建模和预测,规避了径流预测过程中主控因素难以确定和不易量化的问题;黑河上游降水量、输沙量、水位和气温分别与重构后相空间的第1、3、6、7列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风速与任何一列都不相关,推测雪线高程、植被覆盖率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与第2、4、5列存在相关性;构建的Chaos-BPNN径流预测模型在黑河上游莺落峡水文站和正义峡水文站的径流预测精度均在8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序列 相空间重构 混沌特征 径流影响因素 Chaos-BPNN径流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空间重构与改进SMA优化SVR的网络流量预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董洁 韩子扬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96-2804,共9页
为提高网络流量预测精度,提出结合相空间重构与改进黏菌优化支持向量回归的预测模型。为解决黏菌算法收敛慢、易得局部最优的不足,引入3种形态对立学习对种群进行初始化,提高种群多样性;利用非线性反馈因子更新机制,均衡全局搜索与局部... 为提高网络流量预测精度,提出结合相空间重构与改进黏菌优化支持向量回归的预测模型。为解决黏菌算法收敛慢、易得局部最优的不足,引入3种形态对立学习对种群进行初始化,提高种群多样性;利用非线性反馈因子更新机制,均衡全局搜索与局部开发;设计柯西-高斯混合变异对最优解变异,扩展搜索空间,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利用改进黏菌算法对支持向量回归优化调参,有效解决超参初值敏感缺陷,提高学习精度和收敛速度,以此构建网络流量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模型预测误差更小,能够实现高精度和实时性预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量预测 黏菌算法 支持向量机 对立学习 混合变异 相空间重构 预测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空间重构后矿井涌水量序列地质学含义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建林 贺奇 +4 位作者 王树威 王心义 王冲 薛杨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52,共10页
目的为了确定相空间重构矿井涌水量序列的地质学含义并提高涌水量预测精度,方法以王行庄矿为例,在涌水量序列相空间重构后,对重构后相空间列向量与涌水量主控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混沌理论与人工神经网络耦合(Chaos-ENN... 目的为了确定相空间重构矿井涌水量序列的地质学含义并提高涌水量预测精度,方法以王行庄矿为例,在涌水量序列相空间重构后,对重构后相空间列向量与涌水量主控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混沌理论与人工神经网络耦合(Chaos-ENN)的涌水量预测模型。结果结果表明:相空间的嵌入维数等于矿井涌水量主控因素个数;相空间的第1,2,4,5,6列向量分别与C_(2)tL_(7-8)含水层水位埋深、O_(2)m+Є_(3)ch含水层水位埋深、采空区面积、C_(2)tL_(1-4)含水层水位埋深、开拓长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第3列与不易量化的其他综合因素有关;构建的Chaos-ENN涌水量预测模型在王兴庄矿的预测精度达到97.91%。结论涌水量序列重构后相空间的列向量具有明确的地质学含义。利用混沌理论可以量化涌水量预测模型中ENN输入层的个数及取值,所以仅需涌水量序列值就可以建立矿井涌水量预测的Chaos-ENN模型,该模型解决了涌水量预测中存在的主控因素难以确定和不易量化的难题,且预测精度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文系统 相空间重构 涌水量主控因素 混沌特征 Chaos-ENN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解集成及不确定理论的碳价格预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碧珍 徐超强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准确的碳市场价格预测是碳排放交易市场相关政策制定和碳金融发展的基础.为消除碳市场价格原始序列存在的非线性、非平稳性、高噪声性和不确定性,准确预测碳市场价格,论文将不确定理论、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 准确的碳市场价格预测是碳排放交易市场相关政策制定和碳金融发展的基础.为消除碳市场价格原始序列存在的非线性、非平稳性、高噪声性和不确定性,准确预测碳市场价格,论文将不确定理论、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EEMD)和径向基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简称RBF)相结合,构建了碳市场价格预测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广东省碳市场价格预测.首先通过EEMD算法和fine-to-coarse方法对原始的碳市场价格数据进行分解和重构,得到具有不同变化规律的高频项和低频项,并将其代入RBF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然后采用不确定理论,对低频项的输出权重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对残差趋势项采用线性回归进行拟合,最后将3个子项的预测结果进行集成求和得到最终的碳市场价格预测值.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简称RMSE)、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简称MAE)还是在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简称MAPE)指标方面,论文模型在碳市场价格预测方面都比其他预测模型更具优势,预测结果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EMD 不确定理论 相空间重构 RBF神经网络 价格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入智能网联汽车的混行交通流混沌特性
17
作者 梁军 杨航 +3 位作者 任彬彬 陈小波 陈龙 杨相峰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3-380,共8页
