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生品种萌芽期耐盐性综合评价及QTL定位
1
作者 王露欢 张晓吉 +8 位作者 刘齐妹 张晓宇 张鑫 薛云云 张蕙琪 田跃霞 李娜 王鹏冬 白冬梅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96-1808,共13页
以0、50、75、85、100、125、150 mmol/L 7个浓度的NaCl溶液对12个花生品种进行盐胁迫处理,筛选出85 mmol/L为花生萌芽期耐盐性鉴定的适宜浓度。使用85 mmol/L浓度对88份黄淮海区花生品种进行耐盐性鉴定,以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 以0、50、75、85、100、125、150 mmol/L 7个浓度的NaCl溶液对12个花生品种进行盐胁迫处理,筛选出85 mmol/L为花生萌芽期耐盐性鉴定的适宜浓度。使用85 mmol/L浓度对88份黄淮海区花生品种进行耐盐性鉴定,以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芽长、相对芽重作为耐盐评价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系统聚类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8个花生品种萌芽期耐盐性可分为5大类群,分别为高度耐盐型、耐盐型、中间型、盐敏感型、高度盐敏感型,筛选出2份高度耐盐种质(汾花13和花育910),2份高度盐敏感种质(花育9144和龙花7号)。对花育44(耐盐)×DF12(盐敏感)杂交构建的包含全基因组重测序的200个家系的遗传群体进行了耐盐性鉴定,基于20个染色体的高密度遗传图谱,进一步进行QTL定位,结果显示在盐胁迫条件下共定位到4个QTL,分别位于A10和B10两条染色体上,表型变异解释率为4.49%~4.81%。研究结果为耐盐花生品种鉴定、培育和耐盐基因挖掘提供了宝贵材料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萌发期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储存条件下水稻种子耐储藏性状QTL的定位
2
作者 陈文凤 黄浩 +9 位作者 丁晓雯 林晋军 姚威 陈倩茹 黄希来 刘雄伦 吴俊 陈哲红 程计华 刘金灵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5,共6页
为了筛选出新的水稻耐储藏种质,以在自然条件下储存4年的由粳稻‘魔王谷’(MWG)和籼稻‘CO39’杂交后代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种子为材料,对群体种子发芽表型进行分析,并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该群体种子耐储藏性状QTL进行定位。结果表明:... 为了筛选出新的水稻耐储藏种质,以在自然条件下储存4年的由粳稻‘魔王谷’(MWG)和籼稻‘CO39’杂交后代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种子为材料,对群体种子发芽表型进行分析,并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该群体种子耐储藏性状QTL进行定位。结果表明:101份重组自交系中,67%的株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为0,其余株系3个发芽性状指标分别为0~82.67%、0~46.00%和0~6.48;鉴定到1个发芽率达82.67%的高耐储株系;QTL分析定位到3个控制发芽性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的QTL,分别为qGR7、q GP7和qGI7,其中qGR7位于SSR标记RM6344与RM5720区间18.43c M的区域,qGP7和qGI7均位于标记RM5672与RM8261区间35.74 cM的区域,3个QTL的LOD值为2.52~2.56,表型贡献率为12.02%~12.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储藏性 重组自交系群体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ne Genetic Mapping of Dwarf Trait in Cucumber(Cucumis sativus L.)Using a RIL Population
3
作者 Qin Zhi-Wei Yang Jing +2 位作者 Zhou Xiu-Yan Wang Lei Xin Mi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0年第3期28-35,共8页
Plant height in cucumber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trait for breeding,but also one of the model traits suitable for the study of developmental biology.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and simple sequence rep... Plant height in cucumber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trait for breeding,but also one of the model traits suitable for the study of developmental biology.