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隔震层上支墩与上层柱外侧偏心对齐影响分析
1
作者 赵福令 郭立行 +2 位作者 刘汶津 张雪忠 蒋天立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3,51,共8页
根据最新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位于高烈度区的学校类建筑均需进行减隔震设计。隔震设计中,为了方便隔震垫的安装,隔震层上下支墩截面每边要比隔震垫边缘大100mm,因此隔震层上下支墩截面通常大于上层柱截面。为了避免竖向荷载偏心作用... 根据最新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位于高烈度区的学校类建筑均需进行减隔震设计。隔震设计中,为了方便隔震垫的安装,隔震层上下支墩截面每边要比隔震垫边缘大100mm,因此隔震层上下支墩截面通常大于上层柱截面。为了避免竖向荷载偏心作用下的附加弯矩对隔震支座产生不利影响,设计时通常采用隔震层上支墩与上层柱保持中心对齐的做法。但是边柱、角柱中心对齐之后将会使得上支墩突出建筑外轮廓,对建筑立面及雨落管的布置均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结合具体工程案例,分析上支墩与上层柱外侧偏心对齐对隔震支座受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上支墩与上层柱偏心导致的附加弯矩对上支墩及隔震支座的影响较小,附加弯矩主要由与之相连的隔震层梁及上层柱承担,并根据隔震层梁及上层柱线刚度比进行分配。通过分析可知,对于常规柱跨及常规荷载作用下,为了保证建筑效果,多层建筑边柱、角柱位置可以将上支墩与上层柱外侧偏心对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烈度区 隔震 上支墩 中心对齐 外侧偏心对齐 附加弯矩 梁柱线刚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多跨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拟静力倒塌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伯权 苏佶智 +2 位作者 马煜东 奚凯麟 邢国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4-39,共16页
建筑结构的破坏具有离散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该特性决定结构抗地震倒塌的研究需多参数、多层次考虑问题。文章结合结构地震倒塌破坏模式的研究,完成了三榀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通过对模型框架破坏过程、破坏形态、滞回... 建筑结构的破坏具有离散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该特性决定结构抗地震倒塌的研究需多参数、多层次考虑问题。文章结合结构地震倒塌破坏模式的研究,完成了三榀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通过对模型框架破坏过程、破坏形态、滞回耗能及刚度退化的分析,探讨轴压比和梁柱线刚度比对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以期为后续结构地震倒塌破坏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降低结构的竖向荷载和梁柱线刚度比,有利于梁端塑性铰的充分发育,从而更易实现理想的"梁铰"破坏机制;试验框架的最终破坏是由底层柱下端塑性铰充分发育后、混凝土突然压溃所致,底层构件的耗能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而中间层构件和顶层构件所耗散的能量较少;KJ-2的峰值荷载及极限荷载比KJ-1的峰值荷载及极限荷载分别大约9.9%和8.7%、等效黏滞阻尼系数比KJ-1大约16.5%,但位移延性系数比KJ-1小约57.1%,说明增大结构的竖向荷载可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及耗能能力,但会降低延性及变形能力,同时,一定程度地增大竖向荷载,有利于强化结构的初始抗侧刚度,延缓刚度退化趋势,但在层间位移角较大情况下P-Δ效应的影响凸显;结构梁柱线刚度比的增大可以提高其耗能能力,但会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延性及初始抗侧刚度;对于轴压比及梁柱线刚度比较小的"梁铰"结构,临近倒塌时的层间位移角可达1/25,此时结构仍具有一定的竖向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拟静力试验 轴压比 梁柱线刚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连续梁桥布置方案的横向地震反应规律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保东 李鹏飞 陈海波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37,共5页
考虑桥跨布置方案、梁墩线刚度比等因素,进行连续梁桥横向地震反应规律研究。以3跨连续梁桥为例,将其简化为弹性支承的连续梁模型,推导其横向地震反应规律的简化理论计算方法,并结合有限元通用程序分析等墩高条件下梁墩线刚度比变化、... 考虑桥跨布置方案、梁墩线刚度比等因素,进行连续梁桥横向地震反应规律研究。以3跨连续梁桥为例,将其简化为弹性支承的连续梁模型,推导其横向地震反应规律的简化理论计算方法,并结合有限元通用程序分析等墩高条件下梁墩线刚度比变化、边跨对称和非对称条件下墩高比变化对桥梁横向地震反应规律的影响。理论计算分析和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给出的理论计算方法有效;桥墩横向地震剪力和弯矩分配系数不仅与桥墩的抗推刚度有关,还与桥跨布置方案、梁墩线刚度比有关;桥墩的抗推刚度越大、梁墩线刚度比越小,桥墩横向地震内力的分配系数越大。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连续梁横向抗震优化设计的一般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梁桥 横向地震反应 线刚度比 桥梁布置方案 抗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光温室结构楔形箱型矩管柱梁连接节点抗震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晓润 宋波 陈水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52-257,共6页
