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过氯化作用富集稀土精矿中钍和铈的研究
1
作者 王珂 张丽奇 +2 位作者 张旭 杨育圣 赵增武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5,39,共9页
通过MgCl_(2)和AlCl_(3)与稀土精矿的反应热力学计算、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等,比较了MgCl_(2)和AlCl_(3)的氯化能力,测定了白云鄂博稀土精矿与MgCl_(2)和AlCl_(3)反应产物的物相组成和产物经过... 通过MgCl_(2)和AlCl_(3)与稀土精矿的反应热力学计算、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等,比较了MgCl_(2)和AlCl_(3)的氯化能力,测定了白云鄂博稀土精矿与MgCl_(2)和AlCl_(3)反应产物的物相组成和产物经过水浸后滤液中稀土和钍的含量,并研究了MgCl_(2)和AlCl_(3)对稀土氧化物(La_(2)O_(3)、CeO_(2)、Nd_(2)O_(3)、Pr6O11等)和ThO_(2)的氯化作用,以及对钍和铈的富集效果。结果表明,AlCl_(3)对稀土精矿的氯化能力大于MgCl_(2),但反应产物中有氟化稀土和磷酸稀土形成,无法实现铈和钍的有效富集。利用焙烧-浸出法分离白云鄂博稀土精矿中稀土和钍的最佳条件为:稀土精矿中RE与MgCl_(2)的物质的量之比1∶1.3、焙烧时间4 h、焙烧温度700℃、水浸时间1 h。在此条件下,钍的富集率达到82.5%,铈的富集率达到9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精矿 焙烧 浸出 氯化 MgCl_(2) AlCl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萃取分离流程中Ce(Ⅳ)分布规律及抑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培勋 胡广寿 +2 位作者 李虎平 唐晓亮 马旭花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90,共8页
近年来,稀土冶炼分离企业在萃取提纯镨钕系列化合物的过程中普遍出现了铈组分分离顺序错位的现象。目前,尚未见到关于稀土萃取流程中各功能段有机相中Ce(Ⅳ)分布规律以及稀释剂选型与稀土冶炼过程铈组分分离顺序错位的关联性相关报道。... 近年来,稀土冶炼分离企业在萃取提纯镨钕系列化合物的过程中普遍出现了铈组分分离顺序错位的现象。目前,尚未见到关于稀土萃取流程中各功能段有机相中Ce(Ⅳ)分布规律以及稀释剂选型与稀土冶炼过程铈组分分离顺序错位的关联性相关报道。鉴于此,以稀土分离流程中经典的铈镨分离工艺作为理论模型,系统研究了各萃取功能段Ce(Ⅳ)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对稀释剂化学组成和化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测定了不同稀释剂对有机相中Ce(Ⅳ)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稀土萃取分离过程中的水相酸度、元素配分、萃取级数等对各分离段有机相中Ce(Ⅳ)含量影响明显。稀释剂选型对稀土萃取分离过程有机相中Ce(Ⅳ)的抑制作用受其化学组成的影响,其抑制作用依次为:煤油>磺化煤油>溶解油,实际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可通过补加适量的高溴值煤油或调整稀释剂中某些有效成分来抑制有机相中Ce(Ⅳ)的生成。该研究对后续工艺改进、确保稀土萃取分离过程镨钕系列产品质量稳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萃取 Ce(Ⅳ) 分布规律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重四级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高纯三氧化二铈中14种稀土元素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金 杨萌 +1 位作者 李鹰 李剑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3,共7页
在高纯稀土分析中,通常利用C272微型柱分离或TODGA分离基体富集待测元素,但此方法效率低、操作难度大,容易引入外部杂质和洗脱不完全导致结果出现偏差。本文建立了三重四级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MS)对高纯三氧化二铈(Ce_(2)O_(... 在高纯稀土分析中,通常利用C272微型柱分离或TODGA分离基体富集待测元素,但此方法效率低、操作难度大,容易引入外部杂质和洗脱不完全导致结果出现偏差。本文建立了三重四级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MS)对高纯三氧化二铈(Ce_(2)O_(3))中杂质稀土元素测试方法,利用碰撞模式测定稀土氧化铈中的Y、La、Nd、Sm、Eu、Dy、Ho、Er、Tm、Yb、Lu,质量转移模式测定氧化铈中的Pr、Gd、Tb。测试采用0.1%基体进样,在MS/MS模式下,以笑气(N2O)为反应气,通过O原子和N原子的质量转移反应,可以有效克服高基体对待测元素带来质谱干扰,实现高纯Ce_(2)O_(3)中14种杂质稀土元素准确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在优化试验条件下,14种元素的检出限为0.001~0.020 mg/kg,加标回收率在81.2%~105.3%之间。该方法仅使用N2O一种反应气,且无需基体分离,可以快速、准确测定高纯稀土氧化物中杂质元素,为高纯稀土杂质元素分析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Ce_(2)O_(3) 杂质稀土元素 测定分析 ICP-MS/MS 反应气N_(2)O 碰撞模式 质量转移模式 质谱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氢铵沉淀法制备二氧化铈超细粉体 被引量:15
4
