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0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ship between waxy crude viscosities and wax crystal microstructure
1
作者 高鹏 张劲军 +1 位作者 侯磊 王海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406-410,共5页
It is important and profound to quantitatively study the relation between rheology and microstructure for development of the microstructural mechanism of crude oil rheology and even for the waxy crude oil pipelining.H... It is important and profound to quantitatively study the relation between rheology and microstructure for development of the microstructural mechanism of crude oil rheology and even for the waxy crude oil pipelining.However,due to the high complexity and irregularity of wax crystal morphology,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is hard to achieve.This has hampered further study on the rheology-microstructure relationship.A new approach combined the fractal geometry and the stereology theory is presented for quantifying the intricate wax crystal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Based on the characterization,the effects of microstructures and oil composition on the waxy crude viscosities are analyzed quantitatively.It further validates the previous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enriches understanding into the microstructural mechanism of waxy crude oil rhe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XY CRUDE oil APPARENT VISCOSITY WAX crystal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quantitative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Quantitative Character for Anatomy in Tomato Seedling Stem
2
作者 LI Fuheng WEI Liyan YU Longfeng QI Donglai ZHANG Da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9年第1期14-18,共5页
The results of quantitative characters for anatomy in stems of three varieties tomatoes seedlings showed that the cell population between vascular bundle and epidermis, the cellular layers among vascular bundles and t... The results of quantitative characters for anatomy in stems of three varieties tomatoes seedlings showed that the cell population between vascular bundle and epidermis, the cellular layers among vascular bundles and the cell population in an unit area (mm^2) of no vascular bundle areas were similar and there had small difference among three varieties. On the foundation of these studies, the developmental mechanism of tomato seedling stem wa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copersicun esculentum STEM anatomic structure quantitative character DEVELOP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数字孪生技术的桥梁结构安全风险监测与预测方法
3
作者 翟越 赵腾 +3 位作者 雷尚学 王会峰 杨永明 张韵生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69-3079,共11页
