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牛分枝杆菌PPD的猕猴全血IFN-γ释放试验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闵凡贵 郭羽 +4 位作者 罗挺 潘金春 刘助红 黄树武 张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8,18,共5页
目的分析全血IFN-γ释放试验在猕猴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首先测定结核菌素试验(TST)阳性、阴性猕猴血清样本的基础IFN-γ含量。然后以PBS为对照,200 IU bovine-PPD为刺激抗原,分别与TST阴性和阳性猕猴肝素抗凝血共培养约24 h... 目的分析全血IFN-γ释放试验在猕猴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首先测定结核菌素试验(TST)阳性、阴性猕猴血清样本的基础IFN-γ含量。然后以PBS为对照,200 IU bovine-PPD为刺激抗原,分别与TST阴性和阳性猕猴肝素抗凝血共培养约24 h,收集血浆,测定IFN-γ含量。通过分析抗原刺激前后血浆IFN-γ含量变化和刺激指数探讨全血IFN-γ释放试验的诊断效能。结果 TST阳性猕猴血清基础IFN-γ含量明显高于TST阴性猕猴,但离散度都较大。PPD刺激前后,TST阴性猕猴血浆IFN-γ含量无明显变化,而TST阳性猕猴血浆IFN-γ含量明显升高(P<0.01)。刺激指数结果显示,TST阳性猕猴明显高于TST阴性猴(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浆IFN-γ含量和刺激指数均可作为全血IFN-γ释放试验的评价指标。结论本研究基于小样本量的实验结果证实,全血IFN-γ释放试验是猕猴分枝杆菌快速诊断的有益补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全血IFN-γ释放试验 ppd 分枝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D免疫小鼠胸腺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能神经纤维的可塑性
2
作者 段晓莉 王百忍 +1 位作者 王凌 鞠躬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 观察免疫应答时胸腺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能神经纤维的可塑性 ,为CGRP在胸腺的调节作用提供线索。方法 用PPD免疫Balb/c小鼠 ,胸腺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处理 ,光镜下观察。结果 在正常Balb/c小鼠胸腺被囊、小梁内有较丰富的... 目的 观察免疫应答时胸腺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能神经纤维的可塑性 ,为CGRP在胸腺的调节作用提供线索。方法 用PPD免疫Balb/c小鼠 ,胸腺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处理 ,光镜下观察。结果 在正常Balb/c小鼠胸腺被囊、小梁内有较丰富的CGRP能神经纤维分布 ,胸腺实质中也有阳性纤维存在。用PPD免疫 2 8d后 ,胸腺被囊、小梁内血管周围的CGRP阳性纤维明显增加 ,这些纤维直径较粗、膨体少 ,多数围绕血管形成网状 ;有的聚集成束直行。胸腺实质内阳性纤维的数量少 ,免疫后较对照组略有增加 ,分布不均。此外 ,胸腺髓质中的一些较大的、三角形或椭圆形的上皮样细胞 ,亦呈CGRP免疫反应阳性。结论 CGRP与胸腺在免疫应答时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能神经纤维 胸腺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7
3
作者 周乐亮 沈守荣 +2 位作者 何苗 李夏雨 田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6-531,共6页
目的: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诊断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TBP)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疑诊结核性腹膜炎患者50例,进行外周血T-SPOT.TB、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protein derivatives of tubercul... 目的: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诊断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TBP)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疑诊结核性腹膜炎患者50例,进行外周血T-SPOT.TB、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protein derivatives of tuberculin,PPD)皮试、血清结核抗体、腹水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检测,并比较4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根据诊断及分组标准,最终诊断TBP 24例,非结核性腹膜炎17例,无法确定者9例,外周血T-SPOT.TB、PPD皮试、血清结核抗体、腹水ADA诊断TBP的灵敏度分别是91.7%(22/24),37.5%(9/24),16.7%(4/24),36.4%(8/22);特异度分别是76.5%(13/17),70.0%(7/10),78.6%(11/14),100%(14/14);阳性预测值分别是84.6%(22/26),75.0%(9/12),57.1%(4/7),100.0%(8/8);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6.7%(13/15),31.8%(7/22),35.5%(11/31),50.0%(14/28)。T-SPOT.TB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与后3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与后3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外周血T-SPOT.TB对诊断TBP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对疑诊结核性腹膜炎的患者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结核性腹膜炎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试 结核抗体 腹水 腺苷脱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校学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接者感染筛查分析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6
4
作者 朱宪 侯婕 翟晓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95-798,共4页
