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4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al-Time PCR探针法定量检测沙门菌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耿士忠 潘志明 +5 位作者 方强 丛秋霞 刘杰 刘志成 文志发 焦新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04-1007,1027,共5页
目的建立快速、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Real-Time PCR方法定量检测沙门菌。方法根据编码沙门菌肠毒素基因stn的核苷酸序列,设计荧光探针和一对引物,通过对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摸索,建立定量检测沙门菌的方法。结果建立的Real-... 目的建立快速、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Real-Time PCR方法定量检测沙门菌。方法根据编码沙门菌肠毒素基因stn的核苷酸序列,设计荧光探针和一对引物,通过对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摸索,建立定量检测沙门菌的方法。结果建立的Real-Ti me PCR方法有很好的特异性与敏感性,所检测沙门菌结果均为阳性,而非沙门菌均为阴性;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R2=0.993,其敏感性为5CFU。运用该方法对108份鸡粪便、50份鸡肉以及58份水样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7%(6/108)、4%(2/50)和3.4%(2/58),与传统细菌分离检测结果相符。结论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特点,此研究为环境及疾病诊断中沙门菌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real-time pcr 荧光定量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猪繁殖障碍性病毒Real-time 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2
作者 赵绪永 马辉 +1 位作者 宁豫昌 赵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7-33,共7页
【目的】建立可同时检测猪伪狂犬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和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PRV、PPV和PCV2的核苷酸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以10倍系列稀释的阳性质粒为模板,优... 【目的】建立可同时检测猪伪狂犬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和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PRV、PPV和PCV2的核苷酸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以10倍系列稀释的阳性质粒为模板,优化反应条件,建立检测PRV、PPV和PCV2的多重Real-time PCR方法,并对其敏感性、重复性和特异性进行检验;分别采用单项和多重Real-time PCR方法,对临床收集的42份疑似病料进行检测,比较2种方法的符合率。【结果】特异性和灵敏度试验表明,建立的多重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与其他病原无明显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高,可检出1.0×101拷贝/μL的阳性质粒或1TCID50/mL的病毒样品。用多重Real-time PCR对42份临床疑似病料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与单重Real-time PCR结果完全一致,表明多重Real-time PCR方法是可行的。【结论】建立了可同时检测PRV、PPV和PCV2的多重Real-time PCR方法,该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和重复性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毒 猪细小病毒 猪圆环病毒Ⅱ型 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星状病毒通用型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3
作者 陈立功 穆英丽 +5 位作者 张诚 潘保革 范乐乐 魏忠华 王学静 刘聚祥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59,共7页
为建立用于鹅星状病毒1(GAstV 1)和鹅星状病毒2(GAstV 2)感染快速检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试验根据部分GAstV ORF2基因和部分3′非编码区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采用矩阵法获得引物和探针的最优浓度,在优化退火温度的基础... 为建立用于鹅星状病毒1(GAstV 1)和鹅星状病毒2(GAstV 2)感染快速检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试验根据部分GAstV ORF2基因和部分3′非编码区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采用矩阵法获得引物和探针的最优浓度,在优化退火温度的基础上,分别建立扩增GAstV 1和GAstV 2的标准曲线,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建立的方法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并与文献报道的常规RT-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优化后的反应体系中最优上、下游引物浓度均为0.40(或0.50)μmol/L,探针浓度均为0.50μmol/L,扩增线性范围分别为3.26×10^(3)~3.26×10^(8)拷贝/μL和7.09×10^(3)~7.09×10^(8)拷贝/μL,相关系数均为0.998;该方法可特异性检出两种GAstV,但对新城疫病毒、H9亚型禽流感病毒、鸭坦布苏病毒、新型鸭呼肠孤病毒、鹅细小病毒和血清4型禽腺病毒6种鹅病相关病毒的核酸均无扩增信号;其检测限分别为3.26×10^(2)拷贝/μL和7.09×10^(1)拷贝/μL;组内变异系数和组间变异系数均低于3%。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GAstV阳性率为90.57%(96/106);而文献报道的常规RT-PCR方法对GAstV 1和GAstV 2的混合阳性率为62.26%。研究表明,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为同时检测GAstV 1和GAstV 2提供了快速、敏感、特异且能满足临床样本需求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星状病毒 荧光定量RT-pcr TAQMAN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出血症病毒RHDV1和RHDV2一步法双重TaqMan探针荧光定量RT-PCR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4
