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ze effect of confined concrete subjected to axial compression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振宝 宋佳 +1 位作者 杜修力 杨修广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1217-1226,共10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size effect and other effects on the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of confined concrete, 42 specimens with different sizes and section shapes were placed under axial compression loading. Effec...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size effect and other effects on the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of confined concrete, 42 specimens with different sizes and section shapes were placed under axial compression loading. Effects of key parameters such as size of specimens, tie configuration, transverse reinforcement ratio, and concrete cover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specimens with the same configuration and the same volumetric ratio of the transverse reinforcement,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 specimen size, the peak stress, peak strain and deformation of the post-peak show a down trend, however, the volumetric ratio of the transverse reinforcement is lowered, the decreasing of the peak stress is accelerated, but the decreasing of the deformation is slow down. For specimens with the same volumetric ratio but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of transverse reinforcement, though the transverse reinforcement configuration becomes more complicated, the peak stress of the large size specimen does not improve more than that of the small size. However, the deformation occurs before the stress declines to 85% of peak stress, and the improvement with the grid pattern tie configuration is much greater due to size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fined concrete mechanical property size effect configuration type of transverse reinforcement volumetric ratio oftransverse reinforcement concrete cov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环境温度的钢管约束混凝土柱拟静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力 潘启仁 +3 位作者 顾皓玮 胡琦 虞庐松 李子奇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5-168,共14页
