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qMan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RT-PCR in detection of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2γ mRNA in myocarditis murine
1
作者 杨佳荟 沈茜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3年第5期301-304,共4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ole of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 (MIP)-2γ in myocarditis pathogenesis in BALB/c mice. Metho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gression of Coxsarckie virus B3(CVB3) viral myocarditis an...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ole of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 (MIP)-2γ in myocarditis pathogenesis in BALB/c mice. Metho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gression of Coxsarckie virus B3(CVB3) viral myocarditis and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ocarditis and MIP-2γ mRNA expression in mouse was studied by TaqMan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RT-PCR. Results: MIP-2γ mRNA expression rose on 3 to 5 d after CVB3 infection, reached peak on 7 d, and returned to normal level until 14 d, which corresponded well with the disease course. The MIP-2γ mRNA expression level rose significantly on the day 18 d after immunization with porcine cardiac myosin,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Conclusion: MIP-2γ may b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myocardi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QMAN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RT-PCR MYOCARDITIS MIP-2γ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小型化磁光阱系统
2
作者 丁会 高蓓 +4 位作者 苏殿强 姬中华 蒋源 马一飞 赵延霆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7,共6页
为了实现一种新型且简单的磁光阱(MOT)原子俘获,采用了大口径单光束和多个反射镜组合的方式来简化磁光阱结构,并用永磁体替代线圈提供所需的梯度磁场来增加冷原子俘获装置的便携性。分析了腔室内的偏振光和实验光路构成,并进行了实验验... 为了实现一种新型且简单的磁光阱(MOT)原子俘获,采用了大口径单光束和多个反射镜组合的方式来简化磁光阱结构,并用永磁体替代线圈提供所需的梯度磁场来增加冷原子俘获装置的便携性。分析了腔室内的偏振光和实验光路构成,并进行了实验验证;采用收集荧光法、及释放和再捕获的方法测得了在不同铷原子释放器电流下的原子数目和电流关闭后原子团寿命的变化。结果表明,俘获的^(87)Rb原子团的大小约为1.5 mm,冷原子数目大约为1.7×10^(7),原子团的温度约为177μK。该MOT结构可以在小型化的基础上实现理想的原子俘获,研究结果为新型量子传感器领域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小型化磁光阱 收集荧光法 ^(87)Rb原子 原子数目 原子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油中硫化氢在线检测系统研制与验证
3
作者 边晖 谢良波 +3 位作者 刘慧琴 刘淑贞 佟丽丽 刘淑民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4年第4期101-105,共5页
针对当前燃料油中硫化氢检测技术中存在的样品处理过程复杂、仪器损耗大、烃类干扰严重以及测试周期长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顶空气相色谱-荧光检测联用技术。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荧光检测联用技术实现了燃料油硫化氢的实时在线检测。测得的... 针对当前燃料油中硫化氢检测技术中存在的样品处理过程复杂、仪器损耗大、烃类干扰严重以及测试周期长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顶空气相色谱-荧光检测联用技术。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荧光检测联用技术实现了燃料油硫化氢的实时在线检测。测得的硫化氢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21%,且其结果重现性较好。实际样品测试结果表明,顶空气相色谱-荧光检测联用技术与船用燃料油国家标准GB 17411—2015规定使用的英国石油学会标准IP 570/15方法测试结果相近,无显著差异,可以满足日常测试需求。同时,该检测方法针对不同理化性质的燃料油均表现出较高的适用性,有望应用于现场快速检测燃料油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荧光检测联用技术 燃料油 硫化氢 装置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光学诊断技术在含能材料燃烧测试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一平 徐司雨 +4 位作者 姚二岗 李恒 张洋 于瑾 赵凤起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共16页
