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stem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seismic pseudo-static stability of rock wedge based on nonlinear Barton–Bandis criterion 被引量:4
1
作者 ZHAO Lian-heng JIAO Kang-fu +1 位作者 LI De-jian ZUO Sh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3450-3463,共14页
Based on the nonlinear Barton–Bandis(B–B)failure criterion,this study considers the system reliability of rock wedge stability under the pseudo-static seismic load.The failure probability(Pf)of the system is calcula... Based on the nonlinear Barton–Bandis(B–B)failure criterion,this study considers the system reliability of rock wedge stability under the pseudo-static seismic load.The failure probability(Pf)of the system i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Monte−Carlo method when considering parameter correlation and variability.Parameter analysis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are carried out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parameters on reliability.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failure probability,safety factor(Fs),and variation coefficient are explored,and then stability probability curves of the rock wedge under the pseudo-static seismic load are draw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rameter correlation of the B–B failure criterion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failure probability,but correlation increases system reliability or decreases system reliability affected by other parameters.Under the pseudo-static seismic action,sliding on both planes is the main failure mode of wedge system.In addition,the parameters with relatively high sensitivity are two angles related to the joint dip.When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is consistent,the probability of system failure is a function of the safety fa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rock wedge seismic pseudo-static stability nonlinear Barton–Bandis failure criterion system reliability sensitivity analysis stability probability curv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per bound seismic rotational stability analysis of gravity retaining walls considering embedment depth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杰 黄达 +1 位作者 杨超 孙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4083-4089,共7页
Stability analysis of gravity retaining wall was currently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wall had no embedment depth. The effect of earth berm was usually neglected. The present work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e... Stability analysis of gravity retaining wall was currently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wall had no embedment depth. The effect of earth berm was usually neglected. The present work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embedment depth when assessing the seismic stability of gravity retaining walls with the pattern of pure rotation. In the framework of upper bound theorem of limit analysis, pseudo-static method was applied into two groups of parallel rigid soil slices methods in order to account for the effect of embedment depth on evaluating the critical acceleration of wall-soil system. The present analytical solution is identical to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using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and the two methods are based on different theory