为了增强钢筋混凝土桥梁在运营阶段的安全评估能力,依托自研监测设备,设计监测点布设位置,确定监测阈值并搭建智能监测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安全风险智能监测与定量预测方法。该方法将桥梁结构监测数据与有限元模型交互,... 为了增强钢筋混凝土桥梁在运营阶段的安全评估能力,依托自研监测设备,设计监测点布设位置,确定监测阈值并搭建智能监测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安全风险智能监测与定量预测方法。该方法将桥梁结构监测数据与有限元模型交互,实现对桥梁结构安全的实时预测分析,达到模拟结果可视化,并以湖北某市的钢筋混凝土桥梁为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桥梁目前处于安全状态,与监测结果一致,并通过接近阈值的监测数据预测出A2联箱梁桥墩及支座发生结构损伤的可能性较高;该方法对于桥梁结构安全性分析判断有着较高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桥梁结构安全 数字孪生 智能监测 数值分析 定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油气共生矿井油型气涌出危险性定量评价
4
作者 魏明尧 皇甫昊棋 +3 位作者 高康 陆春钦 蔚立元 付士根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75,共9页
为解决煤油气共生矿井面临的油型气涌出灾害,提出油型气涌出危险性定量评价技术。首先将煤层顶底板岩层稳定性作为评价油型气涌出的关键参数,并以电阻率水平分布均匀度来表征岩层稳定性,采用直流电法探究顶底板岩层电阻率分布特征,提出... 为解决煤油气共生矿井面临的油型气涌出灾害,提出油型气涌出危险性定量评价技术。首先将煤层顶底板岩层稳定性作为评价油型气涌出的关键参数,并以电阻率水平分布均匀度来表征岩层稳定性,采用直流电法探究顶底板岩层电阻率分布特征,提出基于岩层电阻率变异系数的岩层稳定性动态定量探测方法;同时,综合考虑地质结构的影响,辅以岩层采动破坏深度、力学参数、渗透性及断层构造等静态参数,并采用变权理论的层次分析法(AHP)定量计算出各因素对于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而提出油型气涌出危险性的综合定量评价方法;最后定量评价黄陵矿区2个典型区域的油型气涌出危险性,其结果与现场实际油型气抽采钻孔的抽采量数据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油气共生矿井 油型气 涌出危险性 定量评价 地质构造 电阻率 电法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下电信网络诈骗受害风险影响因素量化分析
5
作者 周胜利 徐睿 +1 位作者 陈庭贵 汪邵杰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84,共14页
开展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下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风险影响因素研究,对于揭示犯罪规律和提升技术防治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为此,依托真实AI诈骗案件数据开展模拟实验,将犯罪过程解构为伪造信息的生成、传播与影响3个阶段,从... 开展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下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风险影响因素研究,对于揭示犯罪规律和提升技术防治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为此,依托真实AI诈骗案件数据开展模拟实验,将犯罪过程解构为伪造信息的生成、传播与影响3个阶段,从中提取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流、数据包、网络行为和受害风险等潜变量,再结合结构方程模型理论构建分析框架,系统量化了不同要素对受害风险的影响路径与作用贡献度。研究结果表明,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受害风险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且在整体影响效应中占据主导地位;数据流与数据包特征的中介效应较弱,在影响路径中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电信网络诈骗 结构方程模型 量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树木定量结构模型的单木参数提取及生物量估测
6
作者 于磊 徐佳佳 +4 位作者 倪辰 孔令瑗 黄庆丰 刘华 唐雪海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9-389,共11页
【目的】以安徽省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落叶阔叶林为研究对象,探究在复杂林境下树木定量结构模型利用无人机激光雷达数据进行单木生物量估测的应用潜力。【方法】通过地面调查和无人机获取样地与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其中以地面数据为实... 【目的】以安徽省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落叶阔叶林为研究对象,探究在复杂林境下树木定量结构模型利用无人机激光雷达数据进行单木生物量估测的应用潜力。【方法】通过地面调查和无人机获取样地与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其中以地面数据为实测参照数据。采用相对最短路径算法对雷达数据进行分割,利用树木定量结构模型提取分割后单木点云的树木参数(胸径、主干体积、枝干体积、分支数、冠层基部高度、冠层面积、冠层体积以及冠幅),并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以及方差膨胀因子对参数进行变量筛选,最后构建基于3种机器学习算法的单木生物量估测模型。【结果】基于随机森林(RF)构建的生物量模型训练效果最佳(R^(2)=0.8800,RMSE=192.81 kg,rRMSE=29.88%),多层感知机(MLP)训练效果(R^(2)=0.8200,RMSE=236.48 kg,rRMSE=36.65%)与支持向量机(SVM)较为相近(R^(2)=0.8100,RMSE=243.67 kg,rRMSE=37.77%)。【结论】本文证实了从树木定量结构模型中所提取的树木参数能在落叶期阔叶树种中构建出精度较高的生物量估测模型,可以为复杂森林环境下的资源调查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激光雷达 树木定量结构模型 生物量估测 树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丝形态特性与细支卷烟填充密度均匀性关系研究
