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啶-2,6-二甲酰胺衍生物Tb(Ⅲ)、Eu(Ⅲ)配合物的制备及荧光性能测试 被引量:5
1
作者 杨青 赵强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3-606,610,共5页
从吡啶-2,6-二甲酸(L1)出发,合成了2种含有多个共轭体系和多齿的N^2,N^6-二(3-甲基吡啶)-2-取代吡啶-2,6-二甲酰胺(L2)配体和N^2,N^6-二对甲苯基吡啶-2,6-二甲酰胺(L2)配体;制备了化合物N^2,N^6-二(3-甲基吡啶)-2-取... 从吡啶-2,6-二甲酸(L1)出发,合成了2种含有多个共轭体系和多齿的N^2,N^6-二(3-甲基吡啶)-2-取代吡啶-2,6-二甲酰胺(L2)配体和N^2,N^6-二对甲苯基吡啶-2,6-二甲酰胺(L2)配体;制备了化合物N^2,N^6-二(3-甲基吡啶)-2-取代吡啶-2,6-二甲酰胺(L2)与Tb(Ⅲ)和Eu(Ⅲ)的配合物,培养出了单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仪确定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在Tb(Ⅲ)配合物的稀溶液中,当溶液pH值为7时荧光强度最强,pH值大于或小于7荧光强度都逐渐减弱;当溶液pH为7时,N^2,N^6-二(3-甲基吡啶)-2-取代吡啶-2,6-二甲酰胺对Tb(Ⅲ)的荧光强度敏化远大于吡啶-2,6-二甲酸;N^2,N6-二(3-甲基吡啶)-2-取代吡啶-2,6-二甲酰胺和吡啶-2,6-二甲酸与Eu(Ⅲ)形成稀的配合物溶液的荧光强度随pH值的增加而增大(pH3~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2 6-二甲酸 稀土配合物 荧光性质 铽(tb) 铕(e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配合物Eu(BA)3PIP和Eu(BA)3phen的制备与发光性质 被引量:8
2
作者 任晓明 魏长平 +2 位作者 王鹏 马志鹏 丛晓庆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2-256,共5页
合成了邻菲罗啉(phen)衍生物2-苯基-咪唑并[4,5-f]-1,10-菲罗啉(PIP),并以其为第二配体,苯甲酸(BA)为第一配体,制备出新型稀土铕三元有机配合物Eu(BA)3PIP;在相同条件下,第一配体不变,1,10-菲罗啉为第二配体,还制备出Eu(BA)3phen。采用... 合成了邻菲罗啉(phen)衍生物2-苯基-咪唑并[4,5-f]-1,10-菲罗啉(PIP),并以其为第二配体,苯甲酸(BA)为第一配体,制备出新型稀土铕三元有机配合物Eu(BA)3PIP;在相同条件下,第一配体不变,1,10-菲罗啉为第二配体,还制备出Eu(BA)3phen。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差热分析等技术对合成的配体PIP及配合物Eu(BA)3PIP和Eu(BA)3phen进行了表征。通过发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发光性质,结果表明第二配体PIP有较大的共轭体系,在紫外光激发下,配合物中的配体可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稀土Eu3+离子,表现出较强的Eu3+离子的特征发射。两种配合物相比,Eu(BA)3PIP的发光强度明显大于Eu(BA)3phen的发光强度,说明适宜的第二配体对配合物有很好的敏化发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稀土eu3+ 三元配合物 结构 发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配合物作为前驱体合成Y_2O_3∶Eu纳米材料 被引量:7
3
作者 严纯华 姚疆 +3 位作者 孙聆东 钱程 刘昌辉 廖春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4-257,共4页
以稀土羧酸配合物为前驱体, 采用快速热分解方法制备了纳米Y2O3∶Eu 荧光材料,进行了结构、尺寸及形貌表征. 随着Eu3+ 掺杂浓度的提高, 样品的晶胞参数加大, 当Eu3+掺杂量高达30% 时, 体系仍能保持Y2O3 基... 以稀土羧酸配合物为前驱体, 采用快速热分解方法制备了纳米Y2O3∶Eu 荧光材料,进行了结构、尺寸及形貌表征. 随着Eu3+ 掺杂浓度的提高, 样品的晶胞参数加大, 当Eu3+掺杂量高达30% 时, 体系仍能保持Y2O3 基质的立方相结构; 样品的晶粒度与退火温度及配合物前驱体组成有关. 退火温度越高、前驱体中Re3+ 与配体的摩尔比越小, 样品的粒径越大. 随着Eu3+ 掺杂浓度的提高, 激发光谱红移, 发射强度在掺杂浓度分别为5% 和10% 时有极大值; 发射强度与Re3+ 和配体摩尔比及退火温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前驱体 纳米材料 氧化钇 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2O_3:Eu纳米晶的硝基取代苯甲酸配合物固相热解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6
4
作者 高改玲 房喻 +1 位作者 王明珍 胡道道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9-403,共5页
