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酸溶液中Mn(Ⅱ)/Mn(Ⅲ)电对的电化学氧化动力学研究
1
作者 赵艳茹 陈志萍 +3 位作者 杨晓峰 王高 朱鹏强 张玉莹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6-391,共6页
Mn(Ⅱ)/Mn(Ⅲ)反应在化学发光检测、有机合成以及液流电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动力学特性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本研究采用计时电量法测定硫酸溶液中不同温度不同阶跃电位下Mn(Ⅱ)氧化为Mn(Ⅲ)的标准反应速率常数k0(4.67... Mn(Ⅱ)/Mn(Ⅲ)反应在化学发光检测、有机合成以及液流电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动力学特性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本研究采用计时电量法测定硫酸溶液中不同温度不同阶跃电位下Mn(Ⅱ)氧化为Mn(Ⅲ)的标准反应速率常数k0(4.67×10^(-5)m·s^(-1)-7.712×10^(-5)m·s^(-1)),并进一步求得表观活化能(20.84 kJ·mol^(-1))。此研究不仅为Mn(Ⅱ)/Mn(Ⅲ)电对及类似反应的电化学氧化动力学提供了新的方法,还为Mn(Ⅲ)的可控制备积累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Ⅱ)/Mn(Ⅲ) 计时电量法 扩散系数 反应速率常数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水对C_(4)F_(7)N气体分解产物生成速率的影响
2
作者 崔光凯 徐焱 +4 位作者 王璁 屠幼萍 陈庚 樊若岑 郑重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5,共7页
为了探索微水存在条件下全氟异丁腈(C_(4)F_(7)N)气体分解产物的生成机制,本文对微水参与反应时C_(4)F_(7)N气体的分解过程以及分解后重组的过程进行研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和过渡态理论计算得到C_(4)F_(7)N气体在微水参与反应条件下的... 为了探索微水存在条件下全氟异丁腈(C_(4)F_(7)N)气体分解产物的生成机制,本文对微水参与反应时C_(4)F_(7)N气体的分解过程以及分解后重组的过程进行研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和过渡态理论计算得到C_(4)F_(7)N气体在微水参与反应条件下的热力学参数以及部分特征产物的生成路径和生成速率。结果表明:在微水参与反应时,C_(4)F_(7)N气体分解所需的活化能低于干燥C_(4)F_(7)N气体分解所需的能量,微水的存在使C_(4)F_(7)N气体更容易分解。C_(4)F_(7)N气体分解产物中CHF3气体的反应速率常数较大,化学性质稳定且具有可检性,可以作为微水存在条件下C_(4)F_(7)N气体分解的特征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异丁腈(C_(4)F_(7)N) 微水 热力学参数 反应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提取反应质谱测定OH^(-)离子和酮类、酸类有机物间反应速率常数
3
作者 潘月 张强领 +2 位作者 邹雪 沈成银 储焰南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6-291,共6页
近年来,一种新的质子提取反应质谱(proton extraction reaction mass spectrometry,PER-MS)技术被提出,其使用OH^(-)作为母体离子检测VOCs,相对于传统质子转移反应质谱(protontransferreactionmass spectrometry,PTR-MS)技术扩大了可检... 近年来,一种新的质子提取反应质谱(proton extraction reaction mass spectrometry,PER-MS)技术被提出,其使用OH^(-)作为母体离子检测VOCs,相对于传统质子转移反应质谱(protontransferreactionmass spectrometry,PTR-MS)技术扩大了可检测范围,但由于缺乏OH^(-)和VOCs之间的反应速率常数数据,限制了其自定量测量的能力。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可测量OH^(-)和VOCs之间反应速率常数的方法,在漂移管温度为308 K的环境中,对OH^(-)和7种VOCs(丙酮、2-丁酮、2-戊酮、2-己酮、2-庚酮、甲酸和乙酸)之间的反应速率常数进行测定,其中,丙酮、2-丁酮和甲酸的测量结果与文献理论计算/测量数据一致,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本研究丰富了OH^(-)和VOCs之间的反应速率常数数据库,提高了PER-MS技术的自定量测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提取反应质谱(PER-MS) 反应速率常数 自定量测量 O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仲氢转化催化剂性能实验研究
4
作者 范质 吴俊哲 +1 位作者 杨昌乐 曲胜 《低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69,共5页
