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紫光激发白光LED用荧光材料的耐候性
1
作者 潘泽晟 游雅萍 +3 位作者 郑雅 陈海杰 王连军 江莞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322,I0006-I0009,共13页
紫光激发白光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具有色温可调、视觉友好等优点,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适用于紫光(400~420 nm)激发的高性能荧光材料尚未取得大规模应用,其中荧光材料的耐候性是评判其是否具有商业化应用潜力的... 紫光激发白光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具有色温可调、视觉友好等优点,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适用于紫光(400~420 nm)激发的高性能荧光材料尚未取得大规模应用,其中荧光材料的耐候性是评判其是否具有商业化应用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目前针对荧光材料耐候性的研究却十分缺乏。本研究首先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K_(2)CaPO_(4)F:Eu^(2+)、K_(1.3)Al_(11)O_(17)+δ:Eu^(2+)和Ca_(2)YHf_(2)Al_(3)O_(12):Ce^(3+),Tb^(3+)三种LED用紫光激发稀土发光材料。然后开展了荧光粉在高温高湿、水浸泡、LED芯片紫光辐照等条件下的耐候性实验,研究了其耐候性以及失效机理。最后,将三种荧光粉与400 nm紫光芯片组合,制备了白光LED器件。结果表明,相较于同体系荧光粉,本研究所制备的荧光粉不仅在发光性能方面有所优化,而且对材料在不同使用环境下的耐候性表征更为全面。所制备的白光LED器件的显色指数为93.6、色温为5151 K、色坐标为(0.34,0.36),展现出优质的白光照明性能,且白光LED器件的耐候性相对于单一荧光粉有所提升。上述研究表明,对荧光材料及其对应的LED器件进行耐候性评估是至关重要的。本工作率先开展了紫光激发LED用荧光材料的耐候性研究,对于推动其应用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候性 稀土发光材料 白光LED 紫光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包装防伪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锴洋 王红蕾 +5 位作者 仲芸芸 张雪琴 程峥 陈国健 肖乃玉 肖更生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5-69,共15页
目的为应对假冒伪劣产品对社会经济和消费者权益造成的严重威胁,开发新型包装防伪技术,总结近年来上转换发光防伪材料研究进展,从而为后续包装防伪技术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首先简述上转换发光防伪技术的背景及防伪原理,并对上转... 目的为应对假冒伪劣产品对社会经济和消费者权益造成的严重威胁,开发新型包装防伪技术,总结近年来上转换发光防伪材料研究进展,从而为后续包装防伪技术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首先简述上转换发光防伪技术的背景及防伪原理,并对上转换发光材料的主要制备、表征方式进行介绍,随后详细分类论述稀土类、碳点类、有机类等上转换发光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一一分析其特点,并进一步讨论上转换发光材料在单模、双模及多模防伪上的应用。结论上转换材料具有多模发光与抗仿制的独特优势,但仍面临成本与环保挑战,未来应在碳点上转换与多模集成上持续突破,以拓展其包装防伪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稀土掺杂材料 包装防伪技术 碳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YVO_(4)基稀土杂化发光材料的构建及其能量传递机制
3
作者 唐鹿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166,共5页
采用溶剂热和离子交换两步实验法,以YVO_(4)为无机基质,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为有机配体,构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YVO_(4)∶Eu^(3+)@YVO_(4)∶Eu^(3+)-TTA稀土杂化发光材料,研究了其高效的发光性能和内部的能量传递机制。结果表明,在62... 采用溶剂热和离子交换两步实验法,以YVO_(4)为无机基质,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为有机配体,构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YVO_(4)∶Eu^(3+)@YVO_(4)∶Eu^(3+)-TTA稀土杂化发光材料,研究了其高效的发光性能和内部的能量传递机制。结果表明,在621nm的监控波长下,YVO_(4)∶Eu^(3+)@YVO_(4)∶Eu^(3+)-TTA稀土杂化发光材料在280~420nm范围内有两个很强的吸收峰(即V-O峰和TTA特征吸收峰)。YVO_(4)基质通过交换作用能量传递,而TTA有机配体通过分子内能量传递,可将吸收的紫外光能量有效地传递给Eu^(3+),从而实现了Eu^(3+)更高效的可见光(红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酸钇 宽谱激发 稀土杂化发光材料 发光性能 能量传递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湿度下具有荧光指示功能的PET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