依据不同光学原理,从光散射、光学发射与吸收和成像三方面综述了激光诱导荧光(LIF)、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CARS)、粒子成像测速(PIV)、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辐射法、遥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RS... 依据不同光学原理,从光散射、光学发射与吸收和成像三方面综述了激光诱导荧光(LIF)、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CARS)、粒子成像测速(PIV)、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辐射法、遥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RS-FTIR)及纹影法等光学诊断技术测试原理及在含能材料燃烧测试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光学诊断技术在燃烧测试中相比于其他传统接触式诊断方法的优越性和各类光学诊断方法的适用性、测量对象及优缺点;展望了微观燃烧产物、火焰温度、燃烧流场速度和火焰结构等测试技术在含能材料燃烧诊断中的发展前景;指出今后的工作应向多诊断方法相结合,发展多维度测量,从而获取更丰富多维的微观数据信息。附参考文献102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含能材料燃烧 光学诊断技术 激光诱导荧光 激光吸收光谱 纹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IF检测的生物质挥发分燃烧多环芳烃生成特性
5
作者 赵峥 苏胜 +6 位作者 宋亚伟 陈逸峰 刘舆帅 许凯 汪一 胡松 向军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9-369,共11页
针对生物质挥发分燃烧过程,采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对火焰中1~2环、3~5环多环芳烃(PAHs)的二维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比了升温速率(1 000 K/min和1 500 K/min)、O_(2)体积分数(21%~50%)等关键因素对木屑、核桃壳颗粒挥发分燃烧过程中P... 针对生物质挥发分燃烧过程,采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对火焰中1~2环、3~5环多环芳烃(PAHs)的二维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比了升温速率(1 000 K/min和1 500 K/min)、O_(2)体积分数(21%~50%)等关键因素对木屑、核桃壳颗粒挥发分燃烧过程中PAHs生成与转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升温速率,生物质挥发分燃烧过程中1~2环和3~5环PAHs信号强度峰值显著增加,同时升温速率提高促进了1~2环和3~5环PAHs向小分子碳氢化合物转化;1~2环和3~5环PAHs信号强度峰值随O_(2)体积分数提高而增加,这是由于增加的O_(2)体积分数促进了PAHs的释放.但是由于O_(2)体积分数的提高同样增加了OH自由基浓度,导致PAHs消耗加快,使得1~2环和3~5环PAHs信号强度持续时间随O_(2)体积分数提高先增加后减少.木屑和核桃壳颗粒挥发分燃烧过程中生成的3~5环PAHs信号强度峰值和信号强度持续时间较为一致,但木屑颗粒生成的1~2环PAHs信号强度峰值更高,这可能是由于木屑颗粒脂肪烃和芳香环含量更高,同时燃烧过程中生成的OH自由基较多,有利于多环PAHs向1~2环PAHs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颗粒 挥发分燃烧 多环芳烃 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光降解及检测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扬动 赵鹏程 +2 位作者 王千羽 张泽恩 韩祺瑞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47-964,共18页
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因荧光效率高和稳定性强等优点,在造纸、纺织、化妆品和洗涤剂等方面应用广泛。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荧光增白剂的污染和检验方法的报道逐渐增多,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总结了目前对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光降解机理研... 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因荧光效率高和稳定性强等优点,在造纸、纺织、化妆品和洗涤剂等方面应用广泛。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荧光增白剂的污染和检验方法的报道逐渐增多,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总结了目前对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光降解机理研究和利用光降解解决污染的方法。简要概述了加速溶剂萃取、凝胶色谱、固相萃取法和QuEChERS等前处理技术,汇总了我国目前关于荧光增白剂的标准检测方法,重点综述了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便携式检测等检测技术在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中的应用,并对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在法庭科学的应用做出展望,同时为治理其污染提出了一些建议,为我国建立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现实可行的法规提供了一些思路(引用文献122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 光降解 前处理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量热法以及分子对接研究酸枣仁皂苷A与中心蛋白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文龙 胡颖媛 +1 位作者 郭丽丽 裴科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86-292,共7页
