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9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BR~ Green qPCR Screening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Anti-herbicide Genes in Genetically Modified Processed Products 被引量:2
1
作者 Zhen Zhen Lv Wei +6 位作者 Tang ZhiTfen Liu Ying Ao Jin-xia Yuan Xiao-han Zhang Ming-hui Qiu You-wen Gao Xue-ju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6年第1期57-64,共8页
The use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GMOs) as food products becomes more and more widespread. The European Union has implemented a set of very strict procedures for the approval to grow, import and/or utilize ... The use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GMOs) as food products becomes more and more widespread. The European Union has implemented a set of very strict procedures for the approval to grow, import and/or utilize GMOs as food or food ingredients. Thus, analytical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GMOs are necessary in order to verify compliance with labelling requirements. There are few effective screening methods for processed GM (genetically modified) products. Three anti-herbicide genes (CP4- EPSPS, BAR and PAT) are common exogenous genes used in commercialized transgenic soybean, maize and rice, In the present study, a new SYBR Green qPCR screening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simultaneously detect the three exogenous anti-herbicide genes and one endogenous gene in a run. We tested seven samples of representative processed products (soya lecithin, soya protein powder, chocolate beverage, infant rice cereal, maize protein powder, maize starch, and maize jam) using the developed method, and amplicons of endogenous gene and transgenic fragments were obtained from all the processed products, and the sensitivity was 0.1%.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YBR Green qPCR screening method was appropriate for qualitative detection of transgenic soybean, maize and rice in processed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l-time PCK food and feed analysis GMO detection herbicide resistance SYBK Gre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al-time lane departure warning system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grayscale distribution and risk evaluation model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伟伟 宋晓琳 张桂香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4期1633-1642,共10页