为研究不同环境温度下钢管约束混凝土(steel tube confined concrete,STCC)柱的抗震性能,开展了9根不同温度工况下的STCC柱拟静力试验,分析各试件在不同温度下的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揭示环境温度对STCC柱抗震性能的影响机理。针对现行S... 为研究不同环境温度下钢管约束混凝土(steel tube confined concrete,STCC)柱的抗震性能,开展了9根不同温度工况下的STCC柱拟静力试验,分析各试件在不同温度下的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揭示环境温度对STCC柱抗震性能的影响机理。针对现行STCC骨架曲线模型计算方法中未考虑环境影响的不足,基于试验和有限元计算结果,提出了考虑环境温度影响的STCC理论骨架曲线特征点温度修正计算公式。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STCC材料变异和温度附加套箍效应对试件水平承载力和延性影响显著,环境高温(60℃)会使核心混凝土强度降低,且在钢-混凝土界面易发生脱粘脱空,导致试件承载力和延性分别下降9.4%、12.2%;低温(-40℃)工况下,由于核心混凝土强度提高,同时外壁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加强,使试件承载力提升18.7%,但其延性最大降低47.2%,对抗震产生不利影响;所提考虑环境温度影响的STCC理论骨架曲线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精度,可为高寒大温差地区该类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必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约束混凝土(STCC) 环境温度 拟静力试验 理论骨架曲线 温度附加套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温度附加套箍效应的钢管约束混凝土轴压承载力解析法
3
作者 王力 潘启仁 +3 位作者 张宇星 虞庐松 胡琦 李伟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202,共12页
针对高寒环境温度对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力学行为影响显著的问题,结合热力学理论和极限平衡理论,建立考虑环境温度的钢管约束混凝土短柱承载力理论计算方法,提出“温度附加套箍效应”的概念,并通过开展不同环境温度下的26个钢管约束混凝... 针对高寒环境温度对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力学行为影响显著的问题,结合热力学理论和极限平衡理论,建立考虑环境温度的钢管约束混凝土短柱承载力理论计算方法,提出“温度附加套箍效应”的概念,并通过开展不同环境温度下的26个钢管约束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试验,验证了所提理论计算方法的准确性,通过解析法系统揭示环境温度对钢管约束混凝土轴压承载力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本文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平均偏差仅2.0%,标准差为0.06,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温度附加套箍效应对钢管约束混凝土轴压承载力影响显著,环境温度为-40℃时,温度附加套箍效应对承载力的影响可达到温度附加承载力的34.1%;温度附加套箍效应受环境温度与常温的温差、材料温变弹性模量、泊松比、线膨胀系数及构件径厚比等受多因素综合影响,基于本文理论对量化环境温度对钢管约束混凝土承载力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高寒地区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应综合考虑温度附加套箍效应和温致材料特性变异对结构力学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约束混凝土 环境温度 温度附加套箍效应 轴压承载力 轴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油气系统非常规油气成藏过程中自封闭作用的主要类型与定量表征
4
作者 陈君青 贾承造 +7 位作者 姜林 庞宏 火勋港 陈冬霞 施砍园 胡涛 杨晓斌 冉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091,共21页
