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Yb^(3+)/Eu^(3+)共掺Gd_(3)Zn_(2)GaGe_(2)O_(12)荧光粉制备及其上转换发光
1
作者 方芳 刘海晟 +3 位作者 陈喆昊 李本春 张大伟 禹德朝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3-1291,共9页
近红外激发多色可见光上转换荧光粉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其中红色上转换的探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Eu^(3+)/Yb^(3+)共掺Gd_(3)Zn_(2)GaGe_(2)O_(12)(缩写为GZGGO∶Eu^(3+),Yb^(3+))荧光粉,并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仪(... 近红外激发多色可见光上转换荧光粉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其中红色上转换的探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Eu^(3+)/Yb^(3+)共掺Gd_(3)Zn_(2)GaGe_(2)O_(12)(缩写为GZGGO∶Eu^(3+),Yb^(3+))荧光粉,并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Rietveld结构精修、扫描电镜(SEM)和能量分散X射线光谱分析(EDS)对合成材料的物相、晶体结构、颗粒形貌与尺寸、元素分布等进行了系统分析,证实我们成功制得了纯相荧光粉样品。该样品在近红外980 nm激光器作用下可产生一系列可见上转换发光谱,其光色随着Eu^(3+)浓度的增加呈现从浅绿色到橙色、橙红色和红色的可视性变化,光谱强度在35%Eu^(3+)和20%Yb^(3+)共掺杂时达到最大值。通过激光功率变化、荧光寿命和温度变化可知GZGGO∶Eu^(3+),Yb^(3+)体系上转换为双光子吸收过程,并具有较好的荧光热稳定性。Eu^(3+)/Yb^(3+)共掺体系上转换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在高效红光上转换新材料方面取得突破,相关的可视化光色调控也将为多色荧光防伪应用提供极大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Eu^(3+) Yb^(3+) 上转换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量科技:Φ210 mm大尺寸Eu^(3+)∶CaF_(2)激光晶体生长
2
作者 周丽娜 刘建强 牛晓伟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8-359,共2页
采用一种基于布里奇曼晶体生长方法的晶体自动控制方法,生长了Eu^(3+)掺杂浓度分别为250×10^(-6)、1000×10^(-6)和2500×10^(-6)的Eu^(3+)∶CaF_(2)激光晶体,其毛坯尺寸均可达到Φ210 mm×80 mm,是目前该领域报道的... 采用一种基于布里奇曼晶体生长方法的晶体自动控制方法,生长了Eu^(3+)掺杂浓度分别为250×10^(-6)、1000×10^(-6)和2500×10^(-6)的Eu^(3+)∶CaF_(2)激光晶体,其毛坯尺寸均可达到Φ210 mm×80 mm,是目前该领域报道的尺寸最大的Eu^(3+)∶CaF_(2)激光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3+)∶CaF_(2) 激光晶体 稀土掺杂 坩埚下降法 自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Yb_(2)O_(3)的Ti-1100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3
作者 贾宝华 臧文强 +2 位作者 刘翔 李革 顾永强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96,共5页
采用熔铸法制备了不同Yb_(2)O_(3)含量的Ti-1100合金,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合金的微观组织变化,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等温压缩试验,分析合金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Yb_(2)O_(3)的添加可显著减小Ti-1100合金的晶粒尺寸,晶粒中... 采用熔铸法制备了不同Yb_(2)O_(3)含量的Ti-1100合金,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合金的微观组织变化,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等温压缩试验,分析合金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Yb_(2)O_(3)的添加可显著减小Ti-1100合金的晶粒尺寸,晶粒中α片层之间的间距更小,α片层分布更密集。随着Yb_(2)O_(3)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晶粒尺寸先减小再增大,强度先增大再减小。当Yb_(2)O_(3)含量为0.45%时,合金的晶粒尺寸最小,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Yb_(2)O_(3) 钛合金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Ce对原位Al_(2)O_(3np)/7085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李雯 陈刚 +3 位作者 赵玉涛 张振亚 李蒙蒙 李泽培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34-2252,共19页
