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线性横摇阻尼的试验确定——数据处理方法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远林 伍晓榕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9-82,共4页
通过对规则波中和不规则波中横摇衰减试验以确定非线性横摇阻尼的数据分析 ,研究了对大幅横摇随机讯号采用随机减量法确定非线性阻尼方法的理论依据 .同时讨论了在处理试验数据时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指出 ,随机减量法的测量精度极大地依... 通过对规则波中和不规则波中横摇衰减试验以确定非线性横摇阻尼的数据分析 ,研究了对大幅横摇随机讯号采用随机减量法确定非线性阻尼方法的理论依据 .同时讨论了在处理试验数据时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指出 ,随机减量法的测量精度极大地依赖于门槛值和分段的段数 ,对相对较短的试验记录 ,采用增加负门槛值使分段段数约可增大一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横摇阻尼 随机减量法 船舶运动 横摇衰减试验 数据处理 数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减量法的非平稳激励下模态参数识别 被引量:16
2
作者 罗钧 刘纲 黄宗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9-24,64,共7页
针对现有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平稳激励假定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非平稳激励下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以白噪声调幅激励、调幅相关激励和频率幅值调制共三类非平稳随机激励为对象,采用演化谱理论推导了随机激励分段叠加后的均值和方差表... 针对现有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平稳激励假定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非平稳激励下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以白噪声调幅激励、调幅相关激励和频率幅值调制共三类非平稳随机激励为对象,采用演化谱理论推导了随机激励分段叠加后的均值和方差表达式,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随机减量法进行拓展,将非平稳激励下模态参数识别问题转化为结构自由振动曲线的模态参数识别,最后利用特征实现算法识别结构的模态参数。通过一个悬臂梁数值模型和两层实验室钢框架进行验证,识别结果表明运用该算法可以准确识别出非平稳激励下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振型,且固有频率的识别误差在2%以内,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减量法 非平稳环境激励 模态参数识别 自由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改进的EMD和随机减量法识别模态参数 被引量:3
3
作者 彭程 张立民 +1 位作者 李原辉 邱飞力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56,共4页
对振动信号进行小波去噪,克服环境噪声的干扰,提高EMD的质量,利用相关系数去除虚伪分量,然后利用随机减量法和ITD法识别出列车地板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将此方法识别结果与LMS商业软件识别结果进行对比,频率相对误差不超过6%,阻尼比相... 对振动信号进行小波去噪,克服环境噪声的干扰,提高EMD的质量,利用相关系数去除虚伪分量,然后利用随机减量法和ITD法识别出列车地板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将此方法识别结果与LMS商业软件识别结果进行对比,频率相对误差不超过6%,阻尼比相对误差不超过7%。由此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模态参数识别 小波 EMD 随机减量法 IT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壳结构损伤分区定位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卓 闫维明 +1 位作者 何浩祥 张卫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17,共4页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网壳结构的损伤分区定位方法,该方法对网壳结构进行区域划分并按区布置传感器,通过单点激励得到结构的高阶模态响应,利用随机减量技术和ITD法获取模态参数,再利用损伤前后高阶振型的差值来定位损伤区域。最后,通过对一...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网壳结构的损伤分区定位方法,该方法对网壳结构进行区域划分并按区布置传感器,通过单点激励得到结构的高阶模态响应,利用随机减量技术和ITD法获取模态参数,再利用损伤前后高阶振型的差值来定位损伤区域。最后,通过对一个单层椭球面网壳结构模型的振动测试试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分区 振型差值 随机减量技术 ITD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Morlet小波变换的车体模态参数识别
5
作者 张远亮 张立民 +1 位作者 张艳斌 贺小龙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93-96,共4页
详细推导了基于复Morlet小波变换的车体模态参数识别过程.对国内某高速动车组纯车体进行多点激励正弦扫频,利用随机减量法对车体振动响应信号进行随机减量处理,获取自由振动信号,首次运用小波理论对高速动车进行模态参数识别.同时也运... 详细推导了基于复Morlet小波变换的车体模态参数识别过程.对国内某高速动车组纯车体进行多点激励正弦扫频,利用随机减量法对车体振动响应信号进行随机减量处理,获取自由振动信号,首次运用小波理论对高速动车进行模态参数识别.同时也运用最小二乘法识别各阶振型.识别结果与商用软件Test.Lab对比,频率误差小于2%,说明小波分析适合用于高速车体这样复杂系统的参数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理论 参数识别 随机减量法 最小二乘法 高速车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振动响应的结构非线性参数识别