非常规油气自封闭成藏机理是全油气系统理论的核心。非常规油气自封闭作用力源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其表现形式与作用机制随储层介质及地质条件呈现差异化特征。本文通过阐述力的作用原理及尺度,明确了非常规油气储层特征及自封闭作用力类... 非常规油气自封闭成藏机理是全油气系统理论的核心。非常规油气自封闭作用力源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其表现形式与作用机制随储层介质及地质条件呈现差异化特征。本文通过阐述力的作用原理及尺度,明确了非常规油气储层特征及自封闭作用力类型,并定量表征自封闭作用力大小,形成以下主要成果与认识:(1)明确非常规油气自封闭成藏的本质是分子间作用力主导的非浮力过程,首次系统梳理出界面效应、限域效应与位阻效应三大作用机制,揭示了不同作用机制的原理与尺度特征。(2)厘清不同类型非常规油气自封闭作用力的影响因素,致密油气与游离态页岩油气的自封闭以兆帕(MPa)级毛细管力为主,受储层孔隙孔径、油-水界面张力及孔隙壁面润湿性控制;吸附态页岩油气与煤层气的自封闭则由限域效应下的分子吸附力主导,其吸附能受矿物表面性质、孔隙结构、温-压条件及储层流体特征共同影响。(3)建立储层孔隙孔径与油气分子尺寸相对大小控制下的自封闭效应模式,超致密储层孔隙(孔径与分子尺寸相当)以位阻效应为主,对大分子烃类形成机械阻塞;储层孔隙孔径为分子尺寸38倍以下时,油气差异吸附凸显,限域效应逐渐显现;储层孔隙孔径远大于分子尺寸时,孔隙界面效应成为主要的自封闭作用。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非常规油气自封闭作用的各类分子间作用力类型及定量表征方法,深化了对自封闭成藏机理的认识,为非常规油气藏分布规律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间作用力 范德华能 位阻效应 限域效应 自封闭作用 全油气系统 成藏机理 非常规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对GFRP管混凝土柱轴压性能影响研究
5
作者 高永红 何家乐 金清平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6-62,共7页
为研究高温环境对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管混凝土柱轴压性能的影响,试验在20~220℃的温度范围内对两种规格的GFRP管、混凝土立方体和GFRP管混凝土柱进行2 h和4 h的加热处理,通过分析GFRP管的环向拉伸性能、轴向压缩性能及混凝土立方... 为研究高温环境对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管混凝土柱轴压性能的影响,试验在20~220℃的温度范围内对两种规格的GFRP管、混凝土立方体和GFRP管混凝土柱进行2 h和4 h的加热处理,通过分析GFRP管的环向拉伸性能、轴向压缩性能及混凝土立方体强度,揭示这些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的性能变化及其对GFRP管混凝土柱轴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下GFRP管混凝土柱的极限抗压承载力比素混凝土柱显著提高了4.75倍,随着温度升高,GFRP管和混凝土的变形协调性变差,力学性能发生退化,导致GFRP管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和极限应变逐渐下降,特别是在220℃时,加热2 h和4 h后,GFRP管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分别下降了18.73%和20.21%。加热温度上升对GFRP管混凝土柱轴压性能的影响比高温作用时间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管混凝土柱 高温 轴压性能 极限承载力 约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压水作用下采动卸荷砂岩力学及渗流特性
6
作者 张培森 王洪伟 +5 位作者 杨守振 许大强 刘业强 刘超 方家鑫 鞠照强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3-196,共14页
随着煤炭开采不断向深部延深,高承压水对采煤工作面的威胁显著增加,易诱发突水灾害,基于此,采用Rock Top多场耦合试验仪模拟承压水环境下采动应力作用,开展砂岩卸荷试验,采取升轴压(应力集中)、降围压(开挖卸荷)的应力路径,探究不同初... 随着煤炭开采不断向深部延深,高承压水对采煤工作面的威胁显著增加,易诱发突水灾害,基于此,采用Rock Top多场耦合试验仪模拟承压水环境下采动应力作用,开展砂岩卸荷试验,采取升轴压(应力集中)、降围压(开挖卸荷)的应力路径,探究不同初始卸荷水平、不同渗透压差条件下砂岩力学及渗流特性。获得了承压水作用下采动卸荷砂岩的力学及渗流特性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砂岩应力-应变曲线因初始卸荷水平不同而出现“分流”现象,卸荷作用会加快岩样内部裂隙发育进程。岩样峰值平均有效应力随渗透压差增大、卸荷水平升高而增大;峰值径向应变整体随卸荷水平增高而增大;随初始卸荷水平的增高,峰值环向应变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定义了岩体内部结构有效卸荷模量,起始卸荷水平越高、渗透压差越小,岩体内部结构有效卸荷模量越低,岩样内部结构抵抗变形能力越差。砂岩典型渗透率曲线呈现“减—增减—稳定”的规律,低渗压环境下砂岩渗透率曲线在岩样破坏后出现明显的“尖峰”阶段,高渗压环境下“尖峰”阶段相对不明显。渗流通道总体积曲线与渗透率曲线具有良好地对应性;渗流场流速变化曲线符合“降—增—平”的变化规律,高渗透压差下水流流速大,低渗透压差下水流流速小且出现反向渗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压水 采动作用 渗流特性 力学特性 渗透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下CFRP布加固混凝土圆柱约束有效性系数分析