A technology for unintended lane departure warning was proposed. As crucial information, lane boundaries were detected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grayscale distribution in search bars of given number and... A technology for unintended lane departure warning was proposed. As crucial information, lane boundaries were detected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grayscale distribution in search bars of given number and then each search bar was tracked using Kalman filter between frames. The lane detection performance was evaluated and demonstrated in ways of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 and real-time performance. For lane departure detection, a lane departure risk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lasting time and frequency was effectively executed on the ARM-based platform.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lgorithm generates satisfactory lane detection results under different traffic and lighting conditions, and the proposed warning mechanism sends effective warning signals, avoiding most false war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e departure warning system lane detection lane track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risk evaluation model ARM-based real-time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the Detection Methods of DC Series Arc Fault 被引量:3
3
作者 JI Shengchang LIU Yuan ZHU Yeye ZHU Lingyu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31-2137,共7页
It is difficult to detect and extinguish direct current(DC)arc in power electronics systems,and the arc could easily lead to a fire and cause great damage to surrounding equipment.A DC arc generation simulation unit i... It is difficult to detect and extinguish direct current(DC)arc in power electronics systems,and the arc could easily lead to a fire and cause great damage to surrounding equipment.A DC arc generation simulation unit is established,in which DC series arcs are generated by dragging the moving electrode away from the fixed one with the help of the stepper motor.In addition,a ferrite rod antenna is used to receive th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signals induced by the arcs.Based on experiments using the unit,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DC arc,including the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arc current and source output in corresponding time window,and the frequency-domain characteristics of arc current,are studied.With discussion on three detection method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variation of current and voltage of arc,the spectrum of the arc current during the discontinuous intervals and the radiating electromagnetic signal are all features that can be adopted for detecting DC series arc.Therefore,a synthetic judgment method is suggested for further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检测方法 直流电弧 DC 电磁辐射信号 电力电子系统 电弧电流 模拟单元 脉冲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站乏燃料水池水下ACFM焊缝缺陷检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沈光耀 张晓春 +2 位作者 朱加雷 李丛伟 田正磊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231,共9页
