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氏体化时间对I&Q&P工艺处理低碳硅锰钢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跃华 李然 +3 位作者 宋进英 魏英立 代鑫 陈连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4-57,共4页
在不同奥氏体化时间下对低碳硅锰钢进行I&Q&P处理,研究了奥氏体化时间对试验钢组织与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时间奥氏体化不能完全消除之前锰元素在双相区的配分结果;奥氏体化时间达到300s后,试验钢的室温组织为板条状马... 在不同奥氏体化时间下对低碳硅锰钢进行I&Q&P处理,研究了奥氏体化时间对试验钢组织与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时间奥氏体化不能完全消除之前锰元素在双相区的配分结果;奥氏体化时间达到300s后,试验钢的室温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随奥氏体化时间延长,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先升高后降低,最高可达1 267 MPa,但试验钢的伸长率则不断降低;刚完成完全奥氏体化时,晶粒尺寸较小,且碳、锰的聚集程度最佳,此时残余奥氏体的含量最高,形变过程中TRIP效应明显,使得伸长率的降低得以补偿;奥氏体化时间为300s时,试验钢的强塑积最高,可达30 34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配分 奥氏体化时间 I&q&p工艺 残余奥氏体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及二次淬火对Q&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君 丁桦 +1 位作者 唐正友 李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6-70,共5页
主要对0.19C-1.52Si-1.53Mn-0.14Al-0.048Nb和0.19C-1.52Si-1.48Mn-0.15Al两种成分的钢进行了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工艺处理,并研究二次淬火对Q&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b的加入能够起到细晶强化和沉淀强化的效... 主要对0.19C-1.52Si-1.53Mn-0.14Al-0.048Nb和0.19C-1.52Si-1.48Mn-0.15Al两种成分的钢进行了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工艺处理,并研究二次淬火对Q&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b的加入能够起到细晶强化和沉淀强化的效果,提高Q&P钢的综合性能.强塑积最高可达到25 190 MPa.%.二次淬火能够提高实验钢最终的马氏体含量,并大大提高钢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降低了实验钢的应变硬化指数和总延伸率.若不采用二次淬火则会使实验钢的塑性大大提高,综合力学性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工艺 二次淬火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eeble3500试验机模拟Q&P工艺
3
作者 刘智 庄宝潼 +1 位作者 唐荻 江海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87-190,共4页
实验Q&P钢(0.31C-1.32Si-1.35Mn)在Gleeble3500上模拟Q&P工艺,经900℃奥氏体化后淬火至290℃,保温15 s后升温至配分温度450℃,分别保温10、60和120 s后淬火至室温。为了解决在Gleeble3500上初始淬火过程中冷速不均的问题,本文... 实验Q&P钢(0.31C-1.32Si-1.35Mn)在Gleeble3500上模拟Q&P工艺,经900℃奥氏体化后淬火至290℃,保温15 s后升温至配分温度450℃,分别保温10、60和120 s后淬火至室温。为了解决在Gleeble3500上初始淬火过程中冷速不均的问题,本文采用分段淬火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改进淬火方法并且配分时间为60 s的实验钢,具有高的强塑积,并且组织中存在明显的板条马氏体及条间稳定的残余奥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 Gleeble3500 淬火过程 残余奥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配分时间对I&Q&P处理钢组织性能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连生 徐静辉 +3 位作者 田亚强 郑小平 宋进英 米振鹏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29-232,共4页
通过I&Q(两相区退火+淬火)和I&Q&P(两相区退火+淬火+配分)热处理工艺,采用EPMA、SEM和XRD等手段,研究含Cu低碳钢Cu配分行为及不同配分时间对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双相区保温过程中,试验钢的C、Cu和Mn三种元素均从铁... 通过I&Q(两相区退火+淬火)和I&Q&P(两相区退火+淬火+配分)热处理工艺,采用EPMA、SEM和XRD等手段,研究含Cu低碳钢Cu配分行为及不同配分时间对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双相区保温过程中,试验钢的C、Cu和Mn三种元素均从铁素体向奥氏体中配分,且Cu元素配分效果明显。经I&Q&P工艺处理的钢的组织是板条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随着Cu配分时间增加,原始晶粒尺寸变大,马氏体组织变大、板条变粗。随着Cu配分时间增加,钢的抗拉强度逐渐减小,伸长率先增加后减小。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的变化趋势和伸长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配分时间为40 min时,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和伸长率达到最大值,此时材料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抗拉强度为1076 MPa,强塑积达到26254.4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Cu低碳钢 I&q&p工艺 配分时间 力学性能 残余奥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挖掘机斗齿用新型低合金耐磨钢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荣 高浩 魏德强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5-209,共5页
研究了挖掘机斗齿用的新型低合金耐磨钢,利用淬火+C配分(Q&P)工艺进行了钢的热处理。利用Jmatpro软件模拟和奥氏体晶界侵蚀试验确定了奥氏体化温度。采用JSM-5610LV扫描电镜、JB-300B冲击试验机和D8 ADVANCE 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研... 研究了挖掘机斗齿用的新型低合金耐磨钢,利用淬火+C配分(Q&P)工艺进行了钢的热处理。利用Jmatpro软件模拟和奥氏体晶界侵蚀试验确定了奥氏体化温度。采用JSM-5610LV扫描电镜、JB-300B冲击试验机和D8 ADVANCE 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研究了等温淬火温度、配分温度对低合金耐磨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等温淬火温度对残留奥氏体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适宜的热处理工艺参数是:奥氏体化温度为870℃,等温淬火温度为320℃,配分温度为400℃;残留奥氏体含量在等温淬火温度为320℃时达到最大的体积分数(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掘机斗齿 淬火%pLUS%C配分(q&p)工艺 力学性能 残留奥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