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蝥酸钠维生素B_(6)注射液对人肝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
1
作者 思兰兰 许文 +6 位作者 李乐 纪冬 陈雪媛 戴久增 姚增涛 陈威巍 刘妍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47-755,共9页
目的分析斑蝥酸钠维生素B_(6)注射液(SCV)对4种人肝癌细胞(SMMC-7721、Bel-7402、Huh7、HepG2)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设置未用药对照组(0μmol/L)和0.5、1、2、4、8、16、32μmol/L SCV组,处理正常肝细胞系L02,采用CCK-8法检测SCV对L02... 目的分析斑蝥酸钠维生素B_(6)注射液(SCV)对4种人肝癌细胞(SMMC-7721、Bel-7402、Huh7、HepG2)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设置未用药对照组(0μmol/L)和0.5、1、2、4、8、16、32μmol/L SCV组,处理正常肝细胞系L02,采用CCK-8法检测SCV对L02细胞的毒性作用。培养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Bel-7402、Huh7、HepG2,设置未用药对照组(0μmol/L)和2、4、8μmol/L SCV组。采用CCK-8法、平板克隆实验、Transwell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流式细胞实验分别检测SCV对4种肝癌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的核因子κB亚基p65(p65)、B细胞淋巴瘤2家族蛋白质(Bcl-2)和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情况,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与未用药对照组(0μmol/L)比较,0.5、1、2、4、8μmol/L SCV对L02细胞无明显的毒性作用,选择2、4、8μmol/L SCV进行后续实验。与未用药对照组(0μmol/L)比较,不同浓度(2、4、8μmol/L)的SCV均可明显抑制4种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P<0.001)。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与未用药对照组(0μmol/L)比较,不同浓度(2、4、8μmol/L)的SCV均可明显降低4种肝癌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P<0.05或P<0.01或P<0.001)。此外,Transwell和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未用药对照组(0μmol/L)比较,不同浓度(2、4、8μmol/L)的SCV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P<0.05或P<0.01或P<0.001)。在上述结果中,SCV的抑制作用均呈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SCV可将细胞阻滞于G2/M期(P<0.05或P<0.01或P<0.001),并可明显促进细胞凋亡(P<0.05或P<0.01或P<0.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SCV可明显下调p65(P<0.05或P<0.01)和Bcl-2的表达(P<0.05),上调Caspase-3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SCV可明显抑制多种人肝癌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侵袭和迁移,并可阻滞细胞周期进程。SCV可能通过抑制p65、Bcl-2的表达,从而解除其对凋亡通路的抑制作用,进而激活Caspase-3促进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蝥酸钠维生素B_(6)注射液 人肝癌细胞系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鼻咽癌DNA对Rat-Ⅰ细胞株的转化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研究
2
作者 陈小君 焦晓蓉 陈系古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21-23,82,共3页
为了解EB病毒基因组阳性人鼻咽癌DNA在转染正常细胞后可能发生的生物学作用,作者将人鼻咽癌活检组织的DNA(EB病毒基因组阳性),用磷酸钙方法转染正常Rat-Ⅰ细胞,使其恶转;用软琼脂培养的转化细胞能贴壁生长,并形成克隆;转化细胞易与PHA... 为了解EB病毒基因组阳性人鼻咽癌DNA在转染正常细胞后可能发生的生物学作用,作者将人鼻咽癌活检组织的DNA(EB病毒基因组阳性),用磷酸钙方法转染正常Rat-Ⅰ细胞,使其恶转;用软琼脂培养的转化细胞能贴壁生长,并形成克隆;转化细胞易与PHA发生凝集;克隆接种裸鼠形成纤维肉瘤;转化细胞和裸鼠肿瘤组织用抗C_3补体免疫荧光法检测EBNA呈阳性;染色体原位杂交显示在某些细胞中期染色体上有银粒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EB病素 基因 植物凝集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核因子4α抑制大鼠肝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和新生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勇 吴宁 +3 位作者 马永 汪海天 李周骁 卞建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0-434,共5页
目的 :研究肝细胞核因子4α(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4α,HNF4α)在体内、体外实验中与大鼠肝癌新生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将过表达HNF4α腺病毒转染CBRH-7919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效应,Transwell法检... 目的 :研究肝细胞核因子4α(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4α,HNF4α)在体内、体外实验中与大鼠肝癌新生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将过表达HNF4α腺病毒转染CBRH-7919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效应,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u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体内试验建立肝大部切除模型(70%),分别在残肝上注入CBRH-7919细胞(空白组)或转染空载体腺病毒CBRH-7919细胞(阴性对照组)或转染过表达HNF4α腺病毒的CBRH-7919细胞(实验组)。