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通气/灌注显像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诊断和评估中的应用
1
作者 孔庆倩 董庆斐 +2 位作者 罗金勇 丁双 袁卫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34-1238,共5页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严重的肺血管疾病,其诊断和治疗过程极具挑战性。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技术,肺通气/灌注显像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决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综合分析了肺通气/灌注显像在...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严重的肺血管疾病,其诊断和治疗过程极具挑战性。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技术,肺通气/灌注显像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决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综合分析了肺通气/灌注显像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诊断和评估中的应用,探讨了其技术原理、优势以及未来技术发展的潜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灌注显像 高血压 肺性 肺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PA与V/Q扫描诊断肺栓塞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张少娟 郭佑民 +3 位作者 李洪伦 金晨望 杨健 张毅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3期414-418,共5页
目的 以肺动脉造影为金标准 ,评价CT血管造影 (CTPA)和肺通气灌注扫描 (V/Q扫描 )对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Ovi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中关于CTPA诊断肺栓塞的中英文文献 ,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诊... 目的 以肺动脉造影为金标准 ,评价CT血管造影 (CTPA)和肺通气灌注扫描 (V/Q扫描 )对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Ovi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中关于CTPA诊断肺栓塞的中英文文献 ,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诊断试验的纳入标准筛选文献 ,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将入选研究和一项多中心的V/Q扫描的研究结果进行加权定量合并 ,计算汇总灵敏度和特异度及其 95 %可信区间 ,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SROC) ,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价两种检查方法与肺动脉造影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8篇评价CTPA的文献符合纳入标准。CTPA的汇总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0 .86和 0 .90 ,V/Q扫描的汇总灵敏度和特异度为 0 .82和 0 .60。二者的SROC曲线下面积 (% )分别为 94.43和 81.90。CTPA与金标准肺动脉造影的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结论 CTPA诊断PE在准确性和确定性方面较V/Q扫描的价值高。鉴于CTPA的无创性及其与肺动脉造影结果的一致性 ,CTPA可作为肺动脉造影不能使用时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V/Q扫描 动脉造影 META分析 SR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通气/血流灌注显像与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罗焱 张青 +2 位作者 胡云 苏红媛 余菲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评价肺通气/血流灌注(pulmonary perfusion/ventilation,V/Q)显像与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SCTPA)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12只家兔按不同时间点分成4个实验组,每组3只... 目的评价肺通气/血流灌注(pulmonary perfusion/ventilation,V/Q)显像与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SCTPA)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12只家兔按不同时间点分成4个实验组,每组3只,另设2只作为对照组。实验组经颈静脉插管注入海绵栓子制备急性肺栓塞模型,建模后分组行V/Q显像和SCTPA检查,随后处死实验动物行病理解剖,查找并记录肺动脉栓子位置及数目。对照组颈静脉插管注入生理盐水,于24 h和第3天处死。结果实验组家兔术中死亡1只,11只建模成功。家兔处死后共解剖动脉165支,发现栓子43个,栓塞肺动脉39支。V/Q显像共检出36处节段肺动脉栓塞,与病理解剖对照,假阳性7处、假阴性10处;SCTPA共诊断栓塞肺动脉32支,假阳性6支、假阴性13支。V/Q显像、SCTPA诊断实验家兔肺栓塞的灵敏度分别为74.4%、66.7%,特异性分别为94.4%和95.2%,准确性分别为89.7%和88.5%。结论肺通气/血流灌注显像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高于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而特异性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肺通气/血流灌注显像 肺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CT肺动脉造影联合肺通气灌注显像检查降低肺栓塞复发率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琼芳 季巧英 +1 位作者 赵兰艳 冯兰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47-1650,共4页
