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中国大陆地区地磁场长期变化预测方法
1
作者 李江 陈斌 《地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0-409,共20页
选取中国大陆及邻区32个地磁台站的地磁场要素即磁偏角D、地磁场水平分量H、垂直分量Z的时均值数据,利用磁静条件筛选并剔除异常值,之后通过月均值年差分得到主磁场各要素的长期变化序列,利用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建立了未来一年台... 选取中国大陆及邻区32个地磁台站的地磁场要素即磁偏角D、地磁场水平分量H、垂直分量Z的时均值数据,利用磁静条件筛选并剔除异常值,之后通过月均值年差分得到主磁场各要素的长期变化序列,利用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建立了未来一年台站各要素数据的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LSTM模型预测的D要素均方根误差(RMSE)和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的平均值为1.139′和0.040,H分量的RMSE和NRMSE的平均值为11.85 n T和0.086,Z分量的RMSE和NRMSE的平均值为15.10 n T和0.026;LSTM模型对Z分量的预测精度最高,其次是D要素,最差的是H分量。分别计算由LSTM模型、线性外推、二次外推得到的台站各要素年变率误差,结果显示:对于D要素,LSTM预测结果的RMSE平均值为0.361′/a,较线性外推法提高了54%,较二次外推法提高了59%;对于H分量,LSTM预测结果的RMSE平均值为3.921 n T/a,较线性外推法提高了58%,较二次外推法提高了76%;对于Z分量,LSTM预测结果的RMSE平均值为4.339 n T/a,较线性外推法提高了47%,较二次外推法提高了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磁场 长短时记忆(LSTM) 长期变化 深度学习 中国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MP卫星主磁场长期变化和长期加速度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2
2
作者 康国发 高国明 +1 位作者 白春华 狄传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976-1984,共9页
本文利用CHAMP卫星磁测资料建立的新一代地磁场模型POMME-4.2S,分析了全球和中国地区地磁长期变化■ 7个分量以及长期加速度、■、■ 3个分量的分布特征,比较了POMME-4.2S长期变化模型与中国长期变模型CGRF-SV的磁异常分布差异.主要... 本文利用CHAMP卫星磁测资料建立的新一代地磁场模型POMME-4.2S,分析了全球和中国地区地磁长期变化■ 7个分量以及长期加速度、■、■ 3个分量的分布特征,比较了POMME-4.2S长期变化模型与中国长期变模型CGRF-SV的磁异常分布差异.主要结果表明,地磁长期变化磁四极子起主要贡献,长期加速度变化磁八极子贡献最大.2004.0年全球长期变化的减小要比增加大得多,地磁场总体在减弱.长期加速度在中低纬度地区变化较大,高纬度地区变化小.■和■分量磁异常沿经度方向正、负交错形成几个大片区,分量主要正负磁异常成对分布于赤道两侧.长期加速度、■、■ 3个分量的磁异常分布存在明显的关系:在■异常焦点的南北两边出现的异常焦点,东西两边出现■的异常焦点.中国地区的长期变化和长期加速度变化量小,分布相对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磁场 长期变化 长期加速度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曲面Spline方法表示1900~1936年中国(部分地区)地磁场及其长期变化的分布 被引量:34
3
作者 高金田 安振昌 +3 位作者 顾左文 韩炜 詹志佳 姚同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8-407,共10页
根据1936.0年426个地磁测点和28个IGRF计算的地磁数据,计算地磁场和地磁异常场各个分量的曲面Spline模型,并绘制相应的地磁图和地磁异常图.依据我国部分地区的1909~1915,1915~1920,1920~1930,1930~1936年间地磁偏角长期变化图,1908... 根据1936.0年426个地磁测点和28个IGRF计算的地磁数据,计算地磁场和地磁异常场各个分量的曲面Spline模型,并绘制相应的地磁图和地磁异常图.依据我国部分地区的1909~1915,1915~1920,1920~1930,1930~1936年间地磁偏角长期变化图,1908~1917,1917~1922,1922~1936年间水平强度长期变化图和1908~1922,1922~1936年间垂直强度长期变化图,使用曲面Spline方法,分别计算上述9个时间段的磁偏角(D)、水平强度(H)和垂直强度(Z)长期变化的曲面Spline模型,并绘制相应的长期变化图.根据这些长期变化模型,将1936.0年426个点的三分量绝对值数据归算至1940,1930,1920,1910年和1900年,从而为计算这5个年代的地磁场模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数据 地磁场 地磁场长期变化图 曲面Spline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磁场长期变化和日长十年尺度变化的周期特征 被引量:21