为优化正仲氢转化器,取样某国产铁基正仲氢转化催化剂,通过正仲氢绝热转化实验测定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常数K,探究了催化剂能催化的最大氢气空速,研究了活化温度,催化剂粒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气空速在500—16001/min时,催化... 为优化正仲氢转化器,取样某国产铁基正仲氢转化催化剂,通过正仲氢绝热转化实验测定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常数K,探究了催化剂能催化的最大氢气空速,研究了活化温度,催化剂粒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气空速在500—16001/min时,催化剂K值与氢气空速近似成正比,催化剂K值偏低;在空速25001/min时,催化剂能催化的氢气量达到极限,正仲氢转化率93%,K值为2.2 mol/(L·s);随着氢气流量继续增大,转化率明显下降。催化剂活化温度在453 K时,催化剂性能最佳;当活化温度升高至513 K以上时,催化剂性能明显下降。由于内扩散作用,催化剂粒度在40—50目的性能较佳,考虑催化剂颗粒制备收率,一般将催化剂粒度设置在30—50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氢 仲氢 反应速率常数 转化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象结构对于顺式-1,3-双甲基环己烷二级加氧反应影响的理论研究
5
作者 沈宇豪 田泽民 +2 位作者 李伟 纪亦轩 颜应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110,共14页
采用DLPNO-CCSD(T)/CBS//B3LYP/6-311++G(d,p)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顺式-1,3-双甲基环己烷自由基低温二级加氧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过渡态的分子结构、振动频率和单点能,构建了详细的反应势能面.基于过渡态理论,获得了主要基元反应的高... 采用DLPNO-CCSD(T)/CBS//B3LYP/6-311++G(d,p)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顺式-1,3-双甲基环己烷自由基低温二级加氧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过渡态的分子结构、振动频率和单点能,构建了详细的反应势能面.基于过渡态理论,获得了主要基元反应的高压极限速率常数.结果表明,支链结构有利于过氧化氢过氧自由基(OOQOOH)的氢转移反应,其中,1,5-氢转移反应最占优势,与其直接裂解生成酮基化合物(KHP)+OH路径形成竞争关系.双过氧化氢自由基P(OOH)_(2)由OOQOOH经氢转移反应生成,主要裂解路径为环醚反应,其能垒因支链有增加趋势.基于RRKM/主方程方法获得的依压力变化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压力对上述反应的速率常数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式-1 3-双甲基环己烷 构象分析 二级加氧 氢转移反应 环醚反应 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NO_(3)自由基双分子反应速率常数的测量方法
6
作者 陈亮 胡仁志 +3 位作者 谢品华 童金钊 林川 杨欢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9-640,共12页
本文将NO_(3)自由基稳定合成源技术、流动管反应控制技术与光腔衰荡光谱技术进行了有机结合,实现了NO_(3)自由基双分子反应速率常数的准确测量。首先在实验室进行了相关参数的表征,对腔衰荡吸收光谱测量系统的探测限和采样损耗进行了测... 本文将NO_(3)自由基稳定合成源技术、流动管反应控制技术与光腔衰荡光谱技术进行了有机结合,实现了NO_(3)自由基双分子反应速率常数的准确测量。首先在实验室进行了相关参数的表征,对腔衰荡吸收光谱测量系统的探测限和采样损耗进行了测量,优化了流动管壁损失。随后利用该装置对NO_(3)自由基与异戊二烯的双分子反应速率常数进行了测量,测得该双分子反应速率常数为(7.83±2)×10^(-13)cm^(3)·molecule^(-1)·s^(-1),该值与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推荐值接近,证实了本研究测量方法的可靠性。未来该系统可用于测量NO_(3)自由基与不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活性,为后续探究大气NO_(3)自由基总反应特性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腔衰荡光谱技术 光谱学 NO_(3)自由基 双分子反应速率常数 流动管 异戊二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NETICS OF REACTION BETWEEN OZONE AND m-CRESOL IN AQUEOUS SOLUTIONS 被引量:1
7
作者 沈慧芳 程江 陈焕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72-874,共3页
关键词 反应动力学 臭氧化 m-甲酚 水溶液 臭氧 O3 工业废水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吸附作用下CO_(2)非混相驱微观渗流特征模拟 被引量:1
8
