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养条件对黄粉虫幼虫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39
1
作者 肖银波 周祖基 +1 位作者 杨伟 杜开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73-680,共8页
采用 5因素 2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以黄粉虫幼虫饲养过程中饲养温度 ( X1)、相对湿度 ( X2 )、虫粪筛除频率 ( X3)、饲养密度 ( X4 )以及饲料含水量 ( X5) 5因素为参试因素 ,考查它们对黄粉虫高龄幼虫的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建立并进行了... 采用 5因素 2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以黄粉虫幼虫饲养过程中饲养温度 ( X1)、相对湿度 ( X2 )、虫粪筛除频率 ( X3)、饲养密度 ( X4 )以及饲料含水量 ( X5) 5因素为参试因素 ,考查它们对黄粉虫高龄幼虫的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建立并进行了简化得到了以黄粉虫幼虫增重率及死亡率为目标函数的回归模型 :Y增 =1 2 7.5 0 79+ 1 8.65 5 9x5+ 2 .7894x3x4 - 2 .385 4 x3x5- 3.0 5 94x21+ 1 .82 4 1 x23- 3.85 5 9x25;Y死 =1 .745 9+0 .41 0 8x1+ 0 .0 975 x2 + 0 .90 2 5 x4 + 0 .3442 x5+ 0 .0 834x21+ 0 .30 60 x24 - 0 .2 62 3x25。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黄粉虫幼虫生长后期增重及死亡的主要因素分别为饲料含水量和饲养密度 ;饲料含水量和温度对黄粉虫增重有着重要的影响 ,饲养密度、温度、饲料含水量对黄粉虫的死亡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影响均达 1 %或 5 %显著水平 ;推荐的饲养条件为 :温度 2 4~ 2 7℃、相对湿度 64%~ 70 %、筛粪频率 2~ 4d/次、饲养密度 0 .42~0 .49g/cm2 、饲料含水量 1 3.48%~ 1 7.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粉虫 饲养条件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幼虫生长 存活 资源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制取橙皮果胶的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韩冬梅 廖小军 +2 位作者 李淑燕 胡小松 吴继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纤维素酶酶系组成复杂,不同来源纤维素酶在果胶提取中表现出的作用不同。采取与前人研究不同的纤维素酶对橙皮果胶进行提取,对三种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比较分析,筛选出一种价格低廉、适合果胶提取的纤维素酶,并采用四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 纤维素酶酶系组成复杂,不同来源纤维素酶在果胶提取中表现出的作用不同。采取与前人研究不同的纤维素酶对橙皮果胶进行提取,对三种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比较分析,筛选出一种价格低廉、适合果胶提取的纤维素酶,并采用四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其提取果胶工艺中缓冲溶液的pH、提取时间、酶添加量、提取温度对果胶得率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寻求测定条件的最优组合;以DesignExpert软件进行分析,模型经检验差异显著,失拟检验不显著,具有良好的统计学意义,最优组合为:酶添加量3.38mL、时间6.66h、温度47.5℃、pH4.95,预测模型果胶得率为14.43%,验证实验得率为14.79%,大大提高了纤维素酶制取果胶的得率,远远高于文献报道,并且酶的价格低廉,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 果胶 纤维素酶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法优化酶法提取茶叶籽蛋白工艺 被引量:13
3
作者 冯磊 麻成金 +3 位作者 黄群 彭忠瑾 黄伟 向勇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15-219,共5页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实验优化碱性蛋白酶提取茶叶籽蛋白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碱性蛋白酶用量、pH、酶反应时间与温度为实验因素,以茶叶籽蛋白提取率为指标建立回归数学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及对数学模型进行优化...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实验优化碱性蛋白酶提取茶叶籽蛋白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碱性蛋白酶用量、pH、酶反应时间与温度为实验因素,以茶叶籽蛋白提取率为指标建立回归数学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及对数学模型进行优化,获得了茶叶籽蛋白酶法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5、碱性蛋白酶用量200U/g、pH10.5、酶反应时间55min、酶反应温度45℃,在此条件下蛋白提取率可达75.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蛋白 酶法提取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正交试验优化的隧道围岩稳定可靠度方法 被引量:17
4
作者 苏永华 李翔 +1 位作者 丁云 孙晓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6-332,共7页