4
作者 康国发 白春华 高国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69-375,共7页
根据历史地磁场模型GUFMl、第10代国际参考地磁场(IGRFIO)模型和日长资料,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地磁场磁矩、能量、西向漂移等参数的长期变化和日长十年尺度变化的周期分量及其时变特征.结果表明,1800~2005年期间,偶极子磁... 根据历史地磁场模型GUFMl、第10代国际参考地磁场(IGRFIO)模型和日长资料,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地磁场磁矩、能量、西向漂移等参数的长期变化和日长十年尺度变化的周期分量及其时变特征.结果表明,1800~2005年期间,偶极子磁场长期变化有82年和48年准周期分量,它们与日长变化的周期没有直接关系.非偶极子磁场参数的长期变化与日长变化有66年和32年准周期分量,66年准周期比32年准周期强.在66年准周期分量,西向漂移比日长变化超前8.8年,非偶极子磁场能量比日长变化滞后15.6年.日长十年尺度波动和地磁场长期变化的起源不存在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长期变化 日长 小波变换 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区地磁长期变化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斌 顾左文 +2 位作者 高金田 袁洁浩 狄传芝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44-2154,共11页
采用2000~2004年中国地区34个台站的地磁日均值数据,计算了通口和静日的平均年变率,以及静日的拟合年变率.应用上述年变率,建立了2000.0~2005.0年代中国地区地磁场长期变化泰勒多项式模型和曲面样条模型.分析讨论了该泰勒多项式模型... 采用2000~2004年中国地区34个台站的地磁日均值数据,计算了通口和静日的平均年变率,以及静日的拟合年变率.应用上述年变率,建立了2000.0~2005.0年代中国地区地磁场长期变化泰勒多项式模型和曲面样条模型.分析讨论了该泰勒多项式模型和曲面样条模型与国际地磁参考场长期变化模型(IGRF-SV)的异同,结果表明,中国地区地磁长期变化的泰勒多项式模型与曲面样条模型的形态与数值是一致的,而且与IGRF-SV长期变化的趋势也是一致的,但中国地区地磁长期变化具有区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长期变化 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 泰勒多项式 曲面样条模型 中国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地磁监测数据处理流程 被引量:41
6
作者 陈斌 袁洁浩 +2 位作者 王粲 徐如刚 王振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5-339,共5页
阐述了中国地震局流动地磁团队现在采用的数据处理流程,包括最近台站替代法的日变通化和自然正交分量模型的长期变化改正。并采用该流程对野外地磁测量数据进行了日变通化和长期变化改正,得到岩石圈磁场年度变化数值,残差分析表明误差... 阐述了中国地震局流动地磁团队现在采用的数据处理流程,包括最近台站替代法的日变通化和自然正交分量模型的长期变化改正。并采用该流程对野外地磁测量数据进行了日变通化和长期变化改正,得到岩石圈磁场年度变化数值,残差分析表明误差不大于10 nT,一般在5 nT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地磁监测 数据处理流程 日变通化 长期变化改正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海洋地磁日变改正有关的长期变化和磁扰的处理 被引量:12
7
作者 高金耀 刘强 +4 位作者 翟国君 吴学文 吴招才 张涛 罗孝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7-92,共6页