7
作者 高婧 吴书航 周月明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117,共9页
为研究海洋环境下CFRP布加固混凝土圆柱构件的约束有效性系数,设置正常环境与海洋环境2种工况,进行了5组共27个混凝土圆柱试件轴压试验,对比分析各组试件的破坏形态、轴向变形、极限破坏荷载值,并计算出了海洋环境下CFRP布约束混凝土圆... 为研究海洋环境下CFRP布加固混凝土圆柱构件的约束有效性系数,设置正常环境与海洋环境2种工况,进行了5组共27个混凝土圆柱试件轴压试验,对比分析各组试件的破坏形态、轴向变形、极限破坏荷载值,并计算出了海洋环境下CFRP布约束混凝土圆柱理论模型的约束有效性系数。结果表明:海洋环境下,CFRP布与混凝土圆柱的黏结作用得到增强,改变了混凝土圆柱构件的破坏形态;CFRP布加固的层数对混凝土圆柱极限承载力的显著提升并不受海水腐蚀条件影响,海洋环境下的约束有效性系数对该理论模型仍然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RP布 混凝土圆柱 海洋环境 轴压性能 破坏形态 约束有效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开采潜在滑体受限空间下三维稳定性算法研究
8
作者 王东 邢晓宇 +3 位作者 尹立 王守功 孔令伟 孟翔宇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4,共12页
针对露天矿横采作业中端帮边坡潜在滑体空间受限,传统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不再适用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采场深部边坡潜在的滑坡机理,拟合潜在滑体中坡面和滑面的空间形态方程,基于三维极限平衡条形划分方法,将滑体底面沿横纵方... 针对露天矿横采作业中端帮边坡潜在滑体空间受限,传统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不再适用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采场深部边坡潜在的滑坡机理,拟合潜在滑体中坡面和滑面的空间形态方程,基于三维极限平衡条形划分方法,将滑体底面沿横纵方向划分单元微条柱,分析微条柱在滑体与坡顶线空间位置不同区域的受力情况,运用等效思想,将每行微条柱的力学效应叠加,等效到滑体主滑线上的微条柱,对应获得主滑线条柱底界面上的等效抗剪强度参数,从而建立限制滑体边界的三维稳定性等效算法,并进行工程应用,设计回采煤炭资源。结果表明:含弱层边坡的潜在滑坡模式为切层-顺层组合滑动,潜在滑面的空间形态为近似椭球面与倾斜平面的组合;边坡三维稳定性系数随着潜在滑体走向受限长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呈现近似二次抛物线关系;在潜在滑体受限空间条件下,计算多种滑坡模式的边坡稳定性,不同边坡角对应的三维稳定性系数均大于二维稳定性系数;实际设计回采深部煤台阶时,随着+843m平盘宽度不断减小,边坡稳定性随之减小,当局部边坡角为25.58°时,刚好满足安全储备系数1.2要求。相较于常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本研究方法更能反映受三维夹持支挡效应下的边坡三维稳定性,可为该类边坡安全评估方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横采工艺 深部压煤 边坡稳定性 三维支挡效应 等效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孔隙中CO_(2)-页岩油的相行为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昱翰 雷征东 +6 位作者 刘一杉 潘秀秀 陈哲伟 张元庆 郑晓宇 刘鹏程 韩艺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73,共13页
