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7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VP对溶剂热合成FeS_2(Pyrite)的形貌控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艳华 姜传海 +1 位作者 郑毓峰 孙言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89-91,共3页
采用溶剂热合成技术,以FeSO4和(NH2)2CS为反应前驱物,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表面活性剂的醇-水体系中获得了晶粒完整的FeS2(Pyrite)粉体。借助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合成样品的晶相组成、分散性、形貌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 采用溶剂热合成技术,以FeSO4和(NH2)2CS为反应前驱物,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表面活性剂的醇-水体系中获得了晶粒完整的FeS2(Pyrite)粉体。借助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合成样品的晶相组成、分散性、形貌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以PVP为表面活性剂可以显著提高产物的分散性,适当调节PVP的用量可以有效调控FeS2晶体的大小与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2(pyrite) PVP溶剂热 形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次生氧化矿物对FeS_(2)降解抗生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2
作者 舒小华 覃紫其 +3 位作者 聂昌达 周进文 张腾飞 张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539-5546,共8页
以广泛应用于畜牧业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泰乐菌素(TYL)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氧化腐蚀程度的黄铁矿对TYL的光降解性能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氧化后的黄铁矿能够显著提高其对TYL的光降解效率.具体来说,氧化后的黄铁矿样品表面粗糙度增加,... 以广泛应用于畜牧业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泰乐菌素(TYL)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氧化腐蚀程度的黄铁矿对TYL的光降解性能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氧化后的黄铁矿能够显著提高其对TYL的光降解效率.具体来说,氧化后的黄铁矿样品表面粗糙度增加,比表面积扩大,增加了表面反应活性位点,从而提高了其对TYL的吸附能力.此外,氧化增强了黄铁矿表面的电子传递过程,加快了·OH产生速率,进而提高了对TYL的光降解效率.同时,黄铁矿(FeS_(2))与表面新生成的Fe_(2)O_(3)组成了异质结,有效抑制了材料内部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光降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fes2) 氧化腐蚀 光降解效果 泰乐菌素(TYL) 次生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FeS_2(Pyrite)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董有忠 郑毓峰 +3 位作者 张校刚 段鹤 孙言飞 陈艳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1-223,227,共4页
采用含铁和硫元素的水溶液电沉积制备了FeS2 薄膜,并在硫氛围中退火获得样品。研究了样品的微结构和光吸收以及电学性质。结果表明薄膜样品晶相单一,晶粒尺寸约为100nm,光吸收系数随沉积时间增加略有增大,电阻率随薄膜沉积时间的增加而... 采用含铁和硫元素的水溶液电沉积制备了FeS2 薄膜,并在硫氛围中退火获得样品。研究了样品的微结构和光吸收以及电学性质。结果表明薄膜样品晶相单一,晶粒尺寸约为100nm,光吸收系数随沉积时间增加略有增大,电阻率随薄膜沉积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为防止薄膜脱落,在沉积过程中使用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得到了均匀且粘附性较强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fes2(黄铁矿)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掺杂TiO_(2)-Fe_(2)O_(3)/C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洁 张佳 +1 位作者 陈连喜 吕博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4,共5页