作者 陈萌萌 王冠萱 +8 位作者 仇汝龙 范志宇 胡波 宋艳华 魏后军 徐为中 葛雷 李一鸣 王芳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7-942,共6页
兔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兔出血症是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对养兔业造成严重危害。本研究基于RHDV衣壳蛋白(VP60)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可同时检测RHDV1和RHDV2两种毒株的双重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体系。反应体... 兔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兔出血症是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对养兔业造成严重危害。本研究基于RHDV衣壳蛋白(VP60)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可同时检测RHDV1和RHDV2两种毒株的双重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体系。反应体系:2×One Step RT-PCR BufferⅢ10.0μL,上下游引物(10μmol/L)各0.6μL,ROX Reference DyeⅡ(50×)0.4μL,两种荧光探针(10μmol/L)各0.8μL,待测样本2.0μL,ddH_(2)O 4.8μL。反应程序:42℃5 min,95℃10 s,95℃5 s,60℃30 s,40个循环。试验结果表明,该体系特异性强,与轮状病毒、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兔支气管败血波氏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无交叉反应;灵敏度高,最低检测限为1μL 100拷贝。通过组内重复和组间重复进行重复性分析,Ct值变异系数为0.2%~2.9%,表明该体系稳定性较好。使用该体系对112份临床样本(60份肝脏组织、52份鼻肛拭子)进行检测,RHDV总检出率为69%,而常规RT-PCR体系的检出率仅为51%。本研究建立的双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强特异性和良好的重复性,可为RHDV的临床快速诊断及定量分析提供可靠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出血症病毒 荧光定量RT-pcr TAQMAN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果中仙人掌X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5
作者 柏自琴 罗会 +2 位作者 解璞 郑伟 刘涛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5-289,共5页
仙人掌X病毒(cactuSviruSX,CVX)严重威胁世界火龙果产业的发展。为实现对该病毒的定量检测,本研究根据CVX外壳蛋白(CP)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CVX-F/-R,建立了引物浓度150 nmol/L,退火温度62℃的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仙人掌X病毒(cactuSviruSX,CVX)严重威胁世界火龙果产业的发展。为实现对该病毒的定量检测,本研究根据CVX外壳蛋白(CP)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CVX-F/-R,建立了引物浓度150 nmol/L,退火温度62℃的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引物扩增效率为97.38%,R^(2)为0.9965,对标准品的检测极限浓度为8×10^(2)拷贝/μL,其灵敏度是普通PCR的100倍。对火龙果不同组织中CVX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发现,病毒在花丝中的含量最高,之后依次为花萼、花瓣、嫩枝、老枝和根。对采自贵州黔南州的40份火龙果样品进行检测,共检测出32份阳性样品。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为今后CVX的检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人掌X病毒 火龙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O型、A型和AsiaⅠ型三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6
作者 王翠 赵雪丽 +7 位作者 王东方 王淑娟 马震原 杨海波 刘影 柴茂 谢彩华 闫若潜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9,共9页
为建立口蹄疫病毒(FMDV)O型、A型和AsiaⅠ型三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本研究在比对多条FMDV基因的基础上,根据2B基因的最优保守区,设计O型、A型和Asia I型FMDV通用的反转录引物;再根据VP1基因的比对结果,以变异区为扩增靶区域,设... 为建立口蹄疫病毒(FMDV)O型、A型和AsiaⅠ型三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本研究在比对多条FMDV基因的基础上,根据2B基因的最优保守区,设计O型、A型和Asia I型FMDV通用的反转录引物;再根据VP1基因的比对结果,以变异区为扩增靶区域,设计3对分别针对O型、A型和AsiaⅠ型FMDV的特异性引物和TaqMan MGB探针。经优化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等反应条件,建立基于探针技术的FDMV三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对15份临床疑似FMDV感染样品进行检测,并与基因测序方法及RT-PCR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FMDV三重FQ-PCR方法,实现了一步法对FMDV O型、A型和AsiaⅠ型病原样品的鉴别检测。该方法可特异性扩增FMDV O型、A型和AsiaⅠ型标准株细胞培养物,但对猪水疱性口炎病毒(VSV)等7种病原及阴性对照未出现扩增,特异性较强;对FMDV O型、A型和AsiaⅠ型阳性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出限均可达到10拷贝/μL,敏感性较高;批内/批间试验变异系数为0.48%~1.55%,重复性较好;利用建立的三重FQ-PCR方法对15份临床疑似FMDV感染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基因测序结果完全一致,优于RT-PCR方法。本研究建立的三重FQ-PCR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在同一反应体系中能同时鉴别检测出FMDV O型、A型和AsiaⅠ型等优点,能满足临床鉴别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三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蝗虫微孢子TaqMan探针Real-time PCR检测新方法
7
作者 扈鸿霞 郑秋英 +2 位作者 叶小芳 赵贝 季荣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6-802,共7页
