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entifying Genomic Regions Conferring Morphological and Yield-related Traits in Soybean Based On A Four-way Recombinant Inbred Line Population
1
作者 Ning Hai-long Yang Chang +2 位作者 Hu Bo Sun Xu Li Wen-xia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2年第3期1-10,共10页
Improvement of seed yield of soybean(Glycine max(L.)Merr.)is generally achieved by combining morphological and yield-related traits,such as plant height(PH),node number on main stem(NN),pod number per plant(NP),seed n... Improvement of seed yield of soybean(Glycine max(L.)Merr.)is generally achieved by combining morphological and yield-related traits,such as plant height(PH),node number on main stem(NN),pod number per plant(NP),seed number per plant(NS),100-seed weight(HSW)and seed weight per plant(SWPP).Identifying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s)for morphological and yield-related traits is therefore important for breeding.In this study,a four-way recombinant inbred line population comprising 160 lines derived from the cross(Kenfeng14×Kenfeng15)×(Heinong48×Kenfeng19)was planted in five different environments and morphological and yield-related trait data were used to identify QTLs by the inclusive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 method.Totally 38 QTLs for PH,40 QTLs for NN,26 QTLs for NP,10 QTLs for NS,26 QTLs for HSW and 49 QTLs for SWPP were detected in 125 genomic regions.Single QTLs explained 2.17%-14.60%,2.00%-10.04%,2.37%-9.77%,2.62%-8.61%,0.47%-6.51%and 0.14%-12.39%of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 for PH,NN,NP,NS,HSW and SWPP,respectively.Among these 125 genomic regions,120 were newly associated with morphological and yield-related traits.The results would facilitate the molecular breeding of morphological and yield-related traits in soybe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 morphological and yield-related traits QTL four-way recombinant inbred line pop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RIL群体苗期根系耐铝性鉴定及评价方法研究
2
作者 李晨阳 史红松 +8 位作者 徐璐 邢明礼 武晓如 白岩松 牛梦缘 高俊奇 李加纳 周清元 崔翠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36,共13页
为减少铵肥的大量施用以及酸雨频降引发的耕地酸化,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利用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幼苗期根系表型筛选耐铝种质.以甘蓝型油菜重组自交系(RIL)亲本10D130和中双11为材料筛选苗期适宜的铝胁迫浓度,使用该浓度处理RIL内138个品种... 为减少铵肥的大量施用以及酸雨频降引发的耕地酸化,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利用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幼苗期根系表型筛选耐铝种质.以甘蓝型油菜重组自交系(RIL)亲本10D130和中双11为材料筛选苗期适宜的铝胁迫浓度,使用该浓度处理RIL内138个品种(系)幼苗,对其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体积、根交叉数、根尖数和根干质量7个根系指标的铝毒单项耐性系数进行变异系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不同油菜品种(系)根系的耐铝特性.结果表明:138份油菜品种(系)间各项根系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筛选出甘蓝型油菜幼苗期耐铝毒品种(系)27034,27036和27007等.根据灰色关联度及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认为根据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交叉数等7个关键指标,可以初步判断甘蓝型油菜种质幼苗期的耐铝毒特性.通过这些方法综合评价油菜对铝的耐受性,可以避免单一指标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结果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重组自交系 耐铝性 苗期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组自交系群体的小麦株高QTL分析