作者 崔传智 李静 吴忠维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1-188,共8页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CO_(2)非混相驱数值模型,使用水平集法模拟扩散吸附作用下CO_(2)非混相驱和近混相驱的微观渗流规律,并对CO_(2)在孔隙中的微观渗流特征及扩散吸附特征进行研究,选取注入速度、扩散系数、吸附反应速率常数等参数研...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CO_(2)非混相驱数值模型,使用水平集法模拟扩散吸附作用下CO_(2)非混相驱和近混相驱的微观渗流规律,并对CO_(2)在孔隙中的微观渗流特征及扩散吸附特征进行研究,选取注入速度、扩散系数、吸附反应速率常数等参数研究近混相驱微观渗流特征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相场法CO_(2)驱数值模拟采出程度为51.29%,水平集法CO_(2)驱数值模拟采出程度为53.60%,因此水平集法更适用于CO_(2)非混相驱的渗流过程模拟。②非混相驱条件下,CO_(2)优先向大孔隙扩散,采收率为87.7%,出口气体体积分数为71.60%,CO_(2)最大表面吸附浓度为3.16×10-4mol/m^(2);近混相驱条件下,CO_(2)更易向小孔隙扩散,采收率为91.1%,出口含气率为97.01%,CO_(2)最大表面吸附浓度为5.81×10-4mol/m^(2)。③近混相驱微观渗流特征受注入速度、扩散系数、吸附反应速率常数等因素影响。注入速度增大,出口含气率和采收率均提高;扩散系数和吸附反应速率常数增大,会使采收率提高,出口含气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非混相驱 微观渗流特征 注入速度 扩散系数 吸附反应速率常数 采收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PE推进剂/衬层界面形成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9
作者 桑丽鹏 冀金成 +6 位作者 李慧 杨根 范家珂 武祎晨 叶理欣 朱卫华 陶博文 《固体火箭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5-823,共9页
为了探究硝酸酯增塑聚醚(NEPE)推进剂/衬层界面形成机理,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NEPE推进剂/衬层(聚乙二醇(PEG)/多官能度异氰酸酯(N-100)/NA/三苯基铋(TPB)体系与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N,N-二(2-羟丙基)苯胺(LAP)/2,4-甲苯二异氰酸酯(2,... 为了探究硝酸酯增塑聚醚(NEPE)推进剂/衬层界面形成机理,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NEPE推进剂/衬层(聚乙二醇(PEG)/多官能度异氰酸酯(N-100)/NA/三苯基铋(TPB)体系与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N,N-二(2-羟丙基)苯胺(LAP)/2,4-甲苯二异氰酸酯(2,4-TDI)/TPB)体系界面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NEPE推进剂中的分子最初会发生聚集,完成部分固化;随后慢慢向衬层靠近,进而部分分子会渗入到衬层体系并通过交联固化反应形成网络结构,最终形成推进剂/衬层界面。NEPE推进剂体系中PEG和NA不仅与N-100中的—NCO反应,也会与衬层表面上的—NCO基团发生反应。在5种可能的固化反应中,界面反应PEG/2,4-TDI/TPB的速率常数最大,其次是NEPE推进剂内反应NA/N-100/TPB,再次是界面间反应NA/2,4-TDI/TPB,速率常数最小的是NEPE推进剂内反应PEG/N-100/TPB和界面间反应HTPB/N-100/TPB,并且两者反应速率常数相当。NEPE推进剂/衬层界面处不同区域基团的分布并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PE推进剂/衬层界面 分子动力学 形成机理 固化反应 反应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中PMBA脱羧反应及界面水影响的电化学SERS研究
10
作者 秦海敬 贺乾军 +2 位作者 徐敏敏 袁亚仙 姚建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5,共7页
基于气-液界面自组装法和转移技术制备了负载Au纳米粒子单层膜的玻碳电极(Au MLF@GC),并将其用于离子液体-电化学体系界面过程现场的研究.以对巯基苯甲酸(PMBA)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催化脱羧生成苯硫酚(TP)反应为探针,采用电化学-表... 基于气-液界面自组装法和转移技术制备了负载Au纳米粒子单层膜的玻碳电极(Au MLF@GC),并将其用于离子液体-电化学体系界面过程现场的研究.以对巯基苯甲酸(PMBA)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催化脱羧生成苯硫酚(TP)反应为探针,采用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通过电位阶跃法研究了其在离子液体体系中的反应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亲水性离子液体[BMIm]BF_(4)/Au MLF@GC的零电荷电位(pzc)为−0.95 V,PMBA脱羧反应仅在pzc以正区间发生;通过SERS谱峰强度变化以二级反应拟合获得该反应的速率常数,发现其反应速率常数的对数与阶跃后电位呈线性关系;随着体系外加水的含量(摩尔分数)由0增至0.001和0.003,阶跃后发生脱羧反应的起始电位负移,且同一阶跃电位下反应速率常数随着外加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电化学 脱羧反应速率常数 零电荷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氧化流动管反应器的多环芳烃大气老化研究
11
作者 杨孔 王巧云 +8 位作者 王应昆 潘天乐 张涛 张宇晴 陈多宏 胡伟伟 李军 王新明 丁翔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2-792,共11页
