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n the Logarithmic Model of Relationships
1
作者 Peng, Qinge Cao, Shuyou +1 位作者 Liu, Xingnian Hang, Er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71-74,共4页
The logarithmic model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factors.It often gives good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Yet,in the process of modeling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we find out that this“g... The logarithmic model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factors.It often gives good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Yet,in the process of modeling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we find out that this“good”model cannot guarantee good result.In this paper we make an inquiry into the intrinsic reasons.It is shown that the logarithmic model has the property of enlarging or reducing model errors,and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logarithmic model are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tatistical model logarithmic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土工网边坡防护水土保持能力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时亮 曾长贤 +3 位作者 王亚飞 李立 吴昊 郑烨炜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7,共9页
路基边坡防护工程可减轻降雨对坡面土体的侵蚀作用,为深入研究坡面防护材料水土保持能力的定量表征方法,通过室内人工降雨边坡侵蚀模型试验,分析不同降雨强度和不同三维土工网防护下路基边坡的降雨侵蚀规律,提出三维土工网水土保持能力... 路基边坡防护工程可减轻降雨对坡面土体的侵蚀作用,为深入研究坡面防护材料水土保持能力的定量表征方法,通过室内人工降雨边坡侵蚀模型试验,分析不同降雨强度和不同三维土工网防护下路基边坡的降雨侵蚀规律,提出三维土工网水土保持能力的试验测定方法及相关系数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三维土工网防护边坡泥沙流失干质量明显小于相同条件下不设防边坡泥沙流失干质量,土工网防护在减少边坡侵蚀量的同时,有利于边坡侵蚀进程的快速稳定,但土工网的水土保持能力随雨强增大急剧下降。泥沙流失速度随着降雨的持续而逐渐减小,后期趋于收敛稳定,侵蚀历程采用指数函数拟合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建议设防边坡的试验降雨时间不少于70 min,不设防的边坡试验降雨时间不小于100 min。水土保持能力系数随雨强的增大呈对数函数关系减小,雨强超过100 mm/h时水土保持能力系数实测值与对数函数拟合值差异较大,建议在测定材料水土保持能力系数时雨强取20~100 mm/h,可取50 mm/h作为标准试验雨强。泡面类三维土工网水土保持能力显著优于普通三维土工网,而双泡面的三维土工网优于单泡面三维土工网。试验条件下凹凸泡面三维土工网的水土保持能力系数主要分布在1.71~3.03,建议50 mm/h雨强三维土工网水土保持能力系数不应小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 边坡防护 三维土工网 模型试验 水土保持能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雨量及雨强条件下兰州南山人工侧柏林土壤水分入渗规律 被引量:7
3
作者 鲁睿 张明军 +5 位作者 张宇 车存伟 强玉泉 刘灵灵 王志兰 谷来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376,共13页
[目的]降雨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将野外观测和模型模拟相结合研究降雨入渗规律,可以更系统地掌握土壤水分亏缺状况。[方法]通过定点观测,应用Hydrus-1d模型对兰州南山人工侧柏林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进行模拟,评估模型在干... [目的]降雨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将野外观测和模型模拟相结合研究降雨入渗规律,可以更系统地掌握土壤水分亏缺状况。[方法]通过定点观测,应用Hydrus-1d模型对兰州南山人工侧柏林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进行模拟,评估模型在干旱区的适用性,分析不同降雨条件下土壤水分响应状况和入渗机制。[结果]Hydrus-1d模型在兰州南山人工侧柏林有较好的适用性,且深层模拟效果更优。降雨量<30 mm时,10 cm处土壤含水量对降雨响应最为强烈,30,50 cm处受降雨影响相对较小且有明显的滞后,70 cm以下没有响应;降雨量>8.2 mm时存在湿润峰。