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生长季土壤水分含量动态变化
1
作者 闫德仁 黄海广 +2 位作者 闫婷 胡小龙 杨制国 《温带林业研究》 2025年第2期31-36,62,共7页
【目的】土壤水分含量动态变化对科学经营管理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土壤水分自动记录仪定位定时监测榆树疏林、疏林沙化和疏林流沙三种立地条件下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结果】生长季节(4—9月)不同立地... 【目的】土壤水分含量动态变化对科学经营管理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土壤水分自动记录仪定位定时监测榆树疏林、疏林沙化和疏林流沙三种立地条件下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结果】生长季节(4—9月)不同立地条件下,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水分含量均高于冻融季(1—3月);在生长季节,榆树疏林立地条件下,0~20 cm土层水分含量最高,其次是20~40 cm土层水分含量,而80~120 cm土层水分含量最低;疏林沙化立地条件下,0~20 cm土层水分含量最高,其次是20~40 cm土层水分含量,而60~80 cm土层水分含量最低;疏林流沙立地条件下,60~80 cm土层水分含量最高,其次是160~200 cm土层水分含量,而120~160 cm土层水分含量最低。【结论】不同季节、不同土层深度和不同立地条件下榆树疏林土壤水分含量存在明显的变化规律,且地表植被生长状况影响降雨入渗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榆树疏林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短命植物小拟南芥(Arabidopsis pumila)种子萌发特性及其生态适应性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海波 刘彭 +2 位作者 刘立鸿 兰海燕 张富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310-4316,共7页
通过显微结构及不同处理条件下种子萌发率的观察,对早春短命植物小拟南芥(Arabidopsis pumila)种子萌发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生态适应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温度和光照变化对自然生境和温室收获种子的萌发率影响均不显... 通过显微结构及不同处理条件下种子萌发率的观察,对早春短命植物小拟南芥(Arabidopsis pumila)种子萌发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生态适应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温度和光照变化对自然生境和温室收获种子的萌发率影响均不显著,说明此种群在前期萌发阶段对光、温不敏感;(2)自然生境中采收的小拟南芥种子萌发率显著低于温室收获种子,说明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短命植物种子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可显著改变种子的萌发行为;(3)赤霉素使自然生境收获种子胚活性增强从而对萌发有较大促进作用,可使萌发率增加50%以上;(4)对种皮进行各种机械损伤处理使得种皮松弛或透气,可以显著提高自然生境种子的萌发率(超过70%);(5)盐和干旱胁迫对种子萌发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复水后部分被抑制种子可重新萌发,显示盐和干旱胁迫可导致种子产生浅度休眠。结合小拟南芥自然生存环境及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其种子萌发特性与生境具有高度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命植物 小拟南芥(Arabidopsis pumila) 生态适应性 盐胁迫 干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薜荔榕小蜂(Blastophaga pumilae Hill)与薜荔(Ficus pumila L.)的共生关系 被引量:31
3
作者 马炜梁 吴翔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9-14,共6页
榕属(Ficus)植物皆具隐头花序,我国有120种,分布很广。榕小蜂与榕树有着密切的共生关系。本文首次报道了我国此类动、植物的共生现象;发现了在同一个花序中雄花迟熟达一年的第一例植物;摸清了我国大陆新分布的薜荔榕小蜂的生活史;论述... 榕属(Ficus)植物皆具隐头花序,我国有120种,分布很广。榕小蜂与榕树有着密切的共生关系。本文首次报道了我国此类动、植物的共生现象;发现了在同一个花序中雄花迟熟达一年的第一例植物;摸清了我国大陆新分布的薜荔榕小蜂的生活史;论述了发育的同步性、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其内容可作为了解榕属植物的隐头花序与榕小蜂特殊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传粉过程及体现在其中的生钫进化辩证法则的代表。因取材于分布最广的薜荔,敬为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提供了生动易得的倒证。