以苯甲酸、邻硝基苯甲酸、间硝基苯甲酸、对硝基苯甲酸、3,5-二硝基苯甲酸等为配体制备了Y3+、Eu3+二元配合物,配合物中Y3+与Eu3+的摩尔比为9:1.利用这些配合物的爆炸式热分解特性通过固相热解反应制备了一系列Y2O3:Eu纳米晶.透射电镜观... 以苯甲酸、邻硝基苯甲酸、间硝基苯甲酸、对硝基苯甲酸、3,5-二硝基苯甲酸等为配体制备了Y3+、Eu3+二元配合物,配合物中Y3+与Eu3+的摩尔比为9:1.利用这些配合物的爆炸式热分解特性通过固相热解反应制备了一系列Y2O3:Eu纳米晶.透射电镜观察,可以看出所得纳米晶呈球形,粒度介于40~60nm,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实验所得纳米晶属立方晶系,粒径与电镜观察所得结果基本一致;Eu3+的引入并不影响Y2O3的晶相组成;配体类型对纳米晶的结构没有显著影响,不过相对于硝基取代苯甲酸配合物,苯甲酸配合物热解所得Y2O3∶Eu纳米晶团聚严重;退火温度显著影响纳米晶粒度,退火温度高,纳米晶粒度大,反之亦然.荧光光谱测定表明所有Y2O3∶Eu纳米晶具有相似的发光行为,其中以苯甲酸配合物分解所得Y2O3:Eu纳米晶发光性能最为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取代苯甲酸 稀土配合物 Y2O3:eu纳米晶 荧光 固相热分解 氧化钇 掺杂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羧酸功能化的聚苯乙烯与Tb(Ⅲ)离子形成的高分子-稀土配合物的荧光发射性能 被引量:8
5
作者 位霄鹏 高保娇 张瑞霞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9-145,共7页
通过大分子反应将苯甲酸(BA)键合在聚苯乙烯(PS)侧链,制得芳羧酸功能化的聚苯乙烯PSBA。以PSBA为大分子配基,以邻菲啰啉(Phen)为小分子配体,与Tb(Ⅲ)离子配位,分别制备了二元配合物PS-(BA)3-Tb(Ⅲ)与三元配合物PS-(BA)1-Tb(Ⅲ)-(Phen)2... 通过大分子反应将苯甲酸(BA)键合在聚苯乙烯(PS)侧链,制得芳羧酸功能化的聚苯乙烯PSBA。以PSBA为大分子配基,以邻菲啰啉(Phen)为小分子配体,与Tb(Ⅲ)离子配位,分别制备了二元配合物PS-(BA)3-Tb(Ⅲ)与三元配合物PS-(BA)1-Tb(Ⅲ)-(Phen)2及PS-(BA)1-Tb(Ⅲ)-(Phen)3,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吸收光谱(UV)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深入研究了配合物(溶液与薄膜)的荧光发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大分子配基PSBA与Tb(Ⅲ)离子所形成的二元或三元高分子-稀土配合物均能发射出很强的Tb(Ⅲ)离子特征荧光,即键合在PSBA侧链的配基BA能有效地敏化Tb(Ⅲ)离子的荧光发射。与二元配合物相比较,以小分子Phen为第二配体所形成的两种三元配合物具有强度更高的荧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苯甲酸 tb(Ⅲ)离子 高分子-稀土配合物 敏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配合物前驱体热分解法合成Y_2O_3:Eu^(3+)纳米材料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定明 朱达川 +1 位作者 庄稼 涂铭旌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1-242,共2页
Nano Y2O3:Eu3+ fluorescence powder was prepared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he rare earth citric acid complexes.The structure,size,morphology an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fluorescence powder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 Nano Y2O3:Eu3+ fluorescence powder was prepared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he rare earth citric acid complexes.The structure,size,morphology an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fluorescence powder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XRD and TE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nano Y2O3:Eu3+fluorescence powder is cubic,and the size of the particles is between 20 nm and 60 nm.The phosphors has the maximum excitation peak at 248 nm,and the maximum emission peak at 615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前驱体 热分解法合成 纳米銪掺杂二氧化钇 红色发光材料 柠檬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萘甲酸功能化的聚苯乙烯与Eu(Ⅲ)离子所形成的高分子-稀土配合物的荧光发射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兴龙 高保娇 丁浩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8-275,共8页