为寻找一种简便且具有良好孔结构的光催化剂合成路径,提升并拓宽其光催化应用范围,通过将N掺杂的双金属Ti-Fe MOFs在500℃的空气气氛中直接热解制备N掺杂TiO_(2)-Fe_(2)O_(3)/C纳米结构。获得的产物显示出独特的树枝状结构,且具有较大... 为寻找一种简便且具有良好孔结构的光催化剂合成路径,提升并拓宽其光催化应用范围,通过将N掺杂的双金属Ti-Fe MOFs在500℃的空气气氛中直接热解制备N掺杂TiO_(2)-Fe_(2)O_(3)/C纳米结构。获得的产物显示出独特的树枝状结构,且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良好的介孔结构。同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证实,在空气条件下煅烧后,衍生物仍保留了N和C成分。此外,将制备的N掺杂树枝状双金属结构多孔材料作为光催化剂用于降解亚甲基蓝(MB)染料。结果表明:N掺杂TiO_(2)-Fe_(2)O_(3)/C比N掺杂非Fe参与的TiO_(2)/C和非N非Fe掺杂TiO_(2)/C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性能,且N掺杂TiO_(2)-Fe_(2)O_(3)/C对MB染料的有效降解率达到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基-MOFs Fe基-MOFs TiO_(2)-Fe_(2)O_(3)/C N掺杂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Ir掺杂MoS_(2)表面对N_(2)气敏吸附与解离反应性能提升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5
作者 肖香珍 胡林峰 张建伟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9,共7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采用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N_(2)分子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的吸附和解离行为.研究表明:N_(2)分子在TM-MoS_(2)(TM=Fe、Ir)表面吸附能依次为0.62和0.47 eV,而完整MoS_(2)表面的吸附能只有0.08 eV,说... 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采用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N_(2)分子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的吸附和解离行为.研究表明:N_(2)分子在TM-MoS_(2)(TM=Fe、Ir)表面吸附能依次为0.62和0.47 eV,而完整MoS_(2)表面的吸附能只有0.08 eV,说明掺杂之后对N_(2)表现出略好的吸附性能.差分电荷密度分析表明,N_(2)吸附后,掺杂Fe、Ir原子与两个N原子之间电荷有所增加,N-N键之间的区域电荷密度减少,N-N键的强度减弱.态密度计算结果发现,N_(2)在吸附过程中,主要是N原子的2p_(y)、2p_(z)轨道与Ir的5d_(xy)和5d_(z^(2))以及Fe的3d_(xy)和3d_(z^(2))发生杂化作用.通过分析解离活化能,N_(2)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解离需要活化能均较高,且远大于在相应掺杂表面的吸附能,说明N_(2)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解离应该表现为分子吸附或脱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Ir 掺杂 单层MoS_(2) N_(2) 吸附与解离 活化能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MIL-88B(Fe)/CdS可见光高效降解2-氯苯酚
6
作者 王智娟 缪应纯 +1 位作者 王旭东 胡柠檬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8-228,共11页
