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9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failure process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brittle rock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using continuous real-time wave velocity measurement 被引量:4
1
作者 WU Zhi-jun WANG Zhi-yang +2 位作者 FAN Li-feng WENG Lei LIU Quan-sh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2期556-571,共16页
In this study,the micro-failure process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a typical brittle rock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are investigated via continuous real-time measurement of wave velocitie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 In this study,the micro-failure process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a typical brittle rock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are investigated via continuous real-time measurement of wave velocitie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volutions of wave velocities became progressively anisotropic under uniaxial loading due to the direction-dependent development of micro-damage.A wave velocity model considering the inner anisotropic crack evolution is proposed to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variations of wave velocities during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ing.Based on which,the effective elastic parameters are inferred by a transverse isotropic constitutive model,and the evolutions of the crack density are inversed using a self-consistent damage model.It is found that the propagation of axial cracks dominates the failure process of brittle rock under uniaxial loading and oblique shear cracks develop with the appearance of macrocra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astic wave velocity brittle rock failure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 continuous real-time measurement anisotropic damage evolution theory and model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pirical data decomposi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image compression 被引量:2
2
作者 Deng Jiaxian Wu Xiaoqi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7年第1期164-170,共7页
A nonlinear data analysis algorithm, namely empirical data decomposition (EDD) is proposed, which can perform adaptive analysis of observed data. Analysis filter, which is not a linear constant coefficient filter, i... A nonlinear data analysis algorithm, namely empirical data decomposition (EDD) is proposed, which can perform adaptive analysis of observed data. Analysis filter, which is not a linear constant coefficient filter, is automatically determined by observed data, and is able to implement multi-resolution analysis as wavelet transform. The algorithm is suitable for analyzing non-stationary data and can effectively wipe off the relevance of observed data. Then through discussing the applications of EDD in image compression, the paper presents a 2-dimension data decomposition framework and makes some modifications of contexts used by Embedded Block Coding with Optimized Truncation (EBCOT) .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EDD is more suitable for non-stationary image data com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age processing Image compression Empirical data decomposition NON-STATIONARY NONLINEAR data decomposition frame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heduling transactions in mobile distributed real-time database systems 被引量:1
3
作者 雷向东 赵跃龙 +1 位作者 陈松乔 袁晓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4期545-551,共7页