通过把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设计和显著性检验结合起来,构建出了各类因素对结构特征值影响程度的判别方法。将该方法植入隧道围岩稳定响应面可靠性分析程序中,建立了具有识别基本因素重要性程度功能的状态函数优化方法,消除了序列响应... 通过把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设计和显著性检验结合起来,构建出了各类因素对结构特征值影响程度的判别方法。将该方法植入隧道围岩稳定响应面可靠性分析程序中,建立了具有识别基本因素重要性程度功能的状态函数优化方法,消除了序列响应面状态函数建立时不能判断基本因素对结构状态重要性程度的缺陷。利用MATAB搜索技术求解基于状态函数优化方法改进的响应面可靠度指标,解决了分析结果失真问题。上述两者的结合形成了具有较高效率的复杂地层隧道围岩稳定可靠度响应面分析技术。通过某工程实例研究,演示了该技术的运行过程和操作程序,并在效率、分析结论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了对比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可靠度 二次正交组合试验 响应面 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芽孢杆菌液体发酵产孢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金玲 赵凤艳 +1 位作者 吕长山 张洪超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7-424,共8页
以提高胶质芽孢杆菌液体发酵芽孢产量为目的,以血球计数板观察计数芽孢量,对胶质芽孢杆菌液体发酵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研究。首先进行单因素试验,筛选最优的碳源、氮源、碳源浓度、氮源浓度、无机盐及其浓度,得到单因素最佳值;然后以二... 以提高胶质芽孢杆菌液体发酵芽孢产量为目的,以血球计数板观察计数芽孢量,对胶质芽孢杆菌液体发酵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研究。首先进行单因素试验,筛选最优的碳源、氮源、碳源浓度、氮源浓度、无机盐及其浓度,得到单因素最佳值;然后以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得到的单因素最佳值进行优化,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最优产孢发酵培养基配方为每1000 mL培养基:乳糖21.57 g;复合氮源2.6 g,其中含蛋白胨与硫酸铵,二者质量比例为1∶3;硫酸锰0.21 g;磷酸氢二钾1.5 g;七水硫酸镁1.2 g;经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建立了回归模型,通过验证试验,血球计数板计数结果显示胶质芽孢杆菌芽孢产量可达3.44×109cfu/mL,实际芽孢量与回归模型预测值比为0.977,说明所得模型可靠。此优化培养基可以为工业生产胶质芽孢杆菌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芽孢杆菌 芽孢产量 培养基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在害虫天敌捕食效应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吴进才 沈斌斌 庞雄飞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6-24,共9页
本文应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四种蜘蛛(食虫瘤胸蛛Oedothorax iasecticeps,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a,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和菱头跳蛛Bianar hotingchlehi)复合种群对白背飞虱Sogateila furcifera若虫的捕食作用及... 本文应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四种蜘蛛(食虫瘤胸蛛Oedothorax iasecticeps,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a,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和菱头跳蛛Bianar hotingchlehi)复合种群对白背飞虱Sogateila furcifera若虫的捕食作用及交互效应。对白背飞虱捕食的数学模型为: Y=13.1492+0.4583x1-0.125x2+0.625Zx3+1.0417X4+13.9583x5-0.9375x1x2+0.4375x1x3-0.0625x1x4+2.25x1x5+0.1875x2x3+0.1875x2x4-0.3125x2x5-0.6875x3x4+0.5625x3x5+0.0625x4x5+0.1008x12-0.2742x22+1.2258x32+0.1008x42+4.4758x52对上述模型进行了主效应及两个变量对一个因变量交互作用反应面分析。结果种间、种内个体间均存在干扰效应,这与田间调查结果一致。白背飞虱若虫的被捕食数与四种蜘蛛间形成多种形状的反应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害虫 天敌捕食 二次回归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育阶段土壤含水率对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杰 陈思 +1 位作者 周振江 胡田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2-80,共9页
为实现番茄的优质生产及水资源高效利用,探求不同生育阶段土壤含水率与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之间的关系。以番茄苗期、始花结果期、果实生长初期、膨大期和品质形成期5个阶段的土壤含水率为试验因素,每个因素设5个水平,采取五元二次通用... 为实现番茄的优质生产及水资源高效利用,探求不同生育阶段土壤含水率与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之间的关系。以番茄苗期、始花结果期、果实生长初期、膨大期和品质形成期5个阶段的土壤含水率为试验因素,每个因素设5个水平,采取五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盆栽试验。建立维生素C含量与不同阶段土壤含水率的数学模型,分析因子主效应、单因子效应及两因素的耦合效应,并对模型模拟寻优。结果表明,品质形成期土壤含水率对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最大,苗期次之,始花结果期最小。