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0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潜在联合词与异质关联兼容的Web API推荐
1
作者 胡强 綦浩泉 +1 位作者 李浩杰 杜军威 《软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49-1973,共25页
服务描述中包含的应用场景信息有限,使得以功能相似度计算为主的Mashup服务组件Web API推荐与需求预期常存在差异,功能匹配精确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研究者虽利用Web API的协作关联提升推荐兼容性,但忽视了功能关联对Mashup服务创建的... 服务描述中包含的应用场景信息有限,使得以功能相似度计算为主的Mashup服务组件Web API推荐与需求预期常存在差异,功能匹配精确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研究者虽利用Web API的协作关联提升推荐兼容性,但忽视了功能关联对Mashup服务创建的负反馈影响,从而限制了推荐多样性的提升.为此,提出一种融合潜在联合词与异质关联兼容的Mashup服务的组件Web API推荐方法.该方法为Mashup需求和Web API提取潜在应用场景联合词并融入到功能向量的生成中,进而提高二者功能相似度的匹配精确度,以获得高质量的候选组件Web API集合.将功能关联与协作关联建模为异质服务关联,并利用异质关联兼容替代传统方法中的协作兼容,以提升Web API的推荐多样性.相较于对比方法,所提方法在评价指标Recall、Precision和NDCG上分别提升了4.17%-16.05%,4.46%-16.62%与5.57%-17.26%,多样性指标ILS降低了8.22%-15.23%.冷启动Web API推荐的Recall与Precision指标值分别为非冷启动Web API推荐的47.71%和46.58%.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提升了Web API推荐质量,而且对冷启动Web API具有很好的推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hup服务 异质关联 web API推荐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体崛起:Web3.0的平台转型——兼论计算维度的媒介学 被引量:2
2
作者 孙玮 张祁锴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9,共10页
平台研究有隐喻和计算两个维度,大多持有“万物皆平台”的想法,关注平台提供的沟通、交互、销售的机会以及平台的数据集中化问题,是平台研究的主流视角。计算维度则强调平台的可编程性——计算技术作为平台的基础架构。这个维度深入平... 平台研究有隐喻和计算两个维度,大多持有“万物皆平台”的想法,关注平台提供的沟通、交互、销售的机会以及平台的数据集中化问题,是平台研究的主流视角。计算维度则强调平台的可编程性——计算技术作为平台的基础架构。这个维度深入平台的技术深层逻辑,展现不同阶段互联网平台的不同媒介性,超越了局限于信息内容使用与生产的既往平台研究。以计算维度考察当前Web3.0阶段的平台转型,会发现智能合约作为切入点,展现着平台计算基础变化影响下的政治结构、文化现象重塑;个体化智能体的应用,激发了Web3.0节点的主体动能,可编程的社会实践得以大规模展开。当前智能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历史性汇流,使得智能媒介的调节性跃升至一个新阶段,这为媒介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经验场域,以及理论创新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体 web3.0 平台 计算维度 媒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TML的Web系统在植保机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陈伟卫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1-185,共5页
为了实现农田信息的实时监控,将农田信息进行可视化处理,设计了本系统。植保机作为农田中数据采集节点和地面工作站的中继站,可实现将农田信息上传地面工作站,且可利用HTML完成农田数据的Web可视化处理。同时,依据通讯路径损耗,确定通... 为了实现农田信息的实时监控,将农田信息进行可视化处理,设计了本系统。植保机作为农田中数据采集节点和地面工作站的中继站,可实现将农田信息上传地面工作站,且可利用HTML完成农田数据的Web可视化处理。同时,依据通讯路径损耗,确定通讯频率为430M,植保机飞行高度为750 m;基于模拟退火算法,实现植保机飞行路径规划;利用HTML完成用户Web网页设计;并对系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土壤湿度监控精度相对误差分布区间为[0.57%, 2.79%],Web网页可以实现各数据节点农田信息的实时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机 路径规划 模拟退火算法 web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全栈技术的移动机器人实时测控系统研究
4
作者 白国栋 刘相权 +1 位作者 年诚旭 白龙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24,共6页
基于Web全栈技术开发一款室内移动机器人的实时测控软件系统。搭建机载有线通信系统,将轮毂电机、陀螺仪的串口数据进行整合后,传输机载上位机中。结合兼具高性能和高可移植性的WebAssembly技术以及通信协议WebSoket,将数据通过基于多... 基于Web全栈技术开发一款室内移动机器人的实时测控软件系统。搭建机载有线通信系统,将轮毂电机、陀螺仪的串口数据进行整合后,传输机载上位机中。结合兼具高性能和高可移植性的WebAssembly技术以及通信协议WebSoket,将数据通过基于多种计算机应用层协议的无线通信系统实时地下发到终端。设计基于数据密度动态调整配置的调度算法,在访问数比较多时,将一部分计算负载下发到终端执行,保证了系统的承载能力。终端采用Hybrid APP技术,将Web程序打包为移动手机应用,提升了操作便捷性。实验表明,基于Web全栈技术建立的测控系统能够满足机器人实时测控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实时监测 web开发 运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al-time PCR法检测乳粉中牛源性成分定量研究
5
作者 陈晨 史国华 +5 位作者 陈勃旭 张瑞 王玉欣 贾文珅 陈佳 周巍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4,共6页