目的针对核电站乏燃料水池钢覆面焊缝缺陷的水下检测需求,开发一种基于交流电磁场检测(ACFM)技术的水下缺陷检测系统,以检测和识别焊缝中的微小漏点,进而确保乏燃料水池的结构完整性和运行安全。方法采用有限元模拟结合实验验证的研究... 目的针对核电站乏燃料水池钢覆面焊缝缺陷的水下检测需求,开发一种基于交流电磁场检测(ACFM)技术的水下缺陷检测系统,以检测和识别焊缝中的微小漏点,进而确保乏燃料水池的结构完整性和运行安全。方法采用有限元模拟结合实验验证的研究方法。首先,采用三代核电乏燃料水池钢覆面的主要材料S32101双向不锈钢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ACFM的缺陷检测模型,并对激励频率、激励电流进行优化分析。其次,研制了适用于核电水下环境的ACFM缺陷检测设备,并通过水压、电磁干扰、辐照试验来验证设备的可靠性。结果当激励频率为1~5 kHz并采用较大的激励电流时,可以获得最佳的检测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在辐照水下环境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能够有效检测并识别出直径为0.1 mm的微孔贯穿缺陷及3 mm×0.2 mm×0.5 mm的浅表缺陷。结论综合仿真分析、设备研制和实验验证的结果可知,所开发的水下ACFM缺陷检测系统能够满足核电站乏燃料水池钢覆面焊缝缺陷的水下检测需求,为核设施水下缺陷的早期预警和漏点判定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燃料水池 S32101 水下缺陷检测 交流电磁场检测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关键部件涡流自动成像检测方法
5
作者 张丽攀 张敏 +3 位作者 鲍博轩 刘云程 陶宇 宋凯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4,共8页
涡流检测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以高速列车构架为检测对象,结合涡流与自动化设备检测技术,针对人工涡流检测效率低、结果一致性差等问题,提出涡流自动成像检测方法。通过建立构架焊缝的涡流探头仿真模型,分析激励电流方向对检测信号... 涡流检测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以高速列车构架为检测对象,结合涡流与自动化设备检测技术,针对人工涡流检测效率低、结果一致性差等问题,提出涡流自动成像检测方法。通过建立构架焊缝的涡流探头仿真模型,分析激励电流方向对检测信号的影响,优化激励线圈相关参数并制作涡流探头;设计开发构架涡流自动成像检测系统,开展构架焊缝表面缺陷自动化检测试验。对比分析激励频率、激励电压等涡流检测工艺参数以及探头扫查速度、扫查轨迹间距等路径参数对缺陷涡流信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涡流自动成像检测系统可以对构架整车进行自动探伤,能够将构架焊缝处缺陷以图像形式呈现,可以有效检出0.3、0.5 mm深的人工缺陷,对构架批量产线化检测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架焊缝 涡流成像 电磁场仿真 自动化检测 检测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径钢管内穿式磁化阵列涡流检测方法研究
6
作者 陈涛 钱文烨 +3 位作者 吕程 张立红 邓志扬 宋小春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35,40,共5页
为检测在役小径钢管内外壁裂纹缺陷,设计了一种内穿式磁化阵列涡流传感器。首先,利用COMSOL建立磁化阵列涡流仿真模型;然后,对内外壁裂纹在不同角度下的相对磁导率与电压信号进行分析;最后,制作磁化阵列涡流探头实物,并对不同角度的15mm... 为检测在役小径钢管内外壁裂纹缺陷,设计了一种内穿式磁化阵列涡流传感器。首先,利用COMSOL建立磁化阵列涡流仿真模型;然后,对内外壁裂纹在不同角度下的相对磁导率与电压信号进行分析;最后,制作磁化阵列涡流探头实物,并对不同角度的15mm×0.2mm×0.5mm的内壁缺陷与15mm×1mm×1mm的外壁缺陷进行实验验证,试件选择45#钢管,外径22mm,内径18mm。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3个主要通道的阵列配置能够有效弥补内壁裂纹检测的盲区,引入了信号处理算法,使得合成信号对任意角度的裂纹都产生相近的幅值;同时,能够检出外壁任意方向的外壁裂纹,然而随着裂纹取向与磁化方向夹角的减小,涡流信号幅值也相应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内检测 裂纹角度 磁化阵列涡流 磁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零序电流非线性畸变特性的弧光高阻接地初期故障辨识方法
7
作者 袁涛 杨庆 +2 位作者 周桐 刘红文 李瑞桂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48-3259,I0032,共13页
弧光高阻接地故障是中低压配电网中最常见的故障,由于故障初期过渡电阻极大,故障信号微弱,亟需提出适应于该类故障的故障辨识方法以提高故障辨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文章提出一种基于零序电流非线性畸变特征的弧光高阻接地初期故障辨识... 弧光高阻接地故障是中低压配电网中最常见的故障,由于故障初期过渡电阻极大,故障信号微弱,亟需提出适应于该类故障的故障辨识方法以提高故障辨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文章提出一种基于零序电流非线性畸变特征的弧光高阻接地初期故障辨识方法。通过搭建10kV弧光高阻接地故障模拟试验平台获取故障零序电流,对试验数据进行滤波和分段处理,提出波形非线性畸变程度的定量表示方法,并基于波形非线性特性畸变提出3个故障特征量,通过设置故障判据实现弧光高阻接地初期故障辨识。与小波分析法、电流越限时间法、谐波法的对比结果表明,只有该方法能够识别过渡电阻高达80kΩ的故障,能够有效应用于故障初期、极高过渡电阻阶段的弧光高阻接地故障辨识。研究结果对于配电网初期故障的辨识和防护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弧光高阻接地故障 初期故障辨识 非线性畸变 零序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涡流阵列探头在CFRP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8
