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3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ration of X-ray Emission in Repetitive Nanosecond-pulse Discharge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被引量:5
1
作者 ZHANG Cheng SHAO Tao +1 位作者 YAN Ping Victor F. Tarasenko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95-2104,共10页
Pulsed discharges can generate high power densities and high equivalent electric fields in plasma to emit X-rays,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discharge mechanism.In this paper,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and X-ray emissi... Pulsed discharges can generate high power densities and high equivalent electric fields in plasma to emit X-rays,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discharge mechanism.In this paper,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and X-ray emission of typical nanosecond-pulse discharges(corona,diffuse,spark or arc)are reviewed.Especially,the diffuse discharges are observed at 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ies up to 1 kHz.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and X-ray emission are analyzed,such as the gap spacing,parameters of the applied pulse(amplitude,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anode and cathode materials,and curvature radius of cathode.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aximum X-ray intensity is obtained in a diffuse discharge,and the X-ray intensity is affected by the 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applied voltage,anode material,and curvature radius of cathode.For example,X-ray intensity increases with the 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 and the atomic numbers of the anode material,but it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curvature radius.It is also shown that the cathode material has no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X-ray int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发射 脉冲放电 大气压力 纳秒 脉冲重复频率 射线强度 阴极材料 曲率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Nanosecond Pulsed Discharge and Its Audio Characteristics in Atmospheric-pressure Air 被引量:2
2
作者 REN Chengyan RAN Huijuan +2 位作者 WANG Jue WANG Tao YAN Ping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038-2044,共7页
There was no well-resolved mechanism of audible noise caused by corona discharge on UHV transmission lines. Hence we measured the sound pressure of pulsed discharges between needle-plane electrodes under different dis... There was no well-resolved mechanism of audible noise caused by corona discharge on UHV transmission lines. Hence we measured the sound pressure of pulsed discharges between needle-plane electrodes under different discharge conditions in air, for revealing the intrinsic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charge and its audible noise(A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charge parameters and audio characte- ristics was drawn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electric and sound signals obtained in experiments.