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0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w multi-DSP parallel computing architecture for real-time image processing 被引量:4
1
作者 Hu Junhong Zhang Tianxu Jiang Haoy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6年第4期883-889,共7页
The flexibility of traditional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is limited because those system are design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In this paper, a new TMS320C64x-based multi-DSP parallel computing architecture is present... The flexibility of traditional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is limited because those system are design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In this paper, a new TMS320C64x-based multi-DSP parallel computing architecture is presented. It has many promising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powerful computing capability, broad I/O bandwidth, topology flexibility, and expansibility. The parallel system performance is evaluated by practical experi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llel computing image processing real-time computer archite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safety assessment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n integrated avionics based on STAMP
2
作者 ZHAO Changxiao LI Hao +2 位作者 ZHANG Wei DAI Jun DONG Le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689-706,共18页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for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in complex avionics systems,an HCI safety analysis framework based on system-theoretical process analysis(STPA...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for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in complex avionics systems,an HCI safety analysis framework based on system-theoretical process analysis(STPA)and cognitive reliability and error analysis method(CREAM)is proposed.STPACREAM can identify unsafe control actions and find the causal path during the interaction of avionics systems and pilot with the help of formal verification tools automatically.The common performance conditions(CPC)of avionics systems in the aviation environment is established and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human failure is carried out.Taking the head-up display(HUD)system interaction process as an example,a case analysis is carried out,the layered safety control structure and formal model of the HUD interaction process are established.For the interactive behavior“Pilots approaching with HUD”,four unsafe control actions and35 causal scenarios are identified and the impact of common performance conditions at different levels on the pilot decision model a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HUD's HCI level gradually improves as the scores of CPC increase,and the quality of crew member cooperation and time sufficiency of the task is the key to its HCI.Through case analysis,it is shown that STPACREAM can quantitatively assess the hazards in HCI and identify the key factors that impact saf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IONICS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 safety assessment system-theoretic accident model and process human reliability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gh performance reconfigurable hardware system for real-time image processing
3
作者 赵广州 张天序 +2 位作者 王岳环 曹治国 左峥嵘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5年第3期502-509,共8页
