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Large Depth Diameter Ratio Ultra-precision Aspheric Grinding System
1
作者 CHEN Ming-jun, LI Dan, DONG Shen (Precis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6-27,共2页
In this paper, the factors of affecting surface roughness and profiles accuracy of the machined larege depth diamter ratio aspheric surfaces in ultra-precision grinding process are analyzed theoretically. An ultra-pre... In this paper, the factors of affecting surface roughness and profiles accuracy of the machined larege depth diamter ratio aspheric surfaces in ultra-precision grinding process are analyzed theoretically. An ultra-precision aspheric grinding system is then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Aerostatic form is adopted to build the spindle of the workpiece, transverse guideway, longitudinal guideway and the spindle of the grinder in this system. The following specification is achieved, such as the turning accuracy of the spindle of the workpiece is 0.05 μm, radial rigidity of the spindle is GE 220N/μm, axial rigidity is GE 160 N/μm, radial rigidity of the guideway is GE 200N/μm, the highest rotational speed of the grinder is 80 000 rev/min and its turning accuracy is 0.1 μm, the resolution of linear displacement of the transverse and longitudinal guideway is 4.9 nm. Adjusting range of this adjusting mechanism is 2 mm in the Y direction, the adjusting accuracy of the precise adjusting mechanism is 0.1 μm. Micro displacement measuring system of this ultra-precision aspheric grinding adopts two-backfeed strategy, and angle displacement back-feed is realized by photoelectric encoder, it’s resolution is 655 360 pulse/rev. after 4 frequency multiplication, it’s angle displacement resolution is achieved 2 621 440 pulse/rev. Straight-line displacement is monitored by single frequency laser interferometer (DLSTAX LTM-20B, made in Japan). This CNC system adopts inimitable bi-arc step length flex CN interpolation algorithm, it’s CN system resolution is 5 nm.So this aspheric grinding system ensures profile accuracy of the machined part. The resolution of this interferometer is 5 nm. Finally, lots of ultra-precision grinding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on this grinding system. Some optical aspheric parts, with profiles accuracy of 0.3 μm, surface roughness less than 0.01 μm, a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precision grinding optical aspheric surface precise adjusting mechanism large depth diameter rat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damage of sequential explosions in reinforced concrete: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2
作者 Libin Wang Zhun Bai +3 位作者 Bingwen Qian Yutao Hu Liangquan Wang Gang Zho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6期284-297,共14页