文末提出尚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薜荔榕小蜂 薜荔 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照条件下新疆小拟南芥(Arabidopsis Pumila)的表型可塑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骆郴 刘彤 +2 位作者 魏鹏 宋红丽 赵峰侠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田间观测同一区域不同光照条件下小拟南芥可塑性变化,研究表明:1)阴阳两地小拟南芥在株高和茎生叶数、叶重、花序重、茎重、莲座叶重等特征均达到显著差异,但是两地适合度差异不显著,显示出很强的可塑性;2)阴阳两地小拟南芥在叶重与茎... 田间观测同一区域不同光照条件下小拟南芥可塑性变化,研究表明:1)阴阳两地小拟南芥在株高和茎生叶数、叶重、花序重、茎重、莲座叶重等特征均达到显著差异,但是两地适合度差异不显著,显示出很强的可塑性;2)阴阳两地小拟南芥在叶重与茎生叶数、花序重与花序长、茎重与株高、地下重与主根长、角果重与角果数均表现为极显著相关,表现出很强的特征整合能力。根据现代植物可塑性研究成果,对新疆境内小拟南芥光适应性特点及进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拟南芥 适应性 可塑性 光照 表型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地与非盐碱地不同树龄白榆种子耐盐能力差异研究
5
作者 刘广芳 乔佳宝 +9 位作者 梁云 秦肖辰 毛培利 杜辛雨 杨晶渊 曹晓楠 曹帮华 杨庆山 卢小军 李宪忠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0-219,共10页
为揭示盐碱地和非盐碱地白榆种子的耐盐能力差异,收集了盐碱地和非盐碱地3个不同树龄(6 a、20 a和35 a)的白榆种子,以不同浓度[0(ck)、0.3%、0.6%、0.9%、1.2%、1.5%]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环境,测定其发芽指标及初期幼苗生物量和根系形态... 为揭示盐碱地和非盐碱地白榆种子的耐盐能力差异,收集了盐碱地和非盐碱地3个不同树龄(6 a、20 a和35 a)的白榆种子,以不同浓度[0(ck)、0.3%、0.6%、0.9%、1.2%、1.5%]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环境,测定其发芽指标及初期幼苗生物量和根系形态指标。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的增加,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下降,平均发芽时间增加,根长、根表面积、比根长和比根表面积均降低,幼苗生物量变化不显著。盐碱地区种子发芽指数和根平均直径大于非盐碱地区,平均发芽时间、活力指数、幼苗生物量和幼苗根表面积则相反。随着树龄增加,盐碱地区种子耐盐能力先增加再降低,非盐碱地区则是逐渐增加。在可塑性指数上,盐碱地区白榆种子的萌发指标、根系特征指标和幼苗生物量指标的可塑性指数高于非盐碱地区,在各项指标中累计可塑性指数最大的是发芽指数,其次是根长和根表面积。整体看,盐碱地区的白榆种子耐盐能力强于非盐碱地区,但受树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榆 NaCl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物量 根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榆的生态学特性与保护策略
6
作者 豆鹏鹏 黄晶 +3 位作者 高茜 王洁 李平 王堃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1-1018,共8页
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草原作为温带草原的隐域植被,在防风固沙、改善土壤质量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导致沙地榆(Ulmus pumila L.var.sabulosa)种群大幅衰退,这一趋势日益严重。然... 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草原作为温带草原的隐域植被,在防风固沙、改善土壤质量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导致沙地榆(Ulmus pumila L.var.sabulosa)种群大幅衰退,这一趋势日益严重。然而,现有研究尚未系统探究沙地榆的生态学特性与保护策略。本文结合沙地榆的现状,探讨其生理生态特征、繁殖策略、共生关系以及对气候和人为干扰的响应,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研究表明,沙地榆具备多种应对干扰的生态策略,但其未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保护措施应结合沙地榆的生态特性,重点通过建立监测样地、增强生物多样性及减少风沙侵蚀来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未来的研究应深入探讨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探索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的融合,以推动沙地榆的恢复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沙地榆 榆树疏林草原 生态适应性 生态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镍对白榆(Ulmus pumila L.)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苗秀莲 刘传栋 吕艳伟 《种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7,共4页
