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元素铽镧掺杂对硫氧化钆晶格场的影响及发光性能研究
1
作者 张静 许乃岑 +1 位作者 沈加林 金凡 《岩矿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4-267,共14页
稀土硫氧化物具有较好的传能效率、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其作为发光材料的基质被广泛应用于防伪、显示器、发光二极管、医学影像等领域。由于硫氧化钆(Gd_(2)O_(2)S)的晶体空间结构较宽,当间隙离子进入其中,或阳离子、阴离子形成空位时... 稀土硫氧化物具有较好的传能效率、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其作为发光材料的基质被广泛应用于防伪、显示器、发光二极管、医学影像等领域。由于硫氧化钆(Gd_(2)O_(2)S)的晶体空间结构较宽,当间隙离子进入其中,或阳离子、阴离子形成空位时,晶体结构也依然保持不变。但硫氧化钆荧光粉容易发生团聚现象,使得样品颗粒尺寸较大,降低了样品颗粒的堆积密度,提高了能量的散射率,导致获得的光不均匀。用于显示设备时,粉末粒径大会导致在同一视域里像素数量较少,分辨率较差。本文以Gd_(2)O_(2)S为研究对象,采用硫熔法制备了硫氧化钆荧光粉,引入稀土离子Tb^(3+)、La^(3+)作为掺杂离子,通过优化稀土离子的掺杂量,获得结晶度高、分散性好、尺寸均匀性相对较好的Gd_(2)O_(2)S基荧光粉。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技术,探讨稀土掺杂对Gd_(2)O_(2)S晶格场的影响及发光性能的影响。XRD结果表明:①荧光粉为纯六方晶体结构;②Tb^(3+)、La^(3+)替代Gd^(3+)进入Gd_(2)O_(2)S的晶格位置。荧光粉的荧光光谱图显示:①掺入Tb^(3+)后,在544nm处会发生^(5)D_(4)→^(7)F_(5)的浓度猝灭,是由于电偶极-电偶极跃迁引起的;②发光强度在Tb^(3+)掺杂浓度为2mol%时最大;③La^(3+)的掺杂增强了硫层的电负性,所以随着掺杂量的增加,晶胞之间的排斥力也逐渐增强,晶粒尺寸逐渐减小,发光强度也随之增强;④当La^(3+)掺杂浓度为60mol%时,发光强度为未掺杂La^(3+)样品的1.9倍。本文通过计算电多级级数分析离子间能量转移的过程,从而确定了发光材料Tb^(3+)、La^(3+)的最佳掺杂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 稀土离子掺杂 硫氧化钆 荧光分光光度计法 X射线衍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Gd掺杂SnO_2-Sb涂层阳极电催化氧化甲基橙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静 孙春峰 +3 位作者 吴发超 骆欣 周浩晖 刘彦飞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17,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无机盐SnCl4·5H2O,Sb2O3,Gd(NO3)3为前驱体,制备了稀土Gd掺杂SnO2-Sb涂层阳极。以稀土Gd掺杂SnO2-Sb为阳极电催化氧化处理甲基橙溶液,考察了电解质浓度、电流密度、溶液的pH、溶液温度及稀土Gd掺杂对甲基橙降解...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无机盐SnCl4·5H2O,Sb2O3,Gd(NO3)3为前驱体,制备了稀土Gd掺杂SnO2-Sb涂层阳极。以稀土Gd掺杂SnO2-Sb为阳极电催化氧化处理甲基橙溶液,考察了电解质浓度、电流密度、溶液的pH、溶液温度及稀土Gd掺杂对甲基橙降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稀土Gd掺杂SnO2-Sb涂层阳极对甲基橙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在电解质NaCl质量浓度为4g/L、电流密度为0.06A/cm2、甲基橙溶液的pH为3、溶液温度为25℃条件下,氧化降解1.0h甲基橙降解率为92.21%,氧化降解2.5h甲基橙降解率为99.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涂层阳极 电催化氧化 甲基橙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原子发射光谱及其谱线干扰的高分辨率ICP-AES研究 Ⅳ铕、钆基体对其他稀土元素的光谱干扰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振华 孙大海 +4 位作者 谷胜 应海 王小如 黄本立 李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9-54,共6页
本文是系列工作的第四部分。利用光栅刻线为 3 60 0条 /mm的顺序扫描高分辨率ICP AES光谱仪研究了铕 (Eu)和钆 (Gd)分别作为基体时对其他 14个稀土元素共 66条“首选分析线”的光谱干扰情况 ,获得了相应的光谱干扰轮廓和其他光谱干扰信... 本文是系列工作的第四部分。利用光栅刻线为 3 60 0条 /mm的顺序扫描高分辨率ICP AES光谱仪研究了铕 (Eu)和钆 (Gd)分别作为基体时对其他 14个稀土元素共 66条“首选分析线”的光谱干扰情况 ,获得了相应的光谱干扰轮廓和其他光谱干扰信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光谱干扰 ICP-AES 原子发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热法研究氯化钆与甘氨酸配位反应的热化学性质 被引量:1
4
作者 时清亮 周传佩 +2 位作者 陈文生 刘义 屈松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4-206,共3页
