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7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cal Influence on the Error-Correction Variable in a Cointegrated System
1
作者 Zhang, X. Yang, B. +1 位作者 Zhang, T. Zhang, S.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1年第3期1-8,共8页
The concept of cointegration describes an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among a set of time-varying variables, and the cointegrated relationship can be represented through an error-correction model (ECM). The error-correct... The concept of cointegration describes an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among a set of time-varying variables, and the cointegrated relationship can be represented through an error-correction model (ECM). The error-correction variable, which represents the short-run discrepancy from the equilibrium state in a cointegrated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M. It is natural to ask how the error-correction mechanism works, or equivalently, how the short-run discrepancy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integrated system?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or local influence on the error-correction variable in an error-correction model. Following the argument of the second-order approach to local influence suggested by reference [5], we develop a diagnostic statistic to examine the local influence on the estimation of the parameter associated with the error-correction variable in an ECM. An empirical example is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posed diagnostic. We find that the short-run discre pancy may have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estimation of the parameter associated with the error-correction model. It is the error-correction variable that the short-run discrepancies can be incorporated through the error-correction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er simulation Error correction Mathematical models Parameter estimation Program diagnostics Statistical methods time series analysis time varying control syste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ddle-period Static Correction Techniques Using 3D Spatially Fixed Spread Method
2
作者 A. A. Zhukov E. A. Osmolovskaya A.V. Burlakov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F07期42-44,共3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时间序列对地震的异常响应特征分析
3
作者 赵宜宾 张艳芳 +2 位作者 靳志同 王福昌 唐磊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68-573,共6页
以2022—2023年姑咱台应变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通过比较观测点地表在地震发生和未发生时段的应变信号差异,认为M_(S)4.5以上地震发生过程中去趋势的面应变和矫正后的主应变方向都有明显的趋势异常。具体来说,去趋... 以2022—2023年姑咱台应变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通过比较观测点地表在地震发生和未发生时段的应变信号差异,认为M_(S)4.5以上地震发生过程中去趋势的面应变和矫正后的主应变方向都有明显的趋势异常。具体来说,去趋势的面应变在以稳定状态1.1倍的速率持续减小,且方差明显增大时,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比较大;矫正后的主应变方向在地震发生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类似于药物代谢浓度变化曲线模型,且波动周期小,振幅大,与稳定状态时的近似直线趋势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换算 主应变方向校正 时间序列 关联分析 异常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视距传播机制下的时差定位折射修正技术