目的研究酸枣仁皂苷A(jujuboside A,JuA)与八肋游仆虫中心蛋白(Euplotes octocarinatus centrin,EoCen)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圆二色光谱(circular dichroism spectroscopy,CD)以及三维荧光光谱研究EoCen的构象变化;采用稳态荧光光谱与... 目的研究酸枣仁皂苷A(jujuboside A,JuA)与八肋游仆虫中心蛋白(Euplotes octocarinatus centrin,EoCen)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圆二色光谱(circular dichroism spectroscopy,CD)以及三维荧光光谱研究EoCen的构象变化;采用稳态荧光光谱与等温滴定量热法(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ITC)研究JuA与EoCen作用的机制;分子对接技术模拟JuA与EoCen的结合位点。结果JuA以摩尔比1:1结合于EoCen的C端(二者反应的结合常数约为10^(5)L/mol),由ITC拟合结果可知,JuA与EoCen复合物的形成是放热的过程,熵变对自由能的贡献较小,主要由焓变驱动。EoCen与JuA结合后,构象发生变化,α-螺旋含量减少,酪氨酸残基的微环境变化,EoCen的C端不再结合蜂毒素。结论JuA主要通过范德华力与EoCen结合,从而改变EoCen的构象,抑制其与靶蛋白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肋游仆虫中心蛋白 酸枣仁皂苷A 圆二色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稳态荧光光谱 等温滴定量热法 分子对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示踪技术在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中的应用
8
作者 侯相钰 焦春联 +2 位作者 孟小莉 陆铭 尹建华 《盐科学与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47-50,共4页
向循环水中投加水处理剂是国内外公认的有效手段,且水处理药剂的加入量直接影响整个水处理方案的效果,如何实现水处理剂浓度精准控制亟需解决。文章概述了海水利用水处理药剂浓度的检测方法,介绍了荧光示踪技术在药剂浓度监测中的应用... 向循环水中投加水处理剂是国内外公认的有效手段,且水处理药剂的加入量直接影响整个水处理方案的效果,如何实现水处理剂浓度精准控制亟需解决。文章概述了海水利用水处理药剂浓度的检测方法,介绍了荧光示踪技术在药剂浓度监测中的应用、示踪剂的筛选条件和传统示踪剂,并探讨了基于碳纳米荧光示踪剂在海水水处理药剂监测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示踪技术 海水循环冷却 药剂浓度监测 荧光示踪剂 碳纳米荧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中砷和硒的实施策略
9
作者 蓝香秀 《现代食品》 2024年第4期18-20,共3页
原子荧光法具有较强的灵敏度,且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相对较宽,能够同时测定食品中砷与硒元素,有利于提高食品检测效率,为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因此,本文分析了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中砷与硒的实施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原子荧光法 食品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SH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明确复发性流产家系遗传病因一例
10
作者 庄建龙 江矞颖 +1 位作者 曾书红 陈新英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2024年第3期201-203,211,共4页
自然流产病因复杂,包括胚胎因素、母体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功能异常等,约50%~60%的流产与胚胎染色体异常有关。报告1例因2次自然流产行夫妇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的情况。... 自然流产病因复杂,包括胚胎因素、母体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功能异常等,约50%~60%的流产与胚胎染色体异常有关。报告1例因2次自然流产行夫妇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的情况。妻子染色体核型未见明显异常,丈夫染色体核型46,XY,t(1;11)(p36.2;q24)。丈夫携带的t(1;11)平衡易位可能是导致该家庭反复流产的原因。该案例验证了FISH检测对于可疑亚端粒结构重排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习惯性 核型分析 原位杂交 荧光 分子诊断技术 易位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心脏与内关穴区神经投射同源关系的非荧光双标记示踪 被引量:38
11
作者 刘强 杨琳 +2 位作者 李振华 路钢 孙晋浩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用酶标示踪、非荧光双标术观察和研究心脏和内关穴区的神经投射的同源性 ,为阐明针刺内关治疗、改善心功的神经网络机理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 :健康雄SD大鼠 7只 ,每只动物在心前壁注入 3 0 %HRP ,同时在内关穴区注入霍乱原 β亚... 目的 用酶标示踪、非荧光双标术观察和研究心脏和内关穴区的神经投射的同源性 ,为阐明针刺内关治疗、改善心功的神经网络机理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 :健康雄SD大鼠 7只 ,每只动物在心前壁注入 3 0 %HRP ,同时在内关穴区注入霍乱原 β亚单位 (CB) ,存活 72小时 ,灌注、固定 ,取材 ,冰冻切片。用四甲基联苯胺 钼酸胺 (TMB AHM)法显示心脏神经投射的HRP阳性细胞 ;再用制备并标定效价的CB抗体作免疫组化染色 ,以显示内关穴区神经投射的CB阳性细胞 ;光镜观察HRP阳性、CB阳性和CB ,HRP双标阳性细胞。结果 :发现在C5 C7脊神经节和迷走神经节内有CB和HRP均为阳性的双标阳性神经元出现。结论 :以上结果首次证实心脏和内关穴区的神经纤维有部分来自脊神经节和颈迷走神经节中的同一个神经元 ,为解释心肌缺血时左臂“牵涉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内关 神经投射 非荧光双标术 大鼠 心脏功能紊乱 针刺治疗 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法制备丙三醇碳量子点并用作Fe^3+探针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静 江玉亮 +2 位作者 程钰 顾玮瑾 王炳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4-58,共5页