backgrounds. Paramete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critical acceleration increases slowly when the ratio of the embedment depth to the total height of the wall is from 0 to 0.15 and increases drastically when the ratio exceeds 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ity retaining wall embedment depth seismic rotational stability upper bound analysis parallel rigid soil sli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pseudo-dynamic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seismic shield tunnel faces combined with sparse polynomial chaos expansion
3
作者 GUO Feng-qi LI Shi-wei ZOU Jin-F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2087-2101,共15页
To address the seismic face stability challenges encountered in urban and subsea tunnel construction,an efficient probabilistic analysis framework for shield tunnel faces under seismic conditions is proposed.Based on ... To address the seismic face stability challenges encountered in urban and subsea tunnel construction,an efficient probabilistic analysis framework for shield tunnel faces under seismic conditions is proposed.Based on the upper-bound theory of limit analysis,an improved three-dimensional discrete deterministic mechanism,accounting for the heterogeneous nature of soil media,is formulated to evaluate seismic face stability.The metamodel of failure probabilistic assessments for seismic tunnel faces is constructed by integrating the sparse polynomial chaos expansion method(SPCE)with the modified pseudo-dynamic approach(MPD).The improved deterministic model is validated by comparing with published literatur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results,and the SPCE-MPD metamodel is examin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CS method.Based on the SPCE-MPD metamodels,the seismic effects on face failure probability and reliability index are presented and the global sensitivity analysis(GSA)is involved to reflect the influence order of seismic action parameters.Finally,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tested to be effective by a engineering case of the Chengdu outer ring tunnel.The results show that higher uncertainty of seismic response on face stability should be noticed in areas with intense earthquakes and variation of seismic wave velocity has the most profound influence on tunnel face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iability analysis shield tunnel face sparse polynomial chaos expansion modified pseudo-dynamic approach seismic stability assess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babilistic seismic stability of three-dimensional slopes by pseudo-dynamic approach 被引量:10
4
作者 PAN Qiu-jing QU Xing-ru WANG Xi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7期1687-1695,共9页
Probabilistic analysis is a rational approach for engineering design because it provides more insight than traditional deterministic analysis. Probabilistic evaluation on seismic stability of three dimensional (3D) sl... Probabilistic analysis is a rational approach for engineering design because it provides more insight than traditional deterministic analysis. Probabilistic evaluation on seismic stability of three dimensional (3D) slopes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slope safety factor is computed by combining the kinematic approach of limit analysis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 rotational failure mechanism with the pseudo-dynamic approach. The variability of