作者 程军 刘蒙蒙 +3 位作者 汪步云 许德章 裘进浩 季宏丽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8,206,207,共10页
为了实现高频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线圈阵列探头对碳纤维增强树脂(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CFRP)复合材料缺陷的涡流检测,提出一种通过将PCB线圈连接不同电缆线以提高深层缺陷检测灵敏度的方法。首先... 为了实现高频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线圈阵列探头对碳纤维增强树脂(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CFRP)复合材料缺陷的涡流检测,提出一种通过将PCB线圈连接不同电缆线以提高深层缺陷检测灵敏度的方法。首先,分析高频PCB阵列线圈的结构参数对磁感应强度和阻抗特性的影响,并确定线圈的内外径和线径尺寸等参数;其次,建立仿真模型,研究线圈的层数、线径对阻抗谐振频率的影响,并利用阻抗分析仪测量PCB线圈以及线圈连接不同类型同轴电缆接头(bayonet nut connector,简称BNC)电缆线时的阻抗。实验表明,电缆线的寄生电容与谐振频率呈负相关关系,较长的电缆线可提高对深层缺陷的检测能力;最后,建立CFRP检测实验平台,发现当高频PCB阵列线圈在连接不同BNC电缆线时,能够有效检测深层缺陷。该研究为通过调整连接PCB线圈的电阻-电感-电容分支电路参数来提高深层缺陷检测精度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阵列检测 高频印制电路板线圈 阻抗分析 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 缺陷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直流电喷雾电离质谱快速检测生活污水中的11种常见毒品
9
作者 时巧翠 陈升俊 +1 位作者 傅佳宇 谢伟宏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71-977,I0010-I0014,共12页
针对现有污水样本快速检测技术存在的不足,以及传统实验室质谱技术无法应用于现场快速检测、检测耗时较长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脉冲直流电喷雾电离质谱(pulsed-DC-ESI-MS)测定生活污水中11种常见毒品(吗啡、甲基苯丙胺、去甲氯胺... 针对现有污水样本快速检测技术存在的不足,以及传统实验室质谱技术无法应用于现场快速检测、检测耗时较长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脉冲直流电喷雾电离质谱(pulsed-DC-ESI-MS)测定生活污水中11种常见毒品(吗啡、甲基苯丙胺、去甲氯胺酮、苯丙胺、3,4-亚甲基双氧甲基苯丙胺、可卡因、6-单乙酰吗啡、3,4-亚甲基双氧苯丙胺、苯甲酰爱康宁、氯胺酮、可待因)的快速检测方法。污水样品经浓盐酸调节pH至2,用Oasis PRiME MCX固相萃取柱进行萃取,萃取液经氮吹至近干后用200μL甲醇复溶,涡旋0.5 min;复溶后的样品溶液经0.22μm有机相滤膜过滤后采用pulsed-DC-ESI-MS进行分析。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11种毒品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0.9986,检出限(LOD)为0.01~0.5μg/L,定量限(LOQ)为0.05~5μg/L。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11种毒品的回收率为88.0%~107.6%,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8.5%。该方法检测速度快,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适用于生活污水中常见毒品的快速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直流电喷雾电离质谱 常见毒品 生活污水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直流电法偶极-偶极超前探测装置模拟及其应用
10
作者 岳建华 滕小振 +3 位作者 习丹阳 张河瑞 吴晓康 鲁凯亮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4-571,共8页