应用具有恒温环境的反应量热计,分别测定了[GdCl3·6H2O(s)+3Gly(s)](Gly代表甘氨酸)和配合物Gd(Gly)3Cl3·3H2O(s)在2mol·L-1HCl溶液中的溶解焓.根据盖斯定律设计一个热化学循环,可计算得到六水氯化钆和甘氨酸配位反应的... 应用具有恒温环境的反应量热计,分别测定了[GdCl3·6H2O(s)+3Gly(s)](Gly代表甘氨酸)和配合物Gd(Gly)3Cl3·3H2O(s)在2mol·L-1HCl溶液中的溶解焓.根据盖斯定律设计一个热化学循环,可计算得到六水氯化钆和甘氨酸配位反应的反应焓ΔrHmθ(298.15K)=-9.471kJ·mol-1,并估算出配合物Gd(Gly)3Cl3·3H2O(s)在298.15K时的标准生成焓ΔfHmθ(298.15K)=-3629.67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热法 氯化钆 甘氨酸 配位反应 热化学性质 热化学循环 溶解焓 标准生成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气态配合物的热力学性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林山 王之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1835-1836,共2页
稀土气态配合物的热力学性质王林山,王之昌(东北大学化学系,沈阳,110006)关键词稀土气态配合物,热力学性质,钆断目前,对稀土液相和固相配合物已有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并总结出其热力学性质与原子序数或离子基态之间有钆断... 稀土气态配合物的热力学性质王林山,王之昌(东北大学化学系,沈阳,110006)关键词稀土气态配合物,热力学性质,钆断目前,对稀土液相和固相配合物已有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并总结出其热力学性质与原子序数或离子基态之间有钆断、四分组、斜W等实验规律或效应[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性质 钆断 稀土配合物 气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荧光粉K_3LuSi_2O_7:Eu^(3+)真空紫外发光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雷一锋 倪海勇 +2 位作者 王灵利 张秋红 周绍辉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63-166,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K_3Lu_(1-x)Eu_xSi_2O_7(x=0.1)荧光粉。系统讨论了Eu^(3+)在K_3Lu Si_2O_7的正八面体LuO_6真空紫外-紫外-可见的激发、发射光谱及荧光寿命。结果表明,K_3Lu_(1-x)Eu_xSi_2O_7的电荷迁移带(CTB)位于~225 nm左右,基...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K_3Lu_(1-x)Eu_xSi_2O_7(x=0.1)荧光粉。系统讨论了Eu^(3+)在K_3Lu Si_2O_7的正八面体LuO_6真空紫外-紫外-可见的激发、发射光谱及荧光寿命。结果表明,K_3Lu_(1-x)Eu_xSi_2O_7的电荷迁移带(CTB)位于~225 nm左右,基质吸收带位于~199 nm。分别在147 nm和172 nm波长激发时,发射主要以Eu^(3+)电偶极子跃迁(~5D_0-~7F_2)为主相对发光强度约为商业红粉(Y,Gd)BO_3:Eu^(3+)的55%和80%,色坐标(0.589,0.382),荧光寿命τ_(1/e)=1.78 ms,是一种潜在的应用于真空自外激发发射的红色荧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真空紫外 焦硅酸钆钾 荧光粉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钆锌型无机抗菌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欢 张彬 +3 位作者 唐晓宁 张定 钟吉武 李加强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24-1728,共5页
本实验在制备时将锌离子和稀土元素钆共同掺杂到白炭黑中,利用溶胶-凝胶法得到一种含稀土的新型无机抗菌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最佳制备条件为:锌离子浓度0.05 mol·L-1,稀土元素钆浓度0.005 mol·L-1,反应时间1 h。在此条... 本实验在制备时将锌离子和稀土元素钆共同掺杂到白炭黑中,利用溶胶-凝胶法得到一种含稀土的新型无机抗菌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最佳制备条件为:锌离子浓度0.05 mol·L-1,稀土元素钆浓度0.005 mol·L-1,反应时间1 h。在此条件下制备出抗菌白炭黑,并采用XRD、FTIR、抗菌测试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品为无定形态;稀土钆和金属锌的添加并没有明显改变白炭黑原有的结构;且稀土钆离子起到了协同杀菌作用,提高了锌离子的杀菌性能,锌-钆抗菌白炭黑的杀菌率可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炭黑 稀土钆 抗菌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稀土配合物Gd_xSm_(1-x)(TTA)_3phen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运涛 马骏 +1 位作者 海啸 陈蕊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2期78-82,共5页