为了满足温室结构的建设需要,提出了一种楔形箱型矩管柱与H形钢梁连接节点构造型式,并对该种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利用ANSYS对该节点进行了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模拟分析,讨论了钢梁翼缘、腹板厚度及矩管柱壁厚对钢节点抗震性能... 为了满足温室结构的建设需要,提出了一种楔形箱型矩管柱与H形钢梁连接节点构造型式,并对该种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利用ANSYS对该节点进行了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模拟分析,讨论了钢梁翼缘、腹板厚度及矩管柱壁厚对钢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楔形箱型节点在往复荷载作用下梁端塑性铰位置向跨中偏移,保证了"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设计理念的实现。累积耗能比传统的外联板式节点高出25.40%,比内隔板式节点减少20.46%,滞回曲线相对饱满,体现了良好的抗震性能。同时,梁翼缘和腹板的厚度及楔形箱形截面宽度变化率对于节点的抗震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建议实际工程中截面宽度变化率取1:4。计算结果表明该节点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有限元分析 模型 刚性 梁柱节点 滞回曲线 抗震性能 非线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管柱与H形钢梁新型竖向外联式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晓润 宋波 +3 位作者 卞晓芳 王频 吴昌栋 陈水荣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116,149,共7页
通过对外联式矩管柱与H形钢梁节点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阐述了其破坏过程和破坏机理,获得了节点的滞回曲线和极限承载力。同时利用ABAQUS对试验进行了模拟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良好;讨论了钢梁翼缘、腹板厚度及矩管柱壁厚对钢节点性... 通过对外联式矩管柱与H形钢梁节点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阐述了其破坏过程和破坏机理,获得了节点的滞回曲线和极限承载力。同时利用ABAQUS对试验进行了模拟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良好;讨论了钢梁翼缘、腹板厚度及矩管柱壁厚对钢节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联式矩管柱与H形钢梁节点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延性,节点的塑性耗能区集中在梁上,梁翼缘和腹板壁厚对节点的初始刚度、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的影响较为明显,柱壁厚对节点力学性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 梁柱节点 有限元 滞回曲线 抗震性能 非线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跨非对称加载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黄音 赵博 +1 位作者 徐诗童 王正霖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8-101,共4页
通过对1榀近于足尺的两跨预应力框架的试验研究,从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影响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弯矩调幅的相关因素———控制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次弯矩、柱梁线刚度比以及柱顶裂缝的开展情况.结果表明,后张有... 通过对1榀近于足尺的两跨预应力框架的试验研究,从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影响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弯矩调幅的相关因素———控制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次弯矩、柱梁线刚度比以及柱顶裂缝的开展情况.结果表明,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由一跨增加到多跨,其调幅特性仍然没有发生变化,即主要受控制截面混凝土相对受压区高度及次弯矩的影响,柱梁线刚度比也对弯矩调幅起一定作用;其次,多跨预应力框架的塑性铰只出现在加载跨上,最终结构破坏也是由于加载跨的破坏,对非加载跨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框架 内力重分布 次弯矩 柱梁线刚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耗能单元抗震性能数值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光伟 孟宏睿 林友军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57,共7页
为研究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耗能单元的抗震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模型并进行非线性数值分析,研究了梁柱线刚度比、耗能段长度和轴压比变化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耗能单元具有良好的滞回能力,梁柱线刚度... 为研究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耗能单元的抗震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模型并进行非线性数值分析,研究了梁柱线刚度比、耗能段长度和轴压比变化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耗能单元具有良好的滞回能力,梁柱线刚度比越大,其承载力越高、刚度越大,但耗能能力和延性越差;耗能段长度越大,其承载力越低、刚度越小;轴压比越大,其承载力越低、耗能能力越差,轴压比大于0.6时,轴压比增大其刚度和延性呈减弱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形偏心支撑 梁柱线刚度比 耗能段长度 轴压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框架结构梁端楼板设缝后的设计方法及构造措施研究