提出地磁日变改正中需要顾及地磁长期变化和磁扰的可靠分离,保证磁力数据改正处理具有明确的基准,提高拼接整合的精度。如果日变站能够控制测区,两者可采用时间同步固定的地磁正常场作为磁异常基准,测区的地磁长期变化由日变站实测的地... 提出地磁日变改正中需要顾及地磁长期变化和磁扰的可靠分离,保证磁力数据改正处理具有明确的基准,提高拼接整合的精度。如果日变站能够控制测区,两者可采用时间同步固定的地磁正常场作为磁异常基准,测区的地磁长期变化由日变站实测的地磁长期变化来改正,反之,对日变站和测区应分别采用时间同步变化的地磁正常场作为磁异常基准,测区的地磁长期变化由地磁正常场的地磁长期变化来改正。为此,应该明确定义与时间相关的日变改正基值为地磁正常场与地磁异常之和。通过磁静日总场观测值偏离正常场的某种形式的长期平均值,可以逼近日变站的地磁异常。磁扰的分离应保证磁扰初动和消失相对于磁静日无磁扰的连续过渡。采用综合模型一并进行日变改正、正常场及其长期变化改正,可以更好地解决目前日变改正中遇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磁测量 日变改正基值 地磁长期变化 磁扰 综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磁场长期变化特征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郭凤霞 张义军 言穆弘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49-1657,共9页
将地磁场的总变化分为三部分:偶极场自身变化,非偶极场自身变化及非偶极场磁斑区通过对核幔边界(CMB)层环形电流的调制来影响偶极场的变化.本文利用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IGRF)1900~2000计算分析了地球不同深度地磁场分布及长期... 将地磁场的总变化分为三部分:偶极场自身变化,非偶极场自身变化及非偶极场磁斑区通过对核幔边界(CMB)层环形电流的调制来影响偶极场的变化.本文利用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IGRF)1900~2000计算分析了地球不同深度地磁场分布及长期变化特征,且讨论了变化的可能机制.可以推论,地磁场西漂和倒转不仅是非偶极场引起,同时与偶极场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 地磁极 偶极矩 等效电流 长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小波分析重力的长期变化 被引量:13
9
作者 徐华君 柳林涛 +2 位作者 许厚泽 孙和平 胡小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35-742,共8页
运用小波滤波方法估算Chandler和周年项的潮汐因子.本文分析了四个台站(Brussels,Boulder,Membach以及Strasbourg)的观测记录,运用合成潮方法得到重力残差后,用Daubechies小波带通滤波器滤波残差,得到256~512d时间尺度上的序列,根据标... 运用小波滤波方法估算Chandler和周年项的潮汐因子.本文分析了四个台站(Brussels,Boulder,Membach以及Strasbourg)的观测记录,运用合成潮方法得到重力残差后,用Daubechies小波带通滤波器滤波残差,得到256~512d时间尺度上的序列,根据标准差最小原则确定观测极潮周年和Chandler项的周期,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估算它们的潮汐因子,同时给出未经模型改正的周年重力.由于高阶Daubechies小波构造的滤波器具有良好的频率响应,且能压制信号中的高阶异常成分,使滤波的信号更加光滑,因此计算结果具有更小的均方差,更加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重力长期变化 极潮 重力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磁场梯度的空间分布和长期变化特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高国明 康国发 +1 位作者 白春华 王天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651-2659,共9页
根据GUFM1和IGRF11模型,计算1590—2010年主磁场总强度F、水平分量H和磁倾角I三个要素的水平梯度和垂直梯度,分析了它们的空间分布和长期变化特点.结果表明:F和H的垂直梯度与其磁场的空间分布类似,水平方向的梯度以及磁倾角I在3个方向... 根据GUFM1和IGRF11模型,计算1590—2010年主磁场总强度F、水平分量H和磁倾角I三个要素的水平梯度和垂直梯度,分析了它们的空间分布和长期变化特点.结果表明:F和H的垂直梯度与其磁场的空间分布类似,水平方向的梯度以及磁倾角I在3个方向的梯度都与其磁场分布有明显差异.H的3个方向的梯度分布清楚地指示出南磁极的位置.梯度的长期变化表明,北半球磁场梯度漂移缓慢,南半球磁场梯度变化较快.磁倾角的垂直梯度显示,中太平洋负异常周围的正异常在围绕该负异常旋转.近赤道的梯度异常带在60°W附近的转折是由印度洋异常向非洲方向移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磁场 水平梯度 垂直梯度 空间分布 长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磁场长期变化十年至百年尺度的周期 被引量:21
11
作者 白春华 徐文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04-911,共8页