模拟期内,最大入渗深度为70 cm,最大入渗量为23.7 mm,入渗深度随时间增加而入渗量和入渗速率却随时间延长而减小。降雨量与入渗量、入渗深度和入渗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降雨量<20 mm时,降雨强度对入渗量、入渗深度和入渗速率存在显著影响。[结论]使用Hydrus-1d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兰州南山人工侧柏林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并计算入渗量、入渗速率和入渗深度,且分析发现降雨量对该地土壤水入渗过程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入渗 HYDRUS-1D模型 土壤含水量 侧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漠化边坡新型植被板槽底腔蓄水和填土水分变化规律试验
4
作者 李旭 范丽娟 +3 位作者 周泽昶 黄超 覃林 罗祺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843-852,共10页
中国西南石漠化地区特殊的地表-地下双层渗漏结构使得边坡地表和地下水土流失严重,缺土少水制约了该地区生态恢复。为此,设计了石漠化边坡上新型梯级植被板槽的技术方案,实现象“坎儿井”似的土-水上下分层共蓄的植被恢复。为探究新型... 中国西南石漠化地区特殊的地表-地下双层渗漏结构使得边坡地表和地下水土流失严重,缺土少水制约了该地区生态恢复。为此,设计了石漠化边坡上新型梯级植被板槽的技术方案,实现象“坎儿井”似的土-水上下分层共蓄的植被恢复。为探究新型植被板槽结构的降雨集蓄和耐旱持水能力,设计并开展了不同降雨强度、不同植株数量的植被板槽模型试验,分别在降雨与随后30 d干燥条件下,对比分析降雨强度与植株数量对植被板槽模型蓄水与持水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植被板槽结构能有效蓄水与持水,在没模拟坡面径流汇入板槽的情况下,降雨强度越大,植被板槽蓄水效率越高;在雨后干燥期间,蓄水腔的蓄水深度越深,竖向吸水带的吸水效率越高;特别地在干旱季,为了减少表面洒水浇灌的浪费,往类似“坎儿井”的板槽底部蓄水腔沟补水是必要的。本研究对于促进石漠化边坡植被恢复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边坡 植被恢复 植被板槽 降雨集蓄 土-水分层共蓄 持水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仲冬 齐学斌 +2 位作者 樊向阳 乔冬梅 梁志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76,共6页
为探讨土壤水分有效性及其与大气、土壤和作物因素的定量关系,将作物实际腾发量作为土壤水分有效性的评价指标,采用土壤水分概率模型建立土壤水分有效性系数的计算模型,分析大气、土壤和作物因素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 为探讨土壤水分有效性及其与大气、土壤和作物因素的定量关系,将作物实际腾发量作为土壤水分有效性的评价指标,采用土壤水分概率模型建立土壤水分有效性系数的计算模型,分析大气、土壤和作物因素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降水量和降水分布均对土壤水分有效性产生显著影响,土壤质地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并不明显;在总降水量小于150mm的干旱条件下,凋萎系数小于0.3的土壤质地更有利于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在总降水量小于50mm的极端干旱和总降水量大于750mm的极端湿润条件下,由于降水影响强烈,弱化了潜在蒸发蒸腾量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作用;当总降水量接近300mm时,潜在蒸发蒸腾量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明显。在不同的环境中,土壤水分有效性对降水和作物参数的敏感度不一致。以作物实际腾发量为指标评价土壤水分有效性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土壤水分对作物的有效性与大气条件、土壤质地和作物类型的动态关系,与动力学方法相比,建立在土壤水分概率模型基础上的土壤水分有效性系数解析模型便于分析输入参数与模型结果的响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有效性 蒸发蒸腾 降水 土壤质地 概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体密实状态对土-水特征曲线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46
6
作者 张雪东 赵成刚 +1 位作者 蔡国庆 刘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63-1468,共6页
土-水特征曲线(SWCC)是非饱和土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众多影响土-水特征曲线的因素中,土体密实状态(文中用孔隙比表示)的影响最为常见并且十分重要。以毛细管模型和Childs(1950年)提出的统计学假定为基础,分析了孔隙比发生改变时土... 土-水特征曲线(SWCC)是非饱和土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众多影响土-水特征曲线的因素中,土体密实状态(文中用孔隙比表示)的影响最为常见并且十分重要。以毛细管模型和Childs(1950年)提出的统计学假定为基础,分析了孔隙比发生改变时土-水特征曲线上的点的变化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以两条已知初始孔隙比的土-水特征曲线为基准,预测具有任意初始孔隙比土体的土-水特征曲线的计算方法。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由于测量土-水特征曲线比较费时,利用该方法预测具有不同孔隙比的土-水特征曲线,可减少试验测量的工作量,从而使土-水特征曲线在实际应用中更加方便、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水特征曲线 孔隙比 统计学假定 毛细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望子+木豆”乔灌复合模式林水土保持功能的叠加效应初探 被引量:6