3
作者 周淼平 宋桂成 +3 位作者 张鹏 杨学明 张平平 何漪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1-431,共11页
为了挖掘更多与小麦株高相关且适合标记辅助育种需求的QTL,采用长江中下游麦区骨干亲本扬麦158和西风配制重组自交系群体,使用55K芯片技术分析群体基因型并构建遗传连锁图,联合4个年度群体株高表型资料,对影响群体株高的QTL进行分子定... 为了挖掘更多与小麦株高相关且适合标记辅助育种需求的QTL,采用长江中下游麦区骨干亲本扬麦158和西风配制重组自交系群体,使用55K芯片技术分析群体基因型并构建遗传连锁图,联合4个年度群体株高表型资料,对影响群体株高的QTL进行分子定位。结果表明,群体遗传连锁图含有3830个SNP标记,覆盖2784.9 cM,标记间平均距离0.7 cM;21条染色体共定位了39个可重复的与株高相关QTL,其中18个QTL为2个年度可重复定位,8个QTL为3个年度可重复定位,13个QTL为4个年度可重复定位,单个QTL可解释3.2%~13.6%的株高表型变异。4个年度可重复定位的QTL分别来自西风的1B、1D、4A、4B、4D、5A、5B、7A染色体以及扬麦158的3A、3D、6A、7B、7D染色体,其中扬麦158贡献的QPh·jaas-3A.3和QPh·jaas-7B.1分别解释8.4%~13.4%以及9.1%~13.1%的株高变异。这些株高QTL位点有望为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株高 重组自交系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麦158/西风重组自交系群体千粒重QTL的初步定位
4
作者 周淼平 张鹏 +3 位作者 杨学明 张平平 宋桂成 何漪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千粒重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该性状遗传率高,所以研究者可以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效提高小麦千粒重。为了挖掘更多与小麦千粒重密切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并用于标记辅助育种,本研究采用长江中下游曾经大面积推广的品种扬麦... 千粒重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该性状遗传率高,所以研究者可以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效提高小麦千粒重。为了挖掘更多与小麦千粒重密切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并用于标记辅助育种,本研究采用长江中下游曾经大面积推广的品种扬麦158与引进品种西风组配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55 K芯片技术分析重组自交系群体基因型,结合3年的群体千粒重表型资料,对影响小麦千粒重的QTL进行初步分子定位。结果共检测到22个可重复的QTL,这些QTL分布于20条染色体,其中12个QTL只在2个年度被发现;10个QTL能在3个年度重复检测到,为稳定QTL。10个稳定QTL位于染色体1B、2A、4A、4B、4D、5A、5D、7A(2个QTL)和7D共9条染色体上,其中位于染色体4B、5A、5D、7A、7D上的QTL为新发现的千粒重相关QTL。在稳定QTL中,9个来自高千粒重亲本扬麦158,1个来自低千粒重亲本西风。位于染色体4B、4D、5A的稳定QTL,在3个年度的表型解释率均超过10.0%,为主效QTL,并且增加千粒重的性状均来自亲本扬麦158,这些QTL可以在今后提高小麦千粒重的标记辅助育种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千粒重 重组自交系 数量性状基因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IL群体分析小麦淀粉粘度性状与馒头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10
5
作者 范玉顶 李斯深 +1 位作者 孙海艳 李瑞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26,共4页
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淀粉粘度性状与馒头品质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分析。相关分析表明,峰值粘 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反弹值、峰值时间均与馒头外观、结构、弹韧性、粘性、总分等5项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 析结果表明,粘度性状与馒... 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淀粉粘度性状与馒头品质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分析。相关分析表明,峰值粘 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反弹值、峰值时间均与馒头外观、结构、弹韧性、粘性、总分等5项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 析结果表明,粘度性状与馒头品质间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建立了馒头体积、比容、结构、弹韧性、粘性和总分与淀粉 粘度性状的回归方程;通过通径分析明确了各粘度性状对馒头品质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状 馒头品质 ril群体 淀粉粘度 利用 重组自交系群体 通径分析 小麦淀粉 粘性 比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IL群体进行小麦品质性状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岩 李斯深 +3 位作者 姜鸿明 孙海燕 李瑞军 赵倩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7期1227-1232,共6页