本文运用小波变换技术,通过分析历史地磁场模型gufml(时间跨度从1590~1990年),考察主磁场长期变化场(B场)的周期性.结果表明,B场总磁极强度存在三个主要的周期分量:稳定的30年周期,在偶极子场的赤道分量g1/1和非偶极子场中较常见... 本文运用小波变换技术,通过分析历史地磁场模型gufml(时间跨度从1590~1990年),考察主磁场长期变化场(B场)的周期性.结果表明,B场总磁极强度存在三个主要的周期分量:稳定的30年周期,在偶极子场的赤道分量g1/1和非偶极子场中较常见;频散的准50年周期,主要是由轴向偶极子分量g0/1贡献的,此外,四极子场也有贡献;世纪尺度的110年周期,其强度会发生变化,主要来源于偶极子场的赤道分量以及八极子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磁场 长期变化 小波分析 周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磁场长期变化速率的30年周期 被引量:18
12
作者 徐文耀 Henri-Claud Nataf +1 位作者 魏自刚 杜爱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29-1338,共10页
地球主磁场B和它的长期变化^·B都起源于地球外核的磁流体发电机过程,但是,它们的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化特征却有很大差异.本文采用全球平均的“无符号年变率”^-·X、^-·Y、^-·Z、^-·H和^-·F来表征长期变... 地球主磁场B和它的长期变化^·B都起源于地球外核的磁流体发电机过程,但是,它们的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化特征却有很大差异.本文采用全球平均的“无符号年变率”^-·X、^-·Y、^-·Z、^-·H和^-·F来表征长期变化场虫的总体强度,利用第9代国际参考地磁场模型IGRF-9,研究^·B场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1900~2000年的100年当中,^·B场经历了3幕变化,最大年变率分别发生在1910~1920、1940-1950、1970-1980年,显示出清晰的30年周期变化,而且,每一周期的上升段比其下降段短得多.研究结果还表明,非偶极场对^·B的贡献约为偶极场的2倍,因此,决定唐场周期特征的主要因素是非偶极场(特别是四极子场),而不是偶极子场.这一特点与主磁场^·B中偶极场占绝对优势的特点完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磁场 长期变化 偶极磁场 非偶极磁场 无符号年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0—1985年中国地磁长期变化的模型和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元芳 王月华 安振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740-747,共8页
对1950年以来中国及其邻近地区的地磁观测台和复测点地磁三分量数据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求得这期间每5年的共7组地磁长期变化的模型(SV模型).利用这些SV模型将需要的地磁观测值归算到所需的年代,很好地建立了1950—1985年中国地区的主磁... 对1950年以来中国及其邻近地区的地磁观测台和复测点地磁三分量数据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求得这期间每5年的共7组地磁长期变化的模型(SV模型).利用这些SV模型将需要的地磁观测值归算到所需的年代,很好地建立了1950—1985年中国地区的主磁场模型.文中还表示了中国地区1950年以来地磁各分量地磁长期变化的时空变化趋势.这些SV模型系数和国际参考地磁场系数计算的SV值与相应观测的SV值比较,由中国SV模型系数得到的均方值比国际参考场的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 长期变化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磁台观测的2014年地磁急变 被引量:4
14
作者 康国发 高国明 +1 位作者 文丽敏 白春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144-4153,共10页