以我国常见的树木白榆种子为材料,在实验室内研究了不同浓度镍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污染效应。结果表明:1mg/L浓度的Ni 2+能提升白榆种子的活力,但5,10mg/L浓度的Ni 2+已经对胚根生长有了显著抑制。50,100mg/L浓度的Ni 2+则对白... 以我国常见的树木白榆种子为材料,在实验室内研究了不同浓度镍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污染效应。结果表明:1mg/L浓度的Ni 2+能提升白榆种子的活力,但5,10mg/L浓度的Ni 2+已经对胚根生长有了显著抑制。50,100mg/L浓度的Ni 2+则对白榆种子中后期的发芽和生长明显产生了伤害,导致成苗率极低或无法成苗。表明低浓度的Ni 2+促进白榆种子的萌发和生长,而高浓度的Ni 2+则有抑制作用。发芽抑制的阈值范围在10mg/L左右,胚根伸长抑制的阈值在0~5mg/L范围内,胚轴伸长抑制的阈值在5~50mg/L范围内。白榆施肥后土壤镍浓度应不超过5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榆 发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榆绿毛萤叶甲的生活史及发生规律
8
作者 高宇 张睿 遇文婧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1-125,共5页
对2021—2024年哈尔滨市榆绿毛萤叶甲(Pyrrhalta aenescens)的室内观察与林间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了其生活史、发育历程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室内观测该虫不同虫态发育历期呈现显著差异,整个世代发育历期为61.853 d。(2)野外观测... 对2021—2024年哈尔滨市榆绿毛萤叶甲(Pyrrhalta aenescens)的室内观察与林间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了其生活史、发育历程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室内观测该虫不同虫态发育历期呈现显著差异,整个世代发育历期为61.853 d。(2)野外观测哈尔滨地区榆绿毛萤叶甲1 a发生2代,以成虫越冬。越冬代4月上旬活动,第1代幼虫6—7月发育,第2代因低温限制部分个体未成熟越冬,其发育周期受环境影响显著。(3)该虫在哈尔滨地区的种群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具体表现为树冠中上部分布较多,并且种群呈现出向林区边缘处逐步减少的趋势。(4)向阳坡面虫口密度高于背阴坡面,幼龄林的虫口密度显著高于成熟林,地被植物越少、郁闭度越低的林分虫口密度越大。(5)在哈尔滨地区,4—7月的平均降水量与榆绿毛萤叶甲种群的动态变化存在显著关联,即降水量越大,害虫的繁殖和扩散能力越强,其对榆树的危害性也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市 榆绿毛萤叶甲 榆树 生活史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榆UpNOA1的克隆及其互作蛋白的筛选
9
作者 刘晓天 何毓琦 +1 位作者 刘畅 薛华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7-306,共10页
【目的】一氧化氮相关蛋白NOA1与植物体内NO水平有关,可能参与植物多种生理活动。克隆UpNOA1,分析其在家榆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筛选与UpNOA1互作的蛋白,为研究家榆UpNOA1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以家榆(Ulmus pumila L.)为试验材料,克... 【目的】一氧化氮相关蛋白NOA1与植物体内NO水平有关,可能参与植物多种生理活动。克隆UpNOA1,分析其在家榆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筛选与UpNOA1互作的蛋白,为研究家榆UpNOA1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以家榆(Ulmus pumila L.)为试验材料,克隆UpNOA1基因,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结构域、进化树等,采用RT-qPCR分析UpNOA1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情况。构建载体进行原核表达分析,获得纯化UpNOA1蛋白。利用His-PULL DOWN筛选并初步分析UpNOA1的互作蛋白。【结果】家榆UpNOA1编码区全长1698 bp,共编码565个氨基酸,包含1个保守的GTP/Mg2+结合位点。经预测,UpNOA1蛋白定位于叶绿体。UpNOA1蛋白与美国榆UaNOA1蛋白序列同源性最高。RT-qPCR分析发现,UpNOA1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种子次之。经HisPULL DOWN筛选,共获得131个UpNOA1互作蛋白,且与遗传信息处理相关的核糖体蛋白最多。经比对,有25个蛋白与抗逆和GTP相关。【结论】克隆获得UpNOA1,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种子次之。鉴定到131个UpNOA1互作蛋白,其中有25个蛋白与抗逆和GTP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榆 NOA1 组织特异性表达 PULL DOWN 互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玉子果胶复合食品包装膜的制备及其性能和保鲜效果研究
10