利用小麦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对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RIL群体品质、产量性状都表现了较大的变异幅度;蛋白质各性状内、淀粉各性状内相关性多数显著,但二者之间相关性多不显著,这说明在小麦品种改良... 利用小麦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对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RIL群体品质、产量性状都表现了较大的变异幅度;蛋白质各性状内、淀粉各性状内相关性多数显著,但二者之间相关性多不显著,这说明在小麦品种改良中,优良的蛋白质性状和优良的淀粉性状可以兼得;稳定时间、沉降值等重要的加工品质性状和淀粉性状与产量相关不显著,说明加工品质可以与产量很好地协调起来;适当降低千粒重,增加穗数,有利于强筋的形成和粘度的提高;矮杆、半矮杆性状能够与良好的加工品质、高蛋白质含量、高GMP含量协调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重组自交系 品质 产量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IL群体分析小麦品质与中国干面条加工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11
7
作者 赵京岚 陈民生 +1 位作者 李瑞军 李斯深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7-231,共5页
为了解小麦品质对面条品质的影响,以RIL群体为材料,对小麦品质性状与面条品质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简单相关分析表明,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与面条品质指标呈显著正相关,除了峰值粘度与胶凝值外,其它的RVA参数均与面条的光滑度... 为了解小麦品质对面条品质的影响,以RIL群体为材料,对小麦品质性状与面条品质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简单相关分析表明,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与面条品质指标呈显著正相关,除了峰值粘度与胶凝值外,其它的RVA参数均与面条的光滑度呈显著相关。但蛋白质含量、GMP含量、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沉淀值、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降落值、膨胀势、峰值粘度等多数性状与面条品质相关均不显著。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面条品质的小麦品质性状主要有蛋白质含量、GMP含量、沉淀值、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稀懈值,并建立了面条品质与以上性状的回归方程。通过通径分析明确了蛋白质含量、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以及稀懈值对面条品质的作用主要以直接作用为主,GMP含量和沉淀值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共同作用来影响面条品质。面团稳定时间是衡量面条加工品质的最重要的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重组自交系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交DH群体和RIL群体的构建及籼粳分化 被引量:19
8
作者 程式华 毛传澡 +2 位作者 占小登 斯华敏 孙宗修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7-260,共4页
对籼粳杂交组合“0 2 42 8(粳 ) /特青 (籼 )”F1 进行一步成苗法花药培养 ,对该组合的分离世代采用连续自交随机选择 ,分别获得由 132个株系组成的加倍单倍体 (DH)群体和由 15 7个株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 (RIL )群体。通过形态指数法和... 对籼粳杂交组合“0 2 42 8(粳 ) /特青 (籼 )”F1 进行一步成苗法花药培养 ,对该组合的分离世代采用连续自交随机选择 ,分别获得由 132个株系组成的加倍单倍体 (DH)群体和由 15 7个株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 (RIL )群体。通过形态指数法和分子标记法对两个群体的籼粳分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无论是 DH群体还是 RIL群体 ,各株系的籼粳形态指数和分子标记指数分布均呈正态分布 ,但 RIL群体的偏态性强于 DH群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倍单倍体 重组自交系 籼粳分化 籼粳杂交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枝数QTL定位及候选基因筛选
9
作者 胡蒙 沙丹 +6 位作者 张晟瑞 谷勇哲 张世碧 李静 孙君明 邱丽娟 李斌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47-1756,共10页
