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钙钛矿量子点在光伏电池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敬敬 王旭 牛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26,共13页
近年来,钙钛矿量子点以其带隙可调、性能稳定、可溶液加工等独特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光伏能源领域,并逐渐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钙钛矿量子点在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应用,重点归纳了其分别作为光吸收材料、钝化材料、界面缓冲材料等... 近年来,钙钛矿量子点以其带隙可调、性能稳定、可溶液加工等独特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光伏能源领域,并逐渐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钙钛矿量子点在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应用,重点归纳了其分别作为光吸收材料、钝化材料、界面缓冲材料等方面的进展;同时探讨了目前钙钛矿量子点在能源领域商业化应用中面临的稳定性、铅毒性、成膜工艺等挑战和已报道的解决方案;最后,总结和展望了具有更高光电性能和稳定性的钙钛矿量子点的发展方向,旨在通过对其在光伏电池应用的系统梳理,推动量子点商业化应用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量子点 太阳能电池 钝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SnO_(3)电子传输层在量子点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2
作者 石宇星 江德华 +10 位作者 汪丽婧 李世杰 郭章旺 赵骏 何东祥 叶滨 曾涛 施玮 陈云霞 苏小丽 董罡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2-500,共9页
电子传输层作为新型薄膜太阳电池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光生电子的传输角色。研究通过简单共沉淀法合成尺寸分布较好的三元BaSnO_(3)(简称BSO)纳米晶,考察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BSO相形成影响规律,XRD测试结果表明:升高温度有利于降低纳米晶中... 电子传输层作为新型薄膜太阳电池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光生电子的传输角色。研究通过简单共沉淀法合成尺寸分布较好的三元BaSnO_(3)(简称BSO)纳米晶,考察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BSO相形成影响规律,XRD测试结果表明:升高温度有利于降低纳米晶中碳酸钡等杂质含量,提高BSO纳米晶相纯度。将合成的BSO纳米晶首次作为电子传输层材料应用于PbS胶体量子点太阳能电池中,在1200℃(2 h)条件下合成的BSO纳米晶对应器件性能优于商业TiO2纳米晶对照组,这主要得益于BSO/PbS量子点界面电荷的高效萃取和低复合。对应同批次最佳器件的性能为:Jsc=25.199 mA·cm^(−2)、Voc=0.480 V、FF=0.534及PCE=6.454%,且表现出良好的工作稳定性。该工作证实BaSnO_(3)纳米材料可作为量子点太阳电池电子传输材料使用,为今后进一步提升同类型器件的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nO_(3) 电子传输层 量子点 太阳能电池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卫会云 王国帅 +3 位作者 吴会觉 罗艳红 李冬梅 孟庆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1-213,共13页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Cs)因其制备成本低、工艺简单及量子点(QDs)本身的优异性能(如尺寸效应、多激子效应)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在此类电池中,无机半导体量子点敏化剂作为吸光材料,其自身的光电性质、制备方法、表面缺陷、...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Cs)因其制备成本低、工艺简单及量子点(QDs)本身的优异性能(如尺寸效应、多激子效应)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在此类电池中,无机半导体量子点敏化剂作为吸光材料,其自身的光电性质、制备方法、表面缺陷、化学稳定性及其在TiO_2光阳极上的敏化方法等是影响电池性能的关键。