基于Real-timePCR建立了乳粉中牛源性成分相对定量检测方法,并对牛的特异性引物与探针进行了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测试。通过模拟不同浓度牛乳粉与马乳粉混合样本,根据其△Ct值的函数关系进行线性拟合进而绘制标准曲线,建立乳粉中牛... 基于Real-timePCR建立了乳粉中牛源性成分相对定量检测方法,并对牛的特异性引物与探针进行了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测试。通过模拟不同浓度牛乳粉与马乳粉混合样本,根据其△Ct值的函数关系进行线性拟合进而绘制标准曲线,建立乳粉中牛源性成分的相对定量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0.00001 mg/mL,回收率为91.11%~119.2%,组间变异系数≤0.58%、组内变异系数≤1.44%。说明该方法在特异性与稳定性上适用于乳粉中牛源性成分及含量的掺假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粉 马乳粉 real-time PCR 掺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Framework of LSTM Neural Network Model in Multi-Time Scale Real-Time Prediction of Ship Motions in Head Waves 被引量:1
6
作者 CHEN Zhan-yang ZHAN Zheng-yong +2 位作者 CHANG Shao-ping XU Shao-feng LIU Xing-yun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03-1819,共17页
Ship motions induced by wave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fficiency and safety of offshore operations.Real-time prediction of ship motions in the next few second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performing sensitive act... Ship motions induced by wave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fficiency and safety of offshore operations.Real-time prediction of ship motions in the next few second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performing sensitive activities.However,the obvious memory effect of ship motion time series brings certain difficulty to rapid and accurate prediction.Therefore,a real-time framework based on the Long-Short Term Memory(LSTM)neural network model is proposed to predict ship motions in regular and irregular head waves.A 15000 TEU container ship model is employed to illustrate the proposed framework.The numerical implementation and the real-time ship motion prediction in irregular head waves corresponding to the different time scales are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container ship model.The related experimental data were employed to verify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more robust than the classical extreme short-term prediction method based on potential flow theory in the prediction of nonlinear ship mo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learning LSTM ship motion real-time prediction irregular wav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dox mechanism of geobattery and related electrical signals using a novel real-time self-potential monitoring experimental platform 被引量:2
7
作者 XIE Jing CUI Yi-an +4 位作者 ZHANG Li-juan GUO You-jun CHEN Hang ZHANG Peng-fei LIU Jian-x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CD 2024年第11期4155-4173,共19页
Controlle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re proved to be a valuable tool for investigating changes in underground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the related response of surface geophysical signals.The self-potential(SP)method is w... Controlle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re proved to be a valuable tool for investigating changes in underground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the related response of surface geophysical signals.The self-potential(SP)method is widely used in mineral resource exploration due to its direct correlation with underground electrochemical gradients.This paper presented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n experimental platform based on a multi-channel SP monitoring system.The