光催化处理含酚废水是消除其对水体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研究制备了一种新型的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MIL-88B(Fe)/CdS,并将其用于2-氯苯酚的光催化降解。在优化条件下,可见光辐照2 h后,2-氯苯酚的脱除效率达到88.4%。2-氯苯酚较高的去除效... 光催化处理含酚废水是消除其对水体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研究制备了一种新型的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MIL-88B(Fe)/CdS,并将其用于2-氯苯酚的光催化降解。在优化条件下,可见光辐照2 h后,2-氯苯酚的脱除效率达到88.4%。2-氯苯酚较高的去除效率一方面源于多孔MIL-88B(Fe)材料对2-氯苯酚的吸附作用,另一方面是CdS对MIL-88B(Fe)的表面修饰提升了材料的光催化活性。这是因为二者紧密接触且具有相匹配的费米能级,从而使CdS和MIL-88B(Fe)产生能带弯曲且界面间形成了内建电场,这使得CdS和MIL-88B(Fe)界面间形成光生电子S型转移路径,从而加快了光生载流子的迁移,并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MIL-88B(Fe)/CdS在较宽的pH(3~9)值范围内,均可对2-氯苯酚起到光催化降解作用。通过一系列光学和光电化学表征对MIL-88B(Fe)/CdS的光催化机制进行了分析,h^(+)和·OH对2-氯苯酚的降解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2-氯苯酚降解 S-型异质结 MIL-88B(F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评价Fe^(0)/H_(2)O_(2)处理染料废水的生物毒性变化
7
作者 贾艳萍 马艳菊 +2 位作者 郑如 郭嘉炜 张兰河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322-4332,共11页
通过分析小球藻的生长指标(生长率和抑制率)、光合作用指标(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蛋白质含量、多糖含量和抗氧化酶活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等指标的变化,以典型的三苯甲烷类染料(结晶紫)... 通过分析小球藻的生长指标(生长率和抑制率)、光合作用指标(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蛋白质含量、多糖含量和抗氧化酶活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等指标的变化,以典型的三苯甲烷类染料(结晶紫)和吩嗪类染料(藏红T)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染料废水经Fe^(0)/H_(2)O_(2)工艺处理前后的生物毒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延长,小球藻生长率下降,抑制率上升,染料废水原水显著抑制小球藻细胞的生长.与原水相比,处理后的出水中小球藻的叶绿素a升高22.01%,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降低12.97%和16.02%;SOD和CAT含量升高15.13%和12.5%,MDA含量降低23.97%.原水中小球藻的蛋白质含量较低,处理后出水中小球藻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与原水相比,出水中小球藻的多糖含量呈降低趋势.通过EPI Suite软件进行藻类毒性预测可知,结晶紫与藏红T降解的中间产物对鱼类、水蚤和绿藻的毒性明显降低.因此,Fe^(0)/H_(2)O_(2)体系可有效降低染料废水的生物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Fe^(0)/H_(2)O_(2) 染料废水 预测 生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FeS_(2)强化褐铁矿型红土镍矿固态还原富集镍钴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肖仁栋 陈靖 +4 位作者 胡美世 许斌 罗骏 张鑫 饶明军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以NaFeS_(2)为添加剂,研究了NaFeS_(2)用量对红土镍矿固态还原-磁选富集镍、钴及红土镍矿还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FeS_(2)添加量增加,还原过程红土镍矿的软熔特性温度相应降低,还原所得Ni-Co-Fe合金颗粒随之增大;添加10%NaFeS_... 