本文综述了无机半导体量子点敏化剂(包括窄带隙二元量子点、多元合金量子点及Type-II核壳量子点)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胶体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分类阐释了量子点在TiO_2光阳极表面的沉积与敏化方法,特别是双官能团辅助自组装吸附法;总结了针对提高电子注入效率和减少复合的量子点表面修饰方法;最后简要介绍了QDSCs的电解质和对电极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 无机半导体量子点 胶体量子点 双官能团辅助自组装 表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3+),Yb^(3+)共掺杂的NaYF_4荧光粉的制备及下转换发光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蔡淑珍 刘琳琳 +6 位作者 李明明 于芳 米超 李晓东 张娇 刘延洲 杨艳民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58-1064,共7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Er3+、Yb3+共掺杂的NaYF4荧光粉。XRD测量数据表明合成的样品为纯相。测量了样品的激发谱和发射谱,证明377 nm的紫外光通过量子剪裁的形式将能量传递给一个Yb3+,发射一个975 nm的红外光子,再从4F9/2能级跃迁到基态...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Er3+、Yb3+共掺杂的NaYF4荧光粉。XRD测量数据表明合成的样品为纯相。测量了样品的激发谱和发射谱,证明377 nm的紫外光通过量子剪裁的形式将能量传递给一个Yb3+,发射一个975 nm的红外光子,再从4F9/2能级跃迁到基态发射一个红外光子。测量了377 nm激发下,监测541 nm的发光寿命曲线,计算得到最大的量子效率为126.35%。通过监测Yb3+的975 nm的近红外发射,证明了Er3+的4F7/2和2H11/2能级通过下转换的形式将吸收的485 nm和519 nm的能量传递给Yb3+。这种将Er3+在可见光波段的多种光子能量传递给Yb3+发射975 nm的近红外光子的思想在以前的研究中从未被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转换 量子剪裁 寿命 量子效率 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多硫电解质及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史继富 万青翠 +2 位作者 徐刚 徐雪青 樊晔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360-2366,共7页
采用电化学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对多硫电解质导电性能及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电解质的电导率逐步升高,多硫离子在电解质中的扩散阻力变小;另外,随着温度的升高,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 采用电化学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对多硫电解质导电性能及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电解质的电导率逐步升高,多硫离子在电解质中的扩散阻力变小;另外,随着温度的升高,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逐渐降低,这主要是由于在较高的温度下,电池的暗反应逐渐增大和量子点的脱附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 温度 电解质: 电导率 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健茂 胡向华 +3 位作者 田启威 唐明华 陈志钢 查刘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4,共4页
综述了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和量子点敏化剂的特性,并根据量子点敏化剂的组成进行分类,分别介绍了近期研究进展。量子点敏化剂的结构以及宽带隙材料的纳米结构对太阳能电池的性能都有影响,若制备的敏化剂粒径呈梯度分布... 综述了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和量子点敏化剂的特性,并根据量子点敏化剂的组成进行分类,分别介绍了近期研究进展。量子点敏化剂的结构以及宽带隙材料的纳米结构对太阳能电池的性能都有影响,若制备的敏化剂粒径呈梯度分布,则可充分发挥量子点敏化剂的宽吸收特性;量子点和垂直生长在导电衬底上的一维纳米线或纳米管阵列相结合,光生电子直接传输到电极,能有效提高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最后,结合现存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量子点 多激子效应 一维纳米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条件对Cu2S光阴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史继富 樊晔 +2 位作者 徐雪青 徐刚 陈丽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57-864,共8页