目的:评估采用CT肺动脉造影(CTPA)联合肺通气灌注显像(V/Q)的检查方法指导肺栓塞抗凝治疗终点,对于减少肺栓塞复发率的临床价值。方法:159例经CTPA确诊的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及对照组79例,实验组经正规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抗... 目的:评估采用CT肺动脉造影(CTPA)联合肺通气灌注显像(V/Q)的检查方法指导肺栓塞抗凝治疗终点,对于减少肺栓塞复发率的临床价值。方法:159例经CTPA确诊的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及对照组79例,实验组经正规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后采用CTPA联合V/Q显像检查的方法评估肺栓塞吸收情况,进一步指导抗凝治疗终点,评估停止抗凝治疗1年时肺栓塞的复发率,并与单纯采用CTPA指导抗凝治疗终点的对照组对比分析,评估两组复发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抗凝疗程为(5.90±1.80)个月,较对照组(3.57±1.09)个月显著延长(P<0.05);实验组停止抗凝治疗1年时肺栓塞的复发率为7.5%,较对照组复发率(22.8%)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患者抗凝治疗期间的出血率(8.75%vs.3.8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CTPA联合V/Q显像检查的方法指导肺栓塞抗凝治疗终点,对于降低肺栓塞的复发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CT肺动脉造影 肺通气灌注显像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气末正压通气对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呼吸力学及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鹏飞 李天佐 +2 位作者 赵斌江 关雷 苏跃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1-23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呼气末正压通气对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呼吸力学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膜癌热灌注化疗的患者90例,男55例,女35例,年龄40~70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为容量控制通气(VCV)组,VT10 ml/kg;B组为VCV+... 目的探讨不同呼气末正压通气对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呼吸力学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膜癌热灌注化疗的患者90例,男55例,女35例,年龄40~70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为容量控制通气(VCV)组,VT10 ml/kg;B组为VCV+低PEEP组,VT6ml/kg,PEEP 5cm H_2O;C组为VCV+高PEEP组,VT6ml/kg,PEEP 10cm H_2O;术中调整RR维持PETCO2 35~45 mm Hg。于气管插管后5 min(T_1)、腹腔热灌注化疗开始前(T2)、化疗结束时(T_3)、气管拔管前(T4)记录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和平均气道压(Pmean),计算动态肺顺应性(C_(dyn))。并取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_2)及死腔率(VD/VT)。记录术后7d内肺部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T_1~T_4时B、C组Ppeak、Pplat、A-aDO_2和RI明显降低,OI和VD/VT明显升高(P<0.05);T_2~T_4时B、C组Pmean明显降低,Cdyn和PaO_2明显升高(P<0.05)。与T_1比较,T_2~T_4时A组Ppeak、Pplat和Pmean明显升高,C_(dyn)明显降低(P<0.05);T_3时B组Ppeak和Pplat明显升高(P<0.05),T_2~T_4 Pmean明显升高(P<0.05),T3、T4时C_(dyn)明显降低(P<0.05);T_2~T_4时C组Ppeak、Pplat和Pmean明显升高(P<0.05),T_3、T_4时Cdyn明显降低(P<0.05)。与T0时比较,T2~T4时三组PaO_2和OI明显降低,A-aDO_2、RI和VD/VT明显升高(P<0.05)。术后7d内B、C组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和肺不张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小潮气量(6ml/kg)联合PEEP(5cm H_2O)通气可以显著改善腹膜癌患者术中热灌注期间肺功能,降低围术期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正压 机械通气 热灌注化疗 肺功能 呼吸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估临床可能性评分诊断肺栓塞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嘉琳 时国朝 +3 位作者 李庆云 张卓然 黄绍光 万欢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04-1106,共3页
目的初步评价Wieki和Wells评分模型对于肺栓塞的确证或剔除价值。方眭回顾性分析2000—2004年问曾怀疑为肺栓塞而行肺通气灌注扫描的患者151例,并进行Wells和Wicki临床评分,评价诊断为肺栓塞的I临床可能。结幂对于肺栓塞的高度可能性... 目的初步评价Wieki和Wells评分模型对于肺栓塞的确证或剔除价值。方眭回顾性分析2000—2004年问曾怀疑为肺栓塞而行肺通气灌注扫描的患者151例,并进行Wells和Wicki临床评分,评价诊断为肺栓塞的I临床可能。结幂对于肺栓塞的高度可能性,Wicki和Wells评分系统的敏感性分别为5.9%和20.6%,特异性则分别为99.1%和100%。对于肺栓塞的低度可能性,Wicki和Wells评分系统的敏感性分别为100%和87.8%,特异性则分别为48.1%和46.8%。Wicki和Wells评分系统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4.4%和61.3%,两者相似。结论两个评分系统应用于肺栓塞的排除更有利,且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肺通气灌注扫描 临床评分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肺动脉造影与肺灌注断层显像对肺栓塞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孙朋涛 王铁 梁福兵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29-35,共7页
目的对研究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诊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文献进行Meta汇总分析,评价两... 目的对研究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诊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文献进行Meta汇总分析,评价两者对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检索199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Pubmed、Ovi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中关于CTPA和SPECT显像的文献,应用Meta-Disc软件分别汇总两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及其95%可信区间。