蝗虫微孢子已被广泛运用于蝗虫防治。本研究采用蝗虫微孢子保守性高的小核糖体亚单位RNA为目的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制备质粒标准品。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并对引物浓度、探针浓度分别进行了优化,建立... 蝗虫微孢子已被广泛运用于蝗虫防治。本研究采用蝗虫微孢子保守性高的小核糖体亚单位RNA为目的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制备质粒标准品。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并对引物浓度、探针浓度分别进行了优化,建立了蝗虫微孢子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达1.29×105 copies/L,各浓度质粒标准品的组内和组间重复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这里建立的蝗虫微孢子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较快速、简便和准确,适用于生产中蝗虫微孢子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虫微孢子 real-time pcr TAQMAN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病毒TB Green嵌合荧光定量PCR法的建立
8
作者 李雪雁 刘琪 +5 位作者 梁慧仪 叶树才 黄晓声 贾晓菲 李琳 潘子强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4期68-73,共6页
为建立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病毒(ISKNV)的快速检测方法,对ISKNV主衣壳蛋白(MCP)编码基因进行分析,依据编码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建立了定性和定量检测ISKNV的TB Green嵌合荧光定量PCR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灵敏度、重复性和特异... 为建立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病毒(ISKNV)的快速检测方法,对ISKNV主衣壳蛋白(MCP)编码基因进行分析,依据编码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建立了定性和定量检测ISKNV的TB Green嵌合荧光定量PCR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灵敏度、重复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自行重组质粒标准品构建的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R2值为0.997,线性关系良好;检测下限约为15.9 copies/μL,灵敏度是普通PCR的100倍;30个样品扩增曲线基本重合;对草鱼呼肠孤病毒和锦鲤疱疹病毒及阴性对照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本研究建立的ISKNV TB Green嵌合荧光定量PCR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和特异性强等优点,在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诊断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 鳜鱼 MCP蛋白 荧光定量pcr 染料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3、H4、H6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多重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龙凤 熊陈勇 +11 位作者 施开创 郑敏 林昌华 林宝江 杜忠 韦显凯 冯淑萍 屈素洁 陆文俊 李剑锋 周明旭 尹彦文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8,共8页
为同时鉴别检测H3、H4、H6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本研究根据上述4种亚型AIV HA基因的保守区,采用primer6.0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经PCR扩增上述4种亚型AIVHA基因后,分别克隆至pMD18-T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H3、p-H4、p-H6和p... 为同时鉴别检测H3、H4、H6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本研究根据上述4种亚型AIV HA基因的保守区,采用primer6.0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经PCR扩增上述4种亚型AIVHA基因后,分别克隆至pMD18-T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H3、p-H4、p-H6和p-H9,并均经PCR与测序鉴定正确后作为标准品。通过优化各反应条件,初步建立了检测H3、H4、H6和H9亚型AIV的多重TaqMan荧光定量RT-PCR(RT-qPCR)方法。分别以H1、H3、H4、H5、H6、H7、H9亚型AIV、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鸭坦布苏病毒(DTMUV)、鸭圆环病毒(DuCV)、番鸭细小病毒(MDPV)、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和新城疫病毒(NDV)的RNA或者DNA作为模板,采用本研究建立的多重RT-qPCR检测,评估该方法的特异性;将4个重组质粒标准品等体积混合物10倍倍比稀释后作为模板,采用本研究建立的多重RT-qPCR检测,评估该方法的敏感性;选择3个浓度的重组质粒标准品等体积混合物作为模板,采用本研究建立的多重RT-qPCR分别进行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评估该方法的重复性。结果显示,该方法仅H3、H4、H6和H9亚型AIV出现扩增曲线,其他相关禽病病原均为阴性,特异性较强;该方法对H3、H4、H6和H9亚型AIV的检测限均为1.0×101拷贝/µL,敏感性较高;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为0.06%~1.09%,重复性较好。利用该方法检测来自广西不同地区的3360份临床家禽咽喉、泄殖腔拭子样品,结果显示H3、H4、H6和H9亚型AIV的检出率分别为4.08%(137/3360)、0.21%(7/3360)、1.13%(38/3360)和3.51%(118/3360),与各亚型AIV单一RT-qPCR商品化试剂盒的检测结果均一致,符合率达100%。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多重RT-qPCR准确性较好,可以用于临床各类样品的检测。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同时鉴别检测H3、H4、H6和H9亚型AIV的多重RT-qPCR方法,为AIV基因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便捷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荧光定量RT-pcr TAQM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瘟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江玮 程慧敏 +4 位作者 林健 杨宝琳 黄程 杨志远 胡格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5-773,共9页