4
作者 朱庆林 孙方 +6 位作者 姚山峰 欧阳鑫信 王红光 韩杰 董翔 张守宝 赵振维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19-2126,共8页
针对大气波导和对流层散射两种超视距传播机制导致的大气折射误差显著增大、严重影响三站无源时差定位系统远距离目标定位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超视距传播机制下的时差定位折射修正方法。该方法利用射线描迹技术精确计算大气波导和对流... 针对大气波导和对流层散射两种超视距传播机制导致的大气折射误差显著增大、严重影响三站无源时差定位系统远距离目标定位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超视距传播机制下的时差定位折射修正方法。该方法利用射线描迹技术精确计算大气波导和对流层散射环境作用下信号传播路径上的射线轨迹参数,基于时差定位CHAN算法对实测时延差进行折射误差修正,并利用几何稀释精度解算原理对修正结果进行精度评估。评估结果充分验证了修正技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利用该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无源时差定位系统对超视距目标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差定位 大气波导 对流层散射 折射修正 射线描迹 几何稀释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层模型预测控制的含风电电力系统恢复在线决策方法
5
作者 顾雪平 魏佳俊 +2 位作者 白岩松 李少岩 刘玉田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71-1486,共16页
在“双碳”背景下,电力系统的风电渗透率不断提升,风电机组对大停电后系统恢复过程的影响日益显著。为应对风电出力不确定性对恢复过程的影响,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模型预测控制的电力系统恢复在线决策方法。首先,为满足不同的恢复决... 在“双碳”背景下,电力系统的风电渗透率不断提升,风电机组对大停电后系统恢复过程的影响日益显著。为应对风电出力不确定性对恢复过程的影响,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模型预测控制的电力系统恢复在线决策方法。首先,为满足不同的恢复决策需求,引入分层控制结构,将恢复任务解耦,以动态更新的风电预测信息为基础,提出基于两种滚动机制的双层滚动优化策略:上层考虑元件恢复次序的后效性,采用前瞻到底滚动机制进行元件恢复次序决策;下层考虑风电预测精度近高远低的实际,采用滑动时间窗口滚动机制进行发电机组出力计划和负荷恢复计划决策。然后,在反馈校正环节,根据实测风电数据,建立储能等灵活性资源的实时调度模型并修正风电功率预测。最后,通过修改的新英格兰39节点系统和实际系统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预测控制 大停电 风电不确定性 滚动机制 在线恢复 实时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气网延时的电-气综合能源系统近端策略优化双智能体安全校正方法
6
作者 彭寒梅 颜飞 +2 位作者 谭貌 苏永新 李辉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60,共10页
电-气区域综合能源系统(EGRIES)中的电、气能源耦合且电力与天然气传输速率存在差异性,使得其安全校正的控制变量多且调整时间尺度不同。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双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EGRIES多时间尺度安全校正控制方法。基于EGRIES多能流... 电-气区域综合能源系统(EGRIES)中的电、气能源耦合且电力与天然气传输速率存在差异性,使得其安全校正的控制变量多且调整时间尺度不同。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双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EGRIES多时间尺度安全校正控制方法。基于EGRIES多能流模型和天然气网络调节较慢的特性,进行控制变量的调整时间尺度分类;构建基于双智能体强化学习的安全校正控制框架,采用合作型双智能体分别进行长时间和短时间尺度控制变量调整量的决策,设计基于近端策略优化(PPO)算法的智能体1和智能体2模型;在此基础上,离线训练PPO双智能体,当系统进入紧急状态时,双智能体相互合作在线产生可靠的安全校正控制策略,使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算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安全校正控制 双智能体 PPO算法 调整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乒乓舵的引信滚转角最优控制方法
7
作者 雷泷杰 李松 +2 位作者 陈瑞华 刘越 肖晨星 《探测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6,共7页
