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扣囊复膜酵母麸曲制备及其在小曲白酒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霄 黄治国 +3 位作者 卫春会 任志强 谢军 邓杰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3,共8页
为提高小曲白酒中乙酸乙酯的含量,以大曲中分离的一株产酯能力较强的扣囊复膜酵母M1为出发菌株,将其制备为麸曲(M1麸曲)并用于小曲白酒酿造,分析M1麸曲强化发酵对小曲白酒挥发性风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M1麸曲最佳培养条件为:水分质... 为提高小曲白酒中乙酸乙酯的含量,以大曲中分离的一株产酯能力较强的扣囊复膜酵母M1为出发菌株,将其制备为麸曲(M1麸曲)并用于小曲白酒酿造,分析M1麸曲强化发酵对小曲白酒挥发性风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M1麸曲最佳培养条件为:水分质量分数40%、培养温度28℃、麸皮初始酸度6 mmol/100 g、培养时间48 h;酿造实验结果显示,添加M1麸曲显著提高了实验组(K组)乙酸和乙酸乙酯的含量(P<0.05),极显著降低了异丁醇和异戊醇的含量(P<0.01);通过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析表明,对照组和K组酒醅的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存在差异,K组扣囊复膜酵母属和魏斯氏菌属相对丰度增加;同时通过PICRUSt2功能预测分析,验证了K组参与乙酸和乙酸乙酯代谢的酶丰度更高。通过麸曲为介质将扣囊复膜酵母M1应用到小曲发酵可有效提高小曲白酒乙酸乙酯的含量,对提高小曲白酒质量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囊复膜酵母 麸曲 小曲白酒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润、蒸”新工艺对小曲清香型白酒酿造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申鹏森 刘小刚 +8 位作者 邓有辉 赵延伟 张立强 袁强 雷光电 周成坪 吉喆 张敏丹 廖苇 《酿酒科技》 2025年第2期77-83,共7页
传统小曲清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泡粮、蒸粮、焖粮、糖化、发酵和馏酒等工序,其中泡粮、蒸粮、焖粮工序存在排放污水较多、污水浓度高、处理困难、能耗高、耗时长、设备投入较大的问题。本研究将高粱进行粗粉碎处理后,采用润粮和蒸... 传统小曲清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泡粮、蒸粮、焖粮、糖化、发酵和馏酒等工序,其中泡粮、蒸粮、焖粮工序存在排放污水较多、污水浓度高、处理困难、能耗高、耗时长、设备投入较大的问题。本研究将高粱进行粗粉碎处理后,采用润粮和蒸粮工艺代替泡粮、蒸粮、焖粮工艺,并对其糖化、发酵过程中糟醅的温度、含水量、淀粉、还原糖、酸度、液化力、糖化力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糖化过程中,糟醅的温度、含水量、酸度、还原糖含量持续上升,淀粉含量持续下降,糖化力、液化力呈动态平衡;发酵过程中,糟醅的温度呈现出符合传统工艺“前缓、中挺、后缓落”的变化态势,含水量、酸度先上升后稳定,淀粉、糖化力、液化力水平持续下降,还原糖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保持稳定的变化趋势;在糖化和发酵过程中,温度与多个理化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对改进工艺后酿造的小曲清香型白酒进行感官评价,结果与传统酿造工艺生产的小曲清香型白酒无明显差异,同时具备风格典型、醇甜感好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曲清香型白酒 润粮 泡粮 蒸粮 焖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原料酿造小曲白酒的差异分析研究
3
作者 崔战友 吴再节 +5 位作者 常强 王越 崔磊 李春军 于梦真 席鲜会 《酿酒》 2025年第2期68-72,共5页
传统的小曲白酒通常使用整粒高粱为原料,经过泡粮、蒸粮,培菌糖化、入窖发酵、固态蒸馏等众多工艺,耗时耗力,且近年来,高粱和人工成本不断上升。文王酒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高粱、大米、玉米“、三粮法“”五粮法”酿造小曲白酒,探索不... 传统的小曲白酒通常使用整粒高粱为原料,经过泡粮、蒸粮,培菌糖化、入窖发酵、固态蒸馏等众多工艺,耗时耗力,且近年来,高粱和人工成本不断上升。文王酒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高粱、大米、玉米“、三粮法“”五粮法”酿造小曲白酒,探索不同粮食酿造小曲白酒的产量与感官质量。本研究旨在为找出适合做文王基酒的小曲白酒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王 小曲白酒 酿造原料 基酒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米香型白酒小曲微生物群落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相关性
4
作者 侯慧 郝俊光 +5 位作者 HAFIZ Umer Javed 万瑞杰 戴梓茹 张龙 张纯广 祁岑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150,共11页