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and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markers techniques were appli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enetic linkage maps in cucumber.To understand the dwarf trait genetic basis in cucumber,the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were identified using F_6 recombinant inbred line populations(RILs)comprising 336 lines from the cross between the two cultivars D0462(the dwarf)and DN129(the vine).In total,six SSR markers and 15 AFLP markers were detected on the five linkage groups covering 152.8 cM with a mean marker interval of 7.28 cM.Only one QTL was found to be linked with plant height and the dwarf trait locus remained in the fourth linkage group.The contributory percentage of the single QTL to plant height was 11.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umber(Cucumis sativus L.) DWARF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 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分离群体连锁图矫正和QTL定位软件包DistortedMap的研制 被引量:3
4
作者 谢尚潜 耿青春 章元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18,共6页
为使偏分离群体连锁图矫正方法能被广泛应用,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操作平台下,利用C++语言研制了Windows界面友好的DistortedMap软件包。结果显示:DistortedMap软件包具有遗传群体模拟、偏分离群体连锁图矫正和数量性状基因... 为使偏分离群体连锁图矫正方法能被广泛应用,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操作平台下,利用C++语言研制了Windows界面友好的DistortedMap软件包。结果显示:DistortedMap软件包具有遗传群体模拟、偏分离群体连锁图矫正和数量性状基因座定位的功能。使用该软件包可获得偏分离标记间遗传距离的无偏估计值并消除标记偏分离对QTL定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分离 连锁图 qtl定位 软件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叶部性状的QTL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
5
作者 郭爽 聂蕾 +9 位作者 何玥 王栋 涂亮 刘鹏飞 蒋喻林 郭向阳 王安贵 祝云芳 吴迅 陈泽辉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77-1786,共10页
叶片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为玉米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影响耐密性等影响产量提升。本研究选用QR273和T32为亲本,构建150份F2、F2∶3家系材料,结合基因型和不同环境中叶部性状的表型评价数据,利用完备... 叶片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为玉米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影响耐密性等影响产量提升。本研究选用QR273和T32为亲本,构建150份F2、F2∶3家系材料,结合基因型和不同环境中叶部性状的表型评价数据,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进行数量性状座位(QTL)定位。结果发现,2个环境下共检测到85个叶部性状相关QTL,其中有12个全株叶片数相关QTL、14个穗上叶片数相关QTL、22个叶长相关QTL、17个叶宽相关QTL、20个叶夹角相关QTL。结合公共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共筛选出7个候选基因。其中Zm00001d013612编码微管蛋白,参与调控细胞骨架结构组成;Zm00001d053543参与油菜素甾醇介导的信号通路;Zm00001d031291编码的蛋白质具有组蛋白乙酰化功能;Zm00001d031292参与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家族基因表达的调控;Zm00001d031296调控钾离子跨膜转运蛋白活性;Zm00001d031300、Zm00001d031303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蛋白质功能分析结果表明,这7个候选基因均参与细胞分化,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息息相关。本研究结果将为深度揭示玉米叶部性状变异的遗传基础提供更丰富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叶部性状 数量性状座位(qtl)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玉米茎秆穿刺强度QTL分析与基因组选择
6
作者 章慧敏 张舒钰 +8 位作者 宋旭东 张振良 陆虎华 陈国清 郝德荣 冒宇翔 石明亮 薛林 周广飞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91-1198,共8页
