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煤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智能控制系统研究
1
作者 范宝冬 马开德 +1 位作者 崔卫秀 李致远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0,共9页
刮板输送机是煤矿井工开采煤炭运输的核心设备,其智能化水平直接影响工作面智能化程度。分析指出目前刮板输送机智能化技术仍存在工况感知数据治理不到位、数据交互及多机协同控制缺乏顶层管控、设备维护与保养不到位、智能化技术应用... 刮板输送机是煤矿井工开采煤炭运输的核心设备,其智能化水平直接影响工作面智能化程度。分析指出目前刮板输送机智能化技术仍存在工况感知数据治理不到位、数据交互及多机协同控制缺乏顶层管控、设备维护与保养不到位、智能化技术应用不足等问题。基于矿鸿操作系统统一系统架构、统一标准与协议等优势,开发了采煤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智能控制系统,介绍了系统架构,重点阐述了该系统中刮板输送机工况感知和自适应控制这2项关键技术:以哑铃状态监测和断链故障监测为例,介绍了刮板输送机工况感知技术的实现方法;通过分析刮板输送机驱动电动机电流数据,结合采煤机采高、截深、行走速度、位置等采集数据,得出刮板输送机运煤量计算公式,由此设计了基于负载状态的刮板输送机智能调速控制策略;分析了刮板输送机链条与张力的关系,通过计算链条伸长量并与设定值作比较,控制油缸伸出(缩回)动作,实现链条张紧自动控制。在煤矿现场对基于矿鸿操作系统的刮板输送机智能控制系统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实时采集刮板输送机运行状态、故障信息、负载等关键参数并进行分析处理,数据精度高,稳定性好,故障诊断准确性高,且实现了刮板输送机与采煤机、液压支架等设备的互联互通、相互协作,数据传输延时仅为5~10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工作面 刮板输送机 矿鸿操作系统 分布式软总线 工况感知 智能调速 链条张紧自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硬条件下孤岛工作面安全推进速度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宏伟 李云鹏 +2 位作者 陈蓥 朱峰 邵凌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1,共6页
为保证三硬条件下孤岛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采用理论计算方法分析了工作面推进速度对冲击地压的影响机理,采用实验室试验及数值模拟试验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加载速率下煤体的力学特性;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工作面开采速度对超前应力分布的影响... 为保证三硬条件下孤岛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采用理论计算方法分析了工作面推进速度对冲击地压的影响机理,采用实验室试验及数值模拟试验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加载速率下煤体的力学特性;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工作面开采速度对超前应力分布的影响,其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以数值模拟得出的应力为基础,计算了巷道围岩弹性能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三硬条件下孤岛工作面安全推进速度应小于3.6 m/d。现场微震事件结果与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结果一致,说明工作面推进速度应小于3.6 m/d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工作面推进速度 孤岛工作面 微震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松动圈测试与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何虎军 孙利辉 +2 位作者 杨本生 杨兴科 廉威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13,共3页
为对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客观正确评价并选择合理的支护参数,采用BA—Ⅱ型松动圈测试仪对石圪节煤矿2123含断层孤岛煤柱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煤体围岩进行了松动圈测试。测试结果表明:2123断层孤岛煤柱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 为对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客观正确评价并选择合理的支护参数,采用BA—Ⅱ型松动圈测试仪对石圪节煤矿2123含断层孤岛煤柱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煤体围岩进行了松动圈测试。测试结果表明:2123断层孤岛煤柱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的松动圈范围在0.9~1.5m,随着测站离工作面越近,煤壁的松动圈越大,应用松动圈理论和现场实测资料,为巷道的超前加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保证巷道的正常使用和回采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工作面 围岩 松动圈 超前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工作面煤壁片帮机理及控制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振华 王伸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51,共7页