作者 肖楚民 潘湛昌 +2 位作者 张环华 李秀珍 黄慧民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1-43,共3页
采用碳酸氢铵作为沉淀剂制备二氧化铈超细粉体。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 ,焙烧温度在 30 0~ 90 0℃时 ,所得二氧化铈纳米晶为立方晶系 ,其平均粒径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热失重结果表明 ,样品的失重率取决于焙烧温度。反应物浓度为 0 .2 ... 采用碳酸氢铵作为沉淀剂制备二氧化铈超细粉体。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 ,焙烧温度在 30 0~ 90 0℃时 ,所得二氧化铈纳米晶为立方晶系 ,其平均粒径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热失重结果表明 ,样品的失重率取决于焙烧温度。反应物浓度为 0 .2 5~ 0 .3mol/L ,沉淀剂浓度为 0 .2~ 0 .4mol/L ,pH值为 7~ 8,沉淀温度为 60~ 80℃ ,焙烧温度为 60 0℃ ,可制得平均晶粒度小于 2 0n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氢铵 沉淀法 制备 二氧化铈 超细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铈掺杂纳米ZnO抗菌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玲 毛健 +3 位作者 侯廷红 张小丽 王彬 涂铭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7,共3页
 采用纳米ZnO为载体,按照不同掺杂比例制备了复合无机抗菌剂 Ce4+/ZnO,采用抑菌圈实验和最小抑菌浓度实验来检测其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掺杂稀土Ce4+明显提高了纳米 ZnO的抗菌性。通过对ZnO白样和Ce4+/ZnO试样的XRD测试, 结果表明 Ce4+...  采用纳米ZnO为载体,按照不同掺杂比例制备了复合无机抗菌剂 Ce4+/ZnO,采用抑菌圈实验和最小抑菌浓度实验来检测其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掺杂稀土Ce4+明显提高了纳米 ZnO的抗菌性。通过对ZnO白样和Ce4+/ZnO试样的XRD测试, 结果表明 Ce4+已进入 ZnO晶格,同时对复合抗菌机理进行了探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4+ 纳米ZNO 无机抗菌剂 抗菌性能 复合材料 铈掺杂 制备 稀土铈 晶格 X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铈掺杂LiFePO_4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武聪 罗绍华 +2 位作者 田勇 唐子龙 张中太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8期153-156,共4页
利用固相法合成了Ce3+掺杂的Li1-xCexFePO4正极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少量Ce3+掺杂未影响到LiFePO4的晶体结构,但显著改变了粉体的微观形貌,降低颗粒粒径至纳米级,改善了可逆容量和循环性能,得到最佳配比的正极材料Li0.9975Ce0.0025FePO4,... 利用固相法合成了Ce3+掺杂的Li1-xCexFePO4正极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少量Ce3+掺杂未影响到LiFePO4的晶体结构,但显著改变了粉体的微观形貌,降低颗粒粒径至纳米级,改善了可逆容量和循环性能,得到最佳配比的正极材料Li0.9975Ce0.0025FePO4,在0.1C的充放电速率下,其初始可逆放电容量达到116mAh/g。引入稀土离子是提高磷酸铁锂新型锂离子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 稀土 铈掺杂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铈缓解镉对菱叶的毒害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罗玉明 保曙琳 +2 位作者 丁秉中 丁小余 杨晋彬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8-813,共6页
利用不同浓度的Cd^2+和不同浓度的Cd^2+加5mgL^-1Ce^3+分别处理菱植株,对菱叶中的叶绿素、脯氨酸、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镉胁迫下,... 利用不同浓度的Cd^2+和不同浓度的Cd^2+加5mgL^-1Ce^3+分别处理菱植株,对菱叶中的叶绿素、脯氨酸、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镉胁迫下,随着镉浓度的上升(0~4mgL^-1)菱叶中叶绿素含量下降,SOD、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在镉低浓度时上升而高浓度时下降,相反,CAT活性在镉低浓度时下降而高浓度时上升。与镉离子单一处理相比,Cd^2+-Ce^3+复合处理中的Ce^3+可提高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和SOD、POD的活性,尤其是在1mgL^-1 Cd^2+加5mgL^-1Ce^3+复合处理中,POD活性较对照提高了8.33倍。由此表明,5mgL^-1Ce^3+对低浓度镉引起菱叶片的毒害作用有较为明显的缓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缓解 镉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在玻璃中的澄清和脱色作用的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梅 王丽 +1 位作者 柳召刚 胡艳宏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8-572,共5页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稀土作为玻璃澄清剂、脱色剂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尤其是对复合澄清剂做了一些展望。
