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催化剂FeCl_3-Al(isobutyl)_3-phenanthroline的制备
1
作者 蒋庆哲 宋昭峥 +2 位作者 葛际江 许亚岚 柯明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7-121,共5页
利用透射电镜和聚合实验研究了纳米催化剂FeCl3-Al(i-Bu)3-phenanthroline的制备方法,分析了各组分的比例、加入顺序、老化等因素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加氢汽油介质中,当c(Butadiene)=1.85×103 mol/m3,c(FeCl3)/c(Bu... 利用透射电镜和聚合实验研究了纳米催化剂FeCl3-Al(i-Bu)3-phenanthroline的制备方法,分析了各组分的比例、加入顺序、老化等因素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加氢汽油介质中,当c(Butadiene)=1.85×103 mol/m3,c(FeCl3)/c(Butadiene)=3.0×10-5,c(Al(isobutyl)3)/c( FeCl3)=66,c(phenanthroline)/c(FeCl3)=1.6时,催化剂的粒径小于50 nm,丁二烯转化率可达到98%以上,聚丁二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0×107,此为最佳配比.加料顺序为phenanthroline,FeCl3,Al(isobutyl)3,能有效阻止Fe3+被深度还原.老化时间为4 h、老化温度在-15~20 ℃内不影响催化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催化剂 组分比例 加料顺序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ongoing search for potential targets and therapies for lethal sepsis 被引量:2
2
作者 Guo-Qiang Bao Li He +2 位作者 David Lee John D'Angelo Hai-Chao Wang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SCIE CAS 2015年第3期145-155,共11页
Sepsis, which refers to a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resulting from a microbial infection, represent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The pathogenesis of sepsis remains poorly understo... Sepsis, which refers to a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resulting from a microbial infection, represent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The pathogenesis of sepsis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although it is attributable to dysregulated immune responses orchestrated by innate immune cells that sequentially release early(e.g.,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interleukin-1(IL-1), and interferon-γ(IFN-γ) and late(e.g.,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 pro-inflammatory mediators. As a ubiquitous nuclear protein, HMGB1 can be passively released from pathologically damaged cells, thereby converging infection and injury on commonly dysregulate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We review evidence that supports extracellular HMGB1 as a late mediator of inflammatory diseases and discuss the potential of several Chinese herbal components as HMGB1-targeting therapies. We propose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strategies for specifically attenuating injury-elicite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infection-mediated innate immunity for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sepsis and other