proposed platform was used to monitor the anodizing corrosion process of different metal blocks from a laboratory perspective,record the real-time SP signal generated by the redox reaction,as well as investigate the geobattery mechanism associated with the natural polarization process of metal mineral resource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constructed SP monitoring platform effectively captures time-series SP signals and provides direct laboratory evidence for the geobattery model.The measured SP data were quantitatively interpreted using the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and the inversion results closely match the real model.This finding highlights the potential of the SP method as a promising tool for determining the loca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nderground polarizers.The study holds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both terrestrial and marine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POTENTIAL real-time monitoring laboratory experiment geobattery mechanism quantitative inver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real-time PCR技术的TTV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8
作者 贾毅博 王高玉 +4 位作者 邓宛心 林彩云 杨华 陈运春 尹飞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9-497,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具有更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TTV检测技术,为揭示TTV在多种疾病过程中的作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方法:为了更精确、灵敏的检测TTV,本研究分析了目前公布的所有亚型的TTV基因序列,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UTR区域... 目的: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具有更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TTV检测技术,为揭示TTV在多种疾病过程中的作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方法:为了更精确、灵敏的检测TTV,本研究分析了目前公布的所有亚型的TTV基因序列,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UTR区域的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并与文献报道应用较为广泛的PCR检测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在1×10^(7)~1×10^(1) copies/μL标准品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1.000,斜率为-3.446,检测下限为1×10^(1) copies/μL。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组内变异系数为7.22%,表明本方法重复性、稳定性较强。针对30份临床样本,使用本研究建立的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及目前被多个研究所使用的4套引物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度显著高于文献中报道的4种方法(P<0.01);Sanger测序结果表明,本方法检测出的30份阳性样本均为TTV,检测特异性为100%。结论:本研究采用基于TaqMan探针的real-time PCR检测方法,检测灵敏性高、覆盖基因型范围广,尤其对于TTV病毒载量较低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定量检测,对于TTV病毒的致病性及作为免疫标志物的应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rque teno virus 基因组扩增测序 real-time 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通道语义信息与注意力机制的Web服务类别标签推荐
9
作者 彭菲 潘国庆 +1 位作者 任志考 胡强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15-2225,共11页
服务表征向量的质量是影响Web服务类别标签推荐准确率的关键因素,针对现有方法在生成服务表征向量时普遍存在语义表达不完备和精确度不高,从而影响服务类别标签的推荐准确性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多通道语义信息与注意力机制的Web服务类... 服务表征向量的质量是影响Web服务类别标签推荐准确率的关键因素,针对现有方法在生成服务表征向量时普遍存在语义表达不完备和精确度不高,从而影响服务类别标签的推荐准确性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多通道语义信息与注意力机制的Web服务类别标签推荐方法。利用RoBERTa模型生成服务描述文本中特征词的嵌入表示,建立面向不同粒度特征词的语义信息提取通道;构建一种带有快速规则近似注意力机制的全局语义提取模型FRASRU,实现特征词自身语义特征与全局语义特征的快速融合;将多通道特征融合的服务表征向量输入预训练好的sigmiod分类器,实现类别标签推荐。实验表明所提方法优于同类对比模型与分类方法,具有良好的分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签推荐 多通道 注意力机制 web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产气荚膜梭菌研究的文献分析