4周后处死大鼠,通过免疫组化来观察肝标本Ang-2、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转染过表达HNF4α腺病毒的CBRH-7919细胞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较空白、阴性对照组均明显抑制(P<0.05);实验组Ang-2、VEGF在基因、蛋白水平表达较空白、阴性对照组均明显抑制(P<0.05)。体内实验大鼠肝脏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切片显示实验组Ang-2、VEGF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阴性对照组均明显抑制(P<0.05)。结论 :HNF4a可以抑制大鼠肝癌7919的增殖、侵袭能力,并且抑制肝癌新生血管生成相关基因Ang-2、VEG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核因子4Α 肝癌 大鼠肝癌7919 增殖能力 侵袭能力 血管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素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体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肖秀丽 王晓瑜 +2 位作者 蒲霞 郭庆喜 龙汉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05-309,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黄芩素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体外迁移侵袭能力及Ezrin、MMP-9、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芩素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体外迁移侵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MMC-7721,经黄芩素干预后用划痕愈合实验和侵袭小室... 目的:通过观察黄芩素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体外迁移侵袭能力及Ezrin、MMP-9、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芩素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体外迁移侵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MMC-7721,经黄芩素干预后用划痕愈合实验和侵袭小室实验分别检测黄芩素对SMMC-7721细胞迁移运动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影响;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黄芩素作用于SMMC-7721细胞48h后对Ezrin、MMP-9、VEGF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划痕愈合实验显示各浓度实验组划痕愈合宽度占原宽度的比例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体外侵袭实验显示实验组穿过人工基底膜胶的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Ezrin、MMP-9、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结论:黄芩素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下调Ezrin、MMP-9、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抑制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体外迁移侵袭,传统中药黄芩可望为肝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安全、有效、价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肝癌细胞株 侵袭 迁移 EZRIN MMP-9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大鼠原位肝癌模型构建及影像学检查 被引量:5
5
作者 李鑫 刘凤永 +3 位作者 袁宏军 管阳 付金鑫 王茂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77-1181,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成瘤周期短、操作便捷、安全性高、适用于肝癌治疗研究的SD大鼠原位种植型肝癌模型制作方法,同时进行彩色超声、增强CT、MR等3种影像学检查和诊断。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Mc A-RH7777组和N1S1组,每组10只。称重后将Mc A-R... 目的探讨一种成瘤周期短、操作便捷、安全性高、适用于肝癌治疗研究的SD大鼠原位种植型肝癌模型制作方法,同时进行彩色超声、增强CT、MR等3种影像学检查和诊断。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Mc A-RH7777组和N1S1组,每组10只。称重后将Mc A-RH7777和N1S1肝癌细胞分别注入两组大鼠肝左中叶内,术后连续3 d腹腔注射青霉素(20万U/只)和地塞米松(2.5 mg/只),以抗感染和免疫抑制治疗。术后7 d,采用彩色超声、增强CT、MR鉴别肝脏肿瘤,记录模型鼠体重,取出肿瘤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7 d,Mc A-RH7777组、N1S1组大鼠分别死亡2只、1只,影像学检查显示成活大鼠全部成瘤,建模成功率分别为80%(8/10)和90%(9/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大鼠体重分别减轻(50.00±24.93) g、(36.44±7.75) g;肿瘤体积分别为(316.43±265.84) mm3、(188.58±137.47) mm3。两组大鼠处死后,尸检结果与影像学检查一致;肉眼观察Mc A-RH7777肝癌外观呈团块状,N1S1肝癌呈结节状。HE染色显示Mc A-RH7777肝癌为高分化肝癌,N1S1肝癌为低分化肝癌。结论该方法能成功、高效地构建SD大鼠原位肝癌模型,同时通过不同影像学技术实现诊断和评价,为肿瘤介入治疗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实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大鼠 McA-RH7777肝癌细胞 N1S1肝癌细胞 动物模型 彩色超声 增强CT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肝癌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朱争艳 杜智 +2 位作者 孙铭 高英堂 齐之丽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2-53,共2页
