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茴香挥发油 β -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表征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雨萌 徐芳 +2 位作者 姚雨含 李晨阳 赵军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3-209,共7页
目的:制备小茴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及稳定性研究。方法:以小茴香挥发油包合率、包合产率、包合物中反式茴香脑的含量建立综合评分指标,探究小茴香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对其的影响,设计正交... 目的:制备小茴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及稳定性研究。方法:以小茴香挥发油包合率、包合产率、包合物中反式茴香脑的含量建立综合评分指标,探究小茴香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对其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通过扫描电镜(SEM)法、薄层色谱(TLC)法、傅立叶红外光谱(IR)法、差示扫描量热(DSC)法进行表征。最后采用光照、高温、高湿试验考察包合物稳定性。结果:由饱和水溶液法得到最佳条件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1∶8(mL/g),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60 min,该条件下小茴香挥发油包合物的包合率为96.90%,包合产率为93.61%,反式茴香脑含量为6.81%,综合评分为99.68;所得包合物为白色粉末,质地疏松,包合效果较好。经扫描电镜法、薄层色谱法、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表征发现,包合物已经形成。其在光照(4000 lx)5 d内稳定性良好,高温(60℃)下包合物中挥发性成分容易流失,在相对湿度大于75%时会潮解结块,在光照时间较长,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包合率和反式茴香脑含量明显降低。结论:最佳包合工艺的包合率、包合产率较高,工艺稳定。贮藏在常温干燥密封的环境下,小茴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较小茴香挥发油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茴香 挥发油 包合物 Β-环糊精 反式茴香脑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草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壮丽 王亚飞 +3 位作者 荣晓哲 赵志鸿 张小俊 王桂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26-933,共8页
目的制备鱼腥草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方法 GC法测定挥发油含有量(以甲基正壬酮为对照品),计算包合率和载药量。分别采用搅拌法、研磨法和超声法制备包合物。以挥发油与羟丙基-β环糊精比例、包合温度、搅拌速度、包合时间为影... 目的制备鱼腥草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方法 GC法测定挥发油含有量(以甲基正壬酮为对照品),计算包合率和载药量。分别采用搅拌法、研磨法和超声法制备包合物。以挥发油与羟丙基-β环糊精比例、包合温度、搅拌速度、包合时间为影响因素,包合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TLC法、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进行表征。再通过高温、高湿、强光照试验考察包合物稳定性。结果搅拌法所得包合物的产率、包合率、载药量均最高。最佳条件为挥发油与羟丙基-β环糊精比例1∶25,包合温度50℃,搅拌速度420 r/min,包合时间80 min,包合率77.35%,载药量4.48%。所得包合物为白色粉末,质地疏松,溶解度显著增加,体外累计释放度达80.05%。其在高温(60℃)、强光照(3 000 lx)下稳定性良好,而在相对湿度大于75%时潮解结块,包合率和载药量明显降低,但复水性良好。结论鱼腥草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不是简单的混合物,有可能生成了新物相,在储藏时应保持干燥密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挥发油 羟丙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包结通宣理肺胶囊中紫苏叶挥发油的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孙敬勇 杨书斌 +2 位作者 刘晓 江波 王易宾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2-3,共2页
以β-环糊精对通宣理肺胶囊中紫苏叶挥发油进行了包结,对包结物的质量、包结前后挥发油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用正交设计法探索了制备包结物的最佳工艺条件,即:油与β-环糊精之比为1:8(ml:g),搅拌速度为100r/min... 以β-环糊精对通宣理肺胶囊中紫苏叶挥发油进行了包结,对包结物的质量、包结前后挥发油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用正交设计法探索了制备包结物的最佳工艺条件,即:油与β-环糊精之比为1:8(ml:g),搅拌速度为100r/min,包结时间为4h,包结温度为30℃。还对包结物在胶囊剂中的稳定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包结工艺能更有效地保存挥发油有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叶 挥发油 环糊精 包结物 通宣理肺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结物晶析法选择分离辛夷挥发油中1,8-桉叶素 被引量:11
4
作者 郭文生 郭放 +5 位作者 佟健 常键 蔡云平 刘成雁 侯冬岩 回瑞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83-885,F012,共4页
We used 1,1,6,6-tetraphenylhexa-2,4-diyne-1,6-diol(A) as the host molecule to selectively recognize the component 1,8-cineole(B) in the volatile oil of Flos Magnoliae(Xin Yi). The inclusion compound(A+B) was f... We used 1,1,6,6-tetraphenylhexa-2,4-diyne-1,6-diol(A) as the host molecule to selectively recognize the component 1,8-cineole(B) in the volatile oil of Flos Magnoliae(Xin Yi). The inclusion compound(A+B) was formed as crystalline, and the structure was confirmed by means of IR, (()1H NMR), and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with the 1∶2 molar ratios of the host to the guest. The component 1,8-cineole(B) was selectively isolated from the inclusion compound(A+B) by Kugelrohr vaccum technology, and then further characterized by IR, ()1H NMR and ()13C NMR. The whole components in the volatile oil of Flos Magnoliae(Xin Yi) and the isolation effect of 