4
作者 西鹏 褚君广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8,共7页
为了制备出能在高湿度、易结雾环境下可持续发光的薄膜,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为基底,将具有优异疏水功能的新型稀土发光配合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均匀分散制成发光涂覆液,通过涂覆刮膜技术,制备出PET-PMMA发光复合膜,并... 为了制备出能在高湿度、易结雾环境下可持续发光的薄膜,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为基底,将具有优异疏水功能的新型稀土发光配合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均匀分散制成发光涂覆液,通过涂覆刮膜技术,制备出PET-PMMA发光复合膜,并对其进行测试表征。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共聚焦显微镜测试的结果表明:发光材料占聚合物PMMA的质量分数为1.50%时所制备的PET发光膜具有良好的表面均匀性和最佳的荧光性能,荧光强度可达到9979 a.u.,在不同激发波长下PET-PMMA发光复合膜均可以显现出发光材料中Eu3+的特征荧光发射峰;测得发光复合膜的最佳紫外激发波长为350 nm,在最佳激发波长下发光复合膜具有较好的色纯度;通过对比发光复合膜浸泡在水溶液7 d内每天的荧光强度值,发现在发光材料仅有1.50%的前提下,样品的荧光强度损失仅有5%,这表明所制备的发光复合膜遇水易猝灭的弊端得到极大改善,这为PET农膜在潮湿、易结雾环境下实现长期稳定的荧光指示功能提供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复合膜 有机稀土发光材料 荧光指示 高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铝酸锶发光材料与刨花热压成型工艺研究
5
作者 周亚菲 吕蕾 +1 位作者 张倩 王齐 《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58-61,共4页
采用定向刨花板生产工艺,把稀土铝酸锶长余辉发光材料按不同方式、不同比例加入刨花中,通过热压成型,测试加入稀土铝酸锶发光材料的刨花板材发光性能、力学性能,研究刨花-稀土铝酸锶复合发光材料的成型技术。结果表明:稀土铝酸锶与刨花... 采用定向刨花板生产工艺,把稀土铝酸锶长余辉发光材料按不同方式、不同比例加入刨花中,通过热压成型,测试加入稀土铝酸锶发光材料的刨花板材发光性能、力学性能,研究刨花-稀土铝酸锶复合发光材料的成型技术。结果表明:稀土铝酸锶与刨花最优混合比例为1∶15;测试成型后的稀土铝酸锶发光刨花板物理力学性能优于GB/T41715—2022中干燥状态下非承载型定向刨花板;稀土铝酸锶发光刨花板的发光强度在黑暗环境下由高到低再到稳定状态,初步余晖试验在日照3小时后在黑暗环境下余晖效应能达到12小时以上,满足稀土铝酸锶发光刨花板在室内外建筑及各使用领域中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刨花板 稀土铝酸锶发光材料 力学性能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的设计及在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甘晓明 苏玉仙 +4 位作者 应文伟 王建峰 刘力 周晓峰 温世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5-106,共12页
作为一种新兴的无创治疗方法,光动力治疗在癌症治疗方面具有副作用小、累积毒性小、有效杀伤肿瘤以及精准的靶向治疗而不损伤邻近组织等优势,是理想的癌症治疗方法之一。本文首先简要概括了光动力治疗的机理、基本要素以及细胞作用机制... 作为一种新兴的无创治疗方法,光动力治疗在癌症治疗方面具有副作用小、累积毒性小、有效杀伤肿瘤以及精准的靶向治疗而不损伤邻近组织等优势,是理想的癌症治疗方法之一。本文首先简要概括了光动力治疗的机理、基本要素以及细胞作用机制,讨论了稀土上转化发光材料的设计特点以及光动力治疗对上转化发光材料的要求,进一步详述了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光敏剂以及靶向体的材料结合方式和应用效果,最后综述了光动力治疗和放疗、化疗及光热治疗相结合的协同治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治疗 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 光敏剂 癌症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激活的荧光热增强材料研究进展
7
作者 陈瑞 刘瑞 +3 位作者 王鹏飞 林航 程遥 王元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3-398,共16页
