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元件的复合材料结构耐撞性能分析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瑞同 林建平 田浩斌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6-371,共6页
提出了基于元件的复合材料结构耐撞性分析方法 ,首先将结构细分成多种元件 ,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元件的缓冲吸能性能 ,然后在元件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复合材料结构的分析模型 ,该方法可以有效分析复合材料结构的耐撞性能 ,并已在工程实... 提出了基于元件的复合材料结构耐撞性分析方法 ,首先将结构细分成多种元件 ,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元件的缓冲吸能性能 ,然后在元件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复合材料结构的分析模型 ,该方法可以有效分析复合材料结构的耐撞性能 ,并已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结构 元件 耐撞性 能量吸收 数值模拟 压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冻区公路路基低液限粉质黏土动强度指标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崔宏环 张立群 +3 位作者 王文涛 闫子麟 王盼盼 秦晓鹏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35,共11页
在季节性冻土区,公路路基土动强度特性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以探究冻融循环作用对季冻区公路路基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为目的,通过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室内动三轴试验,得到动强度指标随冻融循环次数、压实度和振动频率的变化规律,并采用正... 在季节性冻土区,公路路基土动强度特性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以探究冻融循环作用对季冻区公路路基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为目的,通过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室内动三轴试验,得到动强度指标随冻融循环次数、压实度和振动频率的变化规律,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显著性分析,探究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动内摩擦角呈现出一定的衰减趋势,但动黏聚力下降明显;随着压实度的增加,动内摩擦角约增加10%左右,动黏聚力值基本呈线性上升趋势,约升高1倍左右;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动内摩擦角无明显变化,其值在31°~35°范围内波动,动黏聚力值呈上升趋势,且经历冻融循环后,上升幅度减小;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动黏聚力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压实度B,冻融循环次数A,交互作用A×B,振动频率C,交互作用B×C,交互作用A×C。研究成果对季冻区公路路基冻胀和融沉的防治,以及公路的服役性能和维护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冻区公路 低液限黏土 动强度特性 影响因素 动三轴试验 工程地质灾害 最优含水率 边坡滑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钻水平井弯曲段套管抗挤强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7-38,41,共3页
根据侧钻水平井弯曲段套管受力特点,建立了套管抗挤强度计算模型,并采用能量法推导了套管在弯曲载荷作用下轴向变形及抗挤计算公式。在公式推导过程中考虑到了弯曲载荷对套管截面不圆度的影响。对吉林油田某侧钻水平井使用的套管进行模... 根据侧钻水平井弯曲段套管受力特点,建立了套管抗挤强度计算模型,并采用能量法推导了套管在弯曲载荷作用下轴向变形及抗挤计算公式。在公式推导过程中考虑到了弯曲载荷对套管截面不圆度的影响。对吉林油田某侧钻水平井使用的套管进行模拟计算,并通过室内试验对计算值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推导的公式具有较高计算精度,可以满足现场工程计算需要;轴向载荷对套管抗挤强度的影响较为显著,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钻水平井 弯曲载荷 抗挤强度 室内试验 轴向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厚层强湿陷性黄土区桩基负摩阻力现场试验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心平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61-1168,共8页
为获得深厚层强湿陷性黄土区桩基负摩阻力分布特征,通过天水南站2根试桩在预加荷载条件下的浸水载荷试验,对浸水前(后)桩身轴力、侧摩阻力分布特征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得出:浸水前后2根试桩桩端荷载与桩顶荷载比值分别为9.1%、18.3... 为获得深厚层强湿陷性黄土区桩基负摩阻力分布特征,通过天水南站2根试桩在预加荷载条件下的浸水载荷试验,对浸水前(后)桩身轴力、侧摩阻力分布特征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得出:浸水前后2根试桩桩端荷载与桩顶荷载比值分别为9.1%、18.3%和6.1%、15.8%,均为摩擦型桩;浸水前最大桩顶沉降为6.1mm,浸水后桩顶附加沉降分别为3.8 mm和2.8 mm,说明当桩长超过湿陷性下限深度,自重湿陷引起的附加沉降是有限的;浸水前后,桩身轴力在中上部衰减较慢,浸水后由于负摩阻力的产生,导致桩身轴力出现峰值,均大于预加桩顶荷载;浸水前,侧阻力随桩深呈先增后减的分布状态,峰值点随桩顶荷载的增大逐渐下移,桩身中下部为主要发挥区域;浸水后,在桩身上部产生负摩阻力,其随黄土湿陷的发展而增大,并出现峰值(-32、-43 k Pa),桩侧正摩阻力与浸水前相比,则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正负摩阻力峰值点和中性点均随浸水时间增加逐渐下移;稳定时2根试桩的中性点与湿陷性土层下限深度比值分别为0.6和0.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浸水试验 桩基负摩阻力 桩身轴力 中性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地区客运专线挤密群桩基础轴力及沉降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福春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6-88,共3页
针对途经山西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客运专线简支梁桥,选取了2种桩径及数量相同、布置形式不同的群桩基础进行了轴力及沉降监测,并与有限元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3排桩基础较双排桩基础受力更为合理,且因为黄土湿陷性的影响,单纯... 针对途经山西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客运专线简支梁桥,选取了2种桩径及数量相同、布置形式不同的群桩基础进行了轴力及沉降监测,并与有限元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3排桩基础较双排桩基础受力更为合理,且因为黄土湿陷性的影响,单纯的数值模拟并不能准确分析桩身轴力及沉降情况,需要考虑桩基础的负摩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基础 湿陷性黄土 现场试验 数值分析 轴力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