为建立一种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TaqMan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基于DPV US 6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构建重组质粒DPV-US6标准品,对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并应用于DP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增... 为建立一种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TaqMan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基于DPV US 6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构建重组质粒DPV-US6标准品,对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并应用于DP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增殖及人工感染鸭器官组织上分布规律研究。结果显示,成功建立了DPV 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最低检测限可以达到10 copies·μL^(-1),与番鸭细小病毒、鸭圆环病毒、鸭坦布苏病毒、鸭呼肠孤病毒、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鸭甲型肝炎病毒(I型和III型)和鸭衣原体均无交叉反应,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2.0%。DPV-AX株感染CEF细胞后,病毒核酸拷贝数检测结果表明,4~8 h病毒增殖缓慢,12~60 h迅速上升,60 h达到最高峰,72~144 h逐渐下降,与TCID 50法测定的病毒滴度相比,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相关性,可实现拷贝数替代TCID 50。DPV人工感染鸭组织脏器的病毒载量分布检测表明,肝脏中的病毒载量最高。本试验建立的检测方法为研究DPV-AX株在CEF上的增殖规律提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病毒 US 6基因 TAQMAN探针 荧光定量pcr 增殖规律 人工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cA基因的qPCR与RAA-LFD检测鳗败血假单胞菌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1
作者 王一霖 艾明齐 +7 位作者 蒋奇滨 彭焜 周柯宇 樊威 欧阳萍 陈德芳 黄小丽 耿毅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8,共11页
为实现鳗败血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nguilliseptica,PA)早期感染的快速诊断,基于recA基因建立了2种检测方法: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SYBR Green I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和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Recombina... 为实现鳗败血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nguilliseptica,PA)早期感染的快速诊断,基于recA基因建立了2种检测方法: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SYBR Green I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和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Recombinase-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combined with lateral flow dipstick,RAA-LFD)。以PA的管家基因recA为靶标,设计筛选出1对qPCR特异性引物、1对RAA特异性引物和RAA探针,并通过同源重组构建标准品质粒pUC18-recA,以建立2种检测方法。将所建立的方法应用于PA感染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组织样本检测,并测定PA载量。结果表明,建立的qPCR方法最低DNA检测浓度为2.816×10^(2)拷贝·μL^(-1),模板量与Ct值在构建的标准曲线中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2),且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稳定性;RAA-LFD方法的最低DNA检测浓度为2.816×10^(4)拷贝·μL^(-1),检测时间最快可达15 min,显色较为稳定且特异性强。应用结果显示,qPCR和RAALFD方法的阳性样本检出率分别为87.50%和85.00%,较普通PCR方法明显提高;其中,qPCR方法可准确测定PA感染宿主组织中的菌体载量,肾中的载量最高,达3.533×10^(7)拷贝·ng^(-1)。建立的2种方法特异性均较好,其中qPCR方法灵敏性更高,RAA-LFD方法则时效性更强,均可用于PA早期感染的检测,且qPCR方法还可对感染宿主体内的菌体载量进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败血假单胞菌 大口黑鲈 SYBR Green I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RAA-LFD 菌体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2
作者 刘飞飞 杨澳飞 +7 位作者 贾东鹭 韩新雨 陈慧敏 陈建 魏颖 丁轲 张春杰 陈松彪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3-369,共7页