合成了系列钆钐双核稀土有机配合物Gdx Sm1- x (TTA)3phen(x=0~0.9).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热重(TG)结果推测了配合物可能的分子结构;紫外可见光谱(U V/vis )结果表明,该系列稀土有机配合物能有效的吸收紫... 合成了系列钆钐双核稀土有机配合物Gdx Sm1- x (TTA)3phen(x=0~0.9).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热重(TG)结果推测了配合物可能的分子结构;紫外可见光谱(U V/vis )结果表明,该系列稀土有机配合物能有效的吸收紫外光,吸收峰主要来自于有机配体TTA和phen(270 nm和351 nm处);荧光光谱(FS)结果表明,Gd3+对于Sm3+具有荧光增效,当Gd3+的摩尔分数为0.6时,Gd0.6Sm0.4(TTA)3phen类配合物的特征荧光(562 nm ,596 n m和643 n m处)强度均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3+ Gd3+ 光致发光 双核稀土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基稀土钆配合物的成键性质研究
9
作者 孟庆波 李振祥 +2 位作者 林观阳 陈文启 郭纯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1601-1602,共2页
苯基稀土钆配合物具有Ln-Cσ键,由于这类配合物不稳定且分离困难,故其研究工作开展得很少[1,2],其电子结构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最近,我们合成了新型的苯基稀土配合物C6H5LnCl2·nTHF(Ln=Pr、Sm、Gd,n=3,4)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3],本... 苯基稀土钆配合物具有Ln-Cσ键,由于这类配合物不稳定且分离困难,故其研究工作开展得很少[1,2],其电子结构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最近,我们合成了新型的苯基稀土配合物C6H5LnCl2·nTHF(Ln=Pr、Sm、Gd,n=3,4)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3],本文报道了苯基稀土钆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成键性质,并与中性苯稀土配合物的成键性质[4]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 成键性质 INDO法 钆络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稀土Gd的氧化锆的物相分析
10
作者 刘树信 王海滨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41-344,共4页
以硝酸锆、硝酸钆和柠檬酸为原料,按n(Gd)∶n(Zr)分别为1∶993、∶97、5∶95、8∶92和10∶90的配比在1 200℃煅烧6 h制备了稀土Gd掺杂ZrO2试样,以研究Gd与ZrO2的化学相容性;进而按n(Gd2Zr2O7)∶n(ZrO2)分别为1∶10、1∶8、1∶41、∶21、... 以硝酸锆、硝酸钆和柠檬酸为原料,按n(Gd)∶n(Zr)分别为1∶993、∶97、5∶95、8∶92和10∶90的配比在1 200℃煅烧6 h制备了稀土Gd掺杂ZrO2试样,以研究Gd与ZrO2的化学相容性;进而按n(Gd2Zr2O7)∶n(ZrO2)分别为1∶10、1∶8、1∶41、∶21、∶1、4∶1和8∶1的配比于1 200℃煅烧6 h原位合成了Gd2Zr2O7-ZrO2复合材料。采用XRD和拉曼光谱研究了稀土Gd掺杂ZrO2和Gd2Zr2O7-ZrO2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稀土Gd容易进入ZrO2晶格形成固溶体,当稀土Gd掺杂量较少时,随着稀土Gd掺杂量的增加,m-ZrO2逐渐转变为t-ZrO2;当稀土Gd添加量较多时,随着Gd量的增加,逐渐原位生成了萤石结构的稀土锆酸盐Gd2Zr2O7,从而合成了由Gd2Zr2O7和t-ZrO2构成的Gd2Zr2O7-ZrO2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锆酸盐 钆(Gd)元素 物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钆、钇掺杂LiFePO_4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测试 被引量:5
11
作者 梁蒙蒙 王亮亮 王娟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29-834,共6页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稀土钆、钇离子掺杂的LiFe_(1-x)Gd_xPO_4、LiFe_(1-x)Y_xPO_4(x=0,0.01,0.03,0.05)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EDS)等方法表征,对电池进行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EIS)、循环伏安(CV)...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稀土钆、钇离子掺杂的LiFe_(1-x)Gd_xPO_4、LiFe_(1-x)Y_xPO_4(x=0,0.01,0.03,0.05)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EDS)等方法表征,对电池进行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EIS)、循环伏安(CV)电化学测试,系统的研究了LiFePO_4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水热法制备的少量稀土掺杂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仍然是橄榄石结构,颗粒尺寸300~800 nm,一定程度上细化颗粒有效的减小Li^+的扩散和迁移途径,增加了Li^+的占位无序度,使得锂离子脱嵌变得容易,改善了材料的电导性,使LiFePO_4正极材料放电比容量增加,循环稳定性能提高。