inflammatory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nate immune cells 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molecules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Herbal components SEPSIS Autophagy ENDOCYTOSIS Double-stranded rNA-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负载Cu-Mn复合氧化物催化燃烧正己醛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悦 张婷婷 +3 位作者 王娟 朱圳 贾冰 余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84-2092,共9页
通过调控Cu负载量及Cu/Mn原子比,探究其对TiO_2负载Cu-Mn复合氧化物(Cu_xMn_y/TiO_2)催化材料中活性组分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铜负载量为15%(w,质量分数)和Cu/Mn原子比为1:1时有利于类铜锰尖晶石相Cu_(1.5)Mn_(1.5)O_4的形成,随... 通过调控Cu负载量及Cu/Mn原子比,探究其对TiO_2负载Cu-Mn复合氧化物(Cu_xMn_y/TiO_2)催化材料中活性组分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铜负载量为15%(w,质量分数)和Cu/Mn原子比为1:1时有利于类铜锰尖晶石相Cu_(1.5)Mn_(1.5)O_4的形成,随着Cu负载量的增加促使氧物种从晶格氧向表面吸附氧转移。复合催化材料中铜负载量的变化及Cu/Mn原子比对活性组分和催化活性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显著。结果发现Cu_(15)Mn_(15)/TiO_2在225°C时使正己醛转化率达到90%(T_(90)),材料良好的性能归因于其具有较高的Cu^(2+)与O_(ads)含量,并可与Mn^(2+)实现双还原氧化过程。结果表明,Cu_(15)Mn_(15)/TiO_2复合材料中的类铜锰尖晶石活性组分可完成redox循环,以保持催化材料较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负载量 铜锰原子比 CuxMny/TiO2 活性组分 催化氧化 正己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化学法制备高硅铝比Y型沸石性能考宣传察 被引量:4
4
作者 杜军 王世珍 +2 位作者 孙殿卿 彭朴 李才英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30-35,共6页
本研究以氮吸附、分析电镜(AEM)、光电子能谱(ESCA)、固体核磁29SiMASNMR、27AIMASNMR及傅里叶红外(FT-IR)考察了用SiCl4气相化学法制备的高硅铝比Y型沸石的吸附性能、孔结构、脱铝均匀性... 本研究以氮吸附、分析电镜(AEM)、光电子能谱(ESCA)、固体核磁29SiMASNMR、27AIMASNMR及傅里叶红外(FT-IR)考察了用SiCl4气相化学法制备的高硅铝比Y型沸石的吸附性能、孔结构、脱铝均匀性、硅铝分布及酸性,并对其催化剂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气相化学法可制备出晶胞参数变化范围宽、结晶保留度高的高硅铝比Y型沸石,其骨架外铝以及二次孔均可调节。该沸石具有好的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及良好的活性水平,适宜于作渣油催化裂化及提高汽油辛烷值的催化裂化催化剂的活性组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硅铝比 气相化学法 沸石 Y型沸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ole过程的并行逻辑模拟算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冯刚 马光胜 杜振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9-64,1,共6页
在逻辑模拟中用波形作为电路状态的描述工具 ,通过对波形的计算和检查实现精确的模拟 .在Boole过程模拟法的基础上 ,为了降低逻辑模拟计算的时间复杂度 ,提出了一种基于共享主存结构的借助加权活动元件队列来提高处理机利用率的并行逻... 在逻辑模拟中用波形作为电路状态的描述工具 ,通过对波形的计算和检查实现精确的模拟 .在Boole过程模拟法的基础上 ,为了降低逻辑模拟计算的时间复杂度 ,提出了一种基于共享主存结构的借助加权活动元件队列来提高处理机利用率的并行逻辑模拟算法 .该算法免除了以往耗时很多的电路划分过程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并行加速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le过程论 加权活动元件队列 加速比 并行逻辑模拟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宝丰能源集团80焦性能预测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学梅 魏亚玲 +2 位作者 程实 李龙 李东 《煤质技术》 2017年第2期4-7,11,共5页