7
作者 拜得珍 纪中华 +2 位作者 沙毓沧 赵艳萍 潘志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611-615,共5页
以降水等级为主要影响因子,研究了罗望子(Tamarindus indica)+木豆(Cajanus cajan)乔灌复合模式林对降雨的截留、贮存所产生的水保效应。结果表明:罗望子人工林冠层和复合木豆人工灌木林林冠层年截留降雨量分别为97.99和145.4m... 以降水等级为主要影响因子,研究了罗望子(Tamarindus indica)+木豆(Cajanus cajan)乔灌复合模式林对降雨的截留、贮存所产生的水保效应。结果表明:罗望子人工林冠层和复合木豆人工灌木林林冠层年截留降雨量分别为97.99和145.4mm,分别占全年降雨量水的17.48%和25.86%;罗望子人工林的树干茎流率占大气降水的2.37%;复合模式林枯枝落叶的蓄积量为7.08t/hm^2,对降水的平均截留率为12.47%,其最大持水量相当于1.8mm的降水;模式林表层土壤(0~40cm)滞留水分能力相当于2.7mm降雨,贮存土壤水分能力可达1553.2t/hm^2,产生径流的最小降雨量为35.4mm,其侵蚀模数和径流模数比对照减少98.52%和93.21%,体现出了良好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模式 降水等级 降水截留 水土保持机理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降雨条件下压砂地土壤水分入渗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文举 马宏 +1 位作者 徐裕 郁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84,共6页
为揭示压砂地土壤水分入渗特性,通过室内模拟降雨的方式,选取与野外大田相同配比的砂石覆盖和土壤,以裸地为对照(CK),研究了不均一介质覆盖条件下压砂地种植年限和降雨强度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砂地土壤水分入渗过程... 为揭示压砂地土壤水分入渗特性,通过室内模拟降雨的方式,选取与野外大田相同配比的砂石覆盖和土壤,以裸地为对照(CK),研究了不均一介质覆盖条件下压砂地种植年限和降雨强度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砂地土壤水分入渗过程与CK相似;在相同降雨强度下,压砂地不同种植年限对累积入渗量有显著的影响,相同入渗时间内,压砂地累积入渗量均大于CK,而在不同种植年限压砂地之间,累积入渗量为NGM最大,MGM次之,OGM最小;对同一压砂地,不同降雨强度对累积入渗量也有显著的影响,在相同入渗时间内,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累积入渗量逐渐增大,随着压砂地种植年限增加,降雨强度的大小对土壤水分累积入渗量的影响将逐渐减弱;在不同种植年限和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压砂地土壤水分入渗速率的差异均不显著;Kostiakov入渗模型与Philip方程都可描述压砂地土壤水分入渗过程,但Kostiakov入渗模型拟合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砂地 土壤水分 降雨强度 入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坝渗流统计模型在棉花滩水电站右岸绕坝渗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仇建春 蔡婷婷 +1 位作者 蒋玮 徐玮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51,共3页
基于库水位和降雨对大坝渗流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的特点,将粒子群算法引入库水位和降雨服从正态分布的大坝渗流统计模型中,优化查找库水位和降雨对渗流影响的滞后天数和影响天数。与传统大坝渗流统计模型的比较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精度更高。
关键词 大坝渗流统计模型 库水位 降雨 滞后效应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双层土坡的模型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海亮 吴礼舟 +1 位作者 黄润秋 王玉川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2-107,共6页