多环芳烃(PAHs)是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一类有机毒害物,其随大气迁移会造成污染物的长距离传输。大气中的PAHs会发生氧化降解(也称为老化),但基于不同类型颗粒物获得的非均相降解速率常数存在数量级的差异,对于实际大气颗粒物中PAHs老化... 多环芳烃(PAHs)是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一类有机毒害物,其随大气迁移会造成污染物的长距离传输。大气中的PAHs会发生氧化降解(也称为老化),但基于不同类型颗粒物获得的非均相降解速率常数存在数量级的差异,对于实际大气颗粒物中PAHs老化过程的认识较为缺乏。本研究针对PAHs浓度较低的情况(两个观测时段PM2.5中PAH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74 ng/m^(3)和0.38 ng/m^(3)),运用氧化流动管反应器(OFR)模拟了环境气溶胶的大气老化过程,对比研究老化前后10种PAHs浓度和组成的差异。结果显示,10种PAHs的非均相反应速率常数范围为0.93×10^(-12)~1.83×10^(-12) cm^(3)/(molecule·s)。大气老化时间从3 d增加到5 d,PAHs浓度的降幅从47%上升为61%,总PAHs的苯并[a]芘(BaP)毒性当量浓度(BaP_(eq))降幅从42%增加到63%,表明大气传输过程中,母体PAHs浓度和毒性均会显著降低。相比于环境样品,老化后的BaP与苯并[g,h,i]苝(BghiP)比值(BaP/BghiP)显著升高,表明该指标在区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来源时会造成误判。相关结果对于环境大气中PAHs暴露风险的准确评估和来源判识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大气老化 非均相反应速率常数 毒性当量浓度 特征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与SH自由基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12
作者 郝昊 周璐 +1 位作者 史韶旭 马红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0,共8页
为了探究深度调峰时,燃煤发电机组运行中氮组分与硫组分交互作用对硫组分演化的影响,研究了NO与SH自由基的详细反应机理.采用B3LYP/6-311++G(d,p)方法优化了SH自由基与NO反应路径上各个驻点的几何构型,并通过IRC验证了反应路径的正确性.... 为了探究深度调峰时,燃煤发电机组运行中氮组分与硫组分交互作用对硫组分演化的影响,研究了NO与SH自由基的详细反应机理.采用B3LYP/6-311++G(d,p)方法优化了SH自由基与NO反应路径上各个驻点的几何构型,并通过IRC验证了反应路径的正确性.在CCSD(T)/def2-TZVPP水平上对反应路径上各个驻点进行了能量计算,通过频率矫正和零点能矫正得到了反应在单重态和三重态上的势能面.计算结果表明,反应共有八条反应通道和三种可能产物,分别为P1(SN+OH)、P2(^(3)SO+^(3)NH)、P3(^(3)S+HNO).其中通道(7)(R→^(3)IM8→^(3)IM9→P1)为该反应的优势通道,反应的主要产物为P1,根据传统过渡态理论与变分过渡态理论并结合隧道矫正计算了该反应通道在298~2000 K范围内的反应速率常数,在此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常数三参数拟合为k^(CVT/Eckart)=1.203×10^(-2)T^(4.25)exp(-108.29/RT)cm^(3)·molecule^(-1)·s^(-1),具有正温度系数效应.计算得到的速率常数与文献值吻合较好,适用的温度范围更广,所得的动力学参数和热力学数据可以用于燃烧中硫演化机制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自由基 NO 反应机理 速率常数 密度泛函理论 深度调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丙醚二级加氧产物的氢转移裂解反应理论研究
13
作者 刘猛 沈宇豪 +1 位作者 颜应文 田泽民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0-587,共8页
低温燃烧是一种有前景的高效清洁燃烧技术。其关键问题之一在于可靠地构建燃料低温氧化化学动力学机理。丙醚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燃料,在低温燃烧方面有较高应用潜力,然而,其关键低温氧化反应的研究却十分缺乏。基于量子化学和过渡态理论... 低温燃烧是一种有前景的高效清洁燃烧技术。其关键问题之一在于可靠地构建燃料低温氧化化学动力学机理。丙醚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燃料,在低温燃烧方面有较高应用潜力,然而,其关键低温氧化反应的研究却十分缺乏。基于量子化学和过渡态理论,考虑物种的多重构象效应,计算三种典型的正丙醚/异丙醚二级过氧化物OOQOOH经过氢转移-裂解生成氢过氧化物醛酮类物质和OH基的反应势能面、热力学数据和反应速率常数。结果表明,多重构象效应对物种的焓、熵、定压比热容及速率常数有明显影响,计算时不可忽略。获得的热力学数据和反应速率常数可用于完善丙醚燃料低温氧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加氧反应 势能面 丙醚 速率常数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度对多相反应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薛永强 杜建平 +1 位作者 王沛东 王志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58-762,共5页