控制其它阶段土壤水分为(70%~80%)θf时,果实维生素C含量随苗期、始花结果期土壤含水率变化不大(变异系数分别为2.46%、3.08%);随果实生长初期、膨大期和品质形成期土壤含水率呈抛物线变化,且影响程度依次增大(变异系数分别为5.79%、8.09%、17.25%),且这3个阶段土壤含水率分别为(67.79%~77.79%)θf、(65.58%~75.58%)θf、(68.86%~78.86%)θf时,维生素C含量有最大值,分别为24.10、24.21、24.10 mg/(100 g)。耦合效应表明,苗期与始花结果期和果实生长初期、始花结果期与膨大期、膨大期与品质形成期土壤含水率对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交互作用均呈正效应;苗期与膨大期和品质形成期、始花结果期与果实生长初期和品质形成期、果实生长初期与膨大期和品质形成期土壤含水率间的交互作用均呈负效应。在5个阶段土壤含水率分别为(50%~60%)θf、(90%~100%)θf、(50%~60%)θf、(80%~90%)θf、(70%~80%)θf时,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达最高30.10 mg/(100 g),但不利于产量的形成。当5个阶段土壤含水率分别为(90%~99.9%)θf、(90%~99.8%)θf、(90%~99.6%)θf、(74.0%~81.8%)θf、(74.3%~82.5%)θf时,可以同时获得较高的番茄单株产量(996.75~1 037.99 g)和维生素C含量(25.40~26.02 m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维生素C 土壤含水率 生育阶段 五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综合营养品质指标构建及其对水肥供应的响应 被引量:70
8
作者 吴雪 王坤元 +1 位作者 牛晓丽 胡田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9-127,共9页
为构建番茄综合营养品质指标,分析其对水肥供应的响应,该文以灌水量和氮、磷、钾肥用量为试验因素,按照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番茄盆栽试验,监测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番茄红素和维生素C 6项单一品质... 为构建番茄综合营养品质指标,分析其对水肥供应的响应,该文以灌水量和氮、磷、钾肥用量为试验因素,按照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番茄盆栽试验,监测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番茄红素和维生素C 6项单一品质指标,根据主观层次分析法与客观熵权法和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确定番茄单一营养品质评价指标权重,次序为:番茄红素>糖酸比>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通过近似理想解法,构建番茄果实综合营养品质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回归分析建立番茄综合营养品质与水肥因子的数学模型,分析其对水肥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各水肥因子对番茄综合营养品质的主效应表现为:施磷量>施氮量>灌水量>施钾量。当其他因素为中间水平时,番茄营养品质随灌水量或施氮量的增加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型变化,随磷肥用量的增加线性增加,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型变化。交互作用表现为,灌水量与施氮量、磷与钾肥用量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表明灌水量、氮肥用量过高不利于番茄综合营养品质的提高,合理增施磷肥和钾肥可有效提高番茄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灌溉 层次分析法 番茄 综合营养品质评价 灌水量 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气调包装对新鲜香菇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应丽莎 周晓庆 +1 位作者 赵东方 张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7-283,共7页
利用响应面法研究低氧气调包装系统中O2、CO2、顶隙空间及3者交互作用对新鲜香菇品质的影响。试验发现单因素中顶隙空间对香菇PPO活性、粗蛋白和总糖质量分数影响最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顶隙空间与O2的交互作用对PPO活性、粗蛋白及总... 利用响应面法研究低氧气调包装系统中O2、CO2、顶隙空间及3者交互作用对新鲜香菇品质的影响。试验发现单因素中顶隙空间对香菇PPO活性、粗蛋白和总糖质量分数影响最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顶隙空间与O2的交互作用对PPO活性、粗蛋白及总糖质量分数的影响也达到显著水平,但是顶隙空间与CO2的交互作用对香菇各指标影响均不显著。O2与CO2的交互作用对香菇总糖和PPO活性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但对粗蛋白的影响并不显著。综合3个指标的回归模型,得出新鲜香菇低氧气调贮藏保鲜的最佳条件为O24.59%、CO220.13%、顶隙空间0.67,在此条件下香菇PPO活性为5.00U,粗蛋白和总糖质量分数分别为0.54%和52.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气调 旋转正交试验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和重金属复合污染物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慧明 陈颖 +4 位作者 胡婷婷 顾丹璐 王蒙岑 饶琼 刘训悦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6-722,共7页