研究p16基因对肝癌细胞的作用;构建pcDNA3.0/p16真核表达质粒转导到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中,对其p16基因的表达、细胞的生长抑制及机制进行分析;转染细胞p16蛋白免疫组化阳性,MTY法结果显示,50×103/cm2细胞经培养24h~96h后,每组... 研究p16基因对肝癌细胞的作用;构建pcDNA3.0/p16真核表达质粒转导到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中,对其p16基因的表达、细胞的生长抑制及机制进行分析;转染细胞p16蛋白免疫组化阳性,MTY法结果显示,50×103/cm2细胞经培养24h~96h后,每组细胞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经pcDNA3.0/p16转染的CBRH-7919细胞数比对照明显减少。与空白对照比,细胞在24h,48h,72h和96h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9%,29%,40%和52%,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显示经pcDNA3.0/p16转染的CBRH-7919细胞有显著的细胞凋亡现象和G0/G1期阻滞。pcD-NA3.0/p16真核表达质粒转导到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中能够抑制细胞的增殖活性,p16基因可能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G1期阻滞在肿瘤的基因治疗方面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CBRH-7919细胞 P16基因 基因表达 生长抑制作用 作用机制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结构形式的HBX蛋白对其在肝细胞癌HepG2中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彭亮 张瑞 +5 位作者 赵晶 闵婕 蒲长宇 周后龙 杨安钢 冯英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1-614,共4页
目的:本研究选用不同的真核表达载体,分别克隆并构建了包含HBX基因或其与GFP以不同方式融合表达的重组质粒,探究不同结构的HBX蛋白对其在细胞内定位的影响。方法:以本实验室构建好的pcDNA3.0-HBX质粒为摸板,采用PCR方法扩增Flag-HBX,克... 目的:本研究选用不同的真核表达载体,分别克隆并构建了包含HBX基因或其与GFP以不同方式融合表达的重组质粒,探究不同结构的HBX蛋白对其在细胞内定位的影响。方法:以本实验室构建好的pcDNA3.0-HBX质粒为摸板,采用PCR方法扩增Flag-HBX,克隆至pMD-18T载体中,测序正确后,分别亚克隆至不同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Flag-HBX-IRES2-EGFP,pEGFP-C3-Flag-HBX,pFlag-HBX-EGFP-N3,鉴定正确后瞬时转染肝癌HepG2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显示HBX蛋白的细胞内定位和分布。结果:成功构建出三种Flag-HBX的真核重组质粒;不同重组质粒转染HepG2细胞后,间接免疫荧光显示与GFP不同融合形式的HBX蛋白在细胞内存在不同的分布特征。结论:为研究HBX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有意义的实验依据,尤其是对体外细胞转染结果的解释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X 肝癌HEPG2细胞 定位 间接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癌细胞膜上HSP70的表达 被引量:3
8
作者 郭建巍 蔡美英 +2 位作者 邵宝妹 赵燕 魏大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用流式细胞仪和Cell-ELISA检测了 4株人肝癌细胞膜上HSP70的表达。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人肝癌细胞膜上HSP70的表达较低 ,经热处理后表达增加 (P <0 0 1)并显示出细胞之间的差异 (P <0 0 1)。推测其低表达可能与肝癌细胞逃逸机体... 用流式细胞仪和Cell-ELISA检测了 4株人肝癌细胞膜上HSP70的表达。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人肝癌细胞膜上HSP70的表达较低 ,经热处理后表达增加 (P <0 0 1)并显示出细胞之间的差异 (P <0 0 1)。推测其低表达可能与肝癌细胞逃逸机体免疫监视有关 ,对制定肝癌的防治对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热休克蛋白70 HSP70 cell-ELISA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洛替尼耐药肝癌HepG2细胞系的建立及其耐药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任志广 赵青 +5 位作者 魏寅祥 贾砚寒 李新颖 黎燕 彭晖 马远方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23-828,共6页
目的体外建立艾洛替尼(erlotinib)耐药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2/erlotinib,鉴定其生物学特性,并对其耐药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逐步递增艾洛替尼并最终给予艾洛替尼50μmol·L-1连续冲击HepG2细胞12个月,建立HepG2/erlotinib。磺酰罗丹... 目的体外建立艾洛替尼(erlotinib)耐药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2/erlotinib,鉴定其生物学特性,并对其耐药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逐步递增艾洛替尼并最终给予艾洛替尼50μmol·L-1连续冲击HepG2细胞12个月,建立HepG2/erlotinib。磺酰罗丹明B法检测HepG2/erlotinib耐药倍数和耐药谱;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并计算细胞增殖时间;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HepG2/erlotinib细胞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BCRP蛋白表达。结果经过12个月艾洛替尼诱导的HepG2耐药细胞,艾洛替尼的IC50值为(72.3±6.1)μmol·L-1,艾洛替尼对正常HepG2细胞的IC50值为(10.6±0.3)μmol·L-1,耐药倍数为6.8±0.7,表明HepG2/erlotinib为艾洛替尼耐药细胞系。HepG2/erlotinib对顺铂、多柔比星、米托蒽醌和拓扑替康的IC50均大于正常HepG2细胞的IC50,表明产生交叉耐药性。HepG2细胞和HepG2/erlotinib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20.7±3.3)h和(26.7±1.2)h,耐药细胞倍增时间延长。