以丙三醇为原料,经一步微波法制备了碳量子点(CDs),所制备的碳量子点粒径分布在4~25 nm之间,其平均粒径为16.5 nm.荧光光谱结果表明,相比于Cu^(2+),Ca^(2+),Mn^(2+),Co^(2+),Fe^(2+),Ni^(2+),Zn^(2+),Na^(2+)Cd^(2+),Mg^(2+),Pb^(2+),K^... 以丙三醇为原料,经一步微波法制备了碳量子点(CDs),所制备的碳量子点粒径分布在4~25 nm之间,其平均粒径为16.5 nm.荧光光谱结果表明,相比于Cu^(2+),Ca^(2+),Mn^(2+),Co^(2+),Fe^(2+),Ni^(2+),Zn^(2+),Na^(2+)Cd^(2+),Mg^(2+),Pb^(2+),K^+和Ag^+等13种常见金属离子,该碳量子点对Fe^(3+)显示出高选择识别性,且Fe^(3+)浓度在10~60μmol/L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法 碳量子点 荧光光谱 F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锌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崔玉民 李慧泉 +3 位作者 苗慧 凡素华 张坤 范峻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0-102,共3页
以二水合醋酸锌为原料、二甘醇为溶剂,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过程的方法合成了氧化锌(ZnO)光催化剂,并用XRD对其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为光催化反应的模型化合物,考察了ZnO光催化剂的紫外及可见光催化活性。探索添加不同清除剂(异丙醇、草... 以二水合醋酸锌为原料、二甘醇为溶剂,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过程的方法合成了氧化锌(ZnO)光催化剂,并用XRD对其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为光催化反应的模型化合物,考察了ZnO光催化剂的紫外及可见光催化活性。探索添加不同清除剂(异丙醇、草酸铵、对苯醌、H2O2酶)后对紫外及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以对苯二甲酸作为探针分子,结合化学荧光技术研究了ZnO光催化剂表面羟基自由基的生成。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制备的ZnO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光催化 甲基橙 荧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敏相分离荧光免疫分析乙肝表面抗原的新方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庆枝 杨黄浩 +3 位作者 李东辉 许金钩 张毅 张长弓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44-548,共5页
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单体,将水溶性热敏高分子聚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和抗体偶联,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羊抗人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建立了夹心型热敏相分离荧光免疫分析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新方法.评价了抗体在PN... 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单体,将水溶性热敏高分子聚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和抗体偶联,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羊抗人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建立了夹心型热敏相分离荧光免疫分析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新方法.评价了抗体在PNIP上的固定效率和非特异性吸附情况.HBsAg在0.5~100μg/mL范围内与体系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ng/mLHBsAg.该方法既具有均相免疫分析的快速性,又有固相免疫分析的高灵敏度.用于乙肝病人血清中HBsAg水平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IP HBSAG 荧光免疫分析 乙肝表面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项呼吸道病原联合检测对小儿急性下呼吸道非细菌感染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5
作者 郭红仙 郑成中 +4 位作者 尹小梅 李俊梅 张小梅 马淑凤 龚明京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8期847-849,共3页
目的探讨九项呼吸道病原联合检测在诊断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非细菌病原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了解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方法应用九项呼吸道联合检测试剂(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1 389例血清标本的九... 目的探讨九项呼吸道病原联合检测在诊断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非细菌病原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了解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方法应用九项呼吸道联合检测试剂(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1 389例血清标本的九项病原体IgM抗体,包括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Q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1、2和3型。结果总感染率为42.6%(592/1389),其中以肺炎支原体最为多见,其次为乙型流感病毒;混合感染率达14.5%(201/1 389),以支原体感染与乙型流感病毒混合感染最多。但1岁以下组阳性率较低。结论间接免疫荧光法九项呼吸道病原体联合检测是检测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一种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且操作简便的方法,适合1岁以上小儿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荧光抗体技术 间接 病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1规划问题的DNA计算 被引量:40
16
作者 殷志祥 张凤月 许进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2-66,共5页