根据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curve,AUC),得出各自的Q*值,评价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共有1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CTPA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9(0.75,0.83)和0.90(0.87,0.93),SPECT显像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为0.86(0.78,0.93)和0.95(0.92,0.98)。两者的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3.72%和97.64%。两者的Q*值分别为0.8740和0.9306。比较两者Q*值,CTPA与SPECT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A与SPECT显像在诊断肺栓塞方面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SPECT扫描 动脉造影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在肺栓塞的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张馨赟 季晓微 严惟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49-752,共4页
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可以反映肺部血流与通气功能,间接评价肺栓塞的分布,特别是对判断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疑似肺栓塞患者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相比具有无创,亚肺段栓塞敏感的优势。同时介入治疗的原理及其应用特点对... 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可以反映肺部血流与通气功能,间接评价肺栓塞的分布,特别是对判断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疑似肺栓塞患者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相比具有无创,亚肺段栓塞敏感的优势。同时介入治疗的原理及其应用特点对治疗肺栓塞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就肺栓塞的核素显像诊断及介入治疗的方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肺灌注 放射性核素肺通气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Q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不同栓塞水平中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阚英 王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对比肺通气/灌注显像(ventilation/perfusion scan,V/Q)与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肺段动脉及亚段动脉栓子的检出效能。方... 目的对比肺通气/灌注显像(ventilation/perfusion scan,V/Q)与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肺段动脉及亚段动脉栓子的检出效能。方法选取经临床Wells评分、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X线肺动脉造影综合确诊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39例患者,其中男28例,女11例,平均年龄(51.0±16.1)岁,合并近期手术者4例、心力衰竭者7例、既往存在急性肺栓塞12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26例。临床Wells评分,高度可能性者17例,中度可能性者2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V/Q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CT,SPECT)断层显像、CTPA及X线肺动脉造影(pulmonary artery angiography,PAG)检查,检查于3~7 d内完成并由放射科及核医学科有经验医师进行独立、双盲法阅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V/Q SPECT及CTPA与PAG段及亚段的检查结果进行χ2检验及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对于肺段动脉栓子,V/Q SPECT与CTPA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7%、77.7%,94.6%、98.2%,90.9%、91.2%;亚段肺动脉栓子,V/Q SPECT与CTPA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3.2%、50.4%,94.8%、94.8%,93.8%、83.9%。结论 V/Q显像对段及亚段病变定位的敏感性较高,临床中V/Q显像正常即可排除CTEPH,若存在异常须进一步行CTPA、PAG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检查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慢性 肺通气 灌注显像 肺动脉造影 计算机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通气辅助下HRCT靶扫描与薄层CT靶重建在肺磨玻璃样小结节诊断中的价值对比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陈琦 朱全新 +4 位作者 顾佳伟 王庆荣 王勋 王辉 杨文广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生理通气辅助下高分辨率CT(HRCT)靶扫描与薄层CT靶重建在肺磨玻璃样小结节(sGGN)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98例孤立性sGGN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腺癌(AIS)... 目的:探讨生理通气辅助下高分辨率CT(HRCT)靶扫描与薄层CT靶重建在肺磨玻璃样小结节(sGGN)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98例孤立性sGGN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腺癌(AIS)组45例、微浸润性腺癌(MIA)组38例、浸润性腺癌(IAC)组15例.对所有结节均分别按薄层CT靶重建(A方案)及生理通气辅助下HRCT靶扫描(B方案)进行处理,评价图像质量、判断结节类型及统计结节征象、评估诊断信心并给出诊断结果,对阅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种方案在AAH+AIS组中的sGGN检出率相仿,但生理通气辅助下HRCT靶扫描在MIA组(P<0.001)和IAC组(P=0.017)中的sGGN检出率均显著高于薄层CT靶重建.生理通气辅助下HRCT靶扫描相较于薄层CT靶重建在密度征(P<0.001)、充气支气管征(P<0.001)、空泡征(P<0.005)及微血管征(P<0.001)等征象判断上有显著差异.生理通气辅助下HRCT靶扫描相较于薄层CT靶重建在肿瘤微血管征分型及与小支气管关系分型的级别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另外,生理通气辅助下HRCT靶扫描相较于薄层CT靶重建能够显著提升诊断信心及图像质量.结论:生理通气辅助下HRCT靶扫描能提供更好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可信度,并能更准确地判断sGGN的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玻璃结节 肺腺癌 高分辨率CT靶扫描 生理通气 薄层CT靶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通气/灌注显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阚英 王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554-2557,共4页