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nanosecond pulsed discharges produce the sound pressure with a microsecond pulse lagging behind the discharge pulse in their waveforms. The peak value of the sound pulse decreases and its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 gradually attenuates, when the measuring distance from discharges increases. The sound pulses correlate with the discharge current and voltage significantly, especially the current. The audible noise produced by repetitive pulsed discharge increases with the strength, duration, and pulse repetition rate of dischar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放电 音频特性 大气压力 空气 纳秒 特高压输电线路 无线网络连接 噪声产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b-microsecond Pulsed Atmospheric-pressure Glow Discharge with Bare Metal Electrodes
3
作者 ZHANG Dingzong WANG Yanhui LIU Fucheng WANG Dezhen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560-2567,共8页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hysical mechanism of sub-microsecond pulsed glow discharge with bare metal electrodes,using a one-dimensional self-consistent fluid model,the properties of the discharge at atmospher...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hysical mechanism of sub-microsecond pulsed glow discharge with bare metal electrodes,using a one-dimensional self-consistent fluid model,the properties of the discharge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are numerically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a discharge without dielectric layers,i.e.a barrier free discharge,is extinguished only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applied voltage.Only one positive discharge event occurs at the slope of the pulsed voltage.A stable glow of barrier free discharge can be achieved only in short durations of the pulsed voltage.The barrier free discharge always starts with a subnormal glow discharge and then evolves into a normal glow discharge.Moreover,to control the discharge stabilization better,the effects of 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pulse duration,rising(front) and falling(slope) times on the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are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It is found that the discharge is comparatively more sensitive to the repetition frequency and the pulse duration,while little affected by the rising and falling ti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辉光放电 金属电极 秒脉冲 脉冲持续时间 脉冲重复频率 脉冲辉光放电 脉冲电压 放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PB实验中Pulse Shaper的模拟研究
4
作者 刘建华 李磊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4-27,共4页
