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RAMP分子标记分析小豆栽培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1
1
作者 佘跃辉 荣廷昭 +2 位作者 粟生群 刘坚 田孟良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7-222,共6页
利用42对引物组合,对93份小豆栽培型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了RAMP分析,得到308条扩增谱带,其中297条(96.43%)具有多态性,每对引物组合可扩增出3-17条多态性谱带,平均7.1条,总遗传多样性指数或平均期望杂合度(Ht)达0.69... 利用42对引物组合,对93份小豆栽培型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了RAMP分析,得到308条扩增谱带,其中297条(96.43%)具有多态性,每对引物组合可扩增出3-17条多态性谱带,平均7.1条,总遗传多样性指数或平均期望杂合度(Ht)达0.693,表明小豆栽培型种质资源内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小豆种质问遗传距离变异幅度为0.066-0.494,平均值为0.281,表明来源于不同生态区的小豆栽培型种质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利用RAMP扩增谱带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可将93份小豆栽培型种质材料中的91份区分开,并划分为5个类群;其RAMP分子标记表现出明显的生育特性和生长习性趋同性,及一定的地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mp 小豆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方法——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DNA(RMAPD) 被引量:18
2
作者 蓝贤勇 陈宏 +2 位作者 张永德 孙维斌 雷初朝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8-84,共7页
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DNA(RMAPD)是利用随机引物和微卫星的上游或下游引物一起作为该扩增的引物,在TaqDNA聚合酶、MgC l2、dNTPs和模板DNA等共同作用下进行PCR扩增的一种新型分子标记方法。其核心是RMAPD引物的有效性问题。通过对西农萨... 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DNA(RMAPD)是利用随机引物和微卫星的上游或下游引物一起作为该扩增的引物,在TaqDNA聚合酶、MgC l2、dNTPs和模板DNA等共同作用下进行PCR扩增的一种新型分子标记方法。其核心是RMAPD引物的有效性问题。通过对西农萨能奶山羊群体RMAPD电泳检测、数据统计分析及验证实验等证明RMAPD的引物是有效的。通过与微卫星和RAPD标记比较,发现RMAPD标记在扩增引物、扩增程序和重复性等方面区别于微卫星和RAPD标记;它是RAPD标记的一种广义的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RAPD标记。因此,确定RMAPD是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方法。该方法也具有DNA标记的特点,在群体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分析以及标记辅助选择等动物遗传育种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MAPD RAPD 微卫星标记 ramp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 RAPD和微卫星标记对协优杂交稻及其亲本进行区别与鉴定(英文) 被引量:24
3
作者 李莉 杨剑波 +2 位作者 汪秀峰 向太和 吴家道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03-207,共5页
选用 40 0个随机寡核苷酸和 40个荧光标记的微卫星引物对 ,对我国主栽的协优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进行多态性分析。RAPD分析显示 ,40 0个随机寡核苷酸引物中 ,有 36 4个能够在供试基因型材料中扩增出肉眼可见的 DNA条带 ,其中 2 8个显示... 选用 40 0个随机寡核苷酸和 40个荧光标记的微卫星引物对 ,对我国主栽的协优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进行多态性分析。RAPD分析显示 ,40 0个随机寡核苷酸引物中 ,有 36 4个能够在供试基因型材料中扩增出肉眼可见的 DNA条带 ,其中 2 8个显示扩增的多态性 ,这中间 9个引物产生的 13条多态性条带具有清晰、易分辨的特点 ,可以在供试的水稻组合与亲本之间 ,以及杂交组合之间进行区别和鉴定。微卫星分析指出 ,40对荧光标记引物中 ,13对引物产生的 31条标记带 ,能够在供试基因型材料中显示稳定的多态性 ,且杂种表现为双亲的互补型。与 RAPD相比 ,微卫星分析具有多态性强、精确性高和重复性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亲本鉴定 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芙蓉鲫(芙蓉鲤♀×红鲫♂)及其原始亲本间的遗传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金龙 刘臻 +3 位作者 李传武 王冬武 曾国清 鲁双庆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7-202,共6页
利用RAPD和微卫星标记技术,对芙蓉鲫及其原始亲本(红鲫、芙蓉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5个群体的遗传关系进行研究。利用20条随机引物进行RAPD分析,其中12条在5个群体中均能扩增出特异条带。统计分析显示:芙蓉鲫与红鲫、芙蓉鲤、散鳞镜... 利用RAPD和微卫星标记技术,对芙蓉鲫及其原始亲本(红鲫、芙蓉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5个群体的遗传关系进行研究。利用20条随机引物进行RAPD分析,其中12条在5个群体中均能扩增出特异条带。统计分析显示:芙蓉鲫与红鲫、芙蓉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的遗传相似性分别为0.8757、0.7478、0.7419、0.7449,遗传距离分别为0.1327、0.2906、0.2985、0.2944。在进行微卫星标记分析时,所扩增的29对微卫星引物中共有13对在5个群体中均能扩增出特异条带。统计分析显示,芙蓉鲫与红鲫、芙蓉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的遗传相似性分别为0.8717、0.7434、0.6680、0.7552,遗传距离分别为0.1374、0.2965、0.4034、0.2808。两种分析结果均表明,芙蓉鲫的遗传结构更接近于父本红鲫,与外祖父兴国红鲤的遗传相似性比与外祖母散鳞镜鲤的遗传相似性要大,其遗传结构更偏向于具红色体征的原始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蓉鲫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微卫星 遗传关系 原始亲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麻微卫星DNA的分离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建林 揭雨成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8-82,共5页
分别采用RAPD、锚定PCR和磁珠捕获等3种方法富集含微卫星序列的红麻基因组DNA片段,并连接到pMD18-T载体,构建基因组文库.然后以通用引物M13F,M13R和根据微卫星核心序列所设计的引物[VRV(CT)12或VRV(TG)12],用PCR方法直接对文库筛选,并... 分别采用RAPD、锚定PCR和磁珠捕获等3种方法富集含微卫星序列的红麻基因组DNA片段,并连接到pMD18-T载体,构建基因组文库.然后以通用引物M13F,M13R和根据微卫星核心序列所设计的引物[VRV(CT)12或VRV(TG)12],用PCR方法直接对文库筛选,并将获得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别从RAPD,锚定PCR和磁珠捕获3种富集方法构建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得6,23,19个微卫星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麻 微卫星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锚定PCR 磁珠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