以纳米氧化锌与硫酸氢钠溶液为反应体系,研究反应物粒度对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讨论了表观活化能降低的原因.结果表明:当反应物粒径、反应温度和搅拌速率一定时,纳米氧化锌与硫酸氢钠溶液的反应速率仅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反应物粒度对... 以纳米氧化锌与硫酸氢钠溶液为反应体系,研究反应物粒度对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讨论了表观活化能降低的原因.结果表明:当反应物粒径、反应温度和搅拌速率一定时,纳米氧化锌与硫酸氢钠溶液的反应速率仅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反应物粒度对多相反应的反应级数、速率常数、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均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反应物粒径的减小,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减小,而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增大,并且速率常数和表观活化能与反应物粒径的倒数呈线性关系;反应物粒度是通过摩尔表面积、摩尔表面能和摩尔表面熵三个方面影响多相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氧化锌 多相反应 速率常数 活化能 反应级数 指前因子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轮胎热解油加氢精制硫氮脱除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金余其 陆王琳 +2 位作者 池涌 严建华 岑可法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72-776,共5页
关键词 废轮胎 热解油 加氢精制 脱硫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化降解水中硝基氯苯I.动力学和过程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沈吉敏 李学艳 +3 位作者 陈忠林 齐飞 叶苗苗 徐贞贞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0-545,共6页
对典型难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对硝基氯苯(pCNB)、间硝基氯苯(mCNB)、邻硝基氯苯(oCNB)3种同分异构体的臭氧化过程进行比较研究.采用直接法测定3种硝基氯苯(CNBs)与臭氧反应的速率常数,利用竞争动力学测定CNBs与羟基自由基(.OH)的反应速... 对典型难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对硝基氯苯(pCNB)、间硝基氯苯(mCNB)、邻硝基氯苯(oCNB)3种同分异构体的臭氧化过程进行比较研究.采用直接法测定3种硝基氯苯(CNBs)与臭氧反应的速率常数,利用竞争动力学测定CNBs与羟基自由基(.OH)的反应速率常数,同时检测臭氧化过程的无机碳(IC)、Cl-、NO3-变化以及H2O2的生成情况.3种CNBs与臭氧直接反应的速率常数分别为1.6、1.5、1.6 L/(mol.s),以硝基苯和氯苯参考化合物,测得CNBs与.OH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2.6×109、2.8×109、3.2×109L/(mol.s);考察CNBs的臭氧化过程发现,氧化体系的pH呈减小的趋势,同时溶液颜色由无色突变到黄色然后迅速恢复到无色,体系中的无机碳(IC)、Cl-、NO3-逐渐升高,不同氧化阶段,均有H2O2产生,当目标物pCNB质量浓度为50 mg/L时,H2O2的最大质量浓度能达到1.8 mg/L.整个臭氧化过程CNBs氧化去除达到99%时,而TOC去除率仅为45%左右.CNBs在臭氧氧化的降解过程是以自由基反应为主,认为反应过程中产生的H2O2起到催化臭氧化的作用,同时单独臭氧化很难完全将体系有机物完全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化 硝基氯苯 羟基自由基 反应速率常数 竞争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I与TDI封端聚酯预聚物和扩链剂间反应速率的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罗筱烈 刘瑾 +1 位作者 胡克良 马德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799-803,共5页
用FTIR法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硬段结构对聚酯型聚氨酯扩链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二异氰酸酯MDI和TDI形成的NCO封端的聚酯预聚体与二元胺(MOCA)和三元醇(TMP)的扩链反应均为二级反应,由MDI形... 用FTIR法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硬段结构对聚酯型聚氨酯扩链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二异氰酸酯MDI和TDI形成的NCO封端的聚酯预聚体与二元胺(MOCA)和三元醇(TMP)的扩链反应均为二级反应,由MDI形成的NCO封端的聚酯预聚体与胺或醇的扩链反应速度比TDI类的要快,MOCA扩链比TMP扩链反应活化能低。从基团反应活性对不同体系扩链反应速度的差别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扩链反应 速率常数 活化能 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苯裂化催化剂ASTRA-MB1积炭失活机理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富民 辛峰 +1 位作者 廖晖 李绍芬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8-33,共6页