与HepG2细胞相比,HepG2/erlotinib的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5),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1);HepG2/erlotinib细胞中BCRP基因和BCRP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建立的HepG2/erlotinib具有耐药细胞的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其耐药机制与BCRP蛋白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洛替尼 肝癌 细胞系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型儿茶素对人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辛华雯 曾繁典 谢笔钧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 探讨聚酯型儿茶素对人肝癌SMMC 772 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MTT法、集落形成试验、同位素掺入试验、细胞内cAMP/cGMP浓度测定、原位杂交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5 0mg·L-1聚酯型儿茶素对SMMC 772 1细胞的... 目的 探讨聚酯型儿茶素对人肝癌SMMC 772 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MTT法、集落形成试验、同位素掺入试验、细胞内cAMP/cGMP浓度测定、原位杂交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5 0mg·L-1聚酯型儿茶素对SMMC 772 1细胞的生长、集落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H] TdR、[3H] Leu掺入试验证明其可明显抑制细胞DNA和蛋白质合成 ;聚酯型儿茶素作用后 ,SMMC 772 1细胞内cAMP及cGMP浓度明显增加 ,细胞的c myc基因mR NA水平表达明显降低 ,而 p5 3基因mRNA水平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聚酯型儿茶素对肝癌SMMC 772 1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此作用与其抑制细胞DNA和蛋白质合成、升高细胞内cAMP浓度和抑制c myc基因表达、增强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型儿茶素 肝癌细胞 细胞株 抑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多西紫杉醇脂质微泡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裂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康娟 吴小翎 +3 位作者 张大志 周智 胡鹏 王志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98-1702,共5页
目的:初步研究载多西紫杉醇脂质微泡(docetaxel-loaded lipid microbubbles,LDLM)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裂(ultrasound targeted microbubbles destruction,UTMD)对人SMMC-7721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SMMC-7721细胞,确... 目的:初步研究载多西紫杉醇脂质微泡(docetaxel-loaded lipid microbubbles,LDLM)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裂(ultrasound targeted microbubbles destruction,UTMD)对人SMMC-7721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SMMC-7721细胞,确定适宜的多西紫杉醇浓度,细胞分为6组,比较各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超微结构改变、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分布。结果:载药微泡+超声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其他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电镜下观察载药微泡+超声组的凋亡细胞最多;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载药微泡+超声组的细胞凋亡率最高(P=0.000),LDLM+US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为(0.79±0.27)%(P=0.000),G2/M期细胞比例升高最明显,为(90.54±0.48)%(P=0.000)。结论:LDLM联合UTMD可抑制人SMMC-7721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为后续进一步从蛋白、基因层面探索其作用的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泡 多西紫杉醇 人肝癌细胞系 载药微泡 人SMMC-772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XAGE-1异构体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成 刘青光 +3 位作者 纪玉强 杨雪 张雷 宋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2-635,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以及肝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中的4种XAGE-1异构体的表达情况,同时研究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RT-PCR方法检测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以及80例肝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中的4种XAGE-...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以及肝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中的4种XAGE-1异构体的表达情况,同时研究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RT-PCR方法检测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以及80例肝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中的4种XAGE-1异构体的表达情况,同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XAGE-1b的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XAGE-1b和XAGE-1d mRNA在肝癌细胞株和部分患者肿瘤组织标本中阳性表达[分别是35/80(43.75%)、6/80(7.50%)];而XAGE-1a和XAGE-1c mRNA在肝癌细胞株和肝癌患者标本中均为阴性表达;在对照组组织标本(4例肝血管瘤,8例肝破裂)中4种XAGE-1异构体均为阴性表达。