针对降雨入渗非均质土坡的稳定问题,建立双层边坡模型进行人工降雨实验,对坡体进行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监测,得到了非均质土坡在降雨条件下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更真实的变化。基于模型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变化规律如下:①坡体渗流趋于稳定... 针对降雨入渗非均质土坡的稳定问题,建立双层边坡模型进行人工降雨实验,对坡体进行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监测,得到了非均质土坡在降雨条件下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更真实的变化。基于模型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变化规律如下:①坡体渗流趋于稳定时,含水率、孔隙水压力不仅和深度有关系,而且也与土体物理性质有关。这与均质土坡的渗流状态明显不同;②坡体含水率、孔隙水压力在降雨过程中,响应时间随深度增大而增大。雨后过程中,下层土体含水率、孔隙水压力降低速度大于上层;③相同雨强条件下,坡体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随降雨历时而不断增大。降雨强度越大,坡体的孔隙水压力和含水率响应时间越早,但在坡体浅表层这种时间效应不明显;④对于降雨过程中能达到稳定渗流状态的土坡,前期降雨量主要影响降雨过程中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研究成果为降雨入渗条件下非均质非饱和土边坡的稳定分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模拟降雨 双层土坡模型 渗流 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区小流域水沙对降雨及土地利用变化响应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卉芳 曹文洪 +1 位作者 张晓明 秦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7-242,共6页
降雨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流域径流、泥沙的两个主要影响因子。本研究采用SWAT模型,用固定其中一个影响因子而改变另一个影响因子的方法,对研究区降雨变化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径流泥沙影响进行估算,目的在于从年月不同时间尺度上确... 降雨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流域径流、泥沙的两个主要影响因子。本研究采用SWAT模型,用固定其中一个影响因子而改变另一个影响因子的方法,对研究区降雨变化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径流泥沙影响进行估算,目的在于从年月不同时间尺度上确定黄土高原小流域水沙对降雨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状况。结果表明,在年尺度上降雨变化对径流影响的贡献率为84.20%,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影响的贡献率为28.63%;在月尺度上,降雨对径流贡献率也大于土地利用对径流的贡献率,尤其在雨季降雨对径流的影响程度和土地利用对径流影响程度的比值最大可以达到4.5。因此,不论在年尺度还是月尺度上,降雨对径流的贡献率都远远大于土地利用对径流的贡献率。此外,研究结果也表明流域年降水量和流域森林植被盖度均与流域径流模数或输沙模数呈指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区 小流域 降水 径流量 产沙量 SW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灌溉入渗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2
作者 周春华 何锦 +1 位作者 郭建青 郑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43,共4页
根据中科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综合试验站和栾城县气象站的常规观测资料,运用SWAP软件对太行山山前平原-河北省栾城县田间土壤水分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从土壤含水量及土水势等方面,初步分析了降雨入渗补给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的规律,运用... 根据中科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综合试验站和栾城县气象站的常规观测资料,运用SWAP软件对太行山山前平原-河北省栾城县田间土壤水分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从土壤含水量及土水势等方面,初步分析了降雨入渗补给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的规律,运用实际观测资料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论述了降雨与土壤水、地下水之间的转换关系。通过分析和讨论,探求了大埋深条件下降雨入渗过程,初步揭示了降雨入渗对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运动 数值模拟 SWAP模型 降雨入渗补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区土壤水资源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艳慧 周维博 +2 位作者 杨路华 脱云飞 王艳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6-240,共5页