综合考虑流体分子与孔壁间的相互作用、临界性质变化、毛细管力和吸附相的影响,利用修正后的PR(Peng-Robinson)状态方程和气相-液相-吸附相三相相平衡计算方法,分析CO_(2)-页岩油体系在纳米孔隙内的相行为。研究发现:受到纳米孔隙限域... 综合考虑流体分子与孔壁间的相互作用、临界性质变化、毛细管力和吸附相的影响,利用修正后的PR(Peng-Robinson)状态方程和气相-液相-吸附相三相相平衡计算方法,分析CO_(2)-页岩油体系在纳米孔隙内的相行为。研究发现:受到纳米孔隙限域效应影响,随着孔径的减小页岩孔隙内流体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降,CO_(2)对体系临界温度的降低起抑制作用、对体系临界压力的降低起促进作用;同时随着CO_(2)物质的量分数的增大,体系临界点左移,相包络线面积减小。大庆古龙A区块页岩储层具有明显的限域效应,当孔径为10 nm时,储层流体逐渐转变为具有凝析气藏流体特征的流体;10 nm孔隙中液相的CO_(2)含量比100 nm孔隙中液相的CO_(2)含量增加了20.0%,而气相中CO_(2)含量减少了10.8%,表明限域效应增强了纳米孔隙中CO_(2)的传质,有利于CO_(2)的埋存和微观驱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纳米孔隙 纳米限域效应 相行为 PR状态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壳体运动惯性约束效应的装药燃烧裂纹网络反应演化理论模型
10
作者 教继轩 白志玲 +2 位作者 段卓平 张连生 黄风雷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3,共13页
为合理描述机械约束下炸药装药点火后的反应演化行为,深入分析壳体变形运动特征,将壳体响应变化过程分为弹塑性准静态阶段、完全屈服运动阶段和壳体破裂后惯性运动约束阶段。考虑装药燃烧裂纹网络反应演化与壳体变形运动的耦合作用,建... 为合理描述机械约束下炸药装药点火后的反应演化行为,深入分析壳体变形运动特征,将壳体响应变化过程分为弹塑性准静态阶段、完全屈服运动阶段和壳体破裂后惯性运动约束阶段。考虑装药燃烧裂纹网络反应演化与壳体变形运动的耦合作用,建立了反映壳体运动惯性约束效应的装药反应演化模型,通过与典型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及参数的适应性。壳体运动速度和内部压力的变化本质表征了装药能量释放与产物气体对外做功的关系,考虑壳体运动惯性约束效应可以更全面地表征装药反应演化过程,利用该模型,可以根据壳体壁面运动速度历史计算得到弹内压力、反应速率和反应度变化历史,可为约束装药在意外刺激下的安全性设计与评估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冲击点火 反应演化行为 惯性约束效应 广义等效惯性约束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裂隙的表观渗透率模型改进及变滑脱效应研究
11
作者 肖智勇 王刚 +3 位作者 刘杰 邓华锋 郑程程 姜枫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66-1476,1488,共12页
滑脱效应可以显著增强裂隙性岩石的渗透率,正确认识滑脱效应的影响对了解储层内气体流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理论模型大多认为本征渗透率和滑脱系数均为常数,且对滑脱效应显著的临界孔隙压力没有较好的界定方式。为此,基于等效裂隙... 滑脱效应可以显著增强裂隙性岩石的渗透率,正确认识滑脱效应的影响对了解储层内气体流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理论模型大多认为本征渗透率和滑脱系数均为常数,且对滑脱效应显著的临界孔隙压力没有较好的界定方式。为此,基于等效裂隙和岩桥模型,建立了一个动态表观渗透率模型,该模型认为滑脱系数和本征渗透率是与有效应力和吸附膨胀有关的函数。在建立的动态表观渗透率模型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围压和不同渗透介质下本征渗透率和滑脱系数的动态变化,提出了滑脱效应贡献率计算了滑脱效应显著的临界孔隙压力。研究结果表明:(1)本征渗透率随孔隙压力增加而增加,滑脱系数则相反;(2)对于不同渗透介质,本征渗透率随孔隙压力的增加趋势与气体吸附性能有关,滑脱系数的变化则更加复杂;(3)滑脱效应贡献率与孔隙压力之间呈幂函数关系,滑脱效应显著的临界孔隙压力N_(2)<CO_(2)<He。本研究可以为裂隙性岩石的渗透率预测和现场开采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效应 围压 渗透介质 临界压力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岩层倾角-围压组合效应的岩石强度行为初探
12
作者 罗斌玉 苏辕 +4 位作者 刘晓云 黄腾达 肖枫亦 刘兰心 李鹏程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5-788,共14页