大豆是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分枝数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本研究以少分枝大豆品种中黄35与多分枝品种中黄13杂交衍生的RIL F_(2:7-8)群体为材料,结合重测序基因型数据构建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采用QTL IciMapping完备复... 大豆是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分枝数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本研究以少分枝大豆品种中黄35与多分枝品种中黄13杂交衍生的RIL F_(2:7-8)群体为材料,结合重测序基因型数据构建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采用QTL IciMapping完备复合区间定位方法,在5个种植环境下定位与分枝数相关的QTL。结果显示,在2号、6号、18号和19号染色体上共定位到6个与分枝数相关的QTL。其中位于2号染色体的qVBN02-1在2个环境中均被检测到,平均解释16.07%的表型变异,为新发掘的分枝数稳定主效QTL。该位点区间遗传距离为0.3 cM,物理距离为261.37 kb,包含29个注释基因。经QTL区间内双亲错义SNP筛选,发掘出22个分枝数潜在候选基因。GO注释分析显示,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涉及多个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过程。本研究不仅为大豆株型改良提供了分子标记靶位点,也为精细定位大豆分枝数关键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分枝数 重组自交系 QTL定位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长穗大粒RIL群体产量、穗部和谷粒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林志强 郑燕 +5 位作者 蔡英杰 黄姗 李志勇 沈伟伟 郑秀娟 梁康迳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9-454,共6页
为探讨水稻长穗大粒特异种质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机制,以自育的一个水稻长穗、大粒品系FJCD与偏籼型三系恢复系密阳46通过杂交和单粒传法构建的含有130个品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F9代为材料,采用植物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 为探讨水稻长穗大粒特异种质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机制,以自育的一个水稻长穗、大粒品系FJCD与偏籼型三系恢复系密阳46通过杂交和单粒传法构建的含有130个品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F9代为材料,采用植物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及其相应的统计方法,对水稻18个产量、穗部和谷粒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谷粒厚和谷粒宽厚比2个性状符合多基因遗传,无主基因存在,千粒重性状符合1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谷粒宽性状符合3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其他14个性状均符合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以主基因遗传率为主的性状包括单株谷重、结实率、每丛有效穗数、穗长、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总长、二次枝梗总长、谷粒长宽比、谷粒宽;以多基因遗传率为主的性状包括谷粒长和谷粒长厚比.其中,千粒重和谷粒宽2个性状可能含有效应较大的主效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组自交系群体 数量性状 遗传模型 遗传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IL群体分析HMW-GS对小麦品质性状的量化效应 被引量:13
11
作者 孙海艳 李斯深 +3 位作者 姜鸿明 范玉顶 李瑞军 赵倩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3-257,共5页
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RIL 8群体的 131个系及其亲本为材料 ,分析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及亚基组合对10个小麦品质性状的量化效应及其差异。结果表明 ,RIL 8群体Glu A1、Glu B1、Glu D1位点编码的亚基分别为 1、N ,7+9、7+8和 5 +10... 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RIL 8群体的 131个系及其亲本为材料 ,分析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及亚基组合对10个小麦品质性状的量化效应及其差异。结果表明 ,RIL 8群体Glu A1、Glu B1、Glu D1位点编码的亚基分别为 1、N ,7+9、7+8和 5 +10、2 +12 ,主要存在 7种亚基组合类型。同一位点不同亚基对面粉吸水率、Zeleny沉淀值、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公差指数、断裂时间等共 6个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 ;而对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GMP含量等 4个性状无显著影响。 7种不同位点亚基组合对干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对湿面筋含量、GMP含量、Zeleny沉淀值、面粉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公差指数、断裂时间等 8性状均有显著影响。表明同一位点不同亚基、不同位点亚基组合对品质性质均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性状 ril-8群体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量化效应 重组自交系 HMW-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RILs孕穗期耐冷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凌青 曾亚文 +3 位作者 申时全 普晓英 程德兵 罗龙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B05期40-43,共4页