Pulse shaper是SHPB实验技术的一项重要改进,采用LS-DYNA程序模拟和实验对比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Pulse shaper对试样纵向横向应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Pulse shaper能极大地降低纵向、横向应力,调整波形使压杆中的应力达到动态平衡,降... Pulse shaper是SHPB实验技术的一项重要改进,采用LS-DYNA程序模拟和实验对比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Pulse shaper对试样纵向横向应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Pulse shaper能极大地降低纵向、横向应力,调整波形使压杆中的应力达到动态平衡,降低和消除、惯性效应和波形震荡等误差,使实验结果真实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HPB) pulse SHAPER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nsition of Streamer, Corona and Glow Discharges in Needle-to-plan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Air 被引量:2
5
作者 YU Zhe YANG Haidong +3 位作者 DU Huan YAO Jing XU Shaojie ZHANG Zhitao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553-2559,共7页
To discuss the modes of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 between needle-to-plane electrodes in air,DBD is generated and observed on a needle-to-plane device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air.Fast images of the DBD are take... To discuss the modes of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 between needle-to-plane electrodes in air,DBD is generated and observed on a needle-to-plane device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air.Fast images of the DBD are taken by using a charge couple device(CCD) cinema with a macro lens,while the electrical and photo-electricity waveforms of the DBD are recorded.The current waveforms show that under an applied voltage of 3 kV,there are numerous short current pulses in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half-periods of discharges.However,under 6 kV,there are still the numerous short current pulses in the positive half-periods,but only one wide current pulse in each negative half-period.This difference is also found in the photoelectric signals.The streamer,corona and glow discharges are observed from the images of the discharges at different applied voltages.The structure of glow discharge in the negative period is exactly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low pressure glow discharge.However,in the positive period of discharge there is always a streamer.In the negative period of discharge,while the applied voltage increases,the transition from corona to glow discharge is observed.The progress of a transition between streamer and glow discharge at 6 kV during one period is analyzed.The glow discharge appearance is determined by two factors: the discharge current is limited to a certain extent by the dielectric layer; the charges deposited on the dielectric layer during the last half period enhance the intensity of the electric field.At an insufficient applied voltage,the cathode drop leads to no glow discharge,but Trichel pul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辉光放电 平面电极 流光 空气 电晕 电荷耦合器件 电流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PPS网基PSF-ZrO_(2)复合隔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6
作者 李为鑫 孙兆策 +1 位作者 叶献民 何国强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89-10195,共7页