A novel reconfigurable hardware system which uses both muhi-DSP and FPGA to attain high performance and real-time image processing are presented. The system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mainly processing multi-B... A novel reconfigurable hardware system which uses both muhi-DSP and FPGA to attain high performance and real-time image processing are presented. The system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mainly processing multi-BSP board, extended multi-DSP board are analysed. The outstanding advantage is that the communication among different board components of this system is supported by high speed link ports & serial ports for increasing the system performance and computational power. Th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mbedded 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s (RTOS) by us is discussed in detail. In this system, we adopt two kinds of parallel structures controlled by RTOS for parallel processing of algorithm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exploitive period of the system is short, and maintenance convenient. Thus it is suitable for real-time image processing and can get satisfactory effect of image recogn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DSP fid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s real-time image processing real time operating systems parallel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Two Real-time PCR Technigues for Quantification of GMO Contents in Highly Processed Products of Soybean
4
作者 YU Yanbo GAO Xuejun ZHANG Minghui LI Lu AO Jinxia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0年第1期37-42,共6页
The RR soybean was quantitatively detected by ABI Prism 7300 sequence detector with PCR primers and fluorescence probe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s of endogenous Lectin gene and exogenous CP4-EPSPS gene, ... The RR soybean was quantitatively detected by ABI Prism 7300 sequence detector with PCR primers and fluorescence probe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s of endogenous Lectin gene and exogenous CP4-EPSPS gene, and the PCR systems were based on SYBR Green I and TaqMan. The standard curve of ACt between CP4-EPSPS gene and Lectin gene of the RR soybean in standard materials was generated and a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obtained. Quantification methods were optimized through two different real-time PCR chemistries, i.e. SYBR Green I and TaqMan, and the RR soybean contents were quantified in five standard samples and seven highly processed products by the two assays. Both methods are proved to be specific, highly sensitive and reliable for both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soybean DN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wo optimized PCR system can be used for the practical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RR soybean in highly processed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R soybean highly processed products CP4-EPSPS gene real-time PCR SYBR Green I TAQM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roaches to Affective Computing and Learning towards Interactive Decision Making in Process Control Engineering 被引量:8
5
作者 宿翀 李宏光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7-625,共9页
关键词 多目标决策问题 过程控制工程 情感计算 学习策略 PID参数整定 制作 法向 收敛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极端天气气候研究——“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项目2024年度最新进展
6
作者 陈海山 张耀存 +16 位作者 张文君 尹志聪 陈国森 华文剑 黄丹青 况雪源 刘芸芸 马红云 施宁 孙善磊 魏江峰 赵海坤 张杰 韩婷婷 李文铠 桑英涵 王润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206,共30页