DNA计算是解决一类难以计算问题的一种新方法,这种计算随着问题的增大可以呈指数增长。迄今为止,许多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地提高了它的性能和增加了它的可行性,该文提出了在基于表面的DNA计算中采用了荧光标记策略,解决简单的0-1规划问题... DNA计算是解决一类难以计算问题的一种新方法,这种计算随着问题的增大可以呈指数增长。迄今为止,许多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地提高了它的性能和增加了它的可行性,该文提出了在基于表面的DNA计算中采用了荧光标记策略,解决简单的0-1规划问题的一种理论方案,尝试了DNA计算在规划问题中的应用。这种方法具有编码简单、耗材底、操作时间短、技术先进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1规划 DNA计算 可行解 荧光标记技术 电子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MM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志明 秦建中 +4 位作者 廖宗廷 张美珍 曹寅 张长江 施伟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7-311,共5页
FAMM技术是利用激光荧光显微探针等手段测量多种显微组分的荧光变化来确定烃源岩热成熟度的一种新方法,可有效解决烃源岩成熟度评价中常出现的镜质体反射率抑制作用等实际问题。论述了该技术的发展和基础,介绍了目前的应用进展情况,指... FAMM技术是利用激光荧光显微探针等手段测量多种显微组分的荧光变化来确定烃源岩热成熟度的一种新方法,可有效解决烃源岩成熟度评价中常出现的镜质体反射率抑制作用等实际问题。论述了该技术的发展和基础,介绍了目前的应用进展情况,指出了尚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促进其在我国含油气盆地石油勘探与评价中的应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MM技术 激光荧光显微探针 成熟度评价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数-可变角同步荧光法用于1-萘酚和2-萘酚的同时测定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耀群 黄贤智 +1 位作者 许金钩 陈国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34-335,共2页
同步扫描和导数光谱法是两类很有用的荧光分析新技术。固定波长或恒能量同步荧光法和导数技术的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光谱分辨率和排除基体干扰。本文将导数技术和可变角同步荧光法结合起来,用于1-萘酚和2-萘酚的同时分析,效果良好。研究表... 同步扫描和导数光谱法是两类很有用的荧光分析新技术。固定波长或恒能量同步荧光法和导数技术的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光谱分辨率和排除基体干扰。本文将导数技术和可变角同步荧光法结合起来,用于1-萘酚和2-萘酚的同时分析,效果良好。研究表明,导数-可变角同步荧光法可望发展为荧光分析复杂样品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荧光法 导数技术 萘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野菟丝子寄生对薇甘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华 林淑玲 沈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6751-16754,共4页
[目的]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不同叶位对田野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 Yuncker)的寄生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寄生效应。[方法]连续3d从野外取样,采用叶绿素成像技术和分光光度计,测定寄生影响。[结果]寄生显著降低了薇甘菊第4、5片叶P... [目的]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不同叶位对田野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 Yuncker)的寄生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寄生效应。[方法]连续3d从野外取样,采用叶绿素成像技术和分光光度计,测定寄生影响。[结果]寄生显著降低了薇甘菊第4、5片叶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对低光诱导下的qP和NPQ均无显著影响,却显著降低了第8、9片叶子的光合电子传递相对速率(ETR)。寄生也改变了寄主叶片的均质性。寄生非显著地降低了寄主薇甘菊第4~9片叶的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地降低了第6、7、9片叶的叶绿素a/b值。田野菟丝子茎内的色素含量均非常低,叶绿素a/b却保持与寄主薇甘菊相似的水平。[结论]田野菟丝子的寄生对寄主产生的胁迫直接影响寄主的光化学中心的活性,从而影响其光合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参数 叶绿素成像技术 色素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各向异性法快速测定荧光标记物对蛋白质的标记比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东辉 叶东 +2 位作者 朱庆枝 方莹 许金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1055-1057,共3页
免疫荧光技术是免疫学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技术在病原微生物的早期诊断、自身免疫研究、抗原或抗体的免疫组化定位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1].荧光色素对抗体(或抗原)标记比的测定是免疫荧光技术的重要部分,这是因为标记比合... 免疫荧光技术是免疫学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技术在病原微生物的早期诊断、自身免疫研究、抗原或抗体的免疫组化定位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1].荧光色素对抗体(或抗原)标记比的测定是免疫荧光技术的重要部分,这是因为标记比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优劣甚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抗体 免疫荧光 荧光各向异性 蛋白质 标记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