7
作者 游敏 付金存 +5 位作者 王远 王震 陈思蒙 李斌 邓国栋 吴恺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1,共7页
为研究烟丝形态特性与细支卷烟填充密度均匀性的关系,测定烟丝的结构分布(长丝率、中丝率、短丝率等)、形态参数(长度、宽度、卷曲度)等指标,并根据前述数值对烟丝总体形态进行表征,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烟丝形态特性与烟支填充密度... 为研究烟丝形态特性与细支卷烟填充密度均匀性的关系,测定烟丝的结构分布(长丝率、中丝率、短丝率等)、形态参数(长度、宽度、卷曲度)等指标,并根据前述数值对烟丝总体形态进行表征,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烟丝形态特性与烟支填充密度均匀性系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通过求取模型最优解以寻求烟丝结构的最佳调控方向,并进行生产验证。结果表明:再造梗丝宽度设定为0.8~1.0 mm时,与实际生产符合性较好,且中丝率、短丝率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再造梗丝的宽度符合性;烟丝的总体长度、总体宽度、总体卷曲度、中丝率、短丝率与细支卷烟填充密度均匀性系数的回归方程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再造梗丝掺配比例为2%~8%时,模型的线性度较好;依据模型最优解对烟丝结构进行生产调控,烟丝总体长度降低了5.9%,总体卷曲度降低了4.4%,中短丝率上升了57.9%,烟支填充密度均匀性提高了4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支卷烟 填充密度均匀性 形态特性 烟丝结构分布 形态参数 定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和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离子液体的声速
8
作者 季常征 万仁 +2 位作者 时兆翀 彭昌军 刘洪来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65,共8页
离子液体的声速可采用实验测定、半经验模型和理论研究方法获得,其中,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模型已受到广泛关注,但构造一个有效的QSPR模型取决于选择合适的分子描述符。本文采用片段活度系数类导体屏蔽模型(COSMO-SAC)获得离子液体... 离子液体的声速可采用实验测定、半经验模型和理论研究方法获得,其中,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模型已受到广泛关注,但构造一个有效的QSPR模型取决于选择合适的分子描述符。本文采用片段活度系数类导体屏蔽模型(COSMO-SAC)获得离子液体电荷密度分布片段面积(Sσ)和空穴体积(VCOSMO)两个描述符,并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和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构建了用于描述离子液体声速的线性QSPR模型u-MLR和非线性QSPR模型u-ANN,模型中包含了温度和离子液体相对分子量,所涉及的数据集包括171种离子液体的5 114个数据点。在总的离子液体声速数据集中,u-MLR和u-ANN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70 6和0.999 5,平均绝对相对偏差(AARD)分别为1.59%和0.10%,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30.68 m/s和4.12 m/s。结果表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的u-ANN模型的预测效果明显优于基于线性回归方法建立的u-MLR模型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速 离子液体 人工神经网络 多元线性回归 定量结构-性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结构数据驱动的车轮扁疤定量识别方法
9
作者 钱新宇 谢清林 +1 位作者 陶功权 温泽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8-697,共10页
为了快速、准确检测车轮扁疤,提出以不同结构数据为驱动载体的车轮扁疤定量识别方法.将合成的扁疤车轮数据作为车轮不圆激励输入地铁车辆−轨道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获取不同工况下的轴箱振动响应.对轴箱振动响应进行数据规整,制成不同结... 为了快速、准确检测车轮扁疤,提出以不同结构数据为驱动载体的车轮扁疤定量识别方法.将合成的扁疤车轮数据作为车轮不圆激励输入地铁车辆−轨道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获取不同工况下的轴箱振动响应.对轴箱振动响应进行数据规整,制成不同结构形式的样本集,将它与速度信号融合输入多输入卷积神经网络(MCNN)模型进行训练,探究MCNN模型在不同数据结构输入下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相较于设置的其他输入数据结构,输入数据结构为时域、频域和时频域组合的MCNN模型识别性能最佳,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与拟合度(R2)分别为1.947%和0.9978,耗时相对较低,单个样本为0.1579 ms.经典模型对比实验、速度信息消融实验和实测数据迁移学习实验的结果表明,输入数据结构为时域、频域和时频域组合的MCNN模型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扁疤 定量识别 多结构数据样本集 多输入卷积神经网络 轴箱振动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芦村二号煤矿薄煤层构造与煤厚稳定性定量评价