肺通气/灌注显像在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疗中常被用为一线影像学检查,随着多种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从显像技术到放射性药物方面均有较大进步。本文针对肺通气/灌注显像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肺栓塞 肺通气 灌注显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气侧肺吸入伊洛前列素对肺动脉压和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菁 高鸿 王同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对大鼠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期间肺动脉压和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HPV)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只。原位离体肺灌注模型建立后...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对大鼠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期间肺动脉压和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HPV)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只。原位离体肺灌注模型建立后,调整气管导管深度致左侧肺OLV,FiO_2为100%,打开连接于呼吸回路的雾化器,A组吸入生理盐水,B组吸入伊洛前列素0.05μg·kg-1·min-1,C组吸入伊洛前列素0.1μg·kg^(-1)·min^(-1),记录灌注10min(T_1)、雾化吸入10min(T_2)和OLV 1h(T_3)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左心房引流液氧分压(PaO_2)。通过测量T_1、T_2和T_3时的左心房引流液PaO_2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实验结束分别取双侧肺组织进行电镜检查。结果与T_1时比较,T_2、T_3时三组MPAP明显升高(P<0.05);T_2、T_3时B、C组MPAP明显低于A组(P<0.05),且C组MPAP明显低于B组(P<0.05)。与T_1时比较,T_2、T_3时三组OI明显降低(P<0.05);T_2、T_3时C组OI明显高于B组(P<0.05)。相对于B、C组通气侧,A组通气侧与A、B、C组非通气侧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核膜外突内陷,部分板层小体排空。结论在大鼠原位肺灌注模型中,单肺通气期间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能明显降低平均肺动脉压,减少肺内分流并增加氧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原位离体肺灌注 伊洛前列素 肺动脉压 缺氧性肺血管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时国朝 刘嘉琳 +4 位作者 张卓然 黄绍光 邓伟吾 万欢英 李敏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64-1066,共3页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方法对89例PTE确诊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TE患者常有多种危险因子,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他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呼吸急促、胸痛和心...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方法对89例PTE确诊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TE患者常有多种危险因子,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他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呼吸急促、胸痛和心动过速等。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及D-二聚体试验对PTE诊断有提示作用;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PTE最常用的技术。结论PTE是一种常见肺血管疾病,对不明原因呼吸困难的高危患者应及时给予确诊试验,如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CT肺动脉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 CT肺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肺灌注成像诊断肺栓塞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梅 刘文亚 +3 位作者 肖虎 党军 高晓燕 木合拜提.买合苏提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9期551-554,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肺动脉造影(CTPA)结合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诊断肺栓塞的价值。方法选取肺栓塞患者17例,应用双源CT行平扫,以双能量扫描模式进行增强扫描,重建出3组图像,分别行CTPA及DEPI,对CTPA所示段及亚段肺血管内充盈缺损的位置、... 目的探讨双源CT肺动脉造影(CTPA)结合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诊断肺栓塞的价值。方法选取肺栓塞患者17例,应用双源CT行平扫,以双能量扫描模式进行增强扫描,重建出3组图像,分别行CTPA及DEPI,对CTPA所示段及亚段肺血管内充盈缺损的位置、数目、形态与DEPI图像进行对比。结果当肺段、亚段肺血管呈完全充盈缺损(完全栓塞)时,相应的DEPI图像主要以肺段或亚段分布的灌注缺损为主;而部分充盈缺损(部分栓塞)时,DEPI图像以不均匀灌注缺损为主。DEPI显示6处肺段区灌注缺损而CTPA未见栓子。结论 DEPI与CTPA相结合,可为诊断肺栓塞提供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放射摄影术 双能扫描投影 灌注成像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损伤模型中压力与容量通气模式的比较
15
作者 吴静波 周文贤 +2 位作者 吴丽珍 王雪玲 蔡杰衡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64-1269,共6页