煤矿井下直流电法超前探测是探查掘进工作面前方含导水构造的主要方法之一,现场实际应用时多采用基于球壳理论发展出来的三极超前探测装置,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该装置的探测精度与分辨率产生了质疑,且该装置井下施工时需布置无穷远电极,进... 煤矿井下直流电法超前探测是探查掘进工作面前方含导水构造的主要方法之一,现场实际应用时多采用基于球壳理论发展出来的三极超前探测装置,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该装置的探测精度与分辨率产生了质疑,且该装置井下施工时需布置无穷远电极,进而造成施工效率低和成本高等问题。为提高直流电法超前探测精度和现场施工效率,提出了矿井直流电法偶极-偶极超前探测装置,通过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和实测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偶极-偶极装置的探测能力进行研究。首先,建立全空间地电模型对直流偶极子源的电场分布特征进行正演模拟,证明了该方法在直流电法超前探测中的可靠性与可行性。然后,通过设置均匀全空间地电模型和含不同形状低阻异常体的地电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单极-偶极与偶极-偶极装置的超前探测效果及对低阻异常体的响应特征。最后,通过现场试验,获得了掘进巷道工作面前方的电性响应特征,采用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工作面前方5~45 m内有一处低阻异常,经钻探验证该异常属实。结果表明:采用矿井直流电法偶极-偶极超前探测装置可以有效地探查掘进工作面前方的低阻异常体,且该方法探测精度和施工效率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直流电法 超前探测 偶极-偶极装置 数值模拟 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绕组频响电流信号带电检测中工频电流干扰抑制方法
11
作者 程养春 刘向东 +3 位作者 问耀文 张国瑞 何方明 李志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090-4100,I0044,共12页
将频响分析(frequency-response analysis,FRA)方法扩展应用到运行中变压器的绕组变形检测时,需采用线圈式电流传感器测量绕组高压出线端的高频响应电流。此时变压器工频负载电流对微安级高频响应电流的测量造成很大的干扰。基于输变电... 将频响分析(frequency-response analysis,FRA)方法扩展应用到运行中变压器的绕组变形检测时,需采用线圈式电流传感器测量绕组高压出线端的高频响应电流。此时变压器工频负载电流对微安级高频响应电流的测量造成很大的干扰。基于输变电变压器三相工频电流基本平衡的特点,该文建立一种由三相电流传感器并联而成的传感系统,取得较好的工频干扰抑制性能,可实现几百A工频电流下的μA级高频响应电流的测量。该系统的原理不同于现有滤波器概念,取得了滤波器难以达到的效果。理论分析抗工频干扰的机理和传感系统的传感特性,开展了实验室和现场试验验证;获得带电运行中110 kV变压器绕组的频响曲线,验证了利用线圈注入激励信号和测量变压器高压出线端电流响应信号来绘制绕组频响曲线,进而诊断运行中变压器绕组变形缺陷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干扰 电流传感器 频响分析 带电检测 电力变压器 绕组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容器小口径接管结构损伤涡流热成像检测技术研究
12
作者 郑文培 孙小茹 王梓凯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102,共11页
压力容器小口径接管焊缝处通常具有复杂的结构,在压力容器运行过程中,焊缝受力复杂,容易造成应力集中,从而产生疲劳裂纹,导致泄漏甚至爆炸事故,小口径接管的结构损伤检测对压力容器安全服役具有重要的意义。涡流热成像技术可远距离检测... 压力容器小口径接管焊缝处通常具有复杂的结构,在压力容器运行过程中,焊缝受力复杂,容易造成应力集中,从而产生疲劳裂纹,导致泄漏甚至爆炸事故,小口径接管的结构损伤检测对压力容器安全服役具有重要的意义。涡流热成像技术可远距离检测大视野范围内的物体,特别适合压力容器小口径接管这类结构复杂的对象。基于涡流热成像技术对压力容器小口径接管进行损伤检测,针对接管尺寸小、结构复杂的特点设计了新型线圈。利用SolidWorks构建小口径接管和线圈模型,采用COMSOL进行电磁-热耦合模拟分析,研究在弧形双线圈的激励下小接管焊缝缺陷周围的温度分布情况以及线圈的适配性。模拟中探究相贯线扫描模式的热像方法,实现缺陷信号在相贯线维度的智能检测,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缺陷长度的定量检测。同时,利用实验模拟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在弧形双线圈激励下,仿真结果表明缺陷区域与非缺陷区域的温度差最大可达10℃,而在实际测试中约为5℃,均能够有效区分不同尺寸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容器小口径接管 涡流热成像检测 激励线圈 焊缝缺陷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传感器差分机制的铁磁性金属板件亚表面腐蚀缺陷脉冲涡流可视化检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瑾 李勇 +4 位作者 苏冰洁 高文龙 向异 刘正帅 陈振茂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1-390,共10页
针对铁磁性金属板件亚表面腐蚀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双传感器差分机制的脉冲涡流可视化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双传感器差分探头拾取脉冲涡流检测信号,提取检测信号下降沿对数曲线斜率和归一化差分信号峰值作为信号特征,用于对不同尺寸缺... 针对铁磁性金属板件亚表面腐蚀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双传感器差分机制的脉冲涡流可视化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双传感器差分探头拾取脉冲涡流检测信号,提取检测信号下降沿对数曲线斜率和归一化差分信号峰值作为信号特征,用于对不同尺寸缺陷进行可视化检测。通过仿真及实验研究,建立了所提信号特征与缺陷尺寸间的关联规律,并验证了双传感器差分探头相较于传统单传感器探头在降低噪声干扰和提高检测灵敏度方面具有优势。此外,提出了对两种信号特征进行融合的方法,结果表明,使用融合信号特征的缺陷图像信噪比更高。所提方法为铁磁性金属板件亚表面腐蚀缺陷的可视化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且可靠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无损检测 脉冲涡流检测 亚表面腐蚀缺陷 信号特征融合 可视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涡流效应的低磁化强度缺陷检测技术研究
