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DE-GC-MS与P&T-TD-GC-MS提取分析不同香型凤凰单丛茶香气比较 被引量:22
1
作者 周春娟 郭守军 +5 位作者 庄东红 马瑞君 朱慧 吴清韩 李妙清 陈协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37-142,共6页
分别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法和吹扫捕集热脱附解吸(purge and trap thermal desorption,P&T-TD)法提取黄栀香和肉桂香两种香型凤凰单丛茶的香气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 分别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法和吹扫捕集热脱附解吸(purge and trap thermal desorption,P&T-TD)法提取黄栀香和肉桂香两种香型凤凰单丛茶的香气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2种方法提取的香气成分和相对含量比例有很大差异,两者各有优劣,相互补充,结合分析更加完整,更有利于准确地进行香型分类,并发现P&T-TD法有更大的运用空间。SDE法提取的萜烯类化合物较多,脂肪族和芳香族的化合物较少,不同香型的区别主要是成分的相对含量比例;P&T-TD法提取得到的成分种类多,不同香型的茶区别较大。通过萜酯指数可得P&T-TD法提取的香气更为清香,SDE法提取的香气较为浓烈,但两者都体现了凤凰茶清高持久的幽香特性。SDE法的高温加热可能引起成分的改变,P&T-TD提取法的成分较能真实地反应茶汤冲泡的特点。结合2种方法分析得出,黄栀香与肉桂香茶的区别明显,黄栀香茶以荜澄茄醇、橙花叔醇等为主,并特有丙酸芳樟酯、δ-杜松烯、萜品油烯等成分;肉桂香茶是吲哚、δ-壬内酯、苯乙腈相对含量多,且含有苯乙醇、苯甲醇、1,5,8-对-薄荷三烯、戊醛等特有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单丛 不同香型 同时蒸馏萃取 吹扫捕集热脱附解吸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熬煮时间对北京酱牛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4
2
作者 贡慧 杨震 +4 位作者 史智佳 刘梦 陶瑞 曲超 许典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3-190,共8页
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4个煮制时间的北京酱牛肉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定性、定量与主成分分析,考察其风味最佳的煮制时间。结果表明:煮制1、2、3 h与4 h的酱牛肉样品中共检测鉴定出挥发性风味化合物93种,分别为60... 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4个煮制时间的北京酱牛肉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定性、定量与主成分分析,考察其风味最佳的煮制时间。结果表明:煮制1、2、3 h与4 h的酱牛肉样品中共检测鉴定出挥发性风味化合物93种,分别为60、60、69种与60种,共同检出36种。酮类与酯类化合物在1 h样品中达到峰值,醇类、酚类与杂环类化合物在2 h样品中达到峰值,烃类化合物在3 h样品中达到峰值,醛类与醚类化合物在4 h样品中达到峰值。同时,对上述样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与综合因子评分,其结果显示2 h样品的综合评分最高,说明在挥发性风味分析的角度煮制2 h的样品风味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酱牛肉 吹扫/捕集-热脱附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生活污水中挥发性有机物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云霞 游静 +2 位作者 陈淑莲 王国俊 张代娣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6-28,29,共4页
介绍了用于分析生活污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 分析物以吹扫捕集法取样, 混合吸附剂富集, 然后热脱附- 气相色谱分析。 混合吸附剂是由Tenax GC 和活性炭组成, 二者体积比为2 ∶1。 对吹扫捕集流速和捕集时间进行了优化... 介绍了用于分析生活污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 分析物以吹扫捕集法取样, 混合吸附剂富集, 然后热脱附- 气相色谱分析。 混合吸附剂是由Tenax GC 和活性炭组成, 二者体积比为2 ∶1。 对吹扫捕集流速和捕集时间进行了优化, 并测定了标准分析物的回收率。 利用该法, 从生活污水中检出37 种挥发性有机物, 其中8 种列在我国环境优先污染物名单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吹扫捕集 热脱附 质谱法 污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牛肉贮藏过程中气味活性化合物变化及异味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潘晓倩 周慧敏 +9 位作者 李素 张顺亮 赵冰 刘梦 朱宁 吴倩蓉 王守伟 乔晓玲 臧明伍 刘博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40-248,共9页
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气味活性值研究卤牛肉常温贮藏期间(0、3、6、9、12个月)气味活性化合物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感官评价综合分析异味相关的特征化合物。结果表明:共有52种气味活性值不小于0.1的气味活性... 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气味活性值研究卤牛肉常温贮藏期间(0、3、6、9、12个月)气味活性化合物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感官评价综合分析异味相关的特征化合物。结果表明:共有52种气味活性值不小于0.1的气味活性化合物,其中醛类物质最多(13种);醛类和醇类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4.53%~70.55%和27.72%~57.91%。贮藏期间卤牛肉色泽变暗,弹性降低,贮藏后期香气逐渐减弱,异味明显加重,可接受度降低,主成分分析可较好地区分不同贮藏时间的卤牛肉样品。相关性分析发现,分别有16、12种气味活性化合物与风味感官评分和贮藏时间显著相关,结合气相色谱-嗅闻鉴定,1-辛烯-3-醇、庚醛、正辛醛、壬醛、癸醛、反,反-2,4-癸二烯醛、2-壬酮、辛酸可能是产生异味的主要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牛肉 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 气味活性化合物 异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不同解冻温度对牛肉风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潘晓倩 张顺亮 +6 位作者 李素 周慧敏 赵冰 乔晓玲 陈文华 李家鹏 曲超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0-65,共6页