目的确定压力支持通气(PSV)对实验性肺损伤的长期作用。方法 20只健康雌兔通过反复灌洗建立急性肺损伤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两组(n=10):PSV组将压力水平设在维持潮气量>4 m L/kg,呼吸频率<40/min;控制通气(CMV)组,潮气... 目的确定压力支持通气(PSV)对实验性肺损伤的长期作用。方法 20只健康雌兔通过反复灌洗建立急性肺损伤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两组(n=10):PSV组将压力水平设在维持潮气量>4 m L/kg,呼吸频率<40/min;控制通气(CMV)组,潮气量为10 m L/kg,呼吸频率为20/min;两组呼气末正压均设为10 cm H2O。在急性肺损伤发生即刻及发生后2、4、8和12 h分别进行血气分析和通气-血流(VA/Q)分布的测定。结果在PSV组,由于肺内分流的减少和VA/Q比正常的区域面积增加,氧合明显改善。CMV组与PSV组相比,肺内分流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中,PSV通过减少VA/Q比值的失衡明显改善气体交换,然而在改善VA/Q分布方面,CMV比PSV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压力支持通气 通气血流比值 肺内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暂时介入性肺切除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范勇 刘杨 +4 位作者 吴琦 李萍 田静 鲍桂军 贺能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16-919,共4页
目的尝试应用经气道球囊导管栓塞术稳定大面积肺栓塞动物模型的生命体征。方法健康绵羊27只,应用自体血凝块或自制可脱落球囊栓塞右肺动脉建立肺栓塞动物模型。18只动物模型当SaO2较栓塞前下降≥25%时,于相应的右主支气管放置球囊干预,... 目的尝试应用经气道球囊导管栓塞术稳定大面积肺栓塞动物模型的生命体征。方法健康绵羊27只,应用自体血凝块或自制可脱落球囊栓塞右肺动脉建立肺栓塞动物模型。18只动物模型当SaO2较栓塞前下降≥25%时,于相应的右主支气管放置球囊干预,5只制作肺栓塞动物模型成功后对照观察,4只制作肺栓塞动物模型后未达到干预指标。有创监测肺动脉压、外周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SaO2、PaO2、PaCO2等。结果23只动物成功建立了急性肺栓塞模型,心率、呼吸加快,SaO2平均在30min之内下降≥25%,肺动脉压升高。18例实验组进行干预,肺动脉压下降、SaO2和PaO2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物实验证实球囊阻塞气道可作为大面积肺栓塞急救,为其后的溶栓等治疗争取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栓栓塞症/肺 通气血流比值 球囊导管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中肺动脉灌注和间断肺通气的肺保护作用
17
作者 任王胜 吴延虎 +3 位作者 王晓伟 刘翔 梁永年 朱锦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3-846,共4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灌注4℃含氧冷血和间断肺通气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符合条件的心脏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肺保护组(n=15):CPB期间经肺动脉间断灌注4℃含氧冷血,并在灌注期... 目的:探讨肺动脉灌注4℃含氧冷血和间断肺通气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符合条件的心脏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肺保护组(n=15):CPB期间经肺动脉间断灌注4℃含氧冷血,并在灌注期间给予间断肺通气;对照组(n=15):常规行心脏手术。记录呼吸机支持时间;分别在CPB前和CPB结束及结束后1、6 h测算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肺气道阻力(Raw)和肺静态顺应性(Cstat)。结果:术后肺保护组呼吸机支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肺保护组CPB结束后1、6 h OI、Csta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RI、Raw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肺动脉含氧冷血间断灌注及间断肺通气对CPB肺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肺保护 肺动脉灌注 间断肺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通气/灌注与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苏平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V/Q)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164例,按照疾病程度分为大面积肺栓塞组(48例)、次大面积肺栓塞组(56例)和非大面积肺栓塞组(60例)3组...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V/Q)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164例,按照疾病程度分为大面积肺栓塞组(48例)、次大面积肺栓塞组(56例)和非大面积肺栓塞组(60例)3组,对3组患者V/Q显像与CTPA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肺V/Q显像总检出率为91.46%,CTPA总检出率为90.24%,2种方法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方法对A、B、C组阳性检出率不同,A组CTPA检出率明显高于肺V/Q显像,B、C组V/Q显像检出率明显高于CT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83、5.02、5.13,P均<0.05)。结论:肺V/Q显像与CTPA诊断栓塞各有优缺点,临床中根据患者情况结合应用,为治疗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肺通气/灌注 CT肺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肺栓塞后肺实质病变的CT诊断研究
19
作者 黄东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9年第6期404-406,共3页
目的: 探讨肺栓塞疾病的CT表现及CT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建立兔肺栓塞模型。与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病理相对照, 总结分析肺栓塞后肺实质病变的CT征象。结果: 肺栓塞后肺实质病变的CT征象包括: ①多发性、多形态的... 目的: 探讨肺栓塞疾病的CT表现及CT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建立兔肺栓塞模型。与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病理相对照, 总结分析肺栓塞后肺实质病变的CT征象。结果: 肺栓塞后肺实质病变的CT征象包括: ①多发性、多形态的肺内实变影; 典型的以胸膜为底、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阴影并不多见; ②血量减少; ③盘状肺不张; ④膈肌抬高;与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肺动脉造影相比某些方面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CT 肺动脉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