聚苯硫醚(PPS)网基聚砜(PSF)-氧化锆(ZrO_(2))复合隔膜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性能碱性水电解制氢隔膜,具有良好机械性能、低面电阻和高化学稳定性等优点。采用预热压成型和浸没沉淀相转换法制备出复合隔膜,研究了铸膜液中PSF、ZrO_(2)纳米颗... 聚苯硫醚(PPS)网基聚砜(PSF)-氧化锆(ZrO_(2))复合隔膜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性能碱性水电解制氢隔膜,具有良好机械性能、低面电阻和高化学稳定性等优点。采用预热压成型和浸没沉淀相转换法制备出复合隔膜,研究了铸膜液中PSF、ZrO_(2)纳米颗粒、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含量对隔膜性能的影响。分析比较了复合隔膜(命名为PPZS)和商业化Zirfon UTP 500隔膜的性能。结果显示PPZS复合隔膜的抗拉强度达到36.36 MPa,面电阻达到0.21Ω·cm^(2),泡点压力达到0.268 MPa,表现出优异的碱性水电解制氢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S网 PSF-ZrO_(2)复合隔膜 碱性水电解制氢 面电阻 泡点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脉冲致裂页岩裂缝起裂及扩展影响规律
7
作者 陆朝晖 闫卓林 +3 位作者 王俐佳 卢义玉 房大志 周军平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9-91,共13页
中国深层页岩气藏构造复杂、储层温度高和地应力差异大,致使页岩气储层压裂过程中存在起裂压力高、裂缝网络单一等问题。为此,综合超临界CO_(2)压裂(SCF)与脉冲压裂在致裂储层的优势,探索了超临界CO_(2)脉冲压裂(SCPF)对页岩裂缝起裂和... 中国深层页岩气藏构造复杂、储层温度高和地应力差异大,致使页岩气储层压裂过程中存在起裂压力高、裂缝网络单一等问题。为此,综合超临界CO_(2)压裂(SCF)与脉冲压裂在致裂储层的优势,探索了超临界CO_(2)脉冲压裂(SCPF)对页岩裂缝起裂和扩展的影响规律。以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SCPF页岩的对比实验,通过声发射监测、CT扫描及三维重构技术对实验结果进行表征,揭示了不同压裂方式及脉冲参数对页岩裂缝起裂压力、扩展形态及裂缝复杂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SCPF的起裂压力相较SCF降低了16.33%,较水力压裂降低了40.95%;②SCPF使大振幅的应力释放被分散到多次小振幅事件中,可以释放更多的声发射信号,产生的声发射累计能量和起裂瞬态能量分别是SCF的2.30倍和0.83倍;③SCPF形成拉-剪混合裂缝网络,伴随大量次生裂缝和层理裂缝,裂缝扩展面积和体积分别是SCF的2.07倍和1.47倍;④在低频脉冲条件下,起裂压力随脉冲频率和振幅的增加而降低,裂缝复杂程度随脉冲频率和振幅的增加而提高。结论认为,超临界CO_(2)脉冲压裂技术能够有效改善页岩储层压裂效果,为优化页岩气开采工艺参数提供了理论与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超临界CO_(2) 脉冲压裂 脉冲频率 脉冲振幅 疲劳损伤 起裂压力 裂缝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力脉冲检测技术的油气管道沉积物检测应用研究
8
作者 亢春 曹兴滨 +4 位作者 朱丽丽 王一帆 马孝亮 刘宗胜 邓帮辉 《化工设备与管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5,共6页
油气管道内部沉积物对管道输送效率和设备安全具有一定影响,通过采取有效手段对其进行检测诊断和合理管控清除可以确保油气管道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文章分析探讨了几种管道内部沉积物检测技术,并重点介绍了压力脉冲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油气管道内部沉积物对管道输送效率和设备安全具有一定影响,通过采取有效手段对其进行检测诊断和合理管控清除可以确保油气管道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文章分析探讨了几种管道内部沉积物检测技术,并重点介绍了压力脉冲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两段在役天然气输送管道的实际应用情况,其中一段曾出现过卡堵事故。检测结果显示,针对前期出现卡堵事故的输气管道,压力脉冲检测技术给出的管道内部沉积物位置与前期清管器卡堵位置基本一致,沉积物体积估算结果与后期除盐溶解液中的盐结晶体积相差仅2m^(3),另一段管道内部较为洁净,沉积物较少。综上所述,压力脉冲检测技术对于管道内部沉积物的检测评价效果良好,能够准确获取沉积物的体积、厚度和位置分布等关键信息,可为油气管道内部沉积物的有效清除及安全运行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脉冲 检测技术 油气管道 沉积物检测 现场应用 检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湿空气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研究
9
作者 王凯 张丽阳 +1 位作者 吴凯玥 罗海云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5355-5368,共14页
该文主要研究大气压湿空气条件下纳秒脉冲平行平板介质阻挡放电(DBD)的放电和发射光谱特性。首先,基于DBD等效电路模型计算得到了脉冲上升沿和下降沿阶段的气隙击穿电压。特别地,随着脉冲上升和下降时间的增大(50~500 ns),上升沿击穿电... 该文主要研究大气压湿空气条件下纳秒脉冲平行平板介质阻挡放电(DBD)的放电和发射光谱特性。首先,基于DBD等效电路模型计算得到了脉冲上升沿和下降沿阶段的气隙击穿电压。特别地,随着脉冲上升和下降时间的增大(50~500 ns),上升沿击穿电压降低,而下降沿击穿电压先降低后增加,由此导致放电功率和氮气谱线强度在200~300 ns范围内存在极小值。并且发现击穿电压与湿度近似呈线性关系,拟合得到完全干燥空气的上升沿击穿电压为7.19 kV(1 mm气隙),且相对湿度每上升20%,击穿电压提高0.14 kV。在给定实验参数范围下,氮气分子的发射光谱强度与放电功率近似成正比,而受具体脉冲参数的影响较小,表明放电功率对放电产物的线性调控作用。最后,基于流注理论提出了简化模型用于估算纳秒脉冲放电的击穿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 湿空气 纳秒脉冲 介质阻挡放电(DB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式脉冲水射流破岩效果评价方法及规律分析
10
作者 汤积仁 崔向东 +2 位作者 刘文川 姚奇 常帅康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85,共9页