以NaFeS_(2)为添加剂,研究了NaFeS_(2)用量对红土镍矿固态还原-磁选富集镍、钴及红土镍矿还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FeS_(2)添加量增加,还原过程红土镍矿的软熔特性温度相应降低,还原所得Ni-Co-Fe合金颗粒随之增大;添加10%NaFeS_(2)时,镍、钴的富集和回收效果好,红土镍矿经压团于1100℃还原60 min,再经磨矿-磁选可获得Ni、Co、Fe品位分别为7.89%、0.66%、74.01%,Ni、Co、Fe回收率分别为97.13%、86.78%、35.81%的优质镍钴铁粉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镍矿 添加剂 还原焙烧 Nafes_(2) 镍钴铁粉 固态还原 磁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催化CO_(2)加氢制烯烃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华勇 邢小芳 +2 位作者 林世源 王阳 吴明铂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共14页
化石燃料大量消耗造成的碳排放导致大气中CO_(2)浓度剧增,引起了一系列严峻的环境问题。捕集CO_(2)并将其转化为高值化学品是重要的减碳途径之一。热催化CO_(2)加氢制烯烃因其优异的CO_(2)转化效率和产物产率而备受关注。改进费托路径... 化石燃料大量消耗造成的碳排放导致大气中CO_(2)浓度剧增,引起了一系列严峻的环境问题。捕集CO_(2)并将其转化为高值化学品是重要的减碳途径之一。热催化CO_(2)加氢制烯烃因其优异的CO_(2)转化效率和产物产率而备受关注。改进费托路径和甲醇中间体路径是目前的主流工艺,前者主要基于Fe基催化剂,后者主要基于金属氧化物/分子筛复合催化剂。首先总结了近年来热催化CO_(2)加氢制烯烃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不同反应路径的反应机理、催化剂物化性质的调控策略,以及影响烯烃合成性能的关键因素。其次对CO_(2)加氢制烯烃工艺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加氢 热催化 烯烃 Fe基催化剂 双功能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法制备FeS及其Al_(2)O_(3)负载改性后脱汞性能研究
10
作者 吕俊辉 栗秀萍 +1 位作者 于洋 王正恬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8-154,共7页
采用撞击流-旋转填料床(IS-RPB)结合共沉淀法获取粒径小且分布均匀的FeS粉体,利用浸渍法对其进行负载型改性得到复合材料FeS/Al_(2)O_(3),并利用其进行脱汞性能探究。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能谱仪对复合材料的组成和形貌结构进行... 采用撞击流-旋转填料床(IS-RPB)结合共沉淀法获取粒径小且分布均匀的FeS粉体,利用浸渍法对其进行负载型改性得到复合材料FeS/Al_(2)O_(3),并利用其进行脱汞性能探究。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能谱仪对复合材料的组成和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利用粒度分析仪测试FeS粉体的粒径分布;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试脱汞率,考察吸附剂用量、处理时间、pH、共存离子等对脱汞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重力法制备纳米FeS的最佳条件为:c(Fe^(2+))=0.10 mol/L、超重力因子为106.6、撞击初速度为9.43 m/s,此时,得到的FeS的粒径小(D50=91 nm)且分布很窄(68~114 nm)。FeS/Al_(2)O_(3)复合材料的脱汞最佳条件为:pH为6、吸附材料质量浓度为2.0 g/L、处理时间为240 min,此时,脱汞率可达99.96%,最大饱和吸附容量为1 775.9 mg/g,出水质量浓度为0.04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技术 fes/Al_(2)O_(3) Hg(Ⅱ)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催化剂中载体表面官能团对于CO_(2)加氢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黄杰 钱俊 +5 位作者 陆紫轩 郑丽如 魏宇学 蔡梦蝶 郭立升 孙松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1-296,共6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CO_(2)的减排和资源化利用成为学术界聚焦的热点。聚焦于Fe基催化剂在CO_(2)加氢反应中的性能优化,特别是载体表面官能团对催化活性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通过水热法合成具有不同表面微环境的纳米碳...