14
作者 高波 杨理践 黄平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5-214,共10页
漏磁检测是管道在线检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无损检测方式,该检测技术获得理想结果的前提是励磁系统将管道磁化至饱和状态。这一要求在大壁厚管道检测中面临显著挑战:一方面需要庞大的励磁系统以实现足够的磁化强度,另一方面过大的励磁... 漏磁检测是管道在线检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无损检测方式,该检测技术获得理想结果的前提是励磁系统将管道磁化至饱和状态。这一要求在大壁厚管道检测中面临显著挑战:一方面需要庞大的励磁系统以实现足够的磁化强度,另一方面过大的励磁系统体积及其产生的强磁吸附力,反而成为制约该技术在大壁厚管道检测中实际应用的主要瓶颈。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磁涡流效应的低磁化强度下缺陷检测技术。该技术以缺陷处磁导率异常检测为核心,研究了铁磁性材料在低直流磁场作用下缺陷处磁导率的不同变化规律,对磁涡流效应内外壁缺陷检测的机理进行了分析以及有限元仿真;设计了磁涡流传感器,对刻有深度分别50%、40%、30%、20%及10%wt、不同类型缺陷的15 mm厚钢板同时进行了磁涡流及漏磁内外壁缺陷检测对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磁化电流为0.7~1.1 A时磁涡流检测技术不但可以有效识别不同深度及类型缺陷、区分缺陷内外壁分布情况,且检测效果明显优于相同条件下的漏磁检测;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在磁涡流效应在低磁化强度下可实现对铁磁性材料的内外壁缺陷检测,验证了所提检测技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为大壁厚管道全壁厚缺陷检测提供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 磁涡流 低磁化强度 缺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VMD-MF算法用于漏电流光纤传感
15
作者 吴健华 张晓锋 陈亮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89,共9页
针对船舶电力网络漏电流光纤传感测量响应度低、测量能力弱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变分模态分解与形态学滤波组合的降噪方法,以提升微弱电流测量能力。以希尔伯特谱熵为适应度函数,利用捕食者优化算法搜寻分解模式数及二次惩罚因子... 针对船舶电力网络漏电流光纤传感测量响应度低、测量能力弱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变分模态分解与形态学滤波组合的降噪方法,以提升微弱电流测量能力。以希尔伯特谱熵为适应度函数,利用捕食者优化算法搜寻分解模式数及二次惩罚因子的最优组合,并完成变分模态分解获取本征模态函数分量。设置相关系数阈值确定有效模态函数分量,完成信号重构。以信噪比为适应度函数,通过捕食者优化算法确定形态学滤波的结构因子及比例系数,对重构后的信号进行时域降噪处理,实现对漏电流信号进一步降噪。通过仿真分析以及实验验证,确定该方法相对于现有的滤波方法,改善了信号的信噪比,降低了最小均方误差,泄漏电流的分辨力可提升至3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电流检测 全光纤电流传感器 变分模态分解 捕食者优化算法 形态学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二阶广义积分器的交流电压幅值检测方法
16
作者 王宇飞 王海云 武家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3-1101,共9页
在对电压幅值检测精度的要求逐年增高的背景下,针对现有电压幅值检测方法易受谐波分量与直流分量干扰,进而导致检测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二阶广义积分器的电压幅值检测方法。首先分析了故障后电压的成分变化,证明了故障电压中... 在对电压幅值检测精度的要求逐年增高的背景下,针对现有电压幅值检测方法易受谐波分量与直流分量干扰,进而导致检测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二阶广义积分器的电压幅值检测方法。首先分析了故障后电压的成分变化,证明了故障电压中谐波分量与直流分量的存在;随后分析了正余弦分量法与传统二阶广义积分法的电压幅值检测原理与性能;然后将传统二阶广义积分器中不含直流分量的输出量作为改进二阶广义积分器第二个模块的输入量,从而实现对直流分量的有效滤除,并对改进二阶广义积分器在不同增益系数下的伯德图、零极点与阶跃响应进行分析,综合考虑滤波效果、稳定性与响应速度等因素的影响,选取了最优增益系数;最后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相较于其他两种方法,具有更强的谐波、直流分量滤除能力与更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幅值检测 二阶广义积分器 谐波分量 直流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叠层磁电复合材料的齿形开合电流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辛明勇 王景琦 +3 位作者 祝健杨 何雨旻 张紫嫣 鲁彩江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38,共4页