茎秆穿刺强度是衡量玉米茎秆机械强度和抗倒伏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以衍生于糯玉米自交系衡白522和通系5的198个重组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对茎秆穿刺强度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和基因组选择研究。单个环境QTL分析共检测到4个控制... 茎秆穿刺强度是衡量玉米茎秆机械强度和抗倒伏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以衍生于糯玉米自交系衡白522和通系5的198个重组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对茎秆穿刺强度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和基因组选择研究。单个环境QTL分析共检测到4个控制糯玉米茎秆穿刺强度的QTL,每个QTL的表型变异贡献率均小于10.00%,且仅在单个环境中被检测到;多个环境QTL分析共检测到8个QTL与环境互作,其加性效应总共可解释24.64%的表型变异,加性效应与环境互作贡献率为17.51%;上位性QTL分析共检测到4对QTL与QTL互作,可解释8.25%的表型变异。基因组选择中,当训练群体占群体总数的80%,随机选择500个标记即可获得较高的预测准确性;但是根据单个环境QTL分析结果,选择机率常用对数值排名前200的标记,即可大幅度提高基因组选择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茎秆穿刺强度 数量性状位点 基因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遗传图谱构建及粗脂肪含量QTL定位
7
作者 李熙 易靖 +8 位作者 熊郭烯 马蓉寒 高伟然 孙浩 刘佳琦 姜澳华 方小梅 易泽林 张建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1,共10页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提高其粗脂肪含量是我国大豆育种的重要目标.以长江春2号与渝蜀鲜2号杂交的F 2代186株单株为定位群体,在实验室前期构建的遗传图谱基础上进行标记加密,利用Joinmap 4.0软件进行遗传连锁分析,构建了包含480个...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提高其粗脂肪含量是我国大豆育种的重要目标.以长江春2号与渝蜀鲜2号杂交的F 2代186株单株为定位群体,在实验室前期构建的遗传图谱基础上进行标记加密,利用Joinmap 4.0软件进行遗传连锁分析,构建了包含480个标记的大豆遗传图谱,总长度为2469.3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5.14 cM.结合大豆在2021年重庆、2022年重庆、2022年云南和2023年重庆4个环境下的粗脂肪含量表型数据,通过区间作图(Interval Mapping,IM)检测相应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在4个环境中共检测到21个与粗脂肪含量相关的QTLs,分布在16个连锁群上,其中,有3个QTLs(qOIL01.1,qOIL04.1和qOIL14.2)在两个环境中均能检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粗脂肪含量 遗传图谱 数量性状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稻全生育期耐盐性状的QTL定位 被引量:1
8
作者 夏秀忠 张宗琼 +9 位作者 农保选 冯锐 郭辉 陈灿 梁树辉 荘洁 廖祖宇 宋国显 杨行海 李丹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93-2502,共10页
盐胁迫是许多沿海地区水稻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咸淡水交汇区域。耐盐性是一种复杂的性状,可以通过QTL定位来帮助耐盐育种,以培育更高耐盐性的水稻品种。本研究供体亲本为沿海深水稻品种赤禾,受体亲本为美国水稻品种Lemo... 盐胁迫是许多沿海地区水稻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咸淡水交汇区域。耐盐性是一种复杂的性状,可以通过QTL定位来帮助耐盐育种,以培育更高耐盐性的水稻品种。本研究供体亲本为沿海深水稻品种赤禾,受体亲本为美国水稻品种Lemont,杂交获得174份F9代的重组自交系,在芽期、苗期和生殖生长期分别利用浓度为15 g L^(-1)、5 g L^(-1)和5~6 g L^(-1)的NaCl进行胁迫,通过芽期相对发芽率、苗期耐盐性评级和生殖生长期的7个表型性状为基础数据,利用142个SSR分子标记绘制连锁遗传图并进行QTL分析。鉴定结果发现,赤禾在芽期表现敏盐,在苗期和生殖生长期表现耐盐;Lemont相反。3个生长时期分别有70.11%、50.57%和60.34%的品系表现为弱耐盐性,而且耐盐性为弱的负相关。本研究共鉴定出33个LOD值为2.52~10.32的QTL,解释0.06%~13.68%的表型遗传变异,解释最大遗传变异的QTL均由耐盐亲本贡献,其中芽期4个、苗期6个和生殖生长期23个位点,并在生殖生长期发现4个QTL重叠区域。这些QTL可以进一步研究,不仅为提高水稻育种的耐盐性提供了新的遗传资源,还有助于在水稻耐盐育种中,提高水稻品种的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育期 耐盐 深水稻 鉴定评价 数量性状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苏丹草后代群体农艺及产量性状QTL初步定位
9
作者 孙安栋 高建明 +3 位作者 吕芃 裴忠有 杨庭金 罗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3,共9页