本文利用Al-ZnO体系,通过高能超声高效处理制备原位Al_(2)O_(3np)/7085复合材料,并研究稀土Ce添加量对α-Al_(2)O_(3)颗粒形貌及Al_(2)O_(3np)/7085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e添加量由0%增加到0.4%(质量分数)时,α-Al... 本文利用Al-ZnO体系,通过高能超声高效处理制备原位Al_(2)O_(3np)/7085复合材料,并研究稀土Ce添加量对α-Al_(2)O_(3)颗粒形貌及Al_(2)O_(3np)/7085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e添加量由0%增加到0.4%(质量分数)时,α-Al_(2)O_(3)颗粒由碎片化尖角形转变为近球形,粗大的Al_(2)CuMg析出相得到细化。当Ce添加量由0.4%增加到0.8%时,α-Al_(2)O_(3)颗粒由近球形转变为四方块体,同时形成粗大的稀土析出相。当Ce添加量为0.4%时,近球形α-Al_(2)O_(3)颗粒与α(Al)晶体学匹配关系最好,1%Al_(2)O_(3np)(体积分数)/7085复合材料基体平均晶粒尺寸从199.00μm降至96.00μm;抗拉强度达到最高,为646.36 MPa,伸长率达到8.20%,较未添加稀土Ce的复合材料分别提高9.96%和54.72%,其拉伸断口的韧窝细小且均匀。当Ce添加量为0.8%时,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变差,拉伸断口出现解离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纳米α-Al_(2)O_(3)颗粒 晶粒尺寸 7085基复合材料 稀土Ce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Fe_(3)O_(4)@PANI复合材料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Ho(Ⅲ)离子的吸附行为
5
作者 刘嘉铭 陈紫良 +4 位作者 王剑 昝苗苗 何世伟 康荏翔 肖燕飞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124,共9页
稀土是我国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国防以及新型稀土材料等高科技领域。但是稀土资源在开采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大量低浓度稀土废水,在污染水体的同时造成稀土资源的浪费。针对此问题,将磁性纳米Fe_(3)O_... 稀土是我国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国防以及新型稀土材料等高科技领域。但是稀土资源在开采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大量低浓度稀土废水,在污染水体的同时造成稀土资源的浪费。针对此问题,将磁性纳米Fe_(3)O_(4)与聚苯胺(PANI)相结合制备了磁性复合吸附剂Fe_(3)O_(4)@PANI,通过吸附法对低浓度稀土离子进行富集回收。研究结果表明,外层的聚苯胺有效包裹了内部Fe_(3)O_(4)磁芯,并为其在较低pH的环境下提供了有效保护,使得Fe_(3)O_(4)@PANI相较于Fe_(3)O_(4)对Ho(Ⅲ)离子吸附性能具有显著提升,Fe_(3)O_(4)@PANI的饱和吸附量可达145.48 mg/g,并且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三次循环使用后吸附率仍达82.77%。该材料在富集稀土离子方面具有良好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吸附 Fe_(3)O_(4)@PANI 磁性复合吸附剂 Ho(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_(3)复合Eu掺杂g-C_(3)N_(4)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氧氟沙星
6
作者 张晓君 韦慧珍 +1 位作者 王维雪 孙墨杰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48-52,共5页
光催化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在处理抗生素废水中表现优异。WO_(3)是有强氧化能力的金属氧化物,且不属于贵金属氧化物,无毒无害。Eu具有独特的4f电子构型,能作为电子捕获中心,有较强的电子捕获能力。使用复合... 光催化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在处理抗生素废水中表现优异。WO_(3)是有强氧化能力的金属氧化物,且不属于贵金属氧化物,无毒无害。Eu具有独特的4f电子构型,能作为电子捕获中心,有较强的电子捕获能力。使用复合金属氧化物WO_(3)与掺杂稀土元素Eu两种改性手段对g-C_(3)N_(4)进行修饰,制备不同复合比例的WO_(3)/Eu/g-C_(3)N_(4)新型催化剂,构建Z型异质结。将制备的样品用于光催化降解氧氟沙星溶液,3%WO_(3)/Eu/g-C_(3)N_(4)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活性,光照50 min后降解率达到80.71%。经过四次稳定循环测试,催化剂保持较高的光催化活性,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发现主要活性物种是·O_(2)^(-)和h^(+),并提出光催化降解氧氟沙星的机理。本研究可为优化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及抗生素废水处理应用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 稀土元素 三氧化钨 氧氟沙星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稀土La_(2)O_(3)掺杂WCoB-TiC金属陶瓷组织及性能研究