通过大分子反应将萘甲酸(NA)键合在聚苯乙烯(PS)侧链,制得萘甲酸功能化的聚苯乙烯PSNA。以PSNA为大分子配基,以邻菲罗啉(Phen)为小分子配体,与Eu(Ⅲ)离子配位,分别制备了高分子-稀土二元发光配合物PS-(NA)3-Eu(Ⅲ)与高分子-稀土三元发... 通过大分子反应将萘甲酸(NA)键合在聚苯乙烯(PS)侧链,制得萘甲酸功能化的聚苯乙烯PSNA。以PSNA为大分子配基,以邻菲罗啉(Phen)为小分子配体,与Eu(Ⅲ)离子配位,分别制备了高分子-稀土二元发光配合物PS-(NA)3-Eu(Ⅲ)与高分子-稀土三元发光配合物PS-(NA)3-Eu(Ⅲ)-Phen。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吸收光(UV)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深入研究了配合物的化学结构与发光性能的关系,并应用Antenna效应理论,从微观机理上进行了深入分析。制备了配合物的固体薄膜,考察了固体薄膜的荧光发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大分子配基PSNA与Eu(Ⅲ)离子所形成的二元或三元高分子-稀土配合物,均能发射出很强的Eu(Ⅲ)离子的特征荧光,即键合在PSNA侧链的配基NA能有效地敏化Eu(Ⅲ)离子的荧光发射。大分子侧链的萘甲酸配基比苯甲酸配基对Eu(Ⅲ)离子荧光发射具有更强的敏化作用。第二配体的协同配位效应导致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强度高于二元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萘甲酸 eu(Ⅲ)离子 高分子-稀土配合物 敏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配合物Tb(Sal)3·3H2O纳米微晶的制备及发光性质
8
作者 王冬梅 刘庆 +3 位作者 李媛媛 郑显鹏 徐媛媛 杜斌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69-874,共6页
利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Tb(Sal)_3·3H_2O纳米微晶和Tb(Sal)_3·3H_2O稀土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透射电镜表征了纳米微晶和稀土配合物的结构、热性质和粒径大小。利用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紫外光... 利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Tb(Sal)_3·3H_2O纳米微晶和Tb(Sal)_3·3H_2O稀土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透射电镜表征了纳米微晶和稀土配合物的结构、热性质和粒径大小。利用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紫外光谱探讨了有机配体和中心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过程。结果显示Tb(Sal)_3·3H_2O纳米微晶的粒径主要分布在50~250nm区域并且发出较强铽(Ⅲ)离子的特征荧光。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扩展稀土配合物在发光材料以及磁材料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纳米微晶 发光性质 tb(Sal)3·3H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BA)3/SiO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
9
作者 李艳华 曾冬铭 +1 位作者 黄可龙 付长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5-299,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两步法把Eu(BA)3掺入到SiO2中制备Eu(BA)3/SiO2复合发光材料,并对其发光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制备Eu(BA)3/SiO2复合发光材料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水与正硅酸乙酯摩尔比为4,正硅酸乙酯、盐酸和六次甲基四胺的摩尔比...