针对不连沟煤矿F6202大采高综放工作面煤壁片帮严重的问题,通过现场调研观测,根据煤壁片帮位置,总结并分析了回采过程中煤壁片帮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分析了顶板结构、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及工作面推进速度对煤壁片帮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 针对不连沟煤矿F6202大采高综放工作面煤壁片帮严重的问题,通过现场调研观测,根据煤壁片帮位置,总结并分析了回采过程中煤壁片帮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分析了顶板结构、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及工作面推进速度对煤壁片帮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顶板形成的"下位组合悬臂梁-上位砌体梁"结构中组合悬臂梁失稳断裂引起煤壁上方"反弹区"向煤壁冲击,以及支架工作阻力偏小、工作面推进速度过快引发组合悬臂梁结构强度伪增强而积聚更多应变能瞬间释放是导致大采高综放条件下煤壁片帮的重要因素,增大液压支架工作阻力能够降低煤壁片帮程度。提出了"煤层注水、适当减缓工作面推进速度、提高液压支架工作阻力"的片帮综合治理方案;工程实践表明,治理后煤壁片帮频次和日片帮深度均值较之前大幅减小,取得良好片帮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壁片帮 顶板结构 组合悬臂梁 支架工作阻力 工作面推进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坐标下采空区流场及遗煤瓦斯浓度场分布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彦青 张浪 +2 位作者 李伟 桑聪 王恩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3-248,共6页
为揭示"U"型通风方式下采空区流场及遗煤瓦斯体积浓度场分布规律,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对比验证的方法进行研究,利用UDF接口将工作面推进过程添加到CFD计算模型中,建立基于移动坐标下的采空区遗煤瓦斯渗流计算模型,将数值... 为揭示"U"型通风方式下采空区流场及遗煤瓦斯体积浓度场分布规律,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对比验证的方法进行研究,利用UDF接口将工作面推进过程添加到CFD计算模型中,建立基于移动坐标下的采空区遗煤瓦斯渗流计算模型,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十矿"U"型通风下20130综采工作面瓦斯涌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推进速度越快、工作面进风巷风速越小,采空区瓦斯体积浓度和回风巷瓦斯体积浓度越高,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相一致,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实际现场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型通风方式 UDF接口 工作面推进速度 工作面进风巷风速 移动坐标 采空区遗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推进速度与前方煤体应力关系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马海峰 朱修亮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5-67,共3页
依据试验综采工作面开采地质及技术条件,在现场实测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作面在慢速和快速推进情况下工作面前方煤体应力分布规律和变化规律。现场生产应根据其分布规律和变化规律,适当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减少工作面在同一位置的滞留时间... 依据试验综采工作面开采地质及技术条件,在现场实测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作面在慢速和快速推进情况下工作面前方煤体应力分布规律和变化规律。现场生产应根据其分布规律和变化规律,适当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减少工作面在同一位置的滞留时间,有利于保持巷道的稳定性和改善巷道维护状态,对保证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煤体应力 推进速度 应力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瓦斯综采面水力压挤瓦斯防治技术 被引量:5
7
作者 王佰顺 李守勤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7-30,共4页
为了降低高瓦斯采煤工作面割煤时的瓦斯涌出强度,消除工作面瓦斯经常超限对生产的影响,采用水力压挤技术措施,即利用检修班时间在采煤工作面前方煤体中打一定深度的钻孔,通过向煤体中高压注水将煤体压裂松动到一定程度,使煤体中的吸附... 为了降低高瓦斯采煤工作面割煤时的瓦斯涌出强度,消除工作面瓦斯经常超限对生产的影响,采用水力压挤技术措施,即利用检修班时间在采煤工作面前方煤体中打一定深度的钻孔,通过向煤体中高压注水将煤体压裂松动到一定程度,使煤体中的吸附瓦斯得以解吸释放。在张集煤矿17228综采工作面进行的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水力压挤技术措施挤排出的绝对瓦斯量达到了3.5m3/min,有效地降低了该面的瓦斯超限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挤 高瓦斯采煤工作面 瓦斯超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倾角三软不稳定煤层综放面推进缓慢原因与解决对策 被引量:3
8
作者 贠东风 雷奇 +5 位作者 伍永平 陈广平 谷斌 杜荣华 刘柱 张袁浩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69,73,共5页
长山子煤矿1125综放工作面回采大倾角三软松散不稳定煤层,顶板围岩破碎且伴有淋水。工作面自初采以来4个月推进速度极其缓慢(机巷与风巷分别累计推进仅20 m和38.3 m),其主要原因是顶板淋水、煤层夹矸、支架倾倒以及综采队经验不足等。... 长山子煤矿1125综放工作面回采大倾角三软松散不稳定煤层,顶板围岩破碎且伴有淋水。工作面自初采以来4个月推进速度极其缓慢(机巷与风巷分别累计推进仅20 m和38.3 m),其主要原因是顶板淋水、煤层夹矸、支架倾倒以及综采队经验不足等。提出了解决1125工作面推进缓慢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煤层 三软不稳定煤层 综放工作面 工作面推进 推进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填体强度形成速率与工作面推进速度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磊 郑志阳 +1 位作者 许向前 赵健 《矿业科学学报》 2018年第2期156-164,共9页