The development of guidance technology has made it possible for the earth penetration weapons(EPWs)to impact the target repeatedly at a close range. To investigative the damage of single and sequential strike induced ... The development of guidance technology has made it possible for the earth penetration weapons(EPWs)to impact the target repeatedly at a close range. To investigative the damage of single and sequential strike induced by the EPWs,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are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Firstly, a series of sequential explosion tests are conducted to provide the basic data of the crater size.Then, a numer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simulate the damage effects of sequential explosions using the meshfree method of Smoothed particle Galerkin. The effectiveness of numerical model is verified by comparison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Finally, based on dimensional analysis, several empirical formulas for describing the crater size are presented, including the conical crater diameter and the conical crater depth of the single explosion, the conical crater area and the joint depth of the secondary explosion. The formula for the single explosion expre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spect ratio of the charge ranging from 3 to 7, the dimensionless buried depth ranging from 2 to 14 and the crater size. The formula for the secondary explosion expre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two explosions and the crater size. All of data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protective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TER Dimensional analysis Reinforced concrete buried depth Aspect ratio Smoothed particle Galerk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盾构不同掘进角度端头土压力统一解
3
作者 肖尊群 邓名慧 +3 位作者 郑俊杰 王慧 许彩云 罗科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92-1901,共10页
为实现不同掘进角度下盾构端头土压力的统一解,基于极限平衡理论,本文建立3种掘进方向的端头平均土压力三维曲面滑块模型,隧道两腰所在水平面为滑裂面起始位置,隧道两腰以下滑块的几何尺寸与盾构掘进方向建立关系。对盾构拱顶上、下土... 为实现不同掘进角度下盾构端头土压力的统一解,基于极限平衡理论,本文建立3种掘进方向的端头平均土压力三维曲面滑块模型,隧道两腰所在水平面为滑裂面起始位置,隧道两腰以下滑块的几何尺寸与盾构掘进方向建立关系。对盾构拱顶上、下土体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得到考虑掘进方向的端头平均土压力的统一解。通过与现有水平盾构端头土压力的研究成果对比,验证了研究思路与所建模型的合理性。盾构端头土压力与掘进角度、深径比和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密切相关。一定埋深条件下,不同抗剪强度指标对端头土压力的影响程度不同,且满足一定掘进角度和抗剪强度指标时,端头土压力都会消失,此时盾构端头土体自然稳定。研究结果为实现不同掘进角度下盾构端头土压力的统一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平衡 端头土压力 三维曲面滑块 平衡方程 掘进角度 深径比 埋深 统一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径深比条件下养殖舱内流场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帆 崔铭超 +2 位作者 刘晃 姚淳婧 张琛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3,共9页
养殖工船是拓展深远海养殖的新途径。提高养殖舱的利用效率,确保鱼类在养殖舱中获得最佳生长条件的同时保证舱内颗粒物的高效排出,将直接影响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率和养殖工船的收益。为探究养殖舱径深比对舱内流场特征及阻力系数的影响,... 养殖工船是拓展深远海养殖的新途径。提高养殖舱的利用效率,确保鱼类在养殖舱中获得最佳生长条件的同时保证舱内颗粒物的高效排出,将直接影响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率和养殖工船的收益。为探究养殖舱径深比对舱内流场特征及阻力系数的影响,并为工船养殖舱的结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实船试验方法,对锚泊状态下养殖平台养殖舱的流场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流速、阻力系数与流场均匀性指数等指标,定量评价了径深比对养殖舱适渔性与能量损耗的影响。结果表明,舱内流速与径深比呈正相关:当径深比小于1.6∶1时,径深比的减小会导致舱内流速大幅降低;当径深比为1.8∶1~2.0∶1时,养殖舱具有更好的流场特性,包括更高的流速、更好的流场均匀性和更低的阻力系数。其中,径深比为1.8∶1的养殖舱在舱内流场特性与经济效益之间达到了最佳平衡,因此在工船养殖系统中应优先考虑该径深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工船 养殖舱 径深比 流速 适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红黏土中水平矩形锚板上拔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5