针对使用乒乓舵执行机构的二维弹道修正引信滚转控制系统存在扰动时,采用乒乓舵线性化方式的控制过程中等效控制力矩小、控制能力不足以及采用Bang-Bang控制存在较大的稳定误差问题,提出了基于乒乓舵的引信滚转角最优控制方法。该方法... 针对使用乒乓舵执行机构的二维弹道修正引信滚转控制系统存在扰动时,采用乒乓舵线性化方式的控制过程中等效控制力矩小、控制能力不足以及采用Bang-Bang控制存在较大的稳定误差问题,提出了基于乒乓舵的引信滚转角最优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最优控制理论,利用极小值原理,在受到乒乓舵离散控制量约束条件下,以时间为性能指标,设计了时间最优Bang-Bang控制器,通过选择合适的切换策略将其与乒乓舵线性PID控制器相结合,实现了引信滚转姿态稳定。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基于乒乓舵的引信滚转角最优控制方法相比线性化PID控制器能够在系统存在扰动导致控制能力不足时,实现引信滚转姿态控制,并有效克服Bang-Bang控制器因对模型依赖性而引起的稳态误差,最终获得较高的控制精度。该方法鲁棒性强,工程实现简单,能够满足二维弹道修正引信低成本高精度的滚转角控制精度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弹道修正引信 滚转角 时间最优Bang-Bang控制 线性化PID控制 切换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误差校正方法在衢江流域洪水预报中的应用对比
8
作者 杨雨蒙 石朋 +3 位作者 瞿思敏 吴洪石 孙逸群 樊鑫洋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4,共7页
采用新安江模型模拟洪水过程,基于纳什效率系数、洪峰相对误差、峰现时间误差等指标评估了实时校正量法、反馈模拟实时校正法、误差自回归模型、随机森林、k最邻近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共6种实时校正方法对钱塘江衢江流域洪水预报结果的... 采用新安江模型模拟洪水过程,基于纳什效率系数、洪峰相对误差、峰现时间误差等指标评估了实时校正量法、反馈模拟实时校正法、误差自回归模型、随机森林、k最邻近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共6种实时校正方法对钱塘江衢江流域洪水预报结果的校正效果。结果表明:6种校正方法均能减少洪峰相对误差,其中随机森林最优,实时校正量法和反馈模拟法次之;对于纳什效率系数,人工神经网络和误差自回归表现较好,在起始预报时刻距离洪峰较远时,人工神经网络的效果更好;对于峰现时间,随机森林的校正效果最好,其次是人工神经网络;各方法综合比较而言,人工神经网络的表现最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洪水预报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预报 实时校正 误差自回归 反馈模拟实时校正法 机器学习 新安江模型 衢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相控阵雷达孔径渡越与距离徙动联合校正
9
作者 张亮 杨静 +2 位作者 陈浩 周必雷 杜庆磊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4,共7页
宽带相控阵雷达探测高速运动目标时,目标回波快时间频率与空、时二维耦合,容易出现孔径渡越和距离徙动双重问题。针对该情况,提出一种联合校正方法:当雷达工作于窄发模式时,通过频域补偿和一维时间尺度(TS)进行解耦;当雷达工作于宽发模... 宽带相控阵雷达探测高速运动目标时,目标回波快时间频率与空、时二维耦合,容易出现孔径渡越和距离徙动双重问题。针对该情况,提出一种联合校正方法:当雷达工作于窄发模式时,通过频域补偿和一维时间尺度(TS)进行解耦;当雷达工作于宽发模式时,通过二维TS进行解耦。针对雷达工作模式界定问题给出了明确条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解决孔径渡越、距离徙动引起的目标回波跨阵元、跨脉冲问题,联合校正后目标有效检测临界信噪比较理想状态损失不超过3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雷达 相控阵 孔径渡越 距离徙动 联合校正 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内陆峡谷型水库的GACOS时序InSAR大气二次改正方法研究
10
作者 刘浩锋 孟令奎 +5 位作者 罗志 李靖霖 张镇 李涵曼 李林宜 张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2,共10页
大气延迟是影响时序InSAR精度的主要误差源之一,常见的InSAR大气改正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干涉图内部特性的自改正法和外部数据辅助改正法。为了进一步削弱大气延迟带来的影响,结合研究区域的地形特征,提出了一种面向内陆峡谷型水库的时序In... 大气延迟是影响时序InSAR精度的主要误差源之一,常见的InSAR大气改正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干涉图内部特性的自改正法和外部数据辅助改正法。为了进一步削弱大气延迟带来的影响,结合研究区域的地形特征,提出了一种面向内陆峡谷型水库的时序InSAR大气二次改正方法。该方法将回归模型和GACOS数据集结合实现了大气二次改正,发挥了二者在大气改正中的优势。以河口村水库为例,将大气二次改正结果与常规时序InSAR结果进行了对比,并采用地表形变实测数据验证。结果表明,相比常规方法,GACOS改正方法的精度提升5.576%,线性改正、指数改正及指数+GACOS改正方法的精度依次提升,其中线性+GACOS改正方法的精度提升22.538%,说明提出的大气二次改正方法能进一步提高时序InSAR形变结果的精度,为InSAR技术在内陆峡谷型水库地区的地表形变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InSAR 大气延迟 回归模型 GACOS 河口村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相关约束和CNN-GRU网络的井震自动标定
11
作者 李钦昭 刘洋 +2 位作者 席念旭 张浩然 邸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4-575,共12页