6
作者 张鹏飞 付玮 +1 位作者 苏华昌 吴家驹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7年第6期604-610,共7页
复合材料结构呈现出典型的量级非线性特征,非线性刚度的研究是结构设计和分析的基础。结构使用环境多数存在随机振动载荷,在更接近真实使用环境下对非线性参数的识别结果更加适用。文章提出了基于随机减量法和连续小波变换的非线性参数... 复合材料结构呈现出典型的量级非线性特征,非线性刚度的研究是结构设计和分析的基础。结构使用环境多数存在随机振动载荷,在更接近真实使用环境下对非线性参数的识别结果更加适用。文章提出了基于随机减量法和连续小波变换的非线性参数识别方法,设计了基于随机振动响应的非线性刚度识别程序;通过立方刚度单自由度非线性系统算例,验证了识别方法和程序;并通过试验研究了典型复合材料结构的量级非线性特征。结果表明,基于随机减量法和连续小波变换的非线性参数识别方法具有较好的识别精度,多自由度系统不同谐振阶次的非线性特性存在差别。研究结论对于随机振动环境下结构非线性参数识别和建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刚度 随机减量法 连续小波变换 计算分析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or Ⅲ光热电站吸热塔气动阻尼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黄景辉 李寿英 +3 位作者 刘敏 陈政清 回忆 李红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77-183,共7页
以位于非洲摩洛哥的Noor Ⅲ光热电站吸热塔为工程背景。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风洞实验室的试验表明该吸热塔在设计风速下的位移值超过规范值的40%,该结构的涡振临界风速小于设计风速,且涡振区横风向响应起控制作用。据此,在已有光热电站... 以位于非洲摩洛哥的Noor Ⅲ光热电站吸热塔为工程背景。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风洞实验室的试验表明该吸热塔在设计风速下的位移值超过规范值的40%,该结构的涡振临界风速小于设计风速,且涡振区横风向响应起控制作用。据此,在已有光热电站吸热塔气弹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风洞试验;在不同结构阻尼比下采集了15 min的模型顶部加速度时程;运用随机减量法和广义卡尔曼滤波法得到气动阻尼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识别的气动阻尼比吻合较好;在不同加速度幅值处识别的总阻尼比具有随加速度幅值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根据ASCE/SEI7-10,在重现周期为50年,C类地貌条件下,风速6. 5 m/s时识别的气动阻尼比为负的最小。这些规律为涡振区横风向响应起控制作用的现象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耸结构 涡振 气动阻尼比 随机减量法 广义卡尔曼滤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减量和时域ITD法的重力坝模态参数识别 被引量:4
8
作者 徐辰奎 刘国明 杨亮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5年第6期178-182,225,共6页
为获得混凝土重力坝实际运行下的自振特性,降低模态参数识别误差,在探究随机减量法对加速度信号适用性问题的基础上,对传统时域ITD法进行改进。用两自由度算例验证了本方法的可靠性后,将其应用于水口电站混凝土重力坝的模态参数识别。... 为获得混凝土重力坝实际运行下的自振特性,降低模态参数识别误差,在探究随机减量法对加速度信号适用性问题的基础上,对传统时域ITD法进行改进。用两自由度算例验证了本方法的可靠性后,将其应用于水口电站混凝土重力坝的模态参数识别。从计算结果看,随机减量与时域ITD法识别的重力坝固有频率、阻尼比略大于功率谱峰值法,与有限元结果相近;因有限元几何模型、材料和边界条件的影响,振型系数与有限元计算值偏差略大。上述分析表明,基于人工边界的有限元计算理论和模态参数识别技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仍有待一步研究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结构 模态识别 混凝土重力坝 加速度信号 随机减量 时域ITD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振动法结构模态参数识别 被引量:3
9
作者 罗晓英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6-228,共3页
通过激励结构振动的方法,可以采集到结构的强迫振动时程。再对强迫振动时程采用随机减量法提取自由振动信号,并进行ITD识别,即可得到结构的模态参数。对随机减量技术与ITD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并给出了一个实测信号的识别实例。
关键词 强迫振动法 模态参数识别 随机减量 IT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桥梁冲刷深度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效忠 孙延华 孙国民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6年第3期206-210,共5页
针对应用检测设备检测桥梁冲刷深度比较困难的情况,提出一种新的桥梁冲刷损伤识别研究方法。该方法综合应用特征系统实现算法和支持向量机方法,在环境激励的条件下对桥梁的冲刷深度进行识别。在该方法应用过程中,关键是通过样本库找到... 针对应用检测设备检测桥梁冲刷深度比较困难的情况,提出一种新的桥梁冲刷损伤识别研究方法。该方法综合应用特征系统实现算法和支持向量机方法,在环境激励的条件下对桥梁的冲刷深度进行识别。在该方法应用过程中,关键是通过样本库找到对下部结构冲刷深度敏感的点,并在敏感点进行采集环境激励下的加速度振动响应信号。通过实桥验证证明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该方法为桥梁的冲刷损伤识别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识别方法 特征系统实现算法(ERA) 支持向量机(SVM) 冲刷深度 随机减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