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两步法把Eu(BA)3掺入到SiO2中制备Eu(BA)3/SiO2复合发光材料,并对其发光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制备Eu(BA)3/SiO2复合发光材料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水与正硅酸乙酯摩尔比为4,正硅酸乙酯、盐酸和六次甲基四胺的摩尔比为1-7.5×10-4-5×10-3,陈化温度为40℃,掺入SiO2中的苯甲酸和铕离子的摩尔比为3-1,苯甲酸铕掺入量为1%。对Eu(BA)3粉体和Eu(BA)3/SiO2复合发光材料荧光光谱进行比较发现:Eu(BA)3/SiO2复合发光材料激发光谱最大吸收峰变窄,同时发生蓝移,由288nm蓝移到280nm;Eu(BA)3/SiO2复合发光材料发射光谱在594nm和618nm处分别出现Eu3+的5D0→7F1和5D0→7F2跃迁发射,单位质量稀土配合物的发光强度是Eu(BA)3粉体的3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稀土配合物 eu(BA)3/SiO2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聚砜侧链合成与键合双齿席夫碱配基及功能化聚砜-Tb(Ⅲ)离子配合物荧光发射性能初探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丹丹 查显宇 高保娇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3-62,共10页
使氯甲基化聚砜(CMPSF)的氯甲基与乙醛酸(GA)的羧基发生酯化反应,将乙醛(AL)基团键合在聚砜侧链,制得改性聚砜PSF-AL;接着,又使3-氨基吡啶(AP)的伯氨基与PSF-AL的醛基发生席夫碱反应,在聚砜侧链合成与键合了具有特定结构的双齿席夫碱配... 使氯甲基化聚砜(CMPSF)的氯甲基与乙醛酸(GA)的羧基发生酯化反应,将乙醛(AL)基团键合在聚砜侧链,制得改性聚砜PSF-AL;接着,又使3-氨基吡啶(AP)的伯氨基与PSF-AL的醛基发生席夫碱反应,在聚砜侧链合成与键合了具有特定结构的双齿席夫碱配基AA,从而获得了双齿席夫碱配基功能化聚砜PSF-AA,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等技术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功能化聚砜PSF-AA为大分子配体,与Tb(Ⅲ)离子及Eu(Ⅲ)离子分别配位,制得了二元高分子-稀土配合物PSF-(AA)3-Tb(Ⅲ)和PSF-(AA)3-Eu(Ⅲ),初步探索了两种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能。重点研究了功能化聚砜PSF-AA的制备反应,考察与分析了主要因素对CMPSF与GA之间酯化反应的影响规律,优化了反应条件。CMPSF与GA之间的酯化反应属氯烷的亲核取代反应,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溶剂为极性较强的N,N-二甲基乙酰胺,75℃为适宜的反应温度。大分子配体PSF-AA对Eu(Ⅲ)离子不产生敏化作用,而对Tb(Ⅲ)离子的荧光发射则产生强烈的敏化作用,配合物PSF-(AA)3-Tb(Ⅲ)发射出较强的Tb(Ⅲ)离子的特征荧光,即表现出发射绿光的光致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 高分子-稀土配合物 双齿席夫碱配基 敏化作用 铽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铕-铽)-18冠6-对苯二甲酸配合物的荧光性能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永亮 安晓萍 +2 位作者 赵凤英 燕来 宝金荣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1-555,共5页
以对苯二甲酸(L′)为桥联配体,18冠6(L)为配体,稀土(Eu Tb)为中心离子,合成了一系列超分子化合物,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荧光性能测量。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Eu1-xTbx)2L2L′(ClO4)4·H2O(6+3x);推测出Eu3+离子直接与冠醚... 以对苯二甲酸(L′)为桥联配体,18冠6(L)为配体,稀土(Eu Tb)为中心离子,合成了一系列超分子化合物,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荧光性能测量。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Eu1-xTbx)2L2L′(ClO4)4·H2O(6+3x);推测出Eu3+离子直接与冠醚氧原子配位,而较小半径的Tb3+与18冠6则通过H2O配位。H2O分子与冠醚氧原子以氢键形式连结,对苯二甲酸以双齿形式桥联两个稀土离子冠醚配合物,形成双核结构单元;在此配合物中,Tb3+离子对Eu3+离子的发光有一定的敏化作用,而Eu3+离子对Tb3+离子的荧光却有强的猝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eu-tb)配合物 18冠6 对苯二甲酸 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双β-二酮稀土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被引量:7
12