围绕“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项目“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形成机理及其预测和归因”2024年度主要进展,从极端事件变化的观测事实、环流特征与动力学机理,海洋关键过程与海气相互作用机理,海洋过程对极端天气气候的影响,陆面过... 围绕“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项目“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形成机理及其预测和归因”2024年度主要进展,从极端事件变化的观测事实、环流特征与动力学机理,海洋关键过程与海气相互作用机理,海洋过程对极端天气气候的影响,陆面过程及其影响研究,极端事件模拟与预测等5个方面介绍了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1)揭示了变暖趋势对中国近40年破纪录高温事件的影响,基于通用热气候指数分析了中国区域极端高温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不同增暖期中国东部极端降水的演变规律,阐明了长江中下游极端热浪事件的热、动力学特征,并归因了人类活动对亚洲热点区域极端温度事件的影响。2)量化了前期冬季北太平洋涛动对后期ENSO发展的作用,指出热带太平洋年际-年代际变率在超长La Nina事件形成有重要贡献;揭示了La Nina纬向位置对印度洋偶极子的调制机理,发现ENSO对东海-黑潮区域海温的影响存在季节性反转;开展了黑潮延伸体区域SST异常和海洋热浪的季节可预报性研究,阐明了非线性过程对大气季节内振荡的作用,探讨了多因子影响北大西洋多年代际变化的物理机制。3)揭示了ENSO对晚冬“暖北极-冷欧亚”模态的非对称影响,发现了其与中国东部前、后冬降水模态及黑潮反气旋的联系,并阐释了对东海-黑潮区海温和东亚降水的季节性变化机理;指出Mega-ENSO与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区域的向极移动存在密切联系,揭示了热带跨洋盆海气相互作用对台风生成位置和频次的影响过程;发现南极变暖驱动南大西洋变暖是2022年东亚高温热浪的重要成因,热带北大西洋变率显著调控我国东北森林野火。4)揭示了欧亚大陆土壤湿度次季节变化对我国北方群发性极端降水事件的影响机制,评估了积雪覆盖对温度次季节变化及预测的影响;开展了陆面因子与陆气耦合过程影响干旱的归因与预估研究;阐明了陆面过程与海陆协同影响中国夏季降水和超级梅雨、极端降水的物理机制;评估了华北夏季灌溉对降水日循环和区域水循环的影响及城市化对珠三角暖季中尺度对流系统和强降水的影响。5)系统评估了CMIP6模式对“暖北极-冷欧亚”模态前后冬次季节反转的模拟能力,构建了中国东南区域复合极端湿热事件的季节预测模型;利用年际增量方法构建了华北盛夏强降水频次的物理统计预测模型,基于深度学习方法改进长江中下游流域夏季极端降水动力模式的预测性能;同步开展了动力模式的发展及预测应用研究。最后,展望了面临的挑战和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的相关问题,以期为推动我国极端天气气候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海气相互作用 陆面过程 机理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湿地水文连通与生物交互作用及其生态修复应用
7
作者 刘怀湘 王一平 +2 位作者 曾玉红 左利钦 陆永军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83,共9页
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背景下,水文连通与生物交互作用作为维持湿地稳定与生态健康的关键机制,对于高效经济地实现黄河口湿地生态修复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充分揭示了水文连通对动植物群落分布的影响及生物地貌对水... 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背景下,水文连通与生物交互作用作为维持湿地稳定与生态健康的关键机制,对于高效经济地实现黄河口湿地生态修复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充分揭示了水文连通对动植物群落分布的影响及生物地貌对水文连通的反馈机制,探讨了退养还滩、生态补水、水系网络构建与再调节等水文连通管理方案的修复机理和效果,在此基础上指出了黄河口生态修复实践中淡水资源缺乏与互花米草入侵等关键约束条件,以及数值模型构建对生态系统演变复现和预测的重要性等。研究成果可为支撑黄河口湿地保护与国家战略实施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湿地 水文连通 生物群落 相互作用 生物地貌过程 生态修复 黄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公共服务的价值共创:源流演化、理论框架与运行机理
8
作者 曹海军 熊志强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6,共11页
公共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在提升行政效能的同时,也赋能了价值共创机制,最终推动了整个社会公共价值的创造。其中,价值共创具有核心的治理机制作用,需厘清其源流演化、理论框架与运行机理,推动数字化公共服务的价值共创。数字化公共服务的... 公共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在提升行政效能的同时,也赋能了价值共创机制,最终推动了整个社会公共价值的创造。其中,价值共创具有核心的治理机制作用,需厘清其源流演化、理论框架与运行机理,推动数字化公共服务的价值共创。数字化公共服务的价值共创经历价值共创的缘起、服务逻辑主导下的价值共创、数字化公共服务的价值共创三个阶段。数字化公共服务遵循从价值驱动到价值实现再到价值循环的价值创造过程,同时也有赖于数字化公共服务创建的由价值空间、互动空间和演化空间组成的互动空间。在运行上,数字化公共服务的价值共创本质上是在数字化空间中的复杂动态系统,最终在数字化公共服务中构筑由个体价值、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组成的价值生态系统。未来,对于价值共创的实证分析、不同主体在价值共创中的角色以及在具体情境中检验价值共创的实践路径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公共服务 价值共创 互动过程 价值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烟叶智能烤分过程监控系统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志鹏 刘平青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共6页