为进一步探究高粱籽粒和茎秆产量的遗传规律,运用粒用高粱忻粱52和苏丹草TS 185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并得到F_(2)及F_(2)∶3群体,利用115对多态性引物对430份F_(2)群体使用区间作图法构建遗传连锁图谱,以LOD值等于3作为阈值。结果表明,分蘖... 为进一步探究高粱籽粒和茎秆产量的遗传规律,运用粒用高粱忻粱52和苏丹草TS 185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并得到F_(2)及F_(2)∶3群体,利用115对多态性引物对430份F_(2)群体使用区间作图法构建遗传连锁图谱,以LOD值等于3作为阈值。结果表明,分蘖数、叶片数、茎粗、穗长、株高、茎秆鲜质量、整株鲜质量、着壳率、穗质量、千粒质量、单穗粒质量、单穗粒数12个农艺性状共检测到86个QTL。在1号染色体sam17164—sam15397区间定位到茎秆鲜质量的QTL;在2号染色体Xcup64—Xcup26区间定位到分蘖数的QTL,Xtxp019—sam01138区间定位到叶片的QTL,Xcup26—Xtxp080区间定位到茎秆鲜质量的QTL;在3号染色体sam44791—sam33751区间定位到穗长的QTL;在7号染色体sam39622—sam43980区间定位到着壳率的QTL;在8号染色体sam10491—sam17740区间定位到整株鲜质量的QTL;在10号染色体sam710901b—sam59778区间定位到分蘖数的QTL,以上这些都是新检测到的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SSR标记 数量性状位点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条件下水稻生育期和株高的QTL分析 被引量:37
10
作者 李仕贵 马玉清 +3 位作者 何平 王玉平 周开达 朱立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46-550,共5页
利用籼稻品种窄叶青 8号 (ZYQ8)和粳稻品种京系 17(JX17)为亲本构建的加倍单倍体 (doubled haploid,DH)群体及其分子连锁图谱 ,在 5个环境中对生育期和株高进行 QTL 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共检测到 10个 QTL,两种环境以上能重复检出的 Q... 利用籼稻品种窄叶青 8号 (ZYQ8)和粳稻品种京系 17(JX17)为亲本构建的加倍单倍体 (doubled haploid,DH)群体及其分子连锁图谱 ,在 5个环境中对生育期和株高进行 QTL 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共检测到 10个 QTL,两种环境以上能重复检出的 QTL9个 ,这些 QTL 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加性效应方向一致 ,但遗传效应差异较大 ;其中没有 1个QTL 在 5种环境中均能定位 ,表明数量性状基因的表达易受环境的影响。根据不同环境条件的主要差异和 QTL 表现 ,初步确定第 8染色体上影响生育期的 QTL q H D8和株高相关的 QTL q PH8在长日条件下表现遗传效应 ;第 1和第 10染色体上分别控制生育期和株高的 QTL q H D1和 q PH10在短日下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条件 水稻 生育期 株高 qtl分析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 环境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P标记的玉米株高及穗位高QTL定位 被引量:52
11
作者 郑德波 杨小红 +4 位作者 李建生 严建兵 张士龙 贺正华 黄益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9-556,共8页
为进一步明确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遗传机制,为育种生产提供服务,本研究以K22×CI7、K22×Dan340的F2群体为作图群体,利用覆盖玉米10条染色体的SNP标记构建了2个连锁图谱。并将这2个F2群体衍生的分别含237和218个家系的F2:3群体... 为进一步明确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遗传机制,为育种生产提供服务,本研究以K22×CI7、K22×Dan340的F2群体为作图群体,利用覆盖玉米10条染色体的SNP标记构建了2个连锁图谱。并将这2个F2群体衍生的分别含237和218个家系的F2:3群体用于田间性状的鉴定。用复合区间作图模型对2个群体的株高、穗位高表型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显示,在广西南宁和湖北武汉两种环境条件下共定位到21个株高QTL和27个穗位高QTL;单个QTL表型变异贡献率的变幅为4.9%~17.9%;株高和穗位高QTL的作用方式以加性和部分显性为主;第7染色体上可能存在控制株高和穗位高的主效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P 数量性状位点(qtl) 连锁图谱 株高 穗位高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掘人工合成小麦中千粒重QTL的有利等位基因 被引量:30
12
作者 廖祥政 王瑾 +2 位作者 周荣华 任正隆 贾继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77-1884,共8页
以人工合成小麦Am3为供体亲本,普通小麦莱州953为轮回亲本,经5次回交然后自交,培育出含85个株系的F2:3群体。以该群体为材料,用348对多态性SSR标记,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发掘人工合成小麦中千粒重QTL的有利等位基因。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 以人工合成小麦Am3为供体亲本,普通小麦莱州953为轮回亲本,经5次回交然后自交,培育出含85个株系的F2:3群体。以该群体为材料,用348对多态性SSR标记,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发掘人工合成小麦中千粒重QTL的有利等位基因。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3个千粒重QTL,其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10.90%~33.79%。其中,Am3的等位基因能够增加千粒重2.3~4.8g。相关分析表明,该导入系群体的千粒重与穗粒数、穗数和株高无显著相关性。千粒重QTL与穗粒数、穗数性状的QTL不在同一位置,这有利于高千粒重基因与其他产量性状基因的聚合。采用混合线性模型作图法检测到1个千粒重QTL(QGw.caas-3D),该QTL与环境互作效应小,而且与复合区间作图法在3个环境中都检测到的QTL相同,表明QGw.caas-3D是一个稳定的主效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微卫星标记 数量性状基因座 千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及千粒重QTL分析 被引量:52