作者 尹显洪 冯宇 +4 位作者 白丽娟 马少妹 石展望 黄忠京 刁开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5-112,共8页
稀土离子因其特有的结构,具有较好的荧光特性,能与许多有机配体形成有良好荧光性能的配合物。简要介绍了双β-二酮配体的合成,研究了Eu3+、Tb3+双β-二酮配合物体系的荧光性能,该体系具有良好的荧光特性。通过对其紫外光谱、荧光光谱测... 稀土离子因其特有的结构,具有较好的荧光特性,能与许多有机配体形成有良好荧光性能的配合物。简要介绍了双β-二酮配体的合成,研究了Eu3+、Tb3+双β-二酮配合物体系的荧光性能,该体系具有良好的荧光特性。通过对其紫外光谱、荧光光谱测定和对比,分析了不同因素,包括溶剂、配体结构、pH值等因素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稀土(Eu3+,Tb3+)-β-二酮体系在乙醇溶液中其荧光强度比在水溶液中大得多;乳化剂OP能增强体系荧光强度;在pH约为6时荧光最强;不同结构的β-二酮配体与稀土离子所形成的配合物的荧光强度顺序为H2L1>H2L2>H2L3;Eu3+比Tb3+能更好地与这些β-二酮匹配,其中Eu3+与β-二酮配体H2L1形成的配合物荧光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3+ Th^3+ 双Β-二酮 稀土配合物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纳米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3
作者 张吉林 洪广言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5-293,共9页
稀土纳米发光材料明显不同于体相发光材料的特性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热点研究课题,为了更好地探索其特性,综述了稀土纳米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特别是掺杂Eu3+和Tb3+离子的稀土纳米发光材料。首先,归纳总结了稀土纳米发光粒子不同于体相材料... 稀土纳米发光材料明显不同于体相发光材料的特性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热点研究课题,为了更好地探索其特性,综述了稀土纳米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特别是掺杂Eu3+和Tb3+离子的稀土纳米发光材料。首先,归纳总结了稀土纳米发光粒子不同于体相材料的光谱特性,如电荷迁移带的红移、发射峰谱线的宽化、猝灭浓度的升高、荧光寿命和量子效率的改变等等;其次,概述了一维稀土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与光谱性质,介绍了二维稀土纳米发光薄膜的图案化和介孔模板组装;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发光 纳米材料 eu^3+ tb^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光铕配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苏艳 杨朝龙 李又兵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4-330,300,共8页
对近年来有机小分子铕配合物以及聚合物基铕配合物红光OLED材料研究进行了综述,从铕配合物材料设计、器件结构优化的角度,讨论了影响其电致发光性能的重要因素。同时,针对目前存在的铕配合物OLED电致发光性能较差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能... 对近年来有机小分子铕配合物以及聚合物基铕配合物红光OLED材料研究进行了综述,从铕配合物材料设计、器件结构优化的角度,讨论了影响其电致发光性能的重要因素。同时,针对目前存在的铕配合物OLED电致发光性能较差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配合物 O/PLED 光致发光 电致发光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羧酸类铕(Ⅲ)三元有机配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质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泉平 杜海燕 孙家跃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0-22,共3页
以苯甲酸(BA)、邻氨基苯甲酸(o-Amino)、邻苯二甲酸(o-Phth)及水杨酸(Sal)4种芳香族羧酸为第一配体,以邻菲咯啉(Phen)为第二配体,通过溶液沉淀法合成了4种稀土铕(Ⅲ)三元有机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等方法确... 以苯甲酸(BA)、邻氨基苯甲酸(o-Amino)、邻苯二甲酸(o-Phth)及水杨酸(Sal)4种芳香族羧酸为第一配体,以邻菲咯啉(Phen)为第二配体,通过溶液沉淀法合成了4种稀土铕(Ⅲ)三元有机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等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组成结构,用荧光光谱研究分析了4种配合物的光致发光荧光性能,初步探讨了不同第一配体对铕(Ⅲ)三元配合物荧光性质影响,并筛选出具有很好应用价值的红色高亮有机荧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 铕(Ⅲ)三元配合物 芳香族羧酸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铕稀土配合物的光学树脂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芙香 裴松皓 +6 位作者 王冬梅 戴振文 彭慰先 杨柏 李新国 李玉林 王奉敏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38-342,共5页