10
作者 巴旭丽 金有顺 +1 位作者 李兆才 周继章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107,共7页
产气荚膜梭菌是革兰氏阳性杆菌,通过释放多种毒素和酶引发畜禽严重疾病,降低畜牧业生产。文献分析可把握学科发展方向,明确当前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然而,缺乏对产气荚膜梭菌文献的系统梳理,基于此,研究旨在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 产气荚膜梭菌是革兰氏阳性杆菌,通过释放多种毒素和酶引发畜禽严重疾病,降低畜牧业生产。文献分析可把握学科发展方向,明确当前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然而,缺乏对产气荚膜梭菌文献的系统梳理,基于此,研究旨在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以产气荚膜梭菌为关键词归纳,总结文献。结果表明:(1)1980-2022年,发表产气荚膜梭菌相关文献共计9093篇,其中“Foodborne Illness Acquired in the United States-Major Pathogens”,被引频次最多(1401次);(2)发文量较多的国家依次为美国(2688)>日本(850)>德国(644)>英国(561)>加拿大(501)>中国(500);(3)产气荚膜梭菌的关键词最大权重为toxin(1980-2022年),且以微生物,农业,食品科学技术,兽医学以及生物工程与应用生物学等学科交叉。产气荚膜梭菌的有效遏制是核心,快速根除是关键,该文分析产气荚膜梭菌的研究趋势,提出噬菌体治疗、疫苗免疫等今后研究新思路,为保障畜牧业生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文献计量分析 web of Science VOSvie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的移动通信基站覆盖预测系统
11
作者 高宇 黄铭 杨晶晶 《微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1,27,共9页
移动通信基站的覆盖范围不仅与发射功率、频率和天线等因素有关,还受到地理空间环境信息的显著影响。如何将两者关联并进行可视化表示,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eb的移动通信基站覆盖预测系统。首先,对... 移动通信基站的覆盖范围不仅与发射功率、频率和天线等因素有关,还受到地理空间环境信息的显著影响。如何将两者关联并进行可视化表示,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eb的移动通信基站覆盖预测系统。首先,对华为开源数据集进行数据筛选和小区场景重建;其次,训练了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并结合测试结果,比较了三种无线电传播经验性模型和九种机器学习模型的性能。结果表明,机器学习模型总体优于经验性模型,其中,集成模型的预测性能优于单一机器学习模型,极端随机树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5.23 dB,表现出最优预测性能。最后,基于Web架构实现了移动通信基站覆盖的可视化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地图 电波传播预测 机器学习 web应用系统 地理空间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E-EM:一种期望最大化Web入侵检测算法
12
作者 尹兆良 黄于欣 余正涛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5-325,共11页
现有的入侵检测算法集中在模式匹配、阈值分割法和多层感知机等机器学习和以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方法上,在处理基于签名和异常的入侵时效果显著,但耗时费力。在面对Web入侵场景时,现有方法将检测模式重心放在网络流量分析(NTA)上,对URL携... 现有的入侵检测算法集中在模式匹配、阈值分割法和多层感知机等机器学习和以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方法上,在处理基于签名和异常的入侵时效果显著,但耗时费力。在面对Web入侵场景时,现有方法将检测模式重心放在网络流量分析(NTA)上,对URL携带的负载信息和流量之间的关联语义信息提取不足,异常检测效果有待提升。提出一种无监督算法,名为注意力扩展期望最大化算法(attention expand expectation-maximization algorithm,AE-EM),该算法提取应用层URL中的攻击负载语义,采用Attention机制混合编码网络层流量结构化数据,训练融合多维特征和关联应用层语义的向量作为算法的输入,使用轻量化期望最大化算法估计高斯混合模型的参数,用于网络安全入侵检测的Web入侵检测场景。通过在基线数据集上使用常用的学习算法和消融实验比较,提出的AE-EM算法在Web入侵检测领域准确率和性能上优于传统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检测 web攻击检测 注意力机制 EM算法 AE-EM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b应用访问控制漏洞检测研究进展
13
作者 孟海宁 陆杰 +3 位作者 李昊峰 黄永恒 曹立庆 李炼 《高技术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7-240,共14页
访问控制机制在维护Web应用安全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不安全的访问控制机制已经成为威胁Web应用安全的主要风险来源之一。为了保护Web应用安全,及早地检测并报告访问控制漏洞至关重要。为了帮助安全研究者和程序开发者更深... 访问控制机制在维护Web应用安全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不安全的访问控制机制已经成为威胁Web应用安全的主要风险来源之一。为了保护Web应用安全,及早地检测并报告访问控制漏洞至关重要。为了帮助安全研究者和程序开发者更深入地了解Web应用的访问控制漏洞以及现有工作的研究进展,本文对该领域的相关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概括了访问控制漏洞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归纳了检测访问控制漏洞的关键步骤和核心思想。此外,本文进一步针对功能级、对象级和对象属性级3类高危访问控制漏洞,详细分析和讨论了现有工作的漏洞检测能力。最后,对Web应用访问控制漏洞检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应用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漏洞 漏洞检测 越权访问 软件缺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al-Time Monitoring Method for Cow Rumination Behavior Based on Edge Computing and Improved MobileNet v3