地磁急变(jerk)是起源于地球外核并在导电地幔过滤效应后在地球表面观测到的一种地磁现象,其反映了地核内部某些动力学过程.Jerks在空间范围上既可以是区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中国地区地磁台能否检测到2014年jerk?针对这一问题,利... 地磁急变(jerk)是起源于地球外核并在导电地幔过滤效应后在地球表面观测到的一种地磁现象,其反映了地核内部某些动力学过程.Jerks在空间范围上既可以是区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中国地区地磁台能否检测到2014年jerk?针对这一问题,利用中国大陆10个地磁台的磁静日月均值和CHAOS-6全球磁场模型,分析了X、Y和Z分量2008—2018年期间的长期变化,估算了2014年前、后的长期加速度值,确定了2014年地磁jerk的时间和强度.研究表明中国地磁台Y分量的长期变化为“Λ”型,Z分量存在明显的“V”型,具有典型的jerk特点.Y分量jerk出现的时间大约在2014年6月,比非洲大陆的Algeria TAM台和南美洲French Guiana KOU台时间滞后大约4个月.这暗示着产生jerks的地核流体波动的时序特点.中国西部和东北部地磁台的长期变化形态有明显的差别,主要由非偶极磁场引起.CHAOS-6模型与地面台站的长期变化形态并非始终一致.本文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释长期变化的时间演变和地理分布,并为深入探讨jerks的地核起源和驱动机制提供新的观测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 磁测 长期变化 地磁jerks 中国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OS-6模型描述的中国地区地磁长期变化及误差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振东 顾左文 +2 位作者 陈斌 王粲 袁洁浩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4-410,共7页
根据CHAOS-6模型,计算了2015年中国地区28个地磁台站的地磁年度变化以及2008.0—2016.5年成都、格尔木、兰州、泰安和通海5个地磁台站的地磁长期变化。分析比较了地磁台站实际观测值与CHAOS-6模型计算值之间的差异,得到两者差值的均值... 根据CHAOS-6模型,计算了2015年中国地区28个地磁台站的地磁年度变化以及2008.0—2016.5年成都、格尔木、兰州、泰安和通海5个地磁台站的地磁长期变化。分析比较了地磁台站实际观测值与CHAOS-6模型计算值之间的差异,得到两者差值的均值及均方误差。结果表明:CHAOS-6模型描述的中国地区地磁长期变化与地磁台站实际观测的地磁长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存在一定的差异,28个台站的磁偏角(D)、磁倾角(I)、地磁总强度(F)、北向分量(X)、东向分量(Y)、水平分量(H)、垂直分量(Z)差值的均值和均方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为-0.9'/1.7',-29.3'/0.8',-116.3 nT/10.2 nT,264.7 nT/13.6 nT,-27.7 nT/15.0 nT,265.2 nT/13.7 nT,-356.9 nT/8.0 nT。因此,在使用CHAOS-6模型研究中国地区区域问题时,应充分考虑模型的误差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OS模型 地磁年度变化 地磁长期变化 地磁台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海平面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郑文振 于继业 钮滨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68-72,共5页
详细介绍了中国的验潮站及海平面资料,回顾了80年代以来我国的海平面研究工作,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做了展望。
关键词 海平面 潮汐 资料 长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00—2000年地球主磁场的本征模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徐文耀 孙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9,共9页
利用1900—2000年国际参考地磁场模型(IGRF),对地球主磁场的空间结构和长期变化进行了自然正交分量分析,得到了组成地磁场的主要成分(本征模)及其随时间的长期变化(SV).第一本征模描述主磁场稳定结构的总体特征,其强度随时间... 利用1900—2000年国际参考地磁场模型(IGRF),对地球主磁场的空间结构和长期变化进行了自然正交分量分析,得到了组成地磁场的主要成分(本征模)及其随时间的长期变化(SV).第一本征模描述主磁场稳定结构的总体特征,其强度随时间单调减小;第二本征模主要描述印度洋和南大西洋地区正异常特征,其强度也随时间单调变化;第三本征模对应于加勒比地区正异常,其强度呈100a周期的变化,目前正处于下降阶段;第四本征模的主要特点是北美正异常和南亚负异常,其强度呈80a周期的变化;第五本征模对应尺度较小的局部磁异常,其强度的变化周期约60a;第六及其以后的本征模则对应空间尺度更小和时间变化更快的磁异常.分析表明,太平洋地区的磁场经历着缓慢的单调减小变化,其结构比较稳定,几乎完全包括在第一本征模中.但是,印度洋磁场结构较复杂,它是由空间结构不同和变化周期各异的多个本征模组成的.大西洋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分属不同本征模,它们有完全不同的时间变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 长期变化 本征模 磁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2000年以来北京地区地球磁场变化机理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日祥 刘青松 郭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1-218,共8页