input parameters, including six pseudo-dynamic parameters and two soil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by means of Monte-Carlo Simulations (MCS) method. The influences of pseudo-dynamic input variables on the computed failure probabilities are investigated and discussed. It is shown that the obtained failure probabilities increase with the pseudo-dynamic input variables and the pseudo-dynamic approach gives more conservative failure probability estimates compared with the pseudo-static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slope stability pseudo-dynamic analysis probabilistic analysis Monte-Carlo simulation failure probability three-dimensional sl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antitative Geomorphologic Analysis to Measure Relationships and Changes Between Morphology and Forcing Agents of the Monterey Canyon System
5
作者 Francesca Chiara Pascoletti Andrea Taramelli +2 位作者 Carlo Innocenti Leonardo Disperati Ivano W.Aiello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22-222,共1页
This research compares submarine morphology with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s as they manifest tectonics in a rapidly transform continental margin (Monterey Bay,California).We study modern submarine processes integrati... This research compares submarine morphology with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s as they manifest tectonics in a rapidly transform continental margin (Monterey Bay,California).We study modern submarine processes integrating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s interpretation,slope stability and liquefaction potential analyses and geomorphic change obtained by using high-resolution multibe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PHOMETRIC analysis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s SUBMARINE CANYON SLOPE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埋深的黏性回填挡墙抗震转动稳定性上限分析
6
作者 李东阳 马志宏 +2 位作者 刘杰 尹吉丽 孙勃岩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1-1189,共9页
在挡土墙抗震稳定性的研究中,往往假定墙体的埋深为零,导致墙前回填土的作用被忽略。基于极限上限分析理论,考虑了埋深因素对黏性回填挡土墙抗震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斜条分法,将墙前与墙后的回填土微分成平行于破裂面的刚性土条。建立了... 在挡土墙抗震稳定性的研究中,往往假定墙体的埋深为零,导致墙前回填土的作用被忽略。基于极限上限分析理论,考虑了埋深因素对黏性回填挡土墙抗震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斜条分法,将墙前与墙后的回填土微分成平行于破裂面的刚性土条。建立了挡土墙绕墙趾转动,墙前与墙后填土分块滑动的墙-土系统。根据功-能平衡方程,推导了挡墙抗震加速度系数的表达式,讨论了地震作用下的填土高度、内摩擦角、填土黏聚力、墙-土摩擦角对挡土墙抗震转动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墙前回填土高度与墙后回填土高度比值(H_(2)/H_(1))大于0.15时,地震屈服加速度系数将急剧增大,此时若忽略墙前回填土的作用则会低估挡土墙的抗震稳定性。最后,通过与极限平衡理论的方法进行对比,证实了该方法计算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挡土墙 极限上限理论 埋置深度 地震屈服加速度 转动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ewmark法的土钉支护边坡震后位移三维上限分析
7
作者 余家骥 黄旭东 +3 位作者 陈志宇 王玲 阮波 潘秋景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71,共11页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理论,结合边坡三维旋转破坏机制和Newmark位移法,利用水平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表征地震效应,对地震作用下土钉支护边坡三维稳定性及永久位移开展研究。通过与振动台试验对比,发现本文方法预测的土钉支护边坡破坏面和位...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理论,结合边坡三维旋转破坏机制和Newmark位移法,利用水平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表征地震效应,对地震作用下土钉支护边坡三维稳定性及永久位移开展研究。通过与振动台试验对比,发现本文方法预测的土钉支护边坡破坏面和位移与试验结果大致吻合,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靠性。提出一个表征边坡中土钉强度及三维分布特征的无量纲系数Mt,探究3组Mt下边坡宽高比、c/γH、边坡倾角和土内摩擦角对临界地震加速度的影响规律,计算不同边坡倾角、土内摩擦角及Mt的位移系数设计图表,并通过对2种水平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二次积分得到了地震积分位移表。研究结果表明:无量纲系数Mt越大,土钉支护边坡的临界地震加速度越大,地震诱发边坡位移越小,且随着土钉的长度和强度的提高,相应临界地震加速度增长率逐渐降低;边坡倾角增大会导致位移系数先增大后减小,且Mt越大时位移系数取峰值时对应的边坡倾角越大。基于边坡参数,结合临界地震加速度、位移系数和地震积分位移的设计图表,可直接估计边坡的地震永久位移值。研究结果可对土钉支护边坡工程的震后位移预测以及土钉参数取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钉支护边坡 地震稳定 Newmark位移 三维稳定性 极限分析上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某尾矿坝永久位移分析及稳定性评估