作者 黄诗婷 王淅 +4 位作者 张华 周文钊 滕嵘 黄文平 刘洪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3-132,共10页
目的以爱玉子为原料,研发一款可降解、绿色环保的可食性食品包装膜。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爱玉子可食性复合膜的制备工艺,测试可食性复合膜的性能及其对土豆的保鲜效果。结果爱玉子可食性复合膜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爱... 目的以爱玉子为原料,研发一款可降解、绿色环保的可食性食品包装膜。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爱玉子可食性复合膜的制备工艺,测试可食性复合膜的性能及其对土豆的保鲜效果。结果爱玉子可食性复合膜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爱玉子质量分数为5%,甘油质量分数为1%,爱玉子果胶与2%海藻酸钠水溶胶质量比为1∶1,超声功率为300 W,处理时间为20 min。在此工艺下,复合膜的水蒸气透过系数为0.045 g·mm/(m^(2)·d·kPa),厚度为0.150 cm,密度为0.045 g/cm^(3),水溶性为33.493%,透明度为66.75%,透油率为2.300%,感官评分较好,且能有效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将爱玉子可食性复合膜应用于鲜切土豆保鲜,与清水组相比,能够有效减少鲜切土豆水分和总糖含量的损失,显著抑制鲜切土豆微生物的生长,有效减缓褐变速度,最大限度维持鲜切土豆的贮藏品质。结论爱玉子可食性复合膜具有较好的物理性能、抗菌性能和保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玉子 复合膜 水蒸气透过系数 抗菌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西北坝上地区白榆光合生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1
作者 魏可新 朱琪 +3 位作者 李阳 李晓刚 马增旺 李玉灵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5年第2期127-135,共9页
为了探究冀西北坝上地区白榆的光合生理特性,明确影响白榆光合作用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以白榆(Ulmus pumila)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分析仪测定自然光照条件下白榆叶片的光合生理指标,同时测定气象因子、土壤体积... 为了探究冀西北坝上地区白榆的光合生理特性,明确影响白榆光合作用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以白榆(Ulmus pumila)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分析仪测定自然光照条件下白榆叶片的光合生理指标,同时测定气象因子、土壤体积含水率(SWC)及白榆根系的分布,分析各生理生态因子对白榆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6:00~18:00,白榆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和气孔限制值(L_(s))日变化趋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曲线,胞间CO_(2)浓度(C_(i))日变化趋势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谷型”曲线,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呈下降趋势。(2)白榆P_(n)的日变化受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的共同作用,在8:00~14:00受非气孔限制,其他时段则受气孔限制。(3)白榆P_(n)与G_(ms)、空气湿度(RH)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叶片饱和水汽压差(VPD)、100~150 cm SWC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0~20 cm SWC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40~70 cm SW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4)白榆根系在0~200 cm均有分布,但出现浅层化现象,其细根生物量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粗根主要分布在20~40 cm土层。综上,冀西北坝上地区白榆光合作用日变化主要受G_(s)、RH、SWC的影响,随表层土壤水分变化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榆 冀西北坝上地区 光合生理特性 环境因子 根系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偃松种实表型性状变异研究
12