10
作者 李峰 贺延军 +3 位作者 冯英 马锐 史康 郭晨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1-273,共13页
薄煤层条件下的煤炭开采对精确掌握煤厚与构造的空间变化规律提出了更高要求。陕西延安黄陵矿区北部发育薄煤层,对其构造发育特点与煤厚空间变化规律认识不清,限制了煤炭高效开采与智能化矿井建设。笔者以延安芦村二号煤矿主采的2号煤... 薄煤层条件下的煤炭开采对精确掌握煤厚与构造的空间变化规律提出了更高要求。陕西延安黄陵矿区北部发育薄煤层,对其构造发育特点与煤厚空间变化规律认识不清,限制了煤炭高效开采与智能化矿井建设。笔者以延安芦村二号煤矿主采的2号煤层为研究对象,基于煤层底板标高数据,开展趋势面分析与构造曲率分析,揭示构造展布与发育特点;基于网格剖分法计算了775个网格节点的煤厚变异系数,揭示煤层厚度及其稳定性变化规律,克服了传统煤厚变异系数单一评价值对揭示煤厚稳定性空间变化的不足。结果显示,芦村二号煤矿2号煤层属于较稳定煤层,整体呈一走向NE、倾向NW的单斜构造,在此背景下,叠加了轴向为NW的次级波状起伏。新识别并圈定了3处典型构造,分别为:煤矿东北部发育一局部凹陷,中北部发育一局部凸起,煤矿南部发育一个呈NW—SE向展布的马鞍状构造。在马鞍状构造北部叠加了勘探与采掘期间发现的若干断层,使得煤矿南部构造相对复杂。煤厚变异系数介于0.16%~15.24%,平均为1.98%,呈现从北向南逐渐增加的趋势,在西南部12-7和12-8号钻孔附近达到最大值。在可采范围内,煤层厚度稳定性由NE向SW逐步变差,马鞍状构造与煤厚变异系数高值区高度吻合。基于煤厚及煤厚变异系数分级,识别出6类煤厚及稳定性组合方案,实现了煤厚及稳定性的平面分区评价,揭示可采范围内东部的开采条件好于西部,西南部最差,源于马鞍状构造加剧了煤厚变化。研究成果可为薄煤层安全、高效、精准开采提供地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质 薄煤层 构造定量评价 构造曲率 趋势面分析 煤厚变异系数 稳定性 精准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污染物诱导12种细胞核受体相关活性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
11
作者 李建青 王天勤 +3 位作者 滕跃发 郭磊 黄杨 李斐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59-970,I0009,共13页
合成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并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成为潜在的新污染物,进而与人类接触,危害人体健康。为了防治潜在新污染物的健康危害,需要全面评估已经和即将进入市场的化合物的毒性。基于实验的毒性评估速度远低于新化合物进... 合成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并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成为潜在的新污染物,进而与人类接触,危害人体健康。为了防治潜在新污染物的健康危害,需要全面评估已经和即将进入市场的化合物的毒性。基于实验的毒性评估速度远低于新化合物进入市场的速度,且传统毒性实验不仅耗费时间与经济成本,还会在不同实验室的实验结果之间产生争议,使毒性筛查标准不一。因此,亟需开发基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标准的高通量毒性预测模型,以高效填补化合物毒性数据空缺。本研究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对Tox21数据库中各种类别化合物进行毒性预测。化合物的结构数据使用简化分子线性输入规范(SMILES)格式表示,表征物理化学性质和实验条件的信息使用RDKit库和Mordred库编码为描述符。通过Python的Sklearn库与XGBoost库计算并筛选各变量的信息增益得到新的特征集,并依此建立毒性预测模型,实现对12类细胞核受体相关活性指标的精准预测。模型在12个数据集上的平均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UC)为0.84,所有训练和测试集数据均位于模型应用域内。外部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构建模型性能优于在Tox21挑战赛中的其他模型。通过SHAP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分析,解释了毒性机理,发现log P、分子拓扑结构、ZMIC、piPC等描述符是影响活性的主要原因。为了方便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使用该模型,将模型开发为可视化软件,允许以SMILES格式输入化合物结构并进行毒性预测。本研究开发的预测模型及其配套软件能够快速筛查新污染物的毒性,并为新化学品的安全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污染物 定量构效关系 机器学习 生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胶结粗粒土初始结构对剪切带的影响
12
作者 魏龙 魏玉峰 +2 位作者 康俊洋 张国奥 彭俊皓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2-190,共9页