XAGE-1bmRNA在肝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表达率,并且其表达与肝癌TNM分期相关。结论XAGE-1b在肝癌细胞中呈阳性表达,同时在肝癌组织中呈高度阳性表达,预示XAGE-1b的表达与肝癌预后相关,可作为其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XAGE-1 肿瘤-睾丸抗原 肝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7^(kip1)过表达对肝细胞癌细胞株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洁 桑瑛颖 +4 位作者 陶静 王英明 吴超群 邓可京 乔守怡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3-328,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p27kip1编码的P27蛋白过表达与HCC细胞株细胞周期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从野生型p27kip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EYFP-P27(WT)出发,采用定点诱变技术构建了突变型p27kip1基因表达载体pEYFP-P27(S10A)、pEYFP-P27(T157A)和pEY...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p27kip1编码的P27蛋白过表达与HCC细胞株细胞周期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从野生型p27kip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EYFP-P27(WT)出发,采用定点诱变技术构建了突变型p27kip1基因表达载体pEYFP-P27(S10A)、pEYFP-P27(T157A)和pEYFP-P27(T187A),然后用脂质体法将上述质粒转染HCC细胞株HepG2和Hep3B,Western Blotting检测内源和转入的P27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P27蛋白过表达对HCC细胞株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野生型和3种突变型的P27融合蛋白在HepG2和Hep3B中的过表达都能增强G0/G1期阻抑;同时,对HepG2细胞,核定位位点突变体P27(T157A)比野生型P27蛋白及其他两个突变体具有更强的细胞周期阻抑活性,而对Hep3B细胞,3个突变体和野生型p27蛋白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无明显差异。结论P27蛋白过表达能够显著增强HCC细胞株的G0/G1期阻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7蛋白 细胞周期 肝细胞癌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人肝癌细胞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任牡丹 胡雅楠 +4 位作者 和水祥 卢新兰 赵刚 陈静宏 王治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3-206,210,共5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癌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肝癌SMMC-7721细胞株,经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作用后,MTT方法测定细胞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ELISA...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癌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肝癌SMMC-7721细胞株,经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作用后,MTT方法测定细胞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Ang-2和VEGF水平。结果丹参酮ⅡA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随着丹参酮ⅡA作用浓度的增大,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下调,其在1.0μg/mL组作用48h的高表达率分别为33.33%、40.00%,灰度值分别为167.43±12.44和169.05±15.59,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检测显示,丹参酮ⅡA作用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2和VEGF含量明显下降。结论抑制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可能是丹参酮ⅡA抗肝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肝癌 血管生成素-2 血管生成素-2受体 SMMC-7721细胞株 vegf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RT反义基因转染对肝癌细胞端粒酶亚单位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仕明 房殿春 +3 位作者 杨金亮 罗元辉 鲁荣 刘为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2193-2195,共3页