14
作者 ZHANG Yu LI Xiangting +4 位作者 SUN Yalin XUE Aidi ZHANG Yi JIANG Hailong SHEN Weizheng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4期29-41,共13页
[Objective]Real-time monitoring of cow ruminant behavior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for promptly obtaining relevant information about cow health and predicting cow diseases.Currently,various strategies have been propo... [Objective]Real-time monitoring of cow ruminant behavior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for promptly obtaining relevant information about cow health and predicting cow diseases.Currently,various strategie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monitoring cow ruminant behavior,including video surveillance,sound recognition,and sensor monitoring methods.How‐ever,the application of edge device gives rise to the issue of inadequate real-time performance.To reduce the volume of data transmission and cloud computing workload while achieving real-time monitoring of dairy cow rumination behavior,a real-time monitoring method was proposed for cow ruminant behavior based on edge computing.[Methods]Autono‐mously designed edge devices were utilized to collect and process six-axis acceleration signals from cows in real-time.Based on these six-axis data,two distinct strategies,federated edge intelligence and split edge intelligence,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real-time recognition of cow ruminant behavior.Focused on the real-time recognition method for cow ruminant behavior leveraging federated edge intelligence,the CA-MobileNet v3 network was proposed by enhancing the MobileNet v3 network with a collaborative attention mechanism.Additionally,a federated edge intelligence model was designed uti‐lizing the CA-MobileNet v3 network and the FedAvg federated aggregation algorithm.In the study on split edge intelli‐gence,a split edge intelligence model named MobileNet-LSTM was designed by integrating the MobileNet v3 network with a fusion collaborative attention mechanism and the Bi-LSTM network.[Results and Discussions]Through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with MobileNet v3 and MobileNet-LSTM,the federated edge intelligence model based on CA-Mo‐bileNet v3 achieved an average Precision rate,Recall rate,F1-Score,Specificity,and Accuracy of 97.1%,97.9%,97.5%,98.3%,and 98.2%,respectively,yielding the best recognition performance.[Conclusions]It is provided a real-tim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monitoring cow ruminant behavior,and the proposed federated edge intelligence model can be ap‐plied in practical sett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w rumination behavior real-time monitoring edge computing improved MobileNet v3 edge intelligence model Bi-LS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3—2023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B族维生素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趋势及分析
15
作者 邓滢滢 段学清 +3 位作者 刘一凡 李昕 吴杨旸 田维毅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3,共8页
