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症状、运动能力与肺过度充气的关系,建立基于肺量计测定参数预测COPD患者发生过度充气的列线图模型。方法:招募COPD患者和肺功能正常的对照组进行6 min步...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症状、运动能力与肺过度充气的关系,建立基于肺量计测定参数预测COPD患者发生过度充气的列线图模型。方法:招募COPD患者和肺功能正常的对照组进行6 min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6MWT),再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防治倡议》指南将COPD组分为过度充气组(39例)和非过度充气组(62例)。分析3组临床资料、6MWT和肺功能等资料。使用Boruta法联合LASSO回归筛选变量,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PD过度充气的相关因素,建立预测COPD患者发生过度充气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果。结果:与非过度充气组相比,COPD伴过度充气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6-minute walk distance,6MWD)更短,6MWD占预计值百分比(6MWD%pred)更小,平均值为(86.74±12.54)%,并伴随更明显的步行脉氧下降和更重的运动后腿部疲劳症状;且过度充气组中改良医学委员会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dyspnea score,mMRC)≥2和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10的患者比例更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β=-2.636,OR=0.072,95%CI:0.022~0.232)、最大呼气中期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 of predicted,MMEF%pred)(β=-0.147,OR=0.863,95%CI:0.790~0.944)是COPD患者发生过度充气的独立预测因素。过度充气组VC和MMEF%pred的平均值分别为(2.51±0.60)L和(23.05±6.48)%。据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COPD患者发生过度充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ie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97(95%CI:0.836~0.957,P<0.01),校准曲线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23。结论:基于肺量计参数VC与MMEF%pred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预测COPD患者发生过度充气;当COPD患者肺量计检测结果显示存在通气功能障碍,其参数VC和MMEF%pred下降预示其合并过度充气的风险增大。这类患者往往运动耐力下降,症状多,提示需要临床重点关注。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中国台湾健康体检人群中血尿酸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和气流阻塞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中国台湾美兆健康资源中心的体检资料,选取于1996—2016年间进行体检的40岁以上人群进行横断面分析,按照性别分别进行血尿酸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目的:探讨中国台湾健康体检人群中血尿酸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和气流阻塞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中国台湾美兆健康资源中心的体检资料,选取于1996—2016年间进行体检的40岁以上人群进行横断面分析,按照性别分别进行血尿酸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以及血尿酸水平对气流阻塞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35465人,平均年龄(45.70±7.30)岁,男性16411人,女性19054人,其中,男性的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存在气流阻塞的人群血尿酸水平高于无气流阻塞的人群。女性血尿酸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 vital capacity,FVC)]之间呈负相关(P<0.05),男性血尿酸水平与肺功能指标FEV1、FVC之间则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调整年龄、教育程度、吸烟、饮酒、工作强度、体重指数、是否咳嗽、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等指标,以及白细胞、白蛋白等生化指标后,随着血尿酸浓度的升高,女性更易存在气流阻塞(OR=1.12,95%CI:1.02~1.22,P<0.05)。按照是否患高尿酸血症进行分组,结果显示与血尿酸正常组相比,女性中高尿酸血症组更易存在气流阻塞(OR=1.36,95%CI:1.06~1.75,P<0.05),而男性中血尿酸浓度与气流阻塞患病之间无显著相关性(OR=1.04,95%CI:0.96~1.13,P>0.05),是否患高尿酸血症与气流阻塞的存在无显著相关性(OR=1.12,95%CI:0.89~1.39,P>0.05)。结论:女性健康体检人群中,血尿酸水平与肺功能指标FEV1、FVC之间存在负相关,高尿酸血症与气流阻塞的存在有相关性,在男性中则不明显。未来仍需要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高血尿酸水平是否与气流阻塞的发生相关联。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流量-容积(flow-volume,F-V)曲线下降支夹角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临床表型及病情严重度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肺...目的:研究流量-容积(flow-volume,F-V)曲线下降支夹角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临床表型及病情严重度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的患者共101例,其中,存在F-V曲线下降支夹角的稳定期COPD患者(夹角组)33例,与夹角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as a percentage of predicted value,FEV1%pred)匹配的无下降支夹角的稳定期COPD患者(无夹角组)38例,既往无心肺疾病,且肺功能检测正常的受试者(对照组)30例。