农药和重金属作为水环境中两类常见的污染物,其复合污染已经对水体生态和人类生存环境构成严重威胁。作者研究了3种常用农药(毒死蜱、三唑磷、氟虫腈)及2种常见重金属(铅、镉)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同时采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 农药和重金属作为水环境中两类常见的污染物,其复合污染已经对水体生态和人类生存环境构成严重威胁。作者研究了3种常用农药(毒死蜱、三唑磷、氟虫腈)及2种常见重金属(铅、镉)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同时采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案,研究了复合污染物体系对大型溞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毒死蜱、三唑磷、氟虫腈、铅离子和镉离子对大型溞的48 h-EC_(50)值分别为6.30、7.27、2.17、454.97和1175.74μg/L;5种污染物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贡献值依次为镉离子>三唑磷>氟虫腈>毒死蜱>铅离子;复合污染物对大型溞的毒性呈现出一定的相加效应;当水中毒死蜱质量浓度为0.81μg/L、三唑磷为17.22μg/L、氟虫腈为5.65μg/L、铅离子为83.75μg/L、镉离子为3793.15μg/L时,复合污染物毒性的理论协同效应最大。研究结果可为复合污染物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溞 毒死蜱 三唑磷 氟虫腈 重金属 复合污染物 联合毒性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模压工艺参数对聚乳酸/竹纤维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毛海良 周海明 +1 位作者 盛奎川 骆一凡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6-590,共5页
采用四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聚乳酸与竹纤维混合比例(PLA/BF)、竹纤维粒径、热模压温度、热模压时间等4个因素对聚乳酸/竹纤维复合材料拉伸强度(TS)的影响,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热力学表征。结... 采用四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聚乳酸与竹纤维混合比例(PLA/BF)、竹纤维粒径、热模压温度、热模压时间等4个因素对聚乳酸/竹纤维复合材料拉伸强度(TS)的影响,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热力学表征。结果表明,PLA/BF、热模压温度、热模压时间对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影响显著,热模压温度与热模压时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DSC分析显示,PLA/BF、竹纤维粒径、热模压温度/时间工艺参数影响材料中PLA的结晶度(Xm)。本试验条件下的聚乳酸/竹纤维复合材料热模压优化工艺参数为:PLA/BF为90/10,竹纤维过100目标准筛,热压温度160℃,热压时间25min,理论最大TS为66.4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竹塑复合材料 拉伸强度 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差示扫描量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微波催陈香醋工艺 被引量:3
12
作者 麻成金 黄婷 +4 位作者 余佶 郑君晓 彭忠瑾 肖旺 葛文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47-152,共6页
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乙醇添加量对香醋部分理化指标的影响,确定了微波催陈香醋的较优条件范围。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各因素对微波催陈香醋作用的大小次序为: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 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乙醇添加量对香醋部分理化指标的影响,确定了微波催陈香醋的较优条件范围。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各因素对微波催陈香醋作用的大小次序为: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乙醇添加量;频率分析法得到微波催陈香醋优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380W、乙醇添加量0.61%、微波处理时间10min。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后的香醋在波长4000~1500cm-1范围内与自然陈酿一年香醋的红外图谱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微波 香醋 催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酶解可溶性蛋膜蛋白制备多肽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艳华 马美湖 +2 位作者 蔡朝霞 李涛 李凤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2-97,共6页
为研究蛋膜蛋白的利用,采用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及胃蛋白酶进行单一酶解筛选实验,然后进行复合酶解实验。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水解度、氮收率为指标,研究酶制剂种类、加酶方式、复合酶比例、总加酶量... 为研究蛋膜蛋白的利用,采用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及胃蛋白酶进行单一酶解筛选实验,然后进行复合酶解实验。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水解度、氮收率为指标,研究酶制剂种类、加酶方式、复合酶比例、总加酶量、酶解时间、pH值及温度对制备多肽工艺的影响。综合考虑水解度和氮收率因素,最终确定复合酶解可溶性蛋膜蛋白制备多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总加酶量16000U/g,并以碱性蛋白酶与木瓜蛋白酶的酶活力配比为8:2先后加入;酶解时间为碱性蛋白酶2h、木瓜蛋白酶1h;pH值为碱性蛋白酶9.0、木瓜蛋白酶5.5;酶解温度为50℃。该条件下制备的蛋膜蛋白酶解产物水解度和氮收率分别为46.12%、85.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蛋膜蛋白 复合酶解 多肽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米藤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梅 王文兰 +3 位作者 吴昊 陈炼红 骆斌 王晓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50-54,共5页