烟叶烘烤与分级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正在加速推进,但还缺少有效的过程监控手段,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烟叶智能烤分过程监控系统。在分析烟叶智能烤分流程监控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烟叶智能烤分设备及过程进行数字孪生建模,完成... 烟叶烘烤与分级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正在加速推进,但还缺少有效的过程监控手段,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烟叶智能烤分过程监控系统。在分析烟叶智能烤分流程监控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烟叶智能烤分设备及过程进行数字孪生建模,完成了对设备几何要素和虚拟场景的构建。设计烟叶智能烤分过程监控系统,并对实时数据采集与存储、虚实映射与互动集成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通过系统实现及应用效果来验证其有效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基于数字孪生的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对现行烟叶智能烘烤和分级运行过程的全方位、多视角在线实时监控,并且在测试场景中CPU和GPU的FPS值保持在约60 f/s,可以辅助烤分作业现场决策,有助于提升烤分效率和设备利用率,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智能烤分 数字孪生技术 过程监控 数据采集 虚实映射 互动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电致发光纤维及其智能交互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树坤 王航 田明伟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2,共9页
交流电致发光作为一种独特的显示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对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关注较少,有必要对交流电致发光纤维在智能交互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总结。首先,介绍了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原理和特性,包括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纺织加工性... 交流电致发光作为一种独特的显示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对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关注较少,有必要对交流电致发光纤维在智能交互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总结。首先,介绍了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原理和特性,包括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纺织加工性和光电特性;其次,重点讨论了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两种基本结构,即同轴结构和并行结构,并结合近几年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两种结构的优势和不足;最后,对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电致发光纤维 智能交互 纺织加工性 光电特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边界交互信息的命名实体识别方法
11
作者 何安康 陈艳平 +2 位作者 扈应 黄瑞章 秦永彬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共11页
命名实体识别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的一项基本任务,旨在识别和分类文本中的命名实体。目前,基于跨度的方法在实体识别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这些方法往往忽视了候选跨度的质量差异。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融合边界交互信息的命名实体识... 命名实体识别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的一项基本任务,旨在识别和分类文本中的命名实体。目前,基于跨度的方法在实体识别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这些方法往往忽视了候选跨度的质量差异。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融合边界交互信息的命名实体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一个边界交互模块评估边界间的语义关联和交互强度,生成边界交互信息矩阵,用于识别边界间潜在的语义联系,引导模型识别和标记出高质量的候选跨度。此外,该方法集成多尺度空洞卷积模块,利用跨度之间的语义关系来减轻非实体噪声的影响。实验表明,本文方法在ACE2005中文数据集、ACE2005英文数据集和Weibo数据集上的F 1值分别达到89.78%、87.37%和72.10%,与基准模型相比分别提升0.67、0.95和0.69个百分点,验证了该方法对命名实体识别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言处理 命名实体识别 信息抽取 边界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双荧光发射材料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刚 周云松 +1 位作者 杨美玲 刘峰毅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60-7069,共10页
有机双荧光发射材料具有两个独立的发射带。因其在荧光智能传感、超分辨成像、信息存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备受关注。综述结合应用实例,概述了两类不同的双荧光发射系统的研究进展,总结和归纳了基于不同设计原理所构筑的双荧光发射系统... 有机双荧光发射材料具有两个独立的发射带。因其在荧光智能传感、超分辨成像、信息存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备受关注。综述结合应用实例,概述了两类不同的双荧光发射系统的研究进展,总结和归纳了基于不同设计原理所构筑的双荧光发射系统的特点,并对其环境敏感性的内在本质进行了讨论。最后,分析了目前有机双荧光发射材料在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开发新型双荧光发射材料所面临的问题,期望进一步推动智能响应性双荧光发射材料的设计和应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荧光 聚集态 激发态过程 弱相互作用 微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辅助喂食全过程意图识别的多模态安全交互方法研究
13
作者 吕相谊 赵东辉 +2 位作者 丁嘉辉 杨俊友 王硕玉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1-362,共12页