为研究无胶结粗粒土初始结构对剪切带的影响,开展了不同初始结构粗粒土的可视化直剪试验,获取了不同法向应力下剪切带的变化特征,确定了粗粒土初始结构与剪切带厚度值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利用图像识别方法提取了土体颗粒圆度、扁平度、... 为研究无胶结粗粒土初始结构对剪切带的影响,开展了不同初始结构粗粒土的可视化直剪试验,获取了不同法向应力下剪切带的变化特征,确定了粗粒土初始结构与剪切带厚度值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利用图像识别方法提取了土体颗粒圆度、扁平度、定向角、孔隙率、配位数等初始结构信息量化指标,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各量化指标对剪切带厚度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无胶结粗粒土初始结构直接影响剪切带的形成和发展,其中颗粒接触关系对剪切带厚度的影响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颗粒形状和排列方式;随着正应力的增加,颗粒形状对剪切带的影响愈发显著,颗粒不规则的几何特性在应力作用下被放大,进一步影响剪切带的形态与演化。研究成果对粗粒土初始结构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土 初始结构 剪切带 量化指标 灰色关联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SPR中变量选择和建模算法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马倩 宋项宁 +5 位作者 苑媛 万可风 杜红岩 张宏哲 郭亚逢 张金梅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3-523,共11页
为满足大量化学品危险特性的评价需要,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在化学品安全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迅猛发展。QSPR研究的发展侧重模型预测能力或注重机理解释,都要依靠计算方法的不断优化来提高模型的拟合能力、预测能力、稳定性或处... 为满足大量化学品危险特性的评价需要,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在化学品安全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迅猛发展。QSPR研究的发展侧重模型预测能力或注重机理解释,都要依靠计算方法的不断优化来提高模型的拟合能力、预测能力、稳定性或处理复杂混合物的能力等。本文综述了QSPR研究在化学品危险特性评价中的发展,特别是特征描述符选择算法、建模算法和基于图神经网络的深度QSPR的技术原理与应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结构-性质关系 化学品安全 特征选择 机器学习 图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隐结构模型的319例骨关节炎患者证候研究
14
作者 沈鑫鑫 王文佳 +1 位作者 赵悦竹 王颖航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97-1801,共5页
目的:基于隐结构模型分析骨关节炎中医证候及辨证规律,为骨关节炎临床辨证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骨关节炎患者319例的完整病例资料,构建数据库,运用Lantern5.0软件构建骨关节炎患者的隐... 目的:基于隐结构模型分析骨关节炎中医证候及辨证规律,为骨关节炎临床辨证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骨关节炎患者319例的完整病例资料,构建数据库,运用Lantern5.0软件构建骨关节炎患者的隐结构模型,提取证候信息分析骨关节炎证候及辨证规律。结果:构建纳入的319例患者的隐结构模型中,得到64个频次≥16次的症状、舌脉的显变量,20个隐变量,40个隐类,4个综合聚类模型。结论:骨关节炎病性为虚、寒、热;病理因素为病理因素有气虚、血虚、阴虚、血瘀、湿热、寒湿、气滞,辨证分型有气虚血瘀证兼血虚、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湿热阻痹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结构模型 聚类分析 骨关节炎 证候 辨证规律 证候要素 量化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15
作者 邬张玉 赵雪燕 +1 位作者 雍怀松 何显儒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2,共8页
高分子材料由原子-链段-凝聚态多级结构组成,高分子链段的运动能力与凝聚态结构及宏观黏弹性都密切相关。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以氢质子为探针,能够原位、无损高效地表征含氢链段的运动特性。通过反演计算,可以进一步量化不同运动... 高分子材料由原子-链段-凝聚态多级结构组成,高分子链段的运动能力与凝聚态结构及宏观黏弹性都密切相关。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以氢质子为探针,能够原位、无损高效地表征含氢链段的运动特性。通过反演计算,可以进一步量化不同运动单元的占比及其弛豫时间。这项技术在高分子链段运动相关研究中展现了极大的应用潜力,包括相结构、组分比例、表界面相互作用力、交联网络及动力学演化等方面的研究。本文简述了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测试原理,分类总结了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高分子定性与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其在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 链段运动 弛豫时间 凝聚态结构 定性与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品及个人护理品废水中臭氧反应速率预测模型研究
16
作者 赵文琛 张冰 +6 位作者 邢维龙 汪贞 王蕾 石利利 纪剑 周建中 范德玲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70-976,共7页