作者 罗广 胡伟 +2 位作者 杜弘毅 王辉 张翰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97-2903,共7页
针对红黏土地基中水平矩形锚板上拔承载特性,通过自制的可视化拉拔模型试验系统,结合数字照相测量技术,开展了饱和红黏土地基中水平矩形锚板的竖向拉拔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锚周土体滑动面随埋深比的变化呈现不同形态,但初始角并不随埋... 针对红黏土地基中水平矩形锚板上拔承载特性,通过自制的可视化拉拔模型试验系统,结合数字照相测量技术,开展了饱和红黏土地基中水平矩形锚板的竖向拉拔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锚周土体滑动面随埋深比的变化呈现不同形态,但初始角并不随埋深比发生变化。荷载位移曲线一般具有较明显的峰值特征,但随着埋深比的增大,该特征逐渐减弱;埋深比相同时,长宽比越小,锚板承载的三维特性越显著,曲线的峰值特征也越明显。承载力系数随着埋深比的增加呈增大趋势,但不同长宽比下的规律有所差别;承载力系数随长宽比的增加呈减小趋势,且不同埋深比下的变化规律较为一致。结论:对于试验红黏土,至少在埋深比4的范围内,锚板可归为浅埋型,埋深比大于8的情况则已属于深埋型。同等条件下,受黏聚力和剪胀性的影响,锚板抗拔承载力系数在红黏土地基中的数值介于松砂地基和密砂地基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锚板 红黏土 长宽比 埋深比 滑动面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径比对孔型阻尼密封泄漏特性和流体激振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宋会玲 魏阳国 +2 位作者 李永鹏 张子涵 李志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7-98,共12页
为揭示孔深对孔型阻尼密封封严性能和刚度阻尼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探究最佳孔深方案,采用非定常多频摄动数值方法,研究了不同孔深下孔型阻尼密封的泄漏特性和动力学特性。首先,通过3种孔深下孔型阻尼密封泄漏量和动力特性系数的数值... 为揭示孔深对孔型阻尼密封封严性能和刚度阻尼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探究最佳孔深方案,采用非定常多频摄动数值方法,研究了不同孔深下孔型阻尼密封的泄漏特性和动力学特性。首先,通过3种孔深下孔型阻尼密封泄漏量和动力特性系数的数值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准确性;然后,计算分析了3种不同孔径(D为2.0、3.175、5.0 mm)下连续变化孔深(深径比A_(r)为0.1~1.25)的孔型阻尼密封的泄漏量;最后,评估了2种进口预旋(μ_(0)为0、0.5)、5种不同孔深(H为0.5、1.0、1.9、3.3、6.6 mm,D为3.175 mm)下孔型密封的动力特性系数、腔室动态压力及旋流速度发展。数值结果表明:深径比A_(r)是影响孔型密封泄漏特性的关键几何参数;从密封封严性能角度来看,A_(r)为0.4~0.5是最佳孔深方案,此时不同孔径的密封泄漏量均达到最小值;从密封动力学稳定性角度来看,较小孔深的孔型阻尼密封动力学稳定性更优,在确定最佳孔深时,需考虑污染物沉积、腐蚀磨损对孔深的影响,避免选择过小的孔深(H≥1.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型阻尼密封 泄漏特性 动力学性能 深径比 多频摄动数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埋深条件下盾构施工扰动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雷华阳 杨洋 许英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2,共12页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模不断扩大,盾构施工诱发的地层扰动对地下既有建(构)筑物及周边环境的安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自主研发盾构掘进试验装置,实现了不同地层应力水平的加载,分析了不同埋深条件下盾构施工地层扰动的变化规律及...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模不断扩大,盾构施工诱发的地层扰动对地下既有建(构)筑物及周边环境的安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自主研发盾构掘进试验装置,实现了不同地层应力水平的加载,分析了不同埋深条件下盾构施工地层扰动的变化规律及影响范围。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周围地层中土压力变化率随着距隧道水平距离的增大而逐渐递减;盾构掘进完毕后土压力相对于初始土压力减少了约20%~40%;埋深比变化对拱顶、拱底处的土体应力路径影响较小;定义了基于土压力力变化的地层扰动度,随埋深比的增大,地层扰动度逐渐减小,说明深埋条件会降低盾构开挖对地层的扰动作用;盾构掘进完毕后,扰动作用的竖向影响范围高度介于隧道上下0.5D~0.8D(D为隧道直径)之间,当盾构到达监测断面时水平扰动范围宽度约为0.5D,盾构穿越远离后近似为1.2D~1.5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施工 模型试验 土压力 应力扰动度 埋深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混合水射流喷丸单丸粒冲击特性研究
8
作者 马泳涛 王俊龙 +4 位作者 孙宝成 张越江 孙万顺 刘兰荣 李春凡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4-23,共10页