井震标定是地震资料解释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传统的井震标定方法是用测井数据与提取的地震子波合成地震记录,通过拖拽的方式与井旁地震道匹配,这种方法有较大的人为因素,而且非常耗时且容易造成过度拉伸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 井震标定是地震资料解释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传统的井震标定方法是用测井数据与提取的地震子波合成地震记录,通过拖拽的方式与井旁地震道匹配,这种方法有较大的人为因素,而且非常耗时且容易造成过度拉伸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门控循环单元(Gate Recur-rent Unit,GRU)网络的深度学习方法,实现井震自动标定。首先,用典型模型合成地震记录,引入时间校正量对井旁地震道记录进行校正;然后,通过训练搭建的CNN-GRU网络建立两条地震道与时间校正量之间的联系,以两条地震道的相关系数作为约束条件,用合成地震记录和井旁地震道直接预测时间校正量;最后,采用30口井的实际数据测试神经网络,与手动标定结果对比,分别计算标定后合成地震记录和井旁地震道的相关系数。研究结果表明:①25口井网络自动标定的相关系数大于或等于手动标定,其余5口井两者基本一致;②手动标定30口井大概需要30 min,网络标定只需要5 s。因此,与传统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井震标定中精度和效率都更高,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震标定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时间校正量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倾角的一维弹道修正时间计算方法
12
作者 贺强 张永军 张晨 《探测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59,共4页
针对现有的一维弹道修正时间计算方法不能满足炮兵火控指控系统对射击诸元计算实时性需求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等效倾角的一维弹道修正时间计算方法。该方法定义了等效倾角,首先计算无控弹道,利用弹道相似性预估一维弹道修正阻力器展开点,... 针对现有的一维弹道修正时间计算方法不能满足炮兵火控指控系统对射击诸元计算实时性需求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等效倾角的一维弹道修正时间计算方法。该方法定义了等效倾角,首先计算无控弹道,利用弹道相似性预估一维弹道修正阻力器展开点,然后计算修正弹道;根据前一次的计算结果修正等效倾角,计算阻力器展开点,不断迭代,从而快速计算出一维弹道修正时间。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基于等效倾角的一维弹道修正时间计算方法的射击诸元计算效率比时间修正系数法平均提升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弹道修正时间 实时性 等效倾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掘地震实时采集数据同步时差校正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丹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0-196,共7页
【目的】随掘地震数据通常采用多台采集分站进行数据采集,各分站拥有多个采集通道,由于井下缺少GPS信号,同时现有的各种网络同步技术受井下网络延迟问题影响,从而使得接收到的随掘数据各分站之间经常会存在同步时差。而时间同步精度直... 【目的】随掘地震数据通常采用多台采集分站进行数据采集,各分站拥有多个采集通道,由于井下缺少GPS信号,同时现有的各种网络同步技术受井下网络延迟问题影响,从而使得接收到的随掘数据各分站之间经常会存在同步时差。而时间同步精度直接影响数据的处理及成像质量。因此,随掘地震实时采集数据的同步时差校正对于随掘地震的探测准确性至关重要。【方法】由于当前地面高精度授时系统尚无有效解决井下信号丢失问题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掘地震数据的自适应时差校正方法。以各分站独立扫描、综合分析的自适应速度分析方法,解决了各分站的同步时差对速度分析的影响;通过速度分析结果,计算各分站模型道,进而求取得到各分站的同步时差,实现随掘地震数据同步时差的自动校正。【结果和结论】理论模型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得到的同步时差具有较高精度,并且受噪声影响较小。将其用于煤矿工作面实测随掘地震相干单炮记录,校正后的随掘地震记录各分站之间的时差被消除,且在信噪比较低的各道之间也未受到噪声影响,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地震波传播的时间是随掘记录中的关键属性,通过精确校正时差,确保了各分站记录的随掘数据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从而显著提升了数据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掘地震 时差校正 实时采集 互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域滤波面形的毫米级束径离子束驻留时间补偿
14
作者 卞萌 胡海翔 +2 位作者 唐瓦 季鹏 张学军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739-1749,共11页