报道了将多种稀土铕配合物复合于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HMA)的共聚体系,研究了含稀土配合物透明光学树脂的光学性能。发现其具有发光效率高,光谱呈现尖锐的线状谱带及相对于纯稀土配合物粉末来说掺有稀土配合物的光学树脂的发射产生光... 报道了将多种稀土铕配合物复合于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HMA)的共聚体系,研究了含稀土配合物透明光学树脂的光学性能。发现其具有发光效率高,光谱呈现尖锐的线状谱带及相对于纯稀土配合物粉末来说掺有稀土配合物的光学树脂的发射产生光谱红移等特点。特别是用电子云重排效应(当中心稀土离子与不同配体结合时,其相同的J能级间的跃迁谱带位置略有移动的现象)解释了掺有稀土配合物的光学树脂发射光谱红移现象,并推断出在含稀土配合物复合于光学树脂后,稀土中心离子和配位原子间距离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树脂 铕稀土配合物 发射光谱红移 电子云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荧光联苯四甲酸碱式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美娟 唐强 +2 位作者 王小萍 王文 凌启淡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33-839,共7页
以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为配体原料合成了两种碱式铕和铽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测试技术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组成,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 以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为配体原料合成了两种碱式铕和铽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测试技术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组成,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Tb5L3(OH)3.8H2O和Eu5L3(OH)3.10H2O(L=BPDA),稀土铕(Ⅲ)和铽(Ⅲ)与羧酸根的配位方式主要以桥式配位为主,兼有少量螯合配位。这些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能良好。铽配合物和铕配合物均呈现红色荧光,铽配合物归属于5D4→7F3跃迁(613 nm)的荧光寿命为491.11μs,归属于5D4→7F5跃迁(544 nm)的荧光寿命为27.9μs;铕配合物归属于5D0→7F2跃迁(613 nm)的荧光寿命为329.5μs,荧光量子产率为13.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3' 4 4'-联苯四甲酸 稀土配合物 红色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型发光稀土配合物邻苯二甲酸锶铕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洁峰 刘亚明 +1 位作者 于群 李建宇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5期13-15,共3页
稀土有机配合物发光材料中稀土含量大,制备成本高,价格昂贵.尝试借用无机材料的发光机制,在邻苯二甲酸锶基质中掺杂Eu3+制备邻苯二甲酸锶铕,实现低浓度稀土发光,大幅度减少了稀土离子Eu3+的用量,且产物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纯粹的稀土有... 稀土有机配合物发光材料中稀土含量大,制备成本高,价格昂贵.尝试借用无机材料的发光机制,在邻苯二甲酸锶基质中掺杂Eu3+制备邻苯二甲酸锶铕,实现低浓度稀土发光,大幅度减少了稀土离子Eu3+的用量,且产物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纯粹的稀土有机配合物邻苯二甲酸铕.此外,就邻苯二甲酸锶铕的制备条件,包括反应温度、pH值和锶铕配比对产物荧光强度的影响进行了简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稀土配合物 发光 邻苯二甲酸锶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