A DMVOCC-MVDA (distributed multiversion optimistic concurrency control with multiversion dynamic adjustment) protocol was presented to process mobile distributed real-time transaction in mobile broadcast environment... A DMVOCC-MVDA (distributed multiversion optimistic concurrency control with multiversion dynamic adjustment) protocol was presented to process mobile distributed real-time transaction in mobile broadcast environments. At the mobile hosts, all transactions perform local pre-validation. The local pre-validation process is carried out against the committed transactions at the server in the last broadcast cycle. Transactions that survive in local pre-validation must be submitted to the server for local final validation. The new protocol eliminates conflicts between mobile read-only and mobile update transactions, and resolves data conflicts flexibly by using multiversion dynamic adjustment of serialization order to avoid unnecessary restarts of transactions. Mobile read-only transactions can be committed with no-blocking, and respond time of mobile read-only transactions is greatly shortened. The tolerance of mobile transactions of disconnections from the broadcast channel is increased. In global validation mobile distributed transactions have to do check to ensure distributed serializability in all participant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concurrency control protocol proposed offers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other protocols in terms of miss rate, restart rate, commit rate. Under high work load (think time is ls) the miss rate of DMVOCC-MVDA is only 14.6%,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other protocols. The restart rate of DMVOCC-MVDA is only 32.3%, showing that DMVOCC-MVDA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estart rate of mobile transactions. And the commit rate of DMVOCC-MVDA is up to 61.2%, which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protoc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bile distributed real-time database systems muliversion optimistic concurrency control multiversion dynamic adjustment pre-validation multiversion data broadca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Information Theory Approach to the Data Compression and Imaging System for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4
作者 Xiao Yongxin Peng Hailiang and Chen Zongzhi(Institute of Electro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0, P. R. Chin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5年第1期1-15,共15页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s portrayed as a multiple access channel. An information theory approach is applied to the SAR imaging system, and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about a target that can be extracted from its ...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s portrayed as a multiple access channel. An information theory approach is applied to the SAR imaging system, and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about a target that can be extracted from its radar image is evaluated by the average mutual information measure. A conditional (transition)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PDF) of the SAR imaging system is derived by analyzing the system and a closed form of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is found. It is shown that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btained by the SAR imaging system from an independent sample of echoes will decrease and the total information content obtained by the SAR imaging system will increase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looks. Because the total average mutual information is also used to define a measure of radiometric resolution for radar images, it is shown that the radiometric resolution of a radar image of terrain will be improved by spatial averaging. In addition, the imaging process and the data compression process for SAR are each treated as an independent generalized communication channel. The effects of data compression upon radiometric resolution for SAR are studied and some conclusions a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nformation theory data compression radiometric resolution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PDF) multiple access channel average mutual infor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vel region-based image compression method based on spiking cortical model