以昆明小白谷和大理早籼杂交培育的孕穗期耐冷性重组近交系(RIL)为材料进行籼粳稻区水稻耐冷性研究。结果表明: (1)籼粳稻区株高、穗下节长、穗长和总粒数均呈数量性状的分布特征。(2)籼粳稻区一些性状间的相关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冷凉粳... 以昆明小白谷和大理早籼杂交培育的孕穗期耐冷性重组近交系(RIL)为材料进行籼粳稻区水稻耐冷性研究。结果表明: (1)籼粳稻区株高、穗下节长、穗长和总粒数均呈数量性状的分布特征。(2)籼粳稻区一些性状间的相关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冷凉粳稻区株高与结实率等性状密切关性;相反高温粳稻区穗颈长与穗部4个性状达极显著或显著相关。 (3)遗传研究表明对低温和高温均敏感的穗颈长和结实率受主效基因控制,多数弱耐冷单株的耐热性相对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水稻 品种 孕穗期 耐冷性 遗传 重组近交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兰小麦×普通小麦品系“中13”RIL群体籽粒特性的QTL定位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美霞 杨睿 +4 位作者 李有梅 崔桂宾 王竹林 奚亚军 刘曙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3-819,共7页
小麦籽粒特性与籽粒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本研究以波兰小麦(Tiriticum polonicum L.)×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系"中13"杂交组合衍生的99个F8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为材料,利用SSR分子... 小麦籽粒特性与籽粒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本研究以波兰小麦(Tiriticum polonicum L.)×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系"中13"杂交组合衍生的99个F8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连锁遗传图谱。根据两年实验数据,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粒重、粒长和粒宽3个籽粒特性相关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12个与籽粒特性相关的加性QTL位点。其中,3个粒重QTL,1个位于1A染色体上,另外2个都在2A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3.35%~20.04%;5个粒长QTL,其中2个位于2A染色体上,其余3个分别位于3A、5A和2B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8.53%~21.03%;4个粒宽QTL,分别位于1A、2A、3B和5B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9.76%~40.79%。在2A染色体上共检测到5个籽粒特性相关性状的QTL,表明2A染色体与籽粒特性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波兰小麦 QTL 重组自交系 籽粒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籼粳交RILs群体的水稻粒形QTLs定位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丹 王嘉宇 +4 位作者 柴永山 孙玉友 孙国宏 冯章丽 陈温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5-390,共6页
为了深入剖析水稻粒形性状的遗传调控机理,以典型籼稻品种七山占(Qishanzhan)和典型粳稻品种秋光(Akihikari)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于2011-2013年分别对各株系的粒长、粒宽和粒厚3个粒形性状进行表型测定,并基于完备区... 为了深入剖析水稻粒形性状的遗传调控机理,以典型籼稻品种七山占(Qishanzhan)和典型粳稻品种秋光(Akihikari)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于2011-2013年分别对各株系的粒长、粒宽和粒厚3个粒形性状进行表型测定,并基于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进行粒形性状基因定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共检测到27个控制粒形性状的QTLs,包括3个粒长QTLs,11个粒宽QTLs和13个粒厚QTLs,它们分布于第1,2,3,4,5,11和12号染色体上,可分别解释14.45%-38.48%,28.98%-52.36%和38.77%-44.23%的表型变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第3,5和12号染色体上检测到的粒形性状QTL位点较多,且呈簇分布;此外,检测到q GL12a,q GL12b,q GW1,q GW5a,q GT11a和q GT12b等6个较新的QTLs位点,其中控制粒宽的q GW5a连续3年表达稳定,是一个重演性极好的QTL位点。以上结果将为水稻粒形性状的QTL克隆和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组自交系群体 粒形性状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RIL群体抗倒伏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扬 顾慧 戚存扣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7,共8页