基于模糊集合配煤方法,结合80焦配合煤的实测镜质体数值型反射率和活惰比数据,计算强度指数SI和组成平衡指数CBI两个数值,通过剩余标准差推定完全二次二元二项式回归方程为最佳回归方程,用相对应的焦炭反应性CRI、焦炭反应后强度CSR、... 基于模糊集合配煤方法,结合80焦配合煤的实测镜质体数值型反射率和活惰比数据,计算强度指数SI和组成平衡指数CBI两个数值,通过剩余标准差推定完全二次二元二项式回归方程为最佳回归方程,用相对应的焦炭反应性CRI、焦炭反应后强度CSR、焦炭抗碎强度M_(40)和焦炭耐磨强度M_(10)、焦炭抗碎强度M_(25)和固定碳FC进行回归分析。利用MATLAB软件做出其相应的可视曲面,并预测焦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指数 组成平衡指数 焦炭性能 镜质体 反射率 镜质体活惰比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集合度量配煤方法在数据处理及昆钢煤场管理改进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李东 张昆钢 +2 位作者 程实 魏亚玲 张学梅 《煤质技术》 2015年第2期33-38,共6页
结合煤岩学的特点介绍了模糊集合配煤方法的数学基础,定义了"类强度指数集合PSI"和"类组分平衡指数集合PCBI"的概念,用实测镜质组数值型反射率和活惰比数据计算2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再根据阿莫索夫-夏皮罗法计算强... 结合煤岩学的特点介绍了模糊集合配煤方法的数学基础,定义了"类强度指数集合PSI"和"类组分平衡指数集合PCBI"的概念,用实测镜质组数值型反射率和活惰比数据计算2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再根据阿莫索夫-夏皮罗法计算强度指数SI和组分平衡指数CBI。以SI、CBI为自变量,分别以相对应的焦炭性能参数CRI、CSR、M40、M10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采用剩余标准差值最接近零的二次二元二项式方程为最佳回归方程,并利用模糊集合配煤方法加强对昆钢煤场的管理。对煤场来煤在原有性能测试的基础上加强镜质组型反射率和活惰比的测定,利用模糊集合配煤理论指导煤场各批次煤种的PSI及PCBI集合的计算,进而计算配合煤的SI及CBI,为预测焦炭的性能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煤方法 镜质组 反射率 活惰比 类强度指数集合 类组分平衡指数集合 强度指数 组分平衡指数 煤场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选工段瘦精煤煤质分析与配伍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唐帅 孙占龙 +4 位作者 徐秀丽 郭培瑞 胡亮 侯金朋 吴成林 《选煤技术》 CAS 2022年第3期41-45,共5页
为研究不同分选工段瘦精煤的配伍性,对山西沁新煤业有限公司选煤厂洗选的三种不同分选工段的瘦精煤进行了常规煤质与煤岩分析,并进行了配煤炼焦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分选工段瘦精煤的煤质与配伍性存在较大差异,受洗选与灰分富集... 为研究不同分选工段瘦精煤的配伍性,对山西沁新煤业有限公司选煤厂洗选的三种不同分选工段的瘦精煤进行了常规煤质与煤岩分析,并进行了配煤炼焦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分选工段瘦精煤的煤质与配伍性存在较大差异,受洗选与灰分富集及煤岩有机相碎裂程度的影响,粗精煤的灰分、黏结指数在三种分选工段瘦精煤中较优;受灰分、黏结指数及煤岩活惰比指标影响,粗精煤与跳汰精煤的配伍性在三种分选工段瘦精煤中较优。以上研究结果对煤炭洗选生产及炼焦精煤采购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质分析 配煤 瘦精煤 配煤炼焦试验 灰分 黏结指数 煤岩活惰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源相控阵天线的瞬态热分析方法研究
9
作者 赵青 胡家渝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8年第5期1-5,共5页
目的在保证一定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减少有源相控阵天线瞬态热仿真分析的计算时间。方法使用正交分析方法分析一类毫米波T/R组件中的器件位置、T/R组件尺寸等相关参数。使用极差分析和因素效应分析的方法,分别指出影响简化模型计算精度的... 目的在保证一定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减少有源相控阵天线瞬态热仿真分析的计算时间。方法使用正交分析方法分析一类毫米波T/R组件中的器件位置、T/R组件尺寸等相关参数。使用极差分析和因素效应分析的方法,分别指出影响简化模型计算精度的几个参数,同时给出可保证一定精度的参数范围。结果采用所研究的简化方法,对组件和天线阵面均进行了仿真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单个组件温度响应的实测结果和仿真分析结果误差低于11%。采用详细建模的T/R组件和简化的T/R组件进行天线全阵建模的结果最大误差为5.1℃,最小误差为1.2℃。结论在W/d<0.8的前提下,对组件中的芯片进行整体建模的简化,其仿真计算的精度无论对于单个组件还是天线阵面的计算均完全满足工程设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瞬态分析 T/r组件 模型简化 热测试 有源相控阵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FCC催化剂活性组分分子筛硅源利用率的途径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晓虎 张新海 +2 位作者 李强 沈兰 王兰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8年第1期66-69,共4页