1,8-cineole isolated from inclusion crystals were analyzed by GC and GC-M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 indicate that the good isolation effect is given by the inclusion method, with purity and yield of the component 1,8-cineole(B) separated from the volatile oil of Flos Magnoliae are 100% and 85%,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识别 包结化合物 辛夷挥发油 1 8-桉叶素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咳停颗粒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丰文 娄敏 +3 位作者 朱兴祥 李荣生 沈建方 张英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 :研究 β 环糊精包合急咳停颗粒中挥发油的最佳工艺 ,提高产品的质量。 方法 :正交实验法 ,考察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得率 2个指标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验证包合物。结果 :优选出包合工艺为 :挥发油∶β 环糊精 (β CD)为 1... 目的 :研究 β 环糊精包合急咳停颗粒中挥发油的最佳工艺 ,提高产品的质量。 方法 :正交实验法 ,考察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得率 2个指标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验证包合物。结果 :优选出包合工艺为 :挥发油∶β 环糊精 (β CD)为 1∶10 ,β CD∶水为 1∶12 ,包合温度 40℃ ,包合时间 3h ,挥发油利用率为 90 % ,包合物得率为 86 5 %。结论 :此工艺使液态变固体 ,减少挥发油的挥发 ,便于制粒并适合大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咳停颗粒 挥发油 Β-环糊精包合物 制备 研究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咳喘宁胶囊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7
6
作者 孟庆刚 倪京满 +3 位作者 许有瑞 史彦斌 岳红 何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07-1111,共5页
目的:考察咳喘宁胶囊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稳定性。方法:以挥发油含量为测定指标,分别对包合物进行强光照射、高温、高湿、挥发性试验及恒温加速试验。结果:在强光、热、湿等因素影响下,包合物中的挥发油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而混合... 目的:考察咳喘宁胶囊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稳定性。方法:以挥发油含量为测定指标,分别对包合物进行强光照射、高温、高湿、挥发性试验及恒温加速试验。结果:在强光、热、湿等因素影响下,包合物中的挥发油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而混合物中的挥发油含量均明显下降;挥发性试验结果表明,包合物的热失重百分率比混合物小。结论: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具有较强的抗光解性、热稳定和湿稳定性,其稳定性明显优于混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Β-环糊精 包合物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螯形主体分子的识别功能选择包结分离蒿本挥发油中的肉豆蔻醚 被引量:5
7
作者 郭放 徐赫男 +1 位作者 王秀梅 郭文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92-195,共4页
采用螯型主体分子trans 1,2 二苯基 1,2 苊二醇 (A)作为主体分子 ,可以选择性地识别蒿本挥发油中的肉豆蔻醚 (B)并以包结物晶体 (A) +(B)形式析出 .利用Kugelrohr真空蒸馏技术将肉豆蔻醚从包结物晶体中分离出来。化学纯度接近 10 0 ... 采用螯型主体分子trans 1,2 二苯基 1,2 苊二醇 (A)作为主体分子 ,可以选择性地识别蒿本挥发油中的肉豆蔻醚 (B)并以包结物晶体 (A) +(B)形式析出 .利用Kugelrohr真空蒸馏技术将肉豆蔻醚从包结物晶体中分离出来。化学纯度接近 10 0 % ,产率为 4 .5 %。采用IR ,粉末XRD ,1HNMR等分析方法确定了包结物的形成 .采用IR ,1HNMR ,MS等分析方法 ,确定了被分离的化学组分的结构为肉豆蔻醚。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分离蒿本挥发油中的肉豆蔻醚组分有选择性高 ,速度快 ,方法简单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形主体分子 识别功能 分离 蒿本 挥发油 肉豆蔻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发油β─CD包结物在颗粒剂生产工艺中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溶溶 陈丹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1-2,共2页
以挥发油的保存率作为研究方法的评价指标,从生产角度研究挥发油β─CD包结物在颗粒剂生产中的应用;并采用正交法考察不同喷雾干燥条件对挥发油保存率的影响,挥发油保存率达86.6%。
关键词 挥发油 包结物 喷雾干燥 颗粒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痛灵胶囊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胡容峰 王家骅 汪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4-6,共3页
研究了心痛灵胶囊的制备工艺,并对环糊精包结前后混合挥发油进行了薄层检查。通过薄层及理化鉴别对心痛灵胶囊中主要组成成分作了定性检查,对其中主要有效成分冰片及阿魏酸进行了含量测定,并对胶囊进行了初步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 研究了心痛灵胶囊的制备工艺,并对环糊精包结前后混合挥发油进行了薄层检查。通过薄层及理化鉴别对心痛灵胶囊中主要组成成分作了定性检查,对其中主要有效成分冰片及阿魏酸进行了含量测定,并对胶囊进行了初步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新工艺方法可行,与原工艺相比,质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痛灵 胶囊剂 环糊精 包结物 质量标准 中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艳 周兆丽 宋明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7-208,共2页
采用经典恒温法考察了艾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浓度变化及反应速度常数,结果表明,经β-环糊精包合后,艾叶挥发油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 艾叶挥发油 包合物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苍子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31
11
作者 李芳荣 何风雷 贾本真 《中成药》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6,共3页
分阶段对山苍子油个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包合物,处方比例20/100(ml/g),包合温度37℃,搅拌1h,烘烤60℃、2h为佳.