7
作者 蔡子佳 潘应君 +1 位作者 柯德庆 朱星宇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66,共8页
为解决WCoB-TiC金属陶瓷韧性差的问题,采用真空液相烧结法制备了含稀土La_(2)O_(3)的WCoB-TiC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添加不同含量稀土La_(2)O_(3)的WCoB-TiC金属陶瓷显微组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稀... 为解决WCoB-TiC金属陶瓷韧性差的问题,采用真空液相烧结法制备了含稀土La_(2)O_(3)的WCoB-TiC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添加不同含量稀土La_(2)O_(3)的WCoB-TiC金属陶瓷显微组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稀土La_(2)O_(3)可以细化WCoB-TiC金属陶瓷颗粒,当稀土La_(2)O_(3)的质量分数为0.3%时,WCoB-TiC金属陶瓷颗粒最细小,为1.37μm,并且此时断裂韧性达到了9.72 MPa·m~(1/2),断裂韧性比未添加时提高了17.11%,起到较好的增韧效果。稀土La_(2)O_(3)对WCoB-TiC金属陶瓷的强韧化机理为细晶强化、弥散强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oB-TiC 稀土La_(2)O_(3) 真空液相烧结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度和P_(2)O_(5)含量对CaO-SiO_(2)-Al_(2)O_(3)-La_(2)O_(3)-CeO_(2)渣系结晶行为影响研究
8
作者 曹祚君 辛文彬 +3 位作者 邓永春 姜银举 张婧 赵付恒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2,29,共9页
为了更好地选择性富集含稀土渣中的稀土,对CaO-SiO_(2)-Al_(2)O_(3)-La_(2)O_(3)-CeO_(2)渣系进行熔化-冷却实验,通过XRD、SEM-EDS、EPMA等手段研究了碱度(CaO/SiO_(2)质量比)和P_(2)O_(5)含量(质量分数)对该渣系结晶行为的影响规律。... 为了更好地选择性富集含稀土渣中的稀土,对CaO-SiO_(2)-Al_(2)O_(3)-La_(2)O_(3)-CeO_(2)渣系进行熔化-冷却实验,通过XRD、SEM-EDS、EPMA等手段研究了碱度(CaO/SiO_(2)质量比)和P_(2)O_(5)含量(质量分数)对该渣系结晶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P_(2)O_(5)含量不变时,随着碱度由0.86增加至1.20,渣系中的析出相由单一的富稀土相转变为富稀土相和钙铝黄长石相(Ca_(2)Al_(2)SiO_(7))两种物相共存;但碱度为1.20时,10%P_(2)O_(5)对Ca_(2)Al_(2)SiO_(7)相的析出具有抑制作用。另外,随着碱度的增加,富稀土相的面积分数和晶粒尺寸也随之增大,且其稀土含量变化不大。当碱度不变时,随着P_(2)O_(5)质量分数由0增加至10%,富稀土相的面积分数和平均晶体尺寸增大,但其稀土含量相对降低。综合考虑结晶相纯度和稀土富集程度,在较低碱度(R≤1.00)下加入5%~10%P_(2)O_(5)对CaO-SiO_(2)-Al_(2)O_(3)-La_(2)O_(3)-CeO_(2)渣系中的稀土富集和后续分离提取更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SiO_(2)-Al_(2)O_(3)-La_(2)O_(3)-CeO_(2)渣系 碱度 P_(2)O_(5) 结晶行为 富稀土相 稀土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氧化物在Al_(2)O_(3)耐磨陶瓷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9
作者 张巍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0-774,共15页
在Al_(2)O_(3)陶瓷中掺杂稀土氧化物会影响其耐磨性能。为了拓宽稀土氧化物的应用范围,根据掺杂稀土氧化物影响Al_(2)O_(3)陶瓷耐磨性能的相关研究,总结了稀土氧化物在Al_(2)O_(3)耐磨陶瓷中的应用现状。首先,概述Al_(2)O_(3)陶瓷耐磨... 在Al_(2)O_(3)陶瓷中掺杂稀土氧化物会影响其耐磨性能。为了拓宽稀土氧化物的应用范围,根据掺杂稀土氧化物影响Al_(2)O_(3)陶瓷耐磨性能的相关研究,总结了稀土氧化物在Al_(2)O_(3)耐磨陶瓷中的应用现状。首先,概述Al_(2)O_(3)陶瓷耐磨性能的影响因素;其次,介绍稀土氧化物对Al_(2)O_(3)陶瓷耐磨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最后,展望稀土氧化物未来在Al_(2)O_(3)耐磨陶瓷中的研究与发展方向。