13
作者 王瑞霞 张秀英 +5 位作者 伍玲 王瑞 海林 闫长生 游光霞 肖世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50-1756,共7页
以142个和尚麦/豫8679的F7:8重组自交系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分析了籽粒平均灌浆速率、最高灌浆速率及千粒重在北京(2006,2007)、安徽合肥(2007)和四川成都(2007)4个生态环境下的性状表现,并利用已构建的含有170个SSR标记和2个EST标记的... 以142个和尚麦/豫8679的F7:8重组自交系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分析了籽粒平均灌浆速率、最高灌浆速率及千粒重在北京(2006,2007)、安徽合肥(2007)和四川成都(2007)4个生态环境下的性状表现,并利用已构建的含有170个SSR标记和2个EST标记的遗传图谱,对这3个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54个QTLs,涉及小麦1A、1B、2A、2D、3A、3B、3D、4A、4D、5A、5B、6D和7D染色体。其中,17个与平均灌浆速率相关,可解释表型变异的7.17%~ 20.83%;16个与最高灌浆速率相关,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31%~ 15.95%;21个与千粒重相关,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36%~ 16.80%。另外,在1A、1B、2A、3B、4D、6D和7D染色体上发现10个涉及"一因多效"或紧密连锁位点的基因组区段,有助于了解籽粒灌浆和籽粒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数量性状位点 重组自交系 灌浆速率 千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株高和穗位高遗传基础的QTL剖析 被引量:54
14
作者 兰进好 褚栋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25-934,共10页
利用玉米强优势组合(Mo17×黄早四)自交衍生的191个F2单株构建了由SSR和AFLP标记组成的分子连锁图谱。F2进一步自交产生的184个F2∶3家系用于调查株高和穗位高的表型值。采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和相应的作图软件QTLma... 利用玉米强优势组合(Mo17×黄早四)自交衍生的191个F2单株构建了由SSR和AFLP标记组成的分子连锁图谱。F2进一步自交产生的184个F2∶3家系用于调查株高和穗位高的表型值。采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和相应的作图软件QTLmapper/V2.0,分别定位了7个株高和6个穗位高QTL;检测到18对控制株高和13对控制穗位高的上位性效应位点;同时发现了与环境存在显著互作的6个株高和8个穗位高单位点标记区域以及4对株高和4对穗位高上位性效应区域。分析了各种遗传因素在株高和穗位高遗传基础中的相对作用大小,指出了加性、显性和上位性是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重要遗传基础。并对所定位的QTL的真实性、株高和穗位高的关系以及研究结果对分子育种的启示予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株高 穗位高 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遗传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udgo/武育粳3号F2群体分析水稻抗灰飞虱QTL 被引量:16
15
作者 段灿星 程治军 +2 位作者 雷才林 翟虎渠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8-394,共7页
灰飞虱是我国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Mudgo是一个高抗灰飞虱的籼稻品种,对灰飞虱具有强的排驱性和抗生性抗性。利用Mudgo/武育粳3号F2群体,构建了含有177个单株的F2群体的遗传连锁图谱。该连锁图包含104个SSR标记和3个Indel标记,覆盖整... 灰飞虱是我国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Mudgo是一个高抗灰飞虱的籼稻品种,对灰飞虱具有强的排驱性和抗生性抗性。利用Mudgo/武育粳3号F2群体,构建了含有177个单株的F2群体的遗传连锁图谱。该连锁图包含104个SSR标记和3个Indel标记,覆盖整个水稻基因组1409.9cM,每两个标记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3.2cM。采用改进的苗期集团筛选法对177个F2:3家系进行了抗性鉴定,通过Windows QTL Cartographer2.5进行复合区间作图分析,在第2、3、12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抗灰飞虱QTL Qsbph2b、Qsbph3d和Qsbph12a,分别位于标记RM5791~RM29、RM3199~RM5442和I12-17~RM3331之间,单个LOD值分别为3.25、3.11和6.82,贡献率分别为17.3%、15.6%和35.8%,各QTL增强抗性的等位基因效应均来自Mudgo。其中Qsbph12a与标记RM3331和I12-17紧密连锁。结合表型鉴定的结果,Qsbph12a应为抗灰飞虱主效QTL,与该位点紧密连锁的标记可用于抗灰飞虱快速选择辅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灰飞虱 抗性 数量性状基因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品种IR24抗条纹叶枯病相关QTL的检测 被引量:17