针对坚硬岩石难以破碎、射流破岩效果难以精确表征的问题,利用自主研发的增压式脉冲水射流试验系统,开展花岗岩的破碎试验,提出一种基于泊松盘采样的射流破岩效果宏观表征方法,据此进行增压式脉冲水射流破岩效果评价和规律分析。对冲蚀... 针对坚硬岩石难以破碎、射流破岩效果难以精确表征的问题,利用自主研发的增压式脉冲水射流试验系统,开展花岗岩的破碎试验,提出一种基于泊松盘采样的射流破岩效果宏观表征方法,据此进行增压式脉冲水射流破岩效果评价和规律分析。对冲蚀后的花岗岩试件进行三维扫描,获取冲蚀坑的点云数据,再通过泊松盘采样对点云数据进行重构,将拟合得到的曲面深度作为宏观表征参数,通过该参数分析射流压力和靶距对破岩效果的影响。利用该方法分析射流压力与靶距对非淹没条件下增压式脉冲射流垂直定点破岩的影响,并揭示射流压力-频率耦合作用下增压式脉冲水射流破岩性能参数阶跃机制。结果表明:三维扫描技术可以实现破岩效果宏观上的精确定量表征,泊松盘采样方法可以解决宏观表征结果离散性大的问题;增压式脉冲射流喷射压力与活塞往复频率存在耦合关系,输入压力的增加使喷射压力与活塞往复频率同时增大,岩石试件受到高压脉冲射流的高频冲击,从而导致射流破岩性能参数的跃升;提出的方法不仅适用于增压式脉冲水射流,还可拓展应用于其他射流形式,便于准确地分析射流参数对破岩效果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射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式脉冲水射流 硬岩 宏观表征 三维扫描 泊松盘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肺交互作用的动态监测指标脉压变异率在早期预防前列腺电切综合征中的应用
11
作者 付紫辉 蒋明 +4 位作者 付群 张晓坤 杨荣 焦阳 史长喜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6-811,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中脉压变异率(PPV)的变化情况,探讨PPV在早期预防与诊断前列腺电切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23年3—4月在全身麻醉下行TURP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有创血压进行... 目的通过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中脉压变异率(PPV)的变化情况,探讨PPV在早期预防与诊断前列腺电切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23年3—4月在全身麻醉下行TURP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有创血压进行常规监测,观察组在行有创血压监测基础上持续监测PPV。观察并记录手术开始前(T1)、手术45 min时(T2)、手术90 min时(T3)及手术结束时(T4)四个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电解质Na^(+)、K^(+)、CL^(-)、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的变化情况,记录手术时间、术中灌洗液用量和稀释性低钠血症的(TURS)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术中出现两次不明原因的血压和心率降低,结合血气分析确诊TURS。其中观察组患者PPV随手术时间延长呈现下降趋势,手术45~60 min时PPV逐渐降低,手术90 min时PPV较术前明显降低,其中有6例患者PPV较术前降低50%,对于以上PPV明显降低患者立即给予呋塞米10~20 mg、地塞米松10 mg,至手术结束时PPV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患者的Na^(+)、K^(+)、Hct、Hb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PPV能够反映患者的容量状况,当PPV较术前降低超过50%且术中出现无法解释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异常临床表现时,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处理可减少和预防TUR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交互作用 动态监测 脉压变异率 前列腺电切综合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_(333)脉冲处理黄瓜去顶苗对成花和POD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谱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凤玉 梁海曼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5-389,共5页
研究了 PP3 3 3 脉冲处理黄瓜去顶苗对成花的影响 ,分析了经过这种脉冲处理 2 4 h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凝胶电泳谱的变化 .结果表明 :1幼苗去顶后第 2、3、8d进行 PP3 3 3 脉冲处理 ,花芽分化率分别为对照的 3.5倍、3倍和 4倍... 研究了 PP3 3 3 脉冲处理黄瓜去顶苗对成花的影响 ,分析了经过这种脉冲处理 2 4 h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凝胶电泳谱的变化 .结果表明 :1幼苗去顶后第 2、3、8d进行 PP3 3 3 脉冲处理 ,花芽分化率分别为对照的 3.5倍、3倍和 4倍 .2与对照相比 PP3 3 3 脉冲处理去顶苗对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酶活性上的差异 ;而在可溶性蛋白组分上却有明显不同 ,PP3 3 3 处理第 3d去顶苗在碱性区出现新带 (Rf0 .0 3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支顶苗 pp333脉冲处理 花芽分化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可溶性蛋白质 成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负压钻井液振动筛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磊 侯勇俊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共7页