为了揭示米香型白酒小曲的微生物组成及与自身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作用关系,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米香型白酒小曲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了不同小曲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并对二者进行相... 为了揭示米香型白酒小曲的微生物组成及与自身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作用关系,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米香型白酒小曲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了不同小曲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广西地区7种小曲样品中共检测到10个优势真菌属、42个优势细菌属(相对丰度大于1%定义为优势属),其中,Saccharomycopsis、Aspergillus是主要的优势真菌属;Weissella、Pediococcus是主要的优势细菌属。PCA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结果显示,小曲C和小曲D的微生物群落组成最相似。共检出10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1-辛烯-3-醇、芳樟醇、苯乙醇均存在于所有小曲中。相关性分析表明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关性较大的优势微生物属为Trichoderma、Monascus、Candida、Bacillus、Klebsiella、Pantoea。通过解析优势微生物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作用关系,明确了对小曲挥发性风味物质贡献较大的微生物菌属,为后续广西米香型白酒小曲的菌种优化和品质改良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香型白酒 小曲 微生物 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关性分析 本文网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水稻酿造小曲清香型白酒的差异分析
5
作者 马振兵 龚利娟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99,共7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水稻酿造小曲清香型白酒的差异,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快速粘度分析仪(RVA)、常规检测方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等分析不同品种水稻(冈优188、特优94、冈优900和川粮优1号)酿造小曲清香型白酒理化指标、蒸... 为探究不同品种水稻酿造小曲清香型白酒的差异,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快速粘度分析仪(RVA)、常规检测方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等分析不同品种水稻(冈优188、特优94、冈优900和川粮优1号)酿造小曲清香型白酒理化指标、蒸煮特性、酿造特性及风味成分,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川粮优1号粗蛋白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比值最高(8.99、61.04%、3.82),特优94中粗脂肪含量最高(2.1%),冈优188粗淀粉、淀粉利用率、出酒率最高(79.71%、93.6%、44.6%)。冈优188酒体中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含量最高,分别为112.79 mg/L,30.13 mg/L。川粮优1号的热焓值最低(11.92 J/g);特优94的糊化温度最低(80.83℃);冈优900的回生值最低(1723 cp)。相关性结果显示,终止温度与水分含量、糊化温度与粗淀粉含量、最终黏度与谷值黏度、回生值与最终黏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淀粉利用率和出酒率与粗脂肪显著负相关(P<0.05),出酒率与粗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冈优188是较为理想的小曲清香型白酒酿造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理化性质 酿造特性 小曲清香型白酒 风味 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品种对小曲清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赖昱成 张英 +7 位作者 李秀梅 者宏斌 普为英 谢莲芬 何猛超 孙志伟 赵金松 韩兴林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55,共7页