目的 分析1983—2023年B族维生素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研究动态、热点及发展脉络,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Web of Science文献数据库搜集1983—2023年关于B族维生素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文献,使用Bibliometrix、CiteSpace和... 目的 分析1983—2023年B族维生素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研究动态、热点及发展脉络,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Web of Science文献数据库搜集1983—2023年关于B族维生素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文献,使用Bibliometrix、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发文国家、机构、作者及本领域的研究热点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4811篇文献,涉及1337本期刊。其中该领域发文量整体呈现稳定的研究活跃度。发文量多的机构主要分布于美国、中国、日本等;期刊与高被引文献的研究方向重点涉及营养学及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热点逐渐由B族维生素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转变为临床预防应用探索;叶酸、一级预防、脑卒中是该领域当前研究热点。结论 40年来,全球学者对B族维生素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关注度持续不减,各国已形成多机构合作团队,近10年的研究发现,B族维生素中的叶酸在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减少心脑血管、肾脏等疾病风险方面具有良好的潜力,本研究可为科研人员了解B族维生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现状及开展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 动脉粥样硬化 web of Science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的铁路工程大场景建模与渲染研究
16
作者 刘祾頠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29,39,共8页
铁路工程通常呈带状分布,采用三维球面大场景可以更好地展示铁路工程项目效果,也是当前铁路工程三维可视化普遍采用的技术手段。但因铁路工程构筑物和设施设备有其自身特点,开发大场景铁路工程三维可视化系统仍存在模型快速构建、与地... 铁路工程通常呈带状分布,采用三维球面大场景可以更好地展示铁路工程项目效果,也是当前铁路工程三维可视化普遍采用的技术手段。但因铁路工程构筑物和设施设备有其自身特点,开发大场景铁路工程三维可视化系统仍存在模型快速构建、与地理信息场景的融合建模、大场景高效渲染等技术难点。针对上述难点,通过对相关技术的深入研究,提出基于Web的铁路工程大场景三维系统整体技术路线,研发铁路工程建模引擎,并对大场景渲染流程和机制进行深度优化。首先,提出“数据上云,后端计算,前端渲染”的整体技术路线,即所有数据在云服务器集中存储,利用后端服务器进行建模计算,在前端Web网页上对模型进行渲染呈现,此技术路线既有利于数据安全,也有利于计算及网络的负载匀衡,可以极大地提升系统用户体验。其次,自主研发铁路工程建模引擎,该引擎针对铁路工程构筑物及设施设备的特点,采用放样建模及模型库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快速建立铁路工程三维模型,提出基于牛顿迭代的预测迭代方法,实现铁路工程模型与地形的高效融合建模。最后,提出一种动态加载技术,通过对大场景渲染流程与机制的深度优化,实现在不损失可视化效果的前提下进行海量模型的即时渲染,有效解决了大场景浏览过程中的卡顿、操作延迟现象。基于上述方法开发了铁路工程综合选线系统,通过项目应用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程 web 三维建模 大场景渲染 融合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xSTS的会话类型Web服务匹配判定框架
17
作者 张驰 金咏琪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19,共8页
针对当前会话类型Web服务匹配模型信息不足的问题,提出蕴含多层次、多概念和多策略的Web服务匹配框架。该文构造涵盖语法、语义和行为协议的SxSTS模型,以完整准确地描述Web服务;定义包含强、弱、迹三种内部变迁处理策略和涵盖完全匹配... 针对当前会话类型Web服务匹配模型信息不足的问题,提出蕴含多层次、多概念和多策略的Web服务匹配框架。该文构造涵盖语法、语义和行为协议的SxSTS模型,以完整准确地描述Web服务;定义包含强、弱、迹三种内部变迁处理策略和涵盖完全匹配、包含匹配、部分匹配和不匹配四种匹配标准的Web服务匹配框架;通过SxSTS同步积中有无死锁设计匹配判定算法,实现对匹配类型的自动判定。最后,通过实例验证该框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话类型web服务 匹配框架 SxSTS模型 内部变迁处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werRASP:基于RASP的高性能Web安全防护方法研究
18
作者 何成刚 丁宏强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3-103,共11页
针对当前Web应用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攻击威胁,如SQL注入、Webshell攻击和日益突出的0day安全漏洞等严重威胁,Web应用的安全直接关系到社会正常秩序和国家安全等重要方面。但目前的Web应用安全防护方法和工具易被安全攻击绕过,误报高、... 针对当前Web应用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攻击威胁,如SQL注入、Webshell攻击和日益突出的0day安全漏洞等严重威胁,Web应用的安全直接关系到社会正常秩序和国家安全等重要方面。但目前的Web应用安全防护方法和工具易被安全攻击绕过,误报高、配置繁琐,无法在不断增长的应用需求与日益繁杂的恶意攻击中进行高效防护。为此提出基于RASP的PowerRASP高性能应用安全防护方法与框架,用来解决目前Web应用安全防护准确性低、无法快速阻挡0day安全漏洞和严重影响Web应用性能等“卡脖子”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在安全攻击防护准确率方面,PowerRASP的安全防护准确率达到100%,而百度OpenRASP的安全防护准确率仅为77.60%;在对被保护应用性能影响方面,PowerRASP对应用性能的影响非常小,比OpenRASP在CPU使用率上降低5.2%,在内存使用率方面降低0.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应用安全防护 安全漏洞 高性能 高效防护 PowerRASP 快速阻挡0da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neycomb-spiderweb-inspired self-similar hybrid cellular structures for impact applications