为提升细束径去除函数对空间波长接近其特征尺寸的面形误差的修正能力,开展了毫米级束径离子束加工收敛率分析及优化研究,提出基于多频段面形“贝壳纹”加工程度的修形能力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均方根密度的频域分布特性与各频段的收敛率... 为提升细束径去除函数对空间波长接近其特征尺寸的面形误差的修正能力,开展了毫米级束径离子束加工收敛率分析及优化研究,提出基于多频段面形“贝壳纹”加工程度的修形能力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均方根密度的频域分布特性与各频段的收敛率、不同周期面形幅值的加工结果,量化评估细束径去除函数的跨频段误差修正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制定加工补偿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域滤波进行驻留时间补偿的收敛率优化提升方法,提高了可修正频段的收敛率,并通过仿真和实验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以加工“贝壳纹”的方式可以实现去除函数多频段面形误差修正能力的高效分析,驻留时间补偿方法可有效提升细束径去除函数可修正频段内的单轮收敛率。针对2 mm半宽去除函数收敛能力发生转折的关键频段(0.186~0.385 mm^(-1)),实际平均收敛率从76.4%提升至91.7%。该方法有助于实现单束径去除函数加工时的全频段误差一致性收敛,适用于高精度光学元件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精密加工 离子束修形 驻留时间 收敛率 细束径去除函数 修形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球体组装模型与多孔介质流动压损预测
15
作者 陈方兴 郝小礼 +3 位作者 陈世强 李轶群 李石林 鲁义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3-242,共10页
快速预测采空区内部流动损失,一直是煤矿精准防灭火的关键问题。围绕采空区多孔介质流动,提出球体组装的采空区多孔介质物理模型,结合模型几何特征,找到流动的最小体元,并划分出该流动的4个阶段。基于纳维-斯托克斯(N-S)方程,建立表观... 快速预测采空区内部流动损失,一直是煤矿精准防灭火的关键问题。围绕采空区多孔介质流动,提出球体组装的采空区多孔介质物理模型,结合模型几何特征,找到流动的最小体元,并划分出该流动的4个阶段。基于纳维-斯托克斯(N-S)方程,建立表观速度、球径、动力黏度、流体密度与压损的关系式,得到4个阶段的压损计算式,进一步,采用时间比重的加权方法,建立了单位长度压损模型JT/L,符合Forchheimer方程形式。应用该模型预测了压损数值,对比了数值模拟结果和Ergun方程的预测值,结果表明: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相比出入口效应,发现边壁效应更大,经优化确定模型为16×7的多球组装体接枝组合;对于该接枝组合内的多孔介质流动,在层流和近层流时,Ergun预测值与数值模拟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8%;引入孔隙率为0.375的多孔介质试验数据,开展无量纲分析,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但是,单位长度压损模型JT/L预测值的误差最大值达69.9%,实为将N-S方程简化成一维而引起的;定义修正系数K,表征三维流动的影响,雷诺数(R_(e))低于10,K=2.84,雷诺数为10~3000时,K=6.56R_(e)^(-0.334);最终,得到了拟三维的JT'/L计算模型,当雷诺数低于10,预测值的误差小于6%,在雷诺数10~3000范围内,误差低于10%。结论表明,基于球体组装模型的采空区拟三维多孔介质流动压损计算模型,可快速预测出雷诺数不超过3000的单位长度压损,有助于科学指导采空区精准防灭火的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损失 多孔介质模型 时间比重 边壁效应 修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ESat-2的河流水位监测改正模型
16
作者 王瑞琨 何荣 武雷岗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108,共7页
针对河流水面存在坡度且卫星监测数据有一定间距,导致难以构建水位时间序列以进行水文研究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ICESat-2测高数据构建河流水位改正模型的方法。利用ICESat-2卫星2018—2023年的全球测高数据,以黄河下游河南段为研究... 针对河流水面存在坡度且卫星监测数据有一定间距,导致难以构建水位时间序列以进行水文研究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ICESat-2测高数据构建河流水位改正模型的方法。利用ICESat-2卫星2018—2023年的全球测高数据,以黄河下游河南段为研究区,构建补偿ICESat-2测高卫星的地面轨迹变化的河流水位改正模型,结合2016—2024年Sentinel-3A/B的单轨数据构建研究区内4个水文站处的水位时间序列,并进行精度验证与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改正后的ICESat-2卫星的多轨数据与Sentinel-3A/B卫星单轨数据精度相当,两者最大相关系数均为0.96,最小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3 m、0.21 m;构建的水位时间序列平均时间分辨率可达13 d;2016—2024年黄河下游河南段的水位呈先升后降的季节性变化规律,降水量与蒸发量是引起水位变化的主要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改正模型 ICESat-2 Sentinel-3A/B 时间序列 水位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间约束的纵侧向综合调控再入滑翔轨迹快速规划
17
作者 南汶江 闫循良 +1 位作者 杨宇轩 王培臣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8,共13页