为探究高粱品种对小曲清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该研究对红、白高粱的理化指标及其酿造的小曲清香型白酒基酒样品的总酸、总酯、挥发性风味成分及有机酸进行分析,小曲清香型白酒样品编号分别为YLQ1(红高粱)、YLQ2(白高粱)、YLQ3(红、白高... 为探究高粱品种对小曲清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该研究对红、白高粱的理化指标及其酿造的小曲清香型白酒基酒样品的总酸、总酯、挥发性风味成分及有机酸进行分析,小曲清香型白酒样品编号分别为YLQ1(红高粱)、YLQ2(白高粱)、YLQ3(红、白高粱质量比为1∶1),利用气味活度值(OAV)筛选其特征挥发性化合物,并对小曲清香型白酒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酒样YLQ1中单宁含量较高(1.16 g/100 g),而蛋白质、粗脂肪、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酒样YLQ2中总酸、总酯含量最高(分别为1.16 g/L、1.17 g/L)。3种小曲清香型白酒中共检测出3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醇类10种,醛类6种,酸类5种,酯类9种,芳香族化合物与吡嗪类化合物各1种;特征风味化合物18种(OAV>1);对3种小曲清香型白酒风味有明显贡献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有2,3-丁二醇(左消旋)、乙醛、乙缩醛、乙酸异戊酯、戊酸乙酯、己酸乙酯。结合感官品评,糯性白高粱单粮酿造的YLQ2酒样苦味、辛辣味以及其他杂味较低,酒体绵柔感、协调感以及整体风格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品种 小曲清香型白酒 理化指标 挥发性风味物质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曲清香白酒发展创新之路
7
作者 蒲刚 栗伟 李健 《酿酒》 CAS 2024年第1期24-26,共3页
中国小曲清香型白酒历史悠久,具有生产周期短、出酒率高、酒体干净、风格典型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白酒消费持续升级推动小曲清香型白酒发展。从发展历史、经验总结、工艺创新三个方面对小曲清香型白酒的整体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概述,... 中国小曲清香型白酒历史悠久,具有生产周期短、出酒率高、酒体干净、风格典型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白酒消费持续升级推动小曲清香型白酒发展。从发展历史、经验总结、工艺创新三个方面对小曲清香型白酒的整体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概述,以期为企业及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曲清香酒 工艺创新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分析平坝窖酒小曲微生物菌群多样性
8
作者 周婷婷 胡月丹 +1 位作者 胡兆美 黄围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0-64,共5页
该研究利用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SMRT)对平坝窖酒小曲中的微生物菌群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坝窖酒小曲微生物的Chao1指数、Shannon指数、InvSimpson指数值分别为507、4.58、6.06,表明平坝窖酒小曲微生物的菌落组成及结构较为复杂... 该研究利用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SMRT)对平坝窖酒小曲中的微生物菌群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坝窖酒小曲微生物的Chao1指数、Shannon指数、InvSimpson指数值分别为507、4.58、6.06,表明平坝窖酒小曲微生物的菌落组成及结构较为复杂。微生物菌群以霉菌为主,细菌次之,酵母菌相对丰度较低。在相对丰度排名前15的微生物中平坝窖酒小曲细菌类群相对丰度最高(属水平为38.73%,种水平为40.39%),远高于酵母菌和霉菌,其优势细菌为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优势霉菌为米根霉(Rhizopus oryzae)、小孢根霉(Rhizopus microsporus)和横梗霉(Lichtheimia ramosa),优势酵母菌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扣囊腹膜孢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坝窖酒小曲 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 α-多样性 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高粱和糯高粱酿造的川法小曲白酒风味物质差异分析
9
作者 刘霄 邓杰 +4 位作者 吴玲 任志强 谢军 卫春会 黄治国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20-27,共8页