关键词 稀土 氧化铈 玻璃 澄清剂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表面稀土转化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9
作者 郭毅 鲁彦玲 杜仕国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3-65,共3页
镁合金作为结构材料具有十分突出的性能,但镁的低电位导致其耐蚀性很差,大大限制了镁合金的广泛应用。化学转化膜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防腐蚀表面处理方法得到了迅速发展。相较目前成熟但污染严重的铬酸盐转化膜处理工艺,稀土盐转化处... 镁合金作为结构材料具有十分突出的性能,但镁的低电位导致其耐蚀性很差,大大限制了镁合金的广泛应用。化学转化膜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防腐蚀表面处理方法得到了迅速发展。相较目前成熟但污染严重的铬酸盐转化膜处理工艺,稀土盐转化处理因其良好的环境友好性和耐蚀性能而备受关注。总结了稀土盐转化膜的成膜工艺及膜的性能、膜的组成及微观形貌、膜的形成机理以及膜的耐腐蚀机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转化膜的一些技术问题,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稀土转化膜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对Al4.5Cu合金流动性和热裂倾向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谢世坤 易荣喜 +3 位作者 黄强 李强征 郭秀艳 高芝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3-36,共4页
研究加入稀土Ce对Al4.5Cu合金流动性、凝固收缩、微观组织和热裂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稀土Ce的加入,降低金属液的黏度,提高合金流动性,减少金属在凝固过程中的收缩,抑制合金枝晶化的趋势,改善铸造合金的微观组织,净化合金,提高合... 研究加入稀土Ce对Al4.5Cu合金流动性、凝固收缩、微观组织和热裂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稀土Ce的加入,降低金属液的黏度,提高合金流动性,减少金属在凝固过程中的收缩,抑制合金枝晶化的趋势,改善铸造合金的微观组织,净化合金,提高合金的导热率,明显地减少合金的热裂倾向。稀土Ce加入量为4%时,Al4.5Cu合金流动性最佳、凝固收缩量最小、合金晶粒组织细化圆整,同时其热裂倾向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稀土Ce Al4.5Cu合金 体积收缩 热裂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铈对化学镀复合镀Ni-P-PTFE镀层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何旭 付传起 +1 位作者 王宙 张庆乐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25,共3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化学镀Ni-P-PTFE复合镀层的耐蚀性能,采用在化学镀液中添加稀土铈的方法在45号碳钢试片表面制备了稀土铈Ni-P-PTFE复合镀层。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镀层的表面形貌,并研究了稀土铈浓度对镀层中PTFE含量的影响,通过浸泡失重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化学镀Ni-P-PTFE复合镀层的耐蚀性能,采用在化学镀液中添加稀土铈的方法在45号碳钢试片表面制备了稀土铈Ni-P-PTFE复合镀层。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镀层的表面形貌,并研究了稀土铈浓度对镀层中PTFE含量的影响,通过浸泡失重法分别研究了在3.5%NaCl和3.5%NaOH溶液中稀土铈浓度对镀层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稀土铈的加入提高了镀层中PTFE的含量,降低了镀层的腐蚀速率,提高了复合镀层的耐蚀性能,在铈质量浓度为0.02 g/L时,在3.5%NaCl和3.5%NaOH溶液中镀层的腐蚀速率分别为0.402 mg/cm2和0.235 mg/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铈 化学镀Ni-P-PTFE复合镀层 腐蚀速率 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氢氧化稀土复合催化剂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献 乔旭 +1 位作者 汤吉海 崔咪芬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75-1177,共3页