19
作者 K.Tewari M.K.Pandit +1 位作者 M.M.Mahapatra P.R.Budarap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1期182-200,共19页
Inspired by nature's self-similar designs,novel honeycomb-spiderweb based self-similar hybrid cellular structures are proposed here for efficient energy absorption in impact applications.The energy absorption is e... Inspired by nature's self-similar designs,novel honeycomb-spiderweb based self-similar hybrid cellular structures are proposed here for efficient energy absorption in impact applications.The energy absorption is enhanced by optimizing the geometry and topology for a given mass.The proposed hybrid cellular structure is arrived after a thorough analysis of topologically enhanced self-similar structures.The optimized cell designs are rigorously tested considering dynamic loads involving crush and high-velocity bullet impact.Furthermore,the influence of thickness,radial connectivity,and order of patterning at the unit cell level are also investigated.The maximum crushing efficiency attained is found to be more than 95%,which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most existing traditional designs.Later on,the first and second-order hierarchical self-similar unit cell designs developed during crush analysis are used to prepare the cores for sandwich structures.Impact tests are performed on the developed sandwich structures using the standard 9-mm parabellum.The influence of multistaging on impact resistance is also investigated by maintaining a constant total thickness and mass of the sandwich structure.Moreover,in order to avoid layer-wise weak zones and hence,attain a uniform out-of-plane impact strength,off-setting the designs in each stage is proposed.The sandwich structures with first and second-order self-similar hybrid cores are observed to withstand impact velocities as high as 170 m/s and 270 m/s,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wich structures Honeycomb-spider web inspired Self-similar hierarchy Crush analysis High-velocity impact Strong and weak zones Multistag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Real-time PCR方法研究日粮添加豆油与胡麻油对肉牛瘤胃纤维分解菌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旦 王加启 +3 位作者 卜登攀 杨舒黎 魏宏阳 周凌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6-260,共5页
本研究分别以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白色瘤胃球菌(Ruminobacter albus)和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16S rDNA序列设计引物,运用Real-ti me PCR技术... 本研究分别以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白色瘤胃球菌(Ruminobacter albus)和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16S rDNA序列设计引物,运用Real-ti me PCR技术研究日粮中添加豆油与胡麻油对肉牛上述4种瘤胃纤维分解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相比,添加豆油组(LOC1)和胡麻油(LOC2)组,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白色瘤胃球菌(Ruminobacter albus)和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数量显著减少(P<0.05),分别降低了78%和31%、30%和36%、27%和23%、6%和13%。通过该方法的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4%的豆油和胡麻油显著减少了瘤胃中纤维分解菌,对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的影响明显。而且采用Real-ti me PCR方法对瘤胃纤维分解菌进行定量,可以快速有效反映出在日粮改变的情况下菌的数量变化趋势,相对于传统计数方法更直观、快捷与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l-time PCR 瘤胃纤维菌 定量 肉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