收集并比较各组患者基本资料、临床症状评分[COPD自我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dyspnoea scale,mMRC)]、肺功能参数和运动后指脉氧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V曲线下降支夹角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F-V曲线下降支夹角对COPD随访1年内急性加重的预测价值。结果:夹角组肺功能受损程度严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和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分别为0.91±0.24、2.11±0.63;夹角组CAT评分、mMRC评分、ΔSpO_(2)高于无夹角组及对照组,步行运动后SpO_(2)L低于无夹角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角组CAT评分≥12分、m MRC评分≥2分、ΔSpO_(2)≥13%是F-V曲线下降支更易出现夹角的主要相关因素;F-V曲线下降支夹角预测重度稳定期COPD急性加重的曲线下面积为0.777,当角度<129.1°时其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均为最佳,分别为72.73%、67.35%。结论:F-V曲线呈现下降支夹角的COPD患者其肺功能常严重受损,且更易发生活动后低氧血症和急性加重。因此,COPD肺功能报告中应关注F-V曲线下降支是否存在夹角,以便尽早识别COPD高危人群。展开更多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重要的合并症,会显著影响慢阻肺患者的预后。慢阻肺也会影响肺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本研究旨在调查胸外科住院肺癌合并慢阻肺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2015年1月-2...背景与目的肺癌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重要的合并症,会显著影响慢阻肺患者的预后。慢阻肺也会影响肺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本研究旨在调查胸外科住院肺癌合并慢阻肺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查阅病历获取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状况、有害职业史、症状、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术后病理、出院诊断、全套肺功能及支气管舒张试验,当基础肺功能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_1)占预计值<70%时即行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 703例肺癌患者进行了全套肺功能测定,其中67例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62例(92.5%)符合慢阻肺诊断。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有677例,其中41例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38例(92.7%)符合慢阻肺诊断。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中合并慢阻肺者年龄≥65岁、男性、有吸烟史和非腺癌的比例高于未合并慢阻肺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65岁者更易合并慢阻肺(OR:2.807-2.374,95%CI:1.101-7.157)(P<0.05)。住院前仅有3例(4.3‰)诊断慢阻肺并按慢阻肺规范治疗。出院时仅有5例(7.1‰)诊断慢阻肺。结论在胸外科住院肺癌患者中行常规肺功能及支气管舒张试验可提高肺癌合并慢阻肺的诊断;当前肺癌合并慢阻肺诊断和治疗严重不足,需要引起胸外科医生重视,与呼吸内科医生携手共同防治慢阻肺。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症状、运动能力与肺过度充气的关系,建立基于肺量计测定参数预测COPD患者发生过度充气的列线图模型。方法:招募COPD患者和肺功能正常的对照组进行6 min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6MWT),再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防治倡议》指南将COPD组分为过度充气组(39例)和非过度充气组(62例)。分析3组临床资料、6MWT和肺功能等资料。使用Boruta法联合LASSO回归筛选变量,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PD过度充气的相关因素,建立预测COPD患者发生过度充气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果。结果:与非过度充气组相比,COPD伴过度充气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6-minute walk distance,6MWD)更短,6MWD占预计值百分比(6MWD%pred)更小,平均值为(86.74±12.54)%,并伴随更明显的步行脉氧下降和更重的运动后腿部疲劳症状;且过度充气组中改良医学委员会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dyspnea score,mMRC)≥2和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10的患者比例更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β=-2.636,OR=0.072,95%CI:0.022~0.232)、最大呼气中期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 of predicted,MMEF%pred)(β=-0.147,OR=0.863,95%CI:0.790~0.944)是COPD患者发生过度充气的独立预测因素。过度充气组VC和MMEF%pred的平均值分别为(2.51±0.60)L和(23.05±6.48)%。据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COPD患者发生过度充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ie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97(95%CI:0.836~0.957,P<0.01),校准曲线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23。结论:基于肺量计参数VC与MMEF%pred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预测COPD患者发生过度充气;当COPD患者肺量计检测结果显示存在通气功能障碍,其参数VC和MMEF%pred下降预示其合并过度充气的风险增大。这类患者往往运动耐力下降,症状多,提示需要临床重点关注。