制备了Cu2S纳米材料,研究了制备条件对Cu2S形貌及催化多硫离子还原性能的影响,并将最优条件下制备的Cu2S作为光阴极应用在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上.在Cu2S的制作过程中,盐酸对铜片的预处理及铜片和多硫化钠溶液的反应是影响Cu2S性能的两... 制备了Cu2S纳米材料,研究了制备条件对Cu2S形貌及催化多硫离子还原性能的影响,并将最优条件下制备的Cu2S作为光阴极应用在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上.在Cu2S的制作过程中,盐酸对铜片的预处理及铜片和多硫化钠溶液的反应是影响Cu2S性能的两个重要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得到的Cu2S为纳米片组成的花瓣状结构,且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表面逐渐变得粗糙和多孔,这有利于增加其表面积,因此Cu2S和多硫电解质之间的界面电荷转移电阻逐渐减小.另外,铜和多硫化钠溶液反应生成Cu2S是一个非常快的过程,反应时间不宜过长,否则Cu2S膜会断裂.在保证Cu2S具有良好催化性能的前提下优化得到的最经济省时的制备条件是:盐酸的浓度为30%,预处理时间为40min,和多硫化钠反应的时间为10s.用此条件下制备的Cu2S作为光阴极组装成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达到了4.01%高的光电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S 光阴极 界面电荷转移电阻 阻抗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马娟 宋凤丹 +3 位作者 陈昊 周运禄 齐随涛 杨伯伦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601-3608,共8页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uantum dot-sensitized solar cells,QDSSCs)由于其理论转化效率高(44%)、带隙可调、价格低廉和稳定性好等优点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就QDSSCs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量子点(quantum dots,QDs)的合成方法、限制效...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uantum dot-sensitized solar cells,QDSSCs)由于其理论转化效率高(44%)、带隙可调、价格低廉和稳定性好等优点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就QDSSCs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量子点(quantum dots,QDs)的合成方法、限制效率的因素以及优化方法等进行了综述,总结了量子点的两种合成方法即原位沉淀法和非原位沉淀法。与此同时,分析了目前影响QDSSCs效率的主要因素,如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光阳极结构不完善、电解质性能不佳等,最后对如何提高QDSSCs光电转化效率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可通过改性量子点敏化剂、优化光阳极半导体及改善量子点与半导体间的界面特性等方法提高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光阳极 电解质 太阳能电池 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石墨烯量子点对P3HT:PCBM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邹凤君 范思大 +4 位作者 谢强 孙洋 孙丽晶 李占国 王丽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82-1089,共8页
为研究掺杂石墨烯量子点(GQDs)对聚合物电池的影响,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GQDs,掺杂到聚3-己基噻吩和富勒烯衍生物(P3HT∶PCBM)中作光敏层制备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掺杂不同浓度的GQDs后,聚合物电池的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都比未掺杂器件高。... 为研究掺杂石墨烯量子点(GQDs)对聚合物电池的影响,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GQDs,掺杂到聚3-己基噻吩和富勒烯衍生物(P3HT∶PCBM)中作光敏层制备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掺杂不同浓度的GQDs后,聚合物电池的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都比未掺杂器件高。GQDs掺杂质量分数为0.15%时,形成的掺杂薄膜平整、均匀,填充因子提高了17.42%。GQDs经还原后,随还原时间的延长,填充因子FF增大。到45 min时,电池的FF基本稳定,从31.57%提高至40.80%,提高了29.24%。退火后,获得了最佳的掺杂GQDs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开路电压Voc为0.54 V,填充因子FF为55.56%,光电转换效率为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石墨烯量子点 掺杂 P3HT:PCBM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e/ZnS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电子注入与光伏性能表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郭旭东 马蓓蓓 +3 位作者 王立铎 高瑞 董豪鹏 邱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40-1246,共7页