单丸粒冲击特性是研究混合射流表面喷丸强度和覆盖率的基础指标,丸粒特性与靶材特性均会对冲击后的弹坑形态产生影响。以不同热处理后的18CrNiMo7-6低碳合金钢为靶材,研究了不同丸粒冲击条件下的弹坑特性。从弹坑形成机理出发,建立了单... 单丸粒冲击特性是研究混合射流表面喷丸强度和覆盖率的基础指标,丸粒特性与靶材特性均会对冲击后的弹坑形态产生影响。以不同热处理后的18CrNiMo7-6低碳合金钢为靶材,研究了不同丸粒冲击条件下的弹坑特性。从弹坑形成机理出发,建立了单丸粒冲击弹坑尺寸模型,并通过试验研究,修正了高硬度靶材弹坑的误差,使弹坑深度预测误差降低到30%以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弹坑相关特征参数(深径比、坑深坑直径占比、脊高)的规律。结果表明,丸粒硬度和靶材硬度对深径比以及坑深直径占比影响最为显著,而弹坑周边的脊状结构只存在于低硬度靶材中。各参数对脊高的影响由大到小分别为丸粒直径、丸粒硬度和丸粒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丸 前混合水射流 弹坑尺寸模型 深径比 坑深坑直径占比 脊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形圆弧角养殖池径深比对水动力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车宗龙 胡伟 +1 位作者 任效忠 胡艺萱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06,共10页
为研究方形圆弧角养殖池径深比对养殖池内流场的影响,本文建立以实际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尺寸按比例缩小的单通道排污结构养殖池物理模型实验系统,采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开展了进水管布设位置、水体日循环次数、入射角度等参数工况下不同... 为研究方形圆弧角养殖池径深比对养殖池内流场的影响,本文建立以实际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尺寸按比例缩小的单通道排污结构养殖池物理模型实验系统,采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开展了进水管布设位置、水体日循环次数、入射角度等参数工况下不同径深比(即养殖池边长与水深之比)的流场监测,系统分析了径深比(2∶1~7∶1)对养殖池内流场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径深比参数明显影响养殖池内的水动力特性,随着径深比增大养殖池水体平均流速呈下降趋势,且在径深比为2∶1~4∶1时下降较快;当径深比为3∶1~6∶1时,养殖池具有较好的水动力特性,此径深比范围低流速区比例较低、水体较均匀,有利于养殖池空间高效利用和营养物质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池 径深比 水动力特性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兆声辅助射流电解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翟科 李腾楠 +2 位作者 马仕豪 梁勇康 杜立群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5,64,共5页
针对电解加工的杂散问题,提出了同轴兆声辅助射流电解加工方法,利用该方法对304不锈钢的电解加工过程进行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兆声辅助不仅能增强电解液流速,使阳极被加工区域的电解液不断更新,还能促进反应气体排出,从... 针对电解加工的杂散问题,提出了同轴兆声辅助射流电解加工方法,利用该方法对304不锈钢的电解加工过程进行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兆声辅助不仅能增强电解液流速,使阳极被加工区域的电解液不断更新,还能促进反应气体排出,从而提高电解加工精度与加工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固定电解液流量0.9 L/min、电解电压50 V时,22 W兆声功率下的电解圆形凹坑的深径比为0.173,相比无兆声下提高12.34%,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沟槽刻蚀深宽比,验证了兆声辅助射流电解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电解加工 兆声辅助 深径比 凹坑刻蚀 沟槽刻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中扩体锚杆承载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郭钢 刘钟 +2 位作者 邓益兵 杨松 马利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645-3652,共8页
在25个室内模型试验基础上,研究了均质砂土中竖向拉拔扩体锚杆的几何尺寸及埋深对其承载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根据深径比的不同,扩体锚杆可以分为浅埋与深埋扩体锚杆2种形式,它们在拉拔过程中均经历了土体弹性变形阶段、非扩体锚固... 在25个室内模型试验基础上,研究了均质砂土中竖向拉拔扩体锚杆的几何尺寸及埋深对其承载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根据深径比的不同,扩体锚杆可以分为浅埋与深埋扩体锚杆2种形式,它们在拉拔过程中均经历了土体弹性变形阶段、非扩体锚固段-土界面剪切破坏阶段、土体弹塑性变形阶段以及剪切破坏阶段,破坏特征分别表现为整体剪切破坏与局部剪切破坏。通过扩体锚杆与普通拉力型锚杆模型试验对比发现:与普通拉力型锚杆相比,扩体锚杆极限承载力、承载比与安全性均有大幅度提高。而通过增大扩体锚固段直径的方式提高扩体锚杆承载力的优势较为明显。此外,根据承载比分析,扩体锚杆存在最优扩体锚固段直径,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寻找一个满足需要的最优扩体锚固段尺寸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体锚杆 深径比 极限承载力 承载比 砂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结构钢海洋环境点蚀模型研究之二:实船蚀坑形态与径深比时变模型 被引量:24
12
作者 王燕舞 吴晓源 +2 位作者 张雨华 黄小平 崔维成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5-743,共9页