关键词 山苍子油 Β-环糊精 包合物 正交试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姜黄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毛春芹 谢辉 狄留庆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81-583,共3页
目的 :研究 β 环糊精包合片姜黄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方法 :正交实验法 ,考察挥发油包结率、包合物收得率及包合物含油率 3个指标。结果 :优选出包合工艺为 :片姜黄挥发油 :β 环糊精 (1∶9) ,包合温度为 4 0 °C ,包合时间 1.5h ,... 目的 :研究 β 环糊精包合片姜黄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方法 :正交实验法 ,考察挥发油包结率、包合物收得率及包合物含油率 3个指标。结果 :优选出包合工艺为 :片姜黄挥发油 :β 环糊精 (1∶9) ,包合温度为 4 0 °C ,包合时间 1.5h ,挥发油利用率为 86 .5 %。结论 :此工艺得率较高可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姜黄挥发油 Β-环糊精包合物 制备工艺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泽泻方中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对透皮扩散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琼 王令充 +2 位作者 丁青龙 狄留庆 陈国宝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2-186,共5页
目的制备加味泽泻方中挥发油的环糊精包合物,并对其透皮扩散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分别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和研磨法制备挥发油的环糊精包合物,用HPLC法测定其包合率及载药量,并对包合物的外观形态、稳定性、体外释放度及离体透皮实验进行... 目的制备加味泽泻方中挥发油的环糊精包合物,并对其透皮扩散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分别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和研磨法制备挥发油的环糊精包合物,用HPLC法测定其包合率及载药量,并对包合物的外观形态、稳定性、体外释放度及离体透皮实验进行研究。结果离体透皮实验证明,包合物24h药物累积释放量均低于挥发油/可溶性淀粉对照组,累积释放量排序为挥发油/HP-β-环糊精包合物>挥发油/DM-β-环糊精包合物>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与包合物的稳定性研究排序相反。结论加味泽泻方中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延缓挥发油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泽泻方 挥发油 环糊精 包合物 透皮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蔻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含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汤道权 鲁茜 王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85-787,共3页
目的 :研究豆蔻挥发油 β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工艺。 方法 :正交试验法 ,考察挥发油利用率指标。结果 :优选出包合工艺为 :豆蔻挥发油 :β环糊精 1∶8,包合温度 5 0 °C ,包合时间 2h ,挥发油利用率为 79.7%。结论 :此工艺适合大生产。
关键词 豆蔻挥发油 Β环糊精包合物 正交设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吴萍 黄洁芳 +1 位作者 容元平 梁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18584-18585,共2页
[目的]确定降香挥发油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包合物得率与挥发油利用率为评价指标,优选降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条件。[结果]降香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为:β-环糊精和挥发油的包合比例为6 g:1 ml,包合温度为60... [目的]确定降香挥发油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包合物得率与挥发油利用率为评价指标,优选降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条件。[结果]降香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为:β-环糊精和挥发油的包合比例为6 g:1 ml,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为1 h。[结论]此包合工艺简单可行,包合物得率和挥发油利用率高,适合于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香挥发油 Β-环糊精 正交设计 包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蔻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缨 俞迪佳 吉文亮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7-321,共5页
目的:研究豆蔻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以挥发油利用率和包合物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豆蔻挥发油HP-β-CD包合物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包合物开展显微鉴定,采用UV、GC-MS进行... 目的:研究豆蔻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以挥发油利用率和包合物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豆蔻挥发油HP-β-CD包合物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包合物开展显微鉴定,采用UV、GC-MS进行质量控制研究。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豆蔻挥发油与HP-β-CD的体积重量比为1:8(mL.g-1),包合时间3.0 h,包合温度为35℃。UV法验证了包合前后紫外吸收图谱基本一致,显微鉴定油已被包合,GC-MS法验证了包合前后挥发油中各成分基本未发生变化。结论:该包合工艺合理,可行,流程短,适合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蔻挥发油 羟丙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熄风颗粒剂中挥发性成分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及处方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晨 王健 +3 位作者 林艳霞 陈倩 樊洪波 管清香 《特产研究》 2012年第3期43-45,共3页