通过模拟NaY型分子筛工业化生产合成的工艺小试,分析了影响其晶化母液中硅源循环利用率的因素。然后,结合3000 t/a超稳分子筛装置生产实际,应用小试结果并等比例放大以指导、优化装置工艺操作,结果使NaY型分子筛制备过程中的硅源循环回... 通过模拟NaY型分子筛工业化生产合成的工艺小试,分析了影响其晶化母液中硅源循环利用率的因素。然后,结合3000 t/a超稳分子筛装置生产实际,应用小试结果并等比例放大以指导、优化装置工艺操作,结果使NaY型分子筛制备过程中的硅源循环回收利用率由76.7%提高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C催化剂 活性组分 NaY型分子筛 硅源 循环利用率 硅铝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频域ICA对参考输入进行预处理的ANC系统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英姿 鲍雪山 徐新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1-84,179,共4页
传统有源降噪(ANC)理论和系统希望将声场能量全部抵消,不能适用于存在信号情况下的ANC应用,为尝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将频域独立成分分析(ICA)技术用于频域ANC系统,对系统参考输入进行预处理的方法。ICA的分离作用可以减... 传统有源降噪(ANC)理论和系统希望将声场能量全部抵消,不能适用于存在信号情况下的ANC应用,为尝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将频域独立成分分析(ICA)技术用于频域ANC系统,对系统参考输入进行预处理的方法。ICA的分离作用可以减少参考输入和信号的相关性,显著降低信号对ANC控制滤波器的干扰,减少了信号的失真,提高了系统收敛前后的声场信噪比。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传统ANC系统所不具备的信号背景下降低噪声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有源降噪 独立成分分析 信噪比 信号失真度 Itakrua失真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炭溶损反应特性对艾维尔沟煤最佳活惰比的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悦 孙章 +3 位作者 王杰平 郭瑞 谢全安 梁英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86-2091,共6页
将艾维尔沟煤中镜质组富集纯化后配入不同比例惰性组分(标准无烟煤)炼焦,考察所得焦炭的转鼓强度和溶损反应特性及微晶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惰性组分添加对焦炭转鼓强度影响较小(G'〉90%)。随着惰性组分的增加,焦炭的最大溶损速率(... 将艾维尔沟煤中镜质组富集纯化后配入不同比例惰性组分(标准无烟煤)炼焦,考察所得焦炭的转鼓强度和溶损反应特性及微晶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惰性组分添加对焦炭转鼓强度影响较小(G'〉90%)。随着惰性组分的增加,焦炭的最大溶损速率(rmax)先减小后增大,而起始反应温度(Ti)、最大溶损反应速率温度(Tmax)和反应终止温度(Tf)则先增大后减小,且极值点出现在惰性组分为40%-60%范围内。Coats-Redfern积分法、XRD和SEM分析也表明惰性组分添加量为50%时所得焦炭溶损反应的活化能最大,基质的有序化程度最高,基质致密均匀。所以,艾维尔沟煤配煤的最佳活惰比是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组分 溶损反应 活化能 活惰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脱碳单元改造工艺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洁 《石油化工设计》 CAS 2017年第3期4-7,共4页
通过对环氧乙烷/乙二醇(EO/EG)装置脱碳单元的改造,可更换更高选择性的EO氧化反应催化剂,从而有效降低乙烯单耗。各类型催化剂对反应器入口的CO_2浓度有不同的要求,详细叙述了活性组分、分流率、EO氧化反应催化剂选择性等因素对EO/EG装... 通过对环氧乙烷/乙二醇(EO/EG)装置脱碳单元的改造,可更换更高选择性的EO氧化反应催化剂,从而有效降低乙烯单耗。各类型催化剂对反应器入口的CO_2浓度有不同的要求,详细叙述了活性组分、分流率、EO氧化反应催化剂选择性等因素对EO/EG装置中脱除CO_2系统能力的影响;说明了几种常用的EO氧化反应催化剂匹配的吸收溶剂的选择原则,并以实例展示设计工艺改造方案。其中添加活性组分提高CO_2吸收率是技术关键,同时应根据不同催化剂的要求及系统现有情况合理确定分流率、贫吸收液流量、温度等工艺参数,以满足改造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EG 氧化反应催化剂选择性 K2CO3溶液 CO2脱除 分流率 活性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小型化有源相控阵天线设计与测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伟伟 蔡文炳 +1 位作者 梁亚娟 张银辉 《数字通信世界》 2023年第2期80-83,88,共5页