研究岩石强度行为的岩层倾角-围压组合效应是揭示充填体约束缓倾斜矿柱强度行为的基础。采用数值模拟代替围压下的岩石倾斜加载试验,研究倾角-围压下岩石剪切破坏规律和强度特征。以红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红砂岩单轴和剪切试验,获得红... 研究岩石强度行为的岩层倾角-围压组合效应是揭示充填体约束缓倾斜矿柱强度行为的基础。采用数值模拟代替围压下的岩石倾斜加载试验,研究倾角-围压下岩石剪切破坏规律和强度特征。以红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红砂岩单轴和剪切试验,获得红砂岩的基本力学参数。以校核过的红砂岩基本力学参数为基础,开展7种倾角6种围压组合的岩石倾斜加载数值模拟,获取倾角-围压下岩石剪切破坏规律和强度特征。结果显示,随着倾角的增大,剪切带与水平面的倾角越大,且围压越大,剪切带变厚;增大围压能有效降低倾角对岩石强度的影响。然后利用非常规应力圆表征极限状态下岩石应力状态的围压-倾角效应,随着倾角的增大非常规应力圆圆心偏离正应力轴的程度越大,揭示了应力路径的变化规律。基于Mohr-Coulomb强度理论,采用梯度下降算法,将7种倾角6个围压下应力圆上表示极限应力状态的“点”联系起来,求得7种倾角对应的7组强度包络线方程。采用多项式逼近方法,引入倾角维度,将7组“强度包络线”向“强度曲面”拓展,实现从“点”到“线”扩展到“面”的转变,构建包含倾角因素的岩石强度模型。研究结果对揭示矿柱等岩体工程强度的倾角-围压耦合效应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行为 倾角效应 围压效应 MOHR-COULOMB准则 梯度下降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压效应下早高强喷射混凝土对板岩隧道变形影响研究
13
作者 刘召臣 高洁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1-185,192,共6页
以西北地区某隧道为研究对象,就围压效应下早高强喷射混凝土对板岩隧道变形影响进行了研究,对于极速硬化、快速硬化和常规硬化3种工况,初期支护在变形和受力规律上表现出显著的共性特征.具体而言,提升喷射混凝土硬化速率,增强早期强度,... 以西北地区某隧道为研究对象,就围压效应下早高强喷射混凝土对板岩隧道变形影响进行了研究,对于极速硬化、快速硬化和常规硬化3种工况,初期支护在变形和受力规律上表现出显著的共性特征.具体而言,提升喷射混凝土硬化速率,增强早期强度,有效抑制初期支护位移变形,但伴随初支结构受力上升,特别是在开挖上台阶阶段,沉降增速尤为显著;而下台阶施工时,围岩受到再次扰动,沉降量随测试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增大.在仰拱封闭之后,变形速率逐渐趋于稳定,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在总变形中,上台阶开挖产生的平均变形量占到一半.围岩压力在仰拱封闭成环后趋于稳定,围岩压力值处于86.5~189.5 kPa之间,断面ZK8+075最大值在拱顶,为188.5 kPa,断面ZK8+083最大值在右拱肩,为184.2 kPa.两个监测断面钢拱架内侧应力、外侧应力全部表现为受压趋势,下台阶开挖作业实施后,钢架所承受的应力虽有所提升,但增速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缓的态势,直至仰拱封闭完成,钢架的应力状况方逐渐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高强喷射 混凝土 隧道变形 围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强螺旋筋约束高强混凝土轴压性能
14
作者 经承贵 游慧 +1 位作者 徐仲恒 陈宗平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74-781,815,共9页
为研究超高强螺旋筋约束高强混凝土的轴压性能,以混凝土强度等级、螺旋筋配箍率和螺旋筋屈服强度为变量,对32个圆柱体试件开展轴压试验。结果表明:超高强螺旋筋具有更长的弹性受力阶段,能够有效降低高强混凝土的脆性,并能确保其在受压... 为研究超高强螺旋筋约束高强混凝土的轴压性能,以混凝土强度等级、螺旋筋配箍率和螺旋筋屈服强度为变量,对32个圆柱体试件开展轴压试验。结果表明:超高强螺旋筋具有更长的弹性受力阶段,能够有效降低高强混凝土的脆性,并能确保其在受压时实现超过3.00%的塑性变形;超高强(1774 MPa)螺旋筋试件的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和轴压延性系数分别约为普通强度(432 MPa)螺旋筋试件的1.4、4.4、1.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钢丝 螺旋筋 高强混凝土 约束作用 轴压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杆段纤维模型的型钢混凝土柱滞回性能分析
15
作者 段青玉 王强 杨春晓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0-597,共8页