8
作者 沈欣 果召强 +3 位作者 黄旭东 高永 余家骥 潘秋景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39-845,共7页
以印度尼西亚某项目尾矿坝为例,文章基于离散机制,结合极限分析上限法及Newmark法,提出一种地震作用下尾矿坝坝脚位移的计算方法,探究坝体几何参数和土体强度参数对尾矿坝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计规范地震动下,该项目尾矿坝最危... 以印度尼西亚某项目尾矿坝为例,文章基于离散机制,结合极限分析上限法及Newmark法,提出一种地震作用下尾矿坝坝脚位移的计算方法,探究坝体几何参数和土体强度参数对尾矿坝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计规范地震动下,该项目尾矿坝最危险滑动面坝脚位移为0.12 cm;尾矿坝倾角对坝脚位移影响显著,随着倾角增大至25°,坝体达到界定失稳标准;随着尾矿坝高度增大,坝脚位移迅速增大后趋于平缓,需合理设计高度以平衡稳定性和经济性;内摩擦角的增大会显著提高坝体的抗震能力,尤其在使用中风化石料时,内摩擦角较高能有效减少震后坝脚位移,提升尾矿坝的地震稳定性。分析了土体黏聚力随深度线性增大情况下的尾矿坝震后位移变化规律,考虑黏聚力非均匀性导致位移计算值偏小,不趋于保守。该研究结果对尾矿坝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坝 地震 Newmark位移 稳定性 上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井基础地震响应规律及接触面应力分布特征研究
9
作者 陈阳 张润妍 +2 位作者 訾凡 韩健勇 贾鹏蛟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1-160,共10页
针对现有桥梁沉井基础结构抗震分析方法欠缺的问题,引入“有限元-无限元”计算理论,建立地震作用下沉井基础的时域分析有限元-无限元耦合计算模型。分析沉井基础对地震动峰值强度大小、场地土动力特性及结构与土体接触面应力分布特征等... 针对现有桥梁沉井基础结构抗震分析方法欠缺的问题,引入“有限元-无限元”计算理论,建立地震作用下沉井基础的时域分析有限元-无限元耦合计算模型。分析沉井基础对地震动峰值强度大小、场地土动力特性及结构与土体接触面应力分布特征等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波在场地土的传播过程中,随着峰值加速度从0.1g增加至0.4g时,其震动效应被逐渐放大,且基础顶部加速度放大系数较底部更为显著。场地土的动力特性对沉井基础与四周地基相互作用系统有显著的影响,忽略土层惯性力可能导致低估基础顶部和底部的水平相对峰值位移约40%。基底面法向接触应力呈中心对称分布,且在基础边缘呈现显著的集中现象。基底切向应力则沿该点近似反对称分布,且剪应力在沉井底部边缘处分布较为复杂。地震初期,受地基土的约束作用,沉井基础结构外边缘法向应力底部大于顶部。然而,由于能量的积累和传递,基础顶部的法向应力逐渐增大,基础顶底部应力差异逐渐减小。研究结果可为沉井基础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井基础 地震 有限元-无限元分析 应力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转换层的某超限高层建筑抗震性能分析
10
作者 田轲 郝晋升 +1 位作者 李艳敏 张勃伦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32,共12页
中铁丝路中心为8度区132m的超限高层,该结构具有楼板不连续、高位转换、结构高度超限、软弱层、穿层柱等结构超限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对塔楼进行多遇地震性能分析、设防地震性能分析、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楼板应力分析、转换节... 中铁丝路中心为8度区132m的超限高层,该结构具有楼板不连续、高位转换、结构高度超限、软弱层、穿层柱等结构超限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对塔楼进行多遇地震性能分析、设防地震性能分析、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楼板应力分析、转换节点有限元分析、穿层柱屈曲稳定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多遇地震下结构的各项抗震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构件配筋设计时采用多遇地震和设防地震包络值可满足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结构构件的弹塑性损伤、钢筋和钢材的塑性变形、构件的性能等级均在合理范围;不连续楼板可以可靠传递地震力、转换节点安全可靠、穿层柱的计算长度可以满足承载力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分析 弹塑性时程分析 损伤 屈曲稳定分析 有限元分析 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Baker准则的深埋硐室拱顶稳定性分析
11
作者 覃长兵 李跃阳 +2 位作者 戴辰宇 石雨沙 仉文岗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6-304,共9页
针对Hoek-Brown和Mohr-Coulomb准则主要分别适用于岩体和土体的情形,采用更具适用性的广义非线性Baker准则,并结合极限分析上限方法,旨在研究深埋硐室拱顶岩土体的动力稳定性。通过构建满足Baker准则下拱顶塌落的曲线型破坏机构,考虑竖... 针对Hoek-Brown和Mohr-Coulomb准则主要分别适用于岩体和土体的情形,采用更具适用性的广义非线性Baker准则,并结合极限分析上限方法,旨在研究深埋硐室拱顶岩土体的动力稳定性。通过构建满足Baker准则下拱顶塌落的曲线型破坏机构,考虑竖向地震荷载的影响,计算内外力功率并建立功率平衡方程,基于变分原理推导在有无竖向地震力作用时拱顶破坏机制的上限表达式,从而求解得到破坏面形状、塌落拱高度和宽度的解析解。同时采用ABAQUS数值模拟验证解析解的有效性及合理性,研究分析不同参数下拱顶破坏机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除岩土体特性参数外,尤其是向上的竖向地震力对拱顶破坏范围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硐室 拱顶稳定性 非线性Baker准则 竖向地震力 上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边坡地震稳定性拟静力极限上限分析