自从尺寸依赖的上转换荧光热增强现象在稀土激活的纳米荧光材料中被发现以来,开发具有显著荧光热增强效应的稀土荧光材料俨然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近期的探索发现荧光热增强效应在非纳米尺度稀土荧光材料体系以及非上转换发光过程中均... 自从尺寸依赖的上转换荧光热增强现象在稀土激活的纳米荧光材料中被发现以来,开发具有显著荧光热增强效应的稀土荧光材料俨然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近期的探索发现荧光热增强效应在非纳米尺度稀土荧光材料体系以及非上转换发光过程中均可实现,这进一步拓展了这一有趣光学现象的应用场景。本文总结和归纳了稀土激活荧光热增强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概述了所提出的几类机理以及稀土荧光热增强材料的潜在应用场景,并展望了该类材料的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激活发光材料 荧光热增强 纳米材料 上转换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植物光合作用复合型稀土转光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8
作者 王研 李翠翠 +2 位作者 杨曦林 程立春 周丽娜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3-603,共11页
为提升可见光中红蓝光比例,灵活匹配植物对不同光质的需求,增强植物光合作用,本研究采用适合工业生产的高温固相法制备Y_(2)O_(3):Eu^(3+)、BaMgAl 10 O 17:Eu^(2+)、CaSrAl_(2)SiO_(7):Eu^(3+)稀土转光材料,将其混合制备成稀土转光材料... 为提升可见光中红蓝光比例,灵活匹配植物对不同光质的需求,增强植物光合作用,本研究采用适合工业生产的高温固相法制备Y_(2)O_(3):Eu^(3+)、BaMgAl 10 O 17:Eu^(2+)、CaSrAl_(2)SiO_(7):Eu^(3+)稀土转光材料,将其混合制备成稀土转光材料XT SZ,并分析不同配比XT SZ的发光性能。结果发现,按质量比1∶1∶1、2∶1∶1、2∶2∶1、4∶2∶1、6∶4∶1这5种比例制备的XT SZ保持了主要组分的物相结构,未出现新的衍射峰,表明混合过程对物相结构无显著影响。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上述5种比例制备的XT SZ具有相似的发光特性,但可以通过优化组分比例来进一步提升其发光性能。该材料的主发射峰主要位于约450 nm(蓝光区)和620 nm(红光区)两处,XT SZ主发射峰的红、蓝光相对强度比值与Y_(2)O_(3):Eu^(3+)配比,整体呈现正相关性,Y_(2)O_(3):Eu^(3+)、CaSrAl_(2)SiO_(7):Eu^(3+)、BaMgAl 10 O 17:Eu^(2+)的配比分别为2∶2∶1和6∶4∶1时,红、蓝光相对强度比值增幅显著。在自然光原有红蓝光不变的基础上,XT SZ可同步减少对植物生长有害的紫外光和无效的绿光,并将两者同时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的红、蓝光,提升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并可通过调整配比,灵活实现XT SZ的红、蓝光相对光强,以满足植物生长对光质的不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稀土 转光材料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联吡啶苯桥连β-二酮配体调控3d-4f能量传递及单分子白光研究
9
作者 张召 张家星 +1 位作者 汪杨 常慧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11-1818,共8页
设计并制备了三联吡啶单、双和三苯桥连β-二酮配体(SL3、DL3和TL3)及其3d-4f配合物(SL3-Zn-Eu、DL3-Zn-Eu和TL3-Zn-Eu)。研究发现,SL3-Zn-Eu和DL3-Zn-Eu在紫外激发下通过三重态能量传递敏化Eu3+的特征红光,两者色度坐标均为(0.67,0.33)... 设计并制备了三联吡啶单、双和三苯桥连β-二酮配体(SL3、DL3和TL3)及其3d-4f配合物(SL3-Zn-Eu、DL3-Zn-Eu和TL3-Zn-Eu)。研究发现,SL3-Zn-Eu和DL3-Zn-Eu在紫外激发下通过三重态能量传递敏化Eu3+的特征红光,两者色度坐标均为(0.67,0.33),主要原因是3d和4f中心距离更近,更有利于3d-4f的能量传递。然而,TL3-Zn-Eu结构中3d和4f中心距离更远,且随着桥连苯环数量的增加导致桥连苯平面扭曲,使3d→4f能量传递速率减低和单重态能量传递敏化Eu^(3+)发光。从荧光光谱中可以检测到Eu^(3+)特征红光和TL3-Zn的残余青光,其发光颜色落在白光区域,色度坐标为(0.30,0.29)。总之,本文设计的3d-4f配合物随着桥连苯数的增加,可以改变分子共轭性和3d→4f间距离,从而调节能量传递效率和传递机制,获得单分子发射白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二酮 三联吡啶 稀土特征发光 能量传递 白光发射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3+)掺杂钒磷酸盐蓝绿发光调控及发光机理研究
10