作者 于宏影 闫晓娜 +6 位作者 韦睿 黄艳 王晓红 王千雪 路彩云 沙梦举 夏国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8-113,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种源偃松(Pinus pumila)种实表型性状的多样性,为偃松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参考。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6个种源偃松的果实质量、果实长、果实宽、果形指数、种长、种宽、种形指数、种子... 为了研究不同种源偃松(Pinus pumila)种实表型性状的多样性,为偃松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参考。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6个种源偃松的果实质量、果实长、果实宽、果形指数、种长、种宽、种形指数、种子质量、种仁质量、出仁率、千粒质量、出种量等种实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偃松种实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种源间各种实表型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多数表型性状之间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聚类分析可将6个种源划分为2类,其中,阿龙山、呼中和满归聚为一类,这一类群的种源属于大兴安岭地区,该类群果实和种子相对较大,果实和种子较重;凤凰山、临江和平顶山聚为一类,这一类群的种源分别属于张广才岭地区、长白山地区及小兴安岭地区,该类群果实和种子相对较小,果实和种子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偃松 不同种源 种实 表型性状 变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榆种子粘液的性质及生理功能
13
作者 杨宇寒 习杨杨 +1 位作者 何雨潼 薛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5-63,共9页
【目的】分泌粘液是植物种子在进化过程中为应对复杂环境而形成的一种独特适应机制,具有极为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家榆种子粘液的理化性质以及在保水和抗逆方面的生理功能,进而为解析木本植物逆境胁迫下的生态适应性机制提... 【目的】分泌粘液是植物种子在进化过程中为应对复杂环境而形成的一种独特适应机制,具有极为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家榆种子粘液的理化性质以及在保水和抗逆方面的生理功能,进而为解析木本植物逆境胁迫下的生态适应性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家榆保留粘液的完整种子和去粘液种子为实验材料,以拟南芥种子作为参照,在体式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下观察粘液的物理性状和形态,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方法测定种子粘液的保水能力,使用离子色谱法分析种子粘液的单糖组成,对比分析完整种子和去粘液种子在多种胁迫下的萌发情况,探究粘液对种子的生理作用。【结果】(1)家榆种子粘液遇水即可释放,可被钌红染色。遇水吸胀后,完整种子可保存9倍自身质量的水分,而去粘液种子仅可保存1.5倍自身质量的水分。与去粘液种子相比,完整种子中自由水含量显著增加。(2)家榆种子粘液包含半乳糖、半乳糖醛酸、鼠李糖、葡萄糖、葡萄糖醛酸和阿拉伯糖6种单糖,主要多糖组分为果胶和纤维素。(3)与保留粘液的完整种子相比,去粘液种子对盐胁迫、渗透胁迫以及不同pH的环境更为敏感,发芽率与发芽势均显著降低。【结论】粘液的存在大幅提高了种子自身的吸水与保水能力,从而显著提升了家榆种子对盐胁迫、渗透胁迫以及高酸碱环境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榆 种子粘液 盐胁迫 渗透胁迫 多糖 单糖 自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榆属植物形态分类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宪忠 刘祥鑫 +2 位作者 王锦荣 李欣怡 冯凤娟 《山东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95-99,共5页
榆科(Ulmaceae)榆属(Ulmus)植物俗称榆树,落叶乔木,全世界约40余种。我国现有榆属资源20余种。榆属植物因其材质优良,具有良好的耐旱、耐寒、耐盐碱和抗风能力,故在医疗、食品、工业等方面有广泛应用。文章对榆属植物树皮、木材、叶片... 榆科(Ulmaceae)榆属(Ulmus)植物俗称榆树,落叶乔木,全世界约40余种。我国现有榆属资源20余种。榆属植物因其材质优良,具有良好的耐旱、耐寒、耐盐碱和抗风能力,故在医疗、食品、工业等方面有广泛应用。文章对榆属植物树皮、木材、叶片、花、花粉、果实和种子等形态鉴定研究进行回顾并提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为了解榆属亲缘关系、寻找潜在种源和建立榆属更完善的自然分类系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属 榆树 形态鉴定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量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李长江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5期123-125,共3页