文章设计了一种小型化有源相控阵天线,阵元采用低剖面双馈圆极化技术,轴比性能优异;T/R组件采用片式组件表贴综合网络技术,与常规砖式或瓦式相控阵天线的多次封装和模块连接相比,该天线通过一次封装集成实现了相控阵天线的轻、薄、小目... 文章设计了一种小型化有源相控阵天线,阵元采用低剖面双馈圆极化技术,轴比性能优异;T/R组件采用片式组件表贴综合网络技术,与常规砖式或瓦式相控阵天线的多次封装和模块连接相比,该天线通过一次封装集成实现了相控阵天线的轻、薄、小目标。通过紧缩场暗室测试和对星测试,结果表明,天线工作稳定可靠,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相控阵天线 T/r组件 小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链中Cu、Fe基复合氧载体各组分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敬泉 郑敏 +1 位作者 李康 范宝山 《节能技术》 CAS 2021年第5期468-474,共7页
化学链燃烧是一种新型的燃烧方式,既可以避免氮氧化物的产生,又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内分离,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氧载体的反应性、循环稳定性以及载氧能力等性能,是化学链燃烧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添加惰性载体和制备... 化学链燃烧是一种新型的燃烧方式,既可以避免氮氧化物的产生,又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内分离,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氧载体的反应性、循环稳定性以及载氧能力等性能,是化学链燃烧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添加惰性载体和制备多活性组分复合氧载体都是可以有效提高氧载体性能的主要方式。为了解决氧载体中各组分之间反应降低氧载体性能的问题,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Cu基和Fe基复合氧载体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发现TiO_(2)和SiO_(2)会与Fe_(2)O_(3)形成尖晶石,不适合做Fe_(2)O_(3)的载体;添加活性组分虽然可以使氧载体释氧速率和循环反应性增强,但也会和Fe_(2)O_(3)或者CuO反应产生复杂物相,使氧载体反应活性下降或者烧结。在此基础上针对活性组分与惰性组分以及活性组分与活性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两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燃烧 氧载体 活性组分 惰性组分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汽油加氢后博士试验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应对
16
作者 李焕梓 莫同鹏 +1 位作者 徐洪君 张亮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3年第6期21-24,共4页
中国石化青岛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青岛石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RSDS)装置加氢原料汽油中烯烃含量较上周期增加,催化裂化稳定汽油在加氢脱硫的同时,产生了二次大分子硫醇,影响了博士试验通过率。优化操作使混合汽油总硫低于8μg/g后... 中国石化青岛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青岛石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RSDS)装置加氢原料汽油中烯烃含量较上周期增加,催化裂化稳定汽油在加氢脱硫的同时,产生了二次大分子硫醇,影响了博士试验通过率。优化操作使混合汽油总硫低于8μg/g后仍会发生博士试验不通过的情况,对于青岛石化汽油产品的顺利出厂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青岛石化以化验分析数据为基础,分析发现博士试验不通过的主要是原料烯烃含量、硫含量的增加以及催化剂烯烃饱和活性的下降导致大分子硫醇产生造成的。总结提出通过调整轻重汽油切割比例、使用低硫组分调合和采用串联氧化脱臭单元解决博士试验通过率低的问题。目前RSDS装置混合汽油中硫醇硫质量分数低于1μg/g,混合汽油博士试验全部通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催化裂化汽油 博士试验 硫醇硫 催化剂活性 汽油切割比例 无硫组分调合 氧化脱臭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炼焦混煤特性对焦炭性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飞 徐维利 +4 位作者 段福彬 左远锋 赵奇 周琦 王岩 《煤质技术》 2022年第6期53-61,共9页