目的 探讨人端粒酶蛋白催化活性亚单位 (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 ,hTRT)反义基因转染对HepG2 肝癌细胞株端粒酶亚单位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TRT正义基因转染的HepG2 细胞(HepG2 S)以及hTRT反义基... 目的 探讨人端粒酶蛋白催化活性亚单位 (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 ,hTRT)反义基因转染对HepG2 肝癌细胞株端粒酶亚单位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TRT正义基因转染的HepG2 细胞(HepG2 S)以及hTRT反义基因转染的HepG2 细胞 (HepG2 AS)的细胞周期 ,采用RT PCR法检测上述细胞hTRT、端粒酶RNA(hTR)、端粒酶相关蛋白 1(TP1)以及c myc和bcl 2基因的变化 ,同时采用Westernblot检测hTRT蛋白质的变化。结果 HepG2 AS出现G0 G1 期阻滞 ,增殖指数增加 ,凋亡率亦明显增加 ,进一步研究发现 ,HepG2 AS端粒酶亚单位hTRT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均表达减少 ,而TP1、hTR无明显变化 ,bcl 2和c mycmRNA的表达亦明显下调。结论 hTRT反义基因不仅可以下调HepG2 细胞hTRT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 ,而且可以下调c myc、bcl 2mRNA的表达 ,从而一方面降低端粒酶活性 ,另一方面一定程度增加凋亡细胞的比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端粒酶蛋白催化活性亚单位 反义基因治疗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干扰NF-кB家族成员表达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表达NKG2DLs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宇贤 陈心彤 +6 位作者 蔡宋浩 龙慧 郭坤元 吴秉毅 宋朝阳 贺艳杰 李玉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6-702,共7页
目的:探讨舒尼替尼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表达的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配体(natural killer group 2 member D ligands,NKG2DLs)与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B kappa,NF-κB)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常规体外培养HepG2细胞,利用... 目的:探讨舒尼替尼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表达的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配体(natural killer group 2 member D ligands,NKG2DLs)与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B kappa,NF-κB)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常规体外培养HepG2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μmol/L舒尼替尼处理HepG2细胞24 h前后NF-κB基因家族成员mRNA的表达情况,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并合成NF-κB1、NF-κB2和Rel B siRNA引物,通过脂质体法将目的基因siRNA转染于HepG2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干扰效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siRNA转染前后He G2细胞内NF-κB1、NF-κB2和Rel B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siRNA前后HepG2细胞NKG2DLs表达率。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舒尼替尼处理HepG2细胞后,NF-κB1、NF-κB2和Rel B mRNA表达水平升高,主要以NF-κB2 mRNA和Rel B mRNA升高为主。荧光显微镜观测siRNA转染后HepG2细胞红色荧光表达率约为60%,干扰效率达95%以上。siRNA转染后HepG2细胞内NF-κB1、NF-κB2和Rel 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siRNA转染+药物组NKG2DLs表达率明显低于药物处理组(P<0.05)。结论:首次揭示了舒尼替尼通过NF-κB旁路途径诱导肿瘤细胞表达NKG2D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尼替尼 肝细胞癌 干扰RNA HepG2细胞 NF-κB家族成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癌细胞系EH-H1的建立及其相关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钱炎珍 黎江 +7 位作者 李林芳 刘辉 刘韬 姜梨华 施乐华 苏长青 吴孟超 钱其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采用原代培养的方法建立一株人肝癌细胞系EH-H1,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方法:将取自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组织标本分离成单细胞悬液,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在普通显微镜以及电子... 目的:采用原代培养的方法建立一株人肝癌细胞系EH-H1,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方法:将取自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组织标本分离成单细胞悬液,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在普通显微镜以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并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系AFP和HBV的含量,采用染色体G显带方法进行细胞染色体核型的分析,裸鼠皮下接种细胞检测该细胞的成瘤能力。结果:成功建立一株新的人肝癌细胞系,命名为EH-H1。EH-H1细胞体外连续传代80代以上,细胞形态不变,生长周期恒定在24 h。放射免疫检测EH-H1各代细胞HBV均为阴性,AFP分泌微量(0.6μg/L)。染色体G带显示,EH-H1细胞染色体为非整倍体,以超2倍体为主。该细胞经皮下接种可使裸鼠致瘤(10/10),移植瘤病理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与肝细胞癌一致。结论:通过原代培养建立的肝癌细胞系EH-H1与原发癌保持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可望成为一个稳定的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系 原代培养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提升人肝癌细胞活性氧对氟尿嘧啶促凋亡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利红 官阳 杨木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8期792-795,共4页