结果表明:不同的稀土氧化物会对Al_(2)O_(3)陶瓷的耐磨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但并非所有的稀土氧化物掺杂后都能提高Al_(2)O_(3)陶瓷的耐磨性能。掺杂Y2O_(3)、La_(2)O_(3)、CeO_(2)、Nd_(2)O_(3)、Sm_(2)O_(3)、Tb_(4)O_(7)、Yb_(2)O_(3)、Gd_(2)O_(3)、Er_(2)O_(3)和Lu_(2)O_(3)等一元或多元稀土氧化物会产生积极影响,其中Gd_(2)O_(3)、Er_(2)O_(3)和Lu_(2)O_(3)3种稀土氧化物在更低掺杂量时可使Al_(2)O_(3)陶瓷表现出最佳耐磨性能;相反,掺杂Eu_(2)O_(3)、Ho_(2)O_(3)和Tm_(2)O_(3)等稀土氧化物后会对Al_(2)O_(3)陶瓷的耐磨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Al_(2)O_(3)耐磨陶瓷的设计和生产中,选择合适的稀土氧化物对制备高耐磨产品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氧化物 Al_(2)O_(3)陶瓷 掺杂 耐磨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稀土对α-Fe_(2)O_(3)晶体结构、形貌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李威 史培阳 +1 位作者 宁俊翔 郑力志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1-238,共8页
研究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混合稀土掺杂的α-Fe_(2)O_(3)纳米颗粒(La/Ce-dopedα-Fe_(2)O_(3)),并研究了La和Ce对α-Fe_(2)O_(3)的晶体结构、形貌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La/Ce-dopedα-Fe_(2)O_(3)具有多晶结构,La和Ce的掺杂引起... 研究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混合稀土掺杂的α-Fe_(2)O_(3)纳米颗粒(La/Ce-dopedα-Fe_(2)O_(3)),并研究了La和Ce对α-Fe_(2)O_(3)的晶体结构、形貌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La/Ce-dopedα-Fe_(2)O_(3)具有多晶结构,La和Ce的掺杂引起α-Fe_(2)O_(3)晶体的晶格畸变,增强了晶体的稳定性。在3.5%NaCl溶液中,La/Ce-dopedα-Fe_(2)O_(3)的腐蚀电流密度为0.0005μA·cm^(-2),与α-Fe_(2)O_(3)(u)相比降低了10倍,腐蚀电位为-1.226 mV,且有钝化膜的生成,表现出更高的电化学稳定性。La/Ce-dopedα-Fe_(2)O_(3)在0.1 mol·L^(-1)NaNO_(3)溶液中表现出更好的酸碱缓冲能力,消耗氢离子总量[H^(+)]t=5.84 mmol·L^(-1)。这些结果表明,La和Ce共掺杂可以增强α-Fe_(2)O_(3)纳米颗粒的耐腐蚀性能。本研究结果对于稀土和氧化铁的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Fe_(2)O_(3)纳米颗粒 稀土改性 电化学稳定性 酸碱缓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TiO_(2)∶Sm^(3+)复合纤维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降解抗生素洛美沙星
11
作者 李跃军 曹铁平 孙大伟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18-1926,共9页
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TiO_(2)∶Sm^(3+)纳米纤维,结合原位水热法,在葡萄糖酸钠作用下,合成Bi/TiO_(2)∶Sm^(3+)复合纤维。利用XRD和XPS表征样品的物相和组成,利用SEM和TEM观察样品的微观形貌,利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瞬态光电流等分析... 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TiO_(2)∶Sm^(3+)纳米纤维,结合原位水热法,在葡萄糖酸钠作用下,合成Bi/TiO_(2)∶Sm^(3+)复合纤维。利用XRD和XPS表征样品的物相和组成,利用SEM和TEM观察样品的微观形貌,利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瞬态光电流等分析样品的光电性能。结果表明,Sm^(3)+进入TiO_(2)晶格,占据Ti^(4+)的位置,造成TiO_(2)晶格膨胀,引起晶格畸变。稀土掺杂引入的晶格缺陷能够提高TiO_(2)的费米能级,增加表面能量壁垒,使光生电子和空穴在表面的复合概率降低;金属Bi通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结合稀土元素丰富的能级结构和4f电子跃迁特性,对TiO_(2)进行双重修饰改性,进一步提高了TiO_(2)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可见光照5 h,Bi/TiO_(2)∶Sm^(3+)复合纤维对洛美沙星的降解效果最佳,达到97.37%,分别是Sm^(3+)∶TiO_(2)和Bi/TiO_(2)的1.7和1.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TiO_(2)∶Sm^(3+)复合纤维 洛美沙星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稀土离子掺杂 可见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配合物掺杂聚合物的制备与光谱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孙婷 王耀祥 +6 位作者 黄昌清 田维坚 章兴龙 刘广文 赵保平 黄琨 于惠霞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21-1724,共4页