目的解析粳高粱和糯高粱酿造的川法小曲白酒风味物质差异。方法对发酵过程酒醅理化指标和出酒率进行了检测分析,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 目的解析粳高粱和糯高粱酿造的川法小曲白酒风味物质差异。方法对发酵过程酒醅理化指标和出酒率进行了检测分析,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氢火焰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GC-FID)、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结合感官评定分析了基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糯高粱原料出酒率极显著高于粳高粱(P<0.01);HS-SPME-GC-MS共检测出39种物质,主要为酯类和醇类物质;粳高粱发酵基酒中异丁醇、异戊醇和乙醛含量显著高于糯高粱发酵基酒(P<0.05,P<0.01),糯高粱发酵基酒中乙酸乙酯和乙酸含量显著高于粳高粱发酵基酒(P<0.05,P<0.01)。结论出酒率和主要风味物质的差异都表明糯高粱酿造的小曲酒优于粳高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高粱 糯高粱 川法小曲白酒 发酵特性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林泉小曲清香型白酒原酒、成品酒风味与感官分析
10
作者 阿如汗 郝丽刚 +8 位作者 普洋恩 董立生 肖玉君 李爱军 陈桂玲 孙志伟 何猛超 韩兴林 王德良 《酿酒科技》 2024年第10期65-72,79,共9页
以玉林泉小曲清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采用色谱分析和感官品评等方法,对基酒和成品酒共13个酒样进行风味物质定性、定量分析,计算其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确定出主要的风味贡献化合物,通过口感、香气和风格等整体、全面地... 以玉林泉小曲清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采用色谱分析和感官品评等方法,对基酒和成品酒共13个酒样进行风味物质定性、定量分析,计算其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确定出主要的风味贡献化合物,通过口感、香气和风格等整体、全面地对酒样风味进行剖析。结果表明,6种不同基酒共检出25种风味物质,其中具有较大贡献的香气物质主要为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和亚油酸乙酯等,7种成品酒共检出26种风味物质,其中具有较大贡献的香气物质主要为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和苯乙酸乙酯,表明基酒和成品酒中,酯类物质均为主要的香气贡献物质;7款成品酒的感官分析表明,在口感、香气和风格三个维度上,口感与香气和风格相比较,差异较为明显,香气维度上,酯香和醇香较为突出,花果香较好,风格维度上,协调感突出,柔和感和醇厚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曲清香型白酒 感官品评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陈酿期的清香型小曲酒品质对比研究
11
作者 罗高建 易翔 +6 位作者 詹苏 倪书干 陈才 管莹 祝成 石应国 童国强 《酿酒》 CAS 2024年第1期84-87,共4页
对清香型小曲酒的新酒及陈酿一至五年(共六个层级)的原酒品质进行了技术鉴定和消费者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清香型小曲酒陈酿1年已具备小曲清香典型风格,陈酿2年已开始出现陈香,陈酿3年陈香已较明显,随着陈酿时间的增加,感官评分呈递增态... 对清香型小曲酒的新酒及陈酿一至五年(共六个层级)的原酒品质进行了技术鉴定和消费者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清香型小曲酒陈酿1年已具备小曲清香典型风格,陈酿2年已开始出现陈香,陈酿3年陈香已较明显,随着陈酿时间的增加,感官评分呈递增态势,说明小曲清香型原酒陈酿3年后质量有明显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香型小曲酒 品质鉴定 饮后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多样性与风味新认知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万瑞杰 侯慧 +4 位作者 张龙 郝俊光 戴梓茹 黄丽 张纯广 《酿酒科技》 2024年第11期109-115,122,共8页
米香型白酒是中国白酒的四大香型之一,目前主要采用传统手工酿造工艺和不锈钢大罐机械化工艺进行酿造,二者酿造的产品均面临着风味再优化的问题。天然小曲陶罐酿造的传统米香型白酒存在醇高酯低、饮后舒适度差、不符合当下追求的饮酒舒... 米香型白酒是中国白酒的四大香型之一,目前主要采用传统手工酿造工艺和不锈钢大罐机械化工艺进行酿造,二者酿造的产品均面临着风味再优化的问题。天然小曲陶罐酿造的传统米香型白酒存在醇高酯低、饮后舒适度差、不符合当下追求的饮酒舒适度新趋势的缺陷,使用纯种制曲的不锈钢大罐酿造工艺会进一步加剧这一问题。为提升米香型白酒的风味,研究者们从微生物组成、工艺控制和风味解析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探讨。本文从酿造微生物多样性、微生物与风味物质形成的对应、风味改良的工艺探索、米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的新认知四个方面对近十年来关于米香型白酒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提升米香型白酒质量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香型白酒 酿酒工艺 小曲 微生物多样性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曲酒固态发酵工艺的优化研究
