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优化金果榄种子处理技术的研究
1
作者 杨秀全 杨光明 +1 位作者 杨露 臧灵飞 《耕作与栽培》 2025年第4期19-25,共7页
为了优化贵州省道地药材金果榄种子处理技术,提高种子发芽率和育苗效益,选用Hyponex No1、6-BA、不同浸种时间3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用相同方法对新鲜浆果、干果及新鲜种子、风干种子进行处理;在10月、12月和翌年3月进行播种,筛选... 为了优化贵州省道地药材金果榄种子处理技术,提高种子发芽率和育苗效益,选用Hyponex No1、6-BA、不同浸种时间3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用相同方法对新鲜浆果、干果及新鲜种子、风干种子进行处理;在10月、12月和翌年3月进行播种,筛选出最优的育苗方案。结果表明,使用3.30 g/L Hyponex No1、4.00 mg/L 6-BA混合试剂浸种15 h为最优处理条件,理论发芽率为96.4%,新鲜种子发芽率最高(96.76%),与新鲜浆果发芽率(96.29%)差异不显著,与干果和风干种子的发芽率差异极显著;新鲜浆果在12月播种发芽率最高,为96.22%,与10月播种发芽率不显著,与3月播种发芽率差异极显著。综合试验结果可知,3.30 g/L Hyponex No1和4.00 mg/L 6-BA的混合试剂对新鲜浆果浸种15 h,在10—12月进行播种为金果榄种子育苗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 金果榄 种子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冷金属过渡电弧增材制造AZ31镁合金焊道截面尺寸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一丰 张忠明 +3 位作者 马威龙 祁嘉伟 徐春杰 杨长林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3,共6页
基于冷金属过渡的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了AZ31镁合金单道试样,测试了单道试样的焊道宽度和焊道高度。根据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与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高度显著的焊道宽度和焊道高度与摆动宽度、焊接速度、送丝速度和基板... 基于冷金属过渡的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了AZ31镁合金单道试样,测试了单道试样的焊道宽度和焊道高度。根据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与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高度显著的焊道宽度和焊道高度与摆动宽度、焊接速度、送丝速度和基板温度等工艺参数间的关系式。结果表明,工艺参数对焊道宽度的影响主次顺序依次为摆动宽度、送丝速度、基板温度、焊接速度,对焊道高度的影响主次顺序依次为焊接速度、摆动宽度、基板温度、送丝速度。随摆动宽度的增大,焊道宽度逐渐增大,焊道高度逐渐减小;随焊接速度的提高,焊道宽度和焊道高度均逐渐减小;随送丝速度的提高,焊道宽度和焊道高度也随之同步增大;随基板温度升高,焊道宽度增大,焊道高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镁合金 冷金属转移 电弧增材制造 焊道尺寸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张杂谷5号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 被引量:46
3
作者 杨艳君 郭平毅 +10 位作者 曹玉凤 王宏富 王玉国 原向阳 邢国芳 邵东红 祁祥 解丽丽 聂萌恩 郭俊 宁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78-2285,共8页
优质高产的杂交谷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保障提供了有力保障,但良种需良法配套,为此研究杂交谷的最佳栽培条件。采用五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探讨氮、磷、钾、行距和株距对张杂谷5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 优质高产的杂交谷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保障提供了有力保障,但良种需良法配套,为此研究杂交谷的最佳栽培条件。采用五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探讨氮、磷、钾、行距和株距对张杂谷5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与穗数、穗粒数显著正相关,而与千粒重无显著相关。氮、行距、磷、钾对产量和穗粒数有显著影响,氮肥和行距影响较大,而磷和钾肥影响较小。行距、株距和氮对穗数有显著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以及株距和行距的缩小,穗数呈增加趋势。施磷水平对千粒重有显著影响,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千粒重表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研究的5个因素中,施氮水平、施钾水平以及株距之间交互作用对穗粒数和产量有显著影响;施氮水平与株距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千粒重有显著影响。该5个因素与产量间回归关系极显著,拟合程度较高,可用于实际生产预测。使张杂谷5号产量最大的农艺方案为氮施用量186kghm–2,P2O5施用量95kghm–2,K2O施用量60kghm–2,行距23cm,株距13cm,预期产量为6683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谷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施肥 密度 产量 产量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水杨酸、脯氨酸和γ-氨基丁酸对盐胁迫下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1
4
作者 沙汉景 胡文成 +4 位作者 贾琰 王新鹏 田雪飞 于美芳 赵宏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77-1688,共12页