为建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BVDV-1)荧光定量RT-PCR(RT-qPCR)检测方法,本研究参考GenBank中的不同BVDV-1序列,设计并合成Npro基因保守区域特异性引物,以重组质粒标准品作为模板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初步建立一种BVDV-1特异性SYBR GreenⅠ... 为建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BVDV-1)荧光定量RT-PCR(RT-qPCR)检测方法,本研究参考GenBank中的不同BVDV-1序列,设计并合成Npro基因保守区域特异性引物,以重组质粒标准品作为模板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初步建立一种BVDV-1特异性SYBR GreenⅠRT-qPCR方法,结果显示,RT-qPCR方法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5℃,最佳引物终浓度为0.4μmol/L;质粒标准品浓度在5.46×10^(1)拷贝/μL~5.46×10^(7)拷贝/μL之间与各自的Ct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3.2011x+33.6,R^(2)=0.9975,熔解曲线为单一峰值;以BVDV-1、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3型、边界病毒、猪瘟病毒、牛轮状病毒和牛冠状病毒等的RNA反转录所得cDNA以及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菌总DNA为模板,采用本研究建立的RT-qPCR方法检测,评估该方法的特异性;分别以10倍倍比稀释(10^(1)~10^(9))的pMD19-T-Npro重组质粒标准品作为模板,利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与普通RT-PCR方法检测,比较所建方法的敏感性;以5个不同浓度的重组质粒标准品pMD19-T-Npro作为模板,利用RT-qPCR方法分别于同一时间和不同时间分别进行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评估该方法的重复性。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仅对BVDV-1有特异性扩增曲线,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3型、边界病毒、猪瘟病毒、牛轮状病毒、牛冠状病毒、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菌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质粒标准品的检测限为5.46×10^(1)拷贝/μL,敏感性高;对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采用本研究建立的RT-qPCR方法和文献中的BVDV-1 RT-qPCR方法分别对50份腹泻牛粪便样品检测,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6%(8/50),总符合率达100%。本研究建立的RT-q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的优点,为BVDV临床快速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及疫病防控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 Npro基因 荧光定量RT-pcr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圆环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3
作者 王星月 杨志远 +5 位作者 林健 张紫萱 周雨婷 程慧敏 刘月焕 胡格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5-342,共8页
为实现对鸽圆环病毒(pigeon circovirus, PiCV)的快速检测,建立了针对Cap基因的PiC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应用该方法进行PiC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针对PiCV核衣壳蛋白Ca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并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成... 为实现对鸽圆环病毒(pigeon circovirus, PiCV)的快速检测,建立了针对Cap基因的PiC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应用该方法进行PiC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针对PiCV核衣壳蛋白Ca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并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成功建立了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此外,还对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进行了全面评估。利用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147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并对阳性代表样本的Cap全长序列进行遗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在1×10^(4)至1×10^(8)拷贝·μL^(-1)范围内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达到1×10^(1)拷贝·μL^(-1),显著高于传统PCR方法。此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且不与其他常见鸽病病原产生交叉反应。采用本试验方法检测的147份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肉鸽和信鸽临床样本PiCV阳性率为85.0%,阳性样本的Cap全长序列分析及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6株分离株相似性在89.8%~97.5%之间,与PiCV HeBeiTS2021株在同一个分支,亲缘关系较近。建立的PiCV荧光定量PCR方法具备灵敏、特异和稳定等优点,可用于PiCV的快速检测,同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2022—2023年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PiCV感染率较高,为我国PiCV的防控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圆环病毒 Cap基因 荧光定量pcr 分子流行病学 遗传演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HV-1和FCV双重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静争 金红岩 +4 位作者 王春艳 王文杰 沈佳宇 范志坚 侯绍华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64,共7页