距今 1 2 0 0 0年以来北京地区地球磁场长期变化由长周期 (大于 1 0 0 0年 )和短周期(约 50 0年 )两部分组成 ,长周期和短周期分量分别受控于漂移场和稳定场的变化 .与日本地区相比 ,北京地区地球磁场最显著的特征是在距今 ( 51 1 0— 4... 距今 1 2 0 0 0年以来北京地区地球磁场长期变化由长周期 (大于 1 0 0 0年 )和短周期(约 50 0年 )两部分组成 ,长周期和短周期分量分别受控于漂移场和稳定场的变化 .与日本地区相比 ,北京地区地球磁场最显著的特征是在距今 ( 51 1 0— 4670 )± 1 1 0年之间曾发生短极性漂移事件 ,这样的短极性地磁事件可能与地球外核流体运动的异常变化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磁场 长期变化 地磁漂移 变化机理 北京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8—2001年全球陆地6—8月降水长期变化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12
19
作者 黄先香 施能 炎利军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1-209,共9页
采用 PREC/ L的全球陆地月降水资料 ,研究了 194 8— 2 0 0 1年全球陆地 6— 8月降水长期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 ,在该时段内 ,6— 8月降水量较大的区域是全球几个主要的季风区 ,而且季风区的降水均方差较大 ;全球陆地 6— 8月降水... 采用 PREC/ L的全球陆地月降水资料 ,研究了 194 8— 2 0 0 1年全球陆地 6— 8月降水长期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 ,在该时段内 ,6— 8月降水量较大的区域是全球几个主要的季风区 ,而且季风区的降水均方差较大 ;全球陆地 6— 8月降水量以负趋势为主要特征 ,降水量明显减少的区域是 :热带非洲 ,中国的淮河以北 ,俄罗斯的东部 ,中、西西伯利亚 ,朝鲜 ,南亚等 8个区域 ;降水量增加的区域是 :加拿大北部、格陵兰中部等 4个区域 ;全球 36个纬度带中共有 12个纬度带 6— 8月降水量趋势变化达到了 0 .0 5显著性水平的 Monte Carlo检验 ,但是只有 1个纬度带 (6 5~ 6 0°S)是正趋势。全球陆地 6— 8月降水量正趋势的范围是很小的。初步探讨了 ENSO与全球陆地6— 8月降水量趋势变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8-2001年 6-8月 陆地 月降水资料 季风区 长期变化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通门磁力仪GM4定向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秀娟 杨冬梅 +6 位作者 王静 李细顺 畅国平 王利兵 王秀敏 张素琴 舒雷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4年第B10期609-614,共6页
仪器正确定向是保证仪器观测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地磁场的长期变化,仪器需要定期重新定向。本文应用全国44个地磁台站2008—2012年观测数据,研究了各台站D分量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仪器定向位置和被测磁场位置产生较大偏离时... 仪器正确定向是保证仪器观测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地磁场的长期变化,仪器需要定期重新定向。本文应用全国44个地磁台站2008—2012年观测数据,研究了各台站D分量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仪器定向位置和被测磁场位置产生较大偏离时,必须重新定向。同时首次提出影响定向精度的零场漂移S0,并根据理论计算在红山地磁台实地开展测量,测量结果表明,零场漂移S0数值达到50.3 n T,超出D分量定向输出范围(磁静日时日变缓慢时间段为-50n T—+50n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方法 长期变化 零场漂移S0 GM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