将稀土元素La、Ce负载于氯化氢氧化催化剂Cr-Cu-K/Al2O3上,研究了稀土元素在氯化氢氧化催化剂中的作用,探讨了不同的n(La)/n(Cr)、n(Ce)/n(Cr)以及镧铈混合元素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得到较好的La/Cr物质的量比为0.1~0.3,较好的Ce/Cr物... 将稀土元素La、Ce负载于氯化氢氧化催化剂Cr-Cu-K/Al2O3上,研究了稀土元素在氯化氢氧化催化剂中的作用,探讨了不同的n(La)/n(Cr)、n(Ce)/n(Cr)以及镧铈混合元素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得到较好的La/Cr物质的量比为0.1~0.3,较好的Ce/Cr物质的量比为0.2~0.3,发现以CeO2取代Cr2O3具有可行性,能实现催化剂的无毒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氢 氯气 催化氧化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对培养肝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0
13
作者 申治国 雷衡毅 +2 位作者 杜柳涛 杨杏芬 杨燕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09-112,共4页
应用流式细胞术研究了稀土离子对大白鼠原代肝细胞和肝癌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离子可以增加原代肝细胞内DNA含量,促进细胞增殖,改变肝细胞周期时相,减少正常肝细胞凋亡,诱导肝癌细胞凋亡;钙调素也能促进细胞内DNA含量... 应用流式细胞术研究了稀土离子对大白鼠原代肝细胞和肝癌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离子可以增加原代肝细胞内DNA含量,促进细胞增殖,改变肝细胞周期时相,减少正常肝细胞凋亡,诱导肝癌细胞凋亡;钙调素也能促进细胞内DNA含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大白鼠 肝细胞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对AZ91D镁合金表面铈转化膜形成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鲁彦玲 郭毅 +1 位作者 陈言坤 杜仕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4期275-279,共5页
选择AZ91D镁合金为实验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Tafel曲线和阻抗谱等分析手段,结合点蚀实验和转化液滴定分析实验,研究了H2O2在铈盐转化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对铈转化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2O2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复杂还原... 选择AZ91D镁合金为实验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Tafel曲线和阻抗谱等分析手段,结合点蚀实验和转化液滴定分析实验,研究了H2O2在铈盐转化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对铈转化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2O2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复杂还原剂、氧化剂、晶型增长抑制剂。Ce∶H2O2的摩尔比为1∶3时,可使形成的无定形Ce(O2)(OH)2中包含数量较多但尺寸较小的纳米级CeO2晶体颗粒,赋予转化膜较好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膜 镁合金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铈掺杂对纳米TiO_2结构和性能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小丽 毛健 涂铭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14,共3页
 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负载稀土铈离子的基本性能,二氧化钛对铈离子的吸附机理,焙烧温度对二氧化钛晶型结构影响,不同吸附量对二氧化钛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级二氧化钛对铈离子具有很强的吸附力,铈离子的添加提高了二氧化钛晶型...  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负载稀土铈离子的基本性能,二氧化钛对铈离子的吸附机理,焙烧温度对二氧化钛晶型结构影响,不同吸附量对二氧化钛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级二氧化钛对铈离子具有很强的吸附力,铈离子的添加提高了二氧化钛晶型转变温度,铈离子的吸附可以提高二氧化钛的光催化降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铈 铈离子 铈掺杂 结构和性能 晶型结构 纳米二氧化钛 晶型转变 纳米TiO2 纳米级二氧化钛 焙烧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铈改性沸石脱氮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伟文 宁平 +4 位作者 黄小凤 朱文杰 陈丽琼 谭娟 张元刚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8期1115-1117,共3页
用浸渍焙烧法制备稀土吸附剂,用于静态脱氮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铈改性的稀土吸附剂吸附性能优于氧化镧和氧化镧.氧化铈复合改性的稀土吸附剂;当吸附剂用量为2r/L,进水pH为4—6,吸附时间为2.5h,氧化铈改性稀土吸附剂对模拟废水... 用浸渍焙烧法制备稀土吸附剂,用于静态脱氮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铈改性的稀土吸附剂吸附性能优于氧化镧和氧化镧.氧化铈复合改性的稀土吸附剂;当吸附剂用量为2r/L,进水pH为4—6,吸附时间为2.5h,氧化铈改性稀土吸附剂对模拟废水氨氮浓度为20mg/L的吸附率达到80.23%;吸附剂再生6次后氨氮的去除率下降不到7%,说明吸附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氧化铈 吸附剂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稀土硬质合金的表面观察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立 W.D.Schubert +1 位作者 黄伯云 吴恩熙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7-471,共5页