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CO_(2)的减排和资源化利用成为学术界聚焦的热点。聚焦于Fe基催化剂在CO_(2)加氢反应中的性能优化,特别是载体表面官能团对催化活性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通过水热法合成具有不同表面微环境的纳米碳球,并结合等体积浸渍法负载金属活性组分和助剂,制备了一系列Fe基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原位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DRIFTS)等一系列表征揭示了载体表面官能团对CO_(2)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具有显著影响,为设计高效、稳定的Fe基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加氢 Fe基催化剂 费托合成 碳载体 官能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酸钠体系中Ca^(2+)和Mg^(2+)对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12
作者 张永志 唐云 +2 位作者 邓政斌 杨勇 杨叶艳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0-368,共9页
为了探究Ca^(2+)和Mg^(2+)对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采用单矿物试验、浮选溶液化学计算、接触角、SEM、FTIR和XPS分析等方法,考察了油酸钠体系中Ca^(2+)和Mg^(2+)对黄铁矿浮选的影响规律及机理。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油酸钠体系中,C... 为了探究Ca^(2+)和Mg^(2+)对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采用单矿物试验、浮选溶液化学计算、接触角、SEM、FTIR和XPS分析等方法,考察了油酸钠体系中Ca^(2+)和Mg^(2+)对黄铁矿浮选的影响规律及机理。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油酸钠体系中,Ca^(2+)和Mg^(2+)的存在对黄铁矿的浮选行为产生活化,改善其浮选效果,但是随着pH值的增大,离子对黄铁矿的活化效果不断减弱;pH值较低时,钙和镁主要以Ca^(2+)和Mg^(2+)的形式吸附在黄铁矿表面,增加了黄铁矿表面对溶液中油酸钠的吸附量,且Ca^(2+)和Mg^(2+)会与油酸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油酸钙和油酸镁吸附在黄铁矿表面,使黄铁矿表面接触角增大从而改变了其表面疏水性;随着pH值的不断增大,黄铁矿表面的Fe-S键会断裂生成Fe(OH)_(3),阻碍离子吸附,且Ca^(2+)和Mg^(2+)的形态随着pH值的增大发生变化,起活化作用的Ca^(2+)和Mg^(2+)浓度不断降低,离子活化效果减弱。研究结果对使用油酸钠反浮选分离卡林型金矿中的黄铁矿和碳酸盐矿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黄铁矿 CA^(2+) Mg^(2+) 油酸钠 离子活化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胱氨酸和Cu^(2+)强化Fe^(3+)/H_(2)O_(2)体系处理焦化废水
13
作者 姜凤成 徐潇 +9 位作者 邱瑶 张传兵 王璐瑶 冯茜茜 王杰 孟红旗 冯智 郭发扬 李艳利 王明仕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87,共12页
针对水质复杂、毒性组分多且厌氧生物处理困难的焦化废水,该文采用半胱氨酸(Cys)和Cu^(2+)强化Fe^(3+)/H_(2)O_(2)体系进行处理,结合COD、挥发酚、BOD/COD(B/C)等指标分析对废水可生化性的提高效果。通过探究反应过程中Fe^(2+)/Fe^(3+)... 针对水质复杂、毒性组分多且厌氧生物处理困难的焦化废水,该文采用半胱氨酸(Cys)和Cu^(2+)强化Fe^(3+)/H_(2)O_(2)体系进行处理,结合COD、挥发酚、BOD/COD(B/C)等指标分析对废水可生化性的提高效果。通过探究反应过程中Fe^(2+)/Fe^(3+)含量、Cu^(2+)/Cu^(+)含量、H_(2)O_(2)和Cys的剩余量变化,以及活性物种的鉴定揭示了Fe^(3+)/Cu^(2+)/Cys/H_(2)O_(2)体系处理焦化废水的机理。