药品及个人护理品(PPCPs)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类新兴污染物,废水中臭氧反应速率(kO3)对于PPCPs的环境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对50种PPCPs类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基于因子分析法筛选Dragon分子结构描述符,运用... 药品及个人护理品(PPCPs)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类新兴污染物,废水中臭氧反应速率(kO3)对于PPCPs的环境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对50种PPCPs类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基于因子分析法筛选Dragon分子结构描述符,运用遗传算法-多元线性回归法构建废水中PPCPs与臭氧反应速率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模型,从分子描述符结构上解释影响臭氧反应速率的关键因素,并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QSAR模型构建与验证导则对模型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稳健性和较好的预测能力。基于Williams图定义的模型应用域(AD)结果表明,模型有1个X离群点和2个Y离群点。因此,所构建的QSAR模型可用于预测应用域内其他PPCPs废水中臭氧反应速率,对提升污水处理厂PPCPs的去除工艺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及个人护理品 臭氧反应速率 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新场地区三叠系须二段构造裂缝特征及定量预测
17
作者 杨旭 白鸣生 +2 位作者 龚汉渤 李皋 陶祖文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3,共11页
川西坳陷新场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二段储层致密,其构造裂缝发育与分布特征对气藏高效开发至关重要。基于成像测井资料分析了研究区储层构造裂缝的发育特征,并在非均质岩石力学模型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岩石破裂准则与弹性应变能,... 川西坳陷新场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二段储层致密,其构造裂缝发育与分布特征对气藏高效开发至关重要。基于成像测井资料分析了研究区储层构造裂缝的发育特征,并在非均质岩石力学模型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岩石破裂准则与弹性应变能,开展了目的层在喜马拉雅时期的构造应力场、构造裂缝的数值模拟和定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①川西新场地区三叠系须二段裂缝以构造剪切缝为主,裂缝走向按发育程度依次为NWW向、NEE向、近EW向和近SN向;其形成期次主要包括印支晚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早期和喜马拉雅晚期4期,前2期形成的裂缝大多被方解石或石英充填,仅喜马拉雅时期形成的裂缝为有效缝。②喜马拉雅运动时期,须二段水平最大主应力主要为65~100 MPa,水平最小主应力主要为50~85 MPa,其应力分布受构造部位和岩相控制。③研究区构造裂缝平均密度整体较小,为0.28条/m,断层附近的裂缝密度大于1.20条/m,不同岩相中的裂缝密度差异明显,断层、构造部位和岩相等因素共同控制着裂缝的分布。④裂缝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为11.40%,预测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裂缝 构造应力场 数值模拟 裂缝定量预测 构造部位 岩相 须二段 三叠系 新场地区 川西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量化指标记录的约3600~1500 cal a BP年间农牧交错带黄旗海湖面波动特点
18
作者 贾玉连 王屹蕾 +2 位作者 王朋岭 万智巍 凌超豪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325,共11页
基于湖泊碎屑堆积反演湖泊环境演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大部分指标方法仅具有定性特点且敏感程度受制于背景环境等因素,影响了对湖泊环境演变与水文气候变化过程的深入了解。因此,从结构涌现秩序的理念... 基于湖泊碎屑堆积反演湖泊环境演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大部分指标方法仅具有定性特点且敏感程度受制于背景环境等因素,影响了对湖泊环境演变与水文气候变化过程的深入了解。因此,从结构涌现秩序的理念出发,基于粒度参数指标体系,开发了可用于描述体系结构演化的指标——体系结构量化指数(又称结构异常指数),尝试重建东亚季风边缘区农牧交错带封闭湖泊黄旗海约3 600~1 500 cal a BP年间湖面水位波动。结果显示,在轨道驱动的夏季太阳辐射降低的背景下,黄旗海湖面逐渐降低,期间存在百年尺度的剧烈波动。与基于孢粉重建的山西公海降水量、贵州董哥洞和湖北和尚洞等洞穴石笋氧同位素记录,以及ENSO活跃程度等记录对比分析发现,这种百年尺度的波动与太阳活动驱动的亚洲季风区夏季风降水和ENSO活动密切相关。太阳辐射减弱、夏季风降水减弱、ENSO活动增强,反之亦然。本研究揭示了太阳活动与ENSO、夏季风强度之间的关系,验证了湖泊碎屑沉积结构异常指数能在百年-千年尺度上较好地反演封闭湖泊水位变化。从已有的研究推断,这种反演具有定量属性,这对于内陆湖泊全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湖泊 碎屑沉积 农牧交错带 体系结构量化指数 湖面波动 太阳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对水生生物急性毒性机制的理论计算研究