磁电复合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磁场测量性能,在电流传感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对磁芯的开合形状进行优化,提出了一种齿形开合式闭环磁电电流传感器,由FeSiB/PZT-fiber/FeSiB磁电复合材料、硅钢磁芯以及永磁体组成。对比分析齿形开合... 磁电复合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磁场测量性能,在电流传感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对磁芯的开合形状进行优化,提出了一种齿形开合式闭环磁电电流传感器,由FeSiB/PZT-fiber/FeSiB磁电复合材料、硅钢磁芯以及永磁体组成。对比分析齿形开合和平面开合磁芯结构对电流传感器性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齿形开合结构的磁场汇聚能力更强,在被测电流为0~5.5A范围的工频(50Hz)电流时,是平面开合结构灵敏度的3倍;此外,齿形开合电流传感器始终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度、较小的迟滞性和较强的稳定性。本文提出的齿形开合磁电电流传感器在工频小电流监测领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电复合材料 电流传感器 齿形磁芯 交流电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线圈温升的电磁开关阀动态响应特性检测
18
作者 何贤剑 徐恩光 +3 位作者 王军 钟麒 李研彪 杨华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8,共9页
针对电磁开关阀内部阀芯运动过程难以被精准检测的问题,提出基于电流多阶导数特性的电磁开关阀动态性能无损识别方法.考虑电磁铁线圈温升对线圈电阻的影响规律,以线圈电感导数、电流导数和阀芯运动速度建立数学模型.基于磁化曲线探究电... 针对电磁开关阀内部阀芯运动过程难以被精准检测的问题,提出基于电流多阶导数特性的电磁开关阀动态性能无损识别方法.考虑电磁铁线圈温升对线圈电阻的影响规律,以线圈电感导数、电流导数和阀芯运动速度建立数学模型.基于磁化曲线探究电流导数与阀芯运动状态的匹配关系,分析磁导率导数对判断电磁开关阀启闭状态的影响规律.推导得到开启电流导数中的凸/凹点对应电磁开关阀的临界/完全开启时刻,关闭电流导数中的上/下折点匹配电磁开关阀的临界/完全关闭时刻.试验结果表明,开启和关闭时间最大检测偏差分别为2.40%和3.08%,单周期总启闭时间最大检测偏差为1.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开关阀 温升特性 动态性能 高精度检测 电流导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热斑时序演变特征的光伏阵列故障检测方法
19
作者 韩明轩 董红召 +1 位作者 佘翊妮 陈炜烽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9-277,共9页
针对传统依靠I-V特性的光伏故障离线诊断方法建模复杂、成本高,而在线人工智能检测方法可解释性差、对数据集敏感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融合热斑时序演变特征的光伏阵列故障检测方法(HSTF),利用真实光伏平台进行遮挡实验,以获取不同热斑... 针对传统依靠I-V特性的光伏故障离线诊断方法建模复杂、成本高,而在线人工智能检测方法可解释性差、对数据集敏感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融合热斑时序演变特征的光伏阵列故障检测方法(HSTF),利用真实光伏平台进行遮挡实验,以获取不同热斑故障程度下的组件I-V输出特性曲线,并建立等效电路模型以模拟不同热斑程度下光伏阵列输出特征,共同构建故障诊断方法的输入特征向量。之后构建LightGBM-DBO模型对获取数据集进行训练,建立融合热斑时序演变特征的光伏阵列故障检测模型。利用光伏平台遮挡实验验证模型性能效果,将该方法与传统神经网络算法、决策树算法等其他检测算法进行对比,验证方法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故障检测 电流电压特性 特征提取 热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状态检测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金朝昆 冀杰 李晓晖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2-547,共6页
提出一种优化锂离子电池状态检测的方法,旨在提高电池荷电状态(SOC)和健康状态(SOH)的检测精度。该方法结合基于开路电压和电流积分的加权组合算法,并通过自动调节电池特性参数R来减少检测误差。通过实验模拟,在不同老化状态下,对电池的... 提出一种优化锂离子电池状态检测的方法,旨在提高电池荷电状态(SOC)和健康状态(SOH)的检测精度。该方法结合基于开路电压和电流积分的加权组合算法,并通过自动调节电池特性参数R来减少检测误差。通过实验模拟,在不同老化状态下,对电池的SOC和SOH进行评估,验证方法的有效性。通过50次循环,SOC的检测误差从最初的25%逐步减少至5%以下,SOH的检测误差也维持在2%以内。该方法能在多次循环后减小SOC误差,并提升SOH检测的准确性,适合应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提升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动汽车 状态检测 荷电状态(SOC) 健康状态(SOH) 开路电压 电流积分 电池管理系统(B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