针对新阳煤矿采空区高浓度胶结充填开采的地质生产特点,根据胶结充填材料强度形成过程与凝结时间的关系特性,将充填体所在区域沿工作面推进方向分为强度增长区和强度恒定区2个区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煤壁—支架—充填体"联合... 针对新阳煤矿采空区高浓度胶结充填开采的地质生产特点,根据胶结充填材料强度形成过程与凝结时间的关系特性,将充填体所在区域沿工作面推进方向分为强度增长区和强度恒定区2个区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煤壁—支架—充填体"联合支撑的顶板梁结构力学模型。对顶板岩梁各段的受力进行分析,求得顶板岩梁剪力和弯矩的表达式以及岩梁两固支端的支座反力和弯矩。探讨了胶结充填材料强度形成速度与工作面推进速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充填开采极限跨距的概念以及充填材料强度形成的时间关系,计算了工作面推进速度与充填体强度形成速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岩梁最大剪力处和最大弯矩处均位于岩梁与煤壁的交点处即岩梁煤壁端;工作面支架的工作阻力和充填体的支撑能力对顶板岩梁剪力和弯矩的分布影响较大;新阳煤矿10203工作面合理推进速度为3.2 m/d,每天割煤4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胶结充填开采 充填体强度 力学模型 工作面推进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刨煤机组支架电液控制关键
10
作者 吴青 李勇 宫富章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7-99,共3页
介绍了刨煤机组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结构,重点阐述了支架电液控制关键,包括推移精度控制、快速移架方法及最优梁端距排列控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实践表明,刨煤机组支架电液控制系统能够精准控制支架自动推移步距,移架时间约为8s,且工... 介绍了刨煤机组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结构,重点阐述了支架电液控制关键,包括推移精度控制、快速移架方法及最优梁端距排列控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实践表明,刨煤机组支架电液控制系统能够精准控制支架自动推移步距,移架时间约为8s,且工作面未出现掉顶或片帮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煤层开采 刨煤机组 支架 电液控制 自动推移 快速移架 最优梁端距排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推进速度对瓦斯运移优势通道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赵鹏翔 卓日升 +3 位作者 李树刚 林海飞 刘超 双海清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9-108,共10页
为了研究综采工作面卸压瓦斯覆岩裂隙优势通道的演化规律,以采动裂隙椭抛带理论为基础,工作面推进速度为关键参数,构建采动卸压瓦斯优势通道数学模型,并针对山西和顺某高瓦斯矿井主采工作面,开展综采工作面在不同推进速度条件下的卸压... 为了研究综采工作面卸压瓦斯覆岩裂隙优势通道的演化规律,以采动裂隙椭抛带理论为基础,工作面推进速度为关键参数,构建采动卸压瓦斯优势通道数学模型,并针对山西和顺某高瓦斯矿井主采工作面,开展综采工作面在不同推进速度条件下的卸压瓦斯覆岩裂隙优势通道演化规律物理相似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加快推进速度,三带高度降低,平均来压步距增大,优势通道在上覆岩层的空间位置也随之降低,优势通道发育的高度、宽度、垮落角和范围随着推进速度加快而减小。随着推进速度的加快,优势通道离层率和贯通度逐渐变小。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优势通道的分形维数由小到大对应的推进速度依次为7、5、3 m/d,呈现出降维的趋势。在现场高位钻孔试验中,对工作面推进速度不同时的高位钻孔参数进行优化调整,得到高位钻场抽采瓦斯占绝对瓦斯涌出总量的49.94%~89.88%,并且使得上隅角及回风巷平均瓦斯体积分数维持在0.27%以下及0.32%以下,从而保证工作面安全高效的回采。研究结果可为不同推进速度下采动覆岩卸压瓦斯富集区的识别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覆岩裂隙 优势通道 工作面推进速度 高位钻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群重复采动下端面冒顶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治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强 吴桂义 孔德中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1-49,共9页