19
作者 卢鸿泽 艾玥洁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7,共18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是水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持久性化合物,具有生物累积性和生物毒性,对动植物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尽管近年来已有大量关于PFASs毒性的研究,但对其水生毒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仍缺乏深入探讨.除生物实验外,计算模型...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是水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持久性化合物,具有生物累积性和生物毒性,对动植物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尽管近年来已有大量关于PFASs毒性的研究,但对其水生毒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仍缺乏深入探讨.除生物实验外,计算模型在获取PFASs的毒理学数据和信息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构建PFASs单一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和食物链联合毒性2D-QSAR模型,研究了PFASs对水生生物毒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毒性机理.结果表明,PFASs分子的水生急性毒性与其得失电子能力、静电相互作用能力、疏水性和生物累积性密切相关.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发现,PFASs主要通过范德华力和静电相互作用与水生生物的靶蛋白结合,从而导致毒性效应.此外,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对PFASs水生生物毒性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溶剂化效应对PFASs的水生毒性具有显著影响,同时温度和离子强度条件对不同的水生生物表现出不同的影响.本研究从计算模型的角度揭示了PFASs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机制,为未来研究新型PFASs的毒性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 水生生物 急性毒性 定量构效关系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LiDAR和TLS的单木地上生物量估算对比研究
20
作者 张怡颖 高洋 +4 位作者 莘晓玥 吕佳 张天慧 卢慧翠 杨金明 《山东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41-50,63,共11页
为比较移动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与地基激光雷达(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TLS)结合定量结构模型(TreeQSM)进行地上生物量估算的差异,本研究以青岛农业大学城阳校区内26棵乔木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TLS设备Trim... 为比较移动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与地基激光雷达(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TLS)结合定量结构模型(TreeQSM)进行地上生物量估算的差异,本研究以青岛农业大学城阳校区内26棵乔木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TLS设备Trimble X7及移动LiDAR设备LiGrip H120和欧思徕R8+对树木进行点云数据采集,通过去噪、地面点分类、根据地面点归一化和单木分割等预处理,利用优化的定量结构模型(Quantitative Structure Models,QSMs)构建单木枝干的三维几何模型,并提取树木胸径(DBH)和树高。结合树种的木材基本密度,将单木体积转化为地上生物量。结果显示:(1)移动LiDAR和TLS点云在TreeQSM建模的最优参数上差异不显著;(2)利用TreeQSM从TLS、LiGrip和R8+点云提取的DBH与实测值相比,线性拟合的R2分别为0.945、0.926和0.942,RMSE分别为2.1 cm(5.9%)、4.4 cm(12.4%)和2.7 cm(7.6%),树高与无人机LiDAR提取结果相比,线性拟合的R2分别为0.878、0.871和0.822,RMSE分别为1 m(4.6%)、1.2 m(5.6%)和1 m(4.6%);(3)利用LiGrip和R8+估算的单木地上生物量与TLS相比,线性拟合的R2分别为0.913和0.955,RMSE分别为0.836 t(53.9%)和0.503 t(32.5%),一致性相关系数(Concordanc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CCC)分别为0.739和0.88。树干生物量的偏差小于树枝生物量,线性拟合的R2分别为0.967和0.932,RMSE分别为0.04 t(10.6%)和0.036 t(9.7%),CCC分别为0.95和0.96。本研究表明移动LiDAR结合定量结构模型提取树木参数并估算单木生物量的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TLS。当移动LiDAR点云精度更高时,估算结果更加准确。本研究为使用移动LiDAR开展单木及区域生物量估算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参数提取 单木分割 定量结构模型 单木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