以噻吩甲酰三氟丙酮(2-thenoyltrifluoroacetone,TTFA),六氟乙酰丙酮(hexafluoro-acetylacetone,HFA)和甲基联苯甲酰(dibenzoylmethide,DBM)分别为配体合成了Eu3+的三种β-二酮类配合物Eu(TTFA)3、Eu(HFA)3和Eu(DBM)3,以及掺杂这三种配... 以噻吩甲酰三氟丙酮(2-thenoyltrifluoroacetone,TTFA),六氟乙酰丙酮(hexafluoro-acetylacetone,HFA)和甲基联苯甲酰(dibenzoylmethide,DBM)分别为配体合成了Eu3+的三种β-二酮类配合物Eu(TTFA)3、Eu(HFA)3和Eu(DBM)3,以及掺杂这三种配合物的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并用分光光度计对它们的荧光光谱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配合物中Eu(TTFA)3荧光强度最强,并分析了其原因,发现能级匹配、配体取代基、配体结构对称性等均对配合物发光效率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比对,证明了TTFA是Eu3+发红色荧光的优良配体.进一步研究还发现,Eu(TTFA)3掺杂PMMA中稀土离子的荧光强度和荧光寿命均随掺杂浓度(质量分数为0.08~0.5)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Eu(TTFA)3 荧光强度 荧光寿命 PMMA 光谱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法合成长余辉发光材料SrAl_2O_4:Eu^(2+),Dy^(3+) 被引量:15
13
作者 柴颂刚 张力 +2 位作者 石光 陈立宇 吕君亮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82-88,共7页
应用燃烧法在较低的温度下成功合成了SrA 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TEM观察表明晶体为长100 nm以上,直径小于30 nm的针形结构.进一步研究了炉温、硼酸和稀土加入量等对发光材料性能的影响,应用X射线粉末衍射对不同条件下生成的发... 应用燃烧法在较低的温度下成功合成了SrA 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TEM观察表明晶体为长100 nm以上,直径小于30 nm的针形结构.进一步研究了炉温、硼酸和稀土加入量等对发光材料性能的影响,应用X射线粉末衍射对不同条件下生成的发光材料的组成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用F-2500荧光分光光度计研究了发光材料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及余辉亮度等特性.结果表明,硼酸和Dy3+的加入可以提高发光材料的发光强度和余辉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法合成 稀土 长余辉 SRAL2O4:EU^2+ DY^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法制备ZnO:Eu^(3+)纳米晶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玲玲 赵世华 +2 位作者 刘晃清 张进 高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1-54,共4页
分别以尿素、氨水作为沉淀剂,与Zn(NO3)2和Eu(NO3)3混合物反应,制备出不同尺寸的纳米ZnO:Eu3+晶.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所制备的ZnO:Eu3+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尿素为沉淀剂可以得到颗粒均匀、尺寸较... 分别以尿素、氨水作为沉淀剂,与Zn(NO3)2和Eu(NO3)3混合物反应,制备出不同尺寸的纳米ZnO:Eu3+晶.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所制备的ZnO:Eu3+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尿素为沉淀剂可以得到颗粒均匀、尺寸较小并且发光性能优良的ZnO:Eu3+纳米晶,主发射峰位置在611 nm处;随着Eu3+掺杂浓度的提高,ZnO:Eu3+粒径逐渐减小;利用均匀沉淀法(尿素为沉淀剂)制备的ZnO:Eu3+其发光性能优于直接沉淀法(氨水为沉淀剂)制备的ZnO:Eu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 纳米晶ZnO:Eu^3+ 稀土掺杂 直接沉淀 均匀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配合物前驱体热分解法合成Y_2O_3:Eu^(3+)纳米材料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定明 朱达川 +1 位作者 庄稼 涂铭旌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1-242,共2页
