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差储层有效动用井距和合理井排距比研究——以大庆油区杏六东块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梁爽 刘义坤 +2 位作者 于倩男 陈实 张宁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8-80,116,共3页
随着油气田开发的深入,水驱开发的主要对象已由中高渗透层转变为薄差储层,薄差储层开发井网部署存在注采关系不完善、地层压力水平低、动用程度低等问题。以大庆油区杏六东块为例,通过油藏工程方法计算出不同渗透率条件下的有效动用井距... 随着油气田开发的深入,水驱开发的主要对象已由中高渗透层转变为薄差储层,薄差储层开发井网部署存在注采关系不完善、地层压力水平低、动用程度低等问题。以大庆油区杏六东块为例,通过油藏工程方法计算出不同渗透率条件下的有效动用井距,以流管模型为基础,求解菱形五点法井网不同井排距比的有效动用系数。结果表明,薄差储层的平均渗透率为12×10-3μm2,对应的有效动用井距为180 m,合理井排距比为1.8。数值模拟法验证结果表明,井排距比为1.8时,薄差储层的波及范围最大,见水最早,采出程度最高,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差储层 渗透率 有效动用 井距 井排距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各向异性地层合理井排距比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忠兴 韩洪宝 程林松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35-38,共4页
以长庆油田某区块为例 ,从低渗透油藏流体地下渗流机理出发 ,根据低渗透油田开发地质特征 ,建立了 10 2个不同的地质模型。通过 10 2种方案的设计 ,在相应的地质模型基础上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 ,对合理井排距比进行了研究 ,得到确定低渗... 以长庆油田某区块为例 ,从低渗透油藏流体地下渗流机理出发 ,根据低渗透油田开发地质特征 ,建立了 10 2个不同的地质模型。通过 10 2种方案的设计 ,在相应的地质模型基础上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 ,对合理井排距比进行了研究 ,得到确定低渗透油藏合理井排距比理论图版 ,利用图版可以确定对低渗透油田不同各向异性程度下合理井排距比 ,低渗透油藏的经济有效地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各向异性 合理井排距比 数值模拟 理论图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渗透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合理排距 被引量:16
3
作者 胡利民 程时清 +1 位作者 唐蕾 符国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2-68,共7页
超低渗油藏往往方向性裂缝发育,菱形反九点井网放大了裂缝方向的井距,从而延缓主向井见水时间,但如果排距不合理仍会导致主侧向油井见效差异大,严重影响油井开发效果。因此,在流管法确定低渗透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油井见水时间的基础上,... 超低渗油藏往往方向性裂缝发育,菱形反九点井网放大了裂缝方向的井距,从而延缓主向井见水时间,但如果排距不合理仍会导致主侧向油井见效差异大,严重影响油井开发效果。因此,在流管法确定低渗透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油井见水时间的基础上,依据边井与角井见水时间相等时,注入水能够最大程度达到均衡驱替效果的原则,提出了确定超低渗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合理排距的新方法,考虑了启动压力梯度,同时能够适应超低渗油藏较强的各向异性,并选取了鄂尔多斯盆地长6某油藏进行实例应用。将该方法计算结果和油田调整井实际开发效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可靠性高。试验区采用菱形反九点井网的合理排距应为90~93 m,在目前140 m排距下无法建立完善的驱替系统,从而导致了油井不见效。研究成果能够为试验区油藏以及同类型油田菱形反九点井网设计和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油藏 流管法 菱形反九点井网 见水时间 合理排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