合成了CdSe/ZnS核壳结构量子点(QDs),将其作为光敏剂吸附在TiO2纳米晶薄膜上,组装成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SCs),从电子注入速率和电池性能两方面对QDSSCs进行了表征.为了定量研究ZnS层包覆对电子注入的影响,运用飞秒瞬态光谱技术,测... 合成了CdSe/ZnS核壳结构量子点(QDs),将其作为光敏剂吸附在TiO2纳米晶薄膜上,组装成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SCs),从电子注入速率和电池性能两方面对QDSSCs进行了表征.为了定量研究ZnS层包覆对电子注入的影响,运用飞秒瞬态光谱技术,测试了包覆ZnS前后,CdSe-TiO2体系的电子注入速率.实验测得ZnS包覆前后电子注入速率分别为7.14×1011和2.38×1011s-1,可以看出包覆后电子注入速率明显降低,仅为包覆前的1/3.电池器件J-V性能测试表明,ZnS作为绝缘层包覆在CdSe的表面有效提高了QDSSCs的填充因子和稳定性,但同时也导致了效率的降低.上述结果说明了电子注入速率的降低是导致电池电流和效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为今后优化核壳结构QDSSCs的电流和效率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E ZnS量子点 ZnS包覆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 电子注入速率 飞秒瞬态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镓(Ga)的含量及分布对CIGS薄膜电池量子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伟 孙云 +2 位作者 刘伟 李凤岩 周琳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134,共4页
采用两步法制备CuGaxIn1-xSe2薄膜,Cu-In-Ga金属预制层采用铜镓合金靶及铟靶通过磁控溅射方法沉积而成,采用固态源硒化法在硒蒸气密闭环境中硒化,通过调整镓(Ga)比例及分布控制C IGS薄膜的带隙,采用镓元素梯度分布,使C IGS薄膜带隙呈现... 采用两步法制备CuGaxIn1-xSe2薄膜,Cu-In-Ga金属预制层采用铜镓合金靶及铟靶通过磁控溅射方法沉积而成,采用固态源硒化法在硒蒸气密闭环境中硒化,通过调整镓(Ga)比例及分布控制C IGS薄膜的带隙,采用镓元素梯度分布,使C IGS薄膜带隙呈现抛物线状分布,电池的量子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制备出的C IGS薄膜电池开路电压与转换效率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电池最高转换效率已达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镓梯度分布 铜铟镓硒太阳电池 固态源硒化法 量子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在纳米TiO_2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伟 马建华 郝彦忠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33-138,共6页
为提高纳米光电化学电池的光电转换率,研究者们致力于选择不同的敏化剂,其中量子点以其在紫外和可见光区的强吸收性和易于制备等特殊的性质及其种种优点而备受研究者的青睐,阐述了量子点作为纳米TiO2光电化学太阳电池敏化剂的应用研究... 为提高纳米光电化学电池的光电转换率,研究者们致力于选择不同的敏化剂,其中量子点以其在紫外和可见光区的强吸收性和易于制备等特殊的性质及其种种优点而备受研究者的青睐,阐述了量子点作为纳米TiO2光电化学太阳电池敏化剂的应用研究及敏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光电化学 纳米结构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胺包裹的CdSe量子点敏化的TiO_2纳米晶薄膜电子转移机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正顺 岳圆圆 +3 位作者 张艳霞 王岩 王雷 王海宇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428-438,共11页
利用超快光谱技术系统研究了在丁胺包裹的CdSe量子点敏化的TiO2纳米晶薄膜起始时刻界面间电子转移动力学。与之前的报道不同,该实验结果表明:CdSe量子点经过表面修饰后,两相电子注入机制——热电子和冷电子注入得以被证实,即:电子能... 利用超快光谱技术系统研究了在丁胺包裹的CdSe量子点敏化的TiO2纳米晶薄膜起始时刻界面间电子转移动力学。与之前的报道不同,该实验结果表明:CdSe量子点经过表面修饰后,两相电子注入机制——热电子和冷电子注入得以被证实,即:电子能分别从CdSe量子点导带中高的振动能级和导带底转移到TiO2的导带。该机制详细描绘了电子在纳米界面间转移的图景。进一步研究发现:热电子注入的电子耦合强度(3.6±0.1 meV)比弛豫后的基态电子注入高两个数量级,基于Marcus理论,伴随着0.083 eV的重组能,冷电子注入的耦合强度值为-50μ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太阳能电池 半导体纳米晶 表面修饰 CDSE 热电子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酸钇的基质施主合作能量传递导致的镱离子的近红外量子剪裁发光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晓波 周固 +9 位作者 周永芬 吴正龙 郭玉英 王水锋 邹秋燕 庄建 陈晓端 李春密 姚文婷 程欢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5-319,共5页