文摘目的:探讨中国台湾健康体检人群中血尿酸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和气流阻塞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中国台湾美兆健康资源中心的体检资料,选取于1996—2016年间进行体检的40岁以上人群进行横断面分析,按照性别分别进行血尿酸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以及血尿酸水平对气流阻塞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35465人,平均年龄(45.70±7.30)岁,男性16411人,女性19054人,其中,男性的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存在气流阻塞的人群血尿酸水平高于无气流阻塞的人群。女性血尿酸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 vital capacity,FVC)]之间呈负相关(P<0.05),男性血尿酸水平与肺功能指标FEV1、FVC之间则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调整年龄、教育程度、吸烟、饮酒、工作强度、体重指数、是否咳嗽、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等指标,以及白细胞、白蛋白等生化指标后,随着血尿酸浓度的升高,女性更易存在气流阻塞(OR=1.12,95%CI:1.02~1.22,P<0.05)。按照是否患高尿酸血症进行分组,结果显示与血尿酸正常组相比,女性中高尿酸血症组更易存在气流阻塞(OR=1.36,95%CI:1.06~1.75,P<0.05),而男性中血尿酸浓度与气流阻塞患病之间无显著相关性(OR=1.04,95%CI:0.96~1.13,P>0.05),是否患高尿酸血症与气流阻塞的存在无显著相关性(OR=1.12,95%CI:0.89~1.39,P>0.05)。结论:女性健康体检人群中,血尿酸水平与肺功能指标FEV1、FVC之间存在负相关,高尿酸血症与气流阻塞的存在有相关性,在男性中则不明显。未来仍需要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高血尿酸水平是否与气流阻塞的发生相关联。
文摘目的:研究流量-容积(flow-volume,F-V)曲线下降支夹角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临床表型及病情严重度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的患者共101例,其中,存在F-V曲线下降支夹角的稳定期COPD患者(夹角组)33例,与夹角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as a percentage of predicted value,FEV1%pred)匹配的无下降支夹角的稳定期COPD患者(无夹角组)38例,既往无心肺疾病,且肺功能检测正常的受试者(对照组)30例。收集并比较各组患者基本资料、临床症状评分[COPD自我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dyspnoea scale,mMRC)]、肺功能参数和运动后指脉氧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V曲线下降支夹角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F-V曲线下降支夹角对COPD随访1年内急性加重的预测价值。结果:夹角组肺功能受损程度严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和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分别为0.91±0.24、2.11±0.63;夹角组CAT评分、mMRC评分、ΔSpO_(2)高于无夹角组及对照组,步行运动后SpO_(2)L低于无夹角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角组CAT评分≥12分、m MRC评分≥2分、ΔSpO_(2)≥13%是F-V曲线下降支更易出现夹角的主要相关因素;F-V曲线下降支夹角预测重度稳定期COPD急性加重的曲线下面积为0.777,当角度<129.1°时其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均为最佳,分别为72.73%、67.35%。结论:F-V曲线呈现下降支夹角的COPD患者其肺功能常严重受损,且更易发生活动后低氧血症和急性加重。因此,COPD肺功能报告中应关注F-V曲线下降支是否存在夹角,以便尽早识别COPD高危人群。
文摘背景与目的肺癌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重要的合并症,会显著影响慢阻肺患者的预后。慢阻肺也会影响肺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本研究旨在调查胸外科住院肺癌合并慢阻肺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查阅病历获取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状况、有害职业史、症状、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术后病理、出院诊断、全套肺功能及支气管舒张试验,当基础肺功能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_1)占预计值<70%时即行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 703例肺癌患者进行了全套肺功能测定,其中67例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62例(92.5%)符合慢阻肺诊断。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有677例,其中41例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38例(92.7%)符合慢阻肺诊断。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中合并慢阻肺者年龄≥65岁、男性、有吸烟史和非腺癌的比例高于未合并慢阻肺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65岁者更易合并慢阻肺(OR:2.807-2.374,95%CI:1.101-7.157)(P<0.05)。住院前仅有3例(4.3‰)诊断慢阻肺并按慢阻肺规范治疗。出院时仅有5例(7.1‰)诊断慢阻肺。结论在胸外科住院肺癌患者中行常规肺功能及支气管舒张试验可提高肺癌合并慢阻肺的诊断;当前肺癌合并慢阻肺诊断和治疗严重不足,需要引起胸外科医生重视,与呼吸内科医生携手共同防治慢阻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