目的某高校2007级某女生于2009年10月患肺结核后,对与该学生密接者130例的筛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控制大学生结核病流行的预防措施。方法 130例肺结核患者密接者(其中6例为最密接者)作为筛查对象,密接者行结核菌素试验(purified protein ... 目的某高校2007级某女生于2009年10月患肺结核后,对与该学生密接者130例的筛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控制大学生结核病流行的预防措施。方法 130例肺结核患者密接者(其中6例为最密接者)作为筛查对象,密接者行结核菌素试验(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和拍胸片(chest X-ray,CR),最密接者还行CT和痰涂检验。结果 130名密接者的PPD试验结果显示强阳性33例,强阳性率为25.38%;CR检查结果显示密接者无阳性体征,最密接者的CT结果显示无异常。痰涂检验结果显示没有发现结核杆菌。结论从结核患者密接者各项筛查结果来看,该校结核病目前未构成群体环境肺结核疫情,没有造成传播。大学生是肺结核病传播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对结核病的抵抗力。应定期对在校学生进行体格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肺结核患者,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结核病 结核菌素试验筛查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AIDS人群中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凤仁 汤恒 +6 位作者 殷继国 周沛林 叶建君 熊昌富 刘焰东 赵焕虎 叶临湘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11-315,共5页
目的了解HIV/AIDS人群中肺结核(HIV(+)TB(+))患者的免疫特征及抗结核治疗的效果。方法横断面收集12例现症HIV(+)TB(+)患者、24例HIV/TB双重感染者(HIV(+)PPD(+))、74例单纯HIV/AIDS患者(HIV(+)PPD(-))、56例单纯肺结核病患者(HIV(-)TB(+... 目的了解HIV/AIDS人群中肺结核(HIV(+)TB(+))患者的免疫特征及抗结核治疗的效果。方法横断面收集12例现症HIV(+)TB(+)患者、24例HIV/TB双重感染者(HIV(+)PPD(+))、74例单纯HIV/AIDS患者(HIV(+)PPD(-))、56例单纯肺结核病患者(HIV(-)TB(+))(初治涂阳)及36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2 ml,进行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同时前瞻性收集12例HIV(+)TB(+)患者及56例HIV(-)TB(+)患者的血常规数据、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痰菌阴转及肺部病变的改变进行抗结核治疗的效果分析。结果(1)与正常人群相比,HIV感染或结核感染均可导致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2)在HIV与结核双重感染人群的细胞免疫中,与HIV相关的免疫改变起主要作用:不管其是否结核发病,其淋巴细胞计数都存在同等程度的下降。(3)HIV(+)TB(+)患者的抗结核治疗效果较好:与HIV(-)TB(+)患者相比,药物不良反应、痰菌阴转及肺部病变的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IV(+)TB(+)患者的细胞免疫主要与HIV感染有关,而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可提高HIV(+)TB(+)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并可使其肺结核病得到良好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结核 ppd试验 细胞免疫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P-10/ESAT-6特异性IFN-g释放反应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颖钰 詹枝华 +8 位作者 郭爱珍 项杰 邓铨涛 曾庆志 杜义祥 周金海 魏武 童庆伟 陈焕春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S1期176-180,共5页
前期研究已经建立了基于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CFP-10/ESAT-6融合蛋白刺激外周血单核细胞IFN-γ释放反应,本研究旨在证实该方法在活动性肺结核及结核菌潜伏感染诊断中的意义。实验对象包括111例当地医院收治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病例组)... 前期研究已经建立了基于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CFP-10/ESAT-6融合蛋白刺激外周血单核细胞IFN-γ释放反应,本研究旨在证实该方法在活动性肺结核及结核菌潜伏感染诊断中的意义。实验对象包括111例当地医院收治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病例组)及283例某大学入学新生(健康对照者)。采集肝素抗凝血,分别加入含结核菌抗原CFP-10/ESAT-6、植物血凝素及无刺激物(PBS)的细胞培养孔中,培养过夜,次日收集血清,进行IFN-γ检测。同时,对其中58位病人志愿者及46位健康对照志愿者进行了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的PPD皮内变态反应阳性率分别为79.3%(46/58)和76.1%(35/46),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PPD皮内变态反应不能用于活动性肺结核的检测。病例组IFN-γ体外释放反应的阳性率为95.5%(106/111),而健康对照组阳性率为16.3%(46/283),两组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表明IFN-γ体外释放反应诊断活动性肺结核具有很高的灵敏度(95.5%)与良好的特异性。在健康组中,IFN-γ体外释放反应与PPD皮内变态反应的总符合率为50.0%,且IFN-g体外释放反应阳性者中,83.3%为PPD皮内变态反应阳性;在病例组中,二者的总符合率为72. 4%,IFN-g体外释放反应阳性者中,77.8%为PPD皮内变态反应阳性。CFP-10/ESAT-6特异性IFN-γ体外释放反应诊断活动性肺结核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与特异性,PPD皮内变态反应由于受卡介苗免疫等因素影响在我国不能用于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病与结核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γ干扰素 分枝杆菌 CFP-10 ESAT-6 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 p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纯结核菌素效价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秀英 关孚时 +4 位作者 王在时 蒋卉 陆连寿 戴志红 李翠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7-140,共4页