目的:观察大黄素提升人肝癌细胞HepG2活性氧(ROS)水平对氟尿嘧啶(5-FU)促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大黄素以不同方式作用于HepG2细胞,以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内ROS的动态变化.不同浓度大黄素单用或与5-FU联合作用于HepG2细胞,以... 目的:观察大黄素提升人肝癌细胞HepG2活性氧(ROS)水平对氟尿嘧啶(5-FU)促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大黄素以不同方式作用于HepG2细胞,以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内ROS的动态变化.不同浓度大黄素单用或与5-FU联合作用于HepG2细胞,以MTT检测细胞活力;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及周期分布;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大黄素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提升HepG2细胞的ROS水平,2~4h达到高峰.大黄素与5-FU联用,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地增强5-FU对HepG2细胞的促凋亡作用.结论:应用大黄素提升人肝癌细胞HepG2的ROS水平可能是提高化疗药物抗肿瘤疗效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活性氧 氟尿嘧啶 肝癌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转换酶基因转导人肝癌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贾随旺 钱其军 +3 位作者 姚晓平 曹惠芳 王华菁 吴孟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55-258,共4页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人细胞凋亡基因白介素iβ转换酶(ICE)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hICE,采用电穿孔法将其与空载体pLXSN导入包装细胞系PA317,筛选G418抗性克隆,并将其病毒上清转入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经G418筛选分别获得阳性克隆S...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人细胞凋亡基因白介素iβ转换酶(ICE)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hICE,采用电穿孔法将其与空载体pLXSN导入包装细胞系PA317,筛选G418抗性克隆,并将其病毒上清转入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经G418筛选分别获得阳性克隆SMMC7721-hICE及SMMC7721-neo.RT-PCR分析证实目的基因已整合在SMMC7721-hICE细胞基因组中.细胞生长曲线测定及裸鼠致瘤性分析表明SMMC7721-hICE体外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细胞SMMC7721及SMMC7721-neo,而且在裸鼠体内成瘤性降低(前者3/6,后者6/6),肿瘤发生延缓,肿瘤重量明显减轻.以上结果表明,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人ICE基因转染使肝癌细胞恶性增殖明显受抑,为开展人ICE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白细胞介素1β转换酶 逆转录病毒载体 基因转染 肝癌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桃醌不同给药途径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丽 张建 +2 位作者 汪思应 黄德武 顾为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39-344,I0022,共7页
目的采用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不同给药途径对胡桃醌抗肿瘤活性和毒性进行评价。方法建立人肝癌BEL-740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腹腔注射和局部注射两个给药途径观察胡桃醌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结果①以600、300和150μg/kg胡... 目的采用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不同给药途径对胡桃醌抗肿瘤活性和毒性进行评价。方法建立人肝癌BEL-740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腹腔注射和局部注射两个给药途径观察胡桃醌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结果①以600、300和150μg/kg胡桃醌腹腔注射于人肝癌BEL-740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发现该剂量胡桃醌对肿瘤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NK细胞活性检测发现,600、300μg/kg胡桃醌对裸鼠免疫功能有影响(P均<0.01),150μg/kg胡桃醌则没有影响(P>0.05);与阳性对照组(5-Fu)相比,600μg/kg胡桃醌组NK细胞活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300和150μg/kg胡桃醌组NK细胞活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果提示胡桃醌对小鼠免疫系统有一定的损伤作用。②以4.5、3和1.5 mg/kg胡桃醌腹腔注射于人肝癌BEL-740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抑瘤率分别为为78.24%、66.57%、48.94%;4.5、3 mg/kg胡桃醌的抑瘤作用可与阳性对照组比拟(P均>0.05)。但4.5 mg/kg胡桃醌组裸鼠出现明显的皮下脂肪减少、消瘦,并有死亡现象。③以pH 7.4和pH 4.0的600、300和150μg/kg胡桃醌人肝癌BEL-740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局部给药,结果发现不同pH(pH 7.4或4.0)600、300μg/kg的胡桃醌局部注射抑瘤作用与阳性对照组(5-Fu)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不同pH的150μg/kg胡桃醌抑瘤作用不明显。同一浓度不同pH药物的抑瘤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但pH 4.0的胡桃醌组肿瘤细胞肝转移较少。结论胡桃醌不同给药途径均可抑制人肝癌BEL-740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但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药物安全范围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醌 BEL-7402细胞移植瘤 药效学 裸鼠 生长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