5
作者 Rongchang Zhao Yide M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5年第1期161-171,共11页
To get the high compression ratio as well as the high-quality reconstructed image, an effective image compression scheme named irregular segmentation region coding based on spiking cortical model(ISRCS) is presented... To get the high compression ratio as well as the high-quality reconstructed image, an effective image compression scheme named irregular segmentation region coding based on spiking cortical model(ISRCS) is presented. This scheme is region-based and mainly focuses on two issues. Firstly, an appropriate segmentation algorithm is developed to partition an image into some irregular regions and tidy contours, where the crucial regions corresponding to objects are retained and a lot of tiny parts are eliminated. The irregular regions and contours are coded using different methods respectively in the next step. The other issue is the coding method of contours where an efficient and novel chain code is employed. This scheme tries to find a compromise between the quality of reconstructed images and the compression ratio. Some principles and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and the results show its higher performance compared with other compression technologies, in terms of higher quality of reconstructed images, higher compression ratio and less time consum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a compaction and compression image processing and computer vision region-based image coding neural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工业互联网的语义编码传输方法及应用
6
作者 牛凯 鲁延鹏 董超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0,共10页
通过将语义通信技术引入工业网络,构建了一个面向工业互联网的语义编码传输系统。系统中设计了语义编解码器以提取信源中的语义信息,相对于传统通信系统,基于语义信息的通信有更高的信息压缩效率与更高的符号差错容忍能力。同时引入信... 通过将语义通信技术引入工业网络,构建了一个面向工业互联网的语义编码传输系统。系统中设计了语义编解码器以提取信源中的语义信息,相对于传统通信系统,基于语义信息的通信有更高的信息压缩效率与更高的符号差错容忍能力。同时引入信源信道联合编解码器,以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的方式将语义信息转化为信道符号传输,进一步提升系统对工业网络通信资源的利用效率。所有编解码器均构建在深度神经网络架构Transformer上,确保了编解码器对语义信息的理解能力及系统的泛化能力。在工业药品生产场景中,对该系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通信方案,该语义编码传输系统在图像重建质量和传输处理速度方面均有显著提升。且系统对下游任务的性能影响极小,保证了工业生产中如缺陷检测等关键任务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 数据压缩与传输 语义通信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的快速Bregman地震数据重建方法
7
作者 孙小东 李傲伟 +4 位作者 秦宁 蒋润 王敬伊 赵亮 孙耀庭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68,共7页
受地面环境、设备及成本等因素的影响,野外采集的地震数据往往存在缺失道,快速有效地重建缺失地震数据十分重要。针对缺失道的地震数据,根据压缩感知理论,提出一种快速Bregman方法的地震数据重建方法,并采用多尺度、多方向曲波变换作为... 受地面环境、设备及成本等因素的影响,野外采集的地震数据往往存在缺失道,快速有效地重建缺失地震数据十分重要。针对缺失道的地震数据,根据压缩感知理论,提出一种快速Bregman方法的地震数据重建方法,并采用多尺度、多方向曲波变换作为稀疏基。通过Bregman方法将求解L1范数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子问题,引入快速迭代收缩阈值方法(FISTA)高效、准确地求解子问题,从而实现对缺失数据的高质量重构。结果表明,基于压缩感知的快速Bregman方法可以对构造复杂的地震数据进行高效的重建,并且提高迭代计算的重建精度。对于缺失地震数据的重建,所提方法在效率和精度方面均高于LBM和FISTA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重建 压缩感知 快速Bregman方法 快速迭代收缩阈值 曲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行业图像数据高效安全传输方法
8
作者 汤明 邹露 +3 位作者 何世明 谢玉森 周越淼 陈春钱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82,I0004-I0006,共14页