12
作者 罗伟 刘世瑞 +2 位作者 徐长节 陈静瑜 卢茜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0-820,共11页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结合非线性Mohr-Coulomb破坏准则,运用地震拟静力分析方法,构建三级边坡在地震效应影响下对数螺旋线破坏极限分析模型,并推导出边坡安全系数计算方程。通过MATLAB编程计算,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方法优化求解,分析了地...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结合非线性Mohr-Coulomb破坏准则,运用地震拟静力分析方法,构建三级边坡在地震效应影响下对数螺旋线破坏极限分析模型,并推导出边坡安全系数计算方程。通过MATLAB编程计算,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方法优化求解,分析了地震效应下多种因素对多级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坡角和台阶宽度是影响地震作用下多级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为提高地震区域的边坡稳定性,应合理设置边坡台阶宽度并放缓坡角;地震效应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在非线性条件下更符合工程实际,非线性系数m的增加将降低边坡稳定性;水平地震效应明显影响边坡稳定性,随着水平地震系数kh的增大,边坡安全系数FS显著减小,且减小速率逐渐加快;同时当地震效应比例系数λ越大,即竖向地震作用越大时,边坡在水平和竖向地震效应作用下更易失稳。因此,进行多级边坡工程设计时有必要同时考虑水平地震效应和竖向地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边坡 稳定性分析 非线性破坏准则 地震拟静力法 安全系数 极限分析上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式挡土墙抗震稳定性检算最不利状态选取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瀚文 蒋良潍 +2 位作者 杜美玲 葛学军 杨芸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2-380,共9页
重力式挡土墙整体稳定性检算最不利状态选取对抗震设计有重要影响。针对加速度峰值、墙身外倾峰值、墙顶位移峰值三种典型挡墙抗震危险时刻以及常用“土压力峰值时刻包络”取值方法,以振动台模型试验揭示地震土压力取值结果差异性,基于... 重力式挡土墙整体稳定性检算最不利状态选取对抗震设计有重要影响。针对加速度峰值、墙身外倾峰值、墙顶位移峰值三种典型挡墙抗震危险时刻以及常用“土压力峰值时刻包络”取值方法,以振动台模型试验揭示地震土压力取值结果差异性,基于重力式挡土墙ABAQUS有限元模型地震响应计算,分析各危险时刻墙背土压力取值及整体稳定性检算结果差异,提出抗震稳定性检算最不利状态建议。结果表明:(1)随地面峰值加速度和墙高增加,三种危险时刻地震土压力均呈现从非线性分布向近似正三角图式转化,合力及作用点高度整体上较现行抗震规范分别大49%和18%;(2)峰值包络法因不能反映墙-土运动主/被动状态和地震动传导时延特征,致使墙顶附近土压力取值结果过大,地震土压力合力较危险时刻大一倍且作用点偏高约25%;(3)墙身外倾峰值危险时刻的抗滑移稳定系数较其余两种危险时刻偏小14%~33%,且随地面峰值加速度增大反映出更明显的衰减敏感性,以此作为抗震稳定性检算最不利状态有利于结构安全与经济性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式挡土墙 抗震设计 整体稳定性 最不利状态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地震作用下含软弱夹层隧道顺层仰坡稳定性因素分析
14
作者 隋传毅 冯艺 +1 位作者 艾庆华 闫高明 《土木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02-107,共6页
本文深入分析了地震环境下含软弱夹层隧道顺层仰坡稳定性,通过考察软弱夹层岩体抗拉强度与Ⅰ型、Ⅱ型断裂能量释放关系,并利用错动实验验证了分析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融合理论、实验与数值模拟,探讨了软弱夹层厚度及坡形结构对稳定性的... 本文深入分析了地震环境下含软弱夹层隧道顺层仰坡稳定性,通过考察软弱夹层岩体抗拉强度与Ⅰ型、Ⅱ型断裂能量释放关系,并利用错动实验验证了分析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融合理论、实验与数值模拟,探讨了软弱夹层厚度及坡形结构对稳定性的影响。发现上覆层厚度对坡顶加速度影响显著,增厚可显著降低加速度,提升稳定性;坡高主要影响水平加速度,而坡度则对垂直加速度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对理解和提高地震作用下隧道顺层仰坡稳定性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为隧道设计与改进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抗震 稳定性因素分析 含软弱夹层顺层仰坡 能量释放率 扩展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坡地震稳定性研究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8
15
作者 薄景山 段玉石 +3 位作者 常晁瑜 李孝波 彭达 闫东晗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共8页
强震通常会诱发斜坡灾害,并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斜坡地震稳定性评价研究是当前岩土工程和防灾减灾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总结了斜坡在地震作用下稳定性评价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评述了静力分析方法的发展历史和存在的问题... 强震通常会诱发斜坡灾害,并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斜坡地震稳定性评价研究是当前岩土工程和防灾减灾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总结了斜坡在地震作用下稳定性评价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评述了静力分析方法的发展历史和存在的问题,归纳了动力分析法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斜坡地震稳定性研究领域亟需解决的10个基础问题。主要包括滑坡形成的地质条件、斜坡原始地形恢复方法、滑带土基本特征、输入地震动的确定、地震动入射方向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地震滑坡地震动场的反演、土体地震流滑形成机理和预测方法、斜坡地震稳定性可靠性分析、滑坡灾害风险分析以及快速评估方法等。开展这些基础问题的研究对推动斜坡地震稳定性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 地震稳定性 静力分析 动力分析 基础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研究评述 被引量:120