结果表明:Cys和Cu^(2+)强化Fe^(3+)/H_(2)O_(2)体系处理后COD和挥发酚去除率相比于Fe^(3+)/H_(2)O_(2)体系分别提高了15.4%、13.6%,且药剂添加量越多,Fe^(3+)/Cu^(2+)/Cys/H_(2)O_(2)体系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越好;通过B/C的变化发现焦化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结合厌氧微生物处理后COD、挥发酚及毒性抑制物质的变化发现,焦化废水中以酚类为代表的生物毒害物质含量大幅度削减,可见Fe^(3+)/Cu^(2+)/Cys/H_(2)O_(2)体系可通过降低废水的毒性从而提高其可生化性;反应初期Cys将Fe^(3+)、Cu^(2+)迅速还原为Fe^(2+)、Cu^(+)并产生大量HO·攻击焦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随着反应的进行,Cu^(2+)则通过与酚类污染物氧化降解产生的还原性中间产物快速反应,从而提高Fe^(3+)向Fe^(2+)还原的速率,进而进一步促进了Fe^(3+)/Cu^(2+)/Cys/H_(2)O_(2)体系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该文证实了利用Cys和Cu^(2+)强化Fe^(3+)/H_(2)O_(2)体系处理焦化废水的可行性,揭示了强化机理,有利于后续生化处理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 Cu^(2+) 半胱氨酸 芬顿氧化 焦化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曼光谱测定透闪石-铁阳起石中Mg^(2+)、Fe^(2+)比值
14
作者 于露 陈天虎 +4 位作者 戴慧 曹素巧 王枫 郭连巧 左锐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7-736,共10页
角闪石是分布广泛的造岩矿物之一,Mg^(2+)、Fe^(2+)相对含量是透闪石-铁阳起石系列定名的依据,对矿物学、岩石学、宝玉石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了8个产地不同成因的透闪石-铁阳起石系列样品,开展了系统的拉曼光谱和电子探针定量... 角闪石是分布广泛的造岩矿物之一,Mg^(2+)、Fe^(2+)相对含量是透闪石-铁阳起石系列定名的依据,对矿物学、岩石学、宝玉石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了8个产地不同成因的透闪石-铁阳起石系列样品,开展了系统的拉曼光谱和电子探针定量分析研究,发现样品在3600~3700 cm^(-1)区间的拉曼谱峰发生规律变化,峰面积与电子探针分析获得的镁、铁含量具有良好线性相关性,归纳出了利用拉曼谱峰面积计算透闪石-铁阳起石系列矿物中Mg^(2+)、Fe^(2+)比值的方法,可应用于透闪石-铁阳起石系列矿物的快速、无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闪石-铁阳起石 Mg^(2+)、Fe^(2+)比值 拉曼谱峰面积 电子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聚磷酸铵对Cu^(2+)、Fe^(2+)、Zn^(2+)和Mn^(2+)螯合作用的研究
15
作者 雷梅花 李天祥 +2 位作者 陶绍程 刘旭 朱静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5-701,共7页
水溶性聚磷酸铵氮、磷含量高和螯合植物生长的所需微量元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水溶性聚磷酸铵和硫酸锰、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为原料,采用动态法和响应面分析方法探究聚磷酸铵螯合Cu^(2+)、Zn^(2+)、Fe^(2+)、Mn^(2+)的规律。通过... 水溶性聚磷酸铵氮、磷含量高和螯合植物生长的所需微量元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水溶性聚磷酸铵和硫酸锰、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为原料,采用动态法和响应面分析方法探究聚磷酸铵螯合Cu^(2+)、Zn^(2+)、Fe^(2+)、Mn^(2+)的规律。通过红外分析、扫描电镜和能谱测定,进一步验证APP与Fe^(2+)、Cu^(2+)、Mn^(2+)和Zn^(2+)发生了螯合反应。通过二元正交实验可知Zn^(2+)对Mn^(2+)具有强抑制的作用;三元正交实验可知总螯合量的影响因素大小为Zn^(2+)>Fe^(2+)>Mn^(2+);响应面实验可知,实验数据的二次回归模型具有显著性(R^(2)=0.9203),Zn、Fe和Cu的一次项,Zn和Fe、Mn和Fe、Mn和Cu的交互作用项对响应值具有显著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酸铵 Cu^(2+)、Zn^(2+)、Fe^(2+)、Mn^(2+) 螯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2+)/Fe^(3+)-MOF在三维电芬顿体系中对活性艳蓝X-BR的降解
16
作者 董鹏波 杨帆 贾丽霞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39,共5页