依据小尺度水文学原理,提出了基于有效降水量的土壤水资源计算模型,利用水量平衡原理计算土壤水资源量。利用河北省冉庄实验站的资料,计算丰、枯水年的土壤水资源量分别为642.68 mm和415.34 mm,降水对土壤水资源的贡献率分别为85%和76%... 依据小尺度水文学原理,提出了基于有效降水量的土壤水资源计算模型,利用水量平衡原理计算土壤水资源量。利用河北省冉庄实验站的资料,计算丰、枯水年的土壤水资源量分别为642.68 mm和415.34 mm,降水对土壤水资源的贡献率分别为85%和76%,凝结水对土壤水资源的贡献率分别为15%和24%,其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凝结水在土壤水资源中占重要地位,在计算土壤水资源量时不可忽视。结果表明:基于有效降水量的土壤水资源求解模型,是计算小尺度水文学上土壤水资源量的另一种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资源 有效降水量 计算模型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保持林空间配置对场降雨径流影响的模拟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建军 纳磊 +1 位作者 张波 张瑞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9年第6期26-31,共6页
合理的水土保持林空间配置是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功能持续提高的关键。在对HEC-HMS分布式水文模型参数进行率定的基础上,探讨该模型在黄土高原小流域中的适用性,模拟水土保持林覆被率以及水土保持林空间配置对场降雨径流的影响... 合理的水土保持林空间配置是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功能持续提高的关键。在对HEC-HMS分布式水文模型参数进行率定的基础上,探讨该模型在黄土高原小流域中的适用性,模拟水土保持林覆被率以及水土保持林空间配置对场降雨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HEC-HMS分布式水文模型在黄土高原小流域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径流系数、洪峰流量均随森林植被覆盖率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水土保持林覆被率的提高,流域对高强度暴雨的调控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高;当水土保持林位于流域的上游、中游时,场降雨的径流量、洪峰流量均降低,水文调节效果较好。因此,在干旱的黄土高原应该适度造林,在小流域中配置水土保持林时,应该配置在上中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林 空间配置 径流 分布式水文模型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降雨下无黏性土坡破坏的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缪海波 柴少峰 王功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0-308,共9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室内水槽模型试验系统,对日本#6,#7和#8硅砂试样开展了固定降雨强度(90 mm/h)下诱发无黏性土坡破坏的模型试验;描述了强降雨条件下无黏性土坡的破坏过程,探讨了坡体厚度、前缘卸荷、土样颗粒尺寸及细颗粒含量对破坏过程... 利用自行研制的室内水槽模型试验系统,对日本#6,#7和#8硅砂试样开展了固定降雨强度(90 mm/h)下诱发无黏性土坡破坏的模型试验;描述了强降雨条件下无黏性土坡的破坏过程,探讨了坡体厚度、前缘卸荷、土样颗粒尺寸及细颗粒含量对破坏过程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土坡破坏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在持续强降雨作用下,无黏性土坡的破坏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即入渗、初始破坏与主要破坏阶段。②主要破坏阶段拉裂缝自坡脚向坡体中部、坡肩及坡顶渐次出现,且破坏模式受土颗粒尺寸和细颗粒含量的控制,控制机制为土体剪胀效应的强弱。③坡体厚度越小,其破坏过程的持续时间越短,但滑动距离和速率也将越小;前缘卸荷可加速土坡的破坏,并使其具有更长的滑动距离和更大的滑动速率。④当饱和土坡加速变形时,滑动面处会产生超静孔隙水压力,进而诱发突然滑动。与此同时,滑动面处的孔隙水压力由于坡体厚度减小和剪胀效应的发生而急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黏性土坡 影响因素 降雨入渗 孔隙水压力 剪胀效应 水槽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移动水土流失实验室系统的原理及特点 被引量:2
16
作者 师哲 赵健 张平仓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7-211,共5页
可移动水土流失实验系统使固定的野外径流小区坡面侵蚀观测转变为车载流动试验观测。实践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时对不同坡度的小区进行人工降雨模拟实验,分析侵蚀土壤理化性质和坡面侵蚀过程,极大地提高了水土流失观测的速度和效率。系... 可移动水土流失实验系统使固定的野外径流小区坡面侵蚀观测转变为车载流动试验观测。实践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时对不同坡度的小区进行人工降雨模拟实验,分析侵蚀土壤理化性质和坡面侵蚀过程,极大地提高了水土流失观测的速度和效率。系统中液压自动升降坡面侵蚀土槽可根据试验要求稳定变化,且坡度可在0°~30°之间任意调整,加快了数据采集速度,缩短了试验周期,数据采集更加方便。针对长江流域土壤侵蚀特点对传统试验土槽做了改进,增加了壤中流收集装置,使得坡面侵蚀试验装置更趋合理。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喷头模拟的雨强范围也明显增加,可在20~170mm/h之间任意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可移动实验室系统 降雨模拟 侵蚀规律 侵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主城区降雨侵蚀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高克昌 赵纯勇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2-24,共3页