准确预测型钢混凝土(SRC)构件的弹塑性行为对于SRC建筑结构的倒塌性能研究至关重要。文章基于离散单元法构建SRC杆段纤维模型(SRC-SFM),采用考虑材料软化的钢材单轴模型,并提出考虑型钢与箍筋约束效应的等效单一截面混凝土受压本构参数... 准确预测型钢混凝土(SRC)构件的弹塑性行为对于SRC建筑结构的倒塌性能研究至关重要。文章基于离散单元法构建SRC杆段纤维模型(SRC-SFM),采用考虑材料软化的钢材单轴模型,并提出考虑型钢与箍筋约束效应的等效单一截面混凝土受压本构参数计算方法,使得规范混凝土本构模型可适用于SRC-SFM。将该模型融入课题组开发的结构倒塌离散单元计算程序DEM-COLLAPSE,并对具有不同试件参数的H型钢SRC柱在低周往复荷载下的滞回性能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SRC-SFM结合考虑软化的钢材模型和改进的混凝土本构参数计算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H型钢SRC压弯构件的滞回性能,为开展SRC构件断裂性能与结构倒塌过程模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 杆段纤维模型 混凝土约束效应 单轴本构模型 滞回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筛框架Brønsted酸位点分布的表征方法进展
16
作者 白云星 袁振轩 黄伟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7-1083,共17页
分子筛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烃类催化裂化等重要反应,其催化性能与框架内Brønsted酸(B酸)位点的限域微环境密切相关。精准表征B酸位点在框架中的分布对分子筛催化剂设计至关重要。综述了B酸位点酸强度的度量指标及其与孔道限域效应的关... 分子筛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烃类催化裂化等重要反应,其催化性能与框架内Brønsted酸(B酸)位点的限域微环境密切相关。精准表征B酸位点在框架中的分布对分子筛催化剂设计至关重要。综述了B酸位点酸强度的度量指标及其与孔道限域效应的关系,介绍了探针反应法在揭示该效应中的应用。系统梳理了包括红外光谱、吸附微量热、固体核磁共振(NMR)以及液相Co^(2+)离子交换滴定法等多种定量表征方法在分子筛B酸位点分布表征中的分辨率优势与局限性,同时介绍了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SR-XRD)、原子探针断层扫描技术(APT)以及集成差分相衬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iDPC-STEM)等前沿技术的应用进展。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信息维度单一问题,提出将多种表征手段相结合,有望为深入研究孔道限域效应与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ønsted酸位点 孔道限域效应 铝对 催化剂表征 探针吸附 吸附微量热 固体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变组分背势垒GaN HEMT器件特性研究
17
作者 张瑞浩 万发雨 +3 位作者 徐儒 徐佳闰 李月华 宋润陶 《微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1,共6页
高频氮化镓微波功率器件的短沟道效应是限制其射频性能的重要原因,通常采用背势垒结构来提高二维电子气的限域性,抑制短沟道效应。然而背势垒层的加入会增加寄生电阻与栅极电容,使电流增益截止频率f_(t)与最大震荡频率f_(max)降低。因此... 高频氮化镓微波功率器件的短沟道效应是限制其射频性能的重要原因,通常采用背势垒结构来提高二维电子气的限域性,抑制短沟道效应。然而背势垒层的加入会增加寄生电阻与栅极电容,使电流增益截止频率f_(t)与最大震荡频率f_(max)降低。因此,本文采用了一种铝组分渐变的铝氮化镓背势垒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器件的f_(t)和f_(max)。研究结果表明:与组分为0.05的固定组分背势垒相比,0~0.1渐变组分背势垒器件的最大震荡频率f_(max)最高提升了11.1 GHz,达到150.9 GHz。其射频功率特性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当工作频率为8 GHz时,最大输出功率密度达到5.2 W/mm,功率增益达到14.8 dB,功率附加效率达到了3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镓基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器件 渐变组分背势垒结构 短沟道效应 二维电子气限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析水效应的PPGF浆液扩散规律与抗分散特征
18