16
作者 刘红帅 薄景山 刘德东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4-171,共8页
回顾了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的研究进展,包括边坡岩土体地震反应分析方法、边坡岩土体的动力特性和强度准则及参数测试、边坡地震失稳机理与失稳位置、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指标与安全标准、边坡地震动输入和边坡... 回顾了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的研究进展,包括边坡岩土体地震反应分析方法、边坡岩土体的动力特性和强度准则及参数测试、边坡地震失稳机理与失稳位置、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指标与安全标准、边坡地震动输入和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指标的计算精度,还作了简要评述,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边坡 地震稳定性分析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层析成像反演中3种广义解的误差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6
17
作者 常旭 卢孟夏 刘伊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95-701,T001,共8页
在地震波速度和地震波 值层析成像中,对于非线性反演问题解的可靠性研究非常重要.为了讨论ART(Algebraic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VD(Singular ValueDecompos... 在地震波速度和地震波 值层析成像中,对于非线性反演问题解的可靠性研究非常重要.为了讨论ART(Algebraic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VD(Singular ValueDecomposition)、LSQW(LeastSuare)3种方法的算法稳定性以及反演效果,本研究将这3种算法用于求解非常病态问题和一般稳定问题,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分别给出了在非常病态问题和一般稳定问题中3种算法的相对误差及其算法稳定性评价.进而针对3种算法在同一地质模型上的速度成像结果进行了比较,为地震层析成像反演效果分析提供了定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层析成像 线性反演 地震勘探 广义解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垃圾填埋体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 被引量:24
18
作者 陈云敏 柯瀚 凌道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6-72,共7页
结合某垃圾填埋场工程 ,利用表面波频谱分析法 (SASW )测试垃圾填埋体的剪切波速 ,得到了用于静动力响应分析的填埋体参数。在假定地表降水入渗为填埋场垃圾土体唯一补给来源的前提下 ,提出了确定浸润线自由面的方法 ,通过静力和动力有... 结合某垃圾填埋场工程 ,利用表面波频谱分析法 (SASW )测试垃圾填埋体的剪切波速 ,得到了用于静动力响应分析的填埋体参数。在假定地表降水入渗为填埋场垃圾土体唯一补给来源的前提下 ,提出了确定浸润线自由面的方法 ,通过静力和动力有限元计算 ,对某填埋场边坡进行了稳定分析。对最危险滑动面的位置分析后发现 ,在地震过程中 ,滑动面的位置比较集中。在此基础上 ,对Newmark方法进行了改进 ,采用圆弧滑动面 ,得到了填埋场在地震作用下的永久位移。实例分析表明 ,垃圾在填埋过程中的初始压实 ,对埋场的地震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固体废弃物 稳定分析 地震响应 永久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荷载作用下大型地下洞室群的动态响应模拟 被引量:31
19
作者 隋斌 朱维申 李晓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77-1882,共6页
利用FLAC3D软件模拟了地震荷载作用下某地下洞室群围岩的动态响应。对2种工况的地震荷载作用进行了动力计算。采用新的劈裂破坏判据对震后可能出现的劈裂损伤区范围进行了预测。详细分析了围岩内应力场、位移场分布以及能量变化的情况,... 利用FLAC3D软件模拟了地震荷载作用下某地下洞室群围岩的动态响应。对2种工况的地震荷载作用进行了动力计算。采用新的劈裂破坏判据对震后可能出现的劈裂损伤区范围进行了预测。详细分析了围岩内应力场、位移场分布以及能量变化的情况,并与震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FLAC3D软件用于地震荷载作用下地下洞室群动态响应的数值模拟是可行的,工程上应慎重考虑地震荷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C3D 大型地下洞室群 地震荷载 劈裂破坏 围岩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矿坝地震稳定性分析的区间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9
20
作者 董陇军 赵国彦 +1 位作者 宫凤强 李志国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4-169,共6页
在尾矿坝地震稳定性分析中,为适应计算参数本身具有的随机性和未确知性,将计算参数转换成盲数形式;针对尾矿坝地震稳定的极限平衡分析问题,提出一种计算尾矿坝安全系数的新方法,并将该模型应用到某尾矿坝的地震稳定性分析中。实际分析... 在尾矿坝地震稳定性分析中,为适应计算参数本身具有的随机性和未确知性,将计算参数转换成盲数形式;针对尾矿坝地震稳定的极限平衡分析问题,提出一种计算尾矿坝安全系数的新方法,并将该模型应用到某尾矿坝的地震稳定性分析中。实际分析结果表明:运用盲数运算法则可以计算稳定性系数在不同取值区间内的可信度,克服了传统方法描述过于绝对化的问题,为判断尾矿坝的稳定状态提供了更全面的依据;该尾矿坝边坡安全系数低于1.3的可能性为13%,即在发生烈度为Ⅶ度的地震时该尾矿坝安全的可能性为87%,失稳的可能性较小,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盲数理论在尾矿坝地震稳定性分析中能更好地考虑参数的不确定性,完善了尾矿坝稳定性分析理论,为尾矿坝稳定性的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坝工程 区间分析模型 盲数 地震稳定性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