针对优质炼焦煤资源紧缺及炼焦产品质量波动,有必要深入认识和科学表征典型炼焦混煤特性对焦炭质量的影响。通过研究以构建基于镜质体反射率标准差、反射率分布直方图、显微组分图像特征等因素的混煤判定方法,并判定所选典型炼焦煤均为... 针对优质炼焦煤资源紧缺及炼焦产品质量波动,有必要深入认识和科学表征典型炼焦混煤特性对焦炭质量的影响。通过研究以构建基于镜质体反射率标准差、反射率分布直方图、显微组分图像特征等因素的混煤判定方法,并判定所选典型炼焦煤均为炼焦混煤;7号、8号和9号煤样的G值达到96以上,所选焦煤、肥煤、气煤和1/3焦煤的G值比较高且差别不大,从黏结指数和胶质层可知典型炼焦混煤的黏结性较强;各煤样的最大流动度较小且胶质体流动性均较差,利用吉氏流动度可精细化反映出相同变质程度炼焦煤在黏结特性方面的差异;黑龙江地区典型炼焦混煤的显微组分中镜质组的含量非常高(86.4%~95.0%),造成活惰比较高(平均值>6);通过炼焦试验可知,在预测焦炭质量时需深入分析煤样的吉氏流动度特征指标、煤岩显微组成、煤源质量等对黏结性和结焦性所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焦混煤 反射率 显微组分 显微图像 吉氏流动度 活惰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林分改造提升对土壤活性碳氮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冬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1期135-138,146,共5页
对福建省莆田市桉树林套种不同阔叶树种2年后表层土壤(0~10 cm)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土壤微生物量氮(MB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含量特征进行分析,并与细根生物... 对福建省莆田市桉树林套种不同阔叶树种2年后表层土壤(0~10 cm)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土壤微生物量氮(MB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含量特征进行分析,并与细根生物量(FRB)、凋落物现存量(LSC)及其碳氮含量、土壤含水率(SMC)、土壤容重(SBD)、pH、P、K含量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套种香樟+枫香+山樱花模式FRB(0.59 t/hm^(2))、LSC(1.58 t/hm^(2))、DOC(219.91 mg/kg)、DON(44.91 mg/kg)、NH_(4)^(+)-N(14.95 mg/kg)均显著高于其他模式;套种香樟+枫香+山樱花模式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MBC/MBN)比显著低于其他模式;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DON、FRB、MBN、NH_(4)^(+)-N呈显著正相关,MBC/MBN、凋落物碳氮比(LCC/LNC)、细根碳氮比(FRC/FRN)、NO_(3)^(-)-N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短期内桉树林分改造后土壤总磷(STP)、SBD、pH、LCC/LNC和FRC会显著影响土壤活性碳氮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林 土壤活性碳氮组分 细根 凋落物 碳氮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H)_(2)/Na_(2)CO_(3)激发的单组分偏高岭土基地聚物的试验研究
19
作者 许崇帮 高晓静 +1 位作者 钟惟亮 王润城 《金属矿山》 2025年第5期298-302,共5页
研究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制备地聚物的新型低碱度碱激发剂,并制备了一种施工便捷的单组分偏高岭土基地聚物。首先,提出了Ca(OH)_(2)/Na_(2)CO_(3)组合的地聚物激发方法并制备了单组分偏高岭土基地聚物试块。对地聚物试块开展了超声波波速... 研究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制备地聚物的新型低碱度碱激发剂,并制备了一种施工便捷的单组分偏高岭土基地聚物。首先,提出了Ca(OH)_(2)/Na_(2)CO_(3)组合的地聚物激发方法并制备了单组分偏高岭土基地聚物试块。对地聚物试块开展了超声波波速测试与单轴抗压强度测试,讨论了Ca(OH)_(2)和Na_(2)CO_(3)掺量对地聚物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具有最佳力学性能的地聚物配合比。结果表明,Ca(OH)_(2)/Na_(2)CO_(3)组合的激发方法可以成功激发偏高岭土活性。与水泥相似,在搅拌过程中仅需要添加水就可以制备单组分偏高岭土基地聚物。单组分偏高岭土基地聚物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随着Ca(OH)_(2)和Na_(2)CO_(3)掺量的增加而增加。30%Ca(OH)_(2)和26%Na_(2)CO_(3)制备的地聚物养护7d后极限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可达到12.0MPa和2.7GPa,满足M10级水泥砂浆的强度要求,是一种潜在的建筑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组分地聚物 低碱度激发剂 配合比设计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