为解决石油行业大数据高效安全传输难题,将图像转化为三通道矩阵数据并对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综合考虑Laplace算子、灰度方差函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图像相关系数、熵函数、图像结构相似度和图像信噪比等7个评价因素,利用熵权逼近理... 为解决石油行业大数据高效安全传输难题,将图像转化为三通道矩阵数据并对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综合考虑Laplace算子、灰度方差函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图像相关系数、熵函数、图像结构相似度和图像信噪比等7个评价因素,利用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法对分解后的奇异值进行优选,在确保数据真实性的前提下用少量奇异值表征原始图像,进行图像压缩,降低数据大小,提高传输效率;提出多通道猫脸分割加密方法,分别对每个颜色通道的图像进行随机分割、随机加密和随机排序,解决了传统猫脸加密算法颜色通道线性相关度高,整体置乱度低的问题.结果表明:改进奇异值压缩技术在保证图像清晰的情况下仅利用15%的奇异值数据完成对图像的压缩,最大图像压缩比可达4.43,平均压缩后所占用的存储空间仅为原空间的26.29%,数据传输控制协议通信平均传输效率提高86.39%.在加密图像达到0相关的前提下,多通道猫脸分割加密算法加密图像在像素点处三通道颜色值完全不同,新方法颜色通道相关系数分别为0.20、0.22和0.25,对比传统猫脸加密方法,分别降低0.78、0.75和0.71.新方法加密效果好、难破解,可为石油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天然气工业 图像数据 改进奇异值压缩 猫脸变换 熵权TOPSIS法 传输控制协议 数据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ache TsFile中的短时间序列分组压缩及合并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星宇 宋韶旭 +1 位作者 黄向东 王建民 《软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1-961,共21页
时间序列数据在工业制造、气象、电力、车辆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促进了时间序列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库系统向云端迁移,端边云协同的架构也愈发常见,所需要处理的数据规模愈加庞大.在端边云协同、海量序列等场景中,... 时间序列数据在工业制造、气象、电力、车辆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促进了时间序列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库系统向云端迁移,端边云协同的架构也愈发常见,所需要处理的数据规模愈加庞大.在端边云协同、海量序列等场景中,由于同步周期短、数据刷盘频繁等原因,会产生大量的短时间序列,给数据库系统带来新的挑战.有效的数据管理与压缩方法能显著提高存储性能,使得数据库系统足以胜任存储海量序列的重任.Apache TsFile是一个专为时序场景设计的列式存储文件格式,在Apache IoTDB等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阐述了Apache TsFile中应对大量短时间序列场景所使用的分组压缩及合并方法,特别是面向工业物联网等序列数量庞大的应用场景.该分组压缩方法充分考虑了短时间序列场景中的数据特征,通过对设备分组的方法提高元数据利用率,降低文件索引大小,减少短时间序列并显著提高压缩效果.经过真实世界数据集的验证,分组方法在压缩效果、读取、写入、文件合并等多个方面均有显著提升,能更好地管理短时间序列场景下的Ts File文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压缩 时间序列数据 数据库 工业物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itter采样的压缩感知地震勘探数据重构
10
作者 张帅 杨润海 +5 位作者 姜金钟 张演 郑定昌 邓月飞 杨润萍 王志豪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9,共9页
受野外复杂环境影响,地震勘探采集的地震数据往往不完整且有坏道。为提高原始地震数据的完整度,基于压缩感知稀疏反演理论,构建了一种基于Jitter采样的压缩感知地震勘探数据重构方法。从采样模型和采样信号频谱分析等方面详细对比3种采... 受野外复杂环境影响,地震勘探采集的地震数据往往不完整且有坏道。为提高原始地震数据的完整度,基于压缩感知稀疏反演理论,构建了一种基于Jitter采样的压缩感知地震勘探数据重构方法。从采样模型和采样信号频谱分析等方面详细对比3种采样方法的优缺点。通过合成地震数据测试,从信噪比、均方根误差、互相关系数3个方面进行重建效果综合评价并应用于实际数据中。结果表明:与传统随机采样方法相比,基于Jitter采样方法重构前后的地震数据形态振幅一致性更强,信噪比更高、误差更小、互相关系数更高。实际数据应用结果显示:重构后的叠后地震成像数据同相轴清晰,连续性更强,振幅一致性强,对噪声压制较好。这表明Jitter采样在保持随机性采样的同时,可以有效控制采样间隔,解决了采样点过于分散或者过于集中的问题,更有利于数据的恢复。综上,Jitter采样方法能够从稀疏不均匀数据中重建出密集规则化的地震数据,可以为后续的高质量偏移成像、速度建模等研究提供完整地震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Jitter采样 地震勘探 数据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点时序数据压缩综述
11
作者 朱明辉 李政 +2 位作者 李瑞远 陈超 郑宇 《软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44-2874,共31页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海量的浮点时序数据,这给数据存储和传输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此,浮点时序数据压缩变得至关重要,其按数据可逆性分为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有损压缩方法通过舍弃部分数据信息以实现较好的压缩率,适用于对精确性要求较...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海量的浮点时序数据,这给数据存储和传输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此,浮点时序数据压缩变得至关重要,其按数据可逆性分为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有损压缩方法通过舍弃部分数据信息以实现较好的压缩率,适用于对精确性要求较低的应用.无损压缩方法在减小数据大小的同时保留了所有数据信息,这对于需要保持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的应用至关重要.此外为满足边缘设备的实时监控需求,流式压缩算法应运而生.当前时序压缩综述论文存在梳理不全面、脉络不清晰、分类标准单一、未归纳较新的具有代表性算法等问题.对历年来的时序数据压缩算法按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进行划分,并进一步区分不同的算法框架,包括基于数据表示、基于预测、基于机器学习、基于变换等,同时对流式与批式的压缩特征进行归纳.然后对各种压缩算法的设计思路进行深入分析,并给出各算法的发展脉络图.接着结合实验比较各类算法的优势与不足.最后总结算法常见的应用场景,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压缩 有损压缩 浮点时序压缩 数据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桥梁健康监测的数据压缩算法
12
作者 陈垦 钟爱平 +6 位作者 文煜轩 杨洋 李伟 曾山 王俊 谭屈山 杨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04-3315,共12页