为了快速、便捷、准确诊断猫疱疹病毒1型(FHV-1)和猫杯状病毒(FCV),本试验选取FHV-1的糖蛋白C(GC)基因(Gen Bank登录号:OR504662)和FCV的衣壳蛋白1(VP1)基因(Gen Bank登录号:OP904215)以及一段猫外源性内标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和探针,构... 为了快速、便捷、准确诊断猫疱疹病毒1型(FHV-1)和猫杯状病毒(FCV),本试验选取FHV-1的糖蛋白C(GC)基因(Gen Bank登录号:OR504662)和FCV的衣壳蛋白1(VP1)基因(Gen Bank登录号:OP904215)以及一段猫外源性内标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和探针,构建重组阳性质粒标准品p MD19-T-G、p MD19-T-P和p MD19-T-C,建立了双重Taq 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以重组阳性质粒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利用建立的方法检测33份临床样本评估该方法的可行性,并对泰州市292份流浪猫眼口鼻分泌物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试验建立的双重Taq 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对其他病原无交叉反应,对FHV-1和FCV的最低检测限均为1×10^(1)copies/μL,组内和组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对33份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显示,FHV-1和FCV的阳性符合率为100%,FHV-1总符合率为93.9%,FCV总符合率为90.9%;292份流浪猫眼口鼻分泌物样本中,FHV-1阳性率为20.9%,FCV阳性率为46.2%,FHV-1和FCV混合阳性率为12.0%。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双重Taq Man实时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为临床猫呼吸系统疾病病原鉴别诊断和宠物健康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疱疹病毒1型(FHV-1) 猫杯状病毒(FCV)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唇形后口虫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15
作者 郝文悦 王锦锦 +9 位作者 葛建龙 李彬 王印庚 廖梅杰 荣小军 赵宏晶 江敏棋 赵文广 牛立成 潘娇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3-193,共11页
后口虫病是近年来影响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效益的重要病害种类之一。唇形后口虫(Boveria labialis)是刺参后口虫病的病原。由于缺乏针对该物种的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研究人员难以系统解析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本研究以... 后口虫病是近年来影响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效益的重要病害种类之一。唇形后口虫(Boveria labialis)是刺参后口虫病的病原。由于缺乏针对该物种的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研究人员难以系统解析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本研究以测序获得的唇形后口虫部分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为基础,根据nad10基因序列设计唇形后口虫引物,建立其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刺参不同养殖区和不同养殖模式下养殖系统中唇形后口虫载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设计的唇形后口虫引物在质粒标准品4.05×10^(1)~4.05×10^(9) copies/μL范围内建立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7,熔解曲线呈现单一峰,无引物二聚体或非特异性扩增;灵敏度实验最低检测限为40.5 copies/μL;所设计的引物仅对唇形后口虫出现特异性扩增,对海洋尾丝虫(Uronema marinum)、贪食纤口虫(Chaenea vorax)、僧帽肾形虫(Colpoda cucullus)和多小核草履虫(Paramecium multi-micronuleatum)无交叉反应;重复性实验中各浓度的批内和批间Ct值均一性较高,批内实验变异系数(CV)值为0.32%~0.82%,批间实验CV值为0.40%~0.88%,稳定性较好。利用本方法对4种刺参养殖模式不同养殖区的环境样品和饲料进行检测,结合镜检结果对比分析发现,海水中唇形后口虫DNA载量与刺参体内唇形后口虫量呈中度正相关(R=0.563),底泥、附着物样品中的唇形后口虫DNA载量与刺参体内唇形后口虫量呈高度正相关(R=0.931)。推测,鲜海泥是唇形后口虫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本研究结果可为唇形后口虫的快速检测、传播途径解析和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寄生性疾病 唇形后口虫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传播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6
作者 苏进博 王锦祥 殷光文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6,共7页
【目的】建立兔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的快速检测方法,用于兔波氏杆菌病的诊断。【方法】以Bb的fimX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并构建质粒标准品。在此基础上建立检测兔源Bb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 【目的】建立兔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的快速检测方法,用于兔波氏杆菌病的诊断。【方法】以Bb的fimX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并构建质粒标准品。在此基础上建立检测兔源Bb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并将该方法初步应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荧光定量PCR方法仅对兔源Bb的检测结果呈阳性,对其他常见兔源病原菌的检测结果均呈阴性;对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限为13.8拷贝·μL^(-1),敏感性是普通PCR方法的10倍;批内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小于2%,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小于3%;对68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阳性检出率为39.71%,比普通PCR方法的高2.95%。【结论】建立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且对临床样品的阳性检出率比普通PCR方法高,为兔源Bb的快速检测和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波氏杆菌病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褪黑素缓解狗牙根铅胁迫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17