稀土材料的红外和可见量子剪裁对于寻找更好能量效率的发光材料来说都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发展。发光效率的最大上限值能从100%提高到200%甚至更高。在第一代晶硅太阳能电池与第二代薄膜太阳能电池之后第三代的聚光太阳能电池已成为目前的... 稀土材料的红外和可见量子剪裁对于寻找更好能量效率的发光材料来说都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发展。发光效率的最大上限值能从100%提高到200%甚至更高。在第一代晶硅太阳能电池与第二代薄膜太阳能电池之后第三代的聚光太阳能电池已成为目前的重点发展方向。现在,利用稀土材料的近红外量子剪裁发光效应有可能较好的解决太阳光谱与太阳能电池光电响应之间存在的光谱失配的问题,因此有可能较大幅度的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研究了钒酸钇晶体基质中Yb3+离子的近红外量子剪裁发光现象,测量了从可见到红外的钒酸钇晶体的发光谱、激发谱与荧光寿命,测量发现钒酸钇晶体基质能带在约322.0nm光激发时能导致有效的从钒酸钇晶体基质到Yb3+离子的二级合作能量传递,进而导致了很强的Yb3+离子的985.5nm2 F5/2→2 F7/2的近红外量子剪裁发光,同时,钒酸钇晶体基质的位于430.0nm的发光强度大幅降低。测量发现:(A)Yb(1.5)∶YVO4晶体的430.0nm的荧光寿命值为τA=3.785μs;(B)YVO4晶体的430.0nm的荧光寿命值为τB=22.72μs;研究计算发现总的理论量子剪裁效率上限值为η1.5%Yb=1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量子剪裁 太阳能电池 Yb3+离子 YVO4 合作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沉积法制备多孔ZnO薄膜及其光伏特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管秋梅 张辉朝 +2 位作者 叶永红 崔一平 张家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315-2319,共5页
通过气相沉积法,在大气环境下退火,制备了多孔ZnO薄膜.这种多孔ZnO薄膜的制备方法具有成膜过程简单且工艺可精确控制等特点.将多孔ZnO薄膜用胶体CdSe量子点来敏化获得太阳能电池,具有1.01%的能量转换效率.
关键词 气相沉积法 多孔ZnO薄膜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的合成、表面修饰及在聚合物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岳文瑾 聂光军 +3 位作者 兰明阳 孙文山 何宏飞 李亚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57,共5页
量子点因具有特殊的量子尺寸效应而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聚合物太阳电池中的应用具有独特的优势。列举了量子点常见的合成方法,如有机相合成法、水相合成法、水热法和溶剂热法、微波辅助水热法、微乳液法等;介绍了常见的量子点表面修... 量子点因具有特殊的量子尺寸效应而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聚合物太阳电池中的应用具有独特的优势。列举了量子点常见的合成方法,如有机相合成法、水相合成法、水热法和溶剂热法、微波辅助水热法、微乳液法等;介绍了常见的量子点表面修饰方法,如偶联剂法、配位基交换法及化学反应法等;最后,介绍了表面修饰后的量子点在聚合物太阳电池中的应用,并针对器件效率较低这一问题讨论了提高聚合物/量子点太阳电池效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合成 表面修饰 聚合物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S量子点能级结构的尺寸和配体依赖性及其对异质结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恒 翟光美 +4 位作者 张继涛 杨永珍 刘旭光 李学敏 许并社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15-922,共8页
通过电化学循环伏安测试和吸收光谱测试,确定了有机配体(油酸)和原子配体(四正丁基碘化铵,TBAI)钝化的不同粒径(2.6-4.5 nm)Pb S量子点的导带和价带能级,并研究了量子点尺寸对Pb S/TiO2异质结电池(空气气氛中制备)性能的影响。... 通过电化学循环伏安测试和吸收光谱测试,确定了有机配体(油酸)和原子配体(四正丁基碘化铵,TBAI)钝化的不同粒径(2.6-4.5 nm)Pb S量子点的导带和价带能级,并研究了量子点尺寸对Pb S/TiO2异质结电池(空气气氛中制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b S量子点的能级结构受其粒径大小和表面配体特性的影响。当Pb S量子点尺寸从2.6 nm增加至4.5 nm时,油酸包覆Pb S量子点的导带底从–3.67 eV减小到–4.0 eV,价带顶从–5.19 eV增加到–4.97 eV;而对于TBAI配体置换的Pb S量子点,其导带底和价带顶则分别从–4.15 eV和–5.61 eV变化至–4.51 eV和–5.46 eV。粒径为3.9 nm的Pb S量子点所制备的电池性能最优,其能量转化效率达到2.32%,这可归因于其适宜的禁带宽度、结晶质量和良好的Pb S/TiO2界面能级匹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S量子点 循环伏安 能级结构 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转换纳米材料及其在提高太阳能电池光电效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敏 王武斌 +2 位作者 吴靓 丁忙 陈中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42-148,共7页