针对飞行时间约束下再入滑翔飞行器轨迹规划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阻力加速度剖面解析预测校正和倾侧反转点迭代的纵侧向综合调控再入轨迹快速规划方法。该方法将再入轨迹规划问题分为纵向规划与侧向规划。在纵向规划部分,设计与飞行时间一... 针对飞行时间约束下再入滑翔飞行器轨迹规划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阻力加速度剖面解析预测校正和倾侧反转点迭代的纵侧向综合调控再入轨迹快速规划方法。该方法将再入轨迹规划问题分为纵向规划与侧向规划。在纵向规划部分,设计与飞行时间一一对应的单参数阻力加速度剖面,并基于时间解析预测对剖面参数进行校正,完成参考剖面设计,同时满足终端高度、速度和飞行时间约束。在侧向规划部分,分析轨迹长度和终端位置调控机理,设计基于双倾侧反转点迭代的侧向规划方法,在满足终端位置约束的同时,通过调整轨迹长度,进而实现飞行时间的有效控制。在此基础上,引入基于时间误差的轨迹迭代修正策略,完成时间可控高精度3自由度再入轨迹生成。最终,以CAV-H再入滑翔为例进行仿真,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快速性及适应性;与现有时间可控再入轨迹规划方法相比,新方法在计算效率与精度相当情况下,可综合发挥纵侧向的时间调控能力,具有较大的时间可调范围和较少的倾侧反转次数,亦可对时间可调范围与可达域边界进行快速预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入轨迹规划 时间约束 纵侧向综合调控 剖面解析预测校正 时空边界快速预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引导的复烤烟叶机器人摆把系统设计与实验
18
作者 杨江平 赵依林 +1 位作者 黄军 易百灵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5-340,共6页
为了提升烟叶复烤配方摆把工序效率和准确率,设计了一种基于双目机器视觉的复烤烟叶自动摆把系统。首先搭建了3D双目视觉引导的烟叶摆把机器人系统平台,包括3D双目深度相机、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控制系统和传送带。然后将盛装烟叶的烟... 为了提升烟叶复烤配方摆把工序效率和准确率,设计了一种基于双目机器视觉的复烤烟叶自动摆把系统。首先搭建了3D双目视觉引导的烟叶摆把机器人系统平台,包括3D双目深度相机、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控制系统和传送带。然后将盛装烟叶的烟框划分为6个视觉区域,设计了基于SURF特征点的立体匹配算法。最后进行了3轮135框烟叶机器人抓取试验,结果显示:针对总质量为(195~310)kg烟叶抓取,机器人的单次节拍在(14.21~15.38)s,生产投料效率为(547~631)kg/h,抓取烟叶识别位置与实际位置偏差±5mm,造碎烟叶质量占比为0.1%。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双目视觉引导的自动摆把系统能够实现精准的烟叶定量抓取,达到较为理想的烟叶均质化水平,从而优化和提高烟叶摆把的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方机器人 视觉引导 双目校正 抓取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nvAttLSTM-KF混合模型的城市洪涝实时校正方法研究
19
作者 张天毅 李潇 +2 位作者 陈晓宏 何坤龙 屈洋洋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51,58,共7页
随着城市洪涝灾害频发,通过实时校正方法提高预报的精度成为城市防涝的关键。以广州市天河区车陂涌流域为研究对象,使用一种基于ConvAttLSTM-KF混合模型的实时校正方法对SWMM模型的预报结果进行校正并与传统卡尔曼滤波技术的校正结果对... 随着城市洪涝灾害频发,通过实时校正方法提高预报的精度成为城市防涝的关键。以广州市天河区车陂涌流域为研究对象,使用一种基于ConvAttLSTM-KF混合模型的实时校正方法对SWMM模型的预报结果进行校正并与传统卡尔曼滤波技术的校正结果对比。研究表明,ConvAttLSTM-KF模型在洪峰流量的误差范围小于卡尔曼滤波;在峰现时间误差方面,ConvAttLSTM-KF模型的平均误差为2.5 min,而卡尔曼滤波为21.25 min。ConvAttLSTM-KF模型的平均纳什效率系数为0.97,较卡尔曼滤波提高了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洪涝 SWMM ConvAttLSTM-KF 卡尔曼滤波 实时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序InSAR形变大气残余效应及其校正研究
20
作者 王勇 迟皓哲 +1 位作者 刘严萍 刘宇博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5-698,共4页
时序InSAR形变可能受到季节差异、天气变化(如降水、降雪等)引起的大气残余效应的影响,从而使其精度降低。本文以天津市为例,开展时序InSAR形变大气残余效应及校正研究。首先,利用SBAS-InSAR技术处理Sentinel-1A影像,获取时序InSAR形变... 时序InSAR形变可能受到季节差异、天气变化(如降水、降雪等)引起的大气残余效应的影响,从而使其精度降低。本文以天津市为例,开展时序InSAR形变大气残余效应及校正研究。首先,利用SBAS-InSAR技术处理Sentinel-1A影像,获取时序InSAR形变结果;然后,将时序InSAR形变与精密水准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并结合季节和天气变化特征,分析时序InSAR形变中的大气残余效应;最后,基于ERA5水汽资料构建大气残余误差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去除大气残余效应误差,提高时序InSAR形变精度。结果表明,时序InSAR形变存在大气残余效应误差,尤其是降水天气变化引起的大气残余效应较为明显,从而影响时序InSAR形变精度;时序InSAR月形变量与精密水准月形变量的差值和同一时间段内的水汽变化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通过线性回归方法构建的大气残余效应校正模型能够有效改善时序InSAR形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InSAR Sentinel-1A 大气残余效应 ERA5水汽 校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