作者 张守超 高森单 +5 位作者 刘洪飞 姜荣云 王翠红 聂晓菊 张丽文 覃冰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2-1433,共12页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方法合成了不同掺杂浓度的YVO_(4)∶Tb^(3+)、YPO_(4)∶Tb^(3+)和YV_(1-x)P_(x)O_(4)∶Tb^(3+)系列荧光粉,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了高温固相合成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确定将1 350℃作为高温合成温度。利用XRD表征了...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方法合成了不同掺杂浓度的YVO_(4)∶Tb^(3+)、YPO_(4)∶Tb^(3+)和YV_(1-x)P_(x)O_(4)∶Tb^(3+)系列荧光粉,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了高温固相合成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确定将1 350℃作为高温合成温度。利用XRD表征了材料物相结构,结果显示材料物相单一,均为四方晶系结构。研究了YVO_(4)∶Tb^(3+)、YPO_(4)∶Tb^(3+)和YV_(1-x)P_(x)O_(4)∶Tb^(3+)系列荧光粉室温下的发光性质。受晶体场影响,紫外激发下YVO_(4)∶Tb^(3+)中Tb^(3+)发光主要以^(5)D_(3)→^(7)F_(J)(J=6,5,4,2)跃迁发光为主,发光显示为蓝光;P元素的增加改变了YV_(1-x)P_(x)O_(4)∶Tb^(3+)晶体场环境,增强了基质与^(5)D_(3)、^(5)D_(4)能级间的多声子弛豫及^(5)D_(3)→^(5)D_(4)能级间的交叉弛豫,^(5)D_(4)→^(7)F_(J′)(J′=6,5,4,3)发射逐渐占优,发光呈现蓝、青、绿发光变化;掺杂浓度对YPO_(4)∶Tb^(3+)发光调控作用显著,随着掺杂浓度增加,Tb^(3+)的^(5)D_(3)与^(5)D_(4)能级间的交叉弛豫作用增强,^(5)D_(3)发光减弱,^(5)D_(4)发光增强,通过调整掺杂浓度实现材料发光由青光到绿光的调控。综上,通过基质组分及掺杂浓度调节,可实现Tb^(3+)掺杂钒磷酸盐体系蓝绿发光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磷酸盐 高温固相法 交叉弛豫过程 能量传递 拉曼光谱 稀土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发光材料燃烧合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峻峰 邱克辉 +2 位作者 赖雪飞 张春梅 李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30,共3页
在对稀土发光材料各主要合成方法进行了简单对比的基础上,介绍了燃烧合成技术及其快速、节能、操作简便等特点,介绍了燃烧合成技术在稀土发光材料合成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稀土发光材料 研究进展 燃烧合成技术 合成方法 应用现状 材料合成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稀土CaAl_2O_4基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机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林元华 张中太 +2 位作者 唐子龙 张枫 陈清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29-31,35,共4页
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亮度高、余辉时间长的 Ca Al2 O4:Eu,RE(RE为 Nd,Dy)发光粉体材料 ,并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发光粉体的发射光谱表明 ,其主发射峰均位于 44 0 nm左右。余辉衰减曲线证明其余辉衰减过程存在快速衰减和慢衰减两个过... 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亮度高、余辉时间长的 Ca Al2 O4:Eu,RE(RE为 Nd,Dy)发光粉体材料 ,并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发光粉体的发射光谱表明 ,其主发射峰均位于 44 0 nm左右。余辉衰减曲线证明其余辉衰减过程存在快速衰减和慢衰减两个过程。对于长余辉发光机制 ,认为 Nd,Dy的加入起到了陷阱能级作用 ,从而延长了发光时间 ,增强发光亮度。并且在此基质材料中 ,Nd的陷阱深度比 Dy的更合适 ,因而 Ca Al2 O4:Eu,Nd的发光性能要优于 Ca Al2 O4:E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长余辉发光材料 固相烧结 CaAl2O4 铝酸钙 制备 发光性能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高分子杂化发光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洪杰 符连社 +7 位作者 林君 李焕荣 孟庆国 刘丰 郭俊芳 王俊 郑佑轩 于江波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8-232,共5页