Nano Y2O3:Eu3+ fluorescence powder was prepared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he rare earth citric acid complexes.The structure,size,morphology an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fluorescence powder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 Nano Y2O3:Eu3+ fluorescence powder was prepared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he rare earth citric acid complexes.The structure,size,morphology an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fluorescence powder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XRD and TE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nano Y2O3:Eu3+fluorescence powder is cubic,and the size of the particles is between 20 nm and 60 nm.The phosphors has the maximum excitation peak at 248 nm,and the maximum emission peak at 615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前驱体 热分解法合成 纳米銪掺杂二氧化钇 红色发光材料 柠檬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余辉材料Sr_2MgSi_2O_7∶Eu^(2+),Dy^(3+)中稀土离子的发光特性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永虎 施朝淑 +3 位作者 KIRM M TRUE M VIELHAUER S ZIMMERER G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6,共6页
利用同步辐射光源(德国HASYLAB实验室的SUPERLUMI实验站)和真空紫外激光(157.6nm)对新型蓝光发射长余辉材料Sr2MgSi2O7∶Eu2+(0·2%),Dy3+(8%)进行了光谱研究。在170nm同步辐射光源激发下,观察到对应Eu2+:5d-4f跃迁的477nm发射带和... 利用同步辐射光源(德国HASYLAB实验室的SUPERLUMI实验站)和真空紫外激光(157.6nm)对新型蓝光发射长余辉材料Sr2MgSi2O7∶Eu2+(0·2%),Dy3+(8%)进行了光谱研究。在170nm同步辐射光源激发下,观察到对应Eu2+:5d-4f跃迁的477nm发射带和对应Dy3+:4f-4f跃迁的两组线谱发射,其中只有来自Eu2+的5d-4f发射对长余辉光谱有贡献。在157.6nm激光激发下,除了上述发射外,还明显观察到对应Eu3+的红色线谱(590,614,626nm)。结合这些光谱特性,对Sr2MgSi2O7∶Eu2+,Dy3+中稀土离子的发光特性以及长余辉发光机理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Eu2+充当空穴陷阱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余辉材料 稀土 Sr2MgSi2O7:Eu^2+ Dy^3+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VO_4∶Eu^(3+)发光的温度效应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波 施朝淑 张庆礼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研究了GdVO4 ∶Eu3 + 在高压汞灯的 3 1 3和 3 65nm激发下室温以上 ( 3 0 0~ 60 0K)发光的温度依赖关系。发现来自5D0 的发射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强 ,直到 60 0K也未见饱和。其中5D0 →7F2 的 61 9nm发射在60 0K温度时的强度是室... 研究了GdVO4 ∶Eu3 + 在高压汞灯的 3 1 3和 3 65nm激发下室温以上 ( 3 0 0~ 60 0K)发光的温度依赖关系。发现来自5D0 的发射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强 ,直到 60 0K也未见饱和。其中5D0 →7F2 的 61 9nm发射在60 0K温度时的强度是室温下的 2 0多倍。我们认为Eu3 + 的电荷迁移态作为中间态是造成其发光增强的根本原因。