以富士苹果为试验材料,设置了5个处理,研究不施肥、1.0、2.0、3.0、4.0 kg/株不同施肥量对苹果果实外在品质、内在品质、产量及种植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氮磷钾复合肥的施入有助于改善苹果外在及内在品质,提升苹果产量及种植... 以富士苹果为试验材料,设置了5个处理,研究不施肥、1.0、2.0、3.0、4.0 kg/株不同施肥量对苹果果实外在品质、内在品质、产量及种植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氮磷钾复合肥的施入有助于改善苹果外在及内在品质,提升苹果产量及种植经济效益,氮磷钾复合肥施入量为3.0 kg/株时种植效果最优,是最适宜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的施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量 苹果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叶榆在榆林市园林绿化应用及栽培管理技术
16
作者 张海霞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2期6-7,37,共3页
金叶榆具有树形优美、叶片金黄等观赏优势,同时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被广泛应用于榆林市的园林绿化中。该文对榆林市的地域特性、金叶榆的植物生长特性、金叶榆在榆林市园林绿化应用及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为该地区的园林绿... 金叶榆具有树形优美、叶片金黄等观赏优势,同时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被广泛应用于榆林市的园林绿化中。该文对榆林市的地域特性、金叶榆的植物生长特性、金叶榆在榆林市园林绿化应用及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为该地区的园林绿化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叶榆 园林绿化 应用 栽培管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肉苹果(Malus pumila var.niedzwetzkyana)MpMYB30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载体的构建
17
作者 展蔷 张计育 +3 位作者 佟兆国 董畅 章镇 渠慎春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3-489,共7页
MYB转录因子是植物转录因子中最大的家族之一,在转录调节中起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实验利用RACE技术从野生红肉苹果(Malus pumila var.niedzwetzkyana Schneid.)中获得了MpMYB30的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其蛋白进行了分析和预... MYB转录因子是植物转录因子中最大的家族之一,在转录调节中起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实验利用RACE技术从野生红肉苹果(Malus pumila var.niedzwetzkyana Schneid.)中获得了MpMYB30的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其蛋白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将其连接到pCAMBIA-S1300+植物表达载体中。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为1661bp,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经系统发育分析与葡萄MYB30及蓖麻MYB基因相似性最高,命名为MpMYB30,其N端含有2个约55个氨基酸组成的MYB特征结构域。该基因推导的MpMYB30蛋白的分子式为C1790H2794N538O584S12,相对分子质量为41579.8ku,等电点为6.30,不存在信号肽和跨膜区域,蛋白质结构以α螺旋为主。利用XbalⅠ和SacⅠ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并将其连接到pCAMBIA-S1300+载体上,通过抗性筛选和PCR酶切检测,证实了MpMYB30基因已经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S1300+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肉苹果 MpMYB30 生物信息学 表达载体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榆苗期年生长节律及生长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江涛 赵蓬晖 +3 位作者 杨淑红 刘学昊 马永涛 晏增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6期67-71,共5页
对白榆7个优良无性系1年生嫁接苗地径和苗高的年生长节律进行了调查,并利用Logistic方程进行拟合,构建了白榆苗期生长曲线模型。结果表明:白榆苗期间歇性生长,生长进程为典型的“S”型曲线,表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趋势,生长进程中都出... 对白榆7个优良无性系1年生嫁接苗地径和苗高的年生长节律进行了调查,并利用Logistic方程进行拟合,构建了白榆苗期生长曲线模型。结果表明:白榆苗期间歇性生长,生长进程为典型的“S”型曲线,表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趋势,生长进程中都出现3—4次生长高峰,不同峰值之间差别不大,地径生长相对于苗高生长有滞后性。白榆幼苗生长期较长,属于全期生长型。225号苗木是苗高生长表现最优的无性系,生长速度和速生时间均优于其他无性系;43号苗木的生长量最低。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显著,相关系数r均在0.97以上。