现有对于端面顶板冒漏的研究多针对单一煤层,而近距离煤层群开采下的端面顶板稳定性不同于单一煤层,在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过程中,由于相邻煤层间距较小,上位煤层开采后会使下位煤层开采区域的顶板结构和应力环境发生变化,容易出现端面冒... 现有对于端面顶板冒漏的研究多针对单一煤层,而近距离煤层群开采下的端面顶板稳定性不同于单一煤层,在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过程中,由于相邻煤层间距较小,上位煤层开采后会使下位煤层开采区域的顶板结构和应力环境发生变化,容易出现端面冒顶、煤壁片帮和顶板压架等灾变问题。以发生过3次大范围冒顶事故的某矿井171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根据煤壁、液压支架与端面顶板稳定性关系,建立了近距离煤层群重复采动下的“端面顶板-煤壁-支架”模型,确定了近距离煤层群重复采动下端面冒顶的影响因素主要为顶板-围岩强度、支架工作阻力、推进速度和端面距。利用UDEC模拟软件模拟不同影响因素对重复采动下端面冒顶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①重复采动过程中顶板与煤体都受到了损伤破坏,顶板与煤壁强度降低,容易出现支架前端顶板冒落,引发顶板冒落与煤壁片帮等灾害,顶板-围岩强度越大,顶板的稳定性越好。②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偏低是造成工作面端面冒顶的重要原因之一,液压支架工作阻力越大,端面顶板越稳定。③工作面推进速度对端面顶板稳定性具有明显的影响,工作面推进速度越慢,采场顶板下沉现象越严重。④端面距为端面冒顶的重要影响因素,端面冒顶与端面距呈线性相关,冒落高度随着端面距的增大而增加,端面距越小,端面顶板越稳定,但是端面距太小也会影响到工作面的正常开采,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针对4个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重复采动下端面冒顶的防治措施,即增加顶板与围岩的强度、提高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合理控制推进速度和减小端面距。上述防治措施可为近距离煤层群重复采动下端面冒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群 重复采动 端面冒顶 顶板-围岩强度 支架工作阻力 工作面推进速度 端面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屈世甲 安世岗 +1 位作者 武福生 李鹏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2-25,共4页
针对上湾煤矿12401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燃防治,通过程序升温氧化实验确定CO作为煤自燃预报指标气体,并辅以C2H4来掌握煤自燃情况;在工作面采空区回风侧铺设束管对采空区气体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划分了采空区自燃"三带&quo... 针对上湾煤矿12401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燃防治,通过程序升温氧化实验确定CO作为煤自燃预报指标气体,并辅以C2H4来掌握煤自燃情况;在工作面采空区回风侧铺设束管对采空区气体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划分了采空区自燃"三带":距工作面0~32m处为散热带,32~225m处为自燃带,225m以外为窒息带;依据散热带和自燃带总长度及煤最短自燃发火期,计算出工作面最小安全推进速度约为6.4m/d。该研究结果为工作面防灭火措施制定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煤自燃 自燃“三带” 指标气体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 采空区 推进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高工作面推进速度对煤壁片帮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军鹏 张亮 王东攀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51,共3页
以霍尔辛赫矿3207大采高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观测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推进速度下煤壁片帮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推进速度由4.4m/d变为2.4m/d时,周期来压步距由19.8m变为14.7m,煤壁日平均片帮深度增大为原来的1.22倍,片... 以霍尔辛赫矿3207大采高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观测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推进速度下煤壁片帮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推进速度由4.4m/d变为2.4m/d时,周期来压步距由19.8m变为14.7m,煤壁日平均片帮深度增大为原来的1.22倍,片帮范围也增大为原来的1.35倍。推进速度低导致周期来压步距短、来压频繁、煤壁暴露时间长是造成煤壁片帮情况加重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 推进速度 煤壁片帮 周期来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城煤矿3301综放工作面初采期间防灭火实践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继路 杜艳春 +2 位作者 王来彬 郭玉印 丁希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4-57,共4页
为防治阳城煤矿3301综放工作面初采期间由于推进速度慢、采空区遗煤多和漏风严重等导致的采空区自燃,结合矿井实际,提出了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调整工作面风量、减少漏风、注胶、注惰性气体和喷洒阻化剂等综合治理措施。结果表明:采取... 为防治阳城煤矿3301综放工作面初采期间由于推进速度慢、采空区遗煤多和漏风严重等导致的采空区自燃,结合矿井实际,提出了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调整工作面风量、减少漏风、注胶、注惰性气体和喷洒阻化剂等综合治理措施。结果表明: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后,3301综放面回风流中CO体积分数由治理前最高的501.25×10-6降低至17×10-6,保证了该工作面初采期间的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初采期间 综合防灭火 工作面推进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采高工作面遗煤氧化特征的煤自燃危险区域分布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芮国相 刘春 +1 位作者 李文龙 韦雪娥 《中国矿业》 2023年第9期151-158,共8页