作者 谢程程 马均 +1 位作者 李璟 李西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常用于基因表达分析,但其结果的准确性有赖于筛选出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从而对数据进行均一化。为筛选出铅(Pb)胁迫下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根尖组织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本研究在前期生理试验...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常用于基因表达分析,但其结果的准确性有赖于筛选出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从而对数据进行均一化。为筛选出铅(Pb)胁迫下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根尖组织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本研究在前期生理试验基础上,对选用的8个候选内参基因(PP2A、TIP41、CACS、ACT、EF-1α、TUB、UPL7、GAPDH)在6个样本中的表达量进行qRT-PCR分析。结果发现,8个内参基因在不同样本中表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且单个内参基因反应循环数(Ct值)在不同样本中变化范围有显著差异。利用ΔCt算法、NormFinder、BestKeeper和geNorm程序对内参基因稳定性进行排序,并结合线上工具RefFinder计算得出各内参基因稳定性的综合排名。结果表明,CACS+PP2A为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Pb胁迫下狗牙根根尖组织最适内参基因组合。该内参基因组合将为解析褪黑素影响狗牙根Pb耐受性和吸收转运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进一步推动褪黑素在植物修复Pb污染土壤中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铅胁迫 实时荧光定量pcr 内参基因 稳定性分析 狗牙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高脂饲喂小鼠肝脏CYP2A5的表达
18
作者 齐悦 张秀英 +1 位作者 徐尚 李广亮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5,9,共4页
为了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小鼠肝组织中CYP2A5表达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方法。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至8周,采用qRT-PCR方法检测小鼠肝脏中CYP2A5的表达水平,同时评价该方法的特异... 为了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小鼠肝组织中CYP2A5表达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方法。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至8周,采用qRT-PCR方法检测小鼠肝脏中CYP2A5的表达水平,同时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建立了小鼠肝组织中CYP2A5的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溶解曲线为单峰,同时核酸电泳显示一条特异性条带。检测结果表明,高脂诱导的NAFLD小鼠肝组织中CYP2A5的表达水平极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表明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强,为进一步研究小鼠CYP2A5的表达提供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A5 实时荧光定量pcr NAF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玉米浙大瑞丰8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19
作者 田锦 句荣辉 +7 位作者 蒋红叶 陈子言 张华 李凌燕 孙宇 王颢潜 陈红 梁晋刚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6,共7页
【目的】转基因抗虫玉米浙大瑞丰8是杭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抗虫玉米,于2021年获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本研究旨在为转基因抗虫玉米浙大瑞丰8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和TaqMan探针,并对其转化体成分进行定量检测... 【目的】转基因抗虫玉米浙大瑞丰8是杭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抗虫玉米,于2021年获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本研究旨在为转基因抗虫玉米浙大瑞丰8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和TaqMan探针,并对其转化体成分进行定量检测,为管理部门提供安全监管的依据。【方法】通过体系优化、正确度及精密度检测、稳健性测试等系列研究,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对浙大瑞丰8转化体成分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本研究研制的方法能够特异、定量检测出浙大瑞丰8转化体成分,对拷贝数比值在0.1%(20个拷贝数)以上的阳性样品可进行准确定量,对0.05%(10个拷贝数)的阳性样品可特异性检出。【结论】本研究结果为管理部门对浙大瑞丰8的安全监管提供了有效的支撑,说明研制的方法可用于浙大瑞丰8的定量检测和安全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玉米浙大瑞丰8 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al-time PCR检测大豆CONSTANS基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表达
20
作者 夏琳 赵琳 +1 位作者 李永光 李文滨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4-597,共4页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不同感光大豆品种的CO(CONSTANS)基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mRNA水平变化。结果表明:早熟品种东农49和晚熟品种东农42各自在短日照(8h/16h光/暗)下会比长日照(16 h/8 h光/暗)下表达有所增强,同时东农49中CO...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不同感光大豆品种的CO(CONSTANS)基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mRNA水平变化。结果表明:早熟品种东农49和晚熟品种东农42各自在短日照(8h/16h光/暗)下会比长日照(16 h/8 h光/暗)下表达有所增强,同时东农49中CO基因的表达要高于东农42,它们的表达峰值均出现在光暗交界处。东农42由长日照或短日照移入完全光或完全暗条件时,暗下CO基因的表达量剧增,并且大致维持之前长日照和短日照的表达规律。CO基因的表达有很强的昼夜节律性,暗下利于其表达,并且在不同感光品种中表达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大豆 CO基因 不同光照处理 差异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