将白榆杂交无性系苗期生长进程分为生长前期、快速生长期和生长后期,苗木在快速生长期内的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65.4%—81.7%。在白榆的生产实践中,应根据苗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特性提出相应的育苗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榆 苗期 年生长节律 LOGISTIC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果胶的理化特性、抗氧化及降血脂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卢泳强 周朝曦 +4 位作者 张丽丽 俞永婷 娜迪热木·肖克拉提 王新玲 丛媛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68,共8页
探究苹果果胶(Malus pumila pectin,MP)的理化性质、抗氧化及降血脂作用。利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其分子质量分布,并测定其半乳糖醛酸含量、酯化度、单糖组成等理化性质,采用红外光谱法推测可能存在的结构;体外抗氧化实验评价其抗... 探究苹果果胶(Malus pumila pectin,MP)的理化性质、抗氧化及降血脂作用。利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其分子质量分布,并测定其半乳糖醛酸含量、酯化度、单糖组成等理化性质,采用红外光谱法推测可能存在的结构;体外抗氧化实验评价其抗氧化能力。通过高脂饮食诱导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利用MP灌胃干预,测定各组大鼠体质量、血清脂质含量、血清抗氧化指标,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MP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2~45 kDa,糖醛酸含量为66.51%、酯化度为13.43%,主要由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0.60∶9.35∶0.58∶1.14∶0.96;红外光谱分析表明MP具有典型的多糖类特征吸收峰,含有吡喃糖环,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体内降血脂实验表明,MP能抑制高脂饮食大鼠体重的增长(P<0.05),降低因高脂饮食导致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增加(P<0.0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提高大鼠抗氧化体系相关物质的水平(P<0.05),降低丙二醛水平(P<0.05),减轻高脂饮食导致的肝脏损伤。因此,该实验用MP是一种低酯化度的酸性多糖,抗氧化能力强,具有较好的降血脂活性。该研究结果旨在为商品化MP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的系统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对MP开发天然功能性产品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果胶 理化性质 抗氧化 降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4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榆树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月欣 麻云霞 +2 位作者 马秀枝 李钢铁 张博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6-153,共8页
干旱造成植物根系吸水困难,导致植物生长倒退。丛枝菌根(arbusular mycorrhiza,AM)真菌能够与寄主植物根系形成互惠共同体,改善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选用摩西斗管囊霉、幼套近明球囊霉、根内根孢囊霉及其三者混合菌种为试验菌剂,以... 干旱造成植物根系吸水困难,导致植物生长倒退。丛枝菌根(arbusular mycorrhiza,AM)真菌能够与寄主植物根系形成互惠共同体,改善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选用摩西斗管囊霉、幼套近明球囊霉、根内根孢囊霉及其三者混合菌种为试验菌剂,以盆栽榆树幼苗为供试材料,通过人工控水的方法设置3种水分梯度:正常供水、中度干旱、重度干旱。研究在干旱胁迫下4种AM真菌对榆树幼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同水分条件下,与未接种对照植株相比,接种AM真菌均不同程度的增加了榆树幼苗的株高、根冠比和菌根依赖性,降低菌根侵染率;2)在3种水分条件下,与对照植株相比,接种AM真菌均不同程度的降低榆树幼苗丙二醛含量,提高了榆树幼苗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3)随着水分供应量的减少,榆树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气孔导度逐渐降低,胞间CO 2浓度逐渐升高;4)菌根榆树幼苗耐旱能力均强于非菌根幼苗,其耐旱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混合菌剂>幼套近明球囊霉>根内球囊霉>摩西球囊霉>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树 丛枝菌根真菌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