为提高铁基金属有机骨架(MOFs)MIL-88B(Fe)作为三维电极在电芬顿(3D/EF)体系中对活性染料的降解效果,采用溶剂热法制备Fe^(2+)/Fe^(3+)-MOF,并将其用于活性艳蓝X-BR的降解处理。研究结果表明:以Fe^(2+)/Fe^(3+)-MOF为三维电极,在优化的... 为提高铁基金属有机骨架(MOFs)MIL-88B(Fe)作为三维电极在电芬顿(3D/EF)体系中对活性染料的降解效果,采用溶剂热法制备Fe^(2+)/Fe^(3+)-MOF,并将其用于活性艳蓝X-BR的降解处理。研究结果表明:以Fe^(2+)/Fe^(3+)-MOF为三维电极,在优化的降解条件下,活性艳蓝X-BR染色废水的去除率和TOC去除率分别为100%和71.1%,并且在pH 3~7内均表现出高效的活性染料降解性能,拓宽了电芬顿工艺pH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降解 三维电极 芬顿 铁基金属有机框架 活性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载体对CO_(2)加氢制烯烃Fe基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潘新安 张鹏 +5 位作者 何若南 韩志华 韦慧 徐晓颖 秦绍东 刘意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3-503,共11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分别制备了以SiO_(2)(Q-30和Q-10)、Al_(2)O_(3)和TiO_(2)为载体的Fe基催化剂,研究了四种不同载体对Fe基催化剂CO_(2)加氢活性和烯烃选择性的影响规律。结合N_(2)吸附-脱附、XRD、HAADF-STEM、TEM、XPS、H_(2)-TPR、CO_...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分别制备了以SiO_(2)(Q-30和Q-10)、Al_(2)O_(3)和TiO_(2)为载体的Fe基催化剂,研究了四种不同载体对Fe基催化剂CO_(2)加氢活性和烯烃选择性的影响规律。结合N_(2)吸附-脱附、XRD、HAADF-STEM、TEM、XPS、H_(2)-TPR、CO_(2)-TPD和NH_(3)-TPD等表征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Al_(2)O_(3)为载体的Fe基催化剂活性和烯烃选择性均最高,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CO_(2)单程转化率为28.2%,烃类产物中全烯烃(C_(2+))选择性达68.1%,长链烯烃(C_(4+))选择性达45.1%。高分散的FeNa/Al_(2)O_(3)催化剂由于适宜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有效促进了铁物种的还原和碳化;同时具有最强的CO_(2)吸附能力和最多的表面酸性位点,促进了CO_(2)的活化和CO^(*)中间物种的C-C耦合过程。而以两种SiO_(2)为载体的Fe基催化剂由于较弱的还原碳化能力、较低的CO_(2)吸附能力和较少的酸性中心,主要发生了逆水煤气变换和CO_(2)甲烷化反应,在极低的CO_(2)转化率下(~10%),产物主要为CO和甲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加氢 Fe基催化剂 载体 烯烃 酸性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水条件下Fe^(2+)活化过硫酸盐联合硝酸盐处理岩溶水中汽油BTX的效果
18
作者 邓日添 陈余道 +2 位作者 陆仁骞 邓旭 李炜轩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20-2232,共13页
在地下水燃油污染修复中,基于过硫酸盐(persulfate,PS)的原位化学氧化与生物修复技术联合是一个被倡导的策略.尽管PS可以通过Fe^(2+)活化获得更强的氧化能力,但迄今尚没有Fe^(2+)活化在这种联合修复技术中的研究报道,尤其对于岩溶地下... 在地下水燃油污染修复中,基于过硫酸盐(persulfate,PS)的原位化学氧化与生物修复技术联合是一个被倡导的策略.尽管PS可以通过Fe^(2+)活化获得更强的氧化能力,但迄今尚没有Fe^(2+)活化在这种联合修复技术中的研究报道,尤其对于岩溶地下水环境.为了更好地认识Fe^(2+)活化在PS与生物修复联合技术中的性能和可行性,本文利用充填石灰石和岩溶地下水的箱-柱装置,在流水条件下分3次向箱体瞬时投注汽油各200 mL,开展了硝酸盐还原、PS化学氧化与硝酸盐还原联合、以及单独PS化学氧化条件下处理柱体岩溶地下水中汽油苯、甲苯和二甲苯(简称BTX)的实验研究.硝酸盐、PS和Fe^(2+)的投注浓度分别为50、1700、170 mg·L^(−1),投注流量65.2 mL·h−1,投注方式为连续投注.结果表明:(1)汽油侵入地下水后BTX浓度因持续溶解呈现多峰波动和拖尾特征,且具有甲苯>二甲苯>苯的特征.(2)PS化学氧化联合硝酸盐还原能促进BTX的衰减.