用SiO2 为无机组份和以与SiO2 具有相似折射率和优良力学性能的丙烯酸类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HEMA) ,在交联剂 3 (三甲氧基硅 )丙基甲基丙烯酸酯 (MSMA)存在下 ,快速制备了两种杂化基质材料SiO2 /P(MMA MSMA)和SiO... 用SiO2 为无机组份和以与SiO2 具有相似折射率和优良力学性能的丙烯酸类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HEMA) ,在交联剂 3 (三甲氧基硅 )丙基甲基丙烯酸酯 (MSMA)存在下 ,快速制备了两种杂化基质材料SiO2 /P(MMA MSMA)和SiO2 /P(HEMA MSMA)。分别以盐酸和六次甲基四胺作为酸性催化剂和碱性催化剂 ,建立了快速制备透明凝胶的两步溶胶 凝胶法 ,大大缩短了溶胶的成胶时间 ,所得杂化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性 ,利用此方法制备了掺杂稀土配合物的多种发光杂化材料。采用组装的方法 ,得到了稀土配合物与层状化合物α 磷酸氢锆 (α ZrP)及中孔分子筛材料MCM 4 1的组装体 ,并对所制备的杂化材料进行了表征。另外 ,将稀土配合物通过共价键嫁接于无机SiO2 基质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杂化材料 组装体 发光材料 高分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发光材料研究的若干进展 被引量:30
14
作者 周永慧 林君 张洪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7-122,共6页
本文综述了纳米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情况 ,着重总结了 (稀土 )掺杂型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和表征手段 ,同时介绍了这些纳米发光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纳米发光材料 稀土 掺杂 制备 表征 性质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激活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华明 欧阳静 +2 位作者 史蓉蓉 张科 张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7,共4页
稀土发光材料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功能材料。介绍了稀土发光材料的性质和应用,详细阐述了高温固相、共沉淀、燃烧、气体反应、水热和微波等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探讨了稀土离子对发光材料的激活机理,并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前景... 稀土发光材料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功能材料。介绍了稀土发光材料的性质和应用,详细阐述了高温固相、共沉淀、燃烧、气体反应、水热和微波等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探讨了稀土离子对发光材料的激活机理,并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前景。作者利用燃烧法制备出以 SrAl_2O_4为基质,稀土元素铈和铽为激活剂的光致黄色荧光发光材料,显示了其优越的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稀土激活 稀土发光材料 SRAL2O4 功能材料 发展前途 气体反应 制备方法 发展前景 激活机理 黄色荧光 稀土元素 发光性能 共沉淀 离子对 燃烧法 激活剂 光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化合物纳米荧光材料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35
16
作者 李强 高濂 严东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7-22,共6页
概述了稀土化合物纳米荧光材料近几年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讨论了稀土化合物纳米荧光材料制备、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其中光谱学的研究涵盖了基本的光谱、发光强度、荧光寿命和浓度猝灭等多个方面.并对这一新兴领域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 概述了稀土化合物纳米荧光材料近几年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讨论了稀土化合物纳米荧光材料制备、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其中光谱学的研究涵盖了基本的光谱、发光强度、荧光寿命和浓度猝灭等多个方面.并对这一新兴领域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材料 稀土化合物 纳米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7
作者 姜岭 常程康 毛大立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8-274,共7页