为了研究混行交通流混沌特性、辨析影响混行车队混沌程度的因素,在传统交通流理论基础上,利用Cao方法和改进的Cao方法确定混行交通流延迟时间和嵌入维数,对混行交通流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并通过计算最大Lyapunov指数判定其混沌特性.对混... 为了研究混行交通流混沌特性、辨析影响混行车队混沌程度的因素,在传统交通流理论基础上,利用Cao方法和改进的Cao方法确定混行交通流延迟时间和嵌入维数,对混行交通流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并通过计算最大Lyapunov指数判定其混沌特性.对混行交通流中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ICV)协同自适应巡航(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辆比例及延迟时间关键参数进行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跟驰过程中车头间距序列的最大Lyapunov指数小于0时,混行交通流存在混沌;CACC车辆比例增加能够减弱混沌的时间区域,比如当CACC车辆比例达到0.6时,跟驰系统趋于稳定;CACC车辆的延迟时间对混沌的影响显著,保持低通信延迟才能发挥CACC车辆的作用,从而有效抑制混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混行交通流 混沌特性 相空间重构 李雅普诺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拓扑数据分析的电力电缆局部放电模式识别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自强 李睿 孙抗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0-446,共7页
在电力电缆局部放电(PD)模式识别时,相位图谱以及统计特征往往因区分度不足而影响识别精度。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序拓扑数据分析(TDA)的局放特征提取和识别方法。首先,提出一种符号熵和粒子群优化(PSO)相结合的重构参数选择方法,将预... 在电力电缆局部放电(PD)模式识别时,相位图谱以及统计特征往往因区分度不足而影响识别精度。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序拓扑数据分析(TDA)的局放特征提取和识别方法。首先,提出一种符号熵和粒子群优化(PSO)相结合的重构参数选择方法,将预处理后的局放时域信号进行相空间重构,并生成三维局放数据点云;然后,基于TDA方法提取持续同调特征,据此生成持续散点图及持续条形码,计算并可视化表达为贝蒂曲线;最后,将贝蒂曲线输入1D-CNN模型,对4种典型局放缺陷模式进行识别并开展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相空间重构时延参数的选取更加准确,且TDA特征具备良好的区分度,相比其他以相位图谱及统计特征为输入的模型,该方法整体识别准确率最高可提升15.34%,达到98.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模式识别 相空间重构 拓扑数据分析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变量相空间重构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综合能源系统电冷热超短期负荷预测 被引量:16
19
作者 窦真兰 张春雁 +2 位作者 许一洲 高煜焜 刘皓明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8,共8页
为解决能源危机问题,提高能源利用率,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成为发展创新型能源系统的重要方向。准确的多元负荷预测对IES的经济调度和优化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借助混沌理论能够进一步挖掘IES多元负荷潜在的耦... 为解决能源危机问题,提高能源利用率,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成为发展创新型能源系统的重要方向。准确的多元负荷预测对IES的经济调度和优化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借助混沌理论能够进一步挖掘IES多元负荷潜在的耦合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变量相空间重构(multivariate phase space reconstruction,MPSR)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RBFNN)相结合的IES超短期电冷热负荷预测模型。首先,分析了IES中能源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定量描述多元负荷和气象特征的相关性。然后,采用C-C法对时间序列进行MPSR以进一步挖掘电冷热负荷和气象特征在时间上的耦合特性。最后,利用RBFNN模型对电冷热负荷间耦合关系进行学习并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挖掘并学习电冷热负荷在时间上的耦合特性,且在不同样本容量下具有良好且稳定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冷热负荷预测 综合能源系统 多变量相空间重构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核极限学习机与PSR的混沌交通流预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夏晶晶 陈振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80-1887,共8页
传统短时交通流预测精度低、稳定性差,提出一种结合改进蝴蝶算法优化核极限学习机与相空间重构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结合量子自适应种群初始化、邻域扰动和惯性权重对蝴蝶算法改进,利用改进蝴蝶算法对核极限学习机超参寻优。利用混沌... 传统短时交通流预测精度低、稳定性差,提出一种结合改进蝴蝶算法优化核极限学习机与相空间重构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结合量子自适应种群初始化、邻域扰动和惯性权重对蝴蝶算法改进,利用改进蝴蝶算法对核极限学习机超参寻优。利用混沌理论确定样本时序最佳延迟时间和嵌入维数,利用PSR对样本重构,利用优化核极限学习机建立短时混沌交通流预测模型。采用郑州市某主干路口车流实测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能够有效降低预测误差,实现混沌交通流实时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空间重构 核极限学习机 交通流预测 蝴蝶优化算法 量子自适应 邻域扰动 惯性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