在电位范围2.0~4.2 V之间,样品随着掺杂量的增加,初始放电比容量首先升高然后下降,其中LiFe_(0.97)Gd_(0.03)PO_4初始放电率达到143.38 m Ah/g,LiFe_(0.97)Y_(0.03)PO_4初始放电率达到148.35 m Ah/g,和空白样比提高了近45%,且EIS和CV测试结果进一步验证了LiFe_(0.97)Gd_(0.03)PO_4、LiFe_(0.97)Y_(0.03)PO_4样品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磷酸铁锂 正极材料 稀土钆、钇 稀土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AES法测定氧化钆中14种稀土杂质元素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建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427-429,共3页
采用ICP-2000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对质量分数99.8%~99.99%的氧化钆中14种稀土杂质的分析线和基体效应进行了分析。详细考察了谱线干扰情况,选定了合适的分析谱线,并测定了14种稀土杂质的方法检出限(0.007~0.398μg/mL),同时通过样品测量分... 采用ICP-2000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对质量分数99.8%~99.99%的氧化钆中14种稀土杂质的分析线和基体效应进行了分析。详细考察了谱线干扰情况,选定了合适的分析谱线,并测定了14种稀土杂质的方法检出限(0.007~0.398μg/mL),同时通过样品测量分析了基体匹配效应。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对实际样品的测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氧化钆 ICP-A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Lu)_(3)Al_(5)O_(12)∶Tb^(3+),Eu^(3+)透明陶瓷制备与发光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志刚 王梦瑶 +1 位作者 吕滨 陈红兵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84-1990,共7页
通过简单的化学沉淀法制备了纳米前驱体,结合真空烧结工艺,制备了一系列镥稳定钆铝石榴石{(Gd,Lu)_(3)Al_(5)O_(12)∶Tb,Eu}透明陶瓷。将透明陶瓷加工成1 mm厚的圆片,对透明陶瓷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光致发光、透过率和衰减时间等表征... 通过简单的化学沉淀法制备了纳米前驱体,结合真空烧结工艺,制备了一系列镥稳定钆铝石榴石{(Gd,Lu)_(3)Al_(5)O_(12)∶Tb,Eu}透明陶瓷。将透明陶瓷加工成1 mm厚的圆片,对透明陶瓷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光致发光、透过率和衰减时间等表征。高温烧结过后,陶瓷样品仍保持稳定的石榴石相。选定313 nm作为透明陶瓷的激发波长,可获得最强的荧光发射。此外,通过对不同样品进行紫外可见荧光测试,获得了由绿光到红光的可调节发射。在313 nm激发,543 nm和591 nm的监测波长下,透明陶瓷样品均具有Eu^(3+)的毫秒级衰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钆铝石榴石 透明陶瓷 晶格稳定 稀土掺杂 发光性能 真空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稀土镁合金中钆 被引量:8
14
作者 翟声明 王翔 +1 位作者 冯霖 孙亚丽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6-80,共5页
试样用盐酸、过氧化氢溶解,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稀土镁合金中钆的分析方法。实验过程中优化了仪器的工作条件,选定钆测定的最佳分析谱线,采用标准工作曲线法完成钆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方法测定具有较高的精密度... 试样用盐酸、过氧化氢溶解,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稀土镁合金中钆的分析方法。实验过程中优化了仪器的工作条件,选定钆测定的最佳分析谱线,采用标准工作曲线法完成钆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方法测定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0.89%(n=10)。钆含量在0~100μg/mL(非最高量)的范围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大于0.9996。方法用于大量稀土镁合金生产炉前配料与成品试样中钆含量的测定,完全满足工业化生产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AES 稀土镁合金 钆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