13
作者 陈中道 刘雅 王海 《酿酒科技》 2024年第2期30-34,共5页
为探究小曲固态发酵在伊犁地区的发酵状态,以小曲固态发酵工艺为基础,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发酵温度、小曲的添加量、发酵时间、糟醅比等影响因素对小曲发酵结束后酒醅中酒精度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小曲固态发酵结束后酒醅中酒... 为探究小曲固态发酵在伊犁地区的发酵状态,以小曲固态发酵工艺为基础,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发酵温度、小曲的添加量、发酵时间、糟醅比等影响因素对小曲发酵结束后酒醅中酒精度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小曲固态发酵结束后酒醅中酒精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小曲固态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发酵温度、小曲的添加量、发酵时间对小曲固态发酵后酒醅中酒精度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最佳发酵工艺为小曲添加量为0.63%、入槽车温度为20℃、发酵时间为12 d,在此优化条件下,小曲固态发酵结束后酒醅中酒精度最高为6.41%v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曲固态发酵 酒醅中酒精度 发酵工艺优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川法小曲白酒风味品质特征研究
14
作者 徐跃成 罗玥 +4 位作者 钟慈平 何媛 伍迎欢 易鑫 陈燕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5-53,共9页
为了研究不同产地(重庆江津,四川彭州、泸州、南充、双流、渠县、眉山)川法小曲白酒(编号分别为JJ、PZ、LZ、NC、LC、SL、QX、MS)风味品质特征,采用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MS)法分析不同产地酒样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合正... 为了研究不同产地(重庆江津,四川彭州、泸州、南充、双流、渠县、眉山)川法小曲白酒(编号分别为JJ、PZ、LZ、NC、LC、SL、QX、MS)风味品质特征,采用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MS)法分析不同产地酒样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利用气味活度值(OAV)和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筛选不同产地酒样的关键香气物质(OAV>1)及关键差异风味物质(VIP≥1,P<0.05)。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酒样中共鉴定出9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共有挥发性风味物质28种,特征风味物质(仅在一种样品中检测出)11种。不同产地酒样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比值差异显著(P<0.05),异戊醇/正丙醇和异戊醇/异丁醇比值可用于鉴别川法小曲酒品质。共筛选出46种关键香气物质和17种关键差异风味物质,将这17种关键差异风味物质和不同产地小曲白酒中均检出的10种关键香气物质进行对比,筛选出7种导致不同产地川法小曲白酒品质差异的标志性香气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法小曲白酒 风味品质特征 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高粱酒的工艺传承与创新研究
15
作者 石国刚 赵玉军 +4 位作者 肖向丽 王金雨 刘光帅 钱国友 范长秀 《酿酒》 CAS 2024年第4期137-145,共9页
阐述了唐山高粱酒的由来、工艺、设备及酒体风格。依托遵化山间盆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酿酒资源,通过大量的实验探讨和研究,分析了当地小曲清香型白酒工艺的创新和设备的改进。以当地盛产的冀酿2号高粱和河农6425号小麦为原料,在洗... 阐述了唐山高粱酒的由来、工艺、设备及酒体风格。依托遵化山间盆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酿酒资源,通过大量的实验探讨和研究,分析了当地小曲清香型白酒工艺的创新和设备的改进。以当地盛产的冀酿2号高粱和河农6425号小麦为原料,在洗粮、泡粮、糊化、培菌、发酵及蒸馏等关键控制点方面,分别进行了工艺探讨,为唐山高粱酒的工艺改进、规范生产及产品需求给出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高粱酒 小曲清香型白酒 冀酿2号高粱 河农6425小麦 工艺传承 创新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小曲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6
作者 徐成勇 郭波 +4 位作者 周莲 罗国威 金佩璋 沈怡方 诸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2-75,共4页
小曲是生产小曲酒的糖化发酵剂。文中对小曲的作用、原料组成、生产条件以及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高质量的小曲 ,不仅能够提高小曲酒的出酒率 。