为了增强钻井液在传统振动筛的透筛能力并且尽可能多地回收钻井液,开展了脉冲负压钻井液振动筛的研究。通过对脉冲负压钻井液振动筛进行三维建模,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系统研究了脉冲负压振动筛在三角波、梯形波和正弦波3种变... 为了增强钻井液在传统振动筛的透筛能力并且尽可能多地回收钻井液,开展了脉冲负压钻井液振动筛的研究。通过对脉冲负压钻井液振动筛进行三维建模,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系统研究了脉冲负压振动筛在三角波、梯形波和正弦波3种变化形式及在2、4、5 Hz这3种频率变化工况下钻井液的流动和透筛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入口速度为1.8 m/s,负压值以频率为5 Hz的梯形波变化时,钻井液跑浆的风险最低,此时其覆盖率为87.5%,终止线的最大长度为1 787 mm;引入负压系统后,钻井液的透筛速度明显增大,负压段的最大平均透筛速度为0.52 m/s,是常压段最大透筛速度的6.2倍;分离效率在5及4 Hz梯形波条件下达到97.2%。研究结果可为钻井液振动筛的设计和应用带来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 负压钻井液振动筛 计算模型 数值模拟 筛面终止线 分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脉搏波谐波与脏腑共振观点的思考
14
作者 史宇兵 刘奇 +2 位作者 乔海法 杨晓航 刘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6-313,共8页
脉搏波的研究在中西医的理论和实践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了脉搏波谐波与脏腑共振的观点并用以解释脉搏波的成因和应用,对中医相关领域以及脉诊研究形成了较大的影响。为了探究该观点的实践可行性,本研究围绕其理论模型... 脉搏波的研究在中西医的理论和实践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了脉搏波谐波与脏腑共振的观点并用以解释脉搏波的成因和应用,对中医相关领域以及脉诊研究形成了较大的影响。为了探究该观点的实践可行性,本研究围绕其理论模型和主要内容,从中医的藏象理论和经络理论、西医的解剖结构、生物学观察、物理学的共振现象和血流动力学的血流传输诸方面展开论述和分析,并提出了该模型和观点中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凝练的若干论述以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波 动脉 血压 脏腑 血管 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POE共混物的P-V-T属性及压力对结晶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应继儒 解孝林 +1 位作者 孙昭艳 彭少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22-426,共5页
采用PVT膨胀仪研究了PP/POE共混物的P-V-T属性,利用Tait方程预测其比容和热膨胀系数(α),研究了压力对结晶温度(Tc)的影响.结果表明,Tait状态方程可用来预测部分相容的、半结晶PP/POE共混物的PVT行为.PP结晶前后的比容变化比POE的大得多... 采用PVT膨胀仪研究了PP/POE共混物的P-V-T属性,利用Tait方程预测其比容和热膨胀系数(α),研究了压力对结晶温度(Tc)的影响.结果表明,Tait状态方程可用来预测部分相容的、半结晶PP/POE共混物的PVT行为.PP结晶前后的比容变化比POE的大得多,随着POE含量的增加,PP/POE共混物结晶前后比容的变化均逐渐减小.PP在熔融状态下的α比固体状态的大,而POE正好相反.PP/POE共混物的α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与其组成密切相关.随着压力的增高,PP,POE及其PP/POE共混物的结晶温度均呈线性增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OE共混物 PVT行为 Tait状态方程 高压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绝缘气体逃逸束流特性研究
16
作者 许元博 武绍琮 +1 位作者 陈庚 屠幼萍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1,共7页
为了获得纳秒脉冲电压作用下环保型绝缘气体的逃逸束流特性,对洁净空气、SF_(6)和C_(4)F_(7)N/CO_(2)混合气体中逃逸电子的产生规律进行研究。通过搭建逃逸电子收集平台,检测在不同气压的纯净空气、SF_(6)和C_(4)F_(7)N/CO_(2)混合气体... 为了获得纳秒脉冲电压作用下环保型绝缘气体的逃逸束流特性,对洁净空气、SF_(6)和C_(4)F_(7)N/CO_(2)混合气体中逃逸电子的产生规律进行研究。通过搭建逃逸电子收集平台,检测在不同气压的纯净空气、SF_(6)和C_(4)F_(7)N/CO_(2)混合气体条件下,施加不同幅值的纳秒脉冲电压时产生逃逸电子的电荷量。结果表明:纳秒脉冲作用下低能电子会加速转变为逃逸电子,纳秒脉冲电压幅值越高,气体压强越低,绝缘气体产生的逃逸电子电荷量越大。洁净空气对逃逸电子产生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弱,SF_(6)和C_(4)F_(7)N/CO_(2)混合气体对逃逸电子产生有明显的抑制效果,随气压升高,C_(4)F_(7)N/CO_(2)混合气体相对于SF_(6)对逃逸电子产生的抑制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纳秒脉冲 逃逸电子 气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60c-src在高静水压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饶芳 苏海 +3 位作者 王伶 程晓曙 朱延华 蒋建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 :探讨短期高压刺激是否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增殖以及pp60c -src所起的作用。