为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型提纯结核菌素(PPD)效价的可行性,本研究根据PPD中蛋白成分的紫外光吸收波长,采用专用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色谱柱(150 mm×4.6 mm,5μm,300 nm),流动相为乙腈-水-三氟乙酸(25∶75∶0.1),检测波长为271... 为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型提纯结核菌素(PPD)效价的可行性,本研究根据PPD中蛋白成分的紫外光吸收波长,采用专用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色谱柱(150 mm×4.6 mm,5μm,300 nm),流动相为乙腈-水-三氟乙酸(25∶75∶0.1),检测波长为271 nm,建立了灵敏、快速的PPD效价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在0.4×104 IU/mL~1.1×104 IU/mL的浓度范围内,效价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2×106x-6783.6,相关系数R=1.000。将PPD样品用灭菌水稀释后,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得效价为2.59×104 IU/mg,与传统豚鼠标定法的测定结果(2.91×104 IU/mg)基本一致。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可以较好地控制PPD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型提纯结核菌素 效价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入伍新兵结核潜伏感染 被引量:6
8
作者 梁艳 吴雪琼 +4 位作者 王兰 王志耘 张翠英 阳幼荣 张俊仙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44-247,共4页
目的 应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入伍新兵结核潜伏感染情况,评价ELISPOT在检测结核潜伏感染中的价值。方法以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肤试验为对照,应用ELISPOT试剂盒检测366例2009年驻京部队入伍新兵外周血中分泌结... 目的 应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入伍新兵结核潜伏感染情况,评价ELISPOT在检测结核潜伏感染中的价值。方法以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肤试验为对照,应用ELISPOT试剂盒检测366例2009年驻京部队入伍新兵外周血中分泌结核菌抗原特异性y干扰素(IFN-y)的T淋巴细胞数。对PPD和ELISPOT均为阴性的入伍新兵接种卡介苗,10个月后再做PPD皮肤试验和ELISPOT,比较结果。结果366例入伍新兵中,PPD皮肤试验和ELISPOT阳性率分别为44.81%和31.69%。202例PPD皮肤试验阴性和164例PPD皮肤试验阳性者中,分别有53例(26.24%)和63例(38.41%)ELISPOT阳性,两者的一致率为57.92%(212/366),两者的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34,P〈0.001)。在接种过卡介苗者中,PPD皮肤试验阳性率为58.53%(127/217),ELISPOT阳性率为29.1)3%(63/217),斑点形成细胞数为32.44±26.52;在未接种卡介苗者中,PPD皮肤试验阳性率为24.83%(37/149),ELISPOT阳性率为35.57%(53/149),斑点形成细胞数为41.81±30.48。110例PPD和ELISPOT均为阴性的人伍新兵接种卡介苗1(1个月后,PPD皮肤试验阳转率为78.18%,而ELISPOT检测均为阴性。结论ELISPOT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真实反映入伍新兵的结核潜伏感染情况,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 潜伏感染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重组CFP-10/ESAT-6融合蛋白 结核菌素试验 纯蛋白衍生物 卡介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结核病诊断用特异性抗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牟巍 蒋玉文 +3 位作者 丁家波 毛开荣 彭小兵 蒋颖 《中国兽药杂志》 2008年第12期47-50,共4页
本文综述了牛结核病诊断中几种特异性结核蛋白的研究进展。牛结核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是基于细胞免疫的皮肤变态反应和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学方法。目前牛结核病的主要诊断试剂为牛型提纯结核菌素(PPD),由于PPD与卡介苗及环境分枝杆菌... 本文综述了牛结核病诊断中几种特异性结核蛋白的研究进展。牛结核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是基于细胞免疫的皮肤变态反应和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学方法。目前牛结核病的主要诊断试剂为牛型提纯结核菌素(PPD),由于PPD与卡介苗及环境分枝杆菌存在交叉反应,导致特异性较低。根据这一情况,各种特异性抗原不断被发现并用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结核病 提纯结核菌素 诊断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部分学校肺结核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筛查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段惠娟 戴广明 +4 位作者 褚洪迁 杨震 包城 何艳萍 孙照刚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3-279,共7页
目的通过筛查北京市部分学校结核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了解不同学生群体结核病的感染特征和趋势,为不同阶段的学校结核病防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2015年至2018年不同适龄阶段的学校发现的结核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为研究对象,共6215... 目的通过筛查北京市部分学校结核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了解不同学生群体结核病的感染特征和趋势,为不同阶段的学校结核病防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2015年至2018年不同适龄阶段的学校发现的结核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为研究对象,共6215例研究对象纳入到本研究,包括114例指示病例,6101例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皮肤试验及X线胸片检查,确定潜在的结核病患者,分析密切接触者中结核病的检出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密切接触者中共筛查出29例结核病患者,其中男性22例(75.86%),女性7例(24.14%);职业学校和大学阶段中结核病患者的比例较高,分别为41.38%(12/29)和48.28%(14/29),主要以学生为主。密切接触者中PPD阳性(硬结直径≥5 mm)2206例(36.16%),强阳性(硬结直径≥15 mm)676例(11.08%),从幼儿园到大学阶段的密切接触者的PPD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79,P<0.05),同时肺结核的检出率也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3,P=0.015)。随着PPD硬结的增大,肺结核检出率也在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509,P<0.05)。结论对不同适龄阶段的学校的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的筛查显示,对职业学校和大学阶段的学生应重点进行筛查,同时应采用新方法提高结核病检测阳性率,及早发现感染者,避免学校出现结核病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切接触者 纯蛋白衍生物(ppd) 学生 结核病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结核病诊断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邓铨涛 陈颖钰 +6 位作者 郭爱珍 余波 周家喜 谭永龙 纪雯雯 杨翠华 邓绍慧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4-87,共4页