重庆市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由降雨所产生的城市挖填方弃土和旱坡地水力侵蚀造成的水土流失是水土保持研究的重点。研究建立的降雨侵蚀力R值估算模型 ,与其他模型相比计算结果非常接近 ,表现出良好的使用性能 ,可以满足重庆市主城... 重庆市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由降雨所产生的城市挖填方弃土和旱坡地水力侵蚀造成的水土流失是水土保持研究的重点。研究建立的降雨侵蚀力R值估算模型 ,与其他模型相比计算结果非常接近 ,表现出良好的使用性能 ,可以满足重庆市主城区短期内水土流失预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等方面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降雨侵蚀力 预测模型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墒情抗差的降雨径流预报模型--设计与实验流域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沈丹丹 包为民 +2 位作者 江鹏 张阳 费如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10-1519,共10页
本文旨在将实时监测得到的土壤墒情转化为流域水文模型可以直接使用的土壤含水量,论证将实时土壤墒情资料用于实时预报的可行性;利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改进传统的模型结构,设计基于实测土壤墒情的降雨径流水文预报模型.采用土壤含水量... 本文旨在将实时监测得到的土壤墒情转化为流域水文模型可以直接使用的土壤含水量,论证将实时土壤墒情资料用于实时预报的可行性;利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改进传统的模型结构,设计基于实测土壤墒情的降雨径流水文预报模型.采用土壤含水量误差抗差估计技术以抵御观测资料粗差的影响,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壤含水量系统响应修正方法,以提高模型计算精度.将该模型应用于实验流域——宝盖洞流域进行应用检验,洪水模拟合格率达到92.3%,整体模拟精度达到甲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墒情 土壤墒情抗差 土壤含水量修正 系统响应曲线 降雨径流预报模型 洪水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入渗与土壤水分动态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蒋太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5年第B09期83-88,共6页
从贵州喀斯特山区季节性干旱严重的现实和高效可持续农业生产的需求出发,采用资料查阅的方式,全面综述了目前国际、国内现行的降水入渗模型、降水入渗影响因素、农田土壤水分动态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与进展,明确了时间序列分析法可简... 从贵州喀斯特山区季节性干旱严重的现实和高效可持续农业生产的需求出发,采用资料查阅的方式,全面综述了目前国际、国内现行的降水入渗模型、降水入渗影响因素、农田土壤水分动态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与进展,明确了时间序列分析法可简单、实用、高精度地实现土壤水分动态趋势的模拟,所获得的资料将为贵州喀斯特地区类似的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入渗 土壤水分动态 时间序列法模拟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数型的浅层滑坡非积水降雨入渗模型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简文星 蒋毅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7年第1期22-25,32,共5页
降雨诱发浅层滑坡稳定性评价的前提是计算边坡的湿润锋深度,目前较为常用的计算方法是基于改进的Mein-Larson降雨入渗模型,但该模型假定斜坡土体初始含水率均匀分布,实际上斜坡土体初始含水率分布是不均匀的,其表现出越靠近地下水位土... 降雨诱发浅层滑坡稳定性评价的前提是计算边坡的湿润锋深度,目前较为常用的计算方法是基于改进的Mein-Larson降雨入渗模型,但该模型假定斜坡土体初始含水率均匀分布,实际上斜坡土体初始含水率分布是不均匀的,其表现出越靠近地下水位土体含水率越高的规律。为了体现这一实际情况,提出一种指数型的土体初始含水率分布函数,对传统的非积水降雨入渗模型进行了改进,并通过有限元数值分析对土体初始含水率分布函数和改进的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解与数值解较为接近,说明改进的非积水降雨入渗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滑坡 非积水降雨入渗模型 指数型 湿润锋 土体初始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