基于传感器数据采集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已经成为新建桥梁的标配,在这种场景下所带来的是海量监测数据难以存储的问题。因此,针对桥梁监测数据的时间序列特性,研究桥梁监测数据的压缩方案,该方案研究了基于桥梁监测时间戳数据等差数列性... 基于传感器数据采集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已经成为新建桥梁的标配,在这种场景下所带来的是海量监测数据难以存储的问题。因此,针对桥梁监测数据的时间序列特性,研究桥梁监测数据的压缩方案,该方案研究了基于桥梁监测时间戳数据等差数列性质的差量压缩法和基于监测值数据变化频率不大的浮点数异或(exclusive OR,XOR)压缩法。与Gorilla时序数据库的算法相比,增加了异或压缩法的控制位,避免了压缩结果的恶化。通过实验分析得出,两算法对比常用压缩器有不同程度的优势,时间戳序列差量压缩法在压缩率上优于常用压缩器,针对符合等差数列特性的时间戳序列,压缩率0.0156,接近压缩极限值,压缩解压速度位居中上,并且对监测类型不敏感。而异或压缩法在变化频率不大的数据集上表现较好,压缩率0.3028,在非桥梁数据集上压缩率0.6628,表明异或压缩法对监测类型比较敏感。在桥梁监测的实际应用场景中,可以根据桥梁监测数据集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压缩存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监测 时序数据 差量压缩 异或(XOR)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预测的冷数据压缩方法
13
作者 张永潘 张正 +3 位作者 徐良红 钱超 丁诚 潘甦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106,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预测的时序数据库的冷数据压缩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种双自回归预测模型对时序数据进行预测,只储存预测值和真实值的残差以及预测模型系数。在解码端通过预测模型系数构建预测模型,输出预测值,然后加上残差恢复原... 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预测的时序数据库的冷数据压缩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种双自回归预测模型对时序数据进行预测,只储存预测值和真实值的残差以及预测模型系数。在解码端通过预测模型系数构建预测模型,输出预测值,然后加上残差恢复原始值。由于残差远远小于原始值,因此可以用很少的比特量化,同时预测模型系数在存储一次后在长时间内不必重复存储,因此达到压缩时序数据的目的。在8个不同大小类型的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该压缩方法良好的压缩表现,适合处理数据量大但对算法时延没有要求的历史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预测 模型系数 数据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Compress:一种XML压缩技术在医院信息直报和追溯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祖铭 熊友生 +2 位作者 张子鋆 杨卫东 谈子敬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0-132,163,共4页
在医院信息集成系统中,集成来自各医院的医疗数据是上级领导机关进行分析和决策的基础。由于各医院系统数据异构性很大,且医疗数据每天都在更新,将不同数据源的医疗数据增量发布成统一的XML格式,然后通过网络传输到中心服务器进行增量... 在医院信息集成系统中,集成来自各医院的医疗数据是上级领导机关进行分析和决策的基础。由于各医院系统数据异构性很大,且医疗数据每天都在更新,将不同数据源的医疗数据增量发布成统一的XML格式,然后通过网络传输到中心服务器进行增量更新是系统数据集成的有效手段。但XML天生具有数据冗余量大的缺点,对网络传输的要求很高,当数据量很大时,集成系统的处理效率不高。XML数据压缩是解决XML数据体积过大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针对医疗数据的这一特点,提出了一种无需文档类型定义的XML数据压缩算法XCompress,实验证明它具有压缩比率大、压缩时间短的优点,能够有效地对医院信息集成系统中的XML数据进行压缩,大大减小了网络传输的时间与负载,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ML 数据压缩 医院信息直报和追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NPU内存侧信道攻击的安全防护方案
15
作者 胡文澳 严飞 张立强 《信息网络安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77-987,共11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NPU在智能手机、自动驾驶、边缘计算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现有的NPU架构在抵御内存侧信道攻击方面存在不足,攻击者可以通过分析内存访问模式逆向推导出DNN模型的结构和参数。为应对这一挑战,文章提...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NPU在智能手机、自动驾驶、边缘计算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现有的NPU架构在抵御内存侧信道攻击方面存在不足,攻击者可以通过分析内存访问模式逆向推导出DNN模型的结构和参数。为应对这一挑战,文章提出一种面向NPU内存侧信道攻击的安全防护方案——NPUGuard,该方案通过特征图划分和加密压缩引擎两个关键模块,从增加层边界、混淆数据地址和加密保护数据3个方面提供安全保障。实验结果表明,NPUGuard能够有效增加层边界,使攻击者通过内存侧信道攻击逆向推导的可能网络数量从24种增加到7.86×105种;基于混沌映射的数据加密压缩算法在加密数据的同时,可降低60%的存储空间。此外,NPUGuard仅带来5%的性能损失,处于可接受范围,有效平衡了安全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信道防护 NPU安全 特征图划分 数据加密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海上无人系统的边缘模型协同与数据压缩算法
16
作者 姜俊 张家瑞 +1 位作者 潘吉龙 孙国林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18-1727,共10页
在海上环境中,无人系统可以通过边缘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模型协同实现数据采集与边缘处理任务。面向通信环境差、通信带宽有限、通信链路易被干扰等问题,首先,从无人机AI模型协同的角度,提出一种联邦互蒸馏的模型协同... 在海上环境中,无人系统可以通过边缘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模型协同实现数据采集与边缘处理任务。面向通信环境差、通信带宽有限、通信链路易被干扰等问题,首先,从无人机AI模型协同的角度,提出一种联邦互蒸馏的模型协同训练方法,以减少模型训练数据传输带宽要求。其次,从数据去冗余压缩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数据差分动态压缩方法,以降低数据传输频次。仿真实验表明,所提出的联邦智能模型互蒸馏训练方法训练的模型性能明显优于分布式训练的模型的性能,且较之于集中式的模型训练方法节省大量通信带宽,提出的差分动态数据压缩方法能够大幅减少通信报文的长度与发送频率,适应于带宽受限的通信弱连接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弱连接 边缘模型协同 联邦互蒸馏 数据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信号调制解调深度分类模型的数据与模型联合剪枝方法