目的:研究提取糯米藤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溶剂回流作为提取手段,利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然后使用回归正交组合设计优化提取工艺。结果:影响糯米藤多糖提取率的因素顺序为提取温度>... 目的:研究提取糯米藤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溶剂回流作为提取手段,利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然后使用回归正交组合设计优化提取工艺。结果:影响糯米藤多糖提取率的因素顺序为提取温度>液固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浸泡时间;回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96.26℃水浴条件下,提取时间109.20min、提取次数2次、液固比27.28:1(mL/g)、浸泡时间90min,最优工艺条件下多糖提取率可达25.121%。结论:使用回归正交设计能合理地优化糯米藤多糖的提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米藤 多糖 正交回归 提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蜂窝夹层板结构的多工况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夏利娟 余音 金咸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7-119,i011,共4页
以复合材料蜂窝夹层板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多工况优化模型,对众多的材料设计变量进行必要的取舍,通过优化分析确定复合材料蜂窝夹层板面板各分层的厚度以及蜂窝芯层的厚度等,使结构满足相应的频率约束、屈曲约束,以及强度约束、位... 以复合材料蜂窝夹层板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多工况优化模型,对众多的材料设计变量进行必要的取舍,通过优化分析确定复合材料蜂窝夹层板面板各分层的厚度以及蜂窝芯层的厚度等,使结构满足相应的频率约束、屈曲约束,以及强度约束、位移约束和尺寸限制等,同时达到结构的重量最轻。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法对某卫星的承力筒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在满足其振动特性以及静力学特性的条件下,复合材料蜂窝承力筒的各面板层厚度以及蜂窝芯层的厚度均有所减小,减重效果显著,较好地实现了复合材料蜂窝夹层板结构的多工况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夹层板结构 多工况 设计研究 序列二次规划法 优化设计 蜂窝夹层板 静力学特性 优化模型 设计变量 优化分析 频率约束 强度约束 位移约束 振动特性 效果显著 厚度 筒结构 承力筒 芯层 面板 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产量对各生育阶段土壤水分的响应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崔毅 陈思 +3 位作者 柴瑞育 金菊良 胡田田 邱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21,104,共9页
为了解不同生育阶段土壤水分状况对番茄产量的影响,根据番茄第一穗果的发育情况,将番茄全生育期划分为苗期、始花结果期、果实生长初期、快速膨大期和品质形成期五个生育阶段,采用五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盆栽试验,建立产量与土壤... 为了解不同生育阶段土壤水分状况对番茄产量的影响,根据番茄第一穗果的发育情况,将番茄全生育期划分为苗期、始花结果期、果实生长初期、快速膨大期和品质形成期五个生育阶段,采用五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盆栽试验,建立产量与土壤含水率间回归模型,对各单一因素效应及两两因素的耦合效应进行分析,并基于Jensen和Blank模型,分析产量对各阶段耗水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其它生育阶段土壤含水率为中间水平时,番茄产量随果实生长初期、快速膨大期、品质形成期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随始花结果期增加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变化,不随苗期而变化。始花结果期与果实生长初期和品质形成期、果实生长初期与快速膨大期土壤含水率间的交互作用均表现为促进番茄产量的提高。番茄产量对各生育阶段水分亏缺的敏感性依次为品质形成期、果实生长初期、始花结果期、快速膨大期、苗期,相应的Jensen模型水分敏感指数为0.1658、0.1275、0.0941、0.0448、-0.1813。当苗期、始花结果期、果实生长初期、快速膨大期与品质形成期土壤相对含水率分别为50%∽60%、90%∽100%、90%∽100%、90%∽100%、90%∽100%时,番茄可达最高单株产量1 406.04 g。综合分析表明,保证果实生长初期、品质形成期和快速膨大期灌水,减少苗期灌水,适当控制始花结果期灌水可有效提高番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产量 亏水阶段 土壤含水率 五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Jensen、Blank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黄樟素内生真菌交链孢霉LJX27的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洲 尹礼国 +1 位作者 张超 魏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65-169,共5页