对比饱和水溶液法、超声法及胶体磨法制备活血熄风颗粒剂总挥发油的包合效果。在此基础上,以包合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对胶体磨法制备总挥发油包合物的处方进行优化。采用薄层色谱法、紫外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确定优化条件:挥... 对比饱和水溶液法、超声法及胶体磨法制备活血熄风颗粒剂总挥发油的包合效果。在此基础上,以包合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对胶体磨法制备总挥发油包合物的处方进行优化。采用薄层色谱法、紫外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确定优化条件:挥发油∶β-CD 1∶10(mL/g),β-CD∶蒸馏水1∶4(g/mL),45℃研磨包合40min。薄层色谱法、紫外光谱法证明挥发油已包入β-CD中形成挥发油包合物。胶体磨法制备包合物工艺简单,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熄风颗粒剂 挥发油 包合物 胶体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敏Vc胶囊中挥发油包合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桂芝 滕亮 +1 位作者 彭一峰 杨文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优选复方氨敏Vc胶囊中挥发油的饱和水溶液法包合工艺。方法以包封率、收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均匀试验设计优选出了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氨敏Vc胶囊挥发油包合物的工艺条件,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优选出的实验室包合工艺条件为... 目的优选复方氨敏Vc胶囊中挥发油的饱和水溶液法包合工艺。方法以包封率、收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均匀试验设计优选出了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氨敏Vc胶囊挥发油包合物的工艺条件,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优选出的实验室包合工艺条件为β-CD∶油质量体积比为11∶1,温度为60℃,搅拌速度为1 000 r/min,搅拌时间为1h。工业化生产工艺条件为β-CD∶油质量体积比为11∶1,温度为60℃,搅拌速度为200 r/min,搅拌时间为1 h。包合物胶囊于40℃、60℃放置10 d,含挥发油量未出现显著下降。结论优选出的包合工艺简单、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饱和水溶液法 包合物 均匀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草挥发油HPCD包合物肠用温敏凝胶的制备
19
作者 张壮丽 赵晓丹 +3 位作者 王纪芬 赵志鸿 张小俊 王桂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60-1064,共5页
目的制备鱼腥草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CD)包合物肠用温敏凝胶。方法冷溶法制备凝胶,以泊洛沙姆407、泊洛沙姆188用量为影响因素,相变温度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以甲基正壬酮为指标成分,无膜溶出法和透析袋法分别... 目的制备鱼腥草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CD)包合物肠用温敏凝胶。方法冷溶法制备凝胶,以泊洛沙姆407、泊洛沙姆188用量为影响因素,相变温度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以甲基正壬酮为指标成分,无膜溶出法和透析袋法分别考察凝胶溶出率与体外释放率,再通过高温(40、60℃)、低温(4℃)、强光[(4 500±500)lx]、加速(3个月)试验评价其稳定性。结果最佳条件为P407用量20.61%,P188用量3.03%,相变温度36.5℃。在30~150 min时,HPCD包合物凝胶累积溶出率高于挥发油凝胶,在150~210 min时趋于一致,但前者累积释放率(0~50 h)一直高于后者。所得凝胶在低温下稳定性良好;高温、强光、加速下其外观、性状(高温除外)、p H均较稳定,但甲基正壬酮含有量明显降低。结论鱼腥草挥发油HPCD包合物肠用温敏凝胶应在低温(4℃)下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挥发油 HPCD包合物 肠用温敏凝胶 甲基正壬酮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冷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中药混合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唐兴文 陈晓峰 +1 位作者 董钰明 陈兴国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2-94,共3页
对几种中药混合挥发油β-环糊精包和物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采用正交实验法,以包和率为指标,研究饱和水溶液法和超声法包合混合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包和物制备最佳方法是饱和水溶液法,工艺为:V(挥发油):m(β-环糊精)=1:10,40℃搅拌1 h,... 对几种中药混合挥发油β-环糊精包和物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采用正交实验法,以包和率为指标,研究饱和水溶液法和超声法包合混合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包和物制备最佳方法是饱和水溶液法,工艺为:V(挥发油):m(β-环糊精)=1:10,40℃搅拌1 h,干燥温度为50℃,包合率可达到78.02%.饱和水溶液法比超声法更易控制温度,具有快速、简便等特点.本研究为几种中药混合挥发油与β-环糊精饱和物的制备提供了最佳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Β-环糊精 包和物 包和率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