旨在比较目前实验室用于检测牛结核方法及PPD皮内变态反应检测牛结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145头进行了PPD结核菌素实验的牛进行了IFN-γ体外释放试验,ELISA方法检测ESAT-6,CFP-10,MPB70,MPB83四个蛋白的抗体,胶体金检测两种相似蛋白MPB7... 旨在比较目前实验室用于检测牛结核方法及PPD皮内变态反应检测牛结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145头进行了PPD结核菌素实验的牛进行了IFN-γ体外释放试验,ELISA方法检测ESAT-6,CFP-10,MPB70,MPB83四个蛋白的抗体,胶体金检测两种相似蛋白MPB70和MPB83。结果表明,IFN-γ体外释放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与PPD皮内变态反应有较高的符合性。在抗体检测方面,iELISA的敏感性高于胶体金方法。虽然抗体检测(iELISA和胶体金方法)比细胞介导的免疫方法(IFN-γ和PPD)敏感性要低,前者更适合于检测处于结核病程发展后期的样本,并且可以有效降低假阳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结核 ppd IFN-Γ Indirect ELISA 胶体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抗体检测联合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试验辅助诊断肺结核的价值 被引量:7
12
作者 龚清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3384-3388,共5页
目的评价结核抗体检测联合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试验辅助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上海市崇明区传染病医院收治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观察组)244例,非肺结核患者... 目的评价结核抗体检测联合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试验辅助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上海市崇明区传染病医院收治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观察组)244例,非肺结核患者(对照组)318例。通过比较血清结核抗体与PPD不同组合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敏感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AUC面积),总体评估血清结核抗体联合PPD辅助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结核抗体敏感度(45.1%)高于对照组(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9,P<0.01);观察组PPD试验敏感度(72.1%)高于对照组(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3,P<0.01)。血清结核抗体与PPD多项联合检测数据中以TB?Ab/PPD并联检测为最佳,诊断敏感度(86.1%)高于单一血清结核抗体检测(45.1%)、PPD试验(72.1%),相应的ROC曲线面积(0.779)高于单一血清结核抗体检测(0.691)(χ^2=19.8,P<0.01)、PPD试验(0.738)(χ^2=13.2,P<0.01)。结论血清结核抗体联合PPD试验比单一血清结核抗体、PPD试验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对辅助诊断活动性肺结核具有更高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抗体 结核菌素试验 联合检测 诊断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皮肤试验与TST在学校结核潜伏感染筛查中的比较 被引量:23
13
作者 苏倩 汪清雅 +1 位作者 张婷 刘英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7-551,共5页
目的 比较重组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皮肤试验(EC)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两种检测方法的筛查效能及成本效益,探讨更适合学校结核潜伏感染的筛查方法。方法 选取2021年9月重庆市某中学高一新生共计283名,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为EC组(... 目的 比较重组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皮肤试验(EC)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两种检测方法的筛查效能及成本效益,探讨更适合学校结核潜伏感染的筛查方法。方法 选取2021年9月重庆市某中学高一新生共计283名,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为EC组(138名)和TST组(145名),分别于左前臂皮内注射0.1 mL EC或0.1 mL TST,观察注射72 h后皮肤反应。皮肤试验前采集283名学生的静脉血,进行体外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以IGRA检测结果为标准,分别计算EC、TST试验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一致率,并分析三者的成本效益。结果 EC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一致率分别为54.55%、93.70%、45.45%、90.58%;TST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一致率分别为61.11%、81.10%、38.89%、78.62%。每检出1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TST、EC、IGRA的检测成本分别为124.29、492.86、4 879.31元。结论 EC与IGRA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较TST的特异度和一致率更高,检测成本效益较高,简便易行,有望成为学校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新的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 结核感染 肺结核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