油菜倒伏严重影响了油菜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定位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与抗倒伏性状相关的QTL,用抗倒伏品系浙平1号和易倒伏品系高芥1号组合重组自交系(RIL)家系为材料,通过两年两点试验,对该RIL群体的F2:6和F2:7,... 油菜倒伏严重影响了油菜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定位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与抗倒伏性状相关的QTL,用抗倒伏品系浙平1号和易倒伏品系高芥1号组合重组自交系(RIL)家系为材料,通过两年两点试验,对该RIL群体的F2:6和F2:7,家系抗压力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并应用一年两点数据对该群体F2:6。家系结角层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试验中共检测到11个家系抗压力QTL,可解释4.41%~52.64%的表型变异,LOD值范围是2.68~26.58。其中qRP16-1可以在3个不同的试验中(南京-2012、溧水-2012和南京-2013)重复检测到,面P1、qRP4和qRP8-1同时在2个不同的试验中(溧水-2012和溧水-2013)重复检测到。qRP2-1、qRP2-2、qRP8-2、qRP8—3、qRPl6—2、qRP3和qRP8—4等7个QrL只能在特定的试验中检测到。同一地点不同年份间家系抗压力性状QTL相对同一年份不同地点间易被重复检测到。在2个试验中共检测到2个结角层厚度QTL,位于第15连锁群的qTPLl5在2个试验中重复检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重组近交系 抗倒伏 抗压力 结角层 QT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进行质量—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遗传模型和小麦产量性状遗传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斯深 陈茂学 王洪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96-904,共9页
本文提出了利用 RIL s群体进行质量数量性状分析的 4个遗传模型及统计分析方法。其中 ,模型 、 、 、 分别表示性状受 1对主基因、 2对独立的主基因、 2对 AABB× aabb型连锁的主基因、 2对 AAbb× aa BB型连锁的主基因与... 本文提出了利用 RIL s群体进行质量数量性状分析的 4个遗传模型及统计分析方法。其中 ,模型 、 、 、 分别表示性状受 1对主基因、 2对独立的主基因、 2对 AABB× aabb型连锁的主基因、 2对 AAbb× aa BB型连锁的主基因与微效基因共同控制。可估算出主基因的加性效应 (dma,dmb)、互作效应 (im)、遗传方差 (σ2m)和连锁图距 (R) ,以及微效基因的遗传方差 (σ2 )等参数。利用 2个RIL s群体对小麦 8个产量性状分析结果表明 ,不但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性状都能在表现型水平上检测到主基因的存在 ,符合正态分布的性状也都能在表现型水平上检测到主基因的存在 ,所分析的性状均是由主基因和微效基因共同控制的 ;主基因配适的模型有模型 、模型 和模型 ,其中 ,模型 即 2对主基因相斥型连锁所占比例较大 ;在 2对主基因存在时 ,大都有主基因间的互作效应 ,其值一般小于加性效应 ;主基因对变异的贡献大于微效基因 ,平均为 5 8.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数量性状 数量性状 重组自交系 主基因 微效基因 小麦 产量性状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RIL群体株高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静 程明星 +8 位作者 唐敏强 张凤启 张园园 童超波 刘越英 程晓晖 董彩华 黄军艳 刘胜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3-548,共6页
为提高甘蓝型油菜株高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效率,挖掘与株高相关的功能基因以构建理想株型,利用单个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在3个环境下的株高表型数据及7 877个SNP标记的基因型分型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2个或2个以上环境下同时检... 为提高甘蓝型油菜株高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效率,挖掘与株高相关的功能基因以构建理想株型,利用单个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在3个环境下的株高表型数据及7 877个SNP标记的基因型分型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2个或2个以上环境下同时检测到5个与株高显著相关的SNP(Bn-scaff_15794_3-p62430、Bn-A02-p9599263、Bn-A02-p9409799、Bn-A02-p9993945和Bn-A02-p9636219),均位于A02染色体上。比较利用连锁分析方法的QTL定位结果,发现标记Bn-A02-p9599263和Bn-scaff_15794_3-p62430分别位于QTL(q PH2-2和q PH2-4)峰值处,标记Bn-A02-p9636219和Bn-A02-p9993945分别落在QTL(q PH2-3和q PH2-4)2-LOD的置信区间内,标记Bn-A02-p9409799距离QTL(q PH2-2)的置信区间0.3c M。利用关联分析定位的区间(69.5~80.7c M)比利用连锁方法定位的QTL区间(60.7~95.9c M)缩小了24c M。依据参考基因组信息,在标记Bn-scaff_15794_3-p62430附近2kb处找到1个与株高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GSBRNA2T00090973001)。结果表明,单个RIL群体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可以对连锁QTL分析结果进行补充,缩小QTL置信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近等基因系 株高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S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环境下花生含油量遗传及QTL定位分析