16
作者 孙黛珍 江玲 +3 位作者 张迎信 程遐年 翟虎渠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30,共6页
为探明籼稻品种IR24是否携有新的抗条纹叶枯病基因,利用衍生于Asominori/IR24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和以Asominori为遗传背景IR24插入片段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群体,进行抗条纹叶枯病相关QTL的检测。利用疫区田间自然条件鉴定的方法... 为探明籼稻品种IR24是否携有新的抗条纹叶枯病基因,利用衍生于Asominori/IR24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和以Asominori为遗传背景IR24插入片段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群体,进行抗条纹叶枯病相关QTL的检测。利用疫区田间自然条件鉴定的方法,在RIL群体中共检测到4个控制条纹叶枯病的QTL,分别位于第3、5、7、11染色体上(qSTV3、qSTV5、qSTV7、qSTV11),其中qSTV3、qSTV7和qSTV11增强抗性的等位基因来自抗性亲本IR24。采用图示基因型比较法,在CSSL群体中将4个抗条纹叶枯病相关基因位点分别定位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4、L17、L39、L61、L62的IR24插入片段上。对比分析RIL群体和CSSL群体的分子连锁图谱,发现qSTV3所在的标记区间与CSSL17的IR24片段相吻合,qSTV7所在的标记区间与CSSL4的杂合片段、CSSL39的IR24片段相吻合,qSTV11所在的标记区间与CSSL61的IR24片段以及CSSL62的杂合片段相吻合,表明确实存在这3个位点。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比较,发现位于第3染色体上的qSTV3区域存在抗刺吸性害虫的基因簇,是一个表达稳定的抗灰飞虱基因座;位于第7染色体上的qSTV7不同于已报道的抗性基因座,表明IR24携有新的抗性基因,这些基因不同于主基因Stvbi-,为防止广泛使用单一基因而造成的遗传脆弱性提供了新的抗性基因源,并且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不同抗性基因培育抗性稳定的条纹叶枯病抗性品种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条纹叶枯病 灰飞虱 抗性 数量性状基因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持绿相关QTL整合图谱构建及一致性QTL区域内候选基因发掘 被引量:17
17
作者 方永丰 李永生 +5 位作者 白江平 慕平 孟亚雄 张金林 王汉宁 尚勋武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5-185,共11页
以玉米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IBM2 2008Neighbors为参考图谱,收集来自不同实验中的173个玉米持绿相关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信息,利用BioMercator 2.1软件,构建出玉米持绿相关QTL整合图谱;采用元分析技术,在1,4,5,9... 以玉米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IBM2 2008Neighbors为参考图谱,收集来自不同实验中的173个玉米持绿相关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信息,利用BioMercator 2.1软件,构建出玉米持绿相关QTL整合图谱;采用元分析技术,在1,4,5,9号染色体上发掘出5个持绿"一致性"QTL区间。根据"一致性"QTL区间两端标记在玉米物理图谱B73RefGen_v2上的位置,将"一致性"QTL区间进行物理图谱定位,利用Plant GDB(http://www.plantgdb.org/)在线区段批量下载工具(download region data)下载"一致性"区间的1 445个预测基因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预测基因主要参与具体的细胞过程,执行结合功能,催化、转移酶活性和氧化还原酶活性等分子功能。根据"一致性"QTL区间的基因位点名称,在NCBI中下载相关基因序列,与所在"一致性"QTL区间所有预测基因保守结构域进行比对,在5个"一致性"持绿QTL区间内初步确定8个持绿相关候选基因。利用GRAMENE网站(http://www.gramene.org/)的Cmap功能,将水稻持绿基因sgr(stay green)转定位于玉米物理图谱B73RefGen_v2上,找到与其同源的玉米候选基因GRMZM2G091837_T01,其序列与已发表的玉米衰老诱导叶绿体持绿蛋白基因sgr1序列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持绿性 数量性状位点(qtl) 整合图谱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株高QTL定位及精确性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志勇 黄育民 +2 位作者 张凯 王侯聪 江良荣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6-121,共6页