文章基于点蚀生长原理与实船蚀坑形态检测数据,对船舶受点蚀构件的两类主要蚀坑的形态、形成机制及其随船龄演化情况作了大致描述。认为遭受点蚀船舶构件的蚀坑形态与其所处位置、服役时间等密切相关;两类蚀坑形态差异的原因在于其各自... 文章基于点蚀生长原理与实船蚀坑形态检测数据,对船舶受点蚀构件的两类主要蚀坑的形态、形成机制及其随船龄演化情况作了大致描述。认为遭受点蚀船舶构件的蚀坑形态与其所处位置、服役时间等密切相关;两类蚀坑形态差异的原因在于其各自点蚀进程中的具体控制因素及相应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区别。论述证明将点蚀蚀坑径深比处理成随时间变化的函数是有理论和事实依据的;并与点蚀深度模型相结合,依据Yamamoto实测散货船货舱区肋骨蚀坑数据建立了相应的蚀坑径深比时变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钢 海洋环境 点蚀 腐蚀模型 蚀坑形态 径深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埋滴灌点源入渗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松 李和平 +2 位作者 郑和祥 曹雪松 王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27,32,共4页
通过室内砂土中进行地埋滴灌的实验,对地埋滴灌在砂土中的适应性进行初步研究,为田间试验布置提供依据。通过分析湿润锋的推移速率、特征点的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发现湿润锋推移速率先是径向大于垂向,随着灌水时间和灌水量增加,水平方... 通过室内砂土中进行地埋滴灌的实验,对地埋滴灌在砂土中的适应性进行初步研究,为田间试验布置提供依据。通过分析湿润锋的推移速率、特征点的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发现湿润锋推移速率先是径向大于垂向,随着灌水时间和灌水量增加,水平方向和垂向的湿润锋和含水率趋于平衡。根据对比滴灌带埋深15和20 cm特征点的含水率变化情况,得出埋深15 cm节水效果更好,更利于作物生长。实验还得出湿润比能作为滴灌灌水参数的指标,由于作物种植的间距和作物根系深度之比基本小于1.0,因此在田间实际灌溉中湿润比应控制在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埋滴灌 点源入渗 湿润锋 湿润比 滴灌带埋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何参数对隧道地震反应影响的二维数值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强强 薄景山 +1 位作者 孙有为 张兆鹏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58,共10页
隧道结构地震破坏的原因众多,几何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基于有限差分方法,构建一系列数值计算模型,比较了不同埋深、直径、衬砌厚度和径厚比时隧道结构的地震响应特性,并采用相对变形比和内力放大系数定量分析了隧道的变形、内力分布和... 隧道结构地震破坏的原因众多,几何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基于有限差分方法,构建一系列数值计算模型,比较了不同埋深、直径、衬砌厚度和径厚比时隧道结构的地震响应特性,并采用相对变形比和内力放大系数定量分析了隧道的变形、内力分布和内力峰值与几何参数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内力放大系数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减小,埋深大于20m,输入地震动幅值小于0.2g时,隧道拱顶底间相对位移峰值和相同位置处自由场相对位移峰值接近;衬砌厚度对动弯矩的影响较动轴力显著,增加衬砌厚度会显著的增大隧道的动弯矩峰值,但弯矩放大系数随着衬砌厚度的增加而减小;隧道的动内力峰值随着直径的增加而增大,而轴力放大系数则随着直径的增加而减小;径厚比显著影响衬砌结构的内力分布,当径厚比大于10时,隧道结构发生显著的内力偏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地震反应 埋深 径厚比 有限差分方法 动力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油定时和燃烧室形状对柴油机燃烧及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赵昌普 宋崇林 +2 位作者 李晓娟 李艳丽 孙强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93-398,共6页
在保持压缩比不变的条件下,设计了3种不同径深比的燃烧室,并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喷油定时和燃烧室形状对柴油机燃烧过程、碳烟和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油的推迟,各燃烧室NOx排放均呈下降趋势,碳烟排放则有所增加,尤其是... 在保持压缩比不变的条件下,设计了3种不同径深比的燃烧室,并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喷油定时和燃烧室形状对柴油机燃烧过程、碳烟和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油的推迟,各燃烧室NOx排放均呈下降趋势,碳烟排放则有所增加,尤其是缩口较小的燃烧室,其碳烟生成较多而氧化速率却很低,因此碳烟排放较高.此外,缸内温度为1 500~2 400 K的区域是碳烟生成的主要区域,温度过低不利于碳烟的生成,而较高的温度会促进已生成碳烟的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放 数值模拟 喷油定时 燃烧室形状 径深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白刚玉磁性磨料的制备工艺与磨削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牛凤丽 陈燕 +1 位作者 张旭 李昌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5-40,共6页
采用烧结法制备铁基白刚玉磁性磨料,并对3Cr2Mo模具钢材料进行磁力研磨加工实验。铁基相和研磨相的粒径比会严重影响加工效果,根据摩擦理论推导出磁性磨料的最佳粒径比A为1.33-3.32。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磁性磨料的磨削... 采用烧结法制备铁基白刚玉磁性磨料,并对3Cr2Mo模具钢材料进行磁力研磨加工实验。铁基相和研磨相的粒径比会严重影响加工效果,根据摩擦理论推导出磁性磨料的最佳粒径比A为1.33-3.32。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磁性磨料的磨削性能,验证了当铁基白刚玉磁性磨料的研磨相粒径d一定时,磨削深度ap随铁基相与研磨相粒径比的增大而增大,加工效率提高但加工质量降低。当铁基白刚玉磁性磨料铁基相与研磨相的粒径比为3时,其磨削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力研磨 磁性磨料 粒径比 磨削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深和弹体长径比对超空泡弹体阻力系数及空泡形状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施红辉 周杨洁 +1 位作者 贾会霞 朱棒棒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29-2036,共8页