水杨酸(SA)、脯氨酸(Pro)和γ-氨基丁酸(GABA)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抵御逆境胁迫中起重要作用。为了研究三者复配对盐胁迫下水稻产量是否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本文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SA、Pro和GABA复配剂与盐胁迫下水稻产... 水杨酸(SA)、脯氨酸(Pro)和γ-氨基丁酸(GABA)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抵御逆境胁迫中起重要作用。为了研究三者复配对盐胁迫下水稻产量是否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本文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SA、Pro和GABA复配剂与盐胁迫下水稻产量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频数分析获得SA、Pro与GABA复配优化组合方案。结果表明,二次模型拟合较好,对盐胁迫下水稻产量的影响程度为SA>GABA>Pro,SA与GABA,Pro与GABA之间交互作用对盐胁迫下水稻产量有显著影响。模拟寻优获得提高盐胁迫下水稻产量10%以上的最佳复配组合为SA 0.44~0.51mmol L–1、Pro 27.63~31.20 mmol L–1、GABA 3.55~4.28 mmol L–1。外源SA、Pro与GABA单剂和复配剂对盐敏感品种牡丹江30的调控作用大于耐盐品种龙稻5号。SA或Pro与GABA复配对盐胁迫下水稻产量的影响具有协同作用,而SA与Pro复配效果与品种耐盐性差异有关。SA、Pro和GABA三者复配效果优于两两复配,任意单剂与其他2种外源物质复配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均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协同作用 盐胁迫 水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和密度对张杂谷5号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6
5
作者 杨艳君 王宏富 +9 位作者 郭平毅 王玉国 原向阳 邢国芳 邵东红 祁祥 解丽丽 聂萌恩 郭俊 宁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6-576,共11页
本研究采用5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探讨氮、磷、钾、行距和株距对张杂谷5号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显著正相关。单因素氮、行距、磷、钾对产量和净光合速率有显著影响,氮肥和行... 本研究采用5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探讨氮、磷、钾、行距和株距对张杂谷5号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显著正相关。单因素氮、行距、磷、钾对产量和净光合速率有显著影响,氮肥和行距影响较大,而磷和钾肥影响较小。单因素行距、株距和氮对叶面积指数有显著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以及株距和行距的缩小,叶面积指数均表现先增后减趋势。单因素施氮和钾水平对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施氮、钾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所研究的5个因素中,施氮水平、施钾水平以及株距之间交互作用对产量有显著影响;施钾水平与施氮水平、株距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净光合速率有显著影响。该5因素与产量间回归关系极显著,拟合程度较高,可用于实际生产预测。使产量大于6200kg/hm2的优化因素取值的95%的置信区间为施氮(N)178~197 kg/hm2、磷(P2O5)88~101 kg/hm2、钾(K2O)54~67 kg/hm2、行距为22~24 cm、株距为12~13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谷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施肥 密度 产量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和密度对杂交谷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硝酸还原酶的影响 被引量:77
6
作者 孙常青 杨艳君 +1 位作者 郭志利 屈非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69-1177,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条件和密度对张杂谷5号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硝酸还原酶的影响,以期为杂交谷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1年采用五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磷、钾肥、行距和株距对张杂谷5号可溶性糖、可...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条件和密度对张杂谷5号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硝酸还原酶的影响,以期为杂交谷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1年采用五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磷、钾肥、行距和株距对张杂谷5号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硝酸还原酶的影响,每个因素5个水平,共32个试验处理组合。2012年选用2011年最优组合及零水平组合进行验证试验。采用SAS9.0软件对各生理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通过Lingo软件采用迭代逐次逼近的方法研究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并求极值。【结果】施氮量、施磷量、行距对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行距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施氮量和施磷量的增加以及行距的缩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5个因子中,施钾量与株距的交互作用对叶片可溶性蛋白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有显著影响。【结论】综合考察三个生理指标,杂交谷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较高的施肥量和栽培方案为施氮N 187198 kg/hm2,P2O590 97 kg/hm2,K2O 55 59 kg/hm2,行距23 24 cm,株距9 10 cm。在实际生产中,建议采用窄行中密度结合增施氮、磷肥的栽培方式,以提高谷子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从而提高产量并改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谷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施肥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花生白藜芦醇工艺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黎继烈 励建荣 +2 位作者 李忠海 王卫 姜瑞清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8-122,共5页
以花生根为原料,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探讨超声波提取花生根白藜芦醇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5%,超声功率290 W,萃取时间5.5 min,液料比18∶1,白藜芦醇得率为(3.96±0.01)‰。乙醇浓度、料... 以花生根为原料,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探讨超声波提取花生根白藜芦醇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5%,超声功率290 W,萃取时间5.5 min,液料比18∶1,白藜芦醇得率为(3.96±0.01)‰。乙醇浓度、料液比可极显著影响提取得率,超声功率、提取时间则影响显著提取得率,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乙醇浓度,其料液比、萃取时间和超声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白藜芦醇 超声波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电弧增材制造焊道宽度尺寸预测 被引量:60