铝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因为其优异的性能,是一类新型储能和环保材料.本文主要综述了90年代发展起来的铝酸盐体系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铝酸盐长余辉材料的发光特征和长余辉特性,指出了制备技术上的最新方法,概括了长余辉发光模... 铝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因为其优异的性能,是一类新型储能和环保材料.本文主要综述了90年代发展起来的铝酸盐体系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铝酸盐长余辉材料的发光特征和长余辉特性,指出了制备技术上的最新方法,概括了长余辉发光模型,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余辉发光材料 稀土 受力发光 铝酸盐 储光-发光特征 长余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高分子光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秀菊 陈鸣才 +2 位作者 冯嘉春 李抢满 贾德民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6-20,共5页
综述了稀土高分子光致发光材料的研究基础 ,比较了不同方法合成的稀土高分子发光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
关键词 配合物 荧光材料 稀土高分子 光致发光材料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红色荧光粉NaLa_(0.7)(MoO_4)_(2-x)(WO_4)_x∶0.3Eu^(3+)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吴冬妮 崔瑞瑞 +1 位作者 龚新勇 邓朝勇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4-279,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具有余辉性能的发光材料NaLa_(0.7)(MoO_4)_(2-x)(WO_4)_x∶0.3Eu^(3+)(x=0,0.5,1,1.5,2)。用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光谱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发光特性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在900℃下烧结8 h所合成的NaLa_(0.7)(MoO_4...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具有余辉性能的发光材料NaLa_(0.7)(MoO_4)_(2-x)(WO_4)_x∶0.3Eu^(3+)(x=0,0.5,1,1.5,2)。用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光谱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发光特性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在900℃下烧结8 h所合成的NaLa_(0.7)(MoO_4)_(2-x)(WO_4)_x∶0.3Eu^(3+)样品为纯相Na La(Mo O_4)_2,样品可被近紫外光393nm和蓝光462 nm有效激发,其发射主峰位于615 nm处,属于Eu3+的5D0-7F2跃迁。Na La_(0.7)(Mo O_4)_(2-x)-(WO_4)_x∶0.3Eu^(3+)的发光强度随着W6+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W6+掺杂量x=1时发光最强,而后随W6+掺杂浓度的增加出现浓度猝灭现象。通过计算得到样品在393 nm和462 nm激发下的色坐标,当W6+的掺杂量x=1时,样品的红光色纯度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材料 钼酸盐/钨酸盐 稀土 长余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稀土复合发光材料的结构及耐水性能 被引量:13
20
作者 彭蕾蕾 罗勇悦 +4 位作者 淡宜 张立 张强 夏士美 张小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2-154,158,共4页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稀土复合发光材料。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失重(TG)测定,研究了复合发光材料的结构、发光特性和耐水性能。结果表明,复合发光材料中聚合物分子与稀土分子之间通过键合的方式结合...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稀土复合发光材料。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失重(TG)测定,研究了复合发光材料的结构、发光特性和耐水性能。结果表明,复合发光材料中聚合物分子与稀土分子之间通过键合的方式结合;复合发光材料与稀土发光材料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波长范围相近,表现出相似的发光特性;复合发光材料的耐水性优于稀土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稀土 发光材料 乳液聚合 耐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