在补充硝酸盐条件下,BTX假一级衰减速率常数为0.026—0.070 d−1,平均滞留时间为10.42 d;在停止补充硝酸盐的条件下,BTX假一级衰减速率常数为0.020—0.036 d−1,平均滞留时间为19.65 d.(3)Fe^(2+)活化PS可以有效提高BTX衰减速率,且能与硝酸盐还原作用同时存在.活化和未活化时BTX假一级衰减速率常数分别为0.031—0.070 d−1和0.027—0.052 d−1;硝酸盐还原作用中间产物亚硝酸盐浓度达0.1—2.0 mg·L^(−1).然而,Fe^(2+)活化会更多地消耗PS,活化的有效流程有限,并容易带来氢氧化铁的沉积和总铁浓度的升高.(4)石灰石的pH缓冲作用使得水中pH值接近中性,变化范围为6.86—7.59,但PS化学氧化作用会使得水体中Ca^(2+)和HCO_(3)−含量升高.该研究表明,Fe^(2+)活化PS在与硝酸盐联合修复技术中具有潜在的可行性,能够促进岩溶地下水环境中汽油BTX的有效降解,但对水环境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污染 过硫酸盐 硝酸盐 Fe^(2+)活化 岩溶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还原法合成Mg(Ⅱ)-α-Fe_(2)O_(3)纳米颗粒及其光催化性能
19
作者 张敏 韦菲菲 +2 位作者 邓殷文 董怡 任根宽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8-162,共5页
在利用FeS还原硫酸亚铁制备α-Fe_(2)O_(3)纳米材料过程中加入少量的MgSO_(4),合成纳米Mg(Ⅱ)-α-Fe_(2)O_(3)材料,然后用于光催化降解废水中甲基橙。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技术分析合成纳... 在利用FeS还原硫酸亚铁制备α-Fe_(2)O_(3)纳米材料过程中加入少量的MgSO_(4),合成纳米Mg(Ⅱ)-α-Fe_(2)O_(3)材料,然后用于光催化降解废水中甲基橙。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技术分析合成纳米材料结构性能。分析表明,固相还原法成功合成具有类球形结构纯相纳米Mg(Ⅱ)-α-Fe_(2)O_(3)材料,平均纳米粒径为56 nm。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初始质量浓度为15 mg/L、固液比为2 g/L、光照射45 min甲基橙降解率接近于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亚铁 黄铁矿 纳米Mg(Ⅱ)-α-Fe_(2)O_(3) 固相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Fe-MOF异质结的制备及增强光Fenton降解水体TC
20
作者 汪康 何梦婷 +1 位作者 邱云泽 孙雪菲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06-1916,共11页
本研究采用了一种创新的原位负载策略,成功制备了光Fenton催化剂TiO_(2)/NH_(2)-MIL-88B(Fe).该策略通过在Fe-MOF表面生长TiO_(2),形成了紧密结合的异质结构,有利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和传输,提高了光Fenton反应效率.并利用多种先进... 本研究采用了一种创新的原位负载策略,成功制备了光Fenton催化剂TiO_(2)/NH_(2)-MIL-88B(Fe).该策略通过在Fe-MOF表面生长TiO_(2),形成了紧密结合的异质结构,有利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和传输,提高了光Fenton反应效率.并利用多种先进的表征技术,如FESEM、XRD、FT-IR、XPS、以及UV-vis DRS等,对该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和光电化学性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TiO_(2)/NH_(2)-MIL-88B(Fe)具有良好的结晶度、均一的形貌以及理想的能带结构,有利于光Fenton反应的进行.此外,通过吸附动力学研究,深入探究了该材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TiO_(2)/NH_(2)-MIL-88B(Fe)对目标污染物盐酸四环素(TC)具有优异的吸附能力,主要是通过化学吸附作用实现的.在光Fenton反应性能评估中,以高浓度TC(20 mg·L^(−1))为模型污染物,考察了催化剂的降解效率和稳定性.结果显示,TiO_(2)/NH_(2)-MIL-88B(Fe)能够在3 h内将TC消除98.8%,并且在5次循环使用后仍保持良好的结构稳定性,表现出优异的光Fenton催化性能.这项研究为光Fenton反应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Fenton TiO_(2) NH_(2)-MIL-88B(Fe) 原位负载 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