为提高无法自主进食的弱机能人群面对被喂食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灵活性,提出一种面向辅助喂食行为的多模态安全人机交互框架及其全过程意图识别算法。首先,结合用户特征及安全性与灵活性需求,提出一种结合视、触、力、位与语言融合的多模... 为提高无法自主进食的弱机能人群面对被喂食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灵活性,提出一种面向辅助喂食行为的多模态安全人机交互框架及其全过程意图识别算法。首先,结合用户特征及安全性与灵活性需求,提出一种结合视、触、力、位与语言融合的多模态人机交互框架并构建辅助喂食系统。其次,针对进食全过程包括对进食意图、菜品选择意图、动态喂食点估计与递送位姿计算、咀嚼意图等,提出一种基于视觉为主导的喂食意图全过程识别方法。选取有效刻画进食过程面部动态变化的特征点并设计融合口部纵横比与下颌纵横比识别算法,通过视线矢量分析用户菜品选择意图并基于面部实时位姿设计动态喂食点,从而形成全过程动态意图准确识别。同时,在辅助喂食虚拟映射系统中,结合大语言模型对交互全过程中的模糊意图、临时变更意图进行提问,形成反馈机制进而提升交互安全性。最终通过仿真与综合性实验验证提出的方法,通过多模态交互框架可以有效提升辅助喂食过程的灵活性,同时结合大语言模型形成模糊意图与变更意图有效反馈,最终提升交互过程的安全性,该方法为弱机能人群的日常生活辅助喂食行为提供了新型护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喂食 全过程意图识别 多模态交互框架 安全性与灵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下人机协同学习的互动模式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妍妍 黄颖芬 温思凡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12,共11页
人机协同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AI)重构了人机协同学习的交互方式,但已有研究对学习小组与GAI的互动模式尚缺乏系统性讨论。基于对GAI支持下的人机协作学习对话文本进行分析发现,应用、分析、示例是... 人机协同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AI)重构了人机协同学习的交互方式,但已有研究对学习小组与GAI的互动模式尚缺乏系统性讨论。基于对GAI支持下的人机协作学习对话文本进行分析发现,应用、分析、示例是学生向GAI提问中最常见的三种问题类型。在“生—机”交互中,学习者群体涌现出探索式提问、优化提问、信息综合三种主要交互行为,每种行为均呈现出清晰的认知参与方式转换模式;在“生—生”交互中,涌现出任务理解、主题探讨、非任务交流三种主要交互行为,其认知参与方式转换模式不典型。根据提问类型的共现关系与人机互动行为,学习小组与GAI协同完成学习任务时表现出主导分析型、整合思考型和答案导向型三种互动模式,主导分析型模式以深入探究和批判性思维为核心,整合思考型模式突出组内交流对多元信息整合与反思性思考的关键作用,答案导向型模式则侧重围绕GAI提供的信息展开人机互动。为提升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下的人机协同学习效果,应以思维技能与创新意识为中心促进高认知学习,以提问为中心促进人机协同对话式学习,并根据学习任务需求调整教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协同 生成式人工智能 认知建模 对话式学习 互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效高精度小样本的流固耦合代理模型
15
作者 钱志浩 丁陈森 +4 位作者 许灵辰 郭朝阳 喻月 罗词金 刘谋斌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3-815,共13页
针对传统流固耦合数值模拟计算效率低、建模成本高的技术瓶颈,本研究使用了一种基于本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与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GP)的数据驱动降阶模型(reduced order model,ROM)实现了流固耦... 针对传统流固耦合数值模拟计算效率低、建模成本高的技术瓶颈,本研究使用了一种基于本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与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GP)的数据驱动降阶模型(reduced order model,ROM)实现了流固耦合问题的代理仿真.通过融合无网格粒子法对流固耦合问题的仿真结果,构建了高保真流场数据集,重点实现了高维流场特征提取与多物理场耦合响应预测两大关键问题,建立了流固耦合ROM.该模型基于POD方法建立流场本征模态空间,实现数百万维流场数据的低维特征表达(维度约简率可达99.8%),并结合GP非参数化建模框架,在仅数十个训练样本的条件下即实现了高精度预测.数值实验表明:在内插情况,模型对流场的平均预测误差在2%左右;当参数外推范围达5%时,最大相对误差仍保持在4.7%以内;即便在参数外推20%的严苛工况下,模型仍能保持定性可靠.效率测试表明:本ROM的计算耗时仅为传统SPH方法的10%左右.该方法可成功应用于:(1)不同密度比工况下的结构沉没过程动力学预测,其流固耦合核心特征捕捉误差在5%左右;(2)水下运动体尾迹场重构,表面波高预测与仿真结果的平均误差约为2%.研究成果为海洋流固耦合问题的分析提供了高效计算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降阶模型 代理模型 高斯过程 本征正交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表面粗糙度对浮选过程影响研究进展
16
作者 孙玉金 陈恒飞 +5 位作者 侯思恒 熊鹏 董宪姝 叶贵川 王梦彬 李书桓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0-188,共9页
矿物表面粗糙度的特征影响着液-固和气-固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矿物颗粒的疏水性以及气泡矿化过程。尽管已经有很多研究对矿物表面粗糙度与浮选过程的关系进行了探索,但仍然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如矿物表面粗糙度的准确表征方法以及粗糙... 矿物表面粗糙度的特征影响着液-固和气-固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矿物颗粒的疏水性以及气泡矿化过程。尽管已经有很多研究对矿物表面粗糙度与浮选过程的关系进行了探索,但仍然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如矿物表面粗糙度的准确表征方法以及粗糙度对不同疏水性矿物浮选过程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从矿物表面粗糙度的定义、测量方法和制备方法出发,深入分析了粗糙度对表面润湿性、浮选药剂吸附、气泡-矿物表面接触面积和粘附力、诱导时间以及浮选效果的影响,旨在探讨矿物表面粗糙度对浮选过程的影响,揭示不同粗糙度对液滴-矿物相互作用和气泡-矿物相互作用的影响机制,为提高矿物浮选效率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粗糙度 浮选过程 润湿性 气泡-矿物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点云语义分割:预训练模型与在线学习