8
作者 肖疆 尹保江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54,共5页
框架结构梁端楼板设缝可以减少现浇板对梁端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因此该方法有利于实现"强柱弱梁"机制。本文在研究梁端楼板设缝后梁柱的合理线刚度比基础上,通过构造设计,并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拟分析,据此提出RC框架结构梁... 框架结构梁端楼板设缝可以减少现浇板对梁端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因此该方法有利于实现"强柱弱梁"机制。本文在研究梁端楼板设缝后梁柱的合理线刚度比基础上,通过构造设计,并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拟分析,据此提出RC框架结构梁端楼板设缝的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结构 强柱弱梁 梁端楼板设缝 梁柱线刚度比 构造措施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框架弯矩调幅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许军 黄音 +1 位作者 陈明政 王正霖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54,共4页
预应力框架弯矩调幅规律与连续梁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通过对柱梁线刚度比、外荷载形式、次弯矩和柱铰可行性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预应力框架弯矩调幅设计提供一点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 预应力框架 弯矩调幅 柱梁线刚度比 荷载形式 次弯矩 柱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滞回性能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炜 陈跃 +2 位作者 周高强 张向冈 杨俊娜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48,共8页
为研究不同设计参数下圆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的滞回性能,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圆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有限元模型,对8个试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通过改变轴压比、梁柱线刚度比、梁柱屈服弯矩比等参数来研究圆钢管再生混凝... 为研究不同设计参数下圆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的滞回性能,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圆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有限元模型,对8个试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通过改变轴压比、梁柱线刚度比、梁柱屈服弯矩比等参数来研究圆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滞回性能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变化参数下试件的滞回曲线均呈现梭形且较饱满。轴压比从0.2增至0.4时,位移延性系数前期增加后期减小,但均大于3.20;试件耗能系数能达到0.30以上。梁柱线刚度比从0.4增至0.79时,试件初始刚度增加了4.16%;位移延性系数变化幅度远远小于5%且均大于3.45。梁柱屈服弯矩比从0.15增至0.4时,位移延性系数降低16.52%;试件耗能系数能达到0.38以上且破坏点的耗能系数约为屈服点的2倍。随着加载位移的增加,不同变化参数下试件刚度逐渐退化,且退化速率逐渐趋于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 滞回性能 有限元分析 轴压比 梁柱线刚度比 梁柱屈服弯矩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半刚性梁柱螺栓连接节点抗震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丁克伟 韩苗兰 李兴龙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5-810,共6页
为研究8.8级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装配式梁柱边节点的抗震耗能性能,对螺栓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T形梁柱节点构件的梁端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文章采用ABAQUS软件对结构节点在低周往复加载作用下进行数值分析,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试... 为研究8.8级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装配式梁柱边节点的抗震耗能性能,对螺栓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T形梁柱节点构件的梁端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文章采用ABAQUS软件对结构节点在低周往复加载作用下进行数值分析,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试验节点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该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节点通过高强螺栓的连接可以提高结构节点抗震耗能的设计要求,钢板对混凝土也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为了更进一步地研究节点的耗能性能,基于节点的试验结果,采用不同轴压比设计参数对梁柱节点进行拟静力试验的数值模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梁柱半刚性节点 低周反复试验 轴压比 耗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