8
作者 柏久阳 王计辉 +1 位作者 林三宝 杨春利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7-90,117,共4页
文中首先采用同一组焊接参数,在四种厚度基板上进行单道20层铝合金薄壁试样成型,发现不同厚度基板下试样稳定区的焊道宽度相同.基于此结论,利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方法设计试验样本,通过二次回归方程建立工艺参数(焊接电流、焊接速度、送... 文中首先采用同一组焊接参数,在四种厚度基板上进行单道20层铝合金薄壁试样成型,发现不同厚度基板下试样稳定区的焊道宽度相同.基于此结论,利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方法设计试验样本,通过二次回归方程建立工艺参数(焊接电流、焊接速度、送丝速度、层间温度)与成型试样稳定区域焊道宽度尺寸预测模型,经验证发现模型预测效果较好.结果表明,影响焊道宽度的主要因素有焊接电流、焊接速度和层间温度.当电流小于95 A时,参数对焊道宽度的影响顺序为:电流大于焊接速度大于层间温度;当电流大于95 A时,顺序变为:电流大于层间温度大于焊接速度.同时,焊接电流和层间温度间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通用旋转组合 尺寸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法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栀子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包亚妮 董建青 +2 位作者 贺文浩 高彦祥 袁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6-70,75,共6页
采用单因素试验与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对超临界CO2萃取栀子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CO2流速对萃取率的影响,再通过DPS软件分析,以栀子油萃取率为目标建立二元二次回归模型,通过试... 采用单因素试验与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对超临界CO2萃取栀子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CO2流速对萃取率的影响,再通过DPS软件分析,以栀子油萃取率为目标建立二元二次回归模型,通过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及对数学模型进行优化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萃取压力与CO2流速为影响萃取率的主要因素,而萃取温度对萃取率的影响不大,保持单因素试验时最佳参数55℃即可。通过频数分析法,优化得出栀子油萃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55℃,CO2流速13 kg/h,在最优条件下栀子油的预期萃取率为10.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油 超临界CO2 萃取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酶法提取仿栗籽蛋白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20
10
作者 麻成金 黄伟 +3 位作者 黄群 冯磊 吴丽雅 苏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7-32,共6页
以仿栗籽为原料,选择多种酶对其蛋白质进行提取,筛选出纤维素酶与木瓜蛋白酶进行复合酶解试验。以蛋白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复合酶提取仿栗籽蛋白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复合酶提取仿栗籽蛋... 以仿栗籽为原料,选择多种酶对其蛋白质进行提取,筛选出纤维素酶与木瓜蛋白酶进行复合酶解试验。以蛋白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复合酶提取仿栗籽蛋白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复合酶提取仿栗籽蛋白优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总加酶量370U/g、以纤维素酶与木瓜蛋白酶的加酶量配比6:4同时加入、酶解温度57℃、酶解时间80min、酶解pH7.6。在此优化条件下,仿栗籽蛋白提取率为74.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栗籽蛋白 提取 复合酶解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酒酿造工艺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陈文学 胡月英 +1 位作者 林俊芳 李从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59-262,共4页
以菠萝为主要原料,研究菠萝酒的酿造工艺,测试活性干酵母D254在菠萝酒发酵过程中酒精体积分数、总糖及密度的变化,并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发酵工艺的主要参数优化。优化结果表明,D254的最佳发酵方案为:糖含量219.8g/L、pH3.... 以菠萝为主要原料,研究菠萝酒的酿造工艺,测试活性干酵母D254在菠萝酒发酵过程中酒精体积分数、总糖及密度的变化,并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发酵工艺的主要参数优化。优化结果表明,D254的最佳发酵方案为:糖含量219.8g/L、pH3.5、温度19.8℃,感官评分为9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酒 活性干酵母 性能测试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优化土茯苓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21
12
作者 夏道宗 于新芬 马志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7期1460-1463,共4页