为研究超空泡射弹的运动规律,用高速摄影机拍摄了3种长径比的弹体,在6个不同的水深下产生的超空泡的运动过程,对超空泡与自由面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深的增加,超空泡的体积会变小,持续时间会变短,弹体的阻力系数会... 为研究超空泡射弹的运动规律,用高速摄影机拍摄了3种长径比的弹体,在6个不同的水深下产生的超空泡的运动过程,对超空泡与自由面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深的增加,超空泡的体积会变小,持续时间会变短,弹体的阻力系数会增大;当超空泡可以完全覆盖住弹体的情况下,如果速度相同,随着弹体长径比的增加,超空泡的体积基本保持不变,但其阻力系数会增大;随着水深减小,当超空泡与自由面发生相互作用时,空泡的尺寸(体积)增大、并且空泡的持续时间变长,这应该是大气进入到超空泡内的缘故;以长径比为8的弹体为例,空泡的持续时间从5~6 ms增加到12 ms以上,空泡无量纲长度和直径分别约增加了30%和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弹体阻力系数 超空泡形状 长径比 水深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岩桩嵌岩段的岩石极限侧阻力系数 被引量:10
18
作者 鲁先龙 乾增珍 +1 位作者 杨文智 郑卫锋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9-38,共10页
嵌岩桩在岩土工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如何准确计算嵌岩段桩的极限侧阻力仍是工程设计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收集整理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岩石强度和不同嵌岩条件下开展的145个嵌岩桩竖向下压承载力试验成果,主要包括嵌岩段岩石... 嵌岩桩在岩土工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如何准确计算嵌岩段桩的极限侧阻力仍是工程设计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收集整理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岩石强度和不同嵌岩条件下开展的145个嵌岩桩竖向下压承载力试验成果,主要包括嵌岩段岩石类型及其单轴抗压强度、嵌岩桩的直径与嵌岩深度、嵌岩段桩的极限侧阻力等。定义嵌岩段桩的极限侧阻力和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比值为嵌岩桩嵌岩段岩石极限侧阻力系数,分析了桩径、嵌岩深度、嵌岩深径比和岩石强度对嵌岩段极限侧阻力和岩石极限侧阻力系数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嵌岩段岩石极限侧阻力系数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之间的拟合关系式,给出了不同可靠度水平下岩石侧极限阻力系数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岩桩 极限侧阻力系数 嵌岩深径比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ENT-EDEM耦合的爆炸抛掷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顾强 张世豪 +1 位作者 安晓红 张亚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1-616,共6页
为了研究弹丸起爆后岩土碎屑的抛掷特性,针对爆炸后侵彻通道内复杂的气固两相流动问题,提出了一种FLUENT软件与EDEM软件联合的数值模拟方案,分析了不同深径比条件下钻地通道内介质碎屑的抛掷过程。进一步研究了介质碎屑运移特性的影响... 为了研究弹丸起爆后岩土碎屑的抛掷特性,针对爆炸后侵彻通道内复杂的气固两相流动问题,提出了一种FLUENT软件与EDEM软件联合的数值模拟方案,分析了不同深径比条件下钻地通道内介质碎屑的抛掷过程。进一步研究了介质碎屑运移特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介质碎屑的运移能力与爆炸荷载峰值成正比,与钻地通道深径比及碎屑粒径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抛掷特性 FLUENT-EDEM 碎屑粒径 爆炸荷载 深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型周进周出式沉淀池优化设计中的水力性能数值模拟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磊磊 许光明 +2 位作者 陈俊 周奇 王国华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8-172,共5页
为改善超大型周边进水、周边出水沉淀池的水力性能,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工程初步设计方案进行水力性能模拟.针对南方某污水处理厂直径为60m的周边进水、周边出水沉淀池,借助FLUENT 6.3软件包提供的realizablek-ε模型,运用交错网... 为改善超大型周边进水、周边出水沉淀池的水力性能,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工程初步设计方案进行水力性能模拟.针对南方某污水处理厂直径为60m的周边进水、周边出水沉淀池,借助FLUENT 6.3软件包提供的realizablek-ε模型,运用交错网格有限体积法计算分析沉淀池的流场特征,提出了相关的优化设计参数.计算结果表明:竖向流进水并设置双向挡板的沉淀池,其内部环流的半径可增大至26~28m;径深比θ宜在8.0~10.0范围内选择;坡降i应控制为0.050.通过适宜的工程优化措施,可提升该沉淀池的内部环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泥水分离 重力沉淀池 径深比 流场 有限体积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