17
作者 郝鹏举 秦健翔 张严辞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73-1382,共10页
城市点云语义分割通过解析城市元素,为城市规划提供精确的场景理解能力.城市环境的数据分布不一致性对点云语义分割方法的实际应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现有点云分割方法尚不足以高效地完成任意点云场景上的语义分割流程.本文提出一种混合... 城市点云语义分割通过解析城市元素,为城市规划提供精确的场景理解能力.城市环境的数据分布不一致性对点云语义分割方法的实际应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现有点云分割方法尚不足以高效地完成任意点云场景上的语义分割流程.本文提出一种混合点云语义分割方法,基本思想是结合深度学习预训练模型对不同数据分布之间分布共性的良好提取和在线学习方法对分布差异的良好表达,共同高效完成任意点云场景上的语义分割流程.预训练模型对点云场景的初始分割结果可以替代在线学习所需的大量标注数据,在线学习机制则能够纠正预训练模型因泛化能力不足导致的分割错误.实验证明,本文算法在新点云场景上的分割准确率和所需时间均优于主流点云分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处理 语义分割 在线学习 随机森林 交互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过程互动治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逻辑与路径
18
作者 王嘉瑜 何得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1,共12页
社会治理共同体关乎国家善治能力。与互动式治理、运动式治理相比,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日益展现全过程互动治理的特征,它注重“主体-责任”的结合,突出治理主体的积极治理和主动担责。全过程互动治理旨在充分激活党建引领的制度优势,... 社会治理共同体关乎国家善治能力。与互动式治理、运动式治理相比,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日益展现全过程互动治理的特征,它注重“主体-责任”的结合,突出治理主体的积极治理和主动担责。全过程互动治理旨在充分激活党建引领的制度优势,重视与多元治理主体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注重深化条抓块统。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涉及闭环式治理、下沉式治理、参与式治理和赋能型治理,它们分别形塑党组织的领导力、凝聚力、组织力和回应力,基于党领共治以深化有形覆盖并促进有效覆盖,从而驱动高效能治理。通过政府、社会和民众的共同缔造,基层治理迈向“简治-良治-善治”的轨道,彰显了党领共治的互动组织、行动动员、力量凝聚的作用,进而推动基层社会既安定有序又充满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互动治理 党建引领 基层社会 治理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封存过程中CO_(2)注入对地层影响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展鹏 刘双星 +4 位作者 刘琦 杨术刚 张敏 鲜成钢 翁艺斌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2-640,共9页
CO_(2)地质封存作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中的重要一环,决定了CCUS技术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手段,明确CO_(2)注入产生的一系列地层响应对于安全高效注入具有重要意义。压力提升是限制封存容量和封存... CO_(2)地质封存作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中的重要一环,决定了CCUS技术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手段,明确CO_(2)注入产生的一系列地层响应对于安全高效注入具有重要意义。压力提升是限制封存容量和封存安全的主要因素,流体溶解运移沉淀是影响地层稳定性和封存效率的本质特征,储层可注性及盖层安全性是决定地质封存项目成败的关键。系统讨论了CO_(2)注入引起的压力聚集、压力传导、CO_(2)-水-岩相互作用、矿物溶解沉淀及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等方面的地层响应特征,总结了润湿性、孔隙度、渗透率、流体性质、岩石强度、盖层完整性、地表形变及断层活化对储层可注性和盖层安全性的影响,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压力变化规律难预测、反应机理不明晰、注入效率不高效、监测评估尚不完善等主要问题。未来需要深化对封存机理的理解,改善地层响应的监测和评估方法,加强环境风险评估,进一步推动CO_(2)地质封存技术的安全、高效应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入工艺 压力变化 CO_(2)-水-岩作用 孔渗特征 可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组织业务流程合规性检查与异常行为诊断方法
20
作者 李会玲 刘聪 +3 位作者 张在贵 沈晓林 莫启 曾庆田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84-1697,共14页
跨组织业务流程中的多个参与组织需要在保证流程业务隐私的同时协作配合完成业务目标,但由于业务不规范或流程变更等原因导致的流程行为异常,给各组织执行跨组织业务流程带来极大的风险与损失。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跨组织业务流程合规... 跨组织业务流程中的多个参与组织需要在保证流程业务隐私的同时协作配合完成业务目标,但由于业务不规范或流程变更等原因导致的流程行为异常,给各组织执行跨组织业务流程带来极大的风险与损失。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跨组织业务流程合规性检查与异常行为诊断方法,能够在保证各参与组织业务隐私的前提下检测跨组织业务流程中存在的异常行为。首先,各组织从事件日志中挖掘各自的流程模型,与事件日志进行组织内部合规性检查,其次,各参与组织构造交互事件日志和交互流程模型,再次,由可信第三方将多个交互事件日志与交互流程模型进行集成得到集成交互事件日志与跨组织交互模型以进行跨组织合规性检查,结合组织内部与跨组织合规性检查时出现的异常行为进行异常行为诊断。最后,通过一个跨组织业务流程案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在跨组织业务流程合规性检查中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组织业务流程 跨组织交互模型 合规性检查 异常行为诊断 事件日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