分别应用具有127和131个标记位点的“广佳”(广陆矮4号×佳辐占)和“明佳”(明恢86×佳辐占)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水稻株高数量性状位点(QTL)进行检测和效应分析.为保证QTL定位精确性,采用排列试... 分别应用具有127和131个标记位点的“广佳”(广陆矮4号×佳辐占)和“明佳”(明恢86×佳辐占)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水稻株高数量性状位点(QTL)进行检测和效应分析.为保证QTL定位精确性,采用排列试验法确定每一群体的LOD阀值.结果显示:排列测验法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阀值推断统计方法,两个群体LOD阀值分别为2.8和2.7.“广佳”群体共检测到5个加性QTL,位于第1、6、7、8和11染色体的5个区间,单位点贡献率在5.31%-48.35%之间;“明佳”群体共检测到4个加性QTL,位于第3、5、9和12染色体的4个区间,单位点贡献率在7.56%-11.50%之间.同时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复合区间作图法(MCIM)在两群体各检测到1对上位性QTL.作者从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对QTL定位精确性进行了讨论,为今后数量性状遗传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株高 数量性状位点 排列试验法 定位精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产量及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47
19
作者 易斌 陈伟 +2 位作者 马朝芝 傅廷栋 涂金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6-682,共7页
通过QTL作图分析了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以甘蓝型油菜中油821和保604 F1代小孢子培养获得的DH系为作图群体,构建了由20个连锁群组成的,包括251个分子标记(2个RFLP标记,72个RAPD标记,91个SSR标记,86个SRAP标记)的遗传连锁图... 通过QTL作图分析了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以甘蓝型油菜中油821和保604 F1代小孢子培养获得的DH系为作图群体,构建了由20个连锁群组成的,包括251个分子标记(2个RFLP标记,72个RAPD标记,91个SSR标记,86个SRAP标记)的遗传连锁图(10个标记没有分配到连锁群中).图谱的平均图距为6.96 cM,共覆盖油菜基因组1 746.5 cM.在此图谱基础上采取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与油菜产量及其相关性状有关的QTL共17个.其中控制株高的3个分别位于第4、第9和第10连锁群上,对性状的解释率为9.42%~17.58%;与分枝部位有关的4个分别位于第4、第6和第7连锁群上,其中Bp1和Bp2均位于第4连锁群,对性状的解释率为8.13%~15.20%;与主花序有效长有关的3个分别位于第4、第10和第16连锁群上,对性状的解释率为7.49%~23.36%;与一次有效分枝有关的2个分别位于第1、第4连锁群上,对性状的解释率为15.29%~19.58%;与角果总数和千粒重有关的分别位于第4连锁群和第9连锁群上,贡献率分别为17.42%和7.64%;与单株产量有关的3个分别位于第3、第4和第15连锁群,共解释26.60%的表型变异.部分性状的QTL在连锁群上成簇分布,对性状贡献率很大,表现主效QTLs的特点,相应的性状之间也呈显著相关,这表明一因多效或者相关的QTLs之间紧密连锁是性状相关的遗传基础.本研究中与主效QTLs连锁的标记可用于油菜产量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双单倍体群体 分子标记遗传图谱 产量 数量性状位点(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环境下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的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亚春 倪大虎 +4 位作者 宋丰顺 李莉 陆徐忠 李泽福 杨剑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4-274,共11页
利用2个直链淀粉含量相似的水稻品种9311和日本晴为亲本,采取单粒传法创建由190个家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并构建了包含202个SSR、CAPs和STS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3个不同生态环境下(海南陵水、安徽合肥和怀远)对... 利用2个直链淀粉含量相似的水稻品种9311和日本晴为亲本,采取单粒传法创建由190个家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并构建了包含202个SSR、CAPs和STS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3个不同生态环境下(海南陵水、安徽合肥和怀远)对RVA谱特征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冷胶黏度、消减值、峰值时间、起浆温度和回复值)的8个特征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共定位到57个QTL,单个性状QTL数目在1~14个之间,说明RVA谱特征值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13个QTL在3个不同环境中被2次或3次检测到,其中qCPV-3、qCPV-10b、qSBV-10b、qCSV-3b、qCSV-10b(贡献率分别为26.9%、29.5%、29.7%、25.2%、28.3%)被3次检测到,稳定性较高。16个QTL具有一因多效性,单个QTL位点控制的性状一般在2~6个之间,第10染色体RM25032~RM1375区段控制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消减值、峰值时间和回复值等6个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RVA谱特征值 数量性状 qtl稳定性 qtl多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