采用合金烧结表面观察法研究了掺杂稀土在低碳硬质合金中的存在形式与作用机理.掺杂稀土分别以混合稀土(La和Ce为主体成分) Co(RE Co)预合金粉形式和La(NO3)3的丙酮溶液形式在硬质合金湿磨时直接加入.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含稀土与不含... 采用合金烧结表面观察法研究了掺杂稀土在低碳硬质合金中的存在形式与作用机理.掺杂稀土分别以混合稀土(La和Ce为主体成分) Co(RE Co)预合金粉形式和La(NO3)3的丙酮溶液形式在硬质合金湿磨时直接加入.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含稀土与不含稀土的低碳硬质合金的烧结表面进行观察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金中是否含有稀土以及稀土的掺杂形式对合金的表面结构有很大的影响;以混合稀土 Co预合金粉形式掺杂的硬质合金烧结表面,稀土Ce明显富集,合金表面的稀土形成了含氧的稀土第3相;当稀土以La(NO3)3形式掺杂时,合金表面含氧的稀土La第3相的数量明显小于前一种掺杂形式.当稀土以RE Co预合金粉的形式掺杂时,因Ce与氧具有很强的结合能力,Ce向硬质合金烧结表面富集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合金内部与合金表面氧的浓度差;当稀土以La(NO3)3的形式掺杂时,硬质合金烧结表面附近的稀土La向烧结表面聚集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系统自由能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 稀土 CE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铈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黄淑峰 李宗芸 +1 位作者 胡方方 费红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3期351-356,共6页
综述了当前稀土铈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稀土铈在生物体内的蓄积与分布、铈的毒性、铈对生物大分子的作用、稀土铈的抗氧化性及对DNA的影响等。
关键词 稀土铈 生物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Mn复合氧化物及稀土助剂对VOCs催化燃烧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黄海凤 唐伟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407-410,436,共5页
研究了Cu-Mn复合氧化物加入稀土后对VOCs的催化燃烧性能,制备了三种类型的非贵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两种为Cu-Mn复合氧化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土氧化铈所制成的催化剂,另一种为不加稀土Cu-Mn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以气相色谱为检测手段,用常压... 研究了Cu-Mn复合氧化物加入稀土后对VOCs的催化燃烧性能,制备了三种类型的非贵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两种为Cu-Mn复合氧化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土氧化铈所制成的催化剂,另一种为不加稀土Cu-Mn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以气相色谱为检测手段,用常压连续催化燃烧装置考察了这三种催化剂对甲苯、苯、二甲苯的催化燃烧性能。发现加入稀土后转化率达到99%时的反应温度降低30~50℃,具有更好的低温活性,并明显提高了催化燃烧反应的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催化燃烧 Cu-Mn复合氧化物 稀土 氧化铈 稀土助剂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ZnO纳米复合抗菌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侠 张忠来 +1 位作者 周君 薛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5-68,共4页
以纳米氧化锌(ZnO)为载体,采用稀土离子掺杂的方法制备了Ce/ZnO纳米复合抗菌剂。通过TEM、XRD等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Ce/ZnO复合粉体是一种纳米复合抗菌剂,粒径在20nm左右,并且铈以CeO2的化学态存在于Ce/ZnO复合粉体表面,... 以纳米氧化锌(ZnO)为载体,采用稀土离子掺杂的方法制备了Ce/ZnO纳米复合抗菌剂。通过TEM、XRD等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Ce/ZnO复合粉体是一种纳米复合抗菌剂,粒径在20nm左右,并且铈以CeO2的化学态存在于Ce/ZnO复合粉体表面,在ZnO的位置上进行了有效掺杂。掺杂稀土铈有效的提高了纳米ZnO的光催化性能以及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铈 掺杂 纳米氧化锌 复合抗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