为掌握大采高工作面回采期间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分布规律,以察哈素煤矿3煤层31317大采高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实验测试分析了大采高工作面遗煤的自然氧化特征;其次利用束管监测系统测定了31317工作面采空区两侧的自燃“三带”,... 为掌握大采高工作面回采期间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分布规律,以察哈素煤矿3煤层31317大采高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实验测试分析了大采高工作面遗煤的自然氧化特征;其次利用束管监测系统测定了31317工作面采空区两侧的自燃“三带”,并模拟了采空区全空间的自燃“三带”分布;最后对比了不同采高工作面煤自燃“三带”随风速的变化特征,揭示了大采高工作面煤自燃危险区域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升温氧化各阶段标志气体出现的温度点随氧气浓度升高而下降,但是下降速率逐渐减小。不同采高工作面采空区氧化带范围都随巷道风速增加而增大,且采高越高,氧化带范围增大越明显。研究结果为大采高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燃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工作面 遗煤 氧化特征 煤自燃危险区域 巷道风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支架精确推移控制方案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1
17
作者 王峰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共4页
针对液压支架液压系统存在控制精度差、支架推移步距不一致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液压支架精确推移控制方案。该方案通过引入推移控制逻辑阀,并优化电液控制系统自动推移控制流程,实现移架、推溜动作精确控制及销轴间隙自动消除功能。实验... 针对液压支架液压系统存在控制精度差、支架推移步距不一致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液压支架精确推移控制方案。该方案通过引入推移控制逻辑阀,并优化电液控制系统自动推移控制流程,实现移架、推溜动作精确控制及销轴间隙自动消除功能。实验及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案提高了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自动推移控制精度,保证了支架推移步距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综采工作面 液压支架 精确推移 推移控制逻辑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家塔煤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建设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邢旭东 张永杰 +3 位作者 刁宗宪 卢甲斌 郑祥奇 王波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0-105,112,共7页
以王家塔煤矿2S103智能化综采工作面为例,分析了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的具体实现方案和应用效果,并总结了存在的技术难题。根据2S103工作面实际情况,研究了刮板输送机、转载机智能变频调速方案,通过增加转载机与刮板输送机速度比较判断模块... 以王家塔煤矿2S103智能化综采工作面为例,分析了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的具体实现方案和应用效果,并总结了存在的技术难题。根据2S103工作面实际情况,研究了刮板输送机、转载机智能变频调速方案,通过增加转载机与刮板输送机速度比较判断模块,解决了转载机因调速滞后而过载停机的问题,同时也保证了转载机的联动调速运行;以工程质量和人工投入为衡量指标,确定了记忆截割、自动跟机移架、人工调整相结合的最佳采煤方案;针对采煤机、液压支架、集成供液系统进行改造,提高了相关设备的安全性、实用性和检修效率,消除了大量安全隐患。从吨煤电耗、割煤效率、反渗透用水量、人员投入及中小修费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在节能、减员、降材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总结了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如遇特殊构造时的采煤工艺还需改进、视频监控系统的分析功能还需完善等,指出要实现智慧矿山,需积极推进安全监控系统、智慧大脑等的研究,并提出部分建设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矿山 智能化综采工作面 智能变频调速 联动调速 采煤工艺 视频监控 智慧大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迎采空区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分析与防治技术 被引量:5
19
作者 魏振全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15,共4页
为有效防止田陈煤矿7110工作面迎采空推采留设60 m隔离煤柱时发生冲击地压,采用理论分析及微震监测的方法,对冲击地压危险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理论分析可知冲击倾向性煤层发生冲击地压需满足应力条件和触发条件,其诱发因... 为有效防止田陈煤矿7110工作面迎采空推采留设60 m隔离煤柱时发生冲击地压,采用理论分析及微震监测的方法,对冲击地压危险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理论分析可知冲击倾向性煤层发生冲击地压需满足应力条件和触发条件,其诱发因素主要有埋深、覆岩空间结构、扰动。根据实际条件分析可知7110工作面的轨道巷、联络巷实体帮满足冲击地压发生的应力条件和触发条件,冲击地压危险性高。微震监测结果表明:通过对危险区实施煤层钻孔卸压措施实现了应力转移,有效防止了冲击地压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危险性预测 隔离煤柱 迎采空区工作面 冲击地压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