以岩桂内生真菌交链孢霉(Alternaria)LJX27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各发酵工艺因素对黄樟素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黄樟素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交链孢霉LJX27在初始pH 8、发酵温度24℃... 以岩桂内生真菌交链孢霉(Alternaria)LJX27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各发酵工艺因素对黄樟素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黄樟素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交链孢霉LJX27在初始pH 8、发酵温度24℃、转速200 r/min、培养5 d的条件下,黄樟素产量最高,达2.13 g/L,比优化前黄樟素的产量提高了67.72%。各因素对黄樟素产量的影响大小为初始pH值>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转速。该回归模型可以用于优化黄樟素的发酵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岩桂 黄樟素 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反胶束后萃花生蛋白提取条件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珍 陈复生 李润洁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2-85,92,共5页
花生是世界上非常重要以及研究最为广泛的一种油料作物,同时又富含24%~ 36%的蛋白质.研究AOT-SDS/异辛烷-正辛醇复合反胶束技术萃取花生蛋白,考察了pH、KCl浓度、温度以及时间对花生蛋白后萃率的影响,采用四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 花生是世界上非常重要以及研究最为广泛的一种油料作物,同时又富含24%~ 36%的蛋白质.研究AOT-SDS/异辛烷-正辛醇复合反胶束技术萃取花生蛋白,考察了pH、KCl浓度、温度以及时间对花生蛋白后萃率的影响,采用四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采用频率分析法获得了花生蛋白后萃的最佳工艺条件:pH 7.5、时间30 min、KCl浓度1.1 mol/L、温度35℃,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后萃率为79.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蛋白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 复合反胶束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与综合相关系数法对耐热纤维素酶基因工程菌发酵条件的优化与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杜瑞卿 吕文平 王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0-164,共5页
目的:研究耐热纤维素酶基因工程菌的规模化生产。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试验对内切纤维素酶重组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利用综合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因素影响程度以及相对重要性。测定菌体生长的生物量、内切纤维素酶活性。结果:... 目的:研究耐热纤维素酶基因工程菌的规模化生产。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试验对内切纤维素酶重组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利用综合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因素影响程度以及相对重要性。测定菌体生长的生物量、内切纤维素酶活性。结果:影响因素与纤维素酶活性间的二次回归方程为:Y2=45.858-1.653Z1-1.258Z2Z3-2.012Z12-1.499Z22-1.415Z32-1.719Z42,方差分析具有显著性。内切纤维素酶重组菌产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添加15.9g/L乳糖、10g/L麸皮、15g/L硫酸铵、5g/L玉米浆、1.0g/L碳酸钙;理论产酶量最好为46.5357U/mL;在诱导时间约为4h,实际实验酶产量达70.78U/mL。综合相关系数分析表明:4个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依次为:诱导剂X1(乳糖)>氮源X3(硫酸铵和玉米浆)>钙质量浓度X4(碳酸钙)>碳源X2(麸皮),相互间通过交互对纤维素酶活性的间接影响都非常大,直接影响作用较小。结论:通过使用综合相关系数分析与二次回归正交组合分析,两者结合使用有互补性,能够较好地指导耐热纤维素酶基因工程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纤维素酶 响应面 综合相关系数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物种复合种群捕食量的数学模型及在褐稻虱数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吴进才 庞雄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39-146,共8页
本文应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4种蜘蛛(拟水狼蛛、食虫瘤胸蛛、粽管巢蛛、菱头跳蛛)与褐稻虱共存系统捕食量的数学模型。对捕食量模型的分析可以了解各天敌类群间的相互作用和各类天敌不同数量与褐稻虱不同密度组合下对褐稻... 本文应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4种蜘蛛(拟水狼蛛、食虫瘤胸蛛、粽管巢蛛、菱头跳蛛)与褐稻虱共存系统捕食量的数学模型。对捕食量模型的分析可以了解各天敌类群间的相互作用和各类天敌不同数量与褐稻虱不同密度组合下对褐稻虱捕食量的影响。同时建立了各类天敌在田间数量增长的亚模型,应用现代控制论的状态空间分析法建立了褐稻虱的状态方程,用以研究褐稻虱种群数量预测和数量控制。其中系数矩阵以褐稻虱田间生命表数据作为基础,以各虫期数量作为输入向量,以微蛛、狼蛛、管巢蛛、跳蛛4类天敌和褐稻虱数量所建立的捕食量模型构成控制矩阵和控制向量。应用该模型预测褐稻虱数量变化,结果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增减趋势基本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敌-褐稻虱 捕食量模型 数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