18
作者 胡朋举 郭颂 +4 位作者 宋亚辉 金欣欣 苏俏 杨永庆 王瑾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333,共10页
高油是培育优质花生品种的关键指标之一,揭示多环境下花生含油量的遗传机制,挖掘提升花生含油量的遗传位点,为高油花生育种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冀花6号和开选01-6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在6个环境下对花生含油量进行遗传解析和QTL... 高油是培育优质花生品种的关键指标之一,揭示多环境下花生含油量的遗传机制,挖掘提升花生含油量的遗传位点,为高油花生育种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冀花6号和开选01-6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在6个环境下对花生含油量进行遗传解析和QTL定位分析。结果显示,RIL群体含油量在6个环境下的偏度和峰度绝对值均小于1,广义遗传率为0.799,表明该群体含油量表型变异主要由多基因数量位点决定。共检测到18个与含油量相关的QTL, LOD值为13.62~22.58,可解释3.18%~14.83%的表型变异,其中qOC_8-1是最稳定的主效QTL,增效基因来源于冀花6号。多环境下QTL联合分析结果显示,共检测到11个与含油量相关的QTL, LOD值为5.59~16.87,可解释2.32%~7.69%的表型变异, 7个QTL增效基因来源于冀花6号, 4个位点的增效基因来源于开选01-6。此外,还检测到9对上位性效应QTL,共涉及13个遗传位点。这些互作QTL位点的LOD值为8.54~10.90,上位性效应QTL对表型贡献率为1.91%~2.55%。综上表明,花生含油量受多个遗传位点调控, qOC_8-1是具有育种价值的QTL,不同遗传位点间存在互作效应。研究结果为今后精细化分子育种工作提供了必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含油量 重组自交系 多环境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IL群体分析HMW-GS对面条品质性状的量化效应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京岚 李斯深 +2 位作者 范玉顶 孙海燕 李瑞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12,21,共5页
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RIL-8群体的80个系及其亲本为材料,分析了不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对面条品质性状影响的量化效应以及不同亚基组合的面条品质差异。结果表明RIL-8群体Glu-A1、Glu-B1、Glu-D1位点编码的亚基分别为1、N,7+9、7+... 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RIL-8群体的80个系及其亲本为材料,分析了不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对面条品质性状影响的量化效应以及不同亚基组合的面条品质差异。结果表明RIL-8群体Glu-A1、Glu-B1、Glu-D1位点编码的亚基分别为1、N,7+9、7+8和5+10、2+12,主要存在6种亚基组合类型。同一位点不同亚基和不同的亚基组合对面条的适口性、韧性、粘性和总分有显著的影响。对于不同亚基,5+10、1亚基是适合制作优质面条的亚基,尤以5+10亚基为好;N、7+8、7+9和2+12亚基不是制作优质面条的适宜亚基。对于不同亚基组合,(1,7+9,5+10)、(N,7+8,5+10)和(1,7+8,5+10)是制作优质面条的适宜亚基组合,而(1,7+8,2+12)、(N,7+8,2+12)和(1,7+9,2+12)不适合制作优质面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化效应 品质性状 HMW-GS 群体分析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重组自交系群体 亚基组合 优质面条 5+10亚基 Glu 品质差异 组合类型 制作 适口性 位点 亲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籼粳交RIL群体对水稻耐寒性及再生力的QTL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川航 王玉平 +2 位作者 涂斌 曾玉清 李仕贵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1-745,共5页
以粳糯稻糯89-1与籼稻蜀恢527构建的籼粳交F7代RIL群体169个家系为作图群体,构建了一张含105个微卫星(SSR)标记的分子连锁图谱。在5℃低温条件下,对亲本及RIL群体进行芽期耐寒性鉴定;在冬季自然低温条件下,对亲本及RIL群体进行再生稻桩... 以粳糯稻糯89-1与籼稻蜀恢527构建的籼粳交F7代RIL群体169个家系为作图群体,构建了一张含105个微卫星(SSR)标记的分子连锁图谱。在5℃低温条件下,对亲本及RIL群体进行芽期耐寒性鉴定;在冬季自然低温条件下,对亲本及RIL群体进行再生稻桩越冬耐寒性鉴定;对亲本及RIL群体进行再生力鉴定。利用SSR标记对水稻耐寒性、再生力进行QTL检测。结果表明,水稻耐寒性和再生力在RIL群体呈连续分布,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特征。共检测到控制芽期耐寒性的QTL 2个(qCtg3、qCtg5),分布在第3和第5染色体上,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75.57%和79.04%;检测到控制再生稻桩越冬耐寒性的主效QTL 1个(qCtr5),在第5染色体上;检测到控制再生力的QTL 2个(qRa4、qRa5),分布在第4和第5染色体上,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8.17%和7.09%。qCtg5、qCtr5和qRa5同时与第5染色体上标记RM153连锁,在分子水平上表明水稻芽期、越冬耐寒性与再生力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组自交系 耐寒性 再生力 数量性状基因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