激发过程中 ,先激发到Eu3 + 本身的5DJ(J=1 ,2 ,3… )激发态 ,然后在温度的作用下上升到电荷迁移态(CTS) ,温度升高时传递几率显著增强 ,并按5D3 ,5D2 ,5D1依次使被激发的电子转入CTS态 ,从电荷迁移态直接弛豫传递给5D0 态 ,由于5D0 态电子数不断增多 ,致使来自5D0 的发射随温度升高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 温度特性 电荷迁移态 激光材料 温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晶Gd_2O_3∶Eu^(3+)的制备与发光性质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林峰 吕树臣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8-232,共5页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晶Gd2O3∶Eu3+发光粉体。在不同掺杂浓度、不同煅烧温度的系列样品中,均观测到Eu3+离子的特征发射。样品的晶相与发射性质的研究表明:所制备的样品经800~1 300℃热处理后,晶相为立方相,1 400℃时开始向单斜相转...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晶Gd2O3∶Eu3+发光粉体。在不同掺杂浓度、不同煅烧温度的系列样品中,均观测到Eu3+离子的特征发射。样品的晶相与发射性质的研究表明:所制备的样品经800~1 300℃热处理后,晶相为立方相,1 400℃时开始向单斜相转变。荧光强度与Eu3+离子掺杂浓度关系研究表明:在不同掺杂浓度中,Eu3+离子浓度为4%时其相对发射强度最强。在三个不同的煅烧温度中,经800℃煅烧的样品其发光效果最好。此外还观察到电荷转移激发态以及基质、Gd3+与Eu3+之间的能量传递。激发谱包含三部分,即电荷转移带、Eu3+的4f内壳层电子跃迁和Gd3+的激发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Gd2O3∶Eu3+ 光致发光 能量传递 稀土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xZn1-xO:Eu^3+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质 被引量:2
19
作者 楚广生 张家骅 陈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05-808,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1100℃下合成了Eu3+掺杂的CdxZn1-xO发光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对所合成样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了不同浓度Cd2+的掺杂对于样品发光及激发峰位置的影响。通过对荧光光谱的测试,表明Cd2+的引入使得体系的禁带宽度变窄,...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1100℃下合成了Eu3+掺杂的CdxZn1-xO发光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对所合成样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了不同浓度Cd2+的掺杂对于样品发光及激发峰位置的影响。通过对荧光光谱的测试,表明Cd2+的引入使得体系的禁带宽度变窄,并且通过Cd2+掺杂浓度的变化,可以对样品的激发光谱峰值在380~410nm进行调制,样品的发光以520nm处的宽带发射为主,并没有明显的Eu3+的特征发射,表明基质与Eu3+之间的能量传递并不有效。在加入Li+作为电荷补偿剂之后,出现了来自Eu3+的特征发射,相应的发射光谱的发射主峰位于609nm。样品380~410nm的激发峰范围覆盖了紫外LED芯片的输出波长。因此,这种荧光粉是一种可能应用在白光LED上的红色荧光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xZn1-xO:Eu^3+ 稀土 白光LED 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SrMoO_4:Eu^(3+)红色发光材料及其发光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孟献丰 高俊 +1 位作者 何禾 王云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782-2784,2789,共4页
以Eu2O3、Sr(NO3)2和(NH4)6Mo7O24.4H2O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Eu3+离子掺杂的Sr0.6MoO4∶Eu0.43+红色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荧光光谱(PL)等分析手段研究了荧光粉的结构和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 以Eu2O3、Sr(NO3)2和(NH4)6Mo7O24.4H2O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Eu3+离子掺杂的Sr0.6MoO4∶Eu0.43+红色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荧光光谱(PL)等分析手段研究了荧光粉的结构和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荧光粉颗粒分散均匀,形状呈类四方双锥状,粒径在0.5~2μm之间,荧光粉可以被近紫外光(396nm)和蓝光(466nm)有效激发,发射出峰值位于614nm的红光,激发波长与紫外和蓝光LED芯片相匹配。因此,这种荧光粉是一种可能应用在白光LED上的红色荧光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MoO4∶Eu3+ 白光LED 荧光粉 水热法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