利用电子鼻和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新鲜牛肉及不同解冻温度处理牛肉样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种类及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气味活度值计算与分析,牛肉的主体特征风味主要由醛、醇、酮及烯烃类化合物构成;与... 利用电子鼻和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新鲜牛肉及不同解冻温度处理牛肉样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种类及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气味活度值计算与分析,牛肉的主体特征风味主要由醛、醇、酮及烯烃类化合物构成;与新鲜牛肉相比,冻结、解冻处理后的牛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明显降低;随着解冻温度的升高,牛肉中的醇类物质含量呈下降趋势,醛类物质含量先升高后又下降,酮类和酯类物质含量有升高的趋势;15℃解冻牛肉样品的烯烃类物质含量明显增加,胺类物质随着解冻温度的升高开始出现,且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 解冻温度 风味 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电子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前处理方法分析竹醋液挥发性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进 崔宇 +2 位作者 王志勇 岳永德 汤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98-201,共4页
为探明用于熏液的竹醋液挥发性成分,分别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法(purge and trap-thermal desorption,P&T-TD)和液液分配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法对竹醋液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富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 为探明用于熏液的竹醋液挥发性成分,分别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法(purge and trap-thermal desorption,P&T-TD)和液液分配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法对竹醋液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富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定性检测,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共鉴定竹醋液挥发性成分——酸类、酚类、酮类、酯类、醛类等化合物共50种,其中P&T-TD-GC-MS鉴定出28种、LLE-GC-MS鉴定出29种,相对含量在2%以上的主要成分为乙酸甲酯、丙酸甲酯、乙酸、1-羟基-2-丁酮、环戊酮、糠醛、苯酚、甲基环戊烯醇酮和2,6-二甲氧基苯酚。两种方法获得的竹醋液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具有一定的互补性,相结合应用两种方法能够较全面地检测出竹醋液的挥发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醋液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吹扫-捕集-热脱附法(p&t-td) 液液分配萃取(L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不同产地香樟叶精油成分及抑菌活性比较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进 曹先爽 +3 位作者 宋丽 丁兆青 汤锋 岳永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1-136,共6页
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3个不同产地(广西、江西和安徽)的香樟叶精油成分差异,比较3种香樟叶精油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从3种不同产地香樟叶精油中检出挥发性成分的数量依次为:江西香樟22种,安徽香樟20... 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3个不同产地(广西、江西和安徽)的香樟叶精油成分差异,比较3种香樟叶精油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从3种不同产地香樟叶精油中检出挥发性成分的数量依次为:江西香樟22种,安徽香樟20种,广西香樟16种。3种香樟叶精油的共有成分主要为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不小于1%的共有成分为月桂烯、β-石竹烯和芳樟醇。芳樟醇的相对含量在3个产地的精油中差异较大,依次为:广西产地(76.97%)>江西产地(32.40%)>安徽产地(1.39%)。进一步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广西产地的香樟叶精油成分,结合保留指数,鉴定出44种化合物。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广西产地的香樟叶精油具有较好抑菌活性,对苹果炭疽菌、番茄灰霉菌和小麦赤霉菌的半抑制浓度值(处理48 h后)分别为:31.74、35.79 mg/L和38.02 mg/L。香樟叶精油中的芳樟醇成分对其抑菌活性具有重要贡献。本研究为香樟叶精油在果蔬防腐保鲜剂及相关产品的研发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 精油 挥发性成分 抑菌活性 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鲜牛肉冷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14