目的: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试验设计优化土茯苓总黄酮(TFSG)的提取工艺。方法:根据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子,以TFSG得率(%)为... 目的: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试验设计优化土茯苓总黄酮(TFSG)的提取工艺。方法:根据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子,以TFSG得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图。结果:TFSG超声波辅助提取效果的影响因素由大到小顺序为:乙醇浓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料液比。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57%,超声功率500W,超声时间34min,料液比1:21,响应值达到2.32%。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极其显著(P<0.01),可用来对TFSG的提取工艺进行分析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 土茯苓 总黄酮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优化红芪中芒柄花素和总皂苷的酶解提取工艺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继龙 陈方圆 +3 位作者 魏舒畅 高建德 范凌云 余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926-1931,共6页
目的优化红芪中芒柄花素和总皂苷的酶解提取工艺。方法选择复合酶用量、酶解时间、加水量和提取时间为试验因素,以芒柄花素及总皂苷提取量为指标,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优化红芪酶解提取工艺。结果提取芒柄花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 目的优化红芪中芒柄花素和总皂苷的酶解提取工艺。方法选择复合酶用量、酶解时间、加水量和提取时间为试验因素,以芒柄花素及总皂苷提取量为指标,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优化红芪酶解提取工艺。结果提取芒柄花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酶用量340 mg,酶解时间110 min,加水量22倍,提取150 min;提取总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酶用量280 mg,酶解时间90 min,加水量22倍,提取190 min。结论在上述优化条件下,两者提取量分别为69.99μg/g和1.68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 芒柄花素 总皂苷 酶解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优化茶皂素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8
14
作者 聂芸 周倩 +2 位作者 屈晓清 李晋丽 丁之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0-194,199,共6页
以油茶饼为原料,甲醇为提取剂,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对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基础上,选定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为试验因素,以茶皂素提取效率为目标建立回归数学模型,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及对数学... 以油茶饼为原料,甲醇为提取剂,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对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基础上,选定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为试验因素,以茶皂素提取效率为目标建立回归数学模型,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及对数学模型进行优化得到茶皂素的优化提取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料液比1∶9(g∶mL)、超声温度50℃、超声提取时间57 min为超声波辅助提取茶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此条件下茶皂素提取效率可达到80.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皂素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超声辅助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柱五加叶中抗HMGB1总三萜活性物质的闪式提取工艺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向前 郑礼胜 +2 位作者 翁柳娜 邹方卉 李丽丽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90-1898,共9页
采用闪式提取,通过二次通用旋转实验设计优化细柱五加叶中三萜类物质的提取工艺,以综合评分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溶剂用量3个主要因素对工艺的影响;确定出最佳提取工艺,用UV法检测提取物中的总三萜成分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最... 采用闪式提取,通过二次通用旋转实验设计优化细柱五加叶中三萜类物质的提取工艺,以综合评分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溶剂用量3个主要因素对工艺的影响;确定出最佳提取工艺,用UV法检测提取物中的总三萜成分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53%(体积分数)乙醇为溶剂,闪式提取175 s;该工艺稳定,重现性好(相对标准偏差为0.77%),操作简单、省时,以五加皂苷为对照品,饱和NaHCO3溶液为溶剂,以218 nm为最适波长时,线性范围为0.01~0.07 g/L(相关系数为0.999 6),加样回收率为98.2%(相对标准偏差为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柱五加 五加皂苷 二次通用旋转实验设计 三萜成分 闪式提取法 紫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法优化AOT反胶束体系萃取大豆蛋白质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晓燕 盖国胜 +1 位作者 薛文通 陈复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6-62,共7页
表面活性剂浓度、pH、温度、W0、电解质浓度、乙醇浓度与时间是影响AOT反胶束萃取大豆蛋白质的主要因素,采用二次通用组合旋转对AOT反胶束前萃取大豆蛋白质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建立前萃工艺回归方程,得出前萃工艺优化条件分别为:W014、AO... 表面活性剂浓度、pH、温度、W0、电解质浓度、乙醇浓度与时间是影响AOT反胶束萃取大豆蛋白质的主要因素,采用二次通用组合旋转对AOT反胶束前萃取大豆蛋白质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建立前萃工艺回归方程,得出前萃工艺优化条件分别为:W014、AOT浓度0.08 g/mL、pH值7.0、KCl浓度0.05 mol/L、萃取时间30 min、萃取温度40℃、乙醇浓度0.5%。在此条件下,蛋白质含量为24.14%,蛋白前萃率为65.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 AOT反胶束 大豆蛋白质 前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抗氧化剂对油茶籽油的氧化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世科 李春阳 曾晓雄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86,共6页