方法 :分大气压 (AP ,0mmHg) ,中压 (MP ,12 0mmHg)和高压培养 (HP ,180mmHg) 3组 ,各组分别用卡托普利 (Cap ,10μmol/L)和厄贝沙坦 (Irb ,10 ... 目的 :探讨短期高压刺激是否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增殖以及pp60c -src所起的作用。方法 :分大气压 (AP ,0mmHg) ,中压 (MP ,12 0mmHg)和高压培养 (HP ,180mmHg) 3组 ,各组分别用卡托普利 (Cap ,10μmol/L)和厄贝沙坦 (Irb ,10 μmol/L)进行干预。测定 β -N -乙酰氨基己糖苷酶活性以反映细胞增殖。用Westernblotting法测定细胞内pp60c -src含量。结果 :① 2h时各组氨基己糖苷酶活性相似 ;中、高压组 4h时酶活性明显增高 (0 118± 0 0 0 3vs 0 14 5± 0 0 18和 0 14 4± 0 0 19,P <0 0 1) ,而大气压组 8h才见增高。 12h时各组酶活性相近。与此相应 ,2h时中、高压组pp60c -src明显高于大气压组 (0 12± 0 0 3vs 0 16± 0 0 2和 0 19± 0 0 6,均P <0 0 5) ,而大气压组 4h后才缓慢增加至中、高压组水平。② 12h时大气压组Cap与Irb对细胞数无影响 ,而在中、高压组两药使细胞增加 (MP组 0 189± 0 0 0 6vs 0 2 0 2± 0 0 0 5和 0 2 0 7± 0 0 0 3 ,P <0 0 5;HP组 0 193± 0 0 0 4vs 0 2 13± 0 0 0 4和0 2 2 1± 0 0 0 4,P <0 0 5)。但Cap与Irb干预组pp60c -src含量与对照组相似。结论 :压力刺激促使HUVECs早期 (4h)增殖 ,pp60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原癌基因蛋白质 pp60c-src 高静水压培养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PP复合纱针织物预型件热压成型的压力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樊在霞 张瑜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6-37,11,共3页
本文实验研究了热压成型压力对GF/PP复合纱针织物制成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在实验研究的压力范围内随着压力的增大 ,成型后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热压成型压力 GF/pp复合纱针织物预型件 拉伸强度 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 预混法 聚丙烯纤维长丝 玻璃纤维无捻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及多层PP蜂窝膜驻极体的压电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邱勋林 夏钟福 王飞鹏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7-209,共3页
经压力膨化处理后,以正逆压电系数d33测量研究了一种经无栅电晕充电的国产商用聚丙烯蜂窝膜(cellular PP,商品名PQ50)驻极体的压电性。经过优化工艺参数压力膨化处理后的PQ50蜂窝膜呈现600pC/N以上的准静态压电系数,这一量值约为PVDF相... 经压力膨化处理后,以正逆压电系数d33测量研究了一种经无栅电晕充电的国产商用聚丙烯蜂窝膜(cellular PP,商品名PQ50)驻极体的压电性。经过优化工艺参数压力膨化处理后的PQ50蜂窝膜呈现600pC/N以上的准静态压电系数,这一量值约为PVDF相关系数的40倍。而通过将单层PQ50蜂窝膜驻极体粘贴形成合理的多层结构,得到的复合膜系压电系数d33高达2010pC/N,约为PZT压电陶瓷相应系数的3倍。从而为拓宽这类新一代的非极性孔洞聚合物压电功能膜应用领域,推动其应用进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蜂窝膜 压电性 压力膨化技术 复合膜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式脉冲水射流破碎硬岩机制及性能表征
20
作者 凌远非 王晓强 +1 位作者 汤积仁 张洋凯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18,共9页
增压式脉冲水射流作为一种新型的脉冲水射流,具有增压幅度大、射流参数可控和能量利用率高等优势,在硬岩破碎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提升射流破岩性能,利用自行研制增压式脉冲水射流发生系统开展破碎花岗岩试验,基于三维形貌... 增压式脉冲水射流作为一种新型的脉冲水射流,具有增压幅度大、射流参数可控和能量利用率高等优势,在硬岩破碎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提升射流破岩性能,利用自行研制增压式脉冲水射流发生系统开展破碎花岗岩试验,基于三维形貌扫描技术,提出射流破岩宏观性能精确表征方法,探究不同工艺参数对射流破岩性能的影响规律,揭示射流作用下岩体内部细观破裂机制和损伤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当射流压力为60 MPa时,破岩性能参数存在明显的阶跃式增长;当靶距大于100 mm时,破岩性能参数急剧下降,当喷嘴直径为0.5 mm时,破岩性能参数达到最大。花岗岩在射流冲击作用下形成以“初生裂纹、径向裂纹、衍生裂纹”组成的裂纹网络,破碎坑呈勺状,入口面积大,深度较浅,破碎形式为由内部裂隙扩展所引起的片状剥落;同时,射流对岩体的损伤破坏存在着局部效应,随着深度的增大,总体损伤区域分布范围基本不变,密集损伤区和损伤程度迅速减小。研究结果为推动增压式脉冲水射流破碎硬岩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岩 增压式脉冲水射流 性能表征 破碎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