通常催化剂的积炭失活由两种情况引起 :活性位被覆盖和孔被堵塞。在热重分析仪上以异丙苯裂化反应为模型反应 ,采用CCAP(恒碳Arrhenius关系图 )技术探讨了裂化催化剂ASTRA MB1的积炭失活机理 ,得到了反应速率常数和有效扩散系数随积炭... 通常催化剂的积炭失活由两种情况引起 :活性位被覆盖和孔被堵塞。在热重分析仪上以异丙苯裂化反应为模型反应 ,采用CCAP(恒碳Arrhenius关系图 )技术探讨了裂化催化剂ASTRA MB1的积炭失活机理 ,得到了反应速率常数和有效扩散系数随积炭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当反应温度低于 5 73K时 ,孔的堵塞对催化剂的活性影响较大 ,当反应温度高于 6 2 3K时 ,积炭主要发生在催化剂的外表面 ,其上的活性位被覆盖是造成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理论上 ,通过降低催化剂粒径以增加其外表面的活性位数目 ,是提高催化剂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苯 裂化催化剂 ASTRA-MB1 积炭 失活机理 反应速率常数 有效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纤维-Fe(Ⅲ)配位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培根 吴之传 +4 位作者 汪学骞 陶庭先 张宇东 王二兰 辛后群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4-317,共4页
以聚乙烯醇纤维(PVA)为配体原料,与FeCl3在溶液中进行反应,制备了PVA-Fe(Ⅲ)配合物,研究了PVA与溶液中Fe(Ⅲ)配位反应的动力学行为,为纤维与金属离子配位反应建立了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该反应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h,Fe(Ⅲ... 以聚乙烯醇纤维(PVA)为配体原料,与FeCl3在溶液中进行反应,制备了PVA-Fe(Ⅲ)配合物,研究了PVA与溶液中Fe(Ⅲ)配位反应的动力学行为,为纤维与金属离子配位反应建立了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该反应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h,Fe(Ⅲ)初始浓度c=0.08mol/L,体系pH=2.0。PVA与Fe(Ⅲ)结合表现出单分子层吸附的特征,属化学结合;PVA配合Fe(Ⅲ)的量与溶液中Fe(Ⅲ)浓度之间符合Langmuir方程,饱和配合量为171.8mg/g干纤维。由反应时间与溶液剩余浓度的关系,用初始浓度法求出该反应为一级反应;在不同温度下,以聚乙烯醇纤维与初始浓度为0.08029mol/L的Fe(Ⅲ)溶液进行反应,测定了各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由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根据Arrhenius方程,得出该反应的活化能Ea为144.98kJ/mol,速率常数为lgk=-E/2.303RT+20.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纤维 Fe(Ⅲ) 反应动力学 活化能 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糖和麦芽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毛细管电泳测定方法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欣 丁祥欢 +1 位作者 朱雪焱 叶建农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19,共4页
利用具有高分辩率和高灵敏度的毛细管电泳 -电化学检测方法测定乳糖、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的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的规律。在H2SO4 催化下,对不同温度时乳糖、麦芽糖水解反应速率进行了测定,在85℃、90℃和95℃时乳糖的水解反应速率常数分... 利用具有高分辩率和高灵敏度的毛细管电泳 -电化学检测方法测定乳糖、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的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的规律。在H2SO4 催化下,对不同温度时乳糖、麦芽糖水解反应速率进行了测定,在85℃、90℃和95℃时乳糖的水解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13.3×10-3、30.1×10-3 和52.5×10-3 min-1;而麦芽糖在85℃、95℃和100℃时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17.7×10-3、84.6×10-3 和150×10-3 min-1;并据此分别求得反应活化能Ea 为161.1kJ/mol、194.7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化学检测 乳糖 麦芽糖 反应速率常数 水解 化学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