上转换纳米材料在提高太阳能电池光电效率方面的应用主要通过提高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发光性能来实现。利用上转换纳米材料能将2个或2个以上的低能短波光子转换成高能可见光的特性,可以拓宽太阳能电池对光的响应范围,达到提升光电转换效率... 上转换纳米材料在提高太阳能电池光电效率方面的应用主要通过提高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发光性能来实现。利用上转换纳米材料能将2个或2个以上的低能短波光子转换成高能可见光的特性,可以拓宽太阳能电池对光的响应范围,达到提升光电转换效率的目的。主要介绍了上转换纳米材料,包括其发光机制与基质材料的选择。回顾了在近阶段主要使用的热分解法、水热法等制备方法,分析了其他一些制备方法。着重介绍了上转换纳米材料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和染敏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从提升上转换材料发光性的角度来讨论对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并指出了未来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太阳能电池中应用的研究重点是利用异质离子掺杂、表面等离子体耦合与量子点敏化等手段提升上转换效率,而染料耦联上转换纳米材料、上转换纳米材料壳包覆等方法也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纳米材料 太阳能电池 异质离子掺杂 表面等离子体耦合 量子点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S量子点的化学制备及其太阳能光伏特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葛美英 刘玉峰 +3 位作者 罗海瀚 黄婵燕 孙艳 戴宁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5-388,共4页
通过化学溶液体系中反应温度与原料配比的控制合成了第一吸收峰在833 ~ 1700 nm范围内可调的PbS量子点.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吸收光谱等手段研究了化学溶液法制备的PbS量子... 通过化学溶液体系中反应温度与原料配比的控制合成了第一吸收峰在833 ~ 1700 nm范围内可调的PbS量子点.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吸收光谱等手段研究了化学溶液法制备的PbS量子点形貌、尺寸分布以及近红外吸收等特性.所获得的量子点尺寸分布均匀,直径在2.6~7.0 nm范围内可调.基于PbS量子点的红外吸收特性,通过表面修饰方法在原子层沉积技术(ALD)生长的TiO2薄膜上构筑了FTO/TiO2/PbS/Au光伏器件结构,并初步研究了光电流与量子点特征吸收的关系等光电转换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S 量子点 耗尽层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芳基咪唑富勒烯吡咯烷衍生物的合成及在CdSe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爱婷 熊艳玲 曾和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94-1099,共6页
设计合成了2个三芳基咪唑类化合物Im(5)和Bn-Im(6),进一步通过1,3-偶极化反应合成了C60吡咯烷衍生物Im-C60(7)和Bn-Im-C60(8),采用FTIR,1H NMR,13C NMR和MALDI-TOF-MS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组装了7个太阳能电池,结构分别为FTO/T... 设计合成了2个三芳基咪唑类化合物Im(5)和Bn-Im(6),进一步通过1,3-偶极化反应合成了C60吡咯烷衍生物Im-C60(7)和Bn-Im-C60(8),采用FTIR,1H NMR,13C NMR和MALDI-TOF-MS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组装了7个太阳能电池,结构分别为FTO/TiO2/CdSe/Pt,FTO/TiO2/C60/Pt,FTO/TiO2/Im-C60/Pt,FTO/TiO2/Bn-Im-C60/Pt,FTO/TiO2/C60-CdSe/Pt,FTO/TiO2/Im-C60-CdSe/Pt和FTO/TiO2/Bn-Im-C60-CdSe/Pt,对其光电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CdSe敏化太阳能电池相比,以Im-C60-CdSe和Bn-Im-C60-CdSe为敏化剂的电池效率分别增加了5.28%和4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芳基咪唑C60吡咯烷衍生物 太阳能电池 CDSE量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