研究了水酶法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以及TBHQ、PG、BHT对其抗氧化作用的影响。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油茶籽油进行脂肪酸组成的分析;并采用Scha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优化抗... 研究了水酶法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以及TBHQ、PG、BHT对其抗氧化作用的影响。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油茶籽油进行脂肪酸组成的分析;并采用Scha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优化抗氧化剂组合,同时比较柠檬酸和VC的协同增效作用。结果表明,该油脂主要由油酸(C18:1)、棕榈酸(C16:0)、亚油酸(C18:2)组成,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达86.84%;使用0.02%TBHQ、0.009%PG和O.012%BHT为油茶籽油的复合抗氧化剂,0.02%VC为增效剂,能使其在20℃的预期贮藏时间从2个月延长到16个月,抗氧化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抗氧化剂 优化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和重金属复合污染物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慧明 陈颖 +4 位作者 胡婷婷 顾丹璐 王蒙岑 饶琼 刘训悦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6-722,共7页
农药和重金属作为水环境中两类常见的污染物,其复合污染已经对水体生态和人类生存环境构成严重威胁。作者研究了3种常用农药(毒死蜱、三唑磷、氟虫腈)及2种常见重金属(铅、镉)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同时采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 农药和重金属作为水环境中两类常见的污染物,其复合污染已经对水体生态和人类生存环境构成严重威胁。作者研究了3种常用农药(毒死蜱、三唑磷、氟虫腈)及2种常见重金属(铅、镉)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同时采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案,研究了复合污染物体系对大型溞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毒死蜱、三唑磷、氟虫腈、铅离子和镉离子对大型溞的48 h-EC_(50)值分别为6.30、7.27、2.17、454.97和1175.74μg/L;5种污染物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贡献值依次为镉离子>三唑磷>氟虫腈>毒死蜱>铅离子;复合污染物对大型溞的毒性呈现出一定的相加效应;当水中毒死蜱质量浓度为0.81μg/L、三唑磷为17.22μg/L、氟虫腈为5.65μg/L、铅离子为83.75μg/L、镉离子为3793.15μg/L时,复合污染物毒性的理论协同效应最大。研究结果可为复合污染物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溞 毒死蜱 三唑磷 氟虫腈 重金属 复合污染物 联合毒性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不同施肥处理对芳樟树高和地径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冯瑜 张国防 李左荣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4-39,共6页
为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 var.1inaloolifera Fujita.树高和地径的影响。运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不同的施肥处理对芳樟的树高和地径的影响开展研究;结合各个指标值建立数学模型,对其拟合方程进行最优求解... 为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 var.1inaloolifera Fujita.树高和地径的影响。运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不同的施肥处理对芳樟的树高和地径的影响开展研究;结合各个指标值建立数学模型,对其拟合方程进行最优求解,确定芳樟最优生长的施肥配比。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N和K施用量对树高和地径有显著影响,P施用量对树高和地径极显著。建立N、P和K施用量与芳樟树高和地径数学模型的回归方程,据此计算出最优树高可达到43.16 cm,与之对应的N,P和K的施肥量分别为3.64,5.00,3.07g。最优地径可达到6.34 mm,与之对应的N,P和K的施肥量分别为:3.01,3.01,2.7g。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芳樟树高和地径最佳N、P和K施肥配比不完全相同,树高生长对N、P、K需求量均较大,对P的需求尤为明显,地径生长对N、P、K需求均较大。因此在实际的芳樟林培育生产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或阶段选择需要的最优施肥方案,而达到施肥功效最大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樟 施肥处理 树高 地径 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水提取柑橘皮渣柠檬苦素工艺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剑 曾凡坤 陈飞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6-10,共5页
以使用硫酸调节纯水得到的酸性水为溶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柠檬苦素含量,浸提柑橘皮渣中柠檬苦素。在热浸提时间、温度及料液比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三元二次旋转组合试验设计优化提取条件,建立三因素与柠檬苦素得率之间的数学模... 以使用硫酸调节纯水得到的酸性水为溶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柠檬苦素含量,浸提柑橘皮渣中柠檬苦素。在热浸提时间、温度及料液比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三元二次旋转组合试验设计优化提取条件,建立三因素与柠檬苦素得率之间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酸性水提取柑橘皮渣中柠檬苦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6h、温度61.2℃、料水比1:19.2(g/mL)、酸性水提取液pH4。在此工艺条件下,柠檬苦素的得率为0.117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皮渣 柠檬苦素 提取 旋转正交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