17
作者 曹志骐 程点 +4 位作者 刘虎 陈思毅 苏蒙蒙 郑海斌 陈晋音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7-1134,共8页
当前,深层卷积神经网络已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优异表现源于其深层、广泛、密集的网络结构,尤其在通信领域的信号分析、频谱感知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现有工作表明信号调制解调分类任务中采用深度分类模型已经取得较好分类性能.然... 当前,深层卷积神经网络已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优异表现源于其深层、广泛、密集的网络结构,尤其在通信领域的信号分析、频谱感知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现有工作表明信号调制解调分类任务中采用深度分类模型已经取得较好分类性能.然而,大规模卷积神经网络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大量运算和存储问题,使得其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大多数现有的模型压缩方法对软硬件库依赖性高、剪枝规则需要手工设计,实现过程复杂,而且无法高效地部署.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数据-模型架构的联合剪枝方法.首先,在模型端,针对批归一化层进行了稀疏化训练,通过引入缩放因子精细调整各通道权重,并以此剔除冗余通道;其次,在数据端,结合训练过程中的数据反馈,利用统计方法识别出频繁被遗忘的样本构建一个遗忘子集;最后,利用这个子集对模型进行微调从而提升模型的性能并加速其推理速度.实验在CIFAR-10、CIFAR-100图像数据集和RML2016.10a信号数据集上针对VGGNet和ResNet模型进行验证,与现有的压缩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算法在保证较高精度的前提下也能够提高模型的压缩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调制解调 卷积神经网络 模型剪枝 模型压缩 数据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模型的三维波束形成图像压缩方法
18
作者 赵昀杰 贺岩松 +1 位作者 张志飞 徐中明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20-1529,共10页
针对通道压缩方法在高压缩率下导致DenseNet模型定位性能显著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向量量化变分自编码器(VQ-VAE-2)模型的三维波束形成图像压缩(3D-BFMC)方法。先利用VQ-VAE-2模型的层级编码器将三维波束形成图压缩为向量化局部... 针对通道压缩方法在高压缩率下导致DenseNet模型定位性能显著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向量量化变分自编码器(VQ-VAE-2)模型的三维波束形成图像压缩(3D-BFMC)方法。先利用VQ-VAE-2模型的层级编码器将三维波束形成图压缩为向量化局部特征矩阵,再将该矩阵输入DenseNet模型实现三维定位。仿真结果表明,使用3D-BFMC方法压缩数据训练的DenseNet模型在定位精度、频率泛化性能、噪声鲁棒性上均优于通道压缩方法。单声源试验验证了3D-BFMC方法在真实环境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束形成 数据压缩 深度学习 改进向量量化变分自编码器 三维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数据实时压缩方案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德祥 王林美 王曙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57,共5页
[目的]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数据存在的磁盘存储空间需求增加、磁盘频繁损伤及高带宽占用等问题,研究数据压缩对于减少存储空间需求,缓解磁盘负担,以及减少带宽浪费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分析了列车运行数据的特性,从数据自身的... [目的]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数据存在的磁盘存储空间需求增加、磁盘频繁损伤及高带宽占用等问题,研究数据压缩对于减少存储空间需求,缓解磁盘负担,以及减少带宽浪费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分析了列车运行数据的特性,从数据自身的时间相关性、空间相关性及整体冗余性等三个维度对其内部的冗余特性进行研究,提出帧间压缩+改进的RLE(游程编码)压缩+ZIP压缩的多维度实时压缩方案以降低数据的冗余性。通过算法的实时性验证试验,以及实际列车运行数据验证试验,证明此压缩方案的有效性。[结果及结论]提出的数据多维度实时压缩方案复杂度低,且具备压缩能力强、压缩速度快的优点。试验及应用表明,所提方案的数据实时压缩操作耗时仅为0.16 ms,满足20.00 ms的数据采集周期;所提方案的最终压缩率可达3.35%,同样成本的硬件能够存储更长时间数据;最终写入存储磁盘和无线传输的数据量缩减至原数据的11.83%,大幅减少了磁盘擦写的次数和无线传输的数据量,有效降低了磁盘存储故障率以及无线传输带宽占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运行数据 数据实时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Huff:基于ReRAM的Huffman编码硬件结构设计
20
作者 郑道文 周一开 +2 位作者 唐忆滨 刘博生 武继刚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88-997,共10页
随着数据量在深度学习等各种应用场景中的迅速增大,通信和存储的硬件开销显著增加。在此背景下,压缩方法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哈夫曼编码是目前具备代表性且广泛应用的压缩方法之一,其特点是在不损害数据完整性的前提下,有效压缩数据并节... 随着数据量在深度学习等各种应用场景中的迅速增大,通信和存储的硬件开销显著增加。在此背景下,压缩方法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哈夫曼编码是目前具备代表性且广泛应用的压缩方法之一,其特点是在不损害数据完整性的前提下,有效压缩数据并节省存储空间。然而,由于分层内存存储的限制,哈夫曼编码在传统硬件中的解决方案面临着高延迟和高能耗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名为ReHuff的硬件架构,利用阻变随机存储器(ReRAM)实现在内存中直接进行哈夫曼编码。设计了基于ReRAM的哈夫曼编码映射方法,以提取有效数据。针对映射过程中存在的变长编码数据与定长ReRAM块之间的匹配问题,提出了适应架构设计的双阶段变长数据选择与分割方法,整合变长输出以节省能耗并提升ReRAM的利用效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设计方案的性能与能耗表现均优于代表性基准,在性能方面提高了18.6倍,在能耗方面降低了8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夫曼编码 数据压缩 阻变随机存储器 加速器设计 数据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