8
作者 潘晓倩 赵燕 +5 位作者 张顺亮 赵冰 乔晓玲 陈文华 李家鹏 曲超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19,共5页
以新鲜牛肉为研究对象,测定其4℃冷藏过程中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和菌落总数的变化,并采用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质联用分析技术,研究在此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TVB-N值和... 以新鲜牛肉为研究对象,测定其4℃冷藏过程中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和菌落总数的变化,并采用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质联用分析技术,研究在此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TVB-N值和菌落总数在贮藏期间呈增长趋势,在贮藏第6天时,TVB-N值已超过新鲜肉最高限值,菌落总数也已接近国家标准。挥发性物质中酸类、醇类和酮类物质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醛类物质先增加后又降低;芳香烃类物质含量则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胺类物质于贮藏后期,第8天时被检出。因此,牛肉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其新鲜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 冷藏 挥发性成分 吹扫/捕集-热脱附-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扫/捕集-热脱附-气质联用仪分析新鲜羊肉在冷藏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10
9
作者 曲超 张顺亮 +6 位作者 王守伟 赵冰 潘晓倩 乔晓玲 陈文华 李家鹏 许典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29,共5页
为研发依据挥发性化合物快速测定羊肉新鲜度的智能探头,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质联用技术分析羊肉在4℃贮藏条件下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情况,确定各类化合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0~8 d的贮藏期内,酸类、醇类和酮类物质的含量呈逐渐... 为研发依据挥发性化合物快速测定羊肉新鲜度的智能探头,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质联用技术分析羊肉在4℃贮藏条件下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情况,确定各类化合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0~8 d的贮藏期内,酸类、醇类和酮类物质的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醛类、烯烃类物质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酚类物质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L-乳酸、2,3-丁二醇、壬醛、3-羟基-2-丁酮、邻苯二甲酸二甲酯、苯乙烯和萘等化合物的含量变化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肉 吹扫/捕集-热脱附-气质联用仪 挥发性物质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制时间对粉蒸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哲奇 臧明伍 +3 位作者 张凯华 李丹 王守伟 李笑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5-211,共7页
采用氮气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嗅闻仪联用法对一种粉蒸肉产品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以确定最佳蒸制时间。结果显示:未加热和分别蒸制30、60、90 min 4个粉蒸肉样品中共检测到7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各阶段分别为69... 采用氮气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嗅闻仪联用法对一种粉蒸肉产品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以确定最佳蒸制时间。结果显示:未加热和分别蒸制30、60、90 min 4个粉蒸肉样品中共检测到7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各阶段分别为69、43、50种和56种,共有物质33种。在加工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总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由加热前的1 646.39μg/kg增加至2 657.10μg/kg,且3个加热时间样品中挥发性物质种类也逐渐增多。但是通过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对风味具有贡献的化合物(OAV>0.1)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加热60 min时OAV最大。其中壬醛、癸醛和肉桂酸甲酯对粉蒸肉产品特征风味的形成贡献最大,构成了粉蒸肉的特征风味。主成分分析显示加热60 min样品与其他样品区分明显并且在第1、2主成分上贡献较高。总体来说蒸制60 min能使产品获得较好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蒸肉 风味 吹扫/捕集-热脱附 主成分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嗅闻仪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