关键词 酿酒 小曲 小曲酒 出酒率 制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药中凝乳酶菌株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 被引量:29
17
作者 刘振民 刘辉 骆承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11,共4页
从酒药中筛选出凝乳酶高产菌株M10 ,并进行产酶条件研究。结果表明 ,土豆汁培养基是适宜的产凝乳酶培养基 ,摇瓶培养中培养基起始 pH值为 6 4 3~ 6 51,培养时间为 59~ 6 4h ,培养温度为 34~ 35℃ ,M 10菌株的产酶活力可以达到 80SU... 从酒药中筛选出凝乳酶高产菌株M10 ,并进行产酶条件研究。结果表明 ,土豆汁培养基是适宜的产凝乳酶培养基 ,摇瓶培养中培养基起始 pH值为 6 4 3~ 6 51,培养时间为 59~ 6 4h ,培养温度为 34~ 35℃ ,M 10菌株的产酶活力可以达到 80S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药 凝乳酶产生菌 产酶条件 筛选 干酪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酿酒小曲生产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和才 李金生 钱菊根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15,共3页
为总结中国酿酒小曲的生产发展与工艺技术,收集了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小曲商品20余个,就我国小曲生产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该文着重分析了小曲生产的原料、菌种、性状、工艺、设备、商品化等几方面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就当前我国小曲生产... 为总结中国酿酒小曲的生产发展与工艺技术,收集了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小曲商品20余个,就我国小曲生产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该文着重分析了小曲生产的原料、菌种、性状、工艺、设备、商品化等几方面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就当前我国小曲生产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曲 生产状况 调查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良根霉菌株C-24和LZ-24的选育 被引量:5
19
作者 唐玉明 姚万春 +1 位作者 任道群 廖建民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14,共3页
从收集的 33份优质曲样中分离纯化出 6 4株根霉菌 ,根据培养特征、稀碘液测试透明圈大小、酶活力、试饭情况、试饭糖分、酸度、产酒情况等筛选出了性能较优的根霉菌 2株 ,再经反复紫外线诱变处理 ,育成C -2 4和LZ -2 4两株优良的菌株。... 从收集的 33份优质曲样中分离纯化出 6 4株根霉菌 ,根据培养特征、稀碘液测试透明圈大小、酶活力、试饭情况、试饭糖分、酸度、产酒情况等筛选出了性能较优的根霉菌 2株 ,再经反复紫外线诱变处理 ,育成C -2 4和LZ -2 4两株优良的菌株。系列试验结果表明其生长速度快 ,试饭糖分分别比对照Q30 3高 2 7 1%、2 1 8%。对酿酒原料适应性广 ,大生产制曲效果好 ,出酒率和酒质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曲 根霉菌 选育 酿酒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制型红茶酒的研制 被引量:13
20
作者 罗惠波 董瑞丽 +2 位作者 卫春会 刘宏媛 苟云凌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5-187,共3页
以红茶和小曲酒为主要原料,经浸泡和调配得到营养、健康、低度的红茶保健酒。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茶汤浸提和调配的最佳工艺参数。茶汤浸提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茶水比1∶80,浸泡时间30min,浸泡温度70℃;调配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茶汤与... 以红茶和小曲酒为主要原料,经浸泡和调配得到营养、健康、低度的红茶保健酒。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茶汤浸提和调配的最佳工艺参数。茶汤浸提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茶水比1∶80,浸泡时间30min,浸泡温度70℃;调配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茶汤与基酒的比例为3∶2,糖添加量为4g/100mL,柠檬酸添加量为0.1g/100mL。配制出的红茶酒具有红茶和小曲酒的典型香味,口感柔和协调,色泽为琥珀色,澄清透明,风味独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制酒 红茶 小曲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