作者 姜淑印 李向阳 +3 位作者 杨超 尹磊建 王佳奇 朱利勇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53,共11页
针对高承压非静态奥灰含水层注浆改造,研发了具有抗水分散性能的PPGF材料,提出了考虑浆液流速的抗分散性能试验方法;为定量分析浆液析水与黏度变化之间的响应机制,提出了消除析水影响的浆液黏度时变性间隔测量法,并建立了基于影响因子... 针对高承压非静态奥灰含水层注浆改造,研发了具有抗水分散性能的PPGF材料,提出了考虑浆液流速的抗分散性能试验方法;为定量分析浆液析水与黏度变化之间的响应机制,提出了消除析水影响的浆液黏度时变性间隔测量法,并建立了基于影响因子λ的黏度时变修正模型。基于此,揭示了PPGF材料配比与注浆参数对浆液扩散规律与抗分散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工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随着浆液流速的增加,浆液流失率呈非线性增大趋势,而聚丙烯酰胺可以降低流速提高带来的浆液损失程度,与不考虑浆液析水效应相比,考虑析水效应的浆液黏度增长更快,影响因子λ与浆液析水率具有明显关联性,考虑析水效应后浆液黏度的增量随析水率的增大而增大。浆液顺水扩散距离随聚丙烯酰胺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顺水混合宽度先减少后增大,当掺量为2.5%时浆液扩散及抗分散性能最优。随着初始注浆压力的增大,浆液饱和度曲线由稀疏—密集型逐步变为密集—稀疏—密集型,成核时间逐渐缩短,抗分散能力增强。研究结果对指导高承压非静态含水层注浆改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承压含水层 析水效应 聚丙烯酰胺 抗分散浆液 扩散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在页岩有机孔隙中存储及滞留特点的分子模拟
19
作者 白世勋 黄瑞 +2 位作者 赵仁保 秦子强 何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4,共10页
为研究废弃的页岩气藏有机纳米孔隙是否具有额外的存储H_(2)的潜力,以及降压释放的过程中H_(2)是否会在地层中发生滞留,通过分子模拟,对比了不同形状干酪根纳米孔隙中H_(2)和CH_(4)的分布规律以及在不同压力下H_(2)的存储-释放过程。结... 为研究废弃的页岩气藏有机纳米孔隙是否具有额外的存储H_(2)的潜力,以及降压释放的过程中H_(2)是否会在地层中发生滞留,通过分子模拟,对比了不同形状干酪根纳米孔隙中H_(2)和CH_(4)的分布规律以及在不同压力下H_(2)的存储-释放过程。结果表明,CH_(4)在干酪根孔隙中存在有限的优势吸附,随压力增加,该优势逐渐减弱。H_(2)与干酪根壁面间作用力较弱,限域效应不显著,不同孔隙尺寸、压力条件下,H_(2)在孔隙内均呈均匀分布,减压过程中不存在滞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H_(2)地下封存 氢能存储 纳米孔隙 限域效应 干酪根 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加卸载下高含水率煤样渗透率演化规律及微观机理研究
20
作者 董凤宝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3-160,共8页
针对煤矿开采中煤柱因反复加卸载失稳而诱发的突水灾害问题,以长城一矿煤样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围压下的循环加卸载渗透试验,并结合三维裂隙结构模拟,对剪切屈服后煤样在全应力-应变及塑性流动阶段的渗透率演化规律及其微观机理展开研... 针对煤矿开采中煤柱因反复加卸载失稳而诱发的突水灾害问题,以长城一矿煤样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围压下的循环加卸载渗透试验,并结合三维裂隙结构模拟,对剪切屈服后煤样在全应力-应变及塑性流动阶段的渗透率演化规律及其微观机理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在全应力-应变过程中,煤样渗透率随轴向应变呈三阶段演化:弹性阶段因原生裂隙闭合而衰减,弹塑性阶段缓慢恢复至应力峰值时达最大,残余流动阶段则随应变持续增大而降低;(2)循环加卸载下,渗透率演化呈两阶段特征:卸载阶段随轴向应变减小而递增,反向加载阶段则先升后降;同一轴向应变下卸载渗透率低于加载值,形成椭圆滞回曲线,反映煤体内部不可逆损伤累积;(3)围压效应分析表明,随围压增大,煤样渗透率逐渐降低;(4)基于优化的模拟退火算法构建三维裂隙结构模型,发现围压增大导致孔隙压密、连通度降低且迂